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方案大全(7篇)

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方案大全(7篇)

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方案大全(7篇)一、活动目的: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中的优秀成果。

探究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

进一步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建立,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培育中学生传统美德。

二、活动主题:学习传承中华文化经典,呈现当代学子风采。

三、活动时间:20__年5月四、组织机构:五、活动安排:1、各班开一次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

2、早读前各班组织诵读《弟子规》。

3、出一期主题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手抄报)。

(每班一份)4、每班筹备表演一个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节目。

5、进行传统文化沟通、诵读、演讲等活动。

6、进行书法竞赛(硬笔、毛笔皆可),抄写《弟子规》内容。

7、每班交一篇阅读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六、要求:1、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立足于校园,时刻牢记于心,敬重师长。

孝敬父母。

2、参与年级:高一、高二年级。

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方案大全(精选)篇2一、指导思想:紧紧依托品牌活动载体,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全力营造高雅校园文化气氛,充分呈现窄河学子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发动组织全校师生投身和谐校园建立,为建立良好校风、学风而努力奋斗。

二、活动主题:激情、创新、和谐三、主办:艺术节组委会四、参加主体:全校学生五、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分开幕式、文化学问类、特色活动类、嬉戏乐园、闭幕式五大板块。

第一板块:开幕式(1)开幕发动其次板块:文化学问(2)“思维的跳动”学问竞赛(3)“(阅历)的传承”名人名家讲坛(分文学、音乐、美术)(4)“和谐的心灵”心理安康宣传活动第三板块:特色活动(5)艺术节会标设计(6)“舞动的音符”器乐竞赛(7)“动感的乐章”校园十大歌手赛(8)“盼望之星”校园小主持人大赛(9)“把戏的年华”(英语口语)大赛(10)“校园风采”绘画、设计、摄影展(11)“青春的激情”校园舞蹈大赛(12)“畅想的天空”科学梦想画大赛(13)“飘扬的季节”课本剧表演赛(14)“飞扬的生命”爱国主义诗词朗读竞赛(15)“我型我秀”礼仪形象大赛第四板块:嬉戏乐园(各年级组任选其一,可重新选择工程)(16)智力追击(17)猜(谜语)(18)剪纸竞赛(19)反响大测验第五板块:闭幕式(20)“文化的盛典”艺术节闭幕式暨(元旦)文艺汇演(21)“窄河杯”动漫节(20__.12.30)六、评比表彰:为推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将设立优秀组织奖和单项奖。

心照不宣的反义词

心照不宣的反义词

心照不宣的反义词心照不宣的反义词:一窍不通、百思不解成语说明【汉语文字】心照不宣【字词说明】照:知道宣:公开说出成语典故1、[1] 清·曾朴《孽海花》:“张夫人嘱咐尽管照旧开轮,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

”2、《玉娇梨》第十九回:“千里片言,统祈心照不宣。

”◎哦,哦,那算是我多说了,你是老门槛,我们~,是不是!——茅盾《午夜》十一◎明白这一点,对于所谓“隐士”也就毫不惊诧了,~,彼此都省事。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例如,写到传奇的地方,他会让读者感觉到这是传奇,彼此心照不宣。

——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词语辨析【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彼此有默契【近义词】心中有数、心照不宣、心心相印、心有灵犀胸口挂灯笼——心照不宣。

〔歇后语〕默认;透视结论保密。

〔灯谜,谜底均为“心照不宣”〕心照不宣的造句一、你我间的友情就是彼此一种心灵的感应,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感悟。

