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二:核心素养教学案例复习课程
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设计
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将掌握本章节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能够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学生将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提高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将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的讲解,相关例题的解析,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定理的讲解,包括相关定义、性质和公理。
2.第二部分: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引导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3.第三部分:例题的解析,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4.第四部分: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定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数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和设备,支持实验教学法的实施。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实现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
核心素质教案范文
核心素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态度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学习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要素。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联想等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创新思维的概念与重要性a.创新思维的定义和特点b.创新思维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2.创新思维的发展与培养a.运用观察、想象、联想等方法培养创新思维b.激发创新思维的兴趣和动力c.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3.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应用a.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b.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提升创新能力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发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促进学生在集体智慧中共同发展。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利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实例引起学生对创新思维的兴趣。
2.知识讲解与讨论(30分钟)a.讲解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b.引导学生讨论创新思维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与思考(30分钟)a.提供一个实际问题案例,并要求学生用创新思维解决该问题。
b.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探讨,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4.创新实践活动(30分钟)a.让学生分组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如设计一个新产品或解决一个现实问题。
b.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并展示他们的成果。
5.总结与拓展(20分钟)a.学生小结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b.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创新思维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方式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创新思维的运用情况评价学生的表现。
2.通过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成果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作者:黄悦军来源:《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9年第09期摘要: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的关键环节.复习课是初中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让数学核心素养在复习课堂上得以实实在在地落地,是值得广大数学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文以一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在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提出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原则.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复习课;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1.1 内容分析本节选自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第二课时.学生之前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初步感受了方程的模型作用,并积累了一些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但生活中有关方程的模型并不都是线性的,一元二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同样的广泛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是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延续和深化,也为学生学习二次函数奠定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据运算和数学模型等核心素养.1.2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看,九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本节复习课内容结合现实问题情境,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从学生的学习基础看,通过前阶段学习,学生已掌握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初步学习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应用题,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归纳、类比能力,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解决三类问题.1.3 教学目标设计(1)能在熟悉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观察和分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各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以及数学建模核心素养.(2)能在观察分析所列方程的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实践,类比探究,选择合理的解方程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和数学运算素养.(3)以问题情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图形和数据的观察、分析、探究、类比,归纳出解决几何类、销售类和增长率问题的通法,进而加强对三类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和逻辑推理素养.(4)通过将问题情境转化为方程问题、领悟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初步感悟函数思想,进而解决问题的经历,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和处理方式.能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批判质疑、合情推理等过程,运用建模的结论解释实际问题,培养合作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1.4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三类问题及其变式的解决.教学难点:几何类问题的解决;增长率模型的建立.1.5 教法与学法设计1.5.1 教法设计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法和师生谈话法进行教学.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水平有限,因而教师设置针对性的问题情境,采用“知识梳理——问题探究——变式训练——新知生成——课外提升”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问题链”的层层深入组织教学.学生在探究出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提出富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审题和深入思考,必要时借助几何画板辅助教学.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数学语言加以表达.此外,教师还需及时关注学生探究的进展情况并给予指导和评价鼓励,此过程宜采用师生谈话来进行.1.5.2 学法设计本节课的学法主要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意图三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索,其中几何类问题的解决可进一步通过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提出猜想.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提升数学思维的深刻性.1.6 教学过程设计1.6.1 梳理知识,优化结构为了加强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课前让学生自主对本章知识进行梳理,并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加以呈现.同时,引导学生在本环节中,加强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并整理出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便于课堂交流.