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土壤氮磷分布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滇池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状况分析

滇池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状况分析

环境保护 !""# ・ $
5 34 5
自然生态保护 !"#$%&’()*+*,-)"+./*01&%2"#-*0.
处置利用率可达 !"# 以上。洛龙、马金铺、晋城、古 城与松花坝则无统一的垃圾站,居民将垃圾堆在地里 或扔在废弃地,或直接倒入沟渠河道中流入滇池,处 置率在 $"# 左右。按每人每天产生 "%&’( 生活垃圾计, 综合上述分析,化肥的过量施用是农村面源氮、 磷 流 失 的 主 要 原 因 (表 +、图 $、 图 -) , 分 别 占 4*# 和 4$# ,农村生活污水对氮、磷流失的贡献率为 $# , 农村固体废弃物分别为 +#和 -#。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温室大棚种植区的覆盖阻挡 了雨水对农作物根部土壤的直接冲刷,减少了肥料的 流失,但因其施肥强度远远高于秧田、稻田等敞开式 种植方式,大量的氮、磷通过灌溉等方式流入水体, 因此大棚种植区是氮、磷最重要的污染源。
%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重点放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集、
(!!.(*)+$/ 0 1%!・ 2, 最 低 的 是 晋 城 ( 主 要 种 植 水 稻 、
玉米等) , 为 !(3)*)$/ 0 1%! ・ 。调查区平均 2 (见 图 () 使 用 强 度 为 4+++*($/ 0 1%!・ 2, 与 !### 年 +&""*!&$/ 0
表! 滇池流域 !" 个乡镇的土壤养分情况 (#$ % &$)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标准差 测定项目 样本数 极差 有机质 (& ’ %& ) 速效氮 有效磷 速效钾

滇池流域农田土壤氮磷流失分析研究

滇池流域农田土壤氮磷流失分析研究

第22卷第5期2008年10月水土保持学报Jour nal of Soil and W ater Conserv ationVo l.22No.5Oct.,2008滇池流域农田土壤氮磷流失分析研究程文娟,史 静,夏运生,张乃明*(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摘要:采用实地调查与田间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滇池流域沿湖15个乡镇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污染负荷很高,年均流失量差异较大,总氮为5.07~113.16kg/hm2,总磷为0.15~10.14kg/hm2。

高强度的化肥施用是造成农田径流氮、磷流失量大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与土地利用方式、水肥管理方式及种植制度有关;不同坡度农田径流中氮、磷的输出量不同,从6 ~12 氮、磷流失急剧增大,12 以后流失量增加减缓;无论在一次降雨中,还是在作物生长周期内,径流中氮、磷流失速率均表现出随时间参数增加而递减的趋势;施肥处理不同,氮、磷流失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尿素与普钙配合施用可减少氮、磷流失,同时获得较高的白菜产量。

关键词:农田土壤;氮;磷;非点源污染;滇池流域中图分类号:S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2242(2008)05 0052 04Farmland Runoff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Dianchi WatershedCH ENG Wen juan,SH I Jing,XIA Yun sheng,ZH ANG Nai m ing*(College of Resour ces Envir onment S cience,Yunnan A gr iculture Univ er sity,K unming,Yunnan650201) Abstract:M eans of field survey and simulation test,the present status and influent factors o f nitr ogen and phosphorus loss fro m farmland runoff w ere studied ar ound Dianchi Lake15villages and tow ns.T he r esult show ed that the pollutional loads of nitrog en and phosphorus in farmland runoff in the inv estig ated area w er e hig h,the m ean annual discharge o f nitrog en and phosphorus w as different g reatly,to tal nitrog en 5.07~ 113.16kg/hm2,total pho spho rus0.15~10.14kg/hm2.Ex cessiv e application o f fer tilizer w as the primary reason of nitrogen and pho sphro us loss lar gely,w hich w as also related to land use patter n,w ater and soil manag em ent,farming sy stem.The discharg e of nitrog en and phosphorus varied w ith slopness,increased rapidly fro m6 to12 and increased slow ly from greater than12 .Whether in once rainfall or in crop gr ow th period,the co ncentratio n of nitro 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runoff submitted to do w ntrend fo llow temporal pro cess.T he discharge o f nitro gen and pho spho rus varied w ith different fertilizer application,urea and su perphosphate applicatio n could reduce nitrog en and phosphorus loss and heig hten cabbag e yield.Key words:far mland;nitrog en;phosphorus;non point source po llution;Dianchi w atershed滇池流域地处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总面积2920km2。

滇池东大河流域土壤磷素累积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滇池东大河流域土壤磷素累积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滇池东大河流域土壤磷素累积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包立;张乃明;农明英
【期刊名称】《土壤》
【年(卷),期】2014(046)003
【摘要】滇池是中国水体富营养化最严重的湖泊之一,磷是造成滇池有害藻类“水华”的限制因子.本文以滇池南岸主要入滇河流——东大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流域内磷素的累积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流域下游有显著的磷素累积.②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土壤磷素累积有显著影响,设施农业是土壤磷素累积的最主要土地利用类型.③流域东北部靠近滇池的区域是磷素累积最严重的区域.
【总页数】5页(P470-474)
【作者】包立;张乃明;农明英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昆明650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6.4
【相关文献】
1.滇池流域表层土壤磷素演变与积累特征研究 [J], 包立;张乃明;刘朗伶;康日峰;赵学通;张丹丹
2.滇池大清河流域农田土壤磷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J], 文波龙;刘兴土;张乃明
3.滇池宝象河流域土壤磷的累积及吸附特征研究 [J], 夏运生;李阳红;史静;张乃明
4.滇池宝象河流域土壤磷素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J], 杨振兴;张乃明;王磊;张刚
5.滇池流域大棚土壤磷素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J], 杨浩瑜;张敏;邓洪;刘惠见;张乃明;包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滇池北岸居民-农田混合区域农田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滇池北岸居民-农田混合区域农田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Ab ta tIfr ai b u esa a v r blyo n rg n N) nsi q i dfr s sig s o r a d t w t o y a d s c : om t na o th p t l a a it f i o e ( i l i r u e s s l s rm f ml a r d , n r n o t i i i t o s se r o a e n N o f a n o eb
土壤总氮含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 土壤硝氮含量则 以西南部花卉大棚 区最高 , 同的种植方式( 不 花卉大棚栽 培) 是土壤硝氮含 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夏季高温多雨 , 花卉揭棚将增加土壤硝酸盐淋溶, 径流的迁移风险 , 蔬菜 田块土壤氮矿化也可能加剧土壤氮的淋 溶, 径流迁移。因此 , 在滇池流域湖滨区居 民生活污水 、 养殖污水 的排放 , 作物种植方式与布局 , 对农 田氮的迁移及水体污染具有重要
的影 响 。
关键词 : 滇池 ; ; 氮 蔬菜地 ; 花卉地 ; 空间变异 ; 面源污染 中图分类号 : 8 3 X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6 2 2 4 ( 1)8 1 1— 6 17 — 0 32 0 — 6 8 0 00
S ail r blyo i o e ol i amln jcn u u b nV l g s t o tenB n f a c i p t i it f t gni S i F r a dAda e t b r a ia e r r a ko n h a Va a i N r n sn S l aN h Di
地为对象 , 2 0 年 8月通过网格法 (0 (0 9 ) 布点采集 12个表层土样 , 于 06 4 m x 8~ 0 m) 1 研究了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 , 调查 区土壤 T N为 1 8 61 -g ( . ~ . g k- 均值 33 -g’、 O 一 2 7 . gk- N ;N为 37 6 1 ・g ( 6 ) . 9 .mgk 均值 8 g k 。调查 区东北部韭菜种植区由于接受 ~ 7 9m ・g ) 生活污水 、 养殖废水 , 土壤总氮含量最高 , 而西南部韭菜 、 花卉种植 区土壤总氮含量相对较低 , 高浓度养殖和生活污水 的排放是导致

滇池流域斗南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养分的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滇池流域斗南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养分的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高明, 浩 (京 范 学 理 学 院 江 南 20) 杨 南 师 大 地 科 学 , 苏 京 l 7 0 9
摘要 在滇池流域斗南村选取 5 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的2 5个土壤样品, 对土壤 中氮、 磷和有机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不 同 土地

