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江苏专版一轮配套讲义:第五部分世界现代史专题十五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板块提升(五)现代中国课件
(2)外交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外交政策日渐成熟;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 日关系改善,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3)经济上:1949—1956年:“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 的基础;通过“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1956—1978年:社会 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加速发展,故A项正确。
答案 A
史学新论(一) 经济全球化视野下中国的“闭关”与“开放”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其蕴含 的相互开放、主动参与、全球竞争的思想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 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 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整合与分化、竞争与合作、开放与 封闭及有序与无序等矛盾的运动,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存在的客观现象。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中国在不同 时期的角色也大相径庭。
视角2 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邓小平“南方谈话” (1)从政治上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 复杂的局势,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定社会 主义信念,强调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防止“和平演变”;强调两手抓,两手都 要硬,科学解决了改革开放道路上的政治路线问题。 (2)从经济上看,“南方谈话”指明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科学回答了市场经济是 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成为确定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指导理论。 (3)从思想上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标志着邓小平理论 的成熟。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世界现代史专题二十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讲义2019
专题二十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19世纪以来的文学(1)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2)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与苏联文学2014江苏单科,18,3分浪漫主义文学时空观念★★☆19世纪以来的美术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的代表性作品2015江苏单科,17,3分浪漫主义美术历史解释★★★2016江苏单科,18,3分浪漫主义美术历史解释2017江苏单科,20,3分现代主义美术史料实证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分析解读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在江苏高考中属于高频考点,但是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最近几年未涉及,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其中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美术流派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浪漫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绘画,更是命题的重中之重,要加以关注。
考查材料的选取多为文字和图片两种,强调能力立意,注意与现实的联系和启发意义,尤其注重对核心素养立意的考查。
复习本单元要注重对现实有较强借鉴意义的知识点的复习,注意不同文学和美术艺术产生的时间及特点。
切实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立体派,适当联系必修一、必修二中与这一内容相关联的政治、经济等知识。
【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使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活跃的景象。
18世纪末到19世纪,欧洲国家经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是政治腐败,战争不断,使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与当时的现实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差。
文学家和美术家转而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追寻理想世界,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和美术。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文学艺术家开始批判现实,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出现了现实主义。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世界现代史专题十九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讲义
专题十九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本专题在江苏高考中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试题难度中等偏易。
考查材料的选取多为文字和图片两种,强调能力立意,注意与现实的联系和启发意义。
其中经典力学、相对论与工业革命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尤其是工业革命,更是命题的重中之重,要特别关注,尤其注重对核心素养立意的考查。
复习时要注重对现实有较强借鉴意义的知识点的复习,注意不同时期世界科技发展的成果及其影响,切实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如量子论、相对论、进化论等,适当联系必修一、必修二中与这一内容相关联的政治、经济等知识,进行整体串联。
【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时期,科学家把自然界划分为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各门学科。
特别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
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逐步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人类社会先后开始在18世纪后期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晚期步入“电气时代”,20世纪末跨入“信息时代”。
【考点集训】考点一经典力学1.(2018江苏苏北四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14)“他是一个探索者。
经过一段热烈兴奋的思考和试验,他似乎发现了宇宙的秘密。
他把宇宙想象为一个机械装置,像绅士图书室里的流行玩具——一个用黄铜和闪光木料制作的装有发条的天国模型。
它由一个上帝的工程师调试,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转动并保持平衡。
”“探索者”的成就( )A.奠定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基础B.有利于诠释自然现象的奥秘C.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D.标志着科学摆脱神学的控制答案 B2.(2018浙江11月选考,20,2分)英国艺术家1795年的画作《牛顿》,表现了一颗伟大的头脑正在规划世界。
牛顿力学所反映的宇宙规律是( )A.自由落体定律B.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C.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D.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答案 C3.(2015重庆文综,10,4分)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江苏专版)一轮配套讲义:第五部分世界现代史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十七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江苏近三年高考都有涉及,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布雷顿森林体系、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经济全球化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更是命题的重中之重。
考查材料的选取多为文字和图片两种,强调能力立意,注意与现实的联系和启发意义,尤其注重对核心素养立意的考查。
复习本单元首先要把握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线,结合政治课程,深化对经济全球化的理性认识。
其次要理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要注重对现实有较强借鉴意义的知识点的复习,注意布雷顿森林体系、亚太经合组织等相关史实的复习。
【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被大致划分为东西两大阵营,经济上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
它们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在此基础上,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它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形成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集团化组织。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国经济交流日益密切和国家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信息技术的进步,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都为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济全球化是建立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基础上的,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考点集训】考点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2018江苏南通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19)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各方只是使用临时适用议定书和其他加入议定书,对于它在先天如此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世人几乎均有惊奇之感。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江苏专版)一轮配套讲义:第五部分世界现代史专题十九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Word
