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腐菌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试验研究_吴薇
白腐菌实验操作
工作内容:所需仪器:恒温培养箱(微生物的试管和平板培养)、冰箱(冷冻保存)、测试分析仪、分液漏斗、试管、烧杯、锥形瓶、电子天平、纱布、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15—20g,蒸馏水1000ml、NaOH溶液0.75mol/L(提高吸附率)、丙酮、二氯甲烷、无水硫酸钠、酵母粉、(六价铬离子溶液、二价镍离子溶液、锌离子溶液、二价铅离子溶液、二价锰离子溶液、二价铜离子溶液、二价镉离子溶液的等比例混合物)及其他实验室常用器具。
1.)培养白腐菌:先配置培养基,然后培养基灭菌,然后无菌条件接种,最后在25-28度恒温箱内培养,培养周期5-7天。
要保证培养基内没其他的细菌,所以接种前先培养基灭菌。
培养基土豆固体培养基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 PH 6,蒸馏水1L,KH2PO4 3g,MgSO4* 7H2O 1.5g,维B1 8mg(称去皮的土豆小块200g,加水1000ml 慢慢煮开(20分钟),煮至土豆小块能被玻璃棒戳碎为止,两层纱布过滤,将滤液补足1000ml),该培养基主要用于白腐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的培养和纯化以及保种。
1.制作培养基的过程(一)称量根据用量按比例依次称取成分,常用玻棒挑取,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化后倒入烧杯,称量时要迅速。
(二)溶解在烧杯中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加热,一加入各成分,使其溶解,琼脂在溶液煮沸后加入,融化过程需不断搅拌。
加热时应注意火力,勿使培养基烧焦或溢出。
溶好后,补足所需水分。
(三)调PH 用1mol/L NaOH或1mol/L HCl把PH调至所需范围。
(四)过滤趁热用滤纸或多层纱布过滤,以利于某些实验结果的观察,如无特殊要求时可省去此步骤。
(五)分装按实验要求,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或三解瓶内;分装时注意,勿使培养基沾染在容器口上,以免沾染棉塞引起污染。
1.液体分装分装高度以试管高度的1/4左右为宜,分装三角瓶的量则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以不超过三角瓶容积的1/2为宜。
白腐菌的液态培养模型
培养液准备
固体培养接种到500 cm3的摇瓶中50 cm3的培养液 (PH6.13)含有10 g dm-3葡萄糖0.2 g dm-3蛋白 胨0.3 g dm-3酵母膏0.8 dm-3 KH2PO4 0.2 g dm-3 Na2HPO4 0.5 dm-3 MgSO4· 7H2O使摇瓶在定轨 摇床上以140每分钟转数27度下发酵,经过72小时 的培养后,把培养液过滤。图像分析技术是用于测 定产生小球的大小和形状,只有相同大小(圆径 3+-0.5mm)和形状(球形的)的小球可以用于进 一步的实验。
计算依靠葡萄糖生长的最大生长率lGmax ¼ 0:14h-1明显高于白腐菌以葡萄糖作为唯一碳 源的生长率数值。(在摇瓶中为0.034— 0.036. h-1和固定容器中0.032-0.052h-1)另 一方面计算出莫诺常数KSG ¼ 8:06 g dmÀ3; 产率YX/G = 0.24 g g-1和文献数据相似。假 设白腐菌以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生长得动力 学模型通过摇瓶的不同初始浓度葡萄糖和生 物量实验被证实。在特定的条件下实验数据 和模型结果见Fig4.
在大量白腐菌以葡萄糖和果糖作为唯一碳源的大量实验中, 测量生物量浓度以前,小球被拍照然后用图像分析技术分析 如“培养液准备”那章描述的一样。为了研究小球生长期间 的传质阻力给蒂勒模数计算的影响。我们选择了两个代表性 的实验,分别以葡萄糖和果糖作为唯一碳源。所有小球的平 均半径和最大的小球半径的改变可以被计算出来根据实验结 果和图像分析技术得到的参数,蒂勒模数通过方程 计算、平均半径和最大半径用于计算动力学参数和扩散率Ds = 0.57 9 10-5 cm2结果见表3.
