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育学基础知识资料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培养和塑造的过程。
2. 教育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其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旨在促进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
二、教育学理论基础1.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2. 认知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内在认知过程,强调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互动和经验构建的,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意义建构。
三、教育心理学1. 学习动机:影响个体学习行为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包括兴趣、目标和自我效能感等。
2.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技巧,如记忆术、元认知策略等。
3. 学习评价:对学习效果的测量和反馈,包括标准化测试、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等。
四、教育方法与技术1. 直接教学法:教师通过讲授、示范和练习等方式,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提问、研究和实验等方式,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育组织与管理1.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教育方针和法规,旨在指导和规范教育活动。
2. 学校管理: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团队、资源配置和学生管理等方面,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3. 教育评估:对教育活动和成果的评价和监控,包括学校评估、课程评估和教师评价等。
六、教育改革与发展1. 教育现代化:通过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2. 教育公平: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减少教育不平等。
3. 终身教育: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鼓励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学习和成长。
七、教育伦理与法律1. 教育伦理:涉及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如尊重学生、公正评价等。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它旨在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探索教育的最佳实践方法,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以下是对教育学基础知识点的总结。
一、教育的定义和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品格、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使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育的要素教育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他们拥有一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负责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并在其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传递给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教育手段则是教育者用来传递教育内容的方式和方法,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
三、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表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社会的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适应社会生活;个性化则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个性特征和特长。
社会发展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教育通过培养政治人才、传播政治意识等方式为政治服务;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科技进步等途径推动经济发展;通过传承、创新文化等发挥文化功能。
四、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和追求。
我国的教育目的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五、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学校教育制度、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等。
2024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全套)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教育学的定义、特点和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分类:一般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等
二、教育学的学科起源和发展
1.教育学的学科起源:古代教育学和现代教育学的渊源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和当代教育学
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1.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人本教育理论、发展教育理论、社会形成理论等
2.教育学的重要学派与代表人物:杜威、弗洛姆、斯金纳等
四、教育学的核心概念
1.教育的定义、目标和任务
2.基础教育、终身教育和多元化教育
3.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
4.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
五、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1.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等
2.教育学的研究技巧:文献研究、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
六、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1.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和价值
2.教育实践对教育学的意义和要求
七、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2.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3.教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八、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与取向
1.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阶段和特点
2.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对策
九、国际教育发展与比较教育研究
1.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2.比较教育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十、教育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1.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
2.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
3.教育创新与教育
4.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应用
以上是2024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的全套内容,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教育教学基础知识(完整版)
教育教学基础知识(完整版)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教师教育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手段和方 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等多种方法。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 馈,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优化教学效果的策略和 技巧。
THANKS
谢谢
教育学与社会学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变迁的科学,为教育学提供了关于教育与社会关 系、教育公平和社会分层等方面的理论视角和分析工具。教育学则关注如何在社会背景下 理解和改进教育实践,推动教育的社会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02
CHAPTER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01
02
03
定义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 知识、技能、思想、品德 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 。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 育目标的体现者和实现者。
特点
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主 动选择、接受和内化教育内容,实 现自我发展。
教育内容
定义
教育内容是指教育者向受 教育者传递的知识、技能 、思想、品德等方面的信 息。
构成
教育内容通常由课程、教 材、教学方法等要素构成 ,是教育活动的核心。
选择原则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育学与哲学
哲学为教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帮助教育学从整体上把握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 律。同时,教育学也为哲学提供具体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案例,丰富和发展哲学理论。
教育学与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为教育学提供了关于学习者心理发展、学习 过程和个体差异等方面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教育学则关注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应用于教育实践,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教育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点归纳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点归纳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为了提供优质的教育,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把握教育事业。
一、教育理论基础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征2. 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 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4. 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基础5. 教育管理与领导理论二、学校教育管理1. 学校组织管理制度与流程2. 学校的教育规划和课程设计3. 学校的评估与改进机制4. 学校的教师培训与发展5. 学校教育质量保障措施三、课程与教学设计1. 课程理论和课程设计原则2.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评价3.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4. 教学资源与教具的选择与应用5. 教育评价与教学反思四、教育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1. 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与涵义2. 教育行政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3. 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4. 教育伦理道德概念与原则5. 教育道德规范与职业道德五、教育技术与信息化1. 教育技术的概念与分类2. 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3. 网络教学与远程教育4. 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5. 教育技术资源的评估与选择六、教育改革与发展1. 教育改革的动因与目标2. 当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与特点3. 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4. 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实践5. 教育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综上所述,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点的归纳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本文对您在教育事业中的实践有所帮助。
教育学基础知识__重点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
3、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4、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5、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6、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7、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的方向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行功能8、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9、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10、学校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建构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
11、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12、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定义和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学科。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和提供教育和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2.教育学的历史渊源-古代教育思想的探索与试验:从古代文明至公元前4世纪。
-古代教育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从苏格拉底至笛卡尔。
-现代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从启蒙运动至现代教育学创始人杜威。
3.教育学的基本分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
-教育学的相关学科:包括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教育史学等。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等。
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教育的目标是人格的培养和社会角色的塑造。