利用类型 氮、 和有机 质含量 有明显 差别 : 菜花卉地 上的含量都 是 最 高的 ; 次是抛 荒 的蔬 菜花卉 地 ; 为粮 食作 物 和 水 土保持 措施 磷 蔬 其 作
wt i e irsln netp i tni i cia e Im yb ugs t t atl d vgt l ndf w radb ma r o-o t orePl — i Da h。 ut gi u ohc i nDa h lk .t a esge ̄ h w s a , ee bea l e l e h n e i r ao n a en a o n j N npi uc o u o n S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 u a o A hi .c 20 。 ( }65 — 27 65 J r l f nu A S . 6 3 2 :25 65 。 9 o n i0 4 3 2
责任编辑
孙红忠
责任校对
孙红 忠
滇池 流 域 斗南 不 同 +i N 下 土壤 养 分 的 分布 及 其 对 环 境 的 影 响  ̄ m
h vn i orlt n i a ighg c r ai s t h e o wh friz t n.1 en x wf nwat ad atrvg tbe ad f we l t g.W ha a d adwo da dwe' rr l etie sfo u pisa d wae n etiai l o h e t l ¥i sel f eea l n l rpa i n e o n e tln n o ln l aeyfrizd a od s p le n  ̄ l rra d

滇池湖滨缓冲带及农田土壤无机磷分布特征及其淋失风险

滇池湖滨缓冲带及农田土壤无机磷分布特征及其淋失风险

-0.756**
-0.595* -0.524*
4 结论
缓冲带建设导致土壤无机磷组分呈现明 1
显分异,而浅表地下水埋深是引起这种
变化的因素之一。
土壤表层是滇池湖滨土壤磷素淋失的主
2 要层次,土壤磷素主要以Olsen-P、
Al-P和Fe-P形态淋失。
素,说明浅表地下水埋深是影响土壤磷素淋失的因素之一。
3.3滇池湖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磷素剖面分布
缓冲带土壤全磷和Olsen-P含量显 著低于农田。
缓冲带土壤Olsen-P含量超出土壤磷素淋失临界值60 mg/kg的样点占总数的20%,农田I占40%,农田II达100%。
表明农田土壤磷元素淋失风险十分严重,缓冲带土壤磷素同样存
农田 Ⅱ
每块样地都布置有5个土壤及浅表地下水采样点。
每个土壤采样点采取0~20 cm、20~40 cm、40~60 cm、
60~80 cm、80~100 cm土层的土壤。
3.1滇池湖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
3 结果与分析
滇池湖滨缓冲带土壤有机碳和全 氮含量显著高于各农田,土壤pH
没有显著差异。
滇池湖滨缓冲带及农田土壤无机 磷分布特征及其淋失风险源自目录1研究意义
2
研究方法
结果与分析 结论
3
4
1 研究意义
1)土壤磷素通过径流和淋溶方式进入附近水体,
成为水体污染物。
2)土壤磷素淋溶损失对水环境污染的贡献不容
忽略。 3)土壤磷素形态研究有助于揭示土壤磷素流失 特征。
2 研究方法
缓冲带
农田Ⅰ 滇池
在淋失风险。
滇池湖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磷素剖面分布
缓冲带浅表地下水埋深较浅,引起其土 壤磷素的释放淋失。

滇池沿岸台地水土、氮磷流失特征与控制对策分析

滇池沿岸台地水土、氮磷流失特征与控制对策分析
Cm

坡度低 ,植被盖度 高,土壤侵蚀量最小 。我们在研
究中测定 了各观测场 的土壤性质 ,表明不同的观测 场即不同的土地利用下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有 差异。由于不 同的土地利 用方式下植 被覆盖度 不 同,土壤粘粒含量及孔隙度不同,流经该土地利用 类型的地表径流水中的悬浮泥粒含量也不相同,土
蚰 ∞ ∞ 舯 酏 如 ∞ 0 径流量是流域养分径流输出非常重要的一个 因
子。根据 自动雨量计记 录统计得 出:20 0 1年总降 雨量 为 7 18 m,其 中 形 成 径 流 的 降 雨 量 为 2 .m 573 m,占总降雨量的 7 %。图 1 4.m 6 为降雨及各观 测场产流月分布图。
, /

. 一 . . . . . .

土地空间利用 、人为活动等多种 因素影响 , 是一个 综合性很强的指标。
3 3 台地区污染物特征 .


3 3 1 台地区降雨径流中氮 、磷的空问分布状况 ..
各观测场污染 物流失浓度基本情况见表 3 ,T

圈 1 降 雨 量 和 产 水 量 月 分 布 圈
昆明 602 ) 52 8
要:研 究分析 了滇池沿岸台地的水土流失和氮、磷流失的特征、形态、迁移规律。针对滇池 台地
区地形及土地利用破碎、类型复杂、功能混乱等特点 ,提 出源头削减、域 内因地 因类制宣控制、分项模块
治理 ,采取生物工程措施与辅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技 术手段 ,形成一套完整的台地水土和氯磷流失控制集

湖山上的台地一部分成了旱种和果树的种植区,因 为林间频繁的翻种 ,土壤变得极其疏松。每当降雨 来临,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氮磷流失 ,这些污 染物随降雨流向下游 ,与农田、生活、固废等产生

滇池现代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及其对环境影响

滇池现代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及其对环境影响

滇池现代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及其对环境影响夏学惠;东野脉兴;周建民;田升平;张灼;彭彦华【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02(020)003【摘要】湖泊沉积物中,磷是产生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湖泊中磷元素含量、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它的复杂矿物学特征,使人们对磷的研究极为重视.滇池湖中总磷超标10.3倍,底泥沉积物中P2O5平均含量0.52%,最高可达1.92%.滇池地处磷矿区,是磷质来源最丰富的湖泊,统计表明,磷含量每年在不断增长.滇池沉积物中磷主要以吸附态、有机态、铁结合态、钙结合态、铝结合态等几种形式存在.这些形态磷在底泥中是不稳定的,它们在环境改变条件下,又将磷释放到水体中.微生物在磷的循环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乳酸菌对不溶性磷酸盐的分解,使湖泊中可溶磷含量增高.聚磷菌对磷元素的富集以及聚磷菌死亡后发生有机磷的矿化作用,是湖泊中水合磷酸盐矿物沉积的重要途径.当湖泊中这种不稳定的水合磷酸盐矿物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经沉积物覆盖成岩作用后,最终形成磷灰石.【总页数】5页(P416-420)【作者】夏学惠;东野脉兴;周建民;田升平;张灼;彭彦华【作者单位】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4;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4;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4;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4;云南大学生物系,昆明,650091;云南大学生物系,昆明,65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X141【相关文献】1.湖泊现代化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作用及环境效应 [J], 王雨春;万国江;黄荣贵;邹申清;陈刚才2.滇池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J], 朱元荣;张润宇;吴丰昌3.湖泊现代化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作用及环境效应 [J], 王雨春;万国江;黄荣贵;邹申清;陈刚才4.滇池福保湾沉积物磷的形态及其与间隙水磷的关系 [J], 李宝;范成新;丁士明;张路;钟继承;尹洪斌;赵斌5.滇池沉积物磷的释放以及不同形态磷的贡献 [J], 高丽;杨浩;周健民;陈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滇池流域农田土壤氮磷流失影响因素探析

滇池流域农田土壤氮磷流失影响因素探析
,& 7 A = F $ $ , ? # 2 = : > H > S 9 < A : @ F 9 CD G 9 ( 7 A = G < F B < A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资助 !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 ! " " " # $ $ ! ! %) 收稿日期: ( ( ( ( 万方数据 & $ $ ’ ! & & ) 改回日期: & $ $ * $ & ! "
第 )期
段永惠等: 滇池流域农田土壤氮磷流失影响因素探析
* * ,
)。 / 本研究重点选择社会经济相对发达、 人口密集、 耕地集中和农业生产投入水平高的沿湖 ) ! " # $ # % ’ ( % ( & ) 占滇池流域总面积的, 每调查 以内湖滨地区* 面积) $ + -。每样地分!个调查采样片, +个乡镇取样, ) # % (,

滇池的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的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的污染调查报告滇池的污染调查报告滇池,作为云南省的重要水域之一,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

然而,近年来,滇池的水质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威胁。

本文将对滇池的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污染源分析滇池的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农业和工业。

农业污染主要是由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不当,导致农药残留和养分过剩,进而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工业污染则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的排放,其中包括有害物质和重金属的含量超标。

二、水质检测结果经过对滇池水质进行多次检测,发现水中的氨氮、总磷和总氮等指标均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