上课第一环节,教师让部分有代表性的学生在课上展示,让学生主动暴露个体知识体系的缺漏,其他同学结合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对其提出改进意见,集思广益,弥补学生知识的缺漏和思维的不足,有助于全体学生多种角度的看待问题,形成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完善知识体系,优化数学认知结构,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后面环节知识的运用与迁移做好铺垫.1.6.2 活动探究,解决问题问题1 一个矩形周长为56厘米.(1)当矩形面积为180平方厘米时,长宽分别为多少?(2)能围成面积为200平方厘米的矩形吗?请说明理由.问题2 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售价为每件60元时,每个月可卖出100件;如果每件商品的售价每上涨1元,则每个月少卖2件.设每件商品的售价为x元(x为正整数),当每件商品的售价是多少元时,每个月的利润刚好是2250元?问题3 某种商品的标价为400元/件,经过两次降价后的价格为324元/件,并且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求该种商品每次降价的百分率.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三个典型问题的剖析和探究,感悟一元二次方程三类应用题的问题表征,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观察分析,发现可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建模体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和修正,用准确的文字語言和数学符号语言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教师在此过程进行巡视,提问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用精炼、概括的数学语言充分地描述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整个探究过程,既有模型建构又有数学运算,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问题1背景较为简单,低起点,多层次.以此情境引入,能面向大多数学生,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复习中来.对于建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进行分析.第(2)小问将矩形的存在性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存在性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找出问题2中的关键等量关系“单个利润×销售总数=总利润”,借助表格将问题中的各数据间的关系更为清楚地表达.在使用不同假设未知量的方法上,应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比较其差异,体会方法的灵活性与统一性.两种情况列表和方程如下:经过新课的学习和知识梳理环节,学生已基本掌握增长(减少)率模型a(1±x)n=b,可较为轻松地解决问题3.在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400(1-x)2=324时,存在两种运算程序:一是计算324÷400=0.81,求0.81的平方根;另一种是将324400约分为81100,利用ab=ab a≥0,b>0进行求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比较两种运算程序的差异,让学生归纳总结解此类方程的较为合理的运算方法.1.6.3 变式训练,巩固拓展变式1 如图1,一次函数的图象y=-2x+3交x轴与点A,交y轴于点B,点P在线段AB 上(不与点A,B点重合),过点P分别作作OA和OB的垂线,垂足为C,D.(1)是否存在点P,使得矩形OCPD的面积为1?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是否存在点P,使得矩形OCPD的面积为2?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根据(1)和(2),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变式2 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售价为每件60元时,每个月可卖出100件;如果每件商品的售价每上涨2元,则每个月少卖1件.设每件商品的售价为x元(x为正整数),当每件商品的售价是多少元时,每个月的利润刚好是3600元?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变式3 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在论坛召开之际,福田欧辉陆续向缅甸仰光公交公司交付1000台清洁能源公交车,以2017客车海外出口第一大单的成绩,创下了客车行业出口之最,同时,这也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福田欧辉代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成果,预计到2019年,福田公司将向海外出口清洁能源公交车达到3000台,设平均每年的出口增长率为x,可列方程为②某公司今年销售一种产品,一月份获得利润10万元,由于产品畅销,利润逐月增加,一季度共获利36.4万元,已知2月份和3月份利润的月增长率相同.设2,3月份利润的月增长率为x,可列方程为设计意图本环节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和交流讨论的形式.学生在第二环节已初步感知三类应用题的问题表征,本环节将通过对问题变式的处理,加深学生对三类问题表征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数学建模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熟悉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领悟三类问题背后的本质.学生能根据问题表征,选择恰当的模型,尝试借助图形和表格的方法来描述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建模并列出方程求解,并且能够把所得的结果回归到现实问题,体验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发现各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为本节复习课新知的生成做铺垫.变式1由问题1的平面几何背景换成解析几何背景,需结合一次函数相关知识进行解答,此时矩形OCPD的面积需用含未知量的关系式来表示,这要求依据点P的轨迹来假设点P的坐标.为引导学生在(3)中提出问题,在學生解答(1)(2)后,教师可提问“矩形OCPD的面积是否能为10?是否能为20?”,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数学运算和对比分析,再利用几何画板,移动点P的位置,让学生观察矩形OCPD的面积的变化情况进而提出猜想.当观察到矩形OCPD的面积可能存在最大值,教师可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探究,求出最值(也可作为课后探究作业).对于变式2,若假设涨价为未知量,该问题有两种处理方式.除了要求学生理解两种列方程形式在数学思想方法上的区别外,应让学生通过解方程,体验由方程形式的不同而带来的计算程序上的差异,使学生在后续关联的问题情境中,能合理地确定运算对象和运算方法解决问题.“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是对“售价是多少元时,每个月的利润刚好是3600元”问法的延续和拓展.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数学运算,对比分析,体会售价与利润之间的变化规律,当观察到每个月的利润可能存在最大值时,教师可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探究,借鉴变式1中的处理方式,求出最值(也可作为课后探究作业).学生通过归纳类比,发现变式1中点P的坐标与矩形OCPD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和变式2中商品售价与每月利润之间关系存在相同的变化情况,初步感悟了二次函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二次函数图象及二次函数应用打下基础.变式3考查增长率模型的应用和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问题①是2017年贵州中考题,问题②是2016年辽宁中考题.1.6.4 归纳小结形成新知课堂小结时,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1)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方法?(2)本节课探究过程中,涉及到哪些数学思想?(3)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和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和相互补充,学生总结出用表格法、图形法和基本模型来探究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感悟数学建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在讨论互动中,再现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梳理整个过程中体现的思想方法,再次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充分认识到数学问题背后的本质,加深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可提供思维导图的范例供学生参考(如图2).提问“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和收获?”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收获延伸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1.6.5 布置作业课外延伸作业:略设计意图作业分为巩固作业和课外探究两种形式.巩固作业用于检测学生的本节复习学习效果,而课外探究采用开放性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研究,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也体现了分层教学要求.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原则2.1 注重问题情境设置的合理性与层次性数学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能用与数学相关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探究技能以及态度和价值观等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务必重视问题情境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产生积极思考.复习课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核心素养上有所发展.因此问题情境设置应难度小,起点低,螺旋式上升.如本节课的问题情境和问题变式,均选自教材,教材习题变式和各省市的中考真题,在设置上均有一定代表性.“问题链”层层深入,让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够“跳一跳,够得着”.2.2 注重问题处理方法的通性与针对性初中数学涉及方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和方程的应用三个方面.初中阶段方程的应用问题,不同类型的问题处理方法虽有不同,但有通性通法.如在本节课需用画图分析解决几何类问题,用列表分析解决销售类问题,用增长率模型解决增长率问题.销售类问题在结构上有一定共性:给定一个具体盈利情况作为参考,在此基础上进行涨价或降价.以上这些问题的辨识和结构特征的发现,需要学生经历多次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积累利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经验,运用数学语言和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交流、类比归纳,得出通法,发展数学建模素养.