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汉纪)(10)原文
《孙权劝学》文言文一句一译字字落实
《孙权劝学》一句一译字字落实解析加真题再现一、文学常识【题解】《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题目为编选者所加。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安邑)人,北宋杰出的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在他主持下编写的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所叙史实,上起战国周盛烈王廿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
全书三百多万字,史料丰富周详。
本文记录的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吕蒙注重学习的事迹,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在原书第六十六卷二、原文一句一译字字落实解析加真题再现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注释】1.初:开始、起初。
2.权:即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东汉末,他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后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公元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业(今南京市),建立吴国,成为三国时期吴国的最高统治者,在位23年。
3.谓……日:对……说。
4.吕蒙:三国时期吴国的杰出将领,生于178年,死于219年,他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辅周瑜等大破曹军于赤壁,并领兵袭破关羽,占领荆州。
5.卿( qing ):古代君对臣的称呼,也指对古代高级长官或有爵位者的称谓。
此为孙权称呼吕蒙。
6.今:当今,现在。
7.当涂:即"当路",指掌握着重要的权力。
8.涂,同"途",道路。
9."当涂掌事",即指身在高位而掌握着国家政治或军事等要事。
10.不可不学;(双重否定句)不可以不学习(政治、军事、历史等治国的道理)。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军中的事务,不可以不学习!”【真题再现】1.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原文:蒙辞以军中多务。
【注释】1.辞:推辞。
2.以军中多务: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拿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推辞)"。
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汉纪)(8)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汉纪)(8)原文[6]马超等余众屯蓝田,夏侯渊击平之。
[6]马超等人的残余部众驻守蓝田,夏侯渊率军讨伐,全部平定。
贼梁兴寇略冯翊,诸县恐惧,皆寄治郡下,议者以为当移就险阻。
左冯翊郑浑曰:兴等破散,藏窜山谷,虽有随者,率胁从耳。
今当广开降路,宣谕威信,而保险自守,此示弱也。
乃聚吏民,治城郭,为守备,募民逐贼,得其财物妇女,十以七赏。
民大悦,皆愿捕贼;贼之失妻子者皆还,求降,浑责其得他妇女,然后还之。
于是转相寇盗,党与离散。
又遣吏民有恩信者分布山谷告谕之,出者相继;乃使诸县长吏各还本治,以安集之。
兴等惧,将余众聚城,操使夏侯渊助浑讨之,遂斩兴,余党悉平。
浑,泰之弟也。
县盗贼梁兴在冯翊抢掠。
各县的官员十分害怕,都把县府移到郡府所在地。
议论此事的人认为应当迁移到险要的地方去据守。
左冯翊郑浑说:梁兴等已经破散,陷藏逃窜到高山深谷,虽然还有人跟随,但大多数是被他胁迫的。
现在,应当广开招降的途径,宣扬朝廷的威信,而据险自守这种作法是示弱。
于是,郑浑聚集官吏百姓,修整城郭,严加守备,招募百姓攻击叛民,获得叛民的财物和妇女,十分之七赏赐给夺取者。
百姓大为高兴,都愿意追捕叛民。
失去妻子的叛民,都回来请求投降,郑浑责令他们送来叛民所俘获的其他妇女,然后才还给他们的妻子。
于是,这些叛民互相攻击,梁兴的党羽纷纷离散。
郑浑又派有威望的官员和百姓分别到山谷去宣传朝廷的旨意,出来投降的人络绎不绝。
郑浑于是命令各县的官员都把县府迁回本地,安抚百姓及投降的叛民。
梁兴等恐惧,率领残部聚集在城,曹操派夏侯渊率军协助郑浑进行征讨,于是斩杀梁兴,余党全部平定。
郑浑是郑泰的弟弟。
[7]九月,庚戌,立皇子熙为济阴王,懿为山阳王,邈为济北王,敦为东海王。
[7]九月,庚戍(二十一日),献帝封皇子刘熙为济阴王,刘懿为山阳王,刘邈为济北王,刘敦为东海王。
[8]初,张以秣陵山川形胜,劝孙权以为治所;及刘备东过秣陵,亦劝权居之。
权于是作石头城,徒治秣陵,改秣陵为建业。
汉纪:汉武帝.doc
017【汉纪九】起重光赤奋若,尽强圉协洽,凡七年。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一四零年)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对者百馀人。
广川董仲舒对曰:“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
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
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政乱国危者甚众;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灭也。
夫周道衰于幽、厉,非道亡也,幽、厉不繇也。
至于宣王,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敝,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粲然复兴,此夙夜不懈行善之所致也。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故治乱废兴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其所操持悖谬,失其统也。
