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政治史 练习--(Word版,含解析)
政治史练习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有利于强化君臣政治隶属关系B.使天子拥有对诸侯绝对控制权C.使君臣宗法关系更为清晰明确D.推动了周王朝疆域的不断拓展2.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行书律》中规定:对文书的收取、发送日期以及早晚时间必须做记录。
命书(诏书)和特快邮件必须立即发送,如有延迟就要受到处罚。
秦朝的这种做法( ) A.强化了君主专制 B.刑法严苛激化矛盾C.提高了行政效率D.确保全国政令统一3.唐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谏官制度。
谏官不仅要随宰相入阁议事,“有失辄谏”,而且可以随时面奏,不限早晚,“不须令宰相先知”,保证谏官的独立谏净权。
这反映出唐代( )A.中枢决策机构出现异变B.实现了监察的全覆盖C.朝廷内部出现再次分权D.利用监察制加强皇权4.宋初,朝廷在举行重要庆典时,官员子孙可承恩特许入国学读书并人仕,有的功臣死后,推恩可至20多人。
但庆历三年,朝廷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可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考试才得补官。
朝廷此举力图( )A.传承宗法血缘观念B.掌握各级官员的任免权C.防止权贵垄断官位D.推动科举与教育相结合5.明代在各省设置三司,分管军民司法事务,但是“三司官僚,意见各殊,苟谋非已出,辄多方阻格”,遇到特殊情况中央派京官到地方“巡行天下,安抚军民。
”英宗之后,选派高级官员长期“巡抚”一省遂成常态。
这说明( )A.地方治理日趋复杂B.京官地位愈加重要C.官僚队伍更加腐化D.中央集权逐渐完善6.《南京条约》第五条的中文本写道“酌定洋银三百万银圆,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代为偿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导言课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使用学案
素养 提升
梳理教材:基础知识 拓展补遗:有助于扩展知识
能力 提升
主题探究:学习解题方法和技巧 典型即练:高考真题演练
2、教师讲解
(1)依照课本编排,按照时序,梳理单元知识。 (2)明晰概念,概括阶段特征,形成基本认识,培养学科素养。 (3)通过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整理总结
如何备考
(一)备考重点:主干知识、构建网络
【高考复习六大模块】 中国古代史(约170万年前~前2070~ 1840)★★★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世界古代史(约三四百万年前~前 3500~15世纪)★ 世界近代史(15世纪~20世纪初)★★ 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
(2)整理导学案和试卷。(保存好所有试卷试题,错题整理以附页粘贴或专有笔
记。)错题集
4、限时训练
选用历年高考试题及各地模拟试题,限时训练。
基础为王,技巧为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 基。
4.创新性 体现在对史料进行新的解释和新的运用,
对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新的发掘;对 已有的历史观点、方法与历史结论进行批 判性思考,得出新结论;运用创新思维, 利用历史学知识和方法回应现实问题。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六大核心内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是历史学科的理论保证。是研究历史的主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
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
202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十五世界现代史时期第65课全球化的人口流动和文化的交融传承与保护
第65课全球化的人口流动和文化的交融、传承与保护命题点1 全球移民问题的特点(2023·高考辽宁卷)2001年,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创立国际移民对话机制,秉持“开放和自由原则”,“向所有移民利益相关者开放”,让他们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讨论,“分享特定移民问题领域的政策方针和有效做法”。
该机制( )A.有利于国际移民问题的协调合作B.促进了移民社会文化认同C.促使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新趋势D.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解析:选A。
根据材料“向所有移民利益相关者开放”“分享特定移民问题领域的政策方针和有效做法”可知,联合国创立国际移民对话机制,向所有移民利益相关者开放,有利于国际移民问题的协调合作,A项正确。
命题点2 新兴民族国家文化的交融与冲突(2021·高考湖北卷)1960年,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发表小说《动荡》。
小说主人公奥比在伦敦街头遇到可以用本部族语言交流的尼日利亚人时感到高兴,为与不同部族的尼日利亚人只能用宗主国语言英语交流而感到羞耻。
作者通过该情节表达了对于( )A.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B.殖民经济霸权的批判C.国家日渐开放的欣慰D.大国政治对抗的不满解析:选A。
据材料“用本部族语言……感到高兴……用宗主国语言……感到羞耻”可知,作者形象地诠释了非洲传统文化与殖民文化的内在矛盾,表达了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故选A项。
命题点3 对国际难民的关注(2024·广东部分学校高三联考)理论上,联合国难民署有义务为那些不愿意接受难民迁入的政府管辖的难民提供国际保护和援助。
据统计,2011年初,被联合国难民署认定为“受关注的人群”大约有3 390万,这一数量相较于2005年的1 920万有了明显的增加。
这反映出( )A.西方国家相互推诿救济责任B.人道主义原则获得普遍认同C.国际社会积极应对难民问题D.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安定解析:选C。
2011年被联合国难民署认定为“受关注的人群”比2005年有了明显增加,说明联合国难民署对难民问题的保护和援助力度加强,反映出国际社会积极应对难民问题,故选C项。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检测【新教材】(19)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19)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发达经济体经济仅增长2.7%,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8%。
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一半。
据预测,2025年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土耳其、伊朗、越南等8个“新钻”国家将跻身于世界经济前20强。
这表明( ) A.国际经济秩序实现平等 B.经济全球化冲击传统民族国家主权C.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D.发展中国家积极加入区域经济集团2.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模式呈现出霸权治理衰落、多极治理兴起、网络化治理出现的状况,同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其不得不与非政府组织等协调关系共同参与全球治理。
这种变化( )A.巩固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B.反映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C.旨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地位3.“乌拉圭回合”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名义下的第8次多边贸易谈判(1986—1994年),这次谈判明确把非货物贸易的壁垒(以前主要解决货物贸易壁垒问题),诸如服务、知识产权、投资等壁垒,正式作为谈判的对象,制定了相应的协定和减少壁垒的安排。
这说明( )A.经济霸权主义政策已无法实行B.发展中国家左右经济规则的制定C.建立更加开放的世界是大势所趋D.世界贸易的各种壁垒不复存在4.20世纪60年代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下表反映了在此前后全球石油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单位:美元)。
这反映了( )C.新兴经济体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了一定成就5.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了一次美元危机,西欧、日本等国进行了如下举措:提高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认缴额度、调整和分摊军事防范费用、设立黄金总库等。
