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评课记录
初中生物评课记录范文
初中生物评课记录范文一、授课教师:[教师姓名]二、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三、评课时间:[具体时间]四、评课地点:[地点]五、参与人员:[参与评课的教师名单](一)整体印象。
# 优点。
1. 导入有趣,像魔法棒吸引学生。
这堂课的导入非常巧妙。
老师一上来就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个有趣的小视频,是关于一种神奇的生物现象的,像变色龙变色或者是含羞草闭合叶片之类的。
这就像在学生们面前挥舞了一根魔法棒,一下子就把他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
同学们眼睛都睁得大大的,那好奇劲儿啊,就像小猫咪看到了毛线球。
而且这个导入和本节课要讲的内容紧密相关,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课题,就像给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生物奇妙世界的大门。
2. 知识讲解清晰,像导游带路。
在讲解生物知识的时候,老师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得清清楚楚,有条不紊。
比如说,在讲细胞结构的时候,老师一边拿着细胞模型,一边详细地指出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都在哪里,它们各自有什么功能。
这就像导游在介绍景点一样,这个是“景点”的主要部分,那个是“景点”的特色之处。
而且老师还会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起来。
比如说把细胞膜比作细胞的“守门员”,这个比喻真的太妙了,同学们一下子就理解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 课堂互动良好,像朋友聊天。
课堂上的互动环节做得特别好。
老师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地在讲台上单方面灌输知识,而是像和朋友们聊天一样,和同学们互动。
老师会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鼓励同学们积极回答。
同学们也都很踊跃,小手举得像小树林一样。
而且老师还会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引导和拓展,就像在聊天的时候顺着朋友的话题深入下去。
比如说,有个同学回答关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时,提到了骆驼的驼峰,老师就接着问骆驼的长睫毛、宽大的脚掌又有什么作用呢?这样的互动让整个课堂氛围轻松又活跃,就像一场热闹的知识派对。
4. 实验环节设计巧妙,像游戏闯关。
初中生物听课记录及评析
初中生物听课记录及评析第一节课: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本节课老师主要讲解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首先,老师介绍了细胞的发现者罗伯特·胡克,并简要说明了细胞的概念和细胞理论的重要性。
接着,老师详细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等。
最后,老师讲解了细胞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生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我认为这节课内容很有意义,因为细胞是生物学的基础,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生物学的其他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的讲解方式清晰易懂,通过举例和图片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但是,有些同学在听课时表现不够专注,可能是因为内容较为抽象,需要更多的实例来帮助理解。
第二节课:细胞的分裂这节课老师主要介绍了细胞的分裂过程。
老师首先讲解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不同的分裂方式,然后详细讲解了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
最后,老师讲解了分裂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异常分裂导致的相关疾病。
我觉得这节课内容涉及了细胞的重要生理过程,对于我们理解细胞功能和遗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老师在讲解过程中结合了动画和实验视频,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
但是,细胞分裂的内容较为繁杂,有些同学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和练习来掌握。
第三节课:细胞的呼吸这节课老师主要介绍了细胞的呼吸过程。
老师首先讲解了细胞的呼吸方式,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然后详细讲解了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包括糖解、Krebs循环和线粒体呼吸链。
最后,老师讲解了呼吸作用的意义和影响,以及与疾病的关系。
我认为这节课内容非常重要,因为细胞的呼吸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了解细胞的呼吸过程与能量转化对于我们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老师的讲解方式生动形象,通过实验和现象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细胞的呼吸过程。
但是,呼吸过程涉及生物化学的知识,有些同学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消化和领会。
第四节课:遗传的基本规律这节课老师主要介绍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和染色体遗传规律。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分析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掌握协同和竞争的基本概念。
教学准备本节课的教学准备包括:1.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2.生物学实验室的实验器材:显微镜、草莓切片、盖玻片、玻璃片、草莓汁等;3.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导入在教学开始前,我向学生解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接收到学习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相关概念。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更好地跟上本节课内容,并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兴趣。
讲解在本节课的讲解环节,我首先让学生了解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生物与环境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分析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例如气温、水分、光线、氧气等,让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并且能够预测和应对变化。
最后,我让学生掌握协同和竞争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生物在同一生态系统内的相互关系,并让学生思考,当有竞争态势时,生物是如何应对的。
实验在这个环节,学生将亲自动手,用实验室的器材来体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我以草莓切片为实验材料,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实验现场,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实验。
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草莓切片下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并分析草莓对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
总结在这个环节,我将讲解和实验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明确、全面的认识,并用简单文字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自己的表现还算不错,但也存在一些意见和建议:互动性不强虽然我对学生提出了问题,但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反应不如预期,显得比较被动。
可能是因为学生缺乏信心或者不太理解问题的意义,所以在掌控课堂气氛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互动性。
学生实验参与度不足虽然本次实验有利于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直接观察,但是学生在参与和配合方面还有待提高。
中国的自然环境 评课记录
中国的自然环境评课记录
以下是一份关于中国自然环境的评课记录:
1. **教学目标**:教师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了解中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和重要性。
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中国的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中国自然环境的多个方面,如山脉、河流、森林、草原等。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3.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了讲解、讨论、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自然环境的观察和理解,课堂氛围活跃。
4. **学生表现**: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热情,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参与讨论。
他们对中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和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提出了一些有创意的保护环境的建议。
5.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6. **建议**: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如介绍一些具体的环保案例或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知识竞赛、小组展示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总体来说,这是一堂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的课程,对学生了解中国自然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希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保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生物评课记录范文
初中生物评课记录范文一、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二、授课内容。
[课题名称]三、评课时间。
[具体时间]四、评课地点。
[地点]# (一)整体印象。
1. 主持人开场(幽默风)今天咱们来评[教师姓名]老师的生物课,就像品尝一道精心烹制的大餐,咱得从色香味各方面好好品一品。
我感觉这堂课啊,就像一场生物界的奇妙之旅,老师就像导游,带着学生们在生物知识的大森林里穿梭。
2. 教学目标。
目标明确(口语化)咱先说说教学目标这事儿。
我觉得[教师姓名]老师目标定得特别清晰,就像给学生们画了一个靶子,让他们知道自己要往哪儿射。
从知识目标上看,那些生物概念、结构啥的,都在这堂课里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能力目标也不含糊,什么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就像给学生们的大脑安装了锻炼肌肉的器械。
情感目标呢,也巧妙地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里,就像给这堂课加了点调味料,让学生们不仅学知识,还能对生物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符合学情(幽默比喻)而且这目标啊,特别符合咱们初中学生的“口味”。
就好比你给小学生讲高深的物理原理,那他们肯定一脸懵,可这生物课的目标就像是为初中生量身定制的衣服,不大不小正合适。
既没有简单到让学生觉得无聊,也没有难到让他们望而却步,就像走楼梯,一步一个台阶,学生们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得稳稳当当。
3. 教学内容。
内容充实(口语化描述)再看看教学内容,那叫一个丰富。
老师就像一个知识渊博的小魔法师,从课本里掏出一个又一个生物小秘密。
从细胞结构讲到生物的多样性,感觉就像把生物世界的小宝藏一个个摆在学生面前。
而且啊,这些内容的组织特别有条理,就像穿珠子,一个知识点接着一个知识点,串成了一条漂亮的知识项链。
逻辑清晰(形象比喻)这内容的逻辑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流,从源头(基础知识)开始,缓缓流淌,经过不同的流域(各个知识点的过渡和关联),最后汇聚成一片知识的海洋(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
比如说,先讲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然后自然地引出不同生物的分类依据,一环扣一环,让学生们能顺着这条逻辑线轻松地理解复杂的生物知识。
初中生物评课记录范文
初中生物评课记录范文一、基本信息。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内容:[具体课题名称]授课班级:[具体班级]评课地点:[地点]评课时间:[时间]评课人员:[参与评课的教师姓名]二、教学优点。
# (一)导入部分。
1. 趣味性强。
老师一开场就用一个超级有趣的生物小视频引入课题,视频里那些奇奇怪怪的生物一下子就把同学们的注意力给抓住了。
就像用一个魔法钩子,把学生们的心钩得死死的,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面的内容。
这可比那种干巴巴地直接说今天我们要学啥啥啥强多了。
2. 联系生活实际。
从视频引出话题后,老师还问了同学们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生物现象的例子。
这就像在学生的生活和课本知识之间搭了一座桥,让学生觉得生物就在身边,不是那种遥不可及的东西。
比如有个同学提到家里养的金鱼老是浮到水面上呼吸,老师就顺着这个话题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这堂课要讲的呼吸相关的知识内容。
# (二)教学内容。
1. 逻辑清晰。
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就像精心搭建的积木城堡,一块一块,稳稳当当。
老师先讲了生物呼吸的概念,然后按照不同生物类型,像植物、动物、微生物,分别介绍它们的呼吸方式。
在讲每一种生物呼吸的时候,又从呼吸器官、呼吸过程这些小板块去详细讲解。
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很容易跟上思路,就像跟着导游在知识的景区里游览,不会迷路。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比如说把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放在一起对比着讲,一边写在黑板的左边,一边写在右边,哪些是原料、哪些是产物、能量怎么变化,一目了然。
这就好比把双胞胎放在一起,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不同之处,记忆深刻。
2. 重难点突出。
对于这堂课的重难点,老师就像一个聚光灯,把光线都聚焦在上面。
呼吸作用的概念、反应式以及呼吸作用的意义这些重点内容,老师反复强调,还通过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
像在讲解动物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时候,老师用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把温度计放在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瓶里,看到温度计示数上升,同学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呼吸作用会释放热量,这个能量就是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的。
北师大版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2课时教案附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1 单元生疏生命第1 章生命的世界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学目标】通过探究试验和测量,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设计思路】概念图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是把人脑中的隐形学问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沟通、表达。
概念图盛行于欧美国家,是中小学教学中很常用的方法,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
推广概念图已成为很多国家的教育改革策略之一。
因此,概念图是一种有效教与学的策略。