为了产生木质素酶,白腐菌既能在用一般菌 类培养的固体培养基培养,也能用液体培养 基培养。液态发酵的发生使酶的分离纯化变 得更简单更便宜,如果在液态发酵下培养, 霉菌可以形成分散的菌丝细丝或者互相编织 的菌丝团称为菌丝球,取决于霉菌种类的基 因,培养液的性质,化学的和物理的培养条 件。要获得相同规格即相同尺寸和形状的菌 丝体并不容易,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它
【白腐菌】白腐菌对培养环境pH的调节及其产漆酶的相关性
白腐菌对培养环境pH的调节及其产漆酶的相关性黄慧艳,张晓昱3(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 要 研究了不同种属白腐菌多孔菌属C1(Polyporus sp.)、侧耳属B2(Pleurotus sp.)、香菇属A3(L entinus edodes)对培养环境p H的调节,及其与菌株产漆酶状况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3株白腐菌均可调节培养液酸化,培养环境的p H可分别由初始的4.5~5.0持续下降至培养结束时3.0~3.5水平,相应C1、B2、A3三者的漆酶合成与分泌在p H值较高(p H4.5以上)时均表现较弱(酶活分别处于约1500、200、50U/mL以下的水平),在p H3.2~4.5范围内的不同偏酸性条件下则得到较好表达(最高酶活分别达5000、340、144U/ mL)。
统计学分析指出,白腐菌调节环境p H状况与其产漆酶状况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但不同白腐菌调节培养环境p H的能力之间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白腐菌;培养环境p H;漆酶;相关性中图分类号 Q93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7021(2006)02-0037-04R egulation of Environment p H by White Rot Fungi andIts R eciprocity in Laccase ProductionHUAN G Hui2yan,ZHAN G Xiao2yu(Coll.of L if e Sci.&Technol.Huaz hong U niv.of Sci.&Technol.W uhan430074)Abstract Regulation of different genera and species of white rot fungi C1(Polyporus spp.),B2(Pleurotus spp.), and A3(L entinus spp.)to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ir reciprocity in state of laccase production of strain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of three strains of the white rot fungi could regulate the cultural liquid to acidify,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al p H could drop from the initial4.5~5.0continuously to3.0~3.5at the end of culture, correspondingly C1,B2,A3the laccase synthesis and excretion showed relatively weak(the enzyme activities were at1500,200,and50U/mL res pectively)at high p H(above4.5),however,while at the range of3.2~4.5in different meta2acid conditions they showed better expression(the peak activities of enzyme were5000,340,and 144U/mL respectively).Statis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apparent or extremely apparent reciprocity be2 tween regulation of white rot fungi to the state of environment p H and the state of laccase production.However,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apability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white rot fungi strains to regulate cultural environment p H.K eyw ords white rot fungi;environment p H;laccase;pertinency 白腐菌(White rot fungi)是迄今为止最有效、最主要的木质素降解者,也是已知惟一在纯培养条件下能将木质素最终矿化的微生物。
白腐菌实验操作
工作内容:所需仪器:恒温培养箱(微生物的试管和平板培养)、冰箱(冷冻保存)、测试分析仪、分液漏斗、试管、烧杯、锥形瓶、电子天平、纱布、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15—20g,蒸馏水1000ml、NaOH溶液0.75mol/L(提高吸附率)、丙酮、二氯甲烷、无水硫酸钠、酵母粉、(六价铬离子溶液、二价镍离子溶液、锌离子溶液、二价铅离子溶液、二价锰离子溶液、二价铜离子溶液、二价镉离子溶液的等比例混合物)及其他实验室常用器具。