这些举措( )A.体现了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B.维护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C.确立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D.形成了多极化的经济格局6.1949年11月3日,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接见美国某周刊记者时,发表了著名的“破冰解冻”谈话,表达了联邦德国要与法国重建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目标检测卷1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世界新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目标检测卷十三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世界新变化(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根据下表,可知( )2.“当柏林墙竖立之后,华盛顿感到‘舒了口气’。
虽然肯尼迪公开谴责这是对边界的野蛮封锁,但‘实际上认为柏林墙是结束柏林危机的转折点’。
”这是因为“柏林墙”的修建( )3.关于冷战的起源,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主流学者认为是苏联寻求世界霸权导致冷战;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美国霸权主义不断上升,主流学者认为美国应负主要责任;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美苏争霸愈演愈烈,主流学者认为双方实用主义政策下的误判与误解,是冷战发生的原因,双方都有责任;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档案公开,学者又开始关注斯大林等个人因素。
这表明(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化—经济发展计划”等名词不断出现,与此同时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等手段直接采购私人企业产品,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表明当时( )C.采取混合经济的模式走出“滞胀”5.如果说美国的政府干预是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良方,那么,美国经济能够在20世纪90年代保持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方法是( )6.下面是1980—1989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变化示意图(单位:亿美元)。
这反映出( )7.2019年6月,《纽约时报》《经济学家》《金融时报》《卫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纷纷刊文,批评美国政府滥用关税“大棒”,升级贸易摩擦,这是因为美国政府的这一行为( )8.从1948年到1974年全球衰退开始的二十多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不间断的前所未有的增长。
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某某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
“黄金的60年代”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9.当塞尔维亚等国还在为加入欧盟努力时,2020年1月31日英国宣布正式脱欧。
此前,荷兰、法国等国也表示要公投脱欧。
这反映出( )10.美国对外贸易统计资料显示:1994—1998年,美国输往加拿大的贸易总额大幅增加,自1998年开始呈递减的趋势;至2000年,美国与墨西哥两国进口贸易总额每年均呈显著增长,墨西哥受惠最大。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三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变化__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第56课亚非
学者研究——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史料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辽阔的亚非拉地区,社会经济关系要比欧洲复 杂得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远非欧洲所能比拟。在一些国家中, 资本主义关系有了较大发展,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形成了这两大 阶级的政党和政治组织……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资本主义关系比较薄弱, 资产阶级有较多政治经验,而无产阶级还不能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还有 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更为落后,封建宗法关系,甚至原始部落经济占着统治 地位。
(4)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①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__国__民__革__命__党____,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 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 ②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2.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__世__界__殖_民__体__系___,成为影响国际 秩序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根据史料,概括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产生的影响。 [提示] 在意识形态和经济上挑战了帝国主义;在政治和军事上打击了帝 国主义,冲击了凡尔赛体系,促进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历史解释——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 (1)民族解放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后,基于本民族经济的发展,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下,作为对西方殖民统治与侵略的一种反应,民族 民主运动以反帝反殖民斗争,争取民族解放运动的面貌在亚非拉广大地区 普遍兴起,斗争如火如荼,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 (2)对国际殖民体系的冲击:亚非拉民族国家作为20世纪民族主义的主体力 量登上国际舞台,高举“民族自决”原则,使欧洲殖民体系开始了不可逆 转的解体过程。 (3)对国际秩序的冲击: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独立的道路上寻求突破,为以后 的经济独立、文化独立开辟道路,成为国际关系中重要的力量。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1)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1)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美西战争美西战争是美国由⾃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后所进⾏的⼀次重新⽠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1898年2⽉15⽇,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那港爆炸,美国遂以此事件为借⼝。
要求惩罚西班⽛,4⽉24⽇西班⽛⾸先对美国宣战,次⽇4⽉25⽇美国对西班⽛宣战。
后美国和西班⽛签订和约,规定:西班⽛放弃对古巴的主权,西班⽛撤军后,古巴由美军占领;将菲律宾、波多黎各、关岛让与美国,美国付给西班⽛2000万美元作为获得新领⼟的代价。
2.⽇俄战争⽇俄战争是⽇本和俄国为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统治权所进⾏的帝国主义战争。
1904年2⽉,⽇本不宣⽽战,海军偷袭旅顺俄国舰队,同时在仁川登陆。
⽇俄战争由此展开。
战争以俄国的失败⽽告终。
1905年8⽉,⽇、俄在美国的调停下开始谈判,9⽉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
⽇俄战争不仅对⽇、俄两国,⽽且对世界历史都具有相当⼤的影响。
俄国战败,加速了1905年⾰命的到来,⽽1905年⾰命⼜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社会主义⾰命准备了条件。
3.三国同盟三国同盟是19世纪七⼋⼗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及意⼤利出于各⾃安全需要⽽建⽴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1879年10⽉,德奥两国秘密缔结军事同盟条约。
1882年5⽉,意⼤利同德奥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