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孔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自悲可致此物,而身卑贱不得致也。
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
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
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
古之王者明于此,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圣王之继乱世也,扫除其迹而悉去之,复修教化而崇起之;教化已明,习俗已成,子孙循之,行五六百岁尚示败也。
秦灭先圣之道,为苟且之治,故立十四年而亡,其遗毒馀烈至今未灭,习俗薄恶,人民嚣顽,抵冒殊扞,熟烂如此之甚者也。
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臣闻圣王之治天下也,少则习之学,长则材诸位,爵禄以养其德,刑罚以威其恶,故民晓于礼谊而耻犯其上。
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汉纪)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汉纪)原文第六十六卷(汉纪)汉纪五十八孝献皇帝辛建安十四年(已丑、209)汉纪五十八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己丑,公元209年)[1]春,三月,曹操军至谯。
[1]春季,三月,曹操大军到达谯县。
[2]孙权围合肥,久不下。
权率轻骑欲身往突敌,长史张谏曰: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
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
虽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
愿抑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
权乃止。
[2]孙权包围合肥,很久未能攻克。
孙权率领轻骑准备亲自突击敌人,长史张劝阻说:武器是不吉祥的器物,战争是很危险的事情。
如今将军倚仗着锐气,轻视强大凶暴的敌人,使得三军上下,无不为您担心。
即使能杀死敌将,俘获战旗,威震敌军,这不过是一个偏将的责任,不是主将所该作的事情。
愿您抑制一下像孟贲、夏育那样的勇气,而胸怀争霸天下的王者谋略。
孙权才停止出击。
曹操遗将军张喜将兵解围,久而未至。
扬州别驾楚国蒋济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
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权兵所得。
权信之,遽烧围走。
曹操派将张喜率军解救合肥,时间很长还未到。
扬州别驾楚国人蒋济秘密向刺史建议:假装收到张喜的书信,声称四万步、骑兵已经到达雩娄,派主簿去迎接张喜。
又三次派信使携带写有这一消息的书信去通知城中的守将。
其中有一次到了城里,另外两次被孙权部下的兵士俘获。
孙权相信了这个假情报,赶快烧毁的器械撤走。
[3]秋,七月,曹操引水军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开芍陂屯田。
[3]秋季,七月,曹操统率水军自涡水进入淮河,在肥水登岸,驻屯合肥,重新修整芍陂的水利设施,在周围地区屯田。
[4]冬,十月,荆州地震。
[4]冬季,十月,荆州地区发生地震。
[5]十二月,操军还谯。
[5]十二月,曹操的军队返回谯县。
[6]庐江人陈兰、梅成据、六叛,操遣荡寇将军张辽讨斩之;因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
[6]庐江人陈兰、梅成占据县、六安进行叛乱,曹操派荡寇将军张辽讨伐,斩杀陈兰、梅成等。
史讳的背后_也说荀彧之死
一
荀 出于东汉大族颍川荀氏, 汉末朝纲废弛, 民变迭起, 天下纷 乱, 割据之势将成, 家族的前途和 自身的出处问题迫在眉睫, 尤其颍 川处于交兵要地, 荀氏的抉择直接 关系到一方民众的安危。其时荀 叔父荀爽在朝为官, “ 见董卓忍暴 滋甚, 必危社稷, 其所辟举皆取才 略之士, 将共图之”。 (《 后汉书·荀
展。王夫之曾说: “ 东汉之中叶, 士以名节相尚, 而交游品题, 互相持 以成乎党论, 天下奔走如骛, 而莫之能止。桓、灵侧听奄竖, 极致其罪
不宜如此。” (《 资治通鉴》 卷六十六) 宾主之间的龃龉为他们近二十年 的合作画上了一个句号, 与曹操的决裂意味着事业的终止, 开基创业的
罟以摧折之, 而天下固慕其风而不以为忌。曹孟德心知摧折者之固为乱 理 想 自 此 幻 灭 。《 荀 别 传》 记 载 : “ 自 为 尚 书 令 , 常 以 书 陈 事 ,
政, 而标榜者之亦非善俗也, 于是进崔琰、 毛 、陈群、钟繇之徒,
《资治通鉴》目录(点击欣赏)
陈纪一陈纪二陈纪三陈纪四陈纪五陈纪六陈纪七陈纪八陈纪九陈纪十
隋纪
隋纪一隋纪二隋纪三隋纪四隋纪五隋纪六隋纪七隋纪八
唐纪
唐纪一唐纪二唐纪三唐纪四唐纪五唐纪六唐纪七唐纪八唐纪九唐纪十唐纪十一唐纪十二唐纪十三唐纪十四唐纪十五唐纪十六唐纪十七唐纪十八唐纪十九唐纪二十唐纪二十一唐纪二十二唐纪二十三唐纪二十四唐纪二十五唐纪二十六唐纪二十七唐纪二十八唐纪二十九唐纪三十唐纪三十一唐纪三十二唐纪三十三唐纪三十四唐纪三十五唐纪三十六唐纪三十七唐纪三十八唐纪三十九唐纪四十唐纪四十一唐纪四十二唐纪四十三唐纪四十四唐纪四十五唐纪四十六唐纪四十七唐纪四十八唐纪四十九唐纪五十唐纪五十一唐纪五十二唐纪五十三唐纪五十四唐纪五十五唐纪五十六唐纪五十七唐纪五十八唐纪五十九唐纪六十唐纪六十一唐纪六十二唐纪六十三唐纪六十四唐纪六十五唐纪六十六唐纪六十七唐纪六十八唐纪六十九唐纪七十唐纪七十一唐纪七十二唐纪七十三唐纪七十四唐纪七十五唐纪七十六唐纪七十七唐纪七十八唐纪七十九唐纪八十唐纪八十一
宋纪
宋纪一宋纪二宋纪三宋纪四宋纪五宋纪六宋纪七宋纪八宋纪九宋纪十宋纪十一宋纪十二宋纪十三宋纪十四宋纪十五宋纪十六
齐纪
齐纪一齐纪二齐纪三齐纪四齐纪五齐纪六齐纪七齐纪八齐纪九齐纪十
梁纪
梁纪一梁纪二梁纪三梁纪四梁纪五梁纪六梁纪七梁纪八梁纪九梁纪十梁纪十一梁纪十二梁纪十三梁纪十四梁纪十五梁纪十六梁纪十七梁纪十八梁纪十九梁纪二十梁纪二十一梁纪二十二
