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且谈完美主义

摘要:完美主义的自我展示是完美主义者在人际交往中为向他人展示自己非现实的、固定化的完美形象而进行的印象整饰过程。在澄清完美主义自我展示概念基础上,本文重点梳理与剖析完美主义的优劣方面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制,最后,就深化该领域的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完美主义自我展示影响机制心理现象

正文:

完美主义者是指那些事事过度追求完美的人。完美主义者的最大特点是追求完美,而这种欲望是建立在认为事事都不满意、不完美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他们就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完美主义心理的研究,最早应该可以追溯到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Alfred Adler提出的追求卓越的概念,追求完美的动机取向不同,可以导致统治型、获得型、回避型和社会型四种生活方式。其中,只有社会型代表着追求完美的动机取向有益于社会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余三种生活方式则代表着个体心理的失调。Karen Honey描述完美主义为“苛刻的要求”,将完美主义视为一种神经质性格。完美主义者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非现实的、固化了的自我形象,并按照这个理想化了的自我形象生活。当生活遇到不幸或发现自己并不完美时,完美主义者就会面临心理上的巨大失衡,甚至导致心理崩溃。

综上所述,完美主义的定义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而目前对完美主义的定义仍是负面意义多于正面意义,其核心特征为:自我强加的高标准,自我评价过于依赖成功和成就,较高的自我批评,恐惧失败。

这类人群的共同性格特征是:拘谨,犹豫不决,想问题办事情要求十全十美,过分追求完善标准,按部就班,非常仔细认真,循规蹈矩,讲信用,遵守时间,但是缺乏灵活性。他们过分自我克制,过度自我关心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生怕办错事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损失和不利。因此平时小心翼翼,自我怀疑,精神高度紧张,难以松弛。这类人群显然在工作上高度负责,一丝不苟,但是效率不高,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因此,导致社会适应性不良,人际交流困难。

完美主义者的最大特点是追求完美,而这种欲望是建立在认为事事都不满意、不完美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他们就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要知道世上本就无十全十美的东西,完美主义者却具有一股与生俱有的冲动,他们将这股精力投注到那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上面,努力去改善它们,尽量使其完美,乐此不疲,但是,往往半途而废。也许开始工作时有一股永不罢休的劲头,但后来都会衰减,原因就在于在工作过程中,不完美此起彼伏,他们根本顾及不了那么多,最后那股冲动只有认输。由于完美主义者对不完美的事物不能置之不理,所以他们往往轻率地订下计划,并且义无反顾地去执行。但是,隔不了多久、或者他们的计划就要完成时,他们又产生了疲倦和事不关己的感觉,因为手中有太多大多的计划要实施。这种感觉日积月累,使他们整天生活在挫折、失败,碌碌无为和忿怒的心情之中而无法自拔。

由于这种求好心态,所以完美主义者对所制订的计划所做的事情都有早日完成的愿望,而这种愿望在现实的严酷中往往不能如期兑现,完美主义者就容易发怒和激动。这也是一种不完美的面貌表情,他们会害怕旁人因这种怒形于色的表情而讨厌他们。于是,他们要极力压制这种感情,愤怒就会郁集在他们心中。抱怨他人是他们不大愿意做的,就转而怨恨自己把标准订得不够高、或者任人不贤,或者择友不善。对自己的怨恨很容易使他们陷入深深的自卑和沮丧之中。有时他们也察觉到自己订的标准过高了,但是他们与自己过不去。不愿意考虑修正自己的过高要求,而自欺欺人地说此标准是最标准的。

完美主义,对自身是很好的。因为追求完美,对自己提出了要求,并且时时监控自己的行为是否完美妥当。既有目标,又有监督机制。完美主义侧重内在的自我修养,对自己要求完美的同时,也对自己设置了一系列的限制和约束。没有人会喜欢约束,但他们就是自愿约束自我,自愿追求更好的自己。一旦他们犯了错误,内心的监督机制就会启动,他们就会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如何纠正,下次如何应对。长期的自我约束,让他们很容易保持高度的纪律性。监督机制,让他们总是向着好的方面发展。从这方面来看,完美主义的人像是拥有了宝物一般,其他人没有的宝物。完美主义,让人向好的方向进步。

完美主义最大的弊处,就是要求别人做到完美。你对自己要求完美,要求过高,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你不能将同样的高要求作用到别人的身上。虽然

你认为的完美可能确实是挺好的,但是那也是在试图操控别人的人生。他们会感到来自你的压力,感觉你无理取闹。

完美主义的人很难走出过去的伤害和自身不足。他们希望自己的一生完美,不希望受到莫大的伤害。一旦伤害产生,他们的人生就不完美了。他们会永远记住人生的不完美。童年受到伤害的完美主义者,可能到死也无法面对、承认和接受童年的不完美。这种不完美的感觉会贯彻他们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生活的人幸福感。他们自身的不足,他们或许可以更正,但是一旦他们犯了自己都无法接受的错误,他们的监督机制会狠狠地批判他们,让他们牢牢地记住自己的“罪行”。同时,他们也会因为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深深自责,难以释怀。他们可以接受别人的不完美,但是无法接受自身的不完美;他们可以原谅别人的不完美,但是却不能原谅自己犯下的致命错误。他们是带着罪恶感生活的人。

完美主义者可分为健康和功能障碍的两类,相对于后者,健康的完美主义者生活满意度较高,积极的情绪体验也较多,拥有较高的自我满足感。訾非和马敏对完美主义的界定是,在认知上以完美和不完美为主要的价值判断依据,在动机上压倒性地受追求“完美感”和回避“不完美感”驱使,以牺牲做事效率和主观幸福感为代价的一种心里模式,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完美主义基本上都是“消极完美主义”。既然完美主义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别,而且适度的印象整饰也是有益的,那么是否存在适应性的,展示卓越和完美的行为而又不导致心理症状的自我展示方式呢?这个问题有待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进行探讨,毕竟心理工作者的努力不仅是为了消除消极心理结果,还要促进积极的、适应性的心理结果。

参考文献:訾非马敏《完美主义研究》

冯绍群《行为心理学》

王敬群梁宝勇邵秀巧《完美主义研究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