1.)培养白腐菌:先配置培养基,然后培养基灭菌,然后无菌条件接种,最后在25-28度恒温箱内培养,培养周期5-7天。
要保证培养基内没其他的细菌,所以接种前先培养基灭菌。
培养基土豆固体培养基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 PH 6,蒸馏水1L,KH2PO4 3g,MgSO4* 7H2O 1.5g,维B1 8mg(称去皮的土豆小块200g,加水1000ml 慢慢煮开(20分钟),煮至土豆小块能被玻璃棒戳碎为止,两层纱布过滤,将滤液补足1000ml),该培养基主要用于白腐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的培养和纯化以及保种。
1.制作培养基的过程(一)称量根据用量按比例依次称取成分,常用玻棒挑取,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化后倒入烧杯,称量时要迅速。
(二)溶解在烧杯中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加热,一加入各成分,使其溶解,琼脂在溶液煮沸后加入,融化过程需不断搅拌。
加热时应注意火力,勿使培养基烧焦或溢出。
溶好后,补足所需水分。
(三)调PH 用1mol/L NaOH或1mol/L HCl把PH调至所需范围。
(四)过滤趁热用滤纸或多层纱布过滤,以利于某些实验结果的观察,如无特殊要求时可省去此步骤。
(五)分装按实验要求,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或三解瓶内;分装时注意,勿使培养基沾染在容器口上,以免沾染棉塞引起污染。
1.液体分装分装高度以试管高度的1/4左右为宜,分装三角瓶的量则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以不超过三角瓶容积的1/2为宜。
【白腐菌】白腐菌液体深层培养条件的研究
磷酸-葡萄糖经E MP 途径代谢为L -缬氨酸合成所需的前体丙酮酸。
在还原力足够的情况下,6-磷酸-葡萄糖流入E MP 途径的流量越大越有利于L -缬氨酸的合成。
由图4a 和4b 可以看出,6-磷酸-葡萄糖进入H MP 途径和E MP 途径的流量分配由出发菌株的H MP:E MP =83:17=4.88:1变为突变株AA T V341的75.7:24.3=3.12:1,E MP 途径的流量由17.0增加到24.3,使更多的6-磷酸-葡萄糖流入了E MP 途径,代谢为丙酮酸,有利于L -缬氨酸的合成。
图4 G 6P 节点处的流量分配Fig.4Flux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G 6P n ode in AS1.495and AA TV341图5 PY R 节点处的流量分配Fig.5 Flux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PY R n ode in AS 1.495and AA TV341图6 L -缬氨酸育种相关的途径及调节Fig.6 Path ways and regulation related to breeding for L -valine biosynthesis2131212 PY R 节点丙酮酸除了流入T C A 循环和流向L -缬氨酸的合成,还参与丙氨酸、异亮氨酸、乳酸和乙酸等杂酸的合成,因此,丙酮酸节点的流量分配较为复杂。
为了便于比较,把E MP 途径中由1,3-2P -G A 到PY R 途径上的流量转化为100,比较这个节点处的流量分配情况(见图5)。
出发菌株AS1.495是Leu -突变株,不能正常合成亮氨酸,由丙酮酸经α-酮基异戊酸流向L -缬氨酸合成途径的流量为15.8。
突变株AA T V341由于叠加了L -AAH ss 、2-T A r 、Vd -三个遗传标记,丙酮酸节点处的流量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丙酮酸流入T C A 循环的流量由32.6降为9.80,流入杂酸的流量由51.6降为13.5,而流入L -缬氨酸合成途径的流量由15.8增为76.7,大大增加了。
几种食用菌菌丝体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2008年18(4)生物技术研究表明木霉几丁质酶的产生受到细胞壁成分的诱导,而在以葡萄糖、蔗糖和几丁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存在时其表达与分泌受到抑制”‘6’。
本研究结果显示绿木霉菌(Trl;choderma14-唧)几丁质酶的分泌不仅受到高浓度葡萄糖(3%)的抑制,同时还受到氮源水平的调节,当可直接利用的碳源或氮源缺乏时会诱导几丁质酶的大量分泌,而且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几丁质酶分泌水平的有显著影响。
GaryE.Harmara等认为在木霉与植物病原菌作用时会产生较低水平的胞外几丁质外切酶,这些酶类会通过扩散催化目标病原真菌释放细胞壁碎片。
而这些细胞壁碎片反过来会诱导木霉中有真菌毒性的细胞壁降解酶类的表达,这些细胞壁降解酶类扩散到目标真菌,催化其细胞壁的降解¨“。
因此,细胞壁的组成物质(如几丁质)在诱导木霉几丁质酶表达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试验选用的绿木霉菌是邵红涛等分离并筛选对尖孢镰刀菌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并检测该菌到在尖孢镰刀菌干菌丝的诱导下能够产生几丁质酶活性【20“。
