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作业
人教版2019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单元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件(共36张PPT)
——李大钊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2、经过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 国倒退几个世纪!”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3、革命性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2)《资政新篇》 4、失败的原因
① 攫取高额回扣利息; ②长期把持中国海关
③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④ 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课后巩固
C 3、关于势力范围,理解正确的是:某国在该地区
A.实行军事占领,并入版图 B.扶植傀儡政权,实行间接统治 C.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特权 D.享有优惠关税和治外法权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2、经过 3、革命性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提出来“有田同耕,有饭 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 主张; 影响: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 均的理想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2、经过 3、革命性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2)《资政新篇》
内容:俄德法三国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 岛给中国,同时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 两白银的“赎辽费”。 结果:为了在3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 白银,清政府分3次向俄法银行团、英 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2、划分势力范围
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其军事、政治、经济力量
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作 为他们自己的“势力范围”,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 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19张ppt)
材料: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
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
击,比十次农民战争更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积极: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局限: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对封建制度的修补, 失败是必然的。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 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1
世界
意大利完成统一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
美国南北 战争结束
1865年
日本明 治维新
1868年
时间轴
德意志完成统一
1871年
第二次工业 革命完成
19C末20C初
1851年 1853年 1856年 1864年 1878年 1884年 1885年
金田 定都 天京 起义 天京 变乱
天京 陷落
收复 新疆
新疆 镇南关大捷 建省
台湾建省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60S—90S)
1894年
1895年 19世纪末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边疆危机
1.西北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新疆建省 2.东南危机——中法原因
——《原道救世歌》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 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 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是故孔丘曰:“大道之 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 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共27张ppt)
3、颁布文件
纲领
提出
《天朝田亩制度》 1853
《资政新篇》 1859
主张 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提出新的社 会经济政策
意义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 地所有制,反映了 农民追求社会财富 平均的理想
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 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发 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评价
(1)性质: 清朝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2)积极: 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 的尝试;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局限(失败的原因):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 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 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 失败是必然的。
【概念解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
3、目标:“自强”“求富”
4、代表人物
5、指导思想: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旗号: 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7、内容: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④创办新式海军:以北洋舰队为代表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
材税料。二官(:府2)清常内政抓因府人:为毒清了打政支交府付不腐战起败争税统赔的治款人,和。阶军级费矛开盾支激,化极;力搜刮,加根捐本加原因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3)18连4年6年不—断—的1自8然50灾年害,;两广地区水直、接旱原因、虫灾不断, 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三河大捷。 ⑥天京陷落: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的夹击下,太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
1883年8月
1883年12月
1884年8月
1885年3月
1885年6月
冯子材
<二>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①日本明治维新后,积极推行对外侵略扩
张政策(蓄谋已久); ②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东学党起义)——
直接原因
2.过程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 图
1894.11
旅顺
威海卫
1895.2.2
黄海海战 1894.9.17 平壤 1894.9.15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一>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二>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三>代表人物: 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
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
奕䜣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
❖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和军事,打出“自强”和“求富”的 旗帜。认为要富强,使中国“有备无患”,因此提倡兴“西学”、 提倡“洋务”、办军工厂,生产新式武器、建立新式军队,达到“ 自强”目的。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一>边疆危机 1.西北危机
1864年 新疆爆发反清起
义
1865年初 阿古柏率兵入侵
新疆
1878年 左宗棠 收复新疆
(二)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
法国控制 越南,将 矛头对准 中国
中法战争 打响
法军进攻 台湾未果, 转而偷袭 马尾军港, 炮毁福州 船政局
镇南关 大捷
签订中法 《越南条 约》,法 国占领越 南