后梁纪
后梁纪一后梁纪二后梁纪三后梁纪四后梁纪五后梁纪六
后唐纪
后唐纪一后唐纪二后唐纪三后唐纪四后唐纪五后唐纪六后唐纪七后唐纪八
后晋纪
后晋纪一后晋纪二后晋纪三后晋纪四后晋纪五后晋纪六
后汉纪
后汉纪一后汉纪二后汉纪三后汉纪四
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汉纪)(7)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汉纪)(7)原文刘璋敕在所供奉备,备入境如归,前后赠遗以巨亿计。
备至巴郡,巴郡太守严颜拊心叹曰:此听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备自江州北由垫江水诣涪。
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耀日,往会之。
张松令法正白备,便于会袭璋。
备曰:此事不可仓卒!庞统曰:今因会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备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璋推备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备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
所将吏士,更相之适,欢饮百余日。
璋增备兵,厚加资给,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
备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
璋还成都,备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刘璋命令沿途各郡、县为刘备提供所需物资,刘备进入益州境内,好像回到家中,刘璋前后赠送各种物资数以亿计。
刘备到达巴郡,巴郡太守严颜扶胸叹息说:这正是应验了独自坐在深山中,放出老虎来自卫的谚语。
刘备自江州向北经垫江水到达涪县。
刘璋率领步、骑兵三万余人,车辆悬挂着帐帷,耀眼生辉,与阳光互映,到涪县来会见刘备。
张松让法正向刘备建议,就在会面时袭击刘璋。
刘备说:这件事不可仓猝!庞统说:现在,乘会面时捉住刘璋,则将军不必动用武力,就可坐得一州。
刘备说:刚刚进入别人的地盘,恩德与信义尚未表现出来,不能这样做。
刘璋推举刘备代理大司马,兼任司隶校尉;刘备也推举刘璋代理镇西大将军,兼任益州牧。
两人部下的官兵,也相互交往,在一起欢宴一百余日。
刘璋给刘备增兵,拨给大量军用物资,让他去进攻张鲁,又命刘备指挥驻在白水的益州部队。
加上刘璋拨来的部队,刘备部下已有三万余人,车辆、甲胄、器械及粮草钱财等都很充足。
刘璋回到成都,刘备向北进发,到达葭萌,没有立即进攻张鲁,先广施恩德,收买人心。
十七年(壬辰、212)十七年(壬辰,公元212年)[1]春,正月,曹操还邺。
诏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1]春季,正月,曹操回到邺城,献帝下诏,命令在曹操拜见皇帝时,司仪官只称他的官职,不称名字;准许曹操入朝见到皇帝时,不必迈小步向前急走,并可以佩剑穿鞋上殿,遵照汉初丞相萧何的先例。
资治通鉴第六十七卷(汉纪)(10)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七卷(汉纪)(10)原文尚书仆射毛对崔琰无辜而死很,心中闷闷不乐。
又有人告发毛怨愤诽谤,曹操下令将毛逮捕入狱。
侍中桓阶、和洽都为毛辩解,曹操不听。
桓阶请求查清事实,魏王曹操说:告发他的人说,毛不但诽谤我,而且为崔琰感到怨愤。
这是抛弃君臣的恩义,狂妄地为处死的故友怨愤,对这些行为,恐怕不可容忍。
和洽说:假如事实确实如告发的人所说,毛罪过深重,天地难容。
我不敢强辞夺理地为毛辩护,破坏臣下对君王绝对服从这一最高准则。
以毛多年受到您的宠爱和信任,为人刚直、忠诚、公正,被很多人忌惮,他不应有这样的事。
然而人的思想难保会发生变化,应当进行审查,对告发者和毛两方面进行核实。
当今大王圣恩,不忍将此案交到司法部门,更使得是非曲直的界限不明。
曹操说:所以不追究,只是要使毛和告发的人都得以保全罢了。
和洽回答说:毛如确实有诽谤主上的言论,应该斩首示众;如果没有,告发的人就是诬陷大臣,混淆主上的视听。
不加审查,我感到不安。
曹操到底没有追究,毛被放了出来,罢黜官职,后来在家中去世。
是时西曹掾沛国于仪用事,之获罪,仪有力焉;群下畏之侧目。
尚书仆射何夔及东曹属东莞徐奕独不事仪,仪谮奕,出为魏郡太守,赖桓阶左右之得免。
尚书傅选谓何夔曰:仪已害毛,子宜少下之。
夔曰:为不义,适足害其身,焉能害人!且怀奸佞之心,立于明朝,其得久乎!当时,西曹掾、沛国人丁仪得势,毛获罪,丁仪起了很大作用,群臣都很怕他,不敢正眼相视。
唯有尚书仆射何夔以及东曹属东莞人徐奕不依附丁仪。
徐奕遭丁仪谗毁,被调离京城任魏郡太守,靠了桓阶的帮助,才得以免受伤害。
尚书傅选对何夔说:丁仪已经害了毛,您应对他稍稍低头。
何夔回答说:做事不义,恰恰害了自己,怎么能够害人!况且怀有奸险之心的人,在圣明的朝廷中,能够长得了吗!崔琰从弟林,尝与陈群共论冀州人士,称琰为首,群以智不存身贬之。
林曰:大丈夫为有邂逅耳,即如卿诸人,良足贵乎!崔琰的堂弟崔林,曾经和陈群一同评论冀州的人物,称崔琰为第一,陈郡则认为崔琰的才智还不足以保护自身,因而贬低崔琰。
资治通鉴第六十卷(汉纪)(10)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卷(汉纪)(10)原文当时,百姓中盛传要杀死所有的凉州人,于是那些原为董卓部下的将领惊恐不安,全都控制军队,以求自保。
他们还相互传言:蔡邕只因受过董卓的信任和厚待,尚且被牵连处死。
现在既没有赦免我们,又要解散我们的军队。
如果今天解散军队,明天我们就会成为任凭宰杀的鱼肉了。
吕布派李肃前往陕县,宣布皇帝诏命,诛杀牛辅。
牛辅等率军迎击李肃。
李肃战败,逃回弘农,被吕布处死。
牛辅心中惶恐不安,恰巧遇上军营中无故发生夜惊,牛辅想弃军逃走,被左右亲信杀死。
李等回到大营时,牛辅已死,李等无以依靠,便派使者前往长安请求赦免。
王允回答说:一年之内,不能发布两次赦免令。
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李等更加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打算解散军队,各人分别走小路逃回家乡。
讨虏校尉、武威人贾诩说:如果你们放弃军队,孤身逃命,只需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捉起来,不如大家齐心合力,西进攻打长安,去为董卓报仇。
