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心理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
学校管理心理学复习(问答题+名词解释)
《学校管理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学校管理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即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一个人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真实自我。
3、动机动机是引起行为、维持行为并将行为指向特定目标以满足人的需要的心理动力系统,它是人的行为的内部原因。
4、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这种关系体现为人与人的心理距离,即交往的双方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是接近还是疏远,是尊敬还是轻蔑,是爱还是恨,等等。
5、能力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已经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和已经达到的某种熟练程度;二是指潜在的能力,即需要学习和训练才可能发展起来的能力和达到的熟练程度。
6、挫折挫折是人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遇到自感不能克服的障碍时,所产生沮丧、失意、焦虑、紧张或愤懑的心理状态。
挫折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阻碍个人动机与目标性活动的情境;二是指个人遭受挫折后引起的情绪状态。
7、态度态度是个人对人、事、物或问题进行反应的预先心理倾向。
是一种“反应的准备或情绪状态。
8、影响力影响力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引起或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活动的能力。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有影响与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也具有接受影响的能力。
9、需要需要是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与感受。
需要通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们所体验,并以欲望、愿望、意图、理想等心理活动方式反映出来。
10、定型效应定型又称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对某一类人有一种固定的看法,也就是对一群人的动机和特征加以概括,然后把同一特征归属到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而不管群体中成员之间存在的实际差异。
11、心理健康12、目标目标是一种期望,是人的活动所追求的预测结果。
目标与一定的需要满足相联系,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超前反映。
2020年1月教育管理心理学浙江自考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10038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学校管理心理学诞生于二十世纪______年代。
2.被誉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______。
3.人际关系学的创立者是______。
4.雪恩提出了四种人性假设理论,即: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______假设和______假设。
5.学校非正式群体对成员具有补偿作用、______作用、______作用、______作用。
6.学校人际关系的特点是:具有教育性、______性、______性。
7.学校组织的心理功能主要有凝聚作用、激励作用、______作用、______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2分)1.根据双因素理论,下列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
A.认可B.工资C.工作意义D.责任2.成败归因理论的创立者是( )。
A.琼斯B.凯利C.韦纳D.戴维斯3.“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属于( )动机冲突。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冲突4.领导是影响人们自动达成群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行为。
这是( )的观点。
A.泰瑞B.施考特C.孔兹D.熊川武5.“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是一种( )暗示。
A.直接暗示B.间接暗示C.反暗示D.自动暗示6.影响力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影响和改变他人( )的能力。
A.思想B.行为C.观点D.心理7.由精通学校某专业或技术的人担任领导,属于( )领导体制。
A.家长制B.硬专家C.软专家D.集团式8.公平理论是由( )创立的。
A.弗鲁姆B.俞文钊C.亚当斯D.斯金纳19.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创立了( )理论。
A.精神创伤理论B.攻击线索理论C.挫伤——侵犯理论D.ABC理论10.对教师完成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别有效或无效行为,作为评价依据,属于( )。
A.配对比较法B.行为参照法C.成果考核法D.关键事件法11.交往特点细致、精确、耐心的,属于( )。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简答题汇总-自己梳理的很有帮助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介于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的交叉学科。
3.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体现的。
4.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________等基本的心理特征。
5.教学环境包括_______和_________6.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以及空间布置等。
7.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__________、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_____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得检验和反思。
8.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_______、预测和________的作用。
9.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的科学。
10.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总论、、教学与教师心理。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答: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2.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1)主动性研究。
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2)反思性研究。
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3)合作性研究。
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4)社会文化研究。
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此外还有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
3.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个体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_。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直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对同一知觉对象,人的解释是不同的。