条约规定:如果法国进⾏侵略,德意将互相援助,如果三个盟国中任何⼀⽅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强国的攻击时,其他两国保证给予援助。
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对峙军事集团的⼀⽅初告形成。
4.三国协约三国协约是英、法、俄三国针对三国同盟⽽订⽴的,它来源于1891—1894年法俄签订的⼀系列协定。
它们规定:两国中如有⼀⽅遭受德国的单独攻击或德国与意⼤利或奥匈帝国的联合攻击时,将互相提供军事援助。
1894年,法俄同盟正式形成。
其后,英国于1904年及1907年分别与法、俄两国订⽴协约。
法俄同盟再加上英法协约与英俄协约,构成了三国协约。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合集——世界现代史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合集——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一战的背景1.必然性①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②主要原因: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积极扩军备战。
③意识形态: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
④导火线:巴尔干半岛问题复杂,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成员国相继宣战。
2.可能性⑤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⑥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生产力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⑦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①带来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②殖民体系: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③国际格局: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④爱好和平: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1)实质:帝国主义国家按照现有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2)进步性: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缓和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使世界从此走向相对稳定。
②改变了欧亚政治格局,欧洲中心地位受到削弱,美、苏、日崛起。
促使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出现,有利于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③承认民族自决原则,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欧洲新兴民族国家。
④通过国际会议的外交斗争调解国际关系比军事对抗方式是一大进步。
(3)局限性:它是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之上的,具有反动性和非正义性。
(4)不稳定的主要原因:①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②没有解决矛盾,反而潜藏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经济方面: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一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了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十二世界多元文明的竞争与发展__二战后1945年至今热考主题
热考主题
2. [2022辽宁沈阳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漫长的20世纪》是一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市场和计划的辩证关系”一章中提到:皮伦尼(1862—1935 年)在概述资本主义社会史时注意到“经济自由”和“经济调节”两个阶段反复轮回的“惊人的规律性”,这种“反复轮回” 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下图为据此绘制的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
热考主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考答案】 示例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适时调整推动经济发展。(2分)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欧美主 要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原有的经济政策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英国经济学家亚 当·斯密提出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指出政府无须干预一般的经济事务,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推动资本主义快 速发展。(3分)20世纪30年代,面对世界性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借鉴美国罗斯福新政,通过实施经济计划、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3分)20世纪70年代,各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3分)历史证明,生产 力的不断进步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应适时改变。(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热考主题
【解题思路】 (1)首先,要结合判断史料类型的相关知识,判断出材料一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及其主要内容,这个 不难判断出是图片史料,记录的是斯大林时期拖拉机厂的生产场景。然后结合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来分析材料一 中的图片史料可以用来研究什么历史问题。通过阅读材料二可知,材料二涉及二战期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生 产及其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由材料二“在最艰苦的1942 年,苏联的飞机产量仍达到 2 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 出一倍”得出,这可以用来研究斯大林时期拖拉机厂的生产情况,如承担军工生产职能,也可以用来研究斯大林时期 的工业化进程;由材料二“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 迎战德军”可知,该图片史料可以用来研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的工业生产。(2)要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 析方法,一分为二地分析和评价。从积极方面来说,结合所学斯大林模式取得的成就和材料二的相关信息可得,斯 大林模式使苏联快速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从局限性和消极影响角度看,由材 料三“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的最高水平”“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等信息和所学斯 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经济结构失衡,人民生活水平 难以提高。结合所学苏联改革和解体的相关知识可知,苏联后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僵化,限制了苏联 的生产力发展,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总结分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总结分析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点击查看: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资料二.*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一大:1921,上海→宣告*成立2.*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3.*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的领导地位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8.*七大:1945,延安→确定*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2.