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电除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电除颤(成人)考核评分标准科室:姓名:监考老师:计分:
电除颤操作流程
(一)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二)操作前准备
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检查除颤仪后向考官报告“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钟)。
(三)操作
1.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3.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4.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UM”电极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APEX”电极板上缘置于左腋中线第四肋间)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5.充电、口述“请旁人离开”。
6.电极板压力适当;再次观察心电示波(报告仍为室颤)。
7.环顾病人四周,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操作者身体后退一小步,不能与患者接触)。
8.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从启用手控除颤电极板至第一次除颤完毕,全过程不超过20秒钟)。
9.除颤结束,报告“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
10.移开电极板。
11.旋钮回位至监护;清洁除颤电极板。
12.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报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继续做好后续治疗;病人病情稳定,遵医嘱停用心电监护。取下电极片,擦净皮肤。
13.电极板正确回位;关机。
(四)操作后
1. 擦干胸壁皮肤,整理病人衣物,协助舒适卧位,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
2.整理用物。
除颤的临床应用在急症医学中,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心电图表现形式:
1.室扑或室颤:心脏不能有效射血。
2.心脏电机械分离:虽然有心脏电活动,但不能产生有效的心脏机械收缩,无心音及血压。
3.心跳停止:既无心脏电活动,也无心脏收缩,心电图呈直线。
终止室颤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
电除颤的原理:
选一适当的电流,在2—3毫秒内经胸壁(胸外电除颤)或直接经心脏(胸内电除颤),使75—100%的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处于除极化处于不应期,打断导致心律失常折返环或消除异位兴奋灶从而使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控制心脏搏动,达到重建窦性心律的方法。
电除颤的注意事项:
1 、快速证实心跳骤停:意识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瞳孔散大、心电图直线。
2、除颤果断、迅速、争分夺秒。
3 、心肺复苏中除颤,因每次除颤而中止心外按压的时间要尽可能短,要在呼气末放电除颤,以减少跨胸电阻抗。
4、体重和心脏大小:决定电能大小的选择
5、电极板和局部阻抗:电极板小、和胸壁接触不严密、电极板位置过近、电极板之间形成短路,电流不能通过心脏。
6、除颤同时,用药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利于除颤成功。
一、电除颤原理
电除颤:又称电复律,是用除颤器释放高能量电脉冲通过心肌,使心肌同时除极,终止异位心律,重建窦性心律的方法。
二、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AED的基本工作原理采用调制区方程(mdf)鉴别室性与室上性心律失常,具有自动识别、分析心电节律、自动充放电及自检功能。且与常规除颤相比,AED可提高存活率倍,它能提供连续监测,快速识别和迅速反应功能,安全可*,具有有效降低心脏骤停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潜在功能。
三、适应症
非同步除颤用于:室颤、室扑。
同步除颤用于:房颤、房扑、、室上速、室速。
(1)室颤(VF)的心电图特征:QRS-T波消失,呈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心室颤动波,常由室扑转变而来,波幅>毫伏称粗波型心室颤动,<毫伏称细波型心室颤动。频率在250次/分以上。频率>100次/分者称快速型心室颤动,频率<100次/分者称慢速型心室颤动。如夹有心室扑动波则称之为不纯性心室颤动。
(2)室扑(VFL)的心电图特征:P、QRS与T波不能分辨,代以较均匀、宽大、连续出现的正弦波,频率在200-250次/分
(3)房扑(AFL)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 代之以连续的锯齿状F波(扑动波),波幅大小一致, 间隔规律, 频率250-300次/分。?房室传导比例常为2:1~4:1, 心室率规律或不规律。?QRS波群形态和时限正常。
(4)房颤(AF)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不一的颤动波(f波),频率350-600次/分?心室律绝对不规则?QRS波群形态和时限正常。
四、禁忌症
⑴洋地黄中毒所致心律失常。
⑵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者。
⑶风湿活动及感染性心内膜炎者。
⑷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合并心律失常者。
⑸房扑、房颤或室上性心律失常伴高度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
⑹心脏明显扩大及心功能不全者。
⑺高龄房颤者,高血压性或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长期持续房颤者,心室率特别缓慢者。
⑻慢性心脏瓣膜病,房颤已持续一年以上者。
⑼风湿性心脏病术后,一个月以内的房颤及甲亢症状未控制的房颤。
⑽最近发生过栓塞者。
五、并发症
⑴局部皮肤灼伤(严重灼伤多与电极板与皮肤接触不良有关。除颤后应注意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有无灼伤的出现。轻者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较重者按一般烧伤处理。)
⑵栓塞:心、肺、脑、下肢栓塞
⑶心律失常:几秒内可自行恢复
⑷心包填塞
⑸乳头肌功能断裂
⑹心脏破裂
(7)低血压(可能与高能量电除颤造成的心肌损害有关)
(8)急性肺水肿(多出现在电除颤后1~3h内,亦可发生在电除颤24h后)
六、操作流程
当病人发生室颤时,只有医生未在场的情况下,护士方可执行此项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