特别是在滇池周边的农田和工业园区,水质更是严重恶化,超标情况更为明显。

三、生态系统受损情况滇池的污染不仅对水质造成了影响,还对滇池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水中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的氧气,使得水体缺氧,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生存受到了威胁。

同时,一些有害物质的存在,也对滇池周边的植被和土壤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滇池的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农业生产的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田的养分利用率。

其次,对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进行严格监管,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

此外,还需要加强滇池周边的环境保护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公众参与和教育滇池的污染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公众也应积极参与其中。

政府应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滇池的保护活动,如组织清理滇池周边的垃圾等。

六、国际合作滇池的污染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性的问题,也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云南省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学习先进的治理技术和管理模式。

同时,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共同推动滇池的治理工作。

七、结语滇池的污染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滇池流域农田生态沟渠杂草氮磷富集效应的研究

滇池流域农田生态沟渠杂草氮磷富集效应的研究

滇池流域农田生态沟渠杂草氮磷富集效应的研究何明珠;夏体渊;李立池;达良俊【摘要】通过研究滇池柴河流域不同时期农田近自然生态沟渠杂草对农田径流水及土壤有效氮磷的富集效应和测算杂草生物量及植株氮磷比值等,进行杂草去除氮、磷效果测算及物种去除氮、磷效果量化,以期为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同一物种或不同物种在不同时期,各杂草种间氮磷富集差异较大;②近自然杂草植株体对氮磷的富集主要表现为氮限制类型(N:P<14);③农田生态沟渠近自然杂草生物量与氮磷养分吸收呈正相关关系,全年流域氮、磷富集总量为(37.86±9.9) kg/hm2和(4.27±1.19) kg/hm2,远远小于滇池流域氮最大流失量113.16 kg/hm2和磷最大流失量10.14 kg/hm2.%This paper quantified the weed and species removal effect of N&P respectively, and definite the yearly absorption and removal effect of N&P in farmland soil and runoff by weed in the natural approximating ecological agro-ditches in Dianchi Lake basin, to provide the evidence of water eutrophicatio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n agro-diffused pollution by cutting N&P effectively and source control. The result proved: ①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of N&P enrichment among different weeds, in the same or different species of different periods; ② the main phenomenon of N&P enrichment of natural approximating weed plant is N limitation (N: P< 14) ; ③ there is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N&P nutrient absorption and the weed biomass in natural approximating ecological agro-ditch of farmland, and the whole year total amount of N&P in the basin were N (37. 86 ± 9. 9) kg/hm2, P (27± 1. 19) kg/ha, which were much lower than the maximum of N 113. 16 kg/ha, P 10. 14 kg/hm2.【期刊名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7页(P157-163)【关键词】滇池流域;近自然杂草;生态沟渠;氮磷富集【作者】何明珠;夏体渊;李立池;达良俊【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处,昆明 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处,昆明 650205;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农田生态系统中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加剧了受纳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趋势,也增加了地下水的硝酸盐含量[1-4].研究表明,富营养化与农田土壤氮、磷等养分的流失关系密切[5,6].控制农田氮、磷流失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沟渠系统是农田面源污染物排放和受纳水体的过渡带,各研究者对沟渠系统在氮、磷迁移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均予以肯定.据报道,美国和加拿大有65%的农田利用沟渠网排水[7,8].夏立忠等研究表明,生态沟渠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氮、磷削减率达40%以上[9].目前国内生态沟渠主要应用在处理农田排水上[10,11].近年,诸多学者针对自然沟渠截留净化污染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田排水沟渠,对农业非点源污染在自然沟渠的迁移转化机理做了深入的探讨;但近自然农田生态沟渠杂草对去除农田径流氮磷效应方面的定量研究尚未见报道.滇池流域地势低平、农田区沟渠众多且较为统一,有效利用现有农田沟渠杂草对农田径流水及其土壤有效氮磷的拦截与吸附,将能减小农田流失氮磷进入水体的风险,有效缓解滇池流域人口密度大、人多地少的矛盾.本研究以滇池柴河流域坝区农田为基础,利用农田沟渠近自然杂草形成简单适用、低成本管养的生态沟渠,达到有效去除农田径流水和降低土壤氮、磷含量的目的;明确农田近自然生态沟渠杂草对农田径流的氮磷吸附效果及对农田径流氮磷年际吸收去除效应,进行杂草去除氮、磷效果核算及物种去除氮、磷效果量化,为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研究区为滇池柴河流域上蒜乡的坝区基本设施农田,土地利用系数0.8,以农田单元田块径流沟渠及田块四周边缘空地为载体,沟渠常年处于近自然状态,杂草主要分布在农田边缘两侧及农田四周,实现自然杂草群落对农田径流水及沟渠土壤氮、磷的自然吸收.农田杂草去除农田径流氮、磷主要在夏季降雨时期(6~9月),降雨产生农田径流时间与杂草高生物量积累同期,根据农田杂草实际生长状况,除雨季以外的生物量按照大约雨季生物量的25%计算,降雨季节生态沟渠杂草35~40 d收割一次,雨季共收割2~3次,全年共收割3~4次,全年杂草生物量按照4.0系数进行计算.杂草较大生物量时进行样品采集,达到利用农田生态沟渠自然杂草去除径流水及沟渠土壤氮、磷的目的.分别于2009年3月25日(旱季)、7月10日(雨季第一次取样)、8月25日(雨季第二次取样)和10月10日(雨季末期)进行3个定点杂草取样(1 m×1 m),同期进行杂草含水量、生物量、氮磷含量及氮磷比等指标测定.依据采样物种的平均生物量得到区域杂草的年平均生物量,计算总体区域杂草对氮、磷的吸附和去除能力.对旱季、雨季和雨季末期近自然农田生态沟渠杂草每次取样结果进行均值化,结果用平均值加减标准差形式给出,代表不同时期农田径流生态沟渠杂草季节生物量和年生物量水平,依据不同季节的氮磷吸收量及其区域生物量,推算区域杂草每年对农田径流氮磷的去除能力及贡献,得出农田生态沟渠对减缓滇池水体农业面源污染的氮磷去除贡献.采用Excel 2003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处理和制图.对不同时期近自然主要杂草(1.稗Echinochloa crusgalli,2.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3.齿果酸模Rumex dentatus,4.早熟禾Poa annua,5.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6.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7.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8.风花菜Rorippa globosa,9.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的生物量、植株总氮、总磷含量及其氮磷比进行整理,其结果如图1所示.近自然杂草植株在不同季节氮、磷含量如图1所示,旱季总氮含量表现为:稗>马唐>马齿苋>早熟禾>风花菜>狗牙根>酸模叶蓼>匍匐翦股颖>齿果酸模;总磷含量为:稗>齿果酸模>马唐=酸模叶蓼>早熟禾>狗牙根>马齿苋>匍匐翦股颖>风花菜;稗、马唐的氮磷富集效应在旱季累积吸收较好,分别表现为总氮含量量为2.67%、2.33%;总磷含量达到0.29%、0.24%.雨季总氮含量为:马唐>稗>马齿苋>早熟禾>匍匐翦股颖=风花菜>狗牙根>酸模叶蓼>齿果酸模%;总磷含量为:匍匐翦股颖>早熟禾>齿果酸模=酸模叶蓼>风花菜>马齿苋=马唐>稗>狗牙根.雨季第二次杂草取样植株总氮含量为:稗>马唐>早熟禾=马齿苋>风花菜>匍匐翦股颖>狗牙根>酸模叶蓼>齿果酸模,总磷含量为:风花菜>早熟禾>稗>马唐>酸模叶蓼>狗牙根>齿果酸模>匍匐翦股颖;最高值稗总氮含量达到3.24%,风花菜总磷含量最高达到0.38%,总体氮磷同时富集效应最好的为稗和马唐.雨季末期植株总氮含量为:马唐>马齿苋>匍匐翦股颖>稗=风花菜>酸模叶蓼>齿果酸模>狗牙根>早熟禾,总磷含量为:马唐>酸模叶蓼>稗=齿果酸模>马齿苋=匍匐翦股颖>早熟禾>狗牙根>风花菜;马唐氮、磷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87%和0.21%,表现出很好的氮磷累积协同效应.总体而言,由于不同物种自身生物学特性及对氮、磷养分的吸收差异,不同时期不同物种氮、磷的富集能力不一样,未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不同物种不同时期总氮吸收范围在1.48%~3.24%,总磷吸收范围在0.17%~0.31%.对氮、磷的吸收水平总体不高,各种杂草氮、磷含量不稳定;对同一物种而言,均表现出不同时期之间的差异性,各时期杂草吸收能力变化没有规律,没有形成对氮、磷持续高效的吸收能力.有些杂草如稗、马唐等恶性杂草,在氮磷的吸收上很难进行大面积推广利用.农田径流生态沟渠植物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能力与植物种类、植物净生长量、单位生物量的污染物蓄积强度和生物量的生长速度有关.氮磷的吸收取决于杂草的生长状态,8月雨季处在杂草生长旺盛时期,氮磷吸收率也相对较高,杂草植物体内的氮磷含量达到最大值,之后氮磷含量表现出了稀释效应,雨季是氮磷流失的主要时节,含氮量最高为稗,含磷量最高为风花菜,都处在雨季中期,与曾从盛等对芦苇和互花米草的研究结果类似[12].