此外,由不同问题情境列出的方程在结构上存在一定共性(如问题3),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后,针对不同的结构的方程能选择合理的运算程序和解法,使数学运算素养得到提升.2.3 注重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和拓展性复习课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系统地梳理知识,加强知识联系的丰富性和顺畅性,进而加强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方程类单元复习课通常需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内容为方程的概念与解法,第二课时内容为方程的应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本章知识进行梳理,优化认知结构,并给出建议或参考.学生在理解相关概念、命题、定理之间的逻辑关系过程中,逐步完善网状的知识结构,发展逻辑推理素养.复习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促进学生新知生成.方程与函数存在紧密联系.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类比归纳,初步感知二次函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利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和开放式问题设计,引导发现最值问题.开放式的编题和解答不受牵制,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通过说题,培养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用精炼、概括的数学语言充分地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的意识.2.4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滲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体目标中增加了“数学基本思想方法”,进一步凸显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方程类复习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类、综合、归纳,领悟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而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对问题和问题变式的解决,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程思想.在知识结构梳理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领悟方程解法的生成过程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图3).; 参考文献:[1]王尚志.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中国教师,2016 (09): 33-38.龙源期刊网 [2]史宁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7(01):35-37.;(收稿日期:2019-07-17)。
作业二: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
作业:请提交一份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
提示:经过一段时间研修学习,相信您对构建有效课堂,促进课堂教学转型,落实核心素养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请您提交一份体现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案例(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和基于该教学设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各环节都要紧扣,体现核心素养理念;
2.教学设计要按照附件中的工具模板要求填写;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模板相符合;
3.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内容要与教学设计保持一致;
4.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附件: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研究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研究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改进,核心素养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旨在帮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取得成功。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 把握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该单元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什么,然后结合实际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综合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要坚持整体性、系统性,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 教学方式多样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注重实践与应用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应用相结合。
通过实践活动和应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业设计1. 通联实际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业设计中,作业应该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相通联。
作业可以设计为实践操作、调查研究、问题解决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作业的完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思考作业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复习和巩固,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和探究。
作业可以设计为开放性问题、案例分析、论文写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合作交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作业,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作业可以设计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核心素养电子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名称: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掌握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他人、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1. 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方法四、教学难点:1. 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日常教学中2. 如何有效评估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核心素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核心素养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授新课1. 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a. 解释核心素养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
b. 分析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如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
2. 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方法a. 教师举例说明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策略,如情境创设、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
b.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身实际,提出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措施。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核心素养在案例中的体现。
2. 学生分析案例,总结核心素养培养的经验和教训。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措施,设计教学活动。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学生的表现。
(五)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总结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强调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的责任。
六、作业布置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论文,分析核心素养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堂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表现,明确自身努力方向。
本电子教案模板旨在为教师提供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与改进的教学案例
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与改进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一:教学内容:作文写作技巧与实践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用一篇优秀的作文作为导入,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结构。
2.讲解:老师讲解作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如主题句、段落结构、过渡词等。
3.练习: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主题,在课堂上进行写作练习。
老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分享与讨论: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进行互相交流、分享和讨论。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彼此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5.改进:根据讨论和反馈,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改进,修正不足之处。