本节内容试图以概念图的构建为线索,通过课堂争论、探究、测量、观看等活动,让学生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感受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性,生疏环保的重要性,形成生态学观点!【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②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难点: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教学方法】概念图、探究法、争论法、表达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引入〗由生物最根本的特征一一陈代谢引诞生物离不开环境〔例举人的呼吸:吸入的氧来自环境,呼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环境中〕,同时生物也能影响和转变环境〔例举人类的活动一一开开荒地,采伐森林,兴修水利,兴建城市……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耕地削减,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这说明白什么?〔说明白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板书课题:第2 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学习课〗问: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环境?答:自然界中但凡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为环境。
问:鱼儿离不开水,是不是鱼儿只要在水中就能活下去呢?答:不肯定,鱼儿在水中还需中空气、饵料等。
问:假设人们向池塘中乱倒污水和垃圾,鱼儿还能很好地生活吗?答:人们向池塘中乱倒污水和垃圾,会使水质变坏,鱼儿不能正常生活,不久就会死亡。
问:这说明白什么?答:说明白环境中有多种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
初一生物听课记录及评析
初一生物听课记录及评析一、授课者(漳州五中林淑贤老师)反思:因生源较差,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教材内容补充不多,授课内容尽量通俗易懂,根底知识讲多些。
本节课整体效果较好,如教学过程还算顺畅,学生配合等均较好,但对本节知识点的拓展是否合理较不清楚。
二、评课记录评课老师:1、林清华老师(漳州八中)林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课,从整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来看,她花了很多心思,在教学个环节中均设置了大量图片,资料的恰当运用对教学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使学生一直保持注意力,同时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缺乏之处是:DNA不能等同于核区,另外学生考虑时间较少。
2、黄兰贞老师(漳州三中分校)今天听了林老师的课总体感觉非常清楚,整堂课听下来明晰可见、点线明了、具有感染力,我想学生听完应该是很有收获而且是印象深化的。
搜集的材料很多,教学中问题设置得较有条理性。
只是时间前松后紧,芽孢没有打破。
另外,营养方式描绘比较简单。
3、蔡清柑老师(立人学校)林老师语言表达非常明晰、课件做得好。
提一个小建议,我认为留给学生考虑的时间尚可再多些,一讲到底满堂灌,应该下来检查学生,看学生个人活动,学生个人自学、独立考虑、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
学生竞赛应该鼓励为主,而不应该采用反扣分形式,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
4、苏艳华老师(漳州二中)语言准确清楚,精当简炼,没有废话。
听完后,我觉得收获非常多,整堂课运用了大量有说服力的资料证据,教学效果非常好。
5、苏艺君老师(漳州七中)今天听了林老师的课总体感觉非常清楚,只是回归课本的内容太少。
特别对一些根底知识比较差的同学更应该多阅读,考虑,理解。
6、郑朝阳老师(漳州双语)在教学中问题的设置了大量图片,假设每一课程都可以做好课件那么就太好。
7、陈秋香老师(漳州市普教室)优点:①备课充分:如课件制作精巧,课件中一些内容比喻生动形象,相关内容拓展恰当。
②老师专业素养好:备课态度严谨认真,语言明晰明了,板书设计合理,教态自然大方,尤其是多媒体制作技术较高,画面美观、简洁、明了。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听课笔记《认识生物: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听课记录:2024秋季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认识生物: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并分类周边环境中的常见生物,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实地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培养爱护环境、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导入教师行为:教师手持一本植物图鉴或展示一些生物图片,向学生提问:“大家看看这些图片,你们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生物吗?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我们周围的环境中还有哪些生物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自己身边的生物世界。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有的能准确说出生物的名称,有的则表现出对未知生物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过程点评:通过展示图片和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地过渡到了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并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这种导入方式简洁而有效,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一)理论讲解教师行为:教师首先简要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然后,讲解如何识别、分类和记录生物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生物的外形特征、生活环境等。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后续的实地调查中。
过程点评:理论讲解部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为学生后续的实地调查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同时,教师的讲解方式生动有趣,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实地调查教师行为: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调查区域(如校园内的小花园、操场边等)。
教师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并提供必要的调查工具(如放大镜、记录本等)。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前往调查区域,指导他们进行观察、分类和记录。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地调查。
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用放大镜观察细节,用记录本记录所发现的生物种类、数量及特征等信息。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探究的一般过程,通过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根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领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指导教学,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2)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充分准备,课题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记录结果,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的成果展示、汇报、提高,课后实验探究的延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的分工合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感与团队精神;(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在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导下,教师要以引领者、促进者、合作者的角色为学生实验、探究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凸显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与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和有责任感的人,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
2.设计思路与意图课前,学生自愿分成8个探究实验小组,组员有分工,共同商定本组的探究课题并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研究设计完成实验探究,做好记录,以备课堂上汇报展示。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协调,将能力稍差的学生平均安排在各小组。