如果事情成功,可以拥戴皇帝以号令天下,如若不成,再逃走也不迟。
李等同意。
于是一起宣誓结盟,率领着数千人马,昼夜兼程向长安进发。
王允知道胡文才、杨整修都是凉州有威望的人物,便召见胡、杨二人,想让他们去东方会见李等人,解释误会。
可是王允在面见他们时,并没有和颜悦色,而是说:这些潼关东面的鼠辈,想要干什么?你们去把他们叫来!因此,胡文才和杨整修去见李等人,实际上是把大军召回长安。
随道收兵,比至长安,已十余万,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等合围长安城,城峻不可攻,守之八日。
吕布军有叟兵内反,六月,戊午,引众入城,放兵虏掠。
布与战城中,不胜,将数百骑以卓头系马鞍出走,驻马青琐门外,招王允同去。
允曰:若蒙社稷之灵,上安国家,吾之愿也;如其不获,则奉身以死之。
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
努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国家为念!太常种拂曰:为国大臣,不能禁暴御侮,使白刃向宫,去将安之!遂战而死。
李沿途招集人马,等到达长安时,已有十余万之众。
他们与董卓旧部樊稠、李蒙等会合,一起包围了长安。
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汉纪)(2)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汉纪)(2)原文[8]丞相掾和洽向曹操提出建议说:天下的人,才干和品德各不相同,不能只用一个标准来选拔人才。
以过分的节俭朴素来约束自己是可以的,但用这标准来限制别人,或许就会出现许多失误。
如今朝廷上的舆论是官吏中穿新衣服,乘好车的人,就被称为不清廉;而不修饰仪表,穿破旧衣服的人,则被赞为廉洁。
致使士大夫故意弄脏自己的衣裳,收藏起车子、服饰。
朝廷各部门的高级官员,有的还自己携着饭罐,到官府上班。
树立榜样以供人仿效,最好采用中庸之道,这样才能坚持下去。
如今一概提倡这些使人难以忍受的行为,用它来约束各阶层的人士,勉强施行,必然会疲惫不堪。
古人的教化,只是务求通达人情;凡是偏激怪异的行为,则会包藏虚伪。
曹操认为他的见解很好。
十五年(庚寅、210)十五年(庚寅,公元210年)[1]春,下令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1]春季,曹操下令说:从前,孟公绰做晋国赵、魏两家贵族的家臣首领是才力有余的,但不能胜任滕、薛等小国大夫的职务。
假如必须是清廉的人才能使用,那么,齐桓公又怎么能称霸于世!大家要帮助我显扬高明人士,即使身份卑微,也要推举,只要有才能就进荐上来,让我能够任用他们![2]二月,乙巳朔,日有食之。
[2]二月,乙巳朔(初一),出现日食。
[3]冬,曹操作铜爵台于邺。
[3]冬季,曹操在邺城修建铜爵台。
[4]十二月,已亥,操下令曰:孤始举孝廉,自以本非岩穴如名之士,恐为世人之所凡愚,欲好作政教以立名誉,故在济南,除残去秽,平心选举。
以是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乡里。
时年纪尚少,乃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为二十年规,待天下清乃出仕耳。
然不能得如意,征为典军校尉,意遂更欲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使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讨击袁术,使穷沮而死;摧破袁绍,枭其二子;复定刘表,遂平天下。
资治通鉴第六十二卷(汉纪)(10)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二卷(汉纪)(10)原文高顺为人廉洁,有威望,很少说话。
部下有七百余兵,号令整齐,每战必胜,号称陷阵营。
吕布后来疏远高顺,因为魏续是自己的亲威,就把高顺的部下拨给魏续指挥。
等到需要冲锋陷阵时,才又交给高顺率领,但高顺始终没有怨恨。
吕布性情不稳定,反复无常,高顺每每劝他说:将军行动,不肯多加思考,忽然失利后,总说有错误,但错误怎么可一再发生呢?吕布知道他忠于自己,但不能采纳他的意见。
[7]曹操遣议郎王,以绍书拜孙策为骑都尉,袭爵乌程侯,领会稽太守,使与吕布及吴郡太守陈共讨袁术。
策欲得将军号以自重,便承制策明汉将军。
[7]曹操派议郎王携带献帝诏书,去任命孙策为骑都尉,承袭父亲孙坚的爵位乌程侯,兼任会稽郡太守。
命令孙策与吕布及吴郡太守陈共同讨伐袁术。
孙策想得到将军的名号,以抬高自己的地位,王就以献帝代表的名义,任命他为明汉将军。
策治严,行到钱唐。
阴图袭策,潜结祖郎、严白虎等,使为内应。
策觉之,遣其将吕范、徐逸攻于海西;败,单骑奔袁绍。
孙策准备行装上路,走到钱唐时,吴郡太守陈阴谋袭击孙策,暗中勾结祖郎、严白虎等,让他们做内应。
孙策察觉,派遣部将吕范、徐逸到海西去进攻陈,陈战败,单人匹马投奔袁绍。
[8]初,陈王宠有勇,善弩射。
黄巾贼起,宠治兵自守,国人畏之,不敢离叛。
国相会稽骆俊素有威恩,是时王侯无复租禄,而数见虏夺,或并日而食,转死沟壑,而陈独富强,邻郡人多归之,有众十余万。
及州郡兵起,宠率众屯阳夏,自称辅汉大将军。
袁术求粮于陈,骆俊拒绝之,术忿患,遣客诈杀俊及宠,陈由是破败。
[8]当初,陈王刘宠勇猛过人,善用弓弩。
黄巾军起兵后,刘宠征召境内兵士,固大守城池,陈国人惧怕他,不敢叛变。
陈国的国相、会稽人骆俊一向很有威望,当时,诸封国的王、侯都已不再享有租赋收入,反而不断遭到抢掠,有的两天才能吃上一顿饭,流离在外,死于荒野。
只有陈国仍很富强,邻郡的百姓纷纷前去投靠,拥有部众十余万人。
到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时,刘宠率军驻阳夏,自称辅汉大将军。
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汉纪)(12)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汉纪)(12)原文九月,阜与叙进兵,入卤城,昂、奉据祁山,以讨超。
超闻之,大怒,赵衢因谲说超,使自出击之。
超出,衢与梁宽闭冀城门,尽杀超妻子。
超进退失据,乃袭历城,得叙母。
叙母骂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超杀之,又杀赵昂之子月。
杨阜与超战,身被五创。
超兵败,遂南奔张鲁。
鲁以超为都讲祭酒,欲妻之以女。
或谓鲁曰: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鲁乃止。