但本试验中采用胶状几丁质作为几丁质酶的诱导物,其诱导作用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本试验中添加的胶状几丁质浓度较低,也可能与木霉菌分泌几丁质酶种类有关。
常用于几丁质酶活性检测的方法主要有DNS法和胶状几丁质平板透明圈法。
DNS法利用DNS(3,5一二硝基水杨酸)与几丁质降解产生的还原糖作用,使自身的硝基还原成氨基,溶液呈棕色,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度与还原糖浓度成正比¨引。
但是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本试验,因为葡萄糖也属于还原糖,培养基中添加的葡萄糖会对结果造成干扰;而胶状几丁质平板透明圈法u4“1虽然可以观察到几丁质酶的存在,但无法对几丁质酶活性进行精确的定量。
本文采用的胶状几丁质相对透光率的方法n叫,是利用几丁质酶降解几丁质造成胶状几丁质透光率的改变,从而换算出几丁质酶活性,该方法即不受培养基中葡萄糖背景的干扰,又可以对几丁质酶活性进行相对精确的定量,试验结果较为可靠。
白腐真菌菌株的筛选及液体发酵产漆酶条件的优化研究
白腐真菌菌株的筛选及液体发酵产漆酶条件的优化研究白腐真菌菌株的筛选及液体发酵产漆酶条件的优化研究漆酶是一种酸性酶,广泛应用于木材加工、油漆去除、纸浆脱墨等领域。
为了寻找高效的漆酶产生菌株,本研究对白腐真菌的菌株进行了筛选,并优化了其液体发酵产漆酶的条件。
第一部分:白腐真菌菌株的筛选从环境中采集了多个土壤和木材样品,并将其分离培养于漆酶富集培养基中。
经过连续传代培养,筛选出了表现出高漆酶产酶能力的白腐真菌菌株。
采用基于菌丝的形态学特征、菌落形态特征、和漆酶产酶能力的评估,鉴定了5个潜在的高漆酶产菌株(命名为菌株A、菌株B、菌株C、菌株D、菌株E)。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这些菌株的液体发酵条件。
第二部分: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2.1 碳源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碳源,如木质素、纤维素、葡萄糖和麦芽糖,分别对5个菌株进行液体发酵。
结果表明,以木质素作为唯一碳源时,菌株C和菌株E的漆酶产酶能力最高,分别达到了XX U/mL和XX U/mL,比其他碳源的产酶能力高出很多。
因此,我们选择了木质素作为主要碳源。
2.2 氮源尝试了不同的氮源对菌株C和菌株E的漆酶产酶能力的影响。
我们测试了不同浓度的尿素、酵母提取物和氨基酸,结果发现在0.5%尿素和0.1%酵母提取物的情况下,菌株C和菌株E的产酶能力分别达到了XX U/mL和XX U/mL,比其他条件下的产酶能力最高。
2.3 pH值和温度进一步优化了液体培养基的pH值和温度。
在不同的pH值和温度下培养菌株C和菌株E,观察到最佳产酶条件是在pH 5.0和30°C的情况下。
在这种条件下,菌株C和菌株E的漆酶产酶能力分别达到了XX U/mL和XX U/mL。
结论:通过对白腐真菌菌株的筛选和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本研究确定了菌株C和菌株E为高漆酶产生菌株。
最佳的液体发酵条件为使用木质素作为碳源,0.5%尿素和0.1%酵母提取物作为氮源,培养基的pH值为5.0,温度为30°C。
白腐真菌讨论课ppt课件
添加铜离子的样品在营养生长阶段木质素降 解速率显著高于未添加对照,快速降解木质素 为后期形态发育提供所需;且至21天时木质素 降解速率显著下降开始原基分化,时间较未添 加对照有所提前;随后添加铜离子样品的木质 素降解速率快速上升,原基开始大量分化并产 生子实体,而此时未添加对照的木质素降解速 率降至最低,开始进入原基分化阶段。
不同浓度的H2O2对白腐真菌生长的影响
材料
2 菌悬液
将斜面保存的菌种转入30 ℃ 培养箱,培养4~5 d,用 接种针剥取适量孢子于无 菌条件下接种于含15 mL马 铃薯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 32 ℃平板扩增。 6~8 d后 将孢子无菌地转入灭菌马 铃薯液体培养基中,轻振 荡,使充分分散,制备成 乳白色的孢子悬浮液。
‘‘
实验结论
Experimental Conclusion
培养基中添加木材、土豆、花生、甘蔗等浸出液能 极大提高白腐真菌的产量,其中木材和甘蔗对白腐真 菌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好。在白腐真菌培养时加入天然 浸出液,使白腐真菌具有与天然生长条件相似的生长 环境,对白腐真菌的生长具有诱导和促进作用。 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促进白腐真 菌的生长,但当H2O2浓度大于350 mg/L时,H2O2 对白腐真菌的毒害作用已比较明显。而H2O2对菌体的 生长发挥最大促进作用的浓度是200mg/L。
马铃薯培养基
MgSO4· 7H2O 1.5 g/L KH2PO4 3g/L 硫胺素 8mg/L
葡萄糖 20g/L
马铃薯 培养基
马铃薯 200 g/L
琼脂 18 g/L
天然浸出液的制备
leachate
分别取新鲜的花生(研钵将其捣 碎)、新鲜甘蔗渣、腐朽木材和 土豆各200g用3层纱布包好, 加适量的蒸馏水,放到电炉上 煮沸,保持沸腾20min,取其 液体部分用80目纱网过滤,再 将滤出液用滤纸过滤,取其上 清液,定容到1000 mL。
白地霉液体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白地霉液体发酵条件优化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优化白地霉液体发酵条件,以提高酶产量和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选择最优的发酵条件、优化培养基成分、监测发酵过程、优化产酶条件和探究产酶机理,我们成功地提高了白地霉液体发酵的效率和产酶的数量。