(社会知觉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容)3.印象管理: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印象管理是社会互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规律:遗忘的进程不均衡,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进展很快,以后逐渐变慢。
5.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
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6.个性:是指个体身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是一个复杂、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
7.性格: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
8.态度:通常指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较持久、较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倾向,其由认知,情感,与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9.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部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10.情绪劳动:指劳动者为了获得一定的报酬而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以营造出公众可以观察并接收的面部和身体上的动作表现。
11.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而成的集合体。
12.群体凝聚力: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群体对成员的在吸引力。
包括自然凝聚力、工作凝聚力、领导凝聚力、情感凝聚力。
13.沟通:指为了设定的目标,人们在互动过程中,发送者通过一定渠道,与接受者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等的交流、传递和交换,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
二、简答题1.管理心理学及其特点:●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心理学、管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伦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来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借以解释、预测和激励组织中人的行为,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学科。
教育管理心理学名词
教育管理心理学(自学考试)名词:1教育管理:所谓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手段,合理配置管理资源,处理教育活动中教育与社会、教育与教育活动中的人员、物资、信息、时间、任务等各种关系,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 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条件下,研究者对教育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从而了解和分析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3.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认为地使一定的心理现象发生,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4.调查法:是指在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所研究的现象在不能直接观察的情况下,研究者采取多种方法获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
5.测验法:是指在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采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必要时也可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作为辅助,测量被试的有关心理特质的方法。
6.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讨教育管理活动中不同角色人们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
7素质:所谓素质有两种解释:狭义的素质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主要是脑和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方面的特点,这种素质上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广义的素质不仅是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而且更指人在一定的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品质,即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对教育领导者与管理者来说,即指领导意识、领导能力、领导品格和领导风度。
8.信度:指的是测量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同样的内容,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9.效度:指的是测量工具本身的有效性,即对所欲测量的特性或目的是否测得正确。
10.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11.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利和体力的活动。
《教育管理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35.在群体内部,工作任务复杂,有的成员不能独立完成全部工作时,竞争的效果要优于合作的效果。(╳)
四、简答题
1.在人际交往中,当人际关系产生问题或恶化时,如何改善人际关系?
答:群体成员之间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群体作用的发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已经建立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还要设法改善人际关系,如何改善人际关系?
11.激励:根据个体心理特点,运用适当的管理手段,激发个体工作动机的过程。
12.需要:人体缺乏某种事物的状态,个体和社会的客观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13.保健因素:一类维持现状,不能使职工变得非常满意,也不能激发其积极性的因素。
14.挫折:个人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了困难时所出现的情绪反应。
15.制约现象:根据某人的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去推论与之相接近的其他人。
4.简介X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①一般人有一种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只要可能,他就会逃避工作;
②由于人的本性,对于绝大多数人必须加以强迫、控制、指挥,以处罚相威胁;
③一般人宁愿受指挥,希望逃避责任,较少有野心;
④只有少数人可以自己激励自己,成为管理者。
5.职工态度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态度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8.接受同等教育,那么,人的能力水平就一定相等。(╳)
29.现代管理主要取决于权力性影响力。(╳)
30.勤奋、刻苦、入迷是人的能力特征。(╳)
31.泰勒(W.Taylor)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发表于1911年。(√)
32.传统观点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33.梅奥认为,影响组织工作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是职工的待遇和工作环境。(╳)
教育管理心理学_名词解释1_枫飘原野的空间_百度空间
13.管理现代化:是将现代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管理的过程。
14行为科学:就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效率。