*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14.*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5.*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16.*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十五大:1997,北京→把*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三.*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4.建国初期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6.十年探索时期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7.改革开放时期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四.中国近现代的宪法: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孙中山)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2.《中华民国约法》(1914,袁世凯)内容: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总统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1931)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内容:规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性质: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内容:规定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公民权力和义务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过渡时期:一桥二铁三公四厂(西部的交通,东北的重工业)2.十年探索时期:一铁二钢三油田;两大科技成果(原子弹、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3.十年动乱:湖北二汽;南京长江;国防科技(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4.改革开放:宝葛大京、“神舟”飞船(注意:课本上四个时期关于经济建设成就的地图)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评价:革命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民主革命发展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新三民主义与三民主义相比:不同点:明确提出了反帝的要求、提出了“三大政策”与*纲领相比:相同点:都主张反帝反封(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不同点:(1)*更代表人民的利益:*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等内容(2)*在民主革命之后还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七.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原因: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2)影响: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2.初步发展(19世纪末)(1)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3.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1)原因: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列强忙于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影响: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兴起;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的成立奠定了基础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1)根本原因:由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具体原因:(为何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2)影响:导致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失败(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八.日本侵华问题1.侵华方针和主要内容:“大陆政策”:(明治维新后制定)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田中奏折”:(1927年制定)确立侵略中国“满蒙”的方针“国策基准”:(1936年制定)确保日本东亚霸主地位,并向南方海洋发展2.侵华事件: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今年是甲午战争110周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3.侵华暴行:两次大屠杀:旅顺、南京对根据地:“三光”政策、毒气战、细菌战、制造无人区对沦陷区:经济掠夺、奴化教育、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清乡运动”4.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的比较同:蓄谋已久、为摆脱国内危机、制造大屠杀等异:结果不同、抗战的规模不同、抗战的方式不同九.台湾问题1.近代列强对台湾的侵略2.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50年3.台湾人民在1895年的反割台斗争4.台湾的统一问题5.两岸交流十.关于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问题1.七届二中全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2.“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注意与“五反”的区别)3.处决两大贪官:刘青山、张子善4.两次整风运动:1942年整风、1957年整风十一.关于广东的历史1.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窗口(因林则徐设立译馆,使广东“海外图说毕集”)2.是近代中国最早抗击外国侵略的地区(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3.建立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柏贵的广东巡抚衙门)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摇篮之一:(继昌隆缫丝厂)5.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1)戊戌变法:康、梁领导;广州万木草堂是广东最早的新式学堂(2)民主革命:孙中山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3)大革命的兴起:*三大和国民党一大(时间、内容、影响)黄埔军校(时间、领导人、特点、作用)省港大罢工(1925年,长达16个月,当时世界最长,是五卅一部广东革命根据地(二次东征陈炯明、广州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4)*武装反抗国民党*:1927个年广州起义及广州苏维埃政权6.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三个特区(深、珠、汕);二个开放城市(广、湛);一个经济开放区(珠三角)(注意原因:沿海地区;靠近港澳;华侨众多)(注意:最先开放两省是广东、福建;最先改革的两省是安徽、四川) 十二.新中国外交史1.建国以前的外交政策:(1)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革命胜利后的外交政策(同时注意首次提出工业化)(2)《共同纲领》:拥护世界和平与合作,反对侵略和战争(首次以宪法形式提出)2.建国初期的外交:(1)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对华“三政策”(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注意外交方针、原则)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再考虑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半殖半封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3年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3)外交成就:建国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第一个国家是苏联)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参加亚非会议(1955,*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3.50年代中-60年代末的外交:(1)外交环境的恶化:中美继续敌对;中苏关系恶化(2)外交政策:“一大片”(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4.