二、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我们心照不宣。

三、有一种默契叫做心照不宣,有一种感觉叫做妙不可言;有一种灵犀叫做一点就通,有一种思念叫做望眼欲穿;有一种伙伴叫做患难相交,有一种知己叫做千载难逢。

四、有一种默契叫心照不宣,有一种感觉叫妙不可言,有一种美满叫有你相伴,愿天上的每一颗流星都为你闪耀,愿地上的每一个伙伴为你而挂牵。

五、有一种默契叫做心照不宣;有一种感觉叫做妙不可言;有一种美满叫做有你相伴;有一种思念叫做望眼欲穿。

六、虽然成果还没公布,大家心照不宣,前三名的同学都猜得到。

七、那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是别人体会不到的。

八、几个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心照不宣,知道大家的盼望并没有落空。

九、在茫茫人海中我们相见,平平淡淡的过了几年,彼此心照不宣。

十、听他这样说,有几个人心照不宣地彼此对望了一眼。

十一、在目前的状况下,天文学家心照不宣地默认,光度和颜色都相同的恒星具有相同的质量。

十二、张伟使了个眼色,张明就跟上来了,看来他俩是心照不宣啊。

大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汇报(精简篇)

大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汇报(精简篇)

大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汇报大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汇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XX大学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并且身体力行,多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2016年,为促进XX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整合资源,积聚力量,共同开发应用我区优秀传统文化,我校与自治区党校、XX师范大学等区内高校,XX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区内文化企业筹备、创立了XX传统文化研究会,当时的学校党委副书记李继兵担任研究会副会长。

多年来,XX大学与传统文化教育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屡出精品,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促使大学生通过广泛诵读经典,加深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我校每年都组织大学生参加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多次获得优秀成绩。

2016年,XX第四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暨XX校园中华经典诵读大赛颁奖晚会在我校举行,掀起了经典诵读的热潮。

2016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传承壮乡经典,弘扬民族文化,营造更加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打造民族特色校园文化,我校联合XX博物馆、XX民族博物馆、XX自然博物馆共同举办XX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此次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XX各民族文化多渠道、广角度地展示出来,让同学们足不出校就能领略到各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校积极利用社会资源邀请名师名家来校开展传统文化讲学。

2016年,我校邀请国家一级演员、享有天下第一袖美称的涂玲慧教授为大学生带来了题为《中国戏曲赏析与体验》的专题讲座。

涂教授首先从什么是戏曲讲起,梳理了中国戏曲发展的脉络,为听众讲解了戏曲中生、旦、净、丑的角色分类,重点让学生赏析并体验了戏曲的唱、念、做、打,并对学生们传授了气是声音之源,情是艺术表现之根本的理论。

报告会现场涂玲慧教授声情并茂地朗诵并演唱了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涂玲慧教授还演唱了昆曲《牡丹亭》,优美婉转的唱腔将听众引入了深邃清雅的境界。

夏朝历史文化[课堂课资]

夏朝历史文化[课堂课资]

学习材料
25
豕尊
商代青铜文化
《诗经 · 商颂 · 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尚书序》:“自契至成汤八迁。” 张衡《西京赋》:“殷人屡迁,前八后五。” 古本《竹书纪年》:“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 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从成汤灭夏到盘庚迁殷以前称为商朝的前期, 约二百余年。盘庚迁殷后,商朝各方面获得 大发展,武丁在位的五十多年,是商朝最强 盛的时期。
在占卜中,占辞是最重要的环节,决定一次占卜的吉凶。
吉则可行,凶则不可行,因此作占辞的人,实际上就掌握
着事情的决定权。
学习材料
39
商代青铜文化
商代甲骨文
从所发现的10多万片甲骨文的内容看,有两个特点:
一是占卜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商王凡做任何事,都 要经过占卜,以取得上天神的应允和指示。 二是占卜时神在龟甲或骨上的指示,是吉是凶,是否可 行,要由商王来做判断。
《墨子 ·耕柱》: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
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
人受之。”

“问鼎”
学习材料
方 鼎31
商代青铜文化
学习材料
司母戊鼎,1939年安阳
武官村出土,高133厘米,
重833千克,是中国目前
发现最重的青铜器。
据估计,铸造这样大型
青铜器,需300多人同时
工作。
32
商代青铜文化
青铜器多动物纹样,古代以动物纹样为主的艺术实在是 通天阶级的一个必要的政治手段,它在政治权力之获得 与巩固上所起的作用,是可以与战车、戈戟、刑法等等 统治工具相比的。古代王朝之占有九鼎便是通天手段独 占的象征。青铜器不是宫廷中的奢侈品、点缀品,而是 政治权利斗争上的必要手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教学课件 (共8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教学课件 (共88张PPT)