6.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讨教育管理活动中不同角色人们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
7素质:所谓素质有两种解释:狭义的素质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主要是脑和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方面的特点,这种素质上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广义的素质不仅是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而且更指人在一定的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品质,即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对教育领导者与管理者来说,即指领导意识、领导能力、领导品格和领导风度。
21.人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人属于自然,另一方面是人统治自然。首先,人作为有机体是自然的产物,人来自自然,人属于自然。其次,人为了生存、种族延续和发展,就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把自然作为索取和改造的对象,这就是人统治自然。
22.人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人的本质最重要的方面。作为社会的人,任何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的生活的一切表现,都是社会生活的表现。总之,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的社会性。
49.榜样激励:榜样是一面旗帜,使人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它适合人的模仿心理需要。
50.领导行为激励:;在调动教育工作者积极性中,领导行为起着很重要的激励作用。它主要表现在领导者对被领导者工作的支持、关怀和领导自身的以身作则等方面。
2023年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知识点汇总
6、《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旳互相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旳过程。
2.心剪发展: 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旳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旳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 是指学生原有旳知识水平或心剪发展水平对新旳学习旳适应性, 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 那些增进或阻碍学习旳个人生理、心剪发展旳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 个体初期生命中有一种比较短暂旳时期, 在此期间, 个体对某种刺激尤其敏感, 过了这一时期, 同样旳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近来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 小朋友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小朋友旳既有水平,二是即将到达旳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旳差异, 就是近来发展区。
近来发展区是指小朋友在有指导旳状况下, 借助成人协助所能到达旳处理问题旳水平与独自处理问题所到达旳水平之间旳差异, 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旳过渡状态。
人格: 又称个性, 是指决定个体旳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旳行为有稳定区别旳综合心理特性。
7、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旳关系旳意识。
一般认为,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 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处理问题旳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旳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旳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 又称认知风格, 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处理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旳独特而稳定旳风格。
10、掌握学习: 是指向不一样能力水平旳学生提供最佳旳教学和予以足够旳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到达掌握旳程度(一般规定成功地完毕80-90%旳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 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旳对现实旳稳固旳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旳习惯化旳行为方式。
12.广义旳学习: 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 凭借经验而产生旳行为或行为潜能旳相对持久旳变化。
13i[管理学]教育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13i[管理学]教育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教育管理心理学第一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研究教育管理中群体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3、研究教育管理中领二、研究范围:1、研究教育管理中的个体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2导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4、研究教育管理中的组织心理和行为规律。
三、教管心理学研究研究方法:1、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研究者对教育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从而了解和分析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2、实验法:是有目的的严格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人为地使一定的心理现象发生,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3、调查法:是指在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所研究的现象在不能直接观察的情况下,研究者采取多种方法获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
4、测验法:是指在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采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必要时也可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做为辅助,测量被试的有关心理特质的方法。
第三章教育管理心理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一、性善论:代表:儒家学派,孟子。
性恶论:荀子二、1、经济人:又称实利人或唯利人。