北洋舰队的 镇远号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教案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设计】——时局、变局、破局及危局【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教材分析】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在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的基础上,依据时间线索讲授了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史和中国军民的抗争探索史。
教材内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等重要历史事件,既是中华民族的早期探索,也是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联系发展、客观辩证的方法,评价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及甲午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实证洋务运动的原因、经过、特点、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加深了清王朝的灭亡,促进了民主革命的进程,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理论与实践,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本课内容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分为三课。
经初中阶段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本课的大部分史事,比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
学生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只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历史整体思维尚未形成,对各阶层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其阶级实质仍然缺乏理性的认识。
学科素养:经过初中课程后,学生的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均有所发展,具备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对提升自身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自己的期望。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7课 国家出路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历史纲要导引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鸦片战争后,边疆不断出现危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乘机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中国面临三千年未见的危局,不得不起而挽救。
首先是太平天国发动起义,试图推翻清朝,建立“地上天国”。
继而,清政府发动洋务新政,试图解决国弱民贫问题。
这些都未能挽救国家落后挨打的局面。
学科素养对接知识点一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1)“拜上帝会”组织民众①洪秀全吸收了在广州得到的天主教布道书的一些思想,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
②冯云山到广西紫荆山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团结了许多穷苦农民。
(2)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2.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鼎盛(1)太平军一路北上,出广西,经湖南,占领湖北省城武昌。
(2)1853年,太平军沿长江东下,经九江、军庆,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
(3)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鼎盛。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韦昌辉图谋不轨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2)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太平军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
(3)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2)《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在战争环境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
5.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形成,汉人权力增长,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一、课标分析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括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做出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通过进一步分析,本课书课标要求即为: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洋务运动的内容,分析其局限性;了解晚清中国社会面临的新危机(边疆危机、瓜分热潮)。
二、教材分析鸦片战争后,受列强入侵的冲击,晚清社会出现新的变化,表现为:社会的动荡、人民起义不断;东西方思想的交汇,中国在救亡图存运动中开始一步步走向近代化;西方列强入侵,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本课书分为“太平天国”“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四个子目,是晚清社会最为激荡的四十年。
在这一时期里,鸦片战争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有完整的革命纲领,是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三、学情分析学生的世界史知识有所欠缺。
尽管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了解了世界历史的基本脉络,但其知识不足以支撑对本课书相关知识的要求。
而本课书又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帝国主义国家需要扩张海外市场、转移国内过剩资本,从而开启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从中国朝贡体系的瓦解到边疆危机,直至瓜分中国,表明中国被动地也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帝国主义所构建的殖民体系当中。
另外,这一时期,日本的兴起也触及到了学生的知识盲区。
因此,在讲授过程总,应注意把握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唯物史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和局限性;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作用;正确认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探索和努力,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并认识到他们的阶级局限性。
时空观念:借助地图,知道我国西北、西南、东南等方位出现的边疆危机,并说出大概方位;了解同一时期内世界发展的变化。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共23张ppt)
教育现代化
总理衙门
外交现代化
(2)洋务派未能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
7.败因: 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未触动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
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二2.、西列北强边侵疆 略加剧 ((1)一背)景: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① ((123.)1))1左结89概世6宗果4况纪年棠 :6,1收08年内复8代4乱新建以局疆省后面:,。18中②7国5阿,西古1北柏87、趁8西机南入、侵东。南③边俄疆国地出区兵占领伊犁地区
1.背景
(1)根本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激化民族矛盾
身清份王:朝统治下的两广地区还要面对另一个问题:
广东花广县西的浔乡州村(塾道师光)十五年乙未, 平南蝗食
经草历木:百谷殆尽。…十七年丁酉春三月朔, 浔州
屡雹试, 不大中如:斗1。83…6道、光18二37十、八1年84八3。月至十二月,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列强瓜分中国
新课标:1.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 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太平天国运动),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太平 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1840年战争是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造成什么后果? “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受大传旱教。小册子启发,1843年不中后重病,梦见天父令其下凡除魔建
立地上天国。
——《浔州府志》
(3)直接原因:广西自然灾害严重 (4)个人原因:P95