起源之一
纪念屈原
相关习俗
起源之二
此说出自东汉 《曹娥碑》。 曹娥是东汉上虞 人,父亲溺于江中, 数日不见尸体,当时 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 昼夜沿江号哭。过了 十七天,在五月五日 投江,五日后抱出父 尸。
纪念孝女曹娥
起源之三
春秋时,吴国 忠臣伍子胥含冤而 死之后,化为涛神, 世人哀而祭之,故 有端午节。
“新春、新年,亲情的温暖、欢聚的时光,也有了不同的载体。 与一般观感不同,手机上的“年味”其实并不淡。在2017年淘宝年 货节上,全国有2.8万个村的村民通过农村淘宝置办年货,而农村淘 宝精选的200种土货,吸引了全球365个城市的消费者抢购。数据显 示,年轻人不仅热心于“爆买”,也非常在意“过年”,他们十分 关注传统年俗。根据新浪微博数据,与“春节”相关话题的累计讨 论量达3.9亿,“回家”“过年”“年夜饭”“全家福”仍然是高频 热词。其实,对中国家庭而言,过年堪称周期性的“集体仪式”, 不仅赓续着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更寄托了吉祥如意的美好夙愿。”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 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 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 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 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起源之一
纪念屈原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 《荆楚岁时记》。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 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 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 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 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 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 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 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 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中国传统文学(上)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中国传统文学(上)
(二)汉魏六朝乐府
1.郭茂倩《乐府诗集》《古诗十九首》
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的乐府诗为主,全书共100卷。编者郭茂倩。南宋初期人。祖籍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生卒年及经历难以确考。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唐宋骈文代表作:王勃《滕王阁序》,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杜牧《阿房宫赋》,苏轼前后《赤壁赋》等。
唐宋散文代表作品:韩愈:《师说》《原毁》《祭十二郎文》;柳宗元:《永州八记》《三戒》《封建论》《捕蛇者说》;欧阳修:《醉翁亭记》《朋党论》《泷冈阡表》;苏轼:《进策》《石钟山记》《喜雨亭记》。
曹丕是中国三国时代杰出的诗人。其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个中能手。代表曹丕诗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三、教学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讲授讨论,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古代诗歌、散文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熟悉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诗歌、散文的代表作家、风格流派、经典作品、文学思潮等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阅读、分析、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读后感(精选9篇)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读后感(精选9篇)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读后感(精选9篇)《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篇1历时三年读完了这本书,最终也没有买。

其实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三年前在尔雅书店初读,两个多小时没有感觉就过完了;两年前在理工大学图书馆又看到,读到屈原;昨天,还是在尔雅书店看完全书。

依稀记着每次阅读此书,都会不知不觉的流泪。

有同情、有感动、有激动、有说不出的感觉。

这种课堂氛围让我依稀见到稷下学宫的影子,但要有这种课堂,也只能是北大台达这样一流学府基础知识一定扎实的学生。

纵贯中国文化史,那些当仁不让的思想先师,那些拯救中华文明于危难之中的前辈。

都让我深深的对他们作揖。

读此书,才理解中华文明为什么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断层的文明,这句话被我们的课本说烂了,但是真正理解了,却又是那样的充满敬意。

曾经的辉煌,战乱,百家争鸣。

那些被忽略被重视的历史创造者,才构成了我们的今天。

儒墨道法、屈原、曹操、李杜、白刘、岳飞、陆秀夫、朱熹、曹雪芹……不仅仅是艺术,更是在用艺术构建这中华文明的精神脊梁。

中华文明无疑是优秀的,虽不完美。

但却是我之爱。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读后感篇2古记载了中国五千年以来的悲与苦,蕴涵了五千年来中国人民的喜与乐,蕴含了中华五千年来宝贵的文化。