实验结果表明,恰当的发酵条件和培养基成分可以显着提高白地霉产酶的能力,从而加速发酵过程。
进一步地,通过深入研究产酶机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白地霉液体发酵的原理。
本研究为白地霉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展望。
【关键词】白地霉、液体发酵、条件优化、培养基、监测、产酶、机理、研究结果、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白地霉(Aspergillus oryzae)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酿造和酶制剂等领域。
其在传统食品发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酱油、豆豉等的制作中常用到白地霉。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白地霉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对其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白地霉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可以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目前,虽然已有一些关于白地霉发酵的研究报道,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发酵条件的选择与优化、培养基成分的优化、发酵过程的实时监测与控制等。
开展白地霉液体发酵条件优化研究,探索最适合该微生物生长和产酶的条件,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工艺、拓展产品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白地霉液体发酵条件的系统研究,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白地霉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探寻最佳的发酵条件,提高白地霉发酵产酶的效率和产量。
具体目的包括:1. 确定最适宜的发酵条件参数,如温度、pH值、氧气供给等,以达到最佳的发酵效果。
2. 优化培养基的配方,确定最适宜的培养基成分及浓度,提高产酶的效率。
3. 设计合适的发酵过程监测方法,实时监测发酵过程中各项参数变化,及时调整,确保产酶效果最佳。
高效木质素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_吴薇
高效木质素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Separation and filtration of a strain of high effective lignin-modifyingenzymes productionWU Wei 1,TIAN Shi-jie 1,DUN Bao-qing 2,LI Gui-ying 2,GAO Zhen-jiang 1*,LU Ming 2*(1.College of Engineering,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2.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s,Biomass Energy Research Center,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Beijing 100081)Abstract:Six strains of wood-rot fungi were collected and purified.Their ability to produce lignin-degradationenzymes and viability were compared.Two strains which have more powerful ability to produce lignin -modifying enzymes and rapid mycelium growth rate were chosen.Controlled with model strain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5.776,their ability to degrade lignin in wheat straw were detected.A new strain of Trichoderma harzianum was determined as a high effective lignin-modifying enzymes producer.It can be an ideal strain for enzymes production.Key words:lignin degradation;white-rot fungi;lignin peroxidase;Trichoderma harzianum吴薇1,田世杰1,顿宝庆2,李桂英2,高振江1*,路明2*(1.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生物质能源研究中心,北京100081)摘要:对自分离的6株菌种的木质素降解酶的产生能力和生活力进行比较,以模式菌种黄孢原毛平革菌5.776为对照,对其中2株较优菌种对麦草的降解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一株新的哈慈木霉为高效木质素酶产生菌,该菌具有快速生长繁殖能力和快产高产木质素降解酶的能力,是理想的木质素酶产生菌。
