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评课稿
高中生物教学评课稿样章
高中生物教学评课稿样章一、教师教学情况1. 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能够明确、具体地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2. 教学内容:教师所选用的教材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是否能够全面、准确地呈现知识点,以及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3. 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教学组织:教师是否能够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有效管理课堂秩序,以及是否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5. 教学评价:教师是否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以及是否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二、学生学习情况1. 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表现出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 学习效果:学生在本节课结束后,是否能够掌握所学知识点,以及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是否得到提高。
3. 学习方法: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提高学习效率。
4. 学习态度: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如认真听讲、主动提问、积极完成作业等。
三、教学环境与资源1. 教学设施:教室内的教学设施是否完善,如投影仪、实验器材等,以及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设施进行教学。
2. 教学资源:教师是否能够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网络资源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3. 教学氛围:教室内的教学氛围是否融洽,以及教师是否能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四、教学改进建议1. 针对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2. 针对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针对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完善评价体系,多角度、多维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性。
生物评课用语_生物复习的评课稿
生物评课用语_生物复习的评课稿篇一:“生物进化复习”的评课稿(65温素珍)张小芹老师上的是高中生物新课改生物必修2第5章的教学内容,是“生物进化”的复习课,它是高三生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只有通过这堂课的复习,学生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只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只有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导致物种的进化,从而得出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定向的改变。
郑老师本节课以这一线索为中心,将各个知识点落实。
张老师的上课风格给我下了很深的印象,具体如下: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建构新的知识。
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首先是出示生物进化的考点,然后09年上海高考真题,学生练习,然后复习知识点“什么是种群”,“种群和物种的区别?”,“什么是基因频率”再回忆种群基因库频率不发生改变的五大条件。
从而引出在自然状况下不存在这样的种群,比如有可遗传的变异产生,再回忆可遗传的变异有哪些,可得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通过题目(2008年江苏)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再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来概括本节课的内容。
最后有反馈评价,进一步巩固教学目标。
最重要的是:张老师的这种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非常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将知识点落实到位。
二、课堂结构安排严谨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既能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又能通过题目引出下一问题。
如:“既然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那么什么才会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呢?”这一过渡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
时间的分配也很合理,密度适中,重点突出,效率高。
三、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学生的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进步。
有效的利用课堂的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范文
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范文高中生物是理科当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是一门毕业高考升学的必修课,同时生物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联的知识。
下面是有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欢迎参阅。
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范文1《减数分裂》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
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4.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二、教法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宜的诱导,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来掌握知识,做到导中学,学中学,导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范文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范文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尊敬的评课老师:本次评课稿是针对高中生物教案的评课稿,下面将对教案中的关键点进行详细评价和分析。
教案总体评价:这堂高中生物课的教案设计合理,内容充实,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流程清晰,教师使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
一、教学目标评价:教案中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既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学科方法的培养。
教学目标与学生年龄和学科特点相适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评价: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全面覆盖了高中生物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设计了具体的实验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评价:教学过程设置合理,分为导入、知识讲授、实验操作和实验总结等环节,循序渐进,能够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并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四、教学手段评价:教案中使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师讲授、实验操作、小组合作等,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教师运用了多媒体、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五、教学方法评价:教案中结合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实验法、提问法等,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综上所述,这堂高中生物课的教案设计合理,内容充实,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流程清晰,教师使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