本书采用新颖的文字与精美的图画相结合的方式,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文字,还能够欣赏到栩栩如生的手绘图,以图解文,图文并茂,辅之以朗诵艺术家配乐朗诵,音,画,文三位一体,生动形象,带给读者丰富的人生感受和审美体验。

本书分为七个单元:投桃报李,高山流水,杨柳依依,东望故园,心怀天下,抚今追昔,冰清玉洁。

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品其味为苦,愉快时品其味为甜。

假如你想喝上一杯好茶,就得尽情尽心,细细品尝。

古人云:“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书读得越多,便越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我们沐浴着父母的恩泽而来,所以人的一生就是感恩的一生,当然友情是人世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之情自古以来就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故乡是海外游子永远的牵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千字文教学内容与案例分析

千字文教学内容与案例分析
第九部分:(第三十八课至四十课)
第三十八课 布射辽丸,嵇琴阮啸。 恬笔伦纸,钧巧任钓。 释纷利俗,并皆佳妙。 毛施淑姿,工颦妍笑。 第三十九课 年矢每催,曦晖朗曜。 璇玑悬斡,晦魄环照。 指薪修祜,永绥吉劭。 矩步引领,俯仰廊庙。 束带矜庄,徘徊瞻眺。 第四十课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第八部分:这一段编者只用了百十来字,却写了春华秋实,落叶飘零;天外鲲鹏展翅,地上庭院深深;堂内高朋满座,堂后女织正忙;一日三餐,不求过饱;竹席卧榻,明烛闪亮;徜徉书市,陶醉其乐;言语谨慎,应答周详;还有宗族传序,祭祀礼仪;辑贼捕盗,严苛法纪。 《千字文》第八部分讲个人情怀,认为一个人无论穷达,都要能够潇洒自如,学会与自然相处。这样俯仰宇宙,进退洒脱,情怀飘逸,心性安闲,无处不平和,无时不自在。
第七部分:(第二十八课至三十一课)本段先讲稼穑耕耘,供粮纳税;又谈孟子中庸,史鱼直谏。教导蒙童为人处世应处处谦恭,时时自省,要像汉宣帝时担任太子老师的疏广叔侄那样,勇于功成身退,在田园耕樵,古人典籍中,寻求悠然快乐。
第八部分(三十二课至三十七课)
第三十二课 渠荷的历,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梧桐早凋。 陈根委翳,落叶飘摇。 游鹍独运,凌摩绛霄。 第三十三课 耽读玩市,寓目囊箱。 易輶攸畏,属耳垣墙。 第三十四课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 饱饫烹宰,饥厌糟糠。 亲戚故旧,老少异粮。 妾御绩纺,侍巾帷房。
第三部分:这一段主要阐述伦理纲常之道。 此段从“身体发肤来自父母,不能随便毁伤,此乃孝道之端”这样简单浅近,易于孩童理解的道理出发,谈到男女必须注意培养的品德操守。 其中一再强调如诚信、谦虚、珍惜光阴、见贤思齐、兄弟相亲相敬、朋友切磋研习、坚持高雅情操、不被物欲所累等美德情操,至今都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千字文》这部分注重讲自我修养,是对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系统论述。 “容止若思” “坚持雅操” “上下和睦” “夫唱妇随” “犹子比尔” “孔怀兄弟”、“交友投分” “仁慈恻隐”、“节义廉退”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一、内容简述首先我们将从基础知识入手,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语法知识的普及等。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我会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识字游戏、语境对话等,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接着我们将一起探讨课本中的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佳作,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思想深邃。

我会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和语言特点,让同学们在欣赏美文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此外本教案还将注重培养同学们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写作、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训练,让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语文技能,提高语文水平。

1. 介绍本学期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伊始,我们即将开始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学习之旅。