白腐真菌F-9的产酶研究
白腐真菌F-9的产酶研究戴珅;林书欣;刘洪涛;索凡;朱启忠;张小葵【期刊名称】《北方园艺》【年(卷),期】2009(000)007【摘要】白腐真菌F-9是新分离得到的一株白腐真菌,分别采用PDA固体培养基、液体天然培养基和液体人工培养基对它进行培养,并对它的产酶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9在PDA培养基中的生长速率较快,可达到8 mm/d;在液体天然培养基中的生长速率和产酶情况也比较理想,LiP酶活力可达到341 U/L,MnP可达到264 U/L;在液体人工培养基中LiP和MnP活性达到最大的时间比在天然培养基中晚2~3 d,但酶的活力都有很大提高,LiP酶活力可达到619 U/L,MnP酶活力可达到443 U/L.【总页数】4页(P72-75)【作者】戴珅;林书欣;刘洪涛;索凡;朱启忠;张小葵【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山东,威海,264209;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山东,威海,264209;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山东,威海,264209;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山东,威海,264209;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山东,威海,264209;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山东,威海,2642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32【相关文献】1.白腐真菌产木质素降解酶的条件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J], 崔艳红;张海棠;孟庆辉;王艳荣2.白腐真菌和木霉所产NSP酶的体外作用效果研究 [J], 崔艳红;王士长;付国伟;黄怡3.白腐真菌Hyprocrea lixii AH的产酶特性研究 [J], 石开仪;许宁;陶秀祥;洪芬芬4.白腐真菌产木质素降解酶及固定化载体研究 [J], 高尚;陈诚;陶芳;戴兴春;黄民生;施华宏;王国华5.13种白腐真菌产漆酶能力的初步比较研究 [J], 弥春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腐菌液体深层培养条件的研究
磷酸-葡萄糖经E MP 途径代谢为L -缬氨酸合成所需的前体丙酮酸。
在还原力足够的情况下,6-磷酸-葡萄糖流入E MP 途径的流量越大越有利于L -缬氨酸的合成。
由图4a 和4b 可以看出,6-磷酸-葡萄糖进入HMP 途径和EMP 途径的流量分配由出发菌株的H MP:E MP =83:17= 4.88:1变为突变株AA TV 341的75.7:24.3=3.12:1,E MP 途径的流量由17.0增加到24.3,使更多的6-磷酸-葡萄糖流入了EMP 途径,代谢为丙酮酸,有利于L-缬氨酸的合成。
图4 G6P 节点处的流量分配Fig.4Flux dis tribution around the G6P node in AS1.495and AATV341图5 P YR 节点处的流量分配Fi g.5 Fl ux di st ri butio n around the P YR node i n AS1.495and AATV341图6 L-缬氨酸育种相关的途径及调节Fi g.6 Pa thwa ys and re gulati on rel ated to bre eding fo r L-valine bio synt he si s2 3 2 2 PYR 节点丙酮酸除了流入TC A 循环和流向L-缬氨酸的合成,还参与丙氨酸、异亮氨酸、乳酸和乙酸等杂酸的合成,因此,丙酮酸节点的流量分配较为复杂。
为了便于比较,把EMP 途径中由1,3-2P-GA 到PYR 途径上的流量转化为100,比较这个节点处的流量分配情况(见图5)。
出发菌株AS1.495是Leu -突变株,不能正常合成亮氨酸,由丙酮酸经 -酮基异戊酸流向L-缬氨酸合成途径的流量为15.8。
突变株AA TV 341由于叠加了L-AAH s s 、2-TA r 、Vd -三个遗传标记,丙酮酸节点处的流量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丙酮酸流入TCA 循环的流量由32.6降为9.80,流入杂酸的流量由51.6降为13.5,而流入L-缬氨酸合成途径的流量由15.8增为76.7,大大增加了。
2种野外采集白腐真菌分离及其产漆酶液体培养基优化
2种野外采集白腐真菌分离及其产漆酶液体培养基优化[目的]优化2种野外采集白腐真菌菌丝产漆酶液体培养基。
[方法]对2种采集的白腐真菌轮纹韧革菌(Stereum ostrea)和朱红密孔菌(Pycnoporus cinnabarinus)通過分离纯化得到白腐真菌菌丝,应用ABTS法测定其产漆酶活性,研究碳源、氮源、金属阳离子、pH、温度、转速对白腐真菌产漆酶的影响。
[结果]轮纹韧革菌最佳培养基是葡萄糖20.00 g、硝酸钾5.00 g、NaH2PO4 5.00 g、CuSO4 1.00 g、初始pH 6、温度25 ℃、转速170 r/min,在第11天其产漆酶活性达到最大,为1.557 U/mL,是PDA液体培养基产漆酶活性的2.7倍。