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都想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代表人物:泰勒对经济人的评价:泰勒使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人在操作时的动作,取消其多余动作,制定精确、高效率的工作方法和奖惩制度,这些措施大大地改进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明显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但是,他把人划分为多数的被管理者和少数的管理者,并把这种划分说成是先天的人性,赤裸裸地暴露出其为资产阶级剥削服务的实质,为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早期阶段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这种统治方式在实践中发现很多缺陷,也遭到了工人的反对和抗议,于一、群体舆论的作用:1、教育作用2、导向和推动作用二、群体士气;是群体成员的群体意识,它与群体的凝聚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育管理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6. 由于法约尔(H.Fayoll)的贡献,因而他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 ( ╳ ) 7. 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作用,人的因素作用下降了。( ╳ ) 8. “社会人”假设管理原则是提倡集体奖励,而不主张对个人的奖励制度。( √ ) 9. 组织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是从稳定-机械系统转向适应-有机系统。( √ ) 10. 群体的士气高,群体的工作效率就必然高。( ╳ ) 11. 态度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由海德提出来的。( ╳ ) 12. 非正式群体没有积极作用。( ╳ ) 13. 态度转变只是指态度的方向性转变。( ╳ ) 14. 社会人的管理方法就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具体体现。( √ ) 15. 梅奥(E.Mayo)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所提出的管理理论称之为“Y 理论”。( ╳ ) 16. 对人的气质类型不能作好坏评价。( √ ) 17. 态度转变只是指态度的强度的转变。( ╳ ) 18. 现代管理主要取决于权力性影响力。( ╳ ) 19. 罗伯特•欧文是英国早期管理教育的各驱。( ╳ ) 20. 人的态度形成过程包括顺从、同化和内化三个阶段。( √ ) 21. 霍桑实验的结论认为,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社会心理因素。( √ ) 2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属于社会知觉中的制约现象。( √ ) 23. 在信息沟通中,简单工作以双向沟通为好,复杂问题以单向沟通效果好。( ╳ ) 24. 现代社会,组织发展趋势是从稳定-机械系统转向适应-有机系统。( √ ) 25. 自动人假设的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和才能。√ 26. 能应变的、从多角度认识人和事物是一种定势效应。( ╳ ) 27. 古典组织理论提倡专业化主要是针对个人而言的。( √ ) 28. 接受同等教育,那么,人的能力水平就一定相等。( ╳ ) 29. 现代管理主要取决于权力性影响力。( ╳ ) 30. 勤奋、刻苦、入迷是人的能力特征。( ╳ ) 31. 泰勒(W.Taylor)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发表于 1911 年。( √ ) 32. 传统观点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 ) 33. 梅奥认为,影响组织工作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是职工的待遇和工作环境。( ╳ ) 34. 管理心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在对职工管理方面,他提倡X理论而反对Y理论。 (╳) 35. 在群体内部,工作任务复杂,有的成员不能独立完成全部工作时,竞争的效果要优于合作的效果。 (╳) 四、简答题 1. 在人际交往中,当人际关系产生问题或恶化时,如何改善人际关系? 答:群体成员之间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群体作用的发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已经建立的人际关系 出现问题时,还要设法改善人际关系,如何改善人际关系?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自考复习】06180学校管理心理学资料
学校管理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06180学校管理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潜移策略:所谓潜移策略,是指学校成员在特定的环境中,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态度。
在这方面,主要有活动与规范一动一静的影响策略。
2.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是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如私下交换意见,传播谣言,搬弄是非。
其主要特点有:①自发性,②灵活性,③不可靠性。
(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交流,如校务会议、课堂教学等。
)3.挫伤:挫伤有名词和动词两种含义。
在一般心理学教科书中,挫伤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情绪。
实际上,它也是人们在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这是名词意义上的挫伤。
作为动词使用的挫伤,主要是指妨碍人的需要的满足,造成心理创伤的过程。
4.激励:是一种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以有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5.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对群体的满意程度。
6.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群体成员与群体多数人的意见、行动不一致时主观上想像或感受到的一种心理压力。
7.领导: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人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
而施加心理影响的人是领导者。
8.中介策略:是指在原有态度与要形成的新的态度之间设置中介环节,以便原有态度有过渡的桥梁。
9.成就动机:麦克莱伦认为,成就动机是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是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
10.学校组织氛围:是指一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学校的一系列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学校组成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社会信念和社会标准等。
二、简答题1.简述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要点。
答:1)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物质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而且受心理的、社会的因素影响。
2)生产效率的上升或下降,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情绪,即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又取决于两个因素:职工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态度和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
学校管理心理 考试必备
《学校管理心理》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管理心理学:所谓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价值观:所谓价值观是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知觉:所谓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目标:目标是一种期望,是人的活动所追求的预测结果。
目标与一定的需要满足相联系,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超前反映。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
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
需要:是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与感受。
需要通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们所体验,并以欲望、愿望、意图、理想等心理活动方式反映出来。
激励: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过程。