2.过程
(1)金田起义:1851 (2)定都天京:1853 (3)军事全盛:1853-1856 (4)天京变乱:1856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自主学习)
洋务运动知识一览表
目的
概
背景
况 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
结果
军事工业
内 民用工业 容 海防成就
近代教育
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二)强国之梦——洋务运动 2.洋务之盛
洋务运动知识一览表
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师夷长技以自强
概 括
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2)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直接:广西自然灾 害严重,矛盾突出。
地主 阶级
(4)组织基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外国侵略
加 剧
阶级 矛盾
激 化
农民 阶级
自然灾害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2、经过
永安建制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这个新生的农民政权一开始就依照旧的封建 制进行内政建设→农民阶级局限性,为后期太平天国运 动的失败埋下隐患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程标准: 1、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 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太平天国运动),理解 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剥削,
③评价: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空想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加上战争形势,因此未 能真正实行。
材料一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 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 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材料二 洋枪队是清政府勾结美、英、法侵略者为镇压太平天国组成的 武装。1860年(咸丰十年)在上海组成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教案一、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基础。
通过初中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几个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不清晰。
高中阶段再次学习类似的内容,教师需要提供相应的史料,补充相关历史细节,加大思维深度,引导学生在阅读、分析史料的基础上深刻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于国家出路探索的努力以及探索失败的原因。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中的第2课,教材设置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与甲午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四个子目。
鸦片战争后,面对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相继而起,为寻找国家出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由于农民领导阵营内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致力于“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单纯引进西方技术,没有触动落后的封建制度,未能达到目的。
同时,列强加紧侵华,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把中国推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整体上,本课处于民族危机继续深化时期,挽救民族危亡越来越成为紧迫的时代主题。
四、单元主旨本单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围绕“屈辱”、“抗争”、“探索”这三条基本线索,主要突出了“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两个阶段特征。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中国社会各阶级的仁人志士开展了救亡图存的系列运动。
自鸦片战争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逐步确立,同时中国社会也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853年
进步性: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应了农民追求 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空想性: 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落后性: 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
农民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 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
一、战天国崭露头角
既而冯萧战死于湖南;杨韦金陵争权,互相屠杀;石 达开独有大志,不安其位,别树一洪帜仁,玕横18行59湖年南4、月江被西封、 广西、贵州、四川诸省,于是为五干王王俱,尽总。理全国政事。他
越南侵略中国
三、十抵六外晨辱,毁瞭誉见参南半方黑烟缕经缕远, 铁甲船 沉 黄海
知日光舰绪将二至十。年海(军1提8督94丁年汝)昌三致,月远传,朝钢鲜甲船有东学沉党之乱黄海,
令势列颇阵猖作獗人…字…形鸿…章…遂有于顷五,月日初超舰一勇日派钢海甲军船 济远沉、扬威黄海二
圈舰入赴人仁字川阵汉脚城,护致商远,、并经调远直、隶扬济提威远督叶钢志甲船超带淮火勇千五黄海百
管带林永谦升…,…发逃炮回以旅攻顺敌。,激定水远以 铁甲船 降 刘公岛中
救火,依然井井有条。遇见一镇日远—舰— ,铁梁甲启船超《降李鸿刘章公传岛中》
似已受伤,即鼓轮追之,乃被平放远水 钢甲船 降 刘公岛中
雷相拒,闪避不及,遽被轰裂济,远死 钢甲船 降 刘公岛中
难者亦二百七十人。呜呼惨矣威。远 木质船 降 刘公岛中
一、战天国崭露头角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 有旨询苏帅于国藩,
国藩以李鸿章对……于是鸿章归庐州(合肥) 募淮勇。
——梁启超《李鸿章传》
1851 金田起义 运动爆发
1864 攻破天京 运动失败
1851 永安建制 政权初建
教学设计2: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和局限性;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作用;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正确认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探索和努力,并认识到他们的阶级局限性。
2.时空观念:了解我国西北、西南、东南等方位出现的边疆危机,培养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能够利用不同的类型的史料,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洋务运动和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4.历史解释:学生能够通过搜集、选择、运用相关史料对洋务运动的作用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进行历史解释。
5.家国情怀:全面掌握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史实,体会中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从民族振兴的角度感悟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呈现的新特点、洋务运动的内容、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难点: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南京天王府的图片,并出示一首诗“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
”【师】依据图片与材料,提问:在南京天王府的图片中,宝座上的人物应该是谁?这首诗表达了他什么理想抱负,他的理想抱负有没有事项以及他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起到了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天平天国运动。
新课讲授【师】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变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化。
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终于揭竿而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洪秀全和他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师】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思考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有哪些?1.背景(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寒假作业: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Word版含答案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1、下图是老师在讲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采用的知识框架图。