朱红密孔菌最佳培养基是麦芽糖25.00 g、酵母膏5.00 g、NaH2PO4 1.00 g、KCl 2.00 g、初始pH 7、溫度30 ℃、转速200 r/min,在第9天其产漆酶活性达到最大,为1.478 U/mL,是PDA液体培养基产漆酶活性的2.3倍。
[结论]筛选出2种野外白腐真菌产漆酶最佳培养基,为漆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白腐真菌是一类使木材呈白色腐朽的真菌,可在特定条件下产各种酶系[1],包括漆酶、木质素过氧化氢酶和锰过氧化氢酶等[2-3]。
在白腐真菌产的酶系中,漆酶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染料脱色方面,马利[4]、傅恺[5]、张丽[6]、王天女等[7]对重组血红密孔菌产漆酶对活性蓝等染料进行脱色结果分析,其脱色率达93%。
在环境污染的处理方面,彭丹对黄孢原毛平革菌在固态发酵体系产真菌漆酶对五氯酚(PCP)降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氧化还原介体时粗漆酶液能降解PCP,反应6 h降解率为37.8%,粗酶液中加入5 mmol/L氧化还原介体(ABTS)能获得更高的降解率,达97.0%;将粗漆酶液用(NH4)2SO4盐析纯化,用提纯后漆酶降解PCP,6 h后降解率为81.8%[8-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4
6.0
75
0.2
3
5
6.5
100
0.3
注: 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培养温度为 39 ℃, 其他菌种培养温度为 28 ℃。 用灭菌打孔器在平板边缘取直径为 1.1 cm 的菌塞, 并将其个数视为接种量的 数量。
1.5 试验结果的测定方法
测定菌球干质量法: 先把剪好的纱布放到 65 ℃
的电热鼓风干燥器中烘至恒质量, 然后放到干燥器
1.4 试验方法
本试验所采用的 4 因素为 A 培养时间、B 初始
pH、C 装量、D 琼脂添加量, 采用 4 因素 3 水平正交
试验设计, 见表 1。
表 1 4 因素 3 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表 L9(34)
因素
水平 培养时间/d 初始 pH 装量/mL 琼脂添加量(w/v)/%
A
B
C
D
1
3
5.5
50
0.1
中 冷 却 到 室 温 称 质 量 得 m1, 用 干 燥 过 的 4 层 纱 布 过 滤出菌球后, 放到 65 ℃的电热鼓风干燥箱 中烘至恒
质 量 , 然 后 放 到 干 燥 器 中 冷 却 到 室 温 称 质 量 得 m2, 菌球干质量 m=m2- m1。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结果 图 1 ̄图 3 是各菌种较优水平的液体菌种形态。
(1.Colle ge of Engine e ring, China Agricultura l Unive rs ity, Be ijing 100083; 2.Re s e a rch Ce nte r of Ene rgy S ource s , Chine s e Aca de my of Agricultura l S cie nce s , Be ijing 100081)
mental Microbiology,1998,64(11):4340- 4345 [11] S J Stasinopoulos, R J Seviour. Stimulation of expolysac-
charide production in the Fungus Acremoniun persicium with fatty acids[J]. Biotech and Bioengi,1990,36:778- 782
白腐菌是唯一能彻底地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 目前, 在白腐菌中研究较多的是那些降解木质素能 力强并具有较强选择性的菌种, 例如黄孢原毛平革 菌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变 色 栓 菌 ( 云 芝 ) (Trametes versicolor)等[1-3]。目 前 , 国 内 外 对 白 腐 菌 的 木质素降解研究多采用固体菌种和孢子菌种, 也有 一些是采用液体菌种, 但未见对白腐菌液体菌种培 养条件优化研究方面的相关报道。
0.652 0.423
0.3
3 4 5 5.5 6 6.5 50 75 100 0.1 0.2 0.3
时 间/d
pH
装量/mL 琼脂添加量/%
图 4 黄孢原毛平革菌菌丝干质量极差分析趋势图
时间 3
2.737 2.5
pH
装量
2.117
琼脂添加量 2.299
2 1.748
1.5
1
1.701 1.415
1.804 1.758 1.676
食品开发与机械
白腐菌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 试验研究
吴 薇 1, 顿宝庆 2, 姜训鹏 1, 吕程序 1, 高振江 1*, 路 明 2* (1.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北京 100083; 2.中国农科院生物质能源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1)
摘要: 对 3 种白腐菌的液体菌种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黄孢原毛平革菌液体菌种培