-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客体是受教育者。
二、教学法基础知识1.教学法的定义和概念-教学法是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和规律,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导向,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规范。
-教学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法的基本原则-适应性原则: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渐进性原则:教学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的学习。
3.教学法的分类-根据教学方法的逻辑关系: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包括理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
-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包括幼儿教学法、小学教学法、中学教学法、大学教学法等。
4.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教学目标的设定: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课堂教学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与反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教育学基本知识》课件
心理学基础
总结词
研究学习者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详细描述
心理学为教育学提供微观的视角,关注学习者的认知、情感 、动机等方面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帮助我们理解如何促进有 效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03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的人才,促进政 治民主化进程;同时,政治决定教育 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 。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总结词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详细描述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包括教育学基本理论、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经济学、比较教育学等分支学科。这些分支学科从不同角度研究教育的各种 问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要点一
总结词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创立 阶段和发展阶段。在萌芽阶段,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的价 值和作用,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思想。在创立阶段, 一些著名的教育学家开始提出各自的教育理论,形成了不 同的教育学派别。在发展阶段,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 大,教育实践不断深入,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02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哲学基础
总结词
探讨教育本质和价值
详细描述
哲学为教育学提供深层次的理论支撑,帮助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引导我们思考什么是好的教育, 以及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发展。
社会学基础
总结词
分析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详细描述
社会学为教育学提供宏观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教育与社会结构、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以及教 育如何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功能
教育学基础教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教学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科,是培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人才的重要学科。
教育学基础教学知识点包括教育学的基本观念、历史渊源、理论体系、教育学研究方法等内容。
本文将对教育学基础教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原则的学科,研究对人的思想、品德、心理、身体等各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的学科。
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活动的系统性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教育活动。
教育是一种专门目的的社会现象,是一种人为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形式,是一种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而教育学作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是从19世纪开始的。
19世纪,欧洲发达国家逐渐建立了现代教育体制,教育学开始成为独立的学科。
20世纪,教育学在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不同学说和流派逐渐形成,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不断积累。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学正在不断丰富和深化。
二、教育学的理论体系1.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古典主义教育学: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柏拉图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精神教育,倡导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思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和公民,他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理论。
(2)新教育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新教育学成为当时教育改革的先驱。
新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罗素、洛克等。
他们主张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关注儿童的自然成长和自由发展,提倡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学,倡导教育改革和革命。
(3)进化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化论对教育学的影响开始增强。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对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主张强调环境对教育的重要性,注重教育和社会进化的关系,提倡个体适应社会的教育。
教师教育教学基础知识
教师教育教学基础知识教师教育教学基础知识是指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养。
它包括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教学方法等。
一、学科教学内容学科教学内容是教师教育教学基础知识的核心。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等,能够清晰地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教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心理特点和学业困难等,能够通过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育心理学还探讨了学习的过程和因素,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三、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涉及到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教育活动的规律。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育效果。
教育学理论还包括教育目标的设定、课程设计和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所采用的策略和手段。
不同的学科和教学目标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师还需要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五、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需的道德修养、职业操守和教育情怀。
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发展。
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情怀,热爱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教师教育教学基础知识是教师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只有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础知识,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100个教育学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
100个教育学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孔子流传于世的著作是(论语)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
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士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
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的科学。
它涵盖了教育的目的、过程、方法、内容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总结教育学的基础知识点,为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
二、教育学的核心概念1. 教育定义:教育是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过程。
2.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通常包括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培养等方面。
3.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是指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包括教学、评价、管理等环节。
4.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手段和策略。
5.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包括课程、教材、实践活动等,是教育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总和。
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1.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强调外部行为的改变。
2. 认知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过程,如信息加工、问题解决等。
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
4.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人潜能的发展和自我实现,注重学习者的主观体验和自我评价。
四、教育心理学1. 学习动机:指驱使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或外在因素。
2. 学习风格: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偏好使用的认知、情感和心理策略。
3.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提高学习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
4. 学习成效评估:通过各种评价手段,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测量和分析。
五、教育方法论1. 直接教学法:教师通过讲授、示范等方式直接传授知识。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提问、研究和实验来主动探索知识。
3.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六、教育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旨在提供及时反馈,促进学习。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基本形式、属性和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分开解释最早见于许慎《说文解字》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形式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或教材)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
教育的基本形式包括(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三)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3)教育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4)教育具有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和民族性等。
(四)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有助于)和负向功能(妨碍)。
3、按教育作用显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相吻合)和隐性功能(非预期的)。
三、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我国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和组织等。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一、教育的定义与目的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通过对人的教育活动达到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其自我价值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智力、道德、体魄和审美等方面的素质,并使其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二、教育的分类与类型1. 按对象分类: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
2. 按内容分类: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军事教育等。
3. 按形式分类:包括面对面教育、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等。
三、教育的基本原则1. 全面发展原则: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追求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2. 社会性原则:教育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3. 科学性原则:教育应遵循科学的教育原理和方法,提高教育的效果。