群体: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但不是任何几个人就能构成群体。
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组织:所谓组织是一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社交的需要,而在工作环境中自发形成的一种无名目,却实际存在的群体。
组织变革:所谓组织变革是指通过对组织的结构进行调整修正,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过程。
领导:所谓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体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
而施加心理也许的人是领导。
组织发展:所谓组织发展是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改革,以便促使整个组织更新和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效能。
管理:就是“用人以治事”——通过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去指挥、协调他人或群体的活动,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追求实现组织或工作的目标。
学校组织机构:是指按照学校办学目标的要求,将学校的职务、岗位、人员进行科学组合,形成结构合理、责权清楚的协作系统。
教育管理心理学1
教育管理心理学一、填空:1、工业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被誉为工业心理学之父,1912年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
2、管理心理学大约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以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出版了《管理心理学》专著为标志,意味着该学科登上历史舞台。
3、学校管理心理学产生标志是美国的欧文斯的《学校组织行为学》。
4、肖孝嵘开我国研究管理心理学之先河,标志是1944年他出版了《人事心理学》。
5、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特征是根本性、稳定性、纲领性。
6、激励和挫伤是学校管理活动中积极性涨落的根本原因之一。
7、追求激励、避免挫伤是学校管理活动中基本的群体心态。
8、强化理论是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在激励上的应用,基本观点是: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并得到强化时,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否则,就会削弱和消失。
利用正负强化,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
强化理论为人们利用奖励与惩罚等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9、双因素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
他认为导致满意的主要因素有①成就;②认可;③工作本身;④责任;⑤提升;⑥发展可能性。
导致不满意的因素有①企业政策与行政管理;②监督;③工资;④与上级的人际关系;⑤工作条件;⑥与部属的人际关系;⑦与伙伴的人际关系。
10、公平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他在1960年发表了《对公平的理解》和《在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
(了解)11、协变理论由凯利创立,成功与失败的归因理论由韦纳创立。
(了解)12、综合激励理论有:⑴勒温的场动力理论;⑵豪斯的综合激励模型;⑶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励。
13、我国的同步激励理论是由俞文钊教授创立,其公式是激励力量=∑f(物质激励∙精神激励)。
14、精神分析学派的挫折理论由弗洛伊德创立,“挫伤——侵犯”理论由多拉德创立,攻击线索理论由伯科威茨创立,ABC 理论由艾里斯创立。
(了解)15、学校人为挫伤的原因分析:①挫伤主体的主观原因,1)认识能力不强;2)不良个性品质作崇;②挫伤客体的主观原因:1)认识判断;2)抱负水平;3)挫伤忍受力。
电大《学校管理心理》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管理心理学:所谓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价值观:所谓价值观是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知觉:所谓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激励: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过程。
群体: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但不是任何几个人就能构成群体。
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组织:所谓组织是一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社交的需要,而在工作环境中自发形成的一种无名目,却实际存在的群体。
组织变革:所谓组织变革是指通过对组织的结构进行调整修正,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过程。
领导:所谓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体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
而施加心理也许的人是领导。
组织发展:所谓组织发展是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改革,以便促使整个组织更新和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效能。
管理:就是“用人以治事”——通过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去指挥、协调他人或群体的活动,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追求实现组织或工作的目标。
学校组织机构:是指按照学校办学目标的要求,将学校的职务、岗位、人员进行科学组合,形成结构合理、责权清楚的协作系统。
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本校优势,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和样式。
文化整合模式: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和中介,以学校主流文化的要求为核心,通过整合教师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特征,从而激发教师积极性的管理模式。
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躯体疾病和生理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道德。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教育心理学名词及简答整理
教育心理学名词及简答整理名词解释:1.统觉:(赫尔巴特)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观念的过程2.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育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育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育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四段教学法——赫然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4.五段教学法——席勒:预备,提示,联系,统合,应用5.学习:行为主义——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认知主义——学习即人的倾向和能力的变化,主要变现为认知结构的调整,这种保持并不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6.智慧技能:通过学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7.加涅的学习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8.经典条件反射——巴普洛夫:原先的中性刺激通过无条件刺激重复匹配呈现后获得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9.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机体自发地反应,因为有强化或无强化的伴随而相应地增加或降低重复出现的概率10.