依据该示意图,该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2、金田起义后,太平天国禁读儒家书籍,对藏读者治罪。
定都天京后,对儒家经典中“一切鬼话……妖语、邪语”,“经删改准阅”,主张读书士子“学尧舜之孝弟(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这表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 )A.借助孔孟儒学否定西方文化B.实行全盘否定孔孟儒学政策C.取舍利用孔孟儒学维护统治D.全面恢复传统儒学巩固政权3、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了右图所反映的革命纲领,代表着农民的探索水平。
下列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
A.都符合时代发展潮流B.是切合当时农民要求的纲领C.都具有反封建的内容D.都推动了革命形势迅猛发展4、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在创办军事工业的同时, 又创办民用工业,其原因主要有( )①军事工业的“自强”目的已达到②认识到“求富”才能“自强”③军事工业需要民用工业辅助④民族工业的推动作用A.②③④B.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③5、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正确理解是()A.以“自强”和“求富”为根本出发点B.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价C.借助西方科技维护中国的传统封建制度D.用“中学”来对抗“西学”的传播6、19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②民族资本主义③洋务企业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7、1871年沙俄侵占清朝西北重镇伊犁,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
面临来自陆、海防务的双重威胁,李鸿章主张加强海防,左宗棠主张加强塞防。
与传统的“重陆轻海”思想相比,“塞防”与“海防”之争的出现( )A.说明边疆危机迫在眉睫B.使清政府重视学习西方制度C.反映近代海权意识增强D.改变了清政府被动挨打局面8、下面是刊登在近代英国非常流行的讽刺漫画杂志《PUNCH》中、名为“小矮子打倒大个子”的一幅漫画。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洋务运动前 外国商品 洋货盛行
洋务运动后 分洋商之利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4. 建立新式海陆军
(1)组建新式陆军:从19世纪60年代起,组建新式洋 枪队,采用西式操练兵。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4. 建立新式海陆军 (2)筹建新式海军
壹 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自洋布洋棉入口后,“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 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 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节选自1845年敬穆给道光皇帝的奏折
1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 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 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京条约》 的签订
《北京 条约》
时间 1860年同英、法签订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
内容 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
危害 ②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③赔款额大幅增加
侵略势力渗透到统治中心附近 香港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国家和人民的财政负担增重
沙俄侵占中国 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面积 150多万平方千米
北方大片领土 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瑷珲条约》60多万平方千米
第二次鸦片 战争的影响
①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 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②中国的半 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学习目标]
1.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认识晚清时期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的努力;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 程中的积极作用;总结甲午战争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中国战败的原因。 2.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等基本史实,认 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3)鼎盛:太平军北伐,而征,占领潮北、江西、安徽许多地方,军 事上达到鼎盛 (4)袁落: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太平天国在政治、 军事上开始衰落 (5)失败: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天 京等地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6)影响: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形成,中央权力下移
3.实践活动 (1)军事工业: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等一批官办军事工业 (2)民用企业:开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 等一批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 (3)教育:创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4)新式海军: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4.影响: (1)积极: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 期现代化的尝试。 (2)消极: ①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后来的事 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 ②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 和生产技术,失败是必然的。
3.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①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国富兵强 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日本想占领中国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疏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 ③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鲜王国请求清政府出兵。
(2)进程 爆发
平壤战役
1894年8月,日本趁机出兵朝鲜,在丰岛偷袭清朝运 兵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2.中法战争 (1)背景: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中国。 (2)过程: ①中法战争于1883年底打响。法军在1884年8月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 州造船厂。 ②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法国 内阁因此倒台。 (3)结果:清延下达停战令。1885年6月,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 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1885年,清政府在台声。”此语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 的( ) A. 背景 B. 经过 C. 性质 D. 影响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创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建海军
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1867年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军
事
工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业
:
自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强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民
用 1888年 湖北织布局
工
1890年 汉阳铁厂 张之洞
业
:
求
富
1877年 开平煤矿 李鸿章
2.过程:1894—1895年
2.过程:
战争 阶段
1894 — 1895.