专题十九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本专题在江苏高考中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试题难度中等偏易。
考查材料的选取多为文字和图片两种,强调能力立意,注意与现实的联系和启发意义。
其中经典力学、相对论与工业革命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尤其是工业革命,更是命题的重中之重,要特别关注,尤其注重对核心素养立意的考查。
复习时要注重对现实有较强借鉴意义的知识点的复习,注意不同时期世界科技发展的成果及其影响,切实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如量子论、相对论、进化论等,适当联系必修一、必修二中与这一内容相关联的政治、经济等知识,进行整体串联。
【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时期,科学家把自然界划分为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各门学科。
特别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
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逐步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人类社会先后开始在18世纪后期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晚期步入“电气时代”,20世纪末跨入“信息时代”。
【考点集训】考点一经典力学1.(2018江苏苏北四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14)“他是一个探索者。
经过一段热烈兴奋的思考和试验,他似乎发现了宇宙的秘密。
他把宇宙想象为一个机械装置,像绅士图书室里的流行玩具——一个用黄铜和闪光木料制作的装有发条的天国模型。
它由一个上帝的工程师调试,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转动并保持平衡。
”“探索者”的成就( )A.奠定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基础B.有利于诠释自然现象的奥秘C.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D.标志着科学摆脱神学的控制答案 B2.(2018浙江11月选考,20,2分)英国艺术家1795年的画作《牛顿》,表现了一颗伟大的头脑正在规划世界。
牛顿力学所反映的宇宙规律是( )A.自由落体定律B.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C.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D.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答案C3.(2015重庆文综,10,4分)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世界现代史专题十八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
重难突破
一、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雅尔塔体系
两极格局
“冷战”
区 是通过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 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 是美苏对抗的主 别 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 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 要形式
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 联 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下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 系 ”,“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
(2)东欧剧变: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东欧各国的执政党丧 失政权,⑤ 社会制度 发生根本性变化。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 德国,两德统一。 2.过程 (1)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2)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3.影响 (1)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欧共体国家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 联合。 (3)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 1.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1)原因:进行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美国的扶持;制 订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表现: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 (1)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
考点二 两极格局的瓦解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一)欧共体的成立 1.背景 (1)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西欧国家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的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 (1)1951年,法、意等六国成立① 欧洲煤钢共同体 。 (2)后来,六国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影响 (1)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 的外交政策。
精选-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一政治文明历程专题五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第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美苏争锋①丘吉尔“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出笼,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等相继成立,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具体体现。
②美苏冷战导致了两大阵营的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一系列矛盾与冲突。
美苏冷战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旧格局,冷战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①在两极格局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发展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②欧共体成立后,在经济政治领域展开多方面合作,实力大大增强,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和两极格局,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
③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充分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重建.“冷战”时各国无武装冲突.美苏两国在利益上避免冲突.新的世界大战得以避免解析:选材料中“长时期的和平”说法是从和平角度评价“冷战”,就是“冷战”期间世界大战得以避免,故项正确。
.年月日晚举行的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朝鲜和韩国体育代表团持“朝鲜半岛旗”共同入场,在阿里郎的伴奏下一起入场,全场欢呼,令人动容。
下列关于韩国和朝鲜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朝鲜和韩国关系缓和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朝鲜战争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朝鲜分裂是美苏冷战的影响.朝韩有着共同历史文化传统解析:选朝韩本来是一个国家,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朝鲜分裂是因为二战后美苏冷战导致的,两国关系的缓和对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是有积极意义的,故、、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局部战争应该是越南战争,故选项。
.漫画是记录历史的一种方式。
右图是一幅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帽上英文是“”,机器前方英文是“”),该漫画强调马歇尔计划意在( ).控制欧洲各国.促进欧洲联合.稳定欧洲秩序.推动欧洲复兴解析:选漫画反映的是美国通过经济手段控制欧洲,故项正确。
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第1讲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课件人民版
(2)不同点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提出
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
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凋敝、 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
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 内容
的援助
经济援助计划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表现形 式
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达到联合西欧各 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