桑代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定势练习律: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该联结的力量,联结的失用则会减弱甚至遗忘该联结的力量效果律: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就增强,不满意后果的行为就减弱11.概念:符号表征的,是有共同本质特征的一类人,事,对象或属性概念形成:学习者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该类事物的关键特征概念同化: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事物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理解新概念12.同化论(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新知识的学习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上位,下位,并列)新知识在认知结构中进行同化或类属的过程原有知识也在同化过程中发生意义的分化或整合13.产生式: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条件—行动的规则14.变式练习: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关键途径,在概念联系中,只向学生呈现概念的正反例证,让学生进行辨别和判断,在规则学习中,只向学生呈现有变化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运用规则来解决15.问题空间:包括问题的给定条件,解决目标,中间采取的措施16.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它承认不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实质即:问题解决17.动作技能: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固有反馈:练习者不依赖外来帮助而获得的反馈(幻觉感受器提供,直接观察行为结果)18.增补反馈:结果的知识,表现的知识19.品德: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20.替代强化:观察到榜样人物的行为,受到奖励或赞扬21.观察学习:22.抑制效应和去抑制效应:看不良行为受谴责而抑制自我的不良行为——抑制效应看不良行为未受惩处而让自我不良行为重现23.迁移:低路迁移——经充分练习的技能自动产生迁移高路迁移——有意识地应用习得技能24.学习准备: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发展25.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儿童现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之间的区域。
管理心理学复习题(有答案)
《管理心理学》网络课程复习题一、填空题1、客观地对现实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记录、观察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2.梅奥是行为管理学派的代表学者。
3.请写出智商测验的公式 IQ = 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 X 100 。
4.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人格 ,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5、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6.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行为上趋向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这一现象称为从众。
7.人的典型的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8.成就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
9.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是社会人。
10、人的性格特征按机能划分一般可分为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和理智特征。
11、勇敢或怯懦、勤劳或懒惰是人的意志特征。
1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_需要、自尊__需要、自我实现_需要。
13、双因素理论的两类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4、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5、请列举出四种智力测量的方法:实验、谈话、个案调查、智力测验。
二、判断题1.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是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而人-人关系才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对)2.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
(错)3.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一定是相同的。
(错)4.团体的异质性是因为团体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知识、技能。
(错)5.密西根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对)6.冲突会妨碍团体的绩效,破坏团体的整体性,所以冲突都是有害的。
(错)7. 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
( 对 )8. 公平理论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
(对)9. 人际关系理论也称管理的行为学派理论。
教育管理心理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
教育管理心理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1.要取得教育的成效,关于在于(管理)2.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3.一研究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对象的学科是(教育管理心理学)4.在自然条件下,研究者对教育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是(观察法)5.搜集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各种客观事实和研究材料的基本途径是(观察法)6.观察法的特点有二:一是所得材料比较全面、系统、完整,二是(所得结论真实可靠)7.实验法中,在有目的地严格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下,使一定的心理现象发生的方式是(自然地)8.研究者可以主动地引起其所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某种心理现象的出现。
这一优越性属于(实验法)9.关于实验法的不正确说法是:研究者(可以不考虑心理现象是典型性还是偶然性)10.下列不属于调查法的是(观察)11.访问、座谈、谈话、问卷、工作成果分析、情报信息的收集等方法都是(调查法)12.谈话法分为两种,即(有组织的谈话和无组织的谈话)13.采用标准化测验工具,要考虑测验法的两个基本要求,(信度与效度)14.教育管理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是(人性观问题)15.“治物者不于物,于人。
治人者不于事,于君。
”说明我国古代思想家早以认识到管理事物的核心在于(掌握人)16.“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是人的(社交需要)17.根据“社会人”假设在管理过程中应特别重视(人的因素)]18.“根据不同人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的措施”这种管理思想提出所依据的人性假设是(“复杂人”的假设)19.“自我实现的人”假设认为管理者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工作环境和条件)20.在现实生活中,对知觉对象进行“先入为主”的判断属于哪一种认知偏见(第一现象)21.中国有一句成语“爱屋及乌”是哪种认知偏见的反映(情感效应)22.所谓“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属于哪种认知偏见(光环效应)23.认知偏见中系列位置效应指的是以下哪一种(近因效应)24.“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是属于人的哪类认知偏见(社会刻板印象)25.所谓“无关不贪。