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范文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范文高中生物教案范文教案名称:《细胞的基本结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关于细胞的知识。
(2)提出问题:高中生物课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那么细胞的基本结构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呢?2.教学内容(1)细胞膜①引导学生观察细胞膜的模型,描述其结构特点。
②讲解细胞膜的功能,包括保护作用、物质交换、信息传递等。
③通过实验,验证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细胞质①引导学生观察细胞质的模型,描述其结构特点。
②讲解细胞质的功能,包括物质代谢、能量转换等。
③通过实验,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现象。
(3)细胞核①引导学生观察细胞核的模型,描述其结构特点。
②讲解细胞核的功能,包括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等。
③通过实验,观察细胞核的染色现象。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实验结果对细胞基本结构的认识。
4.课堂小结(2)强调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5.课后作业(1)绘制细胞结构图,标明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2)查阅资料,了解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评课稿
高中生物评课稿高中生物评课稿篇11、教学目标方面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做中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明确的训练方法。
2、教学内容方面教学设计要合理严谨,教学内容分析处理得当,层次分明,组织清晰,容量适中,环节连贯紧凑。
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重点,准确把握难点。
课堂结构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心理,对学生有吸引力。
值得学习。
3、教学方法方面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风,较好地达成知识目标。
在教学中还专门设置了《豌豆花的观察》这个实验,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良好。
缺点:对于遗传学的相关概念,孙老师采用了系列讲座的形式,但实施不彻底,有点混乱,所以有些同学明显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在讲解“孟德尔的假说的解释”这个知识点时,课件的文字偏多,其实可以插入图片,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课时容量过大,因此超时了,拖堂我们并不提倡。
高中生物评课稿篇2老师在异地教学,教学难度明显比孙老师大,但杨老师还是给我们上了一堂成功的课。
杨老师的班是一个普通班。
他能很好地估计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
优点如下:1、教学目标能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及教学目标要求,按大纲要求安排教学,能不留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这是杨老师比较出彩的地方2、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要合理、严谨,不能有科学错误。
虽然没有孙老师那么多经验,但还是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重点,准确把握难点。
3、教学方法能很好的遵循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巩固性原则,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学效果良好缺点:杨老师讲的太多,学生做的时间太少,有满嘴灌水的嫌疑。
应该问学生更多的问题。
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有更多的互动。
杨老师一节课50分钟,严重超时。
上课时,学生的反应略显平淡。
总结不到位。
高中生物评课稿篇3孙老师和杨老师上的是《遗传和进化》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内容。
高中生物教研活动评课稿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生物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高中生物教学策略与方法探究”为主题,邀请了多位资深生物教师进行授课展示,并组织全体生物教师进行评课讨论。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评课稿。
二、活动内容1. 授课展示本次教研活动共邀请了三位教师进行授课展示,分别是:(1)教师A:《细胞的分子组成》(2)教师B:《遗传与变异》(3)教师C:《生物与环境》三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高中生物课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2. 评课讨论在授课展示结束后,全体生物教师进行了评课讨论。
大家针对三位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三、评课内容1. 教师A授课评析(1)优点:①教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难点讲解透彻。
②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③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良好,学生参与度高。
(2)不足:①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部分内容讲解时间过长。
②课堂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
2. 教师B授课评析(1)优点:①教学内容全面,知识点讲解清晰,逻辑性强。
②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趣味性。
③课堂评价方式多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不足:①课堂节奏稍显缓慢,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枯燥。
②课堂互动环节较少,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
3. 教师C授课评析(1)优点:①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②教学方法生动活泼,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③课堂评价方式丰富,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不足:①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入,可能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②课堂纪律管理有待加强,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四、改进建议1. 教学内容方面: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②教师应关注学科前沿,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高中生物评课稿案例一 30400字
三一文库()〔高中生物评课稿案例一 30400字〕1.第八周教研----四中评课评课老师:南武中学许盛毓4月8日,有幸到四中听了2节别开生面的同型异构课,本人受益良多。
现在谈谈我对这两节课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孙慧珍老师的课1、教学目标方面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方法明确。