氮磷比可作为氮饱和的诊断指标,对植物生长限制元素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13,14].氮、磷化学计量学在养分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上的研究极为重要,通过植物体内的氮磷比变化可以监测土壤养分的有效性[15].而土壤N、P对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大小,也可通过植被的N∶P大小来反映,因此植物N∶P可以用来说明植物生长的限制营养因子[16,17],被广泛用于诊断植物个体、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氮、磷养分限制格局[18-20].一般认为,植物绿叶氮磷比<14时存在氮限制,氮磷比>16时存在磷限制[14].从图2可以看出,旱季杂草植株总氮磷比值为:风花菜>匍匐翦股颖>早熟禾>马唐>稗>马齿苋>齿果酸模>酸模叶蓼>狗牙根.雨季7月10日取样氮磷比为:马唐>稗>马齿苋>狗牙根>风花菜>早熟禾>匍匐翦股颖>酸模叶蓼>齿果酸模.雨季第二次取样8月25日总氮含量为:马唐>匍匐翦股颖>稗>狗牙根>马齿苋>酸模叶蓼>齿果酸模>早熟禾>风花菜.雨季末期氮磷比为:风花菜>马齿苋>狗牙根>马唐>匍匐翦股颖>早熟禾>稗>齿果酸模>酸模叶蓼.在不同季节,农田近自然杂草氮磷比值变化范围在11.78~6.05之间.风花菜和马唐总体氮磷比值较大,分别达到11.72和11.78,酸模叶蓼、齿果酸模氮磷比值相对较小,分别在雨季同一生长季节达到6.55和6.05.不同生长季节,杂草氮磷比值变化无显著规律.杂草植株体均存在氮限制现象,虽然农田径流氮磷流失量很大,但对杂草植株能有效吸收利用的有效氮不足,也可能是农田生态沟渠杂草本身不适应沟渠淹水、干涸的不断变化状态,这样的变化状态使得杂草处于一种生境逆境中而不利于氮素的吸收.从不同季节近自然农田生态沟渠杂草生物量及农田径流氮、磷吸收量及氮磷比(见表1)可以看出,总氮含量总体水平在雨季第二次采样时期含量最高达到(2.57±0.37)%,旱季和雨季初期较小,8月雨季与10月雨季末期含量较为接近,雨季末期总氮总体水平为(2.47±0.22)%.总磷含量变化趋势与总氮变化一致,表现出8月雨季的总磷含量水平较高,旱季水平较低达到(0.22±0.04)%.总氮总磷比值旱季最大为(9.54±1.07)%,7月雨季较小(8.63±2.14)%.生物量8月雨季达到最大为(472.19±180.23)kg/hm2,10月雨季末期最小为(384.99±84.80)kg/hm2.总氮总磷的吸收量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磷比值变化范围为8.36~9.48,属于氮限制状态而氮磷比值低于14[13].in different season近自然杂草总氮、磷富集量与生物量在8月份雨季同步达到最大,氮磷积累量和植物生长状况密切有关.农田近自然生态沟渠杂草对氮磷的吸收量整个周期较小,即使在8月雨季,总氮最高吸收量只有11.75 kg/hm2,总磷为1.41 kg/hm2;4个取样时期总氮、总磷吸收量分别达到(37.86±9.9)kg/hm2 和(4.27±1.19)kg/hm2,远远小于滇池流域氮最大流失量113.16 kg/hm2,磷最大流失量10.14 kg/hm2.在每公顷农田空地杂草生长区,干重生物量最大为8月雨季时期,达到472.19 kg /hm2,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雨季2>旱季>雨季末期>雨季1,旱季由于生物量积累时间较长而高于雨季末期和雨季1(7月10日).总氮总磷比值变化范围为8.36~9.48,最大为雨季末期达到9.48,最小为8月雨季2达到8.36,均表现出为氮限制生长状况[14].在自身利用过程中主要将水体中和沟渠土壤中的氮、磷物质吸收转化成生物相,达到从水体和生态沟渠土壤中去除氮磷的效果[21,22].植物体内的氮磷浓度能够反映出该种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并最终以生物量的形式将氮磷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达到吸收农田流失养分的目的而减缓水体富营养化的负荷.植物可以通过自身组织吸收直接去除生态沟渠水体氮磷和沉降氮磷、以及土壤中的有效氮、磷[23,24],但是生态沟渠植物对氮、磷养分的吸收不仅取决于土壤氮、磷的有效性,还取决于特殊生境(短时径流水体、土壤饱和含水量)氮、磷养分的供给水平和养分有效性,植物体内的氮磷浓度能够反映出该种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在各取样时期,由于植物生理特性和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养分需求差异,近自然农田杂草的总氮、总磷含量差异较大.即使是同一物种,不同时期的氮磷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取决于植物对氮、磷的主要利用途径.从植株氮磷比值可知,农田近自然生态沟渠杂草在整个旱季和雨季都受氮的限制,农田近自然杂草对氮磷吸收效果不甚理想.杂草植株体均存在氮限制现象,虽然农田径流氮、磷流失量很大,但对杂草植株能有效吸收利用的有效氮不足,也可能是农田生态沟渠杂草本身不适应沟渠淹水、干涸的不断变化状态,这样的变化状态使得杂草处于一种生境逆境中而不利于氮素的吸收.在不同近自然杂草生长时期、结合植物体氮磷含量及干重生物量,雨季末期的氮、磷吸收量较大,表现出农田生态沟渠近自然杂草生物量与氮磷养分吸收呈正相关关系.全年流域氮、磷富集总量为(37.86±9.9)kg/hm2 和(4.27±1.19)kg/hm2,远远小于滇池流域氮最大流失量113.16 kg/hm2,磷最大流失量10.14 kg/hm2.【相关文献】[1]金相灿,屠清瑛.湖泊营养化调查规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2]郭红岩,王晓蓉,朱建国.太湖一级保护区非点源磷污染的定量化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136-140.[3]高超,张桃林,吴蔚东.农田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01(3):344-348.[4] CARPENTER S R,CARACO N,CORRELL D L,et al.Nonpoint pollution of surface waters with phosphorus and nitrogen[J].Ecol Appl,1998(8):559-568.[5] SHARPLEY A N.Identifying sites vulnerable to phosphorus loss in agriculture runoff [J].Environ Qual,1995,24:947-951.[6] FOY R H,WHITHERS P J A.The con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phosphors to eutrophication[C].Peterborough,UK:Fertilizer Society,1995:211-223.[7] HE Y,HAMZA A B,KRIM H.A generalized divergence measure forrobust image registr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03,51(5):1211-1220. [8] BYRNE G F,CRAPPER P F,MAYO K.K.Monitoring Land cover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multitemporal landsat data[J].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1980(10):175-184.[9]夏立忠,杨林章.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与控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1):45-49.[10]黄满湘,章申,唐以剑,等.模拟降雨条件下农田径流中氮的流失过程[J].土壤与环境2001,10(1):6-10.[11]吴忠红,张乃明,邓玉龙.北方日光温室土壤有机质积累特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226-228.[12]曾从盛,张林海,仝川.闽江河口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氮、磷养分季节动态[J].湿地科学,2009,7(1):16-24.[13] GUSEWELL S,KOERSELMAN W,VERHOEVEN J T A.Biomass N-P ratios as indicators of nutrient limitation for plant populations in wetlands[J].Ecological Applications,2003,13:372-384.[14] TESSIER J T,RAYNAL D e of nitrogen to phosphorus ratios in plant tissue asan indicator of nutrient limitation and nitrogen saturation[J].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3,40:523-534.[15]王绍强,于贵瑞.生态系统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J].生态学报,2008,28(8):3937-3947.[16] MORETTOA S,DISTELR A.Decomposition of and nutrient dynamics in leaf litter and roots of Poa ligularis and Stipagyneriodes[J].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03,55(3):503-514.[17]段晓男,王效科,欧阳志云.乌梁素海野生芦苇群落生物量及影响因子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4,28(2):246-251.[18]GÜSEWELL S.High nitrogen:phosphorus ratios reduce nutrient retention and second-year growth of wetland sedges[J].New Phytologist,2005,166:537-550. [19]GÜSEWELL S.N∶P ratios in terrestrial plants:variation and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J].New Phytologist,2004,164(2):243-266.[20] DRENOVSKY R E,RICHARDS J H.Critical N∶P values:predicting nutrient deficiencies in desert shrublands[J].Plant and Soil,2004,1259:59-69.[20]郭长城,王国祥,喻国华.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中的悬浮泥沙[J].环境工程,2006,24(6):31-33.[21]张智,王利利,曾晓岚,等.泥沙沉降对长江水体富营养化相关因素的影响初探[J].生态环境,2006,15(3):457-460.[22] TANNER C C.Growth and nutrient dynamics of soft-stem bulrush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treating nutrient-rich wastewaters[J].Wetlands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1,9(1):49-73.[23] WANG P F,WANG C.Nutrients removing by arrowheads in different growing periods in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lands and rivers[J].Water Resources,2007,34(4):471-477.。