首先我想和大家聊聊本学期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

大家都知道,语文学习不仅关乎我们读懂课文、理解故事,更是对我们语言运用、思维逻辑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那么本学期我们的语文学习要达成哪些目标呢?第一我们要夯实基础,这包括字词的学习、语法知识的积累,以及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毕竟只有基础扎实,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第二我们要提升阅读素养,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要学会从中汲取智慧,理解人生哲理,拓宽视野。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如何从文本中获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第三我们要加强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等,让大家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第四我们要注重口语表达,学习语文不仅要会写,更要会说。

本学期我们将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通过演讲、讨论等形式,提高大家的口语表达能力。

2. 简述本学期教材的特点和重点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本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世界,简要了解一下这本教材的特点和重点。

这本教材真的是我们学习路上的好伙伴,内容那可是既有趣又有深度。

语文教科书的文化传承功能

语文教科书的文化传承功能

语文教科书的文化传承功能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科书应当蕴涵丰富的民族文化,不饱含民族文化的语文教材必然缺乏民族灵魂,正如于漪老师所言,“没有民族文化的根底,语言文字只在浅层次上漂浮,学生的语文水平难以真正提高”。

从这一层面来讲,语文教科书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它在一个民族的知识、文化、情感等的传承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主渠道。

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

因此,在语文教科书中渗入传统节日文化素材,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早在上世纪初,我国的教育家们已经认识到传统节日素材的文化传承功能和教育价值,在整理评介北师大库本图书馆馆藏的1D0余套民国时期小学国文、国语教科书的过程中,我们统计出54篇有关传统节日文化素材的选文。

这些选文以儿歌、谜语、话剧、历史传说等多种文体形式,展示了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自身所包含的民俗风情,渗透了传统节日所传递的美好情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本文通过对这些选文的主题的分析,揭示传统节日素材在民国时期小学国文、国语教科书中的文化传承功能及教育价值。

一、传承节日风俗,弘扬传统文化中华传统节日作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传承了形形色色的民俗风情,积淀了丰富多彩的生动传说。

如除夕守岁、清明踏青、端午临水、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节日风俗既丰富着节日本身,也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纽带。

民国时期小学国文、国语教科书中有关传统节日素材的选文以多样的文体呈现了节日本身所包含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

1对春节风俗的展示春节是我国影响最为深远、群众最为重视、气氛最为热烈的传统佳节,在民间习惯称为过年。

“年”的最初含义是谷物成熟,后来才是一个计时单位。

山东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山东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二年级传统文化计划一、指导思想《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

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需要好好的学习这一道理。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共有十八课。

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当你知道了这一切,你一定会情不自禁的发出一声感叹:做一个中国人,真好!三、教学目标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余秋雨先生的作品

余秋雨先生的作品

作为余秋雨先生的忠实读者,这几年来,我几乎收集齐了他的所有作品。

由于余秋雨先生的作品持续畅销,因此市面上有众多版本的余秋雨作品。

这些作品之间关系复杂,既有纯粹的选集,又有收入部分新内容的选集,还有原版本的修订本。

在收集过程中,我对这些关系复杂的余秋雨作品也梳理出了一条比较清晰的脉络,故写此文,作为读者购书的参考。

第一辑学术四卷(1)原版本:《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2)修订本:《观众心理学》、《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论》。

这四本学术专著是余秋雨先生早年的学术研究成果。

《戏剧理论史稿》于1983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戏剧审美心理学》于1985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奖;《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于1985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艺术创造工程》于1987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曾拟出版“余秋雨学术专著系列”,并依次更名为《戏剧思想史》、《观众心理学》、《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论》,但只出版了后三卷。

余秋雨书系第一版及第二版中,这四部学术专著依次更名为《世界经典戏剧学》、《观众心理美学》、《中国戏剧史》、《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但这两版书系只出版了四本,包括《观众心理美学》和《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另两本未出版。