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发展:(1)中国加入联合国:1971年加入,并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因国际地位提高)(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关系正常化(4)*划分“三个世界”(中国属于第三世界)5.新时期的外交政策(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2)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3)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4)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5)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十三.工业化问题(近代化问题)1.《资政新篇》:1859,洪仁玕提出。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1-2-3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1.(秦皇岛模拟)晚清诗人赵函在《哀金陵》中写道:“金陵城中军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
……秋风戒寒和议成,庙谟柔远思休兵。
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
……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
”该诗句反映的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材料中“金陵……主和不主战”反映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情况,“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反映了《南京条约》的签订,可知题干诗句反映的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
答案 A2.(四川雅安)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
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香港和上海是在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被割占或者开辟为通商口岸的。
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发展迅速而且很快超越其他地方。
答案 A3.(廊坊月考)“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与材料中“议约”有关的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条约没有割地,反映列强开始“以华治华”。
其他几次侵华战争后签订条约都有割地。
答案 D4.(厦门模拟)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的形象。
分析右图,该新闻事件应该是()。
A.中日甲午战争B.七七事变C.抗日战争D.八一三事变解析观察图片可以发现当时的“中国人”还是以清政府官员为代表的大清子民,因此应是中日甲午战争,B、D两项是抗日战争期间的具体事件,都发生于民国时期,与图片信息不符。
答案 A5.“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十七现代世界(1945年以来) -3
右图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三位重要宇航员,请说出他们名字、国籍及其各自在航天 史上的地位。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航天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航天技术 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1.加加林、苏联、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地球人。阿姆斯特朗、美国、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地球人。杨 利伟、中国、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中国人。 2.原因:20世纪以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物质条件的形成;技术条件的具备;人类社会发展和高 技术发展的需要;国际竞争的促进等。 3.影响:有助于人类探索宇宙的奥妙,扩大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空间,促进高科技和相关技术的 发展,为人类利用太空资源作了前期准备,促进太空探险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等。总之,对人类社 会的发展会产生广泛深远的积极影响。频繁的卫星发射必定要进一步增多的人类太空活动会产生 “太空垃圾”、造成“太空污染”,这可能给人类的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对此,应加以警惕。
条件:工业发展的需要;科学家们对电研究不断深入,法拉第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
电气技术 过程:(1)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用,电力成为新能源。(2)发 的应用 电技术和长距离输变电技术成熟。(3)在20世纪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
动力,生活电器产品普及。
影响: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的集
(3)文化: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 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主题三: 信息技术与现代主义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信息技术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WWW是World Wide Web (全球信息网)的缩写,也可简称为Web,有人译作“万 维网”“环球网”“web网”“3w网”,它把Internet上现有资源统统连接起来,使用 户能在Internet上已经建立了WWW服务器的所有站点提供超文本媒体资源文档。这是因 为,它能把各种类型的信息(静止图像、文本声音和音像)无义无缝的集成起来。WWW 诞生于Internet之中,后来成为Internet的一部分,而今天,WWW几乎成了Internet的 代名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史上册综合考试题
高三世界近代史上册考试题历史试卷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本卷不上交,请同学们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新航路开辟后,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因为A 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B 造成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C 促成了封建制度的迅速瓦解D 提供了雇佣劳动力的就业机会2、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的人物,从但丁到加里波第,他们是无与伦比的完美典型。
”这里的“世界曙光”是指A 工场手工业的兴起B文艺复兴运动C启蒙运动 D 意大利的统一运动3、下列对都铎王朝统治的评价最全面、最正确的是A 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激化了与资产阶级的矛盾B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 加强了专制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D 竭力削弱旧贵族的实力,发展资本主义4、“一个受人尊敬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国王,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赞扬英国政体的这句话表明英国国王A 拥有无限的权力B擅长经商又很开明C 独自亨有立法权D 权力受到法律制约5、英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都要完成的客观历史使命是A 粉碎外国武装干涉B 防止封建势力反扑C与工人农民结成联盟D实现经济自由和政治平等6、大卫是英国下议院议员,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他津津乐道。