四、教育的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教师为主导,通过讲授知识和技能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2. 问题解决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育的评价与考核1. 综合评价: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
2. 标准化考试: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水平。
3. 学业评估:基于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作业、小测验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育学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行为的形成与塑造,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
2. 认知理论:强调对学生思维和认知过程的研究,关注知识的获取和理解。
3.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不仅与个体内部的因素相关,还与社会文化环境有关。
七、教育改革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
教育改革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革,同时也与社会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的调整密切相关。
总结:教育学的基础知识点包括教育的定义与目的、教育的分类与类型、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方法与手段、教育的评价与考核、教育学理论以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等。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整理)(一)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教学理论是教育学领域的核心内容,它涵盖了教学目的、方法、评价等方
方面面。
以下是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知识整理:
一、教育教学理论概述
教育教学理论是指研究和探讨教育过程中的教学目的、方法、手段和评价等问
题的学科体系。
它包括了多种理论流派和观点,涵盖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二、行为主义教育理论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学应该关注学习者的行为反应,强调学习的直接观察
和量化。
行为主义强调奖励和惩罚对学习的影响,主张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三、认知主义教育理论
认知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的认知过程,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结
构的发展。
认知主义注重启发式教学和认知冲突的产生,认为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
建
构主义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建构。
五、社会文化教育理论
社会文化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和文化的产品,强调学习与社会情境的互动
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社会文化理论关注学习者在社会实践中的学习过程,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结语
教育教学理论的多元和发展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教育理论,灵活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教师可以逐步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第一、二章教育与教育学1、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2、人类生产劳动和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重要条件。
3、西周以后,在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4、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5、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6、六艺教育以礼乐为中心,由六门课程组成,即礼、乐、射、御、书、数。
7、科举制度于隋唐开始盛行,废除于1905年。
8、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9、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具有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象征性、刻板性。
10、近代,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11、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12、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教育设备、教育手段以及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
13、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14、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
1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在《理想国》一书。
16、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其《政治学》一书中在大量反映。
17、卢梭使教育自然性思想哲学化,其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爱弥尔》。
18、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9、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
其代表作为《普通教育学》。
20、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一书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
21、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
22、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
23.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24.(《学记》)系统的阐发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有目的地培养人。
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
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3.教育媒介: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前苏联】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形态:1.按教育系统自身标准分——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3.按教育系统发展历史进程分——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现代社会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特征: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有关;主要方式为言传身教和有意识模仿学习。
古代社会教育——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古代中国:夏代——出现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私学,儒墨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制度,“六学二馆”;宋代——“四书五经”,“学而仕则优”;明代——八股文;清代——清光绪31年(1905),科举制度被废.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脚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代希腊、罗马:欧洲奴隶社会——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教育专业基础知识
教育专业基础知识
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教育学理论:了解教育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如教育目标、教
育过程、教学方法、评价与测量等。
了解不同学派的教育理论,如进化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等。
2.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情感、社会发
展等心理特点,以及相关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心理问题。
3.教育法律法规:了解教育体制、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相关的
法律法规。
如教育法、学校管理条例、学校标准等。
4.课程设计:了解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课程目标、教
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等。
了解不同学科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策略。
5.教育评价与测量:了解评价与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形成
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了解不同评价工具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6.学习理论:了解学习的过程和机制,包括认知学习理论、建
构主义学习理论、情感学习理论等。
了解不同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7.教育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困难、学习能力等。
了解不同教育心理学
理论和方法。
8.教育技术: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智能教育等。
了解如何有效地利用教育技术促进学习和教学。
9.班级管理:了解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班级组织、学生管理、班级文化等。
了解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班级氛围。
10.教育伦理:了解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包括师德、学术诚信、教学公正等。
了解教育伦理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心理学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中(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曾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59、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这是一种:内发论的观点。
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提供物质前提。
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年龄特征。
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6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文化、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7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培养目标。
7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
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77、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创造美。
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8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8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8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8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8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8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8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8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
88、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佥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1989年。
8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9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9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9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9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94、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佥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95、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96、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97、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9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9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
10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101、师生在人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02、课业及进程是指:课程。
103、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0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10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10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10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10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109、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1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
111、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
11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
113、从课程制定者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
114、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称为(教育目的)。
115、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116、从狭义上理解,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是(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