操封讨超之功,侯者十一人,赐杨阜爵关内侯。
九月,杨阜与姜叙进兵,进入卤城,赵昂、尹奉占据祁山,以讨伐马超。
马超听到消息,大怒,赵衢乘势编造理由,劝马超自己率军去进攻杨阜等人。
马超出城后,赵衢与梁宽等关闭冀城城门,把马超的妻子儿女全部杀死。
马超进退失据,于是袭击历城,捉到姜叙的母亲。
姜叙的母亲痛骂马超,说:你这个背叛父亲的逆子,杀害长官的恶贼,天地岂能长久容你,你不早死,还敢见人!马超杀死她,又把赵昂的儿子赵月杀死。
杨阜与马超大战,身受五处重伤。
马超被杨阜等打败,就向南投奔张鲁。
张鲁任命马超为都讲祭酒,打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马超。
有人对张鲁说:像这样的人,不爱自己的父母,怎么能爱别人!张鲁才打消嫁女的念头。
曹操封赏讨伐马超的功臣,封十一个人为侯爵,杨阜被封为关内侯。
[11]冬,十一月,魏初置、侍中、六卿;以荀攸为尚书令,凉茂为仆射,毛、崔琰、常林、徐奕、何夔为尚书,王粲、杜袭、卫觊、和洽为侍中,钟繇为大理,王为大司农,袁涣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陈群为御史中丞。
[11]冬季,十一月,魏国开始设置尚书、侍中和六卿等官职。
任命荀攸为尚书令,凉茂为尚书仆射,毛、崔琰、常林、徐奕、何夔为尚书,王粲、杜袭、卫觊、和洽为侍中,钟繇为大理,王为大司农,袁涣为郎中令,并代理御史大夫事务,陈群为御史中丞。
袁涣得赏赐,皆散之,家无所储,乏则取之于人,不为察之行,然时人皆服其清。
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惟涣独否。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10)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10)原文[3]故安赵犊、霍奴等杀幽州刺史及涿郡太守,三郡乌桓攻鲜于辅于犷平。
操讨犊等,斩之;乃渡潞水救犷平,乌桓走出塞。
[3]故安人赵犊、霍奴等杀死幽州刺史和涿郡太守。
辽西、辽东、右北平等三郡的乌桓部落进攻鲜于辅据守的犷平。
秋季,八月,曹操大军讨伐赵犊等,杀死赵犊等人。
于是,曹军又渡过潞水去援救犷平,乌桓部落退到塞外。
[4]冬,十月,高干闻操讨乌桓,复以并州叛,执上党太守,举兵守壶关口。
操遣其将乐进、李典击之。
河内张晟,众万余人,寇崤、渑间,弘农张琰起兵以应之。
[4]冬季,十月,驻守并州的高干听到曹操讨伐乌桓的消息,又背叛曹操,逮捕上党郡太守,派兵拒守壶关口。
曹操派部将乐进、李典进击,河内人张晟聚集起一万余人,侵掠崤山、渑池一带,弘农人张琰起兵响应张晟。
河东太守王邑被征,郡掾卫固及中郎将范先等诣司隶校尉繇,请留之。
繇不许。
固等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高干通谋。
曹操谓荀曰:关西诸将,外服内贰,张晟寇乱淆、渑,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将为深害。
当今河东,天下之要地也,君为我举贤才以镇之。
曰: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
操乃以畿为河东太守。
钟繇促王邑交付,邑佩印绶,径从河北诣许自归。
河东郡太守王邑受到朝廷征召,郡掾卫固与中郎将范先等去拜见司隶校尉钟繇,请求让王邑留任,钟繇未同意。
卫固等表面上是请求挽留王邑,实际上却暗中与高干勾结。
曹操对荀说:函谷关以西的将领们,表面上服从朝廷,却怀有二心。
张晟等侵犯崤山、渑池一带,向南与荆州的刘表联合,卫固等乘机起事,将会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
现在河东郡是天下的冲要之地,你为我推荐一个贤能的人才,来镇守河东。
荀说:西平郡太守、京兆人杜畿,他的勇气足以承当危难,智谋足以应付变化莫测的局势。
曹操就任命杜畿为河东郡太守。
钟繇催促王邑办理移交,王邑却携带印绶,自己直接从河东郡属下的河北县去许都,向朝廷报到。
卫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杜畿至,数月不得渡。
资治通鉴第六十一卷(10)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一卷(汉纪)(10)原文时残破之余,虎贲、羽林不满百人,、汜兵绕营叫呼,吏士失色,各有分散之意。
李乐惧,欲令车驾御船过砥柱,出孟津,杨彪以为河道险难,非万乘所宜乘;乃使李乐夜渡,潜具船,举火为应。
上与公卿步出营,皇后兄伏德扶后,一手挟绢十匹。
董承使符节令孙徵从人间斫之,杀旁侍者,血溅后衣。
河岸高十余丈,不得下,乃以绢为辇, 使人居前负帝,余皆匍匐而下,或从上自投,冠愤皆坏。
既至河边,士卒争赴舟,董承、李乐以戈击之,手指于舟中可掬。
帝乃御船。
同济者,皇后及杨彪以下才数十人,其宫女及吏民不得渡者,皆为兵所掠夺,衣服俱尽,发亦被截,冻死者不可胜计。
卫尉士孙瑞为所杀。
当时,在大败之后,护驾的虎贲、羽林武士不到一百人。
李、郭汜的兵士绕着献帝的营寨大声呼喊,官兵们惊慌失色,都有分散逃跑的想法。
李乐感到恐惧,想让献帝乘船沿黄河而下,经过砥柱,从孟津上岸。
太尉杨彪认为黄河水路艰难,不宜于让天子冒这么大的危险。
于是派李乐乘夜渡河,秘密准备船只,举火把作为信号。
献帝与公卿徒步走出营寨,伏皇后的哥哥伏德一手扶着伏皇后,一手挟着十匹绢。
董承派符节令孙微用刀在人群中开道,杀死伏皇后身边的侍者,鲜血溅到伏皇后的衣服上。
黄河堤岸离水面有十余丈高,无法下去,就用绢结成坐椅,让人在前面背着献帝,其余的人都爬着下去,有的人从堤岸上自己跳下去,把官帽全都撤坏了。
至U达河边后,士卒争先恐后地跳上渡船,董承、李乐等用长戈阻拦,船中堆满了被砍落的手指,多得可以用手捧起来。
献帝这才上船,与他同时渡过河的,只有伏皇后以及杨彪以下数十人。
宫女与跟随的官员、百姓未能渡河的,都遭到乱兵的掠夺,衣服全被脱光,连头发也被割掉,冻死的人不计其数。
卫尉士孙瑞被李杀死。
见河北有火,遣骑候之,适见上渡河,呼曰:汝等将天子去邪!董承惧射之,以被为幔。
既到大阳,幸李乐营。
河内太守张杨使数千人负米来贡饷。
乙亥,帝御牛车,幸安邑,河东太守王邑奉献绵帛,悉赋公卿以下,封邑为列侯,拜胡才为征东将军,张杨为安国将军,皆假节开府。
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汉纪)(10)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汉纪)(10)原文[1]春,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号步骑四十万,攻破孙权江西营,获其都督孙阳。