你认为他的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我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B“它是总统制与联邦制相结合,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的一种较为完美的政治体制”C“这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某某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D“这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责任内阁制”7、2006年是美国建国230周年纪念,依据是下列哪一事件A The sound of LexingtonB Victory At SaratogaC The Unanimous Declaration of the Thirtee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D Boston Tea Party8、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A 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B 极大提高了棉纺织品的产量C 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D 宣告了工业动力革命时代的到来9、下列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出现②垄断资本主义出现③资本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斗争日趋激化④自由资本主义兴盛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10、推动德意志、意大利统一的根本动力是A 强有力的人物领导统一B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 “铁血政策”的力量D 强大的军事力量11、19世纪末,有人说:“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步而与之共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
世界现代史考试复习资料
巴黎和会简介: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
共27国参加,苏俄未被邀请。
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
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帝国主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
影响:在巴黎和会以后,各国列强暂时在欧洲等地区方面的矛盾得到了抑制。
随后,建立起了被称为凡尔赛体系的国际地区“新秩序”,凡尔赛体系不但包括对德条约,还包括对奥地利的《圣日尔曼条约》,对保加利亚的《特里亚农条约》,对匈牙利的《纳伊条约》,土耳其的《色丹条约》,但是对土条约遭到土耳其的资产阶级的反对,后来联军被凯末尔打败,最终签定了《色佛尔条约》,由上述几个条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其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安排的国际体系。
巴黎和会在协调一战参战战胜国家之间的矛盾上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强权政治的霸道措施,未能从根本上协调好各国的争议,实际上都是为了维护战胜国的利益,无论战胜国与战败国,还是在战胜国之间,还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之间,他们之间的矛盾仍然未彻底解决,埋下了战争的种子。
和会对德国进行的宰割性惩罚措施,严重伤害了德国人民的民族感情,被德国人普遍认为这是“强加的和平”。
战后,德国的民族主义高涨,也为后来纳粹势力在德国的登场和希特勒撕毁和约扩军备战提供了口实。
英法也因此对德国感到有愧,使得后来绥靖主义盛行。
而意大利国内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原因竟然是一战以后“分赃太少”,以及战后不久的国内经济危机。
至于远东方面的问题,和会上并没有得到实际的解决,中国山东的归属问题就是代表之一。
因此,为了协调各国在亚太地区的未解决矛盾,才又有了两年后的华盛顿会议。
巴黎和会各国目的:早在巴黎和会之前,法国、英国和美国已经表明了对和会的不同目的。
法国因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而成为凡尔赛条约主要签约者。
战争伤害及历史上德国数次对法国的侵略,法国主张严惩并尽可能的削弱德国;英国出于传统的政策考虑希望能保持一个相对强大并在经济上能够自立的德国,以保持欧陆均势;美国则希望尽快建立一个能保证长久和平的体系并从该体系中获益,同时主张德国进行战争赔偿。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十七单元现代史部分微专题整合第53讲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改革开放后,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二、世界现代史1.基层治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与货币体系:二战后,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西方主要国家建成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美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使经济实力一次又一次地飞跃,为纽约成为世界性的金融中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战后,美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击败英镑,成为货币霸主。
2.食物生产、经济生活与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
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粮仓仓容量,实现了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
冷冻食品工业迅猛发展。
现代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经济联系,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国际分工的变化,国际合作加强。
3.人口迁徙、多元文化、战争与文化交锋:20世纪以来人口迁徙分布不均衡,主要是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迁徙。
一战进一步激发了亚欧非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二战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
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第53讲当代中国的外交课标要求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主要外交成就。
考点定位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2.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成就。
主题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方针(1)提出: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
(2)内容①“另起炉灶”的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四世界现代多元文明的竞争与发展__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60课二战后殖
命题点4 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2024·中山高三月考)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20世纪的历史潮流……它首先 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一浪高过一浪,殖民主义体
系的堤坝一块块塌落。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约30 年时间,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
() A.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C.表明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B.促进亚非拉独立运动的高涨 D.直接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推动了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表 明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故选C项。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A项; B项因果倒置,排除; 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命题点2 二战后民族国家独立发展的趋势 (2023·高考山东卷)1961年,加纳领导人克瓦米·恩克鲁玛在其著作中指出, 非洲许多地区在文化、语言和思想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我们都是 非洲人,这是基本的事实……语言、文化和政治体制不同所带来的困难并不 是不能战胜的”。他力图( ) A.实现非洲各国的独立