6.反思:学生进行作文写作过程的反思,总结自己的提高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教学案例二:教学内容:信息搜索和挑选的技巧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和挑选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或话题,引发学生对信息的需求。
如:“如何正确选择手机品牌?”或“怎样做健康的饮食计划?”2.讲解:老师讲解信息搜索和挑选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利用搜索引擎、选择可靠的信息源、评估信息的可信度等。
3.实践: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信息搜索的实践。
老师提供一些参考网站或工具,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关键词搜索、筛选信息等。
4.分享与讨论:学生将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分享,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学生需要对所找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选择最可靠和有效的信息。
5.改进:学生根据讨论和反馈,对自己的搜索和挑选策略进行改进和调整。
6.反思:学生进行信息搜索和挑选过程的反思,总结自己的提高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
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在教育领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全球教育的重要目标。
其中,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一个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案例描述:本案例以初中数学中的“一元二次方程”为例,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1、数学抽象能力:通过实际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2、逻辑推理能力:通过例题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根据方程的特点进行分类讨论。
3、数学建模能力:将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生活相,让学生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数学运算能力:通过练习和考试,让学生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算技巧和方法。
具体实施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实际问题“如何计算一个正方形面积的平方根?”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讲解例题: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程的特点和分类讨论的方法。
3、实际:将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生活相,如计算房屋价格、解决工程问题等。
让学生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练习与考试:通过练习和考试,让学生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算技巧和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分析:本案例通过“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知识点,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抽象能力: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符号和语言进行表述。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逻辑推理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例题讲解,学会了分类讨论的方法和逻辑推理的步骤。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数学建模能力:学生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生活相,并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核心素养教案初中数学
核心素养教案初中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加法、减法和除法运算,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乘法:同号相乘、异号相乘。
2.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和除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加、同号相减、异号相减、除法的计算法则。
3. 实际问题:运用有理数运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有理数的乘法、加法、减法和除法运算的计算法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这些运算方法。
3.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有理数运算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理数运算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有理数运算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或实践活动,评估学生运用有理数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核心素养培养案例
核心素养培养案例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以下是一个核心素养培养案例:
蜀山区各学校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注重实验探究,增强科学课堂趣味性。
具体措施包括:
- 教学目的明确:教师在课程前应明确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让实验活动为教学服务。
学生需要在实验中发现实验规律、了解实验过程、理解实验内容,教师也要做出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 材料选择合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尽量选择生活化的安全教具进行实验,选择贴近生活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对实验产生浓厚兴趣。
- 实验内容精简:选择有趣的实验内容,使实验过程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做到自我思考。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在实验中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科学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二下第三单元核心素养教案
二下第三单元核心素养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理解核心素养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掌握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等。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核心素养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培养方法。
2.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核心素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素养教育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案例,引发学生对核心素养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概念讲解。
通过课件或教材,讲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让学生了解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具体内容介绍。
介绍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等,让学生了解核心素养的多方面特点。
4. 培养方法探讨。
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培养核心素养,包括多角度思考问题、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多样化沟通交流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
5.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核心素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核心素养有更深入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核心素养,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 互动式教学法。
通过讨论、分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小学核心素养数学教案
小学核心素养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进行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
2.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熟练进行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考和运算过程。
教学准备:教案、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示范(10分钟)
教师讲解和演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反馈(15分钟)
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并检测掌握情况。
4. 拓展应用(10分钟)
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并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四则混合运算方面有了一定的掌握,但也发现一些学生在思维能力和运算技巧方面存在不足。
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下,语文学科单元整体实践作业设计案例
核心素养下,语文学科单元整体实践作业设计案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语文学科单元整体实践作业设计案例在21世纪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了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2. 难点:化学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情境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实验的视频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学习化学实验