滇池流域蔬菜地土壤氮素分布与转移特征

滇池流域蔬菜地土壤氮素分布与转移特征

滇池流域蔬菜地土壤氮素分布与转移特征夏体渊;达良俊;年耀萍;章君果【摘要】选取滇池流域蔬菜设施保护地油麦菜(Lactuca sativa var.ramosa)种植区进行研究,分为高量组和低量组两个组别进行,每组分别设置9个施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总氮在各水平处理之间并没有规律性变化,在垂直梯度上(0~20、20~40、40~60 cm),土壤养分随深度增加而递减;高量组和低量组在生长期和成熟期,土壤总氮积累量和施氮量表现出了显著正向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7 3、0.990 1、0.988 1和0.988 0;适量施氮,土壤氮积累量表现出减少,而过量施氮则表现出了盈余;高量组氮损失量均大于低量组,且高量组在不同生育期的氮损失量与施氮量表现出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2 3、0.971 9.高量组与低量组氮素损失率生长期均高于成熟期,而各处理之间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最大损失率为39.79%,在适宜施肥量的处理中,损失率也达到了20%以上.【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0(019)007【总页数】8页(P1628-1635)【关键词】油麦菜;氮素转移;土壤;养分差异管理【作者】夏体渊;达良俊;年耀萍;章君果【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92氮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量最大的矿质元素,它对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重要影响。

在通常情况下,施用氮肥可以获得明显的增产效果[1,2]。

然而,在土壤-作物系统中,氮素的作物利用率仅为 20%~35%。

大部分氮被土壤吸附,逐渐供作物吸收利用,有5%~10%挥发到大气中。

滇池地区磷资源矿床三带划分的研究

滇池地区磷资源矿床三带划分的研究

滇池地区磷资源矿床三带划分的研究摘要:为了适应云南省云磷集团公司扩大地质勘探,准确掌握地质储量,以满足采矿及擦洗选矿的需要,在公司下属的四个矿山中,经多年的基建勘探,对磷块岩矿床三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目的在于详细圈定矿层风化带的界线,为计算基建勘探范围内风化矿的储量,以提高风化矿储量的保证程度.进一步查明风化矿层形态产状和矿石质量的变化情况,在详细圈定风化矿界线的基础上,为矿山合理确定露天矿境界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关键词:磷块岩风化三带形成因素引言:云南省磷矿资源储量冠居全国,矿层多赋存于下寒武统梅树村组地层中,具工业价值的矿层一般分为上、下两层,中间夹有水云母粘土页岩,上层矿的中部在部分地区相变为含磷白云岩,直接顶底板为含磷白云岩.云南磷块岩矿床自成矿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岁月,特别自中生代以来,受南方独特的温湿气候影响,靠近地表的矿层露头广泛风化形成大量风化矿石,而地下深部一直保留原始矿层特点.由于风化矿只需经简单的擦洗就可提供磷精矿与原生矿在矿石的采选及加工利用上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在滇池地区不仅矿石储量丰富,风化矿的数量也超过其它省份而成为一种优势.对于磷矿石的三带(风化带、半风化带、原生带)划分和形成因素对矿石的合理利用有着显著的指导意义.前人在这一问题上已作了不少研究,该文就矿石物质组成在三带间的变化特征和形成因素作一探索.一、矿层物质成份在三带中的变化特征⑴磷矿床的岩石组合及古地理环境矿石的风化作用主要受地质因素、地貌因素和气候因素等的共同影响和制约.地质因素取决于矿石的含磷量、结构、构造、岩相、矿层结构及矿区地质构造形迹.地貌因素和气候因素主要取决于矿层的覆盖物厚度、矿层与地表的夹角、大气的温度、湿度、地表水体的酸碱度和氧气电位,大气的温度、湿度越高、或水体的酸度越大,对加速矿石的风化作用越有利.⑵矿石的风化作用形式矿石的风化作用在形式上表现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当矿层随地表往深部,风化作用逐渐减弱,依次为风化带、过渡带至原生带.在靠近地表的风化带,组成磷块岩的三大盐类均发生淋滤、水解,往深部下延,风化作用略为减少,随着地表深部风化作用的减弱,由风化带进入原生带, 碳酸盐溶解能力缓慢减弱,而硅酸盐、磷酸盐基本停止溶解.⑶三带划分的回顾与判别对于云南磷块岩三带划分有如下几种:据潜水位所分;经勘探证明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和应用价值;据钙磷比划所分: CaO/ P2O5>1.5为风化矿,此法有一定的规律,但对于不同类型的矿石来说CaO/ P2O5之值在三带划分上没有太好的基本规律.二、矿层的风化富集因素风化富集磷矿的形成因素比较复杂的,往往是多种因素的叠加.归纳起来可分内、外两种因素的控制、次生淋滤富集因素、原始沉积特点等因素造成的矿石富集.内在因素主要是原生矿层的物质组成、含磷丰度、矿石的结构、构造等;外在因素主要取决于矿层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地貌环境、盖层的厚度及性质、气候因素、水文地质条件等.⑴矿层风化富集的内在因素风化磷矿物质组分由原生含磷矿层的风化产物组成,由浅至深随着风化强度的减弱而递减.磷矿石的风化富集与原矿的含磷丰度有着相接关系,原矿含磷高,风化后的矿石含磷亦高,反之亦然.同时矿石的结构、构造、水溶液的溶解作用也是造成矿石富化的主要因素.矿层顶板岩性对矿层的风化富集有着直接的影响,盖层以砂质白云岩为主,透水性能良好,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渗透运移.构造形式、性质及组合特点,对矿层的风化富集,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风化富集矿体多产于次级褶曲的轴部、节理裂隙、小断裂复杂的部位,常使富矿体增厚.⑵矿层风化富集的外在因素矿层组成顺向坡有利于风化矿层的发育,形成风化富集磷矿,风化产物的淋滤与富集深度的保存程度,分布均与地形有关.风化带深度的起伏与地形变化具有一致性,具顺向坡,这既有利于地表水的垂直渗透,也有利于地下水的侧向运移、储集和保存,能够较充分促使矿层的风化富集.矿区地处亚热带,旱季浅部矿层物理风化,机械破坏大. 雨季化学作用强烈.地形切割沿山坡沟谷暴露于地表,矿床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矿层位于地下水位之上,处于地下水垂直循环带中,加速了矿层的风化富集.⑶原始沉积特点造成的矿石富集原始沉积特点不仅对矿层厚度、形态、产状有着明显的影响,由于原始沉积物质及其变化的不同,矿物自然类型的变化,以及非矿夹层的渗入,分布于各矿层和不同地段的磷块岩,亦存在很大的差异,矿区磷块岩富或贫与原始沉积关系是密切的,与磷块岩的物质组成密切相关.⑷次生淋滤因素造成的矿石富集在长期风化侵蚀作用下,易溶的磷酸盐、碳酸盐类矿物遭到溶解和淋失,按风化程度的强弱矿区可划分为强风化带、弱风化带和原生带.次生富集作用是以弱风化带为主的矿石富集作用,在弱风化条件下,分布于矿层露头或浅部的磷矿石,浅部磷矿石比原生矿或受强烈风化的矿石P2O5都富,平均品位都在25%以上,最高可达30%以上, 弱风化带是矿区富矿石的分布地带.三、矿层风化的判别及分布规律对磷矿层进行风化程度及分布规律的判别,主要有定量判别指标和定性判别指标,磷矿受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后, 形成了一定的风化富磷矿体的富集规律.⑴风化矿体的定量判别指标化工矿山设计院“以矿物成分判别磷矿风化的定量指标”的方法具有区域范围的适用性、普遍性、数值稳定、变化区间小、简便等优点.在垂直厚度方向,上层矿比下层矿富,而上层矿又以底部富;沿走向或倾向方向,浅部富,次为露头氧化矿富;原生矿与氧化矿则是原生矿贫氧矿富.⑵风化矿体的定性判别指标暴露于地表或埋藏于浅部的磷矿,比埋藏于深部的同类要富,富矿大多是由原生矿风化富集而成.加强对风化富集规律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经济和实用价值.矿层风化矿石的识别有矿石颜色的变化、矿石结构、构造的变化、矿物成份的变化、化学成份的变化等。