在余秋雨书系的第三版和第四版中,这四部学术专著依次更名为《世界戏剧学》、《观众心理学》、《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学》。

第二辑散文六卷(1)原版本:《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2)修订本:《山居笔记》(新版)、《千年一叹》(新版)、《我等不到了》。

个人认为余秋雨先生庞杂的文学作品中,最有价值的便是这六本——《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

这六本文集可谓是余秋雨先生文学作品的枝干,其他作品都可以看做是从这六本文集生发出来的,因此每当别人问我面对众多版本的余秋雨作品该买哪些时,我总会推荐这六本。

中国文脉

中国文脉

人世间,仕途的等级由官阶来定,财富的等级由金额来定,医生的等级由疗效来定,明星的等级由传播来定,而文学的等级则完全不同。

文学的等级,与官阶、财富、疗效、传播等因素完全无关,只由一种没有明显标志的东西来定,这个东西叫品位。

汉字大约起源于五千多年前。

较系统的运用,大约在四千年前。

不断出现的考古成果既证明着这个年份,又质疑着这个年份。

汉字产生之后,经由“象形——表意——形声”这几个阶段,开始用最简单的方法记载历史,例如王朝谱牒。

应该夏朝就有了,到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已相当成熟。

但是,甲骨文和金文的文句,还构不成文学意义上的“文脉之始”。

文学,必须由“意指”走向“意味”。

这与现代西方美学家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有点关系。

既是“意味”又是“形式”,才能构成完整的审美。

这种完整,只有后来的《诗经》,才能充分满足。

《诗经》产生的时间,大概离现在二千六百年到三千年左右。

《诗经》中,有祭祀,有抱怨,有牢骚,但最主要、最拿手的,是在世俗生活中抒情。

其中抒得最出色的,是爱情。

这种爱情那么“无邪”,既大胆又羞怯,既温柔又敦厚,足以陶冶风尚。

先秦诸子,都是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没有一个是纯粹的文学家。

但是,他们要让自己的思想说服人、感染人,就不能不运用文学手段。

先秦诸子的文学品相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庄子、孟子;第二等级:老子、孔子;第三等级:韩非子、墨子。

孔子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端庄思维的文体。

孔子的厚重和端庄并不堵眼堵心,而是仍然保持着一个健康君子的斯文潇洒。

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千年正统,因此他的文风也就成了永久的楷模。

他的文风给予中国历史的,是一种朴实的正气,这就直接成了中国文脉的一种基调。

中国文脉,蜿蜒曲折,支流繁多,但是那种朴实的正气却颠扑不灭。

因此,孔子于文,功劳赫赫。

本来,孔子有太多的理由在文学上站在老子面前,谁知老子另辟奇境,别创独例。

传统文化教学方案(共4篇)

传统文化教学方案(共4篇)

传统文化教学方案(共4篇)八班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方案柿子园中学陈艳华一、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包含了“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和“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其中“经典驿站”是让同学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育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宠爱之情。

“名人长廊”展现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领悟其才智、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名胜佳境”呈现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中隐藏的文化内涵,培育同学的爱国情感。

“艺术乐园”引领同学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加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

二、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1.引领同学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圣水、品尝艺术之乐,从而使同学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2.引领同学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同学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全面提升同学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3.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传统文化的才智,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抱负、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加民族自信念和骄傲感。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同学在学习活动和实践过程中,发觉、进展自己的共性,并结合情境,通过发觉问题、思索尝试、沟通探讨等自主探究学习过程,诱发同学对民族文化的情感认同和初步的讨论爱好,培育他们初步的探究学习力量。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学习、感悟和积淀,拓宽同学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认知、情感基础,逐步培育同学良好的人文素养,塑造同学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渐渐形成主动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6篇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6篇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refle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6篇通过教学计划的制定我们是可以很好的让自己的能力得到进步的,写教学计划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的,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6篇,感谢您的参阅。