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余。
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权为笺与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操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
乃撤军还。
[1]春季,正月,曹操大军攻到濡须口,号称步、骑兵四十万人,攻破孙权设在长江西岸的营寨,俘获孙权部下的都督公孙阳。
孙权率领七万人抵抗曹军,两军相持一个多月。
曹操看到孙权的战船、武器精良,军队严整,叹息说:生儿子应当像孙权,至于刘表的儿子,不过是猪狗!孙权写信给曹操,说:春水正要上涨,您应当赶快撤军。
另附的一张纸上写着:您不死,我就不能安宁。
曹操对部将们说:孙权不欺骗我。
于是撤军返回北方。
[2]庚寅,诏并十四州,复为九州。
[2]庚寅(初三),献帝下诏,把全国的十四个州合并,恢复为九个州。
[3]夏,四月,曹操至邺。
[3]夏季,四月,曹操到达邺城。
[4]初,曹操在谯,恐滨江郡县为孙权所略,欲徙令近内,以问扬州别驾蒋济,曰:昔孤与袁本初对军官渡,徒燕、白马民,民不得走,贼亦不敢钞。
今欲徙淮南民,何如?对曰:是时兵弱贼强,不徙必失之。
自破袁绍以来,明公威震天下,民无他志,人情怀土,实不乐徙,惧必不安。
操不从。
既而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余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虑,合淝以南,惟有皖城。
济后奉使诣邺,操迎见,大笑曰:本但欲使避贼,乃更驱尽之!拜济丹阳太守。
[4]当初,曹操在谯县时,恐怕沿长江一带的郡县受到孙权的侵略,打算把百姓迁徙现内地,问扬州别驾蒋济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说:从前,我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时,曾迁徙过燕县与白马县的百姓,百姓没有走散,敌军也不敢抢掠。
现在,我想迁徙淮河南岸的百姓,怎么样?蒋济回答说:当年我弱敌强,不迁徒就会失去那些百姓。
自从攻破袁绍以来,您威震天下,百姓没有二心,而且人情依恋故乡,实在不愿意迁徙,我担心一定会使百姓不安。
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汉纪)(6)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汉纪)(6)原文遂、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县邑多应之,河东民独无异心;操与超等夹渭为军,军食一仰河东。
及超等破,余畜尚二十余万斛,操乃增河东太守杜畿秩中二千石。
韩遂、马超叛变朝廷时,弘农、冯翊属下的县邑多起来响应,只有河东郡的百姓没有异心。
曹操与马超等隔渭水相持,军粮全靠河东郡供给。
到马超等被击败后,还剩下二十余万斛军粮。
曹操因此提高河东郡太守杜畿的官秩为中二千石。
[3]扶风法正为刘璋军议校尉,璋不能用,又为其州里俱侨客者所鄙,正邑邑不得志。
益州别驾张松与正善,自负其才,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松劝璋结刘备,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
璋使正往,正辞谢,佯为不得已而行。
还,为松说备有雄略,密诺奉戴以为州主。
[3]扶风人法正担任益州牧刘璋的军议校尉,但未受到刘璋的重用,又受到与他一起客居益州同州老乡们的鄙视,法正心情郁闷而不得志。
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关系亲密,张松对自己的才干十分自负,觉得刘璋庸庸碌碌,不能同他一起有所作为,经常暗中叹息。
张松劝刘璋与刘备结交,刘璋说:谁可以充当使者?于是张松推荐法正。
刘璋派法正担任使者,法正推辞,然后假装是不得已而接受任务出发。
法正回来后,对张松说刘备有雄才大略,他们两人密谋策划奉迎刘备作为益州之主。
会曹操遣钟繇向汉中,璋闻之,内怀恐惧。
松因说璋曰:曹公兵无敌于天下,若因张鲁之资以取蜀土,谁能御之!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矣。
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今州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
不得豫州,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之道也!璋然之,遣法正将四千人迎备。
主簿巴西黄权谏曰:刘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
不若闭境以待时清。
璋不听,出权为广汉长。
从事广汉王累,自倒悬于州门以谏,璋一无所纳。
正在这时,曹操派遣钟繇率军讨伐占据汉中的张鲁,刘璋听到消息后,心中恐惧。
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汉纪)(9)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汉纪)(9)原文齐桓之时,周室虽衰,未若建安之初也。
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
荀佐魏武而兴之,举贤用能,训卒厉兵,决机发策,征伐四克,遂能以弱为强,化乱为治,十分天下而有其八,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管仲不死子纠而荀死汉室,其仁复居管仲之先!齐桓公的时代,周期王室虽已衰败,但还没有像建安初期的汉朝王室那样。
建安初期,全国大乱,汉朝朝廷连一尺土地、一个百姓都没有。
荀辅佐曹操而使他兴起,推荐任用贤能的人才,训练军队,裁决机要,制定策略,征伐四方,连续获胜。
于是转弱为强,化乱为治,占有了天下的十分之八,荀的功劳难道还不如管仲吗!管仲没有为子纠而死,但荀却为汉朝王室而死,他的仁德又在管仲之上了!而杜牧乃以为之劝魏武取兖州则比之高、光,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及事就功毕,乃欲邀名于汉代,譬之教盗穴墙发匮而不与同挈,得不为盗乎!臣以为孔子称文胜质则史,凡为史者记人之言,必有以文之。