历史解释——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应对 (1)挑战。 ①由于世界经济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波动的可能性增 加。 ②经济全球化将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和国内市场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 ③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金融一体化面临最大风险,可能诱发一国 的金融危机。 ④在国际经济旧秩序下,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和利益集团集中,导致世 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面临问题
调整及结果
亚洲
过分依赖___国__际__资__本_____和国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促使它们 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
突破13 新高考“热考题型”之“自拟论题”类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世界历史
(3)从设问方式分类看 ①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如2021年福建高考第19题,综合 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予以阐述; 2021年江苏高考第18题,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 加以论述。 ②“评析或论证材料中的某种观点”等,即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进 行论证。如2021年天津高考第18题,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宋代江南经济发 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
——据[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整理
目录
提取表中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
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注意作答的史实限定范围
答案 论题:科技与经济革命推动国际格局的演变。 阐释:科技与经济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显著发展,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促进国家 实力不断增强,从而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的调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美国、德国迅速崛起;英国、法国 逐渐落后。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不 断加剧,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形成了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
目录
思路:提取材料关联信息,自拟论题阐释 (2022·湖北十堰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与科技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经济大危机 第三次科技革命
战争或剧变 拿破仑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联解体
新世界格局变化 维也纳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多极化趋势加强
目录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德、日 等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走向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最终引发了第二次 世界大战。二战打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雅 尔塔体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西欧的复兴、日本的崛起,使得资本主义阵营对社会主 义阵营形成压倒性的经济优势。苏联经济濒临崩溃并最终解体,两极格局也随 之瓦解,冷战的结束为欧洲的联合提供了历史机遇。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除欧盟外,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政治力量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世界格局朝着 多极化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社会 的进步,使得国际关系发生巨大调整,国际格局经历了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到两极格局再到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演变进程。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C.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2、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这样说过:“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或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他说这句的背景是A.“冷战”局面开始形成 B.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C.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D.经济危机破坏严重3、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对柯立芝上述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A.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加剧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C.压制民意,破坏民主制度 D.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4、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象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调节农业生产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5、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右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6、1967年,英国工党领袖麦克米伦在参加首相竞选时提出的口号是:“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
”这一口号包含的主要思想是A.“混合经济” B.“经营者革命”C.“人民资本主义” D.建设“福利国家”7、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在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二战以后,经历了三次大调整。
这三次调整的共同影响是A.引发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B.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C.引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8、右图描绘了“二战”后初期的西方世界,某班的学生进行了判读,得到了这样一些说法,对漫画的理解错误的是A.图中的“医生”是指美国,“病人”是指二战后的西欧B.此医生开的“药方”其实就是杜鲁门主义C.病人背上贴着美元,其实就是对欧洲实施经济援助计划D.“药方”的实质是通过复兴欧洲经济以加强对欧洲国家的控制9、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要求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成立一支接受统一指挥的多国部队,协助维护伊拉克的安全和稳定。
美国在伊拉克重建问题上寻求联合国道路表明①国际社会参与对伊拉克重建的作用不可替代②联合国仍然是国际社会最熏要的国际组织③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基本宗旨④联合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0、来自世界115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以及15个观察员国、31个特约国和23个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了第14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