教育管理心理学
〈教育管理心理学〉习题集填空1、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或者说是对人的管理。
2、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等。
3、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4、1911年,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发表,是管理独立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泰勒被西方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5、行为科学理论的早期称为人际关系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
根据霍桑实验总结,梅奥于是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
6、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李维特出版了《管理心理学》,标志着现代管理心理学正式问世。
7、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有:“经济人”的假设、“社会人”的假设、“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复杂人”的假设。
8、教育管理中的认知偏见的种类:第一印象、光环效应、近因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情感效应。
9、激励方式有:目标激励、奖惩激励、竞赛与评比激励、榜样激励、领导行为激励。
10、教育领导者发现所属职工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应采取的临床手段有: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11、领导者在智力方面的品质:(1)敏锐的观察力(2)良好的思维力,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影响领导者工作的重要的智力品质(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领导者最宝贵的智力品质。
12、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德尔菲法、名义群体法、脑力激荡法。
13、教育组织中角色结构的特点是:教育角色的多重性。
14、组织文化的层次包括:(1)精神层(内隐层次)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风气等。
(2)制度层(中间层次)如企业的厂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职工代表会制、按劳付酬的分配制等。
(3)器物层(外显层次)是指组织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
15、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价值观念、组织信念、职业道德、群体意识、规章制度方面等。
16、良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领导率先示范、舆论积极导向、骨干带头,蔚然成风、开展思想工作,促进少数人从众、开发校园文化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要取得教育的成效,关于在于(管理)2.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3.一研究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对象的学科是(教育管理心理学)4.在自然条件下,研究者对教育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是(观察法)5.搜集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各种客观事实和研究材料的基本途径是(观察法)6.观察法的特点有二:一是所得材料比较全面、系统、完整,二是(所得结论真实可靠)7.实验法中,在有目的地严格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下,使一定的心理现象发生的方式是(自然地)8.研究者可以主动地引起其所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某种心理现象的出现。
这一优越性属于(实验法)9.关于实验法的不正确说法是:研究者(可以不考虑心理现象是典型性还是偶然性)10.下列不属于调查法的是(观察)11.访问、座谈、谈话、问卷、工作成果分析、情报信息的收集等方法都是(调查法)12.谈话法分为两种,即(有组织的谈话和无组织的谈话)13.采用标准化测验工具,要考虑测验法的两个基本要求,(信度与效度)14.教育管理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是(人性观问题)15.“治物者不于物,于人。
治人者不于事,于君。
”说明我国古代思想家早以认识到管理事物的核心在于(掌握人)16.“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是人的(社交需要)17.根据“社会人”假设在管理过程中应特别重视(人的因素)]18.“根据不同人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的措施”这种管理思想提出所依据的人性假设是(“复杂人”的假设)19.“自我实现的人”假设认为管理者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工作环境和条件)20.在现实生活中,对知觉对象进行“先入为主”的判断属于哪一种认知偏见(第一现象)21.中国有一句成语“爱屋及乌”是哪种认知偏见的反映(情感效应)22.所谓“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属于哪种认知偏见(光环效应)23.认知偏见中系列位置效应指的是以下哪一种(近因效应)24.“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是属于人的哪类认知偏见(社会刻板印象)25.所谓“无关不贪。
不上不奸”属于人的哪一种认知偏见(社会刻板印象)26.我们谈到山东人,一般总会认为他们魁伟豪爽。
这是什么效应(社会刻板印象27.人们在学习一个系列事物时,位于系列开始部分的项目学习效果最好,而位于中间部分的学习项目学习效果最差。
这是什么现象(近因效应)28.人们一般对于感情上讨厌的人容易往坏出想;而对于感情上喜欢的人容易往好处想。
这是什么认知偏见(情感效应)29.以下哪一方面是兴趣形成的必要条件(实践活动)30.社会生活条件是兴趣产生、巩固和发展的什么因素(决定)31.在管理工作中,自我教育是兴趣形成和发展的什么条件(基本)32.“今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说明,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被管理者(扬长避短)33.大多数领导上任开始都希望做“清官”,但是有的经不住诱惑,从而出现了腐败现象。
说明他们哪一方面存在问题(意志)34.我们谈到浙江人时,一般认为他们比较秀气能干。
这是什么认知偏见(社会刻板印象)35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把不喜欢的学生估计过低,把比较喜欢的学生估计过高。
这是什么原因(近因效应)36.过去在学校表现比较差的学生,如果近期内表现非常好,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什么原因(近因印象)37当我们谈到大学教授时,总会认为他们文质彬彬,博学多才。
这是属于哪一类认知偏见(社会刻板印象)38.根据期望理论,下列公式中激励作用最大的是()39根据期望理论,下列公式激励作用最小的是()40.下列因素属于双因素理论中定义的激励因素的是()41.目标在人的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42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居于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需要)43榜样是一面旗帜,使人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起作用是通过(模仿来实现)44“以牙还牙”是个体受挫后一种行为反应,这种挫折反应称为(攻击)45个体把自己的行为失当,工作失误,推委于别人身上,以减轻自身的不安,从而维护自尊的方式是(投射作用)46个体受挫后内心冲突无法解决使其出现返童行为,这种挫折反应称为(攻击)47对挫折情境漠不关心、无动与衷的挫折行为反应是(冷漠)48“酸葡萄”作用讲的是自我防御机制中的(合理化作用)49明知挫折不可避免,偏按原来的动机重复某种无效动机,这种挫折反应方式是(固执)50个体有意识地将自己由于受挫而产生的痛苦经验和烦躁情绪,排除在记忆和意识之外的挫折反应形式是(压抑作用)1、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或者说是对人的管理。
2、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等。