滇池流域冲沟和强侵蚀区水土和氮磷流失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滇池流域冲沟和强侵蚀区水土和氮磷流失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 $ "% $ "&
万方数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云南环境科学 第 %* 卷 增刊 %((& 年 & 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旱、抗寒、耐瘠薄、抗逆性强、生长快、周期短、 易繁殖、萌发力强,种植技术简单、具有一定的经 济价值。! 林农草混间种模式优选:竹子、乔木、 灌木与草的乔—灌—草混种模式;适于强侵蚀的冲 沟两侧的模式;林 ! 农间作模式,等高条带种植、 树篱种植模式,堤埂种植模式,护坡种植模式。" 水土保持工程辅助技术:冲沟及强侵蚀区减缓水力 冲刷的阶梯式防护技术。#水土保持管理政策与体 制:公众参与水土保持管理的激励机制,水土保持 综合管理政策和体制研究。 " "#$ 研究方法及效果 研究方法 示范工程与科研相结合,根据示范区地形、地 貌、坡度、土壤、植被、水文等条件的不同,考虑 其实用、经济、可推广性,以生物工程为主,兼采 其它工程措施为辅;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经济性 为辅;采取预防与治理并重的方针,全面规划、综 合治理,对可能产生、发展的冲沟、滑坡、塌方等 强侵蚀区,采取预防保护措施,对已产生的采取综 合治理措施。 根据示范区立地条件、侵蚀类型、小气候等条 件灵活布置工程措施,并能充分体现科研价值。本 示范区主要以沟状流失和片状流失为主,围绕这两 种流失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 沟状流失较片状流失严重,宜采用植被工程措 施与土石工程措施结合的治理方案。片状流失治理 关键是杜绝继续破坏,早日恢复较茂密的植被覆 盖,重点采取生物工程措施。除了采取与片状流失 治理中相应的植被工程措施外,在沟底和沟头种植 一些适宜树种以稳定冲沟,防止其继续加深、扩 展;对侵蚀较严重的深沟配以土石工程措施,如筑 谷坊等,并在谷坊周围种草植树,构筑植被谷坊。 在谷坊内侧宜种植耐泥沙填埋的树种;在较深较长 的侵蚀冲沟中可分段构筑植被谷坊,以便拦截径流 泥沙,逐级抬高侵蚀基准面,减缓沟床纵坡,稳定 沟床。 "#% 工程布置 根据整个示范区特点,以控制水土和氮磷流失 为主要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选择 " 个典型 示范区作为工程实施主要区域。$ 号示范区以采矿 多年后形成的冲沟为主;% 号示范区以自然形成的 — %( 万方数据 — "#" 冲沟为主;" 号示范区以土壤极为贫瘠地带形成的 多条破碎冲沟为主。 $ 号示范区从沟头到沟口设置 & 道阶梯式防护 工程,以生物工程为主、控制性工程为辅:$沟头 堤埂树篱种植和多塘系统相结合的生物防护工程; %边坡实施等高生物篱种植模式,每隔 "’ 一条种 植沟,每条 (#&’ 深 ) $’ 宽,种 " 排品字型圣诞, 形成生物篱;!在陡坎下部实施生物谷坊工程;" 缓坡地段实施沉沙池与排水沟相结合的工程措施; #沟口狭窄处实施生物拦沙坝工程。 % 号示范区从沟头到沟口设置 & 道防护工程, 集中多项工程的优化组合:$沟头生物工程辅于多 塘系统; % 边坡采用等高阶梯式生物篱(包括树 篱、草篱) 、旱井、排水沟和阶梯式多塘系统的有 效组合;!陡坎和坡脚以爬藤类和速生高大树种为 主的防护工程;"塌方、滑坡地段采用拦沙坝和挡 土墙工程;#沟口狭窄处采用浆砌谷坊,开阔处以 果类、农作物为主,地埂边种植豆科类经济作物。 " 号示范区,自然模式,以生物工程为主,实 施等高鱼鳞坑种植。 工程实施简述 工程包括生物工程和其它工程措施(拦沙坝、 旱井、谷坊、排水沟、滞流池工程) ;工程控制面 积合计 &*+’% ,其中生物工程控制面积 "%+’% (包 括种植、改良植物品种、管护抚育原生植被、增加 植物 多 样 性, 改 良 土 壤 ) 。其 它 工 程 控 制 面 积 %"#"+’%(拦 沙 坝 工 程 控 制 面 积 $(+’% ,旱 井、谷 。 坊、滞流池控制面积 $"#"+’%) 自 %(($ 年 " 月至今,生物工程合计植树 ,%(-( 株,包括 $. 个树种,绿化树种与经济类树种形成 合理比例;完成 $% 个旱井工程、% 个拦沙坝工程、 . 个滞流池、$ 个谷坊工程、多条排水沟和部分排 水工程。 "#* 树种与种植模式优化 两年间对 $/ 个树种进行了种植实验,绿化类 $" 种:圣诞树、墨西哥柏、园柏、旱冬瓜、水竹、 常青藤、金银花、迎春柳、天竹葵、香樟、刺槐、 黄竹草、爬山虎;经济类 & 种:昆明实心竹、板 栗、银杏、花椒、金雀花。 种植模式主要有 " 种:等高阶梯式篱笆种植模 式,堤埂篱种植模式、鱼鳞坑种植模式;树种搭配

云南西部滇池流域土壤质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云南西部滇池流域土壤质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云南西部滇池流域土壤质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云南是我国水土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背景。

其中,滇池流域作为云南的重要流域之一,不仅涵盖了昆明市、曲靖市等多座城市,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农业产区。

而这个地区的土壤质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一、滇池流域的土壤质地特征土壤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大小分布和相对比例,它是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对西部滇池流域土壤质地的研究逐渐深入,以期掌握这个地区土壤的分布规律和产生原因。

从近期的研究成果来看,滇池流域的土壤质地以粉土为主,同时伴随着大量的粘土、砂粘土等细粒土壤。

而这个区域的土壤粘性较强,不易渗透和透气,这也限制了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另外,由于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和长期的风化作用,地表石质含量较高,这对土壤肥力也会有一些影响。

二、影响滇池流域土壤质地的因素滇池流域土壤质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由多个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共同作用而成。

下面将就这些因素进行分析:1. 地形因素:滇池流域地势起伏较大,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地形特点明显,不同地形之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这也使得土壤质地存在差异。

2. 降水因素:滇池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降雨明显分为旱季和雨季,季节性的水分供给也影响着土壤的质地。

3. 时间因素:长期的气候、水文和地质过程是滇池流域土壤质地形成的重要因素。

4. 人类因素:人类开垦、农业生产等活动也对滇池流域土壤质地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传统的农业经济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和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都会引起土壤质地的变化。

三、总结从上述研究来看,滇池流域的土壤质地不仅具有多样性、复杂性,而且对于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农业生产活动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研究和掌握其土壤质地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当地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生物博士论文滇中富磷区典型植物群落氮磷化学计量格局与径流输出特征

生物博士论文滇中富磷区典型植物群落氮磷化学计量格局与径流输出特征

生物博士论文滇中富磷区典型植物群落氮磷化学计量格局与径流输出特征引言:滇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富磷区之一,该地区的土壤富含磷元素,但同时也存在着氮磷失衡的问题。