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 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 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 (2)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1.德国 的 分裂: 1949 年, 在 美国和苏 联支持下 先后成立 了德意志 联邦共和 国和 德__意__志__民__主__共__和__国___。 2.朝鲜战争 (1)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建立了大韩民国和_朝__鲜__民__主__主__义__人__民__共__和__国__。 (2)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_联__合__国__军__”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中国进行抗美援朝。 3.越南战争:1961 年美国发动,1973 年停战。 4.古巴导弹危机:_1_9_6_2_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 导弹。
[研真题·引领航向]
一、拓展知识广度
1.(2016·高考全国卷Ⅱ·T35)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
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
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高考历史(通史)大一轮课件:专题十五3 第3讲 世纪之交的世界
(2)冷战结束后的斗争 ①南北关系发生了新变化,但发展中国家仍受到不利的国际环 境和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困扰,南北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特 别是在科技领域出现了“数字鸿沟”。 ②在新世纪,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中国一直倡 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原则。
【轻巧识记】 苏联解体的原因
核心观点: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僵化的体制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生产力的 发展,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
【深化理解】 苏联解体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1)政治: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2)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世界经济全球化和 区域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易错辨析】 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不同点 (1)时间上,欧盟早于北美自由贸易区。 (2)成员上,欧盟成员主要是发达国家,北美自由贸易区既有发 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 (3)性质上,欧盟既是政治组织也是经济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是经济组织。 (4)组织上,欧盟的组织较为严密,北美自由贸易区较为松散。
(2)各方普遍重视:进入新世纪后,联合国的作用得到各方普遍 重视。只有通过各国共同参与和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对付人类 社会面临的全球性挑战。 (3)2000 年 9 月,联合国通过了《千年首脑会议宣言》。
3.建立新秩序的斗争 (1)20 世纪 70 年代的斗争 ①发展中国家于 1973 年明确提出“争取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 序”的斗争目标,并围绕着改善南北关系、缓和南北矛盾与发 达国家展开了一系列对话和谈判。 ②1974 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七十七国集团起草 的《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但发达国 家力求保持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致使南北问题迟迟得不 到解决。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21美苏争锋课件人民版
3.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 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 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C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崛起 C.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 D.欧洲走向联合
解析:“冷战”之所以没有转变为“新的世界大战”,其 主要因素是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新力 量的崛起只是起推动作用,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都属 于多极化趋势的表现,不属于“冷战”。
答案: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 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 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 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在一定程 度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3)美苏实力均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 国,而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表现 (1)序幕:1946 年 3 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 2 __铁_幕_____” 演说,呼吁遏制苏联。 (2)政治上 ①美国:1947 年 3 月,杜鲁门提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 “ 3 __杜_鲁__门_主__义____”,成为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②苏联:1947 年 9 月,苏联、波兰等 9 国成立“共产党和 工人党情报局”。
主题一 没有硝烟的战争——两极格局对峙的形成 1.史料探史——杜鲁门主义的战略意图 史料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地侵略威胁了 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探究 结合史料说明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答案:实质是公开干涉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
【单元复习线索】
考点21 美苏争锋
2020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17 美苏争锋
陈亚峰
斯大林把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作假想敌而采 取敌视态度,进而冷战不可避免
张华
-29-
一、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
提出 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 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 治秩序面临威胁
内容
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 包括军事上的援助
经济援助计划
专题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的多极化趋势
-2-
知识坐标——理清历史脉络
-3-
主旨概览——把握专题线索 本专题主要阐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呈现出从美苏两 极对峙格局向政治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线索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优势,妄图称霸世 界,把苏联看成称霸的障碍,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 北约组织和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 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线索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新兴力 量的崛起,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日益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11-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3.(2016课标全国Ⅱ,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
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
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
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关闭
B争.取展国示内美黑国人的选经民济支实持力与材料中美国政府机构支持演唱家海外巡演不符,
材料二
突升级的能力增强。事实上说明了美苏冷战一方面使世界 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另一方面因为双方势均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部分世界现代史专题十五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江苏高考每年都有涉及,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其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是命题重点,尤其注重对核心素养立意的考查。
考查材料的选取多为文字和图片两种,强调能力立意,注意与现实的联系和启发意义。
复习本单元要注重对现实有较强借鉴意义的知识点的复习,注意不同领导人执政时期经济政策的演变,切实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适当联系必修一、必修三中与这一阶段相关联的政治、思想等内容。
【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充满挫折的探索,建立了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对人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前期列宁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维护了十月革命的成果,又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统治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现了经济的突飞猛进,并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使苏联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和军事大国;但其存在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缺陷,后来逐渐僵化,失去活力,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二战后苏联为摆脱斯大林模式对经济发展的束缚不断进行改革,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考点集训】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2018江苏苏北四市一模,17)1918—1919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尽管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但始终无法杜绝。