3、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4、1911年,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发表,是管理独立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泰勒被西方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5、行为科学理论的早期称为人际关系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
根据霍桑实验总结,梅奥于是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
6、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李维特出版了《管理心理学》,标志着现代管理心理学正式问世。
7、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有:“经济人”的假设、“社会人”的假设、“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复杂人”的假设。
8、教育管理中的认知偏见的种类:第一印象、光环效应、近因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情感效应。
9、激励方式有:目标激励、奖惩激励、竞赛与评比激励、榜样激励、领导行为激励。
10、教育领导者发现所属职工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应采取的临床手段有: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11、领导者在智力方面的品质:(1)敏锐的观察力(2)良好的思维力,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影响领导者工作的重要的智力品质(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领导者最宝贵的智力品质。
12、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德尔菲法、名义群体法、脑力激荡法。
13、教育组织中角色结构的特点是:教育角色的多重性。
14、组织文化的层次包括:(1)精神层(内隐层次)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风气等。
(2)制度层(中间层次)如企业的厂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职工代表会制、按劳付酬的分配制等。
(3)器物层(外显层次)是指组织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
15、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价值观念、组织信念、职业道德、群体意识、规章制度方面等。
16、良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领导率先示范、舆论积极导向、骨干带头,蔚然成风、开展思想工作,促进少数人从众、开发校园文化资源。
17、教育组织变革的症候:决策失灵、沟通阻塞、功能失效、缺乏创新。
名词解释:1、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教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研究教育系统中人们彼此相互作用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2、认知的含义:(1)认知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
(2)认知过程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3)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活动。
3、光环效应:在社会认知中,将知觉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加分析的扩展到其他方面去,这种现象叫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或成见效应。
4、社会刻板印象:在社会认知中,人们常常受到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在其头脑中形成有关某人或某类人的固定印象,这种固定的刻板印象将对随后的反映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印象或定式效应。
5、激励:激励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指持续性的激发人的工作动机,使其心理过程始终维持在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中。
简言之,就是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6、奖惩激励:即利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进行激励,包括奖励激励和惩罚激励。
7、惩罚激励:惩罚是对人的某种行为予以否定与批评,使人清除这种行为。
8、挫折:指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一时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9、挫折容忍力:是指个人遭到挫折时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
10、态度:是指个体对待某种社会事物所持的主观评价与行为倾向。
11、教育工作者态度的含义:是人们在教育工作中对于工作本身、工作环境,以及对自己和其他人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倾向或评价。
这种评价包括工作的满意感、义务感和对工作任务的承担。
12、教育群体动力:是指教育群体成员处于教育群体之中,往往会受到群体氛围,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于该个体独处使所表现的行为反应。
13、群体压力:是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无形影响力,他使人们倾向于作出群体所认可或可接受的行为反应。
14、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向心力),是使群体成员固守在群体内的吸引力。
15、群体舆论:是群体内多数人对社会生活、群体活动、个人行为等事实,所作出的内容一致的判断和评论。
16、人际关系:(1)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关系。
(2)人际关系的实质是心理关系;人际关系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人际关系以交往为手段。
(3)他是个体或群体寻求满足交往需要的心理状态,他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心理的距离。
17、教育群体的竞争:指在教育组织内,群体成员或群体之间为了己方利益,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一种竞争活动。
18、领导:就是引导或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过程,他是处理人与人、人和工作以及人和目标之间关系的行为过程,也称领导行为。
19、什么是教育决策:是教育者为实现教育目标,在运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从若干被选方案中选择优化(满意)方案的过程。
20、教育群体决策的含义:是指教育组织面临复杂的问题,领导者不是由个人凭直觉或经验独断,而是召集群体成员,通过共同讨论研究而制定的决策。
21、教育领导集体心理优化的含义:指教育领导集体内部的各个组成人员之间,按照心理互补规律,进行领导集体结构的最佳搭配和组合,从而使领导集体达到心向一致,、心力集中、心理平衡和心理相容的最优心理状态,增强整体功能。
22、角色期望:是指社会或群体对扮演某种角色的人们提出的符合其身份的期待和希望所应表现的特定的行为方式,即期望和希望与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相称的行为方式。
23、教育者的角色期望:是社会或群体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那些符合其教育角色的期望和希望,即社会、学校期待和希望他所应具有的特定行为。
24、角色规范:是指社会群体中每一个角色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25、教育者的角色规范:指社会和教育群体要求教育人员在工作中所应达到的行为模式。
既对教育者的行为规定。
26、角色行为:指个体承担一定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行为。
27、教育者的角色行为:是与一定教育角色相联系的实际行为,既指个体承担教育角色时能根据角色期望和角色规范的要求而表现出来的实际行为。
28、组织文化:又叫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孕育开成的某种有特色的价值观、管理思想、传统、习惯、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