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在开幕式上致辞说,不结盟国家应当进一步加强团结,维护国家发展的权利。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A.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日益扩大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11、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
”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12、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尼克松的这段话反映出A.西欧实力增强,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B.世界呈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多极格局C.欧洲联盟成立,迫使美国调整全球战略D.美苏争霸受挫,美国急需调整对欧政策13、日、德对待自己的侵略历史态度迥异。
日本拒不彻底反省侵略历史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美国占领日本期间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不彻底B.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膨胀C.日德之间矛盾尖锐,日本不愿意在外交领域步德国后尘D.日本以当今世界“第二经济体”自居,不满足“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14、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
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A.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果关系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D.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15、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美俄就伊朗问题和美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展开了新一轮较量,有人质疑俄美是否会重演“古巴导弹危机”。
对此俄罗斯前总统普金说:“现在的紧张局势要比1962年低了许多……”。
你认为普金说此话的理由有:①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②二战以来美国国际地位的变化③俄罗斯的国力尚未达到可与美国对抗的程度④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6、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
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
发生这种变化的有利条件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17、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判断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组是①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②世界贸易总额在持续增长③各国的关税壁垒森严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8、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
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同共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
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C.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D.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19、1998年5月3日凌晨,“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欧元成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进行结算……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欧洲统一货币。
”这表明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②有利于“欧盟”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发展④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20、发生于美国的“次级贷”危机在几个月之内很快波及世界,几乎酿成一场世界性金融危机,连中国也明显地受到了其影响。
这充分说明A.美国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美国是世界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C.经济区域集团化对世界影响在加大 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2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盛行一种与传统风格迥异的戏剧流派——荒诞派。
下列关于这一流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以表现人生世界的荒诞为创作本意B.它没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和戏剧冲突C.它反映了人们对启蒙学者“理性王国”的失望D.它反映了人们失望、迷惘、痛苦的精神危机22、下列人物采用西方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艺创作的是:①罗曼•罗兰②海明威③爱伦堡④毕加索A.①② B.③④ C. ①③④ D.②④23、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A.电的发明和利用 B.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C.经典力学的发展 D.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24、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说中说:“在19世纪,受赠土地便是获得机会。
正如有人给了你们在得克萨司斯州的众多祖先那么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
在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克林顿的这一论断说明了A.美国政府将会逐步增加奖学金B.信息时代对知识的依赖性逐步增强C.美国政府将严格控制土地资源D.政府的奖学金成为人们起家的本钱25、当今科技的发展使人类的空间距离不断缩短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①全人类相互间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②全球政治一体化的速度空前加快③加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④使人类面临着环境污染、恐怖主义等许多共同问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75分。
26题14分;27题11分;28题11分;29题12分;30题12分;第31题1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
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
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
……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材料二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材料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了‘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
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
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
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区收购小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面粉时,则作价93卢布。
……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倍~6倍。
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
……苏联全国大约饿死1000万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