课堂上分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是设计一个小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创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点明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成果展示汇报,其他组同学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形成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在学生们互动、展示、交流、质疑的过程中,使实验设计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创新,增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敢于质疑、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初中生物课评课记录篇一
初中生物课评课记录篇一评课时间:[日期]评课地点:[地点]评课人员:- 主讲教师:[姓名]- 学生代表:[姓名]- 观课教师:[姓名]评课内容:1. 课程设计- 优点:课程设计合理,结构清晰,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优点:课程设计合理,结构清晰,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改进建议: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改进建议: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方法- 优点: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优点: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 改进建议:适当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改进建议:适当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3. 学生表现- 优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回答问题积极,表现出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
优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回答问题积极,表现出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
- 改进建议:对部分学生的回答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激发更多学生的参与。
改进建议:对部分学生的回答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激发更多学生的参与。
4. 教学环境- 优点:教室整洁有序,满足了正常教学需求。
优点:教室整洁有序,满足了正常教学需求。
- 改进建议:增加一些生物实物或模型展示,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研究生物相关知识。
改进建议:增加一些生物实物或模型展示,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学习生物相关知识。
总结:本次生物课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优秀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
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建议教师能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与教学反思精品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认识到“家”中有很多成员,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本节课人和其他生物都是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与生物圈息息相关。
【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反映不同生物之间关系的图片学生收集的资料及生物样本【导入新课】复习旧课:什么是生物学导入新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三、教学准备1、自制课件。
2、学生课前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3、FLASH:(1)环境因素对鼠妇生存的影响;(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视频文件:(1)水对动的生活的影响;(2)草原大迁徙;(3)秋海棠适应阴暗的环境;(4)蚯蚓;(5)地星对环境的适应;(6)保护色;(7)螳螂的拟态;(8)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生态因素定义。
探究实验: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引言]: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它们都与其各自生活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因为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存在,才使得生物与环境形成了统一的整体。
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叫生态因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生态因素的有关内容。
[提问]:同学们按照要求利用课余时间捕捉到了一些鼠妇,能告诉大家,你是在什么样的地方找到鼠妇的?鼠妇适应什么样的环境?[讲述]:刚才同学们汇报了发现鼠妇的有趣经历,那么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呢?让我们共同来进行一个探究。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初中说课评课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初中说课评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初中说课评课一、教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
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前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再来考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其实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为下一节“生态系统”的学习作好预设。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另一就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2、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3、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2、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3、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的确立: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重点又是难点;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是重点,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应该利用好每一次活动,来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1、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学生分组实验,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注意纠
正他们错误的做法并对分工合作表现好的实验小组予 以及时表扬。)(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如下两个表格)表格 一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
表格二不同环境下各小组的鼠妇平均数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分工的情况以及你 们的实验结果 生:(上讲台)我们小组是这样分工的:甲同学负责 把鼠妇放进去,并盖好纸板和塑料板;乙同学计时;丙同 学统计鼠妇的数量;丁同学负责记录。我们的实验结果 是这样的……(在黑板上的第一个表格内记录实验数 据)。 师:看上去这一组同学的实验结果中,每次记录的 数字大都是阴暗处的比明亮处的大,其它小组的情况也 是这样吗 生:是这样。 师:10 组数据挺多的,有没有更简单明确的表示实 验结果的方法呢生:可以运用数学中求平均数的方法。 师:(进一步追问)具体怎么求生:明亮处的数据加 起来除以 10,阴暗处的数据加起来除以 10。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鼠妇爬走,学生发表了自己的 意见,做出了好几种猜测,每个人谈的都有道理,但学 生第一次接触探究实验,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老师适 当做出选择其一的安排,将学生的注意力先引向具体的 探究活动过程。】