Abstr act: In this paper, culture conditions on liquid s train of the three white - rot fungi were s tudied for the optimization. The efficiency of s tudy and application in white - rot fungi in the relevant fields can be improved in a large extant. The res ults s howed that the optimum culture condition on liquid s train of P hanerochaete chrys os porium was 4 days culture period, the initial pH 6.0, liquid capacity 50 mL, agar recruitment 0.2%. The
2.2 试验结果极差分析的趋势图 2.3 分析与结论
No. 1. 2008 17
食品开发与机械
干 质 量/g
图 1 黄孢原毛平革菌
图 2 W3
图 3 变色栓菌
0.8 0.753
时间
pH
装量
琼脂添加量
0.7
0.64
0.702
0.6 0.5 0.4
0.641 0.6
0.382
0.6930.559 Nhomakorabea0.506 0.524
收稿日期: 2007- 07- 20
*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作者简介: 吴薇(1970—), 女, 浙江人,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和生物质材料工程。
!!!!!!!!!!!!!!!!!!!!!!!!!!!!!!!!!!!!!!!!!!!!!!!!!!!!!!!!!!!!!!!!!!!!!!!!!!!!!!!!!!!!!
品与发酵工业,1996,22(1):59- 64 [4] 刘 洋,张 红 缨,张 今.酵 母 菌 中 海 藻 糖 的 提 取 方 法 与 糖 代
谢研究[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8,(4):85- 88
[5] 章 银 良,毛 多 斌,张 勋.产 海 藻 糖 酿 酒 酵 母 培 养 基 优 化 及 生理学研究.生物技术,2001,11(6):27- 29
[6] 章银良,熊卫东,张露,等.胁迫条件下酿 酒 酵 母 积 累 海 藻 糖的发酵研究[J].郑州轻工学院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3, 18(2):50- 52
[7] Johan M T. Microbiol Review[J].1984,48(1):42- 59 [8] Joao A J, Maria D L, Polizeli T Metal. FEMS Microbiolo-
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相比较而言, 有几个明显 的优点: 菌种培养周期短, 产量大, 菌龄一致, 接种 后发菌点多, 萌发迅速[4]。而孢子菌种虽然也具 有发 菌点多的优点, 但适用面狭窄, 只适用于一些能产 生大量无性孢子的菌种。生产孢子的周期也较长, 如 黄 孢 原 毛 平 革 菌 产 生 分 生 孢 子 需 要 7~10 d, 而 培 养液体菌种只需 2~3 d, 并且当菌种接种后, 孢子菌 种需要经过孢子萌发阶段才能形成菌丝, 而液体菌 种无需此过程。Alexander Jager 等研究表明, 用液体 菌种接种比用孢子接种可提前 4~5 d 达到木质素降解 酶 的 产 酶 高 峰 [5]。
表 2 各菌种菌丝干质量结果(g)
处理 黄孢原毛平革菌
1
0.352
2
0.471
3
0.322
4
0.783
5
0.599
6
0.878
7
0.756
8
0.850
9
0.317
W3 0.366 0.271 1.606 2.268 0.953 2.024 2.469 3.022 2.721
变色栓菌 0.534 0.419 0.465 0.434 0.449 0.290 0.324 0.378 0.753
关键词: 白腐菌; 液体菌种; 培养条件
中图分类号: TS 20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 9989(2008)01- 0016- 03
S tudy on culture conditions on liquid s tra in of the white - rot fungi
WU Wei1, DUN Bao- qing2, J IANG Xun- peng1, LV Cheng- xu1, GAO Zhen- jiang1*, LU Ming2*
gy Letter,1997,154:165- 171 [9] Carmen L A P, Anita D P. Biotechnology Annual Review,
1996,(2):293- 314 [10] Koki S, Toshiya K, Eiichi Tetal. Applied and Environ-
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自然 界中木质素含量丰富, 是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高分 子化合物。目前, 影响人们对植物纤维素原料高效 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木质素的阻碍作用。要想有 效利用木质纤维素原料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就必 须首先将它们从木质素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传统的 物理和化学方法由于存在能耗高、污染大等缺点, 使得人们越来越热衷于木质素生物降解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