余秋雨

余秋雨

人物经历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 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 余秋雨演讲相册(19张)1962年毕业于培进 中学,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 学系。“文化大革命”期间,余秋雨的父 亲被同事诬陷错划为“右派”,叔父遭到 红卫兵及造反派的残酷迫害而含冤自尽。 1969年—1971年,余秋雨赴江苏吴江县太 湖农场劳动(即下放五七干校)。1975 年—1976年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 到浙江奉化县一所半山老楼里苦读中国古 代文献,研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二 十世纪八十年代,陆续出版了《戏剧理论 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 审美心理学》、《艺术创造工程》以及 《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一系列学术著作。先 后荣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上海市哲学 社会科学著作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学术评价

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他凭借自己丰厚 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 千年文明长河之中。首部散文集《文化苦旅》依 仗着作者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 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 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 提供了崭新的范例。他的近作《借我一生》又创 立了“记忆文学”的新体裁,被香港《亚洲周刊》 评为年度“全世界十大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也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 崇。例如他在1983年出版《戏剧理论史稿》,此 书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 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在出版后 次年,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 后获北京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而另一本 于1985年发表中国大陆首部戏剧美学著作-《戏 剧审美心理学》,次年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 学著作奖。其学术成就可见一二。 有评论家 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流之于浅薄;右手撰述 艺术理论,也不失其丰赡高深。

八年级历史听课记录20篇

八年级历史听课记录20篇

八年级历史听课记录20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八年级历史听课记录20篇1. 第一堂课:今天我们学习了古代埃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老师讲述了尼罗河对埃及文明的重要性。

我学到了尼罗河洪水给埃及带来了肥沃的土地,促进了农业的繁荣。

2. 第二堂课:我们讨论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老师讲解了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我了解到种姓制度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分裂。

3. 第三堂课:我们学习了希腊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老师介绍了雅典民主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我对古希腊民主政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第四堂课:老师讲述了古罗马帝国的兴衰史,我了解到古罗马的扩张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导致了帝国的分裂和衰落。

5. 第五堂课:我们学习了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力,老师讲解了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影响力和地位。

我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6. 第六堂课:我们讨论了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的影响,老师介绍了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和艺术的推动作用。

我认识到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7. 第七堂课:老师讲述了殖民主义时代的开端和发展,我了解到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带来了文化冲突和社会变革。

8. 第八堂课:我们学习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老师介绍了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和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深感民主和自由的珍贵。

9. 第九堂课:我们讨论了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老师讲解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革命和社会变革。

我领悟到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

10. 第十堂课:老师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我了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欧洲各国家的血腥冲突和政治动荡。

11. 第十一堂课:我们学习了二战时期的欧洲和世界历史,老师介绍了纳粹德国的侵略行为和反法西斯同盟的抵抗。

我深切关注战争的残酷和恐怖。

12. 第十二堂课:我们讨论了冷战时期的国际局势和军备竞赛,老师讲解了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政治争斗和军事对抗。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201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考点导航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二、知识网络文字源远流长史书典籍中华文化特点包容性独特性精髓博大精深区域性民族性中华民族精神三、考点疏理(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古代辉煌的历程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见下表)发展时期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隋唐时期宋元明明清文化思想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以博泛吸收外域文化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近代西方文化传入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儒家思想正式形成进入气势恢宏的全胜时代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2.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那些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明。

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

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汉字①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①意义: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③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读后感天下最让我生气的事,是拿着别人的眼光说自己的祖祖辈辈都活错了。

——余秋雨记得曾经有人向我提起中医和西医,他认为中医是迷信,有人认为龙在西方很凶恶,劝说中国换另一种文化图腾时,秋雨先生重复了两遍开头所说的话。

的确西方有些观念比我们先进,而在西方之前我们华夏已经精彩的活了五千年。

活出了诸子百家,活出了秦汉帝国,活出了盛唐大宋。

这些能过说是白活吗?显然不能!们不应该活在别人的阴影里,一个个体,一个民族的价值判断,不是由一些和我们几乎不相干的人来断定的。

而是由我们本身选取那些经过历史长河的荡涤留下的那些宝贵的文化积淀。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一书,通读完这本书,颇有些感悟。