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重点讲解观察和分析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引导他们进
行分析。
4. 实验设计: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5. 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问题解决方法,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实验报告作业,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
1. 教学资源:化学实验器材、视频和图片资料、实验报告模板。
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听取学生的讨论意见、阅读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试讲教案,我发现学生对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兴趣和相关知识基础,但在设计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化学学习。
高中核心素养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核心知识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创新实践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核心知识点的掌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结合实际生活,提出与核心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新课讲解1. 介绍核心知识点的概念、特点、应用等,通过讲解、举例、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案例分析1.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实践探究1. 设计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五)总结与反思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合作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探究成果:评估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2. 实践探究活动所需的器材、资料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2.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3. 教学方法的改进建议。
以下为具体的教学案例:课题: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抽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抽象的概念,掌握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抽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马立新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马立新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马立新核心素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核心素养强调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都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
包括:沟通、表达和分享;欣赏、表现、审美及创新;运用科技及资讯;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主动探索和研究;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规划、组织与执行;终身学习,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
本文通过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结合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实践,从妙趣横生、激发兴趣;发挥特长、因材施教;亲近自然、感受生活;用好网络、开阔视野;贴近生活、解放天性;手脑并用、全面发展;梯度设置、共同提高等方面阐述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外作业设计中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语感是人(主体)对语言或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是英语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素养的核心,它是英语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英语学习方法是指利于英语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
英语学习习惯是长时间英语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
学习方法与习惯既是英语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的原动力。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
英语课外作业正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英语学习的巩固、发展、深化,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
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提高,英语作业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妙趣横生,激发兴趣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作业的布置一定要注重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过程中获得感知、获取体验。
古代教育家王守仁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
”僵化、机械的抄写作业让人深恶痛绝,只会渐渐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作业设计
二、有效作业设计
1、目的:明确作业的目的,应与课程教学目标相一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 心素养。
2、难度:设计难度适中的作业,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又具有一定的挑 战性。
3、数量:合理安排作业的数量,避免过多的作业给学生带来负担,同时也 要保证足够的作业量来巩固所学知识。
4、形式: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组合作、课堂 讨论、社会实践等。
感谢观看
4、社会参与:学生应具备社会参与的核心素养,了解社会责任和义务,积 极参与社会活动,推动社会进步。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 培养路径
1、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 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 提高其核心素养。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 与法治有效作业设计
01 一、概念阐述
目录
02 二、有效作业设计
03 三、案例分析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本次演示将探讨如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作业设计,以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各 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 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从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等概 念的阐述、有效作业设计、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法治观 念、公民意识、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全球视野、健康生活和自我管 理等方面。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和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核心 素养,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公民。这 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也是我们对下一代的美好期待。
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
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圈Ⅰ》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学会运用生物圈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具体包括:1.掌握生物圈Ⅰ的定义、组成及其功能。
2.了解生物圈Ⅰ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学会运用生物圈Ⅰ的知识分析生物学问题。
技能目标具体包括:1.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生物圈Ⅰ相关问题。
2.能够运用生物圈Ⅰ的知识进行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体包括:1.培养学生对生物圈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圈Ⅰ的基本概念、组成、功能及其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生物圈Ⅰ的定义与组成,介绍生物圈Ⅰ的概念、范围及其组成成分。
2.第二章:生物圈Ⅰ的功能,阐述生物圈Ⅰ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的作用。
3.第三章:生物圈Ⅰ与人类活动,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Ⅰ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生物圈Ⅰ的基本概念、组成、功能等知识。
2.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生物圈Ⅰ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圈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学生进行生物圈Ⅰ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生物圈Ⅰ》,用于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生物圈Ⅰ的相关知识。
2.参考书:提供生物圈Ⅰ的拓展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
3.多媒体资料: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生物圈Ⅰ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保障学生能够顺利进行生物圈Ⅰ相关实验,培养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