然则比魏武于高、光、楚、汉者,史氏之文也,岂皆口所言邪!用是贬,非其罪矣。
且使魏武为帝,则为佐命无功,与萧何同赏矣;不利此面利于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可是,杜牧却认为:荀在劝曹操攻取兖州时,把他比作高祖刘邦与光武帝刘秀;在官渡之战时不让曹操撤退回许都,则比作楚汉相争。
等到大事已经完成,荀才想在汉代留下尽忠的声名。
这就好比教小偷去挖墙破柜而不与小偷分赃,能说他不是小偷吗?臣认为,孔子说:文胜质则史。
所有撰写历史的人,在记载历史人物的言语时,都会加以修饰。
那么,把曹操比作刘邦、刘秀以及楚汉相争等,只是史学家的文字,怎么会都是荀所说的话呢!根据这些话来贬低荀,是冤枉人。
而且,假使曹操称帝,那么荀将成为最大的开国功臣,会受到与萧何一样的赏赐。
荀不贪图这样的富贵,而牺牲生命换取的名声,难道是人之常情吗![11]十二月,有星孛于五诸侯。
[11]十二月,有异星出现在五诸侯星座。
[12]刘备在葭萌,庞统言于备曰:今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刘璋既不武,又素无豫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汉纪十起著雍滩,尽柔兆执徐,凡九年。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元光二年戊申,公元前一三三年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畤。
李少君以祠灶却老方见上,上尊之。
少君者,故深泽侯舍人,匿其年及其生长,其游以方遍诸侯,无妻子。
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馀金钱、衣食。
人皆以为不治生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争事之。
少君善为巧发奇中。
尝从武安侯饮,坐中有九十馀老人,少君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老人为儿时从其大父,识其处,一坐尽惊。
少君言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寿可益,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
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
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于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更来言神事矣。
亳人谬忌奏祠太一。
方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
”于是天子立其祠长安东南郊。
雁门马邑豪聂壹,因大行王恢言:“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
”上召问公卿。
王恢曰:“臣闻全代之时,北有强胡之敌,内连中国之兵,然尚得养老、长幼,种树以时,仓廪常实,匈奴不轻侵也。
今以陛下之威,海内为一,然匈奴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
臣窃以为击之便。
”韩安国曰:“臣闻高皇帝尝围于平城,七日不食;及解围反位,而无忿怒之心。
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己私怒伤天下之功,故遣刘敬结和亲,至今为五世利。
臣窃以为勿击便。
”恢曰:“不然。
高帝身被坚执锐,行几十年,所以不报平城之怨者,非力不能,所以休天下之心也。
今边境数惊,士卒伤死,中国槥车相望,此仁人之所隐也。
故曰击之便。
”安国曰:“不然。
臣闻用兵者以饱待饥,正治以待其乱,定舍以待其劳;故接兵覆众,伐国堕城,常坐而役敌国,此圣人之兵也。
今将卷甲轻举,深入长驱,难以为功;从行则迫胁,衡行则中绝,疾则粮乏,徐则后利,不至千里,人马乏食。
读《资治通鉴·汉纪十》(十一)
读《资治通鉴·汉纪十》(十一)读《资治通鉴·汉纪十》(十一)三月,乙亥晦,日有食之。
夏,募民徙朔方十万口。
半民:募民实边政策既解决了边境的充实问题,比如军队、军粮等,也可以解决人口增长造成的土地兼并问题,是晁错相关建议的具体化。
但实施中,肯定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果想落实的好,细致深入的工作必须做好才行。
主父偃说上曰:“茂陵初立,天下豪桀(豪强),并兼之家(富户),乱众之民(不安分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
”上从之,徙郡国豪杰及訾(资材)三百万以上于茂陵。
半民:募民徙陵是自高祖长陵以来就实行的制度,当初迁徙关东大户于长安,既弥补了秦末动乱造成的关内人口的不足,又削弱了传统旧贵族势力,动摇其根本,是个不错的政策。
但随着天下承平太久,这一政策实行的必要性就降低了。
首先关内土地贫瘠,人口承载能力有限,也缺乏压制旧贵族的动力,要知道,豪强到哪儿都是豪强,而六国贵族离开自己本土自然能力就被削弱。
因而这其实是帝王自己的“面子工程”,比起不得已为国家的募民实边,弊大于利。
故这一政策值得推敲。
轵(地名,在河南)人郭解,关东大侠也,亦在徙中。
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符合标准)徙。
”上曰:“解,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
(能让将军为他说话)”卒徙解家。
解平生睚眦杀人甚众,上闻之,下吏捕治解,所杀皆在赦前。
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赞誉)郭解,生曰:“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郭解的门客)闻,杀此生,断其舌。
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
吏奏解无罪,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
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
当大逆无道。
”遂族(族灭)郭解。