感悟一、这是一本不仅凝聚了余秋雨先生几十年研究成果和心血,还饱含了海峡两岸名校学子对中华文化的深深热爱和深入探究精神,表现形式独特,文化渊源厚重、历史轮廓清晰,观点见解鲜明,值得一读的好书。

本书所记录的是余秋雨先生几年前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和艺术学院的部分学生开设的一门以中华文化史为内容的课程。

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师生之间有很多讨论,每次课后学生又会提出很多文化问题要余先生快速回答(即“闪问”),而且这四十七堂课的全部课程当初都由香港凤凰卫视播出,很受大陆观众欢迎,初版时书名叫《问学余秋雨》。

不久,台湾顶级出版家高希均教授等又将此书在台湾出版,还加进了一批台湾大学的学生对余秋雨的“闪问”,后经余先生补充和删改,一本包含了北大和台大这两所大陆和台湾著名大学的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新书于今年四月新版发行,立即成为畅销书,轰动了华语世界。

海峡两岸知名学府的高材生们如此关注中华文化史,积极踊跃地跟余秋雨先生讨论交流,这无不说明余秋雨先生授课方式的独特和开放,更说明余先生这样的大陆一流学者对中华数千年文化史的研究观点独特而有深度、见解新颖而极富吸引力。

我虽是个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几十年来,由于对中华文化的爱好,中华文化史也略知一二,读完此书,通过余先生给北大、台大学子所上的这四十七堂课,有主次、较全面地了解了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起始到明清两朝约3400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并为之深深地感动和赞佩。

读了本书,也让我懂得搞教育的人,其职责不仅在于要搞好现在所教的各门文化课知识的教学,还必须了解你所教内容的文化历史及其深厚的渊源,此外,还必须懂得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了解各种文化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并达到一定的精神高度,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了解、分析各种历史文化现象和问题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或只会随声附和。

感悟二、本书第一部分是北大和台大学生的“闪问”,那一段段就中华文化史方面的生问师答的连珠妙语,字里行间,充满了智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北大学子的问题税利、重大、活跃、有趣,台大学子的问题较为含蓄、雅致、诚恳、天真。

而余教授的“闪答”充分表现出一位文化底蕴深厚、有思想、有修养、有学识、有智慧、见解独到的高明学者的大家风范。

他让读者不仅精要的了解了“文化,是一种由精神价值、生活方式所构成的集体人格”的简短定义,了解了“一切文化的最后成果都是人格。

中华文化的最后成果,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等重要观点的阐述,还提醒他的学生在攻读《中华文化史》课时,要避免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并告诫“抢救你们的感觉系统,警惕你们的思维习惯,拒绝课堂上常见的刻板、枯燥、人云亦云、咬文嚼字,激活你们的生命活力,创建一种活跃而睿智的教学气氛”以及“密切配合我们的课程对于伪完整、伪均衡的彻底突破”等,都让我感受到了余先生教学中重民主、讲科学、尊重事实、坦率大度、关爱学生的人格力量。

因此余秋雨先生在全世界的华文读书界影响很大。

在台湾的文化界、教育界、艺术界、学术界,很少有人不知道他,他的文章选入了台湾的中学课本,连公务繁忙的马英九先生还来亲自主持他的演讲。

当学生问到他做这么辽阔的“公共”传输的核心话语是什么时他答道“我的核心话语是:仁爱、理性、美。

在我看来,政治上的自由、民主,经济上的富裕、发达,只有符合了仁爱、理性和美,才算到达了文化境界和美学境界”。

此处余先生的教学境界、思想
境界对我们来说虽很高远、难以企及,但处在基础教育岗位的我们若以此作为自己教育教学的理想境界的方向去努力,想必我们也一定能更多更好地培养出从小就萌发仁爱、具备理性、兼有一定美学素养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