主要战役
丰岛战役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爱国 将领
左宝贵 邓世昌
丁汝昌
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标志战争爆发 日军占领平壤,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互有得失,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 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日军战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
内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容 ➢文教:设立新式学堂
➢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
怎样评价《资政新篇》 ?
进步性——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先进性、革命性)
经过 1856年 逼
洪 疑
杀
杨 杀 韦 责 石 走灭
性质 太平天国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影响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过程
发
军事全盛 内天讧京事变
展
北伐
形 势
西征 定都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课时作业[学业达标]1.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
”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定都天京B.金田起义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D.颁布《资政新篇》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了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故选C项。
2.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文中所指的叛乱是太平天国运动②该运动的主要对象是外国侵略者③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④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C解析从材料时间“1853年”可知这一事件为太平天国运动;它面临的不仅是本国封建统治者的镇压,还有外国列强的侵略;材料也明显可以看出侵略者对中国革命的仇视。
故①③④正确。
②说法错误,太平天国主要斗争矛头是国内的封建腐朽统治,故排除。
故C项正确。
3.历史学家徐中约指出:“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
……外省大员在国是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
作者所阐述的核心意思是()A.清政府权力的转移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C.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重大变动D.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地方政权逐渐被汉族官僚控制,有些地方政府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重大变动,故C项正确。
清政府部分权力转移到地方汉族官僚手中,不等于政治制度发生变革,A项错误;材料与是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无关,B项错误;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重大变动,不等于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故D项错误。
4.洪秀全在《天父诗》《幼学诗》中说:“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
”这主要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继承了农民起义的全部传统B.按照拜上帝教创立人间天国C.旨在强化等级尊卑的传统观念D.并未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答案 C解析A项“全部传统”说法绝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伦理,B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材料反映的是三纲五常的观念,体现了其等级尊卑的观念,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基础,受到西方思想影响,D项说法错误。
5.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
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B.发展近代产业,自强求富C.引进先进技术,改革封建制度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1862~1894年”“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可知,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军工企业、民用企业、学校等,力求“师夷长技以自强”,发展近代产业以抵御外侮,维护清朝统治。
B项正确。
洋务运动没有废除八股取士,A项错误;洋务运动没有改革封建制度,C项不合题意;辛亥革命后,中国人开始普遍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了传统习俗,D项不合题意。
6.19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边疆地区发生严重危机,下列选项中,为解决边疆危机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有()A.李鸿章冯子材B.曾国藩张之洞C.左宗棠冯子材D.刘永福邓世昌答案 C解析李鸿章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与“重要贡献”不符,排除A项;曾国藩并未为边疆事业作出贡献,故排除B项;刘永福、邓世昌都与甲午战争相关,发生于19世纪9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D项;左宗棠收复新疆,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二者都为边疆危机作出过重要贡献,故选C项。