半民:《韩非子》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郭解这样的“侠”因为人家瞪他一眼就要杀人,其实只是有着“侠”的暴戾的外壳,并非急人所难,救人于困,除暴扶弱“侠之小者,为友为邻”的人,更不是郭靖那样的勇于为国牺牲“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汉纪)(10)原文
[1]春,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号步骑四十万,攻破孙权江西营,获其都督孙阳。
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余。
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权为笺与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操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
乃撤军还。
[1]春季,正月,曹操大军攻到濡须口,号称步、骑兵四十万人,攻破孙权设在长江西岸的营寨,俘获孙权部下的都督公孙阳。
孙权率领七万人抵抗曹军,两军相持一个多月。
曹操看到孙权的战船、武器精良,军队严整,叹息说:生儿子应当像孙权,至于刘表的儿子,不过是猪狗!孙权写信给曹操,说:春水正要上涨,您应当赶快撤军。
另附的一张纸上写着:您不死,我就不能安宁。
曹操对部将们说:孙权不欺骗我。
于是撤军返回北方。
[2]庚寅,诏并十四州,复为九州。
[2]庚寅(初三),献帝下诏,把全国的十四个州合并,恢复为九个州。
[3]夏,四月,曹操至邺。
[3]夏季,四月,曹操到达邺城。
[4]初,曹操在谯,恐滨江郡县为孙权所略,欲徙令近内,以问扬州别驾蒋济,曰:昔孤与袁本初对军官渡,徒燕、白马民,民不
得走,贼亦不敢钞。
今欲徙淮南民,何如?对曰:是时兵弱贼强,不徙必失之。
自破袁绍以来,明公威震天下,民无他志,人情怀土,实不乐徙,惧必不安。
操不从。
既而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余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虑,合淝以南,惟有皖城。
济后奉使诣邺,操迎见,大笑曰:本但欲使避贼,乃更驱尽之!拜济丹阳太守。
[4]当初,曹操在谯县时,恐怕沿长江一带的郡县受到孙权的侵略,打算把百姓迁徙现内地,问扬州别驾蒋济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说:从前,我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时,曾迁徙过燕县与白马县的百姓,百姓没有走散,敌军也不敢抢掠。
现在,我想迁徙淮河南岸的百姓,怎么样?蒋济回答说:当年我弱敌强,不迁徒就会失去那些百姓。
自从攻破袁绍以来,您威震天下,百姓没有二心,而且人情依恋故乡,实在不愿意迁徙,我担心一定会使百姓不安。
曹操没有听从。
不久,百姓互相转告,惊恐不安,从庐江、九江、蕲春到广陵,十余万户全部东渡长江。
长江以西于是空无人烟,在合肥以南,只剩皖城还有百姓。
后来,蒋济奉命出使到邺城,曹操接见他,大笑着说:我本来只是想让百姓避开敌军,却反而把他们全驱赶到敌人那里去了!任命蒋济为丹阳郡太守。
[5]五月,丙申,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
又加九锡: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衮冕之服,赤舄副焉;轩县之乐,六佾之舞;朱户以居;纳陛以登;虎贲之士三百人;、钺各一;彤弓一,彤矢百,弓十,矢千;一卣,、瓒副焉。
[5]五月,丙申(初十),献帝封曹操为魏公,把冀州属下的十个郡作为他的封地,曹操仍继续担任丞相,兼任冀州牧。
同时,加九锡:御用大车和兵车各一辆,各配有四匹黑色雄马驾车;龙袍、冠冕并配上红色的礼鞋;诸侯享用的三面悬挂的乐器和三十六个人演出的方阵舞;住宅的大门可以漆成红色;登堂的台阶可以修在檐下;虎贲卫士三百人;象征权威的兵器斧、钺各一柄;朱红色的弓一把,朱红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十把,黑色的箭一千支;祭神用的美酒一罐,并配有玉圭和玉勺。
[6]大雨水。
[6]天降大雨。
[7]益州从事广汉郑度闻刘备举兵,谓刘璋曰:左将军悬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军无辎重,野谷是资,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
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此必禽耳。
刘备闻而恶之,以问法正。
正曰:璋终不能用,无忧也。
璋果谓其群下曰: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
不用度计。
[7]益州从事、广汉人郑度听到刘备起兵的消息,对刘璋说:左将军刘备孤军深入,远道来袭,他部下士兵不到一万人,而且将士并未全心归附他,军队又没有辎重,只能靠抢掠田野的庄稼为食。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把巴西与梓潼境内的百姓全部驱赶到内水、涪水以西,把巴西与梓潼仓库中的粮食物资以及田野里的庄稼全部烧掉,咱们高垒深沟,静待变化。
刘备率军前来挑战,咱们坚守不出。
他们无处抢
掠粮草,不过一百天,必然会自动撤退,等他们后退时咱们再出击,一定可以捉到刘备。
刘备听到消息后,十分忧虑,向法正询问对策,法正说:刘璋最终不会采用郑度的计策,您不必担心。
刘璋果然对部下说:我听说过抵抗敌人以保护百姓;从未听说要迁徙百姓来躲避敌人的。
不用郑度的计策。
璋遣其将刘、冷苞、张任、邓贤、吴懿等拒备,皆败,退保绵竹;懿诣军降。
璋复遣护军南阳李严、江夏费观督绵竹诸军,严、观亦率其众降于备。
备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不属县。
刘、张任与璋子循退守雒城,备进军围之。
任勒兵出战于雁桥,军败,任死。
刘璋派部将刘、冷苞、张任、邓贤、吴懿等抵抗刘备,都被击败,退守绵竹,吴懿向刘备大军投降。
刘璋又派护军南阳人李严、江夏人费观统帅驻在绵竹的各路军马,但李严、费观也率领自己的部下向刘备投降。
刘备军队的势力更加强大,分派部下将领去占领周围各县。
刘、张任与刘璋的儿子刘循退守雒城,刘备进军把雒城围住。
张任率军出城,在雁桥与刘备军大战,张任军战败,张任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