有关资料表明,在此时期“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58%~65%。
这说明苏俄( )A.农业措施没有严格执行B.余粮征集制影响民众生活C.经济政策不符合国家需要D.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答案B2.(2018江苏常州1月,17)1922年,苏俄在重申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和禁止买卖的同时,从法定意义上确认了个体农民的存在和农民自由选择土地利用形式的权利。
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苏俄( ) A.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B.农村改革进一步发展C.土地国有政策的动摇D.小农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答案B3.(2018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16)1925年,苏联的一位农妇马秀拉给《农民报》写信说:“共产党好像竭力要使所有的农民变穷……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他看作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材料表明( )A.农民对战后继续实行余粮收集制不满B.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C.新经济政策导致农民成为政权的敌人D.农民对经济状况改善后政治地位的担忧答案D4.(2015海南单科,17,2分)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
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答案B5.(2014课标Ⅰ,34,4分)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答案D考点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6)以下数据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的《1928年和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项目1928年1940年增幅(%)钢(万吨)4301830326煤炭(万吨)355016600368棉织物(亿米)26.7839.5448谷物(万吨)7300955031对该表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农业集体化运动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B.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新工业化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D.以指导性计划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答案C2.(2016课标Ⅱ,34,4分)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答案B3.(2016浙江文综,22,4分)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答案C4.(2015课标Ⅱ,34,4分)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A考点三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2018江苏苏北四市高三上学期期中,17)历史学家黄安年评价某经济体制改革,“在冲击旧有模式方面的勇气上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
他评价的最有可能是( )A.苏俄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余粮收集制B.苏俄采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赫鲁晓夫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D.戈尔巴乔夫推行企业租赁和承包制度答案C2.(2018海南单科,11,2分)1956年12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已经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共产党及党与党相互团结的重大问题;对斯大林的错误应该批评,但必须在肯定和维护他正确方面的前提下进行。
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万隆会议召开B.越南战争爆发C.苏共“二十大”召开D.朝鲜战争停战答案C3.(2018江苏苏锡常镇二模,17)1958年,苏共中央计划三到五年内,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
但在赫鲁晓夫的要求下,不到一年就完成了。
结果,大多数集体农庄由于要花费大笔钱财购买机械设备,不得不取消或推迟许多计划内的项目;由于缺乏技术人员,许多拖拉机处于闲置状态,这项改革最终不了了之。
由此可见,“拖拉机改革”失败的直接原因是( )A.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旧模式B.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C.操之过急,缺乏科学规划D.未能调动农民积极性答案C4.(2018课标Ⅲ,35,4分)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
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答案A5.(2018江苏海门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18)1966年苏联正式推行“新经济体制”,其中包括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国家计划在编制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下达给企业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扩大企业支配利润的权限。
由此可以看出“新经济体制”( )A.对斯大林模式有所冲击B.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主导作用C.完善巩固了斯大林模式D.放弃使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答案A探史料探究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史料呈现史料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
①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牲畜种类和数量、作业方法、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
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
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
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千克和30千克,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千克和31.4千克还要低。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2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②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
——《世界历史》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1及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工业化有何重要特点。
答案片面发展重工业;国家对农业的强制剥削,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2.斯大林,有人视他为天之骄子,扭转俄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巨人;也有人说他是残暴凶狠的魔鬼,十恶不赦的历史罪人。
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他创立了斯大林模式,将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世界工业强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但这一体制高度集中的弊端以及片面发展重工业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探究二从“修补”到“蜕变”——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史料呈现史料1 赫鲁晓夫所进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改组作为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对后来的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该承认赫鲁晓夫是一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开拓者。
他勇于突破旧的模式,探索新的道路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但是,①他毕竟受到历史局限性的束缚,对社会主义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病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还缺乏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因此也就不可能产生成熟的改革理论和思想。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史料2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②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讽刺戈尔巴乔夫史料应用1.结合史料1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史料1表明,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改革不会成功。
2.如何认识史料2中的观点?答案戈尔巴乔夫“剥卷心菜”的过程就是他改革的过程,先改革经济,未取得成效后又转向政治改革。
在政治上,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实行多党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过专题【五年高考】A组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1.(2016江苏单科,19,3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
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
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答案C2.(2015江苏单科,19,3分)“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