7.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们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答案 D解析从“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可以看出,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署《马关条约》,接受割地和赔款的苛刻条款,故选D项。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侵略国家包括日本,但主要是西方国家,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发动的,排除C项。
8.甲午战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李佳白等人,纷纷向清政府上书,希望清政府聘请外国人为顾问,“亟行变通改革”,实行“新政”。
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传教士关心中国政治B.英美意图控制清政府C.列强干涉中国内政D.变法已成为时代主流答案 B解析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由“希望清政府聘请外国人为顾问”可以看出英美的目的是想通过此举控制晚清政府统治权,故B项正确。
传教士关心中国政治只是假象,目的是借助传教士宣传控制中国政策,故A 项错误;列强干涉中国内政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新政”不是维新变法时期的“新政”,故D项错误。
9.“台湾兵勇约四五万人,割让后半数奉命撤营内渡,官吏亦纷纷离去,兵力士气大受影响……复以仓促成军,单位又杂,唐景崧乏统驭之才及决心。
”据此可知,反割台斗争失利的原因有()①民众抗日决心不足②缺乏朝廷支持援助③地方官员领导不力④军队临时拼凑而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D解析从材料“奉命撤营内渡,官吏亦纷纷离去,兵力士气大受影响”“复以仓促成军,单位又杂,唐景崧乏统驭之才”来看,反割台斗争失利的原因有缺乏朝廷支持援助、地方官员领导不力和军队临时拼凑而成等,②③④说法正确;材料信息只提到“唐景崧乏统驭之才及决心”,没有提到民众的抗日决心,①材料信息不能反映。
故选D项。
10.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
上述政策()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为中国挽回了一些损失和利益答案 C解析材料中提及的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这一举措让中国全部对帝国主义开放,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C项正确。
A项是甲午战争失败的影响;义和团运动是1899年,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该措施并没有为中国挽回损失和利益,D项错误。
[等级提升]11.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B.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答案 B解析当时中国近代化的最大阻力是封建统治,故选B项。
12.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
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
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A.受《北京条约》影响较深B.通晓国际水路交往规则C.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D.没有认清列强侵华本质答案 D解析从材料“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来看,太平天国没有认识到英国舰船在长江航行破坏了中国主权,没有认识到英方行为的侵略性质。
故选D项。
《北京条约》在1860年签订,排除A项;B、C两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13.1898年英国人贝斯福参观李鸿章的金陵制造局后写道:“中国总办和官吏们似乎不了解他们在造什么、为什么制造。
机器是现代的、头等的,却用来制造过时的军需品。
”从贝斯福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推断出金陵制造局() A.是一家民用企业B.能够有力地增强清朝军事实力C.没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D.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工业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李鸿章创办的金陵制造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等,故D项符合题意。
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创办的企业属于官办企业,A项错误;由材料“却用来制造过时的军需品”可见制造总局在军事方面不能起到重大作用,B项不合题意;洋务派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C项与史实不符。
14.甲午战争之前,清朝统治者虽然事事对西方列强让步以求苛安,但唯独对日本一直态度强硬。
这主要是因为()A.日本实力弱于西方列强B.火烧圆明园的记忆犹新C.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D.华夷之辨观念根深蒂固答案 D解析中国一直对日本态度强硬,主要原因是认为日本是蕞尔小邦,是中国的属国,中国一直把日本当做蛮夷之地,故选D项。
A项不完全符合史实,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国力已经赶超某些欧洲列强,故排除;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与日本没有关系,故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这时中国的清政府已经对近代外交有了一定的了解,故排除。
15.1897年9月9日,德国通知俄国,根据彼得戈夫会谈的精神,德国舰只将考虑今冬在胶州湾过冬。
为此,在德国刚刚占领胶州湾时,俄国外交大臣就上奏沙皇:“由于山东的已成,看来我们应不失时机,即由我国舰队占领大连湾。
”这反映出()A.俄国和德国争夺中国山东激烈B.俄德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C.清政府重视利用列强间的矛盾D.列强侵占中国权益时相互勾结答案 D解析材料并不能说明俄国和德国争夺中国山东,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俄德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清政府的态度和政策,故C项错误;俄国与德国的行为说明列强侵占中国权益时相互勾结,故D项正确。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
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
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
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材料二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