植物群落中的氮磷化学计量格局对于土壤养分循环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滇中富磷区典型植物群落中的氮磷化学计量格局,并分析其对径流输出特征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选取滇中地区的典型富磷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收集了不同植物群落中的土壤样品和径流水样。

利用化学分析技术,测定了土壤和水样中的氮磷含量。

同时,对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记录了不同植物物种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结果与讨论:1. 植物群落中的氮磷化学计量格局通过对不同植物群落的调查和化学分析,发现滇中富磷区的植物群落普遍存在氮磷失衡现象。

氮磷比值普遍偏低,表明土壤中氮元素相对较少,而磷元素相对较多。

此外,不同植物物种对氮磷元素的利用也存在差异,部分植物物种对氮元素的吸收利用更为高效,而对磷元素的利用则相对较低。

2. 氮磷化学计量格局对径流输出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氮磷化学计量格局与径流输出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在氮磷失衡的植物群落中,土壤中的磷元素过剩可能会导致径流水中磷含量的增加。

此外,由于氮磷比值偏低,土壤中的氮元素相对较少,可能会导致植物对氮元素的需求增加,从而促进了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这些生长的根系会增加土壤的渗透性,进而增加了径流的产生和输出。

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滇中富磷区典型植物群落中的氮磷化学计量格局与径流输出特征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氮磷失衡的植物群落可能会增加土壤中磷元素的流失,并促进了径流的产生和输出。

这对于滇中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通过优化植物群落结构和调整土壤养分状况来减少径流的流失。

未来研究方向:尽管本研究揭示了滇中富磷区典型植物群落中的氮磷化学计量格局与径流输出特征之间的关系,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例如,可以通过长期观测和实验研究,探究不同植物物种对氮磷元素的吸收利用机制,进一步揭示氮磷失衡的原因。

滇池流域典型城郊村镇排放污水氮、磷特征分析

滇池流域典型城郊村镇排放污水氮、磷特征分析
vr to o ge M n z6 10 , hn) esy f n h, e gi 6 0C i i H 1 a
Ab ta t A t d sc n u t dt s e st eh u e o dwa twae u lt a dt td ed s h r er l f o s h l a twae o t e s r c : su ywa o d c e a s s o s h l se trq ai n osu yt ic a g u eo u e od w se tr r m o h y h h f h
张德刚 ,汤 利 ,陈永川 一 ,朱元元 ,杨永春 ,朱 贞彦
(. 1云南农业 大学资源与环境 学院,云南 昆明 60 0 ;. 5 2 12 红河学 院理学院 .云南 蒙 自 6 10 ) 6 10

要 : 乡结合部地带 的生活 、 城 生产排 放污水已成为流域水体污染 的主要 原因之一 , 准确掌握城郊 村镇 排放污水规律 及氮磷特
维普资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 0 . () 2 5 2 5 072 6: 4 — 20 6 2
J u n l f r — n i n n ce c o r a o E vr me t in e o Ag o S
滇池流域 典型城郊村镇排放污水氮 、 特征 分析 磷
Dic a g l n a a t ro t o e n h s h r si u e o d W a t wa e o u u b Ty i a s h r e Ru ea d Ch r c e fNir g n a d P o p o u Ho s h l s e t r r m S b r p c l n f Re i n i a c i k t h e t g o Di n h n La eCa c m n

滇池流域滇水金凤中全氮、全磷和K含量测定分析

滇池流域滇水金凤中全氮、全磷和K含量测定分析

环境科学导刊2021,44(1)CN53-1705/X ISSN1673-9655滇池流域滇水金凤中全氮、全磷和K含量测定分析邵琳亚,郭佳炜,汪琼(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摘要:通过测定滇池流域4种不同花色的滇水金凤花瓣中N、P、K,间接了解其生长地的土壤特性,为今后滇水金凤的栽培及其应用于滇池湖滨带土壤植物修复提供借鉴。

关键词:滇水金凤;营养元素;含量测定;滇池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655(2221)01-0036-020引言滇水金凤(ImpatU/s uliyinosa Fra/ch.)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全株无毛,高达80cm,是中国特有的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广西、云南一带,常生于浅水中,开花繁茂,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民间栽培非常普遍[]o该花花形奇特,花如其名,开花时间长,但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受环境影响较大,尤其在开花发育时期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特别迫切。

N、P、K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植物生长期间如缺乏这些元素,会导致其生长速率放缓、光合速率下降、活性物质的积累受限等[]o 因此,本文选取滇池流域4个不同地区生长的滇水金凤作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其花瓣中N、P、K 成分,间接了解其所在地区土壤特性,为今后滇水金凤的栽培及其应用于滇池流域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提供借鉴。

1材料及方法21材料及预处理试验材料1#浅紫滇水金凤、2#白色滇水金凤均采自昆明周边阿子营,3#紫红色滇水金凤采自安宁大叠水,4#浅红色滇水金凤采自捞鱼河湿地公园内。

称取植物样品0.2000y于170mL聚四氟乙烯消煮管中,加入浓H2SO65mL,3mL HF溶液入微收稿日期:2020-09-18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青年项目:基于海绵城市治理的高原湖泊生态修复及环境功能提升一以永胜县程海湖为例(202FD048)。

作者简介:邵琳亚(1993-),女,在读研究生,专业: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滇池东大河流域土壤磷素累积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滇池东大河流域土壤磷素累积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土 壤 (Soils), 2014, 46(3): 470–474①基金项目:国家水污染控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110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030640)和云南省基金重点项目(2009CC006)资助。

* 通讯作者(zhangnaiming@)作者简介:包立(1985—),男,云南建水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面源污染与水土保持方面的研究。

E-mail: bbllty@滇池东大河流域土壤磷素累积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①包 立,张乃明*,农明英(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昆明 650201)摘 要:滇池是中国水体富营养化最严重的湖泊之一,磷是造成滇池有害藻类“水华”的限制因子。

本文以滇池南岸主要入滇河流——东大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流域内磷素的累积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流域下游有显著的磷素累积。

②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土壤磷素累积有显著影响,设施农业是土壤磷素累积的最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③流域东北部靠近滇池的区域是磷素累积最严重的区域。

关键词:滇池;东大河;土壤磷;累积规律;空间分布 中图分类号:S156.4滇池是中国水体富营养化最严重的湖泊之一[1],滇池流域是“三河三湖”治理的重点区域,针对滇池富营养化及其有害藻类“水华”成因已经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2–4]。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大棚设施栽培为主的蔬菜、花卉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流域内农田化肥施用强度越来越高[5],整个流域内大约60% 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在50 mg/kg 以上,最高可达548.7 mg/kg ,无论是磷肥使用量还是土壤有效磷累积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

虽然通过过程控制减少农田磷素输出的难度较大,但其是减缓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过程和防控有害藻类“水华”的重要措施之一[7–8]。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滇池南岸典型入湖河流东大河流域实地采样分析,对该区域土壤磷累积、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减少磷素向滇池水体输入提供科学依据。

滇池流域大棚不同种植年限土壤污染物含量及淋溶特征研究

滇池流域大棚不同种植年限土壤污染物含量及淋溶特征研究

滇池流域大棚不同种植年限土壤污染物含量及淋溶特征研究摘要:通过滇池流域大棚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深度土壤污染物含量的统计分析以及污染物溶出模拟实验,研究大棚种植对土壤污染物含量的影响及污染物随地下水的溶出特征。

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与棚龄成正比与土层深度成反比,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土壤持水率与棚龄成反比与土层深度相关性不明显,有机质含量与棚龄和土层深度成反比。

污染物易溶出区域为大棚种植5年和10年的0-30cm土层,其中总氮的最高溶出浓度和最高溶出率均出现在棚龄5年0-30cm土层,氨氮的最高溶出浓度和最高溶出率分别出现在棚龄5年的0-30cm土层和棚龄10年0-30cm土层,总磷的最高溶出浓度和最高溶出率均出现在棚龄10年的0-30cm土层,有机质的最高溶出浓度和最高溶出率分别出现在棚龄10年的0-30cm土层和棚龄10年的30-60cm土层。

而总氮、氨氮、总磷、有机质4项指标相比较,其溶出率由大到小为:总氮> 有机质>氨氮>总磷,单位体积溶出量由大到小为:有机质>总氮>氨氮>总磷。

关键词:滇池流域;面源污染;大棚种植;淋溶;溶出率;溶出量1 前言滇池周围湖滨区农田耕地占很大比重,农业较为发达,农业区面源污染对滇池水环境治理及富营养化控制的影响也日趋突出。