(2)制定和实施探究方案师:那么,这个实验怎么做 呢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生:我想应该准备一些干的土壤和湿的土壤,然后 设法保证湿的一边是阴暗的,干的一边是明亮的,然后 把鼠妇放进去,看看哪边的数量多。
际应用能力。在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在积极动
手、动脑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 程,留给他们的课后探究问题也再一次激起学生继续探 究的热情,提高孩子们的生物素养。
面我们首先请几位同学给我们讲讲他是怎样捉到鼠妇
七年级生物上册《环境对生物影响》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上册《环境对生物影响》教学反思1. 引言本文是对七年级生物上册《环境对生物影响》教学进行反思的文档。
在本教学反思中,将会对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2. 教学亮点2.1.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例如,在讲解气候对生物的影响时,我选择了一些精美的图片来展示不同气候区域的生物群落,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2.2.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在本节课中,我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通过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我设置了一些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 教学不足3.1. 知识点的深入分析不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到自己在一些知识点的深入分析上还存在欠缺。
在面对学生的提问时,我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层面的解答,没有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讨论。
这导致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3.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足在本节课中,我过多地依赖了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
下次教学时,我应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4. 改进建议4.1. 加强知识点的深入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知识点的深入分析。
在教学前,我将会更加深入地研究相关知识,对于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准备,提供更深入的解答和讨论。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积极解答学生的问题,推动课堂讨论的深入。
4.2.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一些学习任务和项目,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评课稿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评课稿张菊花昨天中午有幸聆听了俞辉老师一节生物课,俞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俞老师坚持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俞老师的授课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体如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前俞老师利用回顾生态系统的组成五个问题引入新课,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处于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
紧接着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又抛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带着问题领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课堂结构安排严瑾。
俞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过程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的领会,再设计了两个彦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引出画食物链这一重点,通俗易懂的彦语使得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环环相扣,自然就过渡到了重点能量流和物质流的流动的突破上。
在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来概括本节课的内容,最后诊断评价,进一步巩固了学习目标,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得知识点落实到位。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谈谈这节课值得商榷的几个地方:1、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并且会画简单的食物链,一个食物链的起始环节应该是生产者,因此在授课中可以先给出一个简单的食物链总结出画食物链的规律再来连22页观察与思考,进而在回答讨论的问题就轻而易举了。
2、导学案中自学提示中的学习任务可以编成类似系统总结那样的填空以避免自学提示内容和学习目标重复,3、关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课本23页的A 到E这条食物链上标的非常清晰,最高的那个消费者体内含量最高,可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
(七年级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二课时)(附教学反思)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二课时)(附教学反思)七年级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测量、分析、归纳植物对环境的影响;(2)经过小组合作,得出生物影响环境的观点;(3)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产品说明和实际操作,掌握干湿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和数据统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运用处理数据的不同方法,具有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不同环境测量和调查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养成坚韧的品质;(2)通过调查研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体验合作学习,养成关爱他人的情感。
〖课程资源分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这节课包括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两课时,现从第2课时的内容进行分析,教材包括“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探究活动;小资料:我国的自然保护法规;课外读:湿地生态系统;思考与练习;章的小结等内容。
教材的基本资源较丰富,尤其是“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探究活动,是继“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后的第二个探究活动,这个探究活动完成的程度直接影响下一个探究活动,即“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顺利进行,因此这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活动能力的关键。
本节课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如我市的气候特征(刮风),学校周围环境,市一中校园植被的调查等都是本节课应开发的课程资源,为此在深入研究教材资源的基础上确立三维教学目标。
〖设计思路〗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分课内、课外两部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实施探究。
首先设计测量计划,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结果,分工合作,全班为一个整体,分成6个小组分别测量裸地、草坪和灌丛的空气温度和湿度;通过测量、分析、归纳,使学生认同生物影响环境的观点,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我市风沙大气候干燥的问题),完成课内知识重组与能力创新的过程;通过收集资料了解生物对环境还有哪些影响,在实践、探究和合作中完成本节拓展提升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