有研究表明施入农田的氮肥仅30%-50%被植物利用[1],磷肥仅10%-25%[2-4],大部分随农田排水进入附近湖泊等水体。

本研究对大棚种植年限为10年、5年和0年(露地),土层深度为0-30cm、30-60cm、60-90cm土壤总氮、总磷和有机物含量进行监测;采用人工制备土柱并模拟地下水的上升与下降过程,以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深度大棚土壤为装填材料,每种种植年限设置三个重复,监测水位上升与下降过程中土壤污染物的溶出浓度和水量,计算土壤中全氮、全磷以及有机质溶出量,根据土柱设计的相关数据,推算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的溶出率,从而为滇池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滇池流域土壤氮磷分布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胡斌;和树庄;陈春瑜;吕文龙;雷冬梅【摘要】为了从流域尺度了解滇池流域土壤氮、磷的水平分布特征,本研究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在滇池流域选择130个样点进行表层土壤pH、氮、磷和有机质的测定.结果表明,水平分布呈现为滇池东部盆地区的斗南、马金铺、晋城主要农耕区及西山片区全氮含量较高;北部松花坝、东北部宝象河及南部的山地区全氮含量较低.其中斗南片区土壤氮的含量最高,为2.21 g kg-l;宝象河片区最低,为1.32 g kg-1.土壤全磷水平分布为南部上蒜和东部马金铺、斗南、晋城较高;西山、东大河次之;北部松花坝和东北部宝象河最低.其中上蒜片区最高,含量为2.21 g kg-1;宝象河片区最低,为0.80 g kg-1.大量化肥投入导致污染物氮、磷高积累的大棚种植区和湖滨坝平地成为滇池农业面源污染的高潜力区.因此,有必要重点加强对大棚种植区、湖滨区和坝平地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In order to underst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Dianchi watershed at the watershed scale, soil pH, total nitrogen (TN) , total phosphorus (TP) ,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were analyzed of 130 surface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lands different in land-use type in the Dianchi Basi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s in the major fanning regions including Dounan, Majingpu and Jincheng in the basin east to Lake Dianchi and some of Xis-han, were higher in total N, and those in Songhuaba in the north, Baoxiang River area in the northeast, and the mountains in the south of the watershed were lower. The highest and the lowest TN content was found in Dounan (2. 21 g kg-1) and Baoxiang River area (1. 32 g kg-1 ) , respectively. And the soils in Shangsuan in the south and Ma-jingpu,Dounan and Jincheng in the east of the watershed were the highest in total P, and followed by those in Xishan are Dongda River area, and those in Songhuaba in the north and Baoxiang River area in the northeast the lowest. The highest and lowest content of TP was found in Shangsuan (2.21 g kg-1) and Baoxiang River area (0. 80 g kg-1) , respectively.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 the greenhouse fanning dominated regions, lakeside plains and flat tablelands, the application of large volumes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has led to high accumulation of N and P in the soil, thus making these areas highly potential non-point source agricultural pollution sources.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intensif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those areas.【期刊名称】《土壤学报》【年(卷),期】2012(049)006【总页数】7页(P1178-1184)【关键词】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土壤;氮;磷;分布特征【作者】胡斌;和树庄;陈春瑜;吕文龙;雷冬梅【作者单位】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明650091;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明650091;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明650091;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明650091;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明65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3氮、磷是引发江河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是水污染的核心问题[1]。

随着点源污染物控制的加强,非点源污染物的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非点源已成为水环境的一大污染源或首要污染源[2-4]。

从流域尺度研究非点源污染物氮、磷流失是目前国内外的热点[5]。

流域降雨形成地表径流时,就会加重水土流失,径流携带地表当中的污染物质进入水体,给水体功能正常发挥带来负面影响[3-4,6]。

污染物性质和污染负荷量由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共同决定。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养分管理、养分循环或养分平衡上有很大的差异[6-7]。

对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与地表水水质研究表明,林地和草地控制的小流域的地表水水质明显好于以耕地为主的小流域;随着小流域内林地和草地的增加,非点源污染降低,而随着耕地比例的升高,非点源污染有逐渐增大的趋势[8]。

滇池流域是云南省人口与工业分布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污染物的大量排入,滇池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近年来,滇池流域点源污染控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氮、磷的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滇池水质的主要来源。

有关滇池流域部分农田和小流域氮磷积累方面已有过一些研究[5,9]。

但从流域尺度上整体评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氮、磷分布特征的研究还较少。

签于此,本研究从流域的尺度结合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滇池流域内土壤进行采样分析,探讨非点源污染物氮、磷在滇池流域的分布特征和关键影响因素,为滇池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治理提供基础支持和积累资料。

1 研究区概况滇池流域位于云贵高原中部24°29'~25°28'N,102°29'~103°01'E,地处长江、珠江和红河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流域面积2 920 km2。

地形四周为山地、丘陵构成的南北长东西窄的湖盆地。

年均气温14.7℃,年均降水量1 006 mm。

按地理条件和不同的功能要求可划分为3个区:滇池水体保护区;滇池周围的盆地区;盆地区以外、分水岭以内的水源涵养区。

入滇河流主要有盘龙江、东白沙河、宝象河、马料河等。

地带性植被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绝大部分破坏,常见的植被类型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等次生林。

主要成土母质有中生代紫色砂页岩、碳酸岩、第四纪冲积母质、坡(残)积物、第四纪湖积物风化母质。

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棕壤、水稻土和少量紫色土。

主要农作物有蔬菜、花卉、水稻、蚕豆、小麦、烤烟、玉米和豌豆等[10-11]。

2 材料与方法2.1 样点的设计与样品采集样品采集的样点布设是根据该区卫星影像图、地形图、结合各小流域单元将滇池流域划分为西山(11)、斗南(11)、松花坝(16)、马金铺(11)、宝象河(13)、晋城新街(37)、东大河(17)、上蒜(18)共8个采样单元,按网格法设计采样点。

设计时首先采用网格法抽取近似网格的样点,在网格初步抽样的基础上再按统计学中的分层抽样法的代表性原则核查初步抽取的样点。

遇村庄、道路等不适合采样时移位到邻近同类土壤采取。

经过实地调查,在滇池流域共布设130个代表性样地,GPS进行定位,每个样地采取0~20 cm耕作层多点混合样品一份带回实验室处理备用。

其中坝平地20个、大棚土壤28个、林地31个(滇青冈林、云南松林、银荆林、针阔混交林)、坡耕地26个、台地14个、湖滨土壤10个,共6类土地利用方式合计130个样地。

采样点见土壤采样点分布图(图1)。

2.2 样品的制备与分析野外采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自然风干,弃除动植物残体和结核等。

四分法分取所需要风干样品磨细过2 mm和0.25 mm筛装入自封袋备用。

分析方法均按照相关标准方法进行:土壤pH,用1∶2.5的土水质量比,pHsj-3B型酸度计测定;土壤有机质,重铬酸钾外热容量法测定;土壤全氮,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全磷,氢氧化钠熔溶-钼锑抗比色法测定[12-13]。

2.3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和Excel进行统计分析,用LSD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

3 结果与分析3.1 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土壤基本性质见表1。

6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pH以湖滨土壤相对较高,为7.68;其次是坝平地和大棚土壤,分别为6.79、6.75,而林地和台地土壤偏酸性,分别为5.36和5.43。

表1 滇池流域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Table1 Soil pH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Dianchi Watershed项目item 坝平地Flatland(n=20)大棚土壤Greenhouse(n=28)林地Forestland(n=31)坡耕地Slope farmland(n=26)台地Tableland(n=14)湖滨土壤Lakeside soil(n=11)pH 平均值±标准差Mean±SD 6.79±1.05 6.75±1.03 5.36±0.84 5.62±1.17 5.43±0.91 7.68±0.30 15.5 15.2 15.6 20.8 16.8 4.2有机质OM(g kg-1)范围Range 4.81~8.04 4.16~8.024.49~7.87 4.14~8.04 4.47~7.24 7.16~8.03变异系数CV(%)平均值±标准差Mean±SD 34.9±12.2 35.3±7.3 27.0±11.2 28.1±10.8 26.0±8.7 39.1±18.3范围Range 19.0~57.5 22.3~56.2 8.5~53.7 12.8~54.3 12.3~44.6 18.7~59.7变异系数CV(%)35.0 20.7 41.4 38.4 33.4 34.3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以湖滨土壤最高,为39.1 g kg-1,其中,最高值出现在安乐村小河尾样点(59.7 g kg-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