2、教学内容方面教学设计要合理、严谨,对教学内容分析、处理恰当,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容量适度,环节连贯、紧凑。
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难点把握准确。
课堂结构能按学生的实际而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年龄心理,对学生有吸引力。
很值得我们学习。
3、教学方法方面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风,较好地达成知识目标。
在教学中还专门设置了《豌豆花的观察》这个实验,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对于遗传学的相关概念,孙老师是使用串讲的形式进行的,但是落实的还不是很彻底,略显混乱,因此有部分学生明显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在讲解“孟德尔的假说的解释”这个知识点时,课件的文字偏多,其实可以插入图片,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课时容量过大,因此超时了,拖堂我们并不提倡。
二、华侨中学的杨豪老师的课杨豪老师是异地教学,教学难度明显大于孙老师,但是杨老师还是为我们展示了一节成功的课。
杨老师上课的班是普通班,他能够很好估计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优点如下:1、教学目标能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及教学目标要求,按大纲要求安排教学,能不留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这是杨老师比较出彩的地方2、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要合理、严谨、无科学性错误,虽然没有孙老师那么多的经验,但是一样能够做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难点把握准确。
3、教学方法能很好的遵循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巩固性原则,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学效果良好缺点:杨老师讲的太多,学生动手的时间太少,有满堂灌的嫌疑,应该多提问学生。
高中生物教学评课稿样章
高中生物教学评课稿样章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生物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主要包括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难点是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重要性和作用。
2. 知识讲解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出相关实验操作,如透明质酸胺酯酶实验,观察细胞膜的透过性。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探讨。
4. 深化学习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某个细胞器的特点和功能,然后向全班汇报。
5.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评价教学过程。
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以促进互动和反思。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采用了生物实验的方式,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合作。
然而,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存在操作不规范和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管理。
六、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细胞的图片和视频、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评课稿样章,供参考使用。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细胞的分化》高中生物评课稿
《细胞的分化》高中生物评课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将为大家评述一节高中生物课《细胞的分化》。
首先,我要对本节课的设计给予充分的肯定。
课堂的整体设置科学合理,布置得精心细致。
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方法的运用到学生互动的组织,无不突出了“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原则,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在本节课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归纳法教学和实验演示等,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并且在课堂的互动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肯定和指导,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这节课的组织和安排也非常得当,具有很高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教师在设计课前预习环节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感知问题,从而关注细胞分化的问题,导入本课的内容。
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将知识点进行小结和梳理,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感受细胞分化带来的变化,并在最后通过复习和总结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堂互动活跃是我对这节课最大的感受。
在课堂的互动环节中,学生不仅有机会相互交流和合作,还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探究和讨论的氛围。
教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了恰当的引导和解答,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索,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此外,本节课的多媒体运用得当,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件中的图文并茂,简洁明了,不仅能够很好地辅助教师的讲解,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视觉信息和思维刺激,提高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节课《细胞的分化》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多样,组织有序,互动活跃。
它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掌握和运用知识,取得应有的学习成果。
高中生物评课稿二
高中生物评课稿二高中生物评课稿篇4杨老师的课我认为有以下特点:优点:1.杨老师很沉稳,面带微笑,在全班同学中很有活力,很有感染力。
2.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行思想教育。
如了解孟德尔生平,在分析杂交实验现象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孟德尔,鼓励学生思考。
3.杨老师详细讲了新知识,比如区分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新知识。
不足之处及个人建议:1.这门课的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
这门课的难点是解释分离现象。
孟德尔的外显和内隐判断假说解释不透彻,太多时间放在前面。
比如自交、杂交的知识讲解充分,分析实验现象时对显性、隐性性状的判断讲解详细。
个人觉得暂时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讲解这部分,因为会影响到学习分析解释现象的思路主线,而且这部分是学生进入遗传学的第一堂课,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加深可能会更好。
2.杨老师用假说解释实验现象过于简洁,在解释遗传图时,用倒推法推导出每一代的遗传因子,既鼓励学生走孟德尔的科学道路,又把当时尚未出现的减数分裂知识拖进来,不符合当时科学发展的逻辑。
3.知识转移还有一点漏洞,就是对自拍的解释有点不恰当。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看法。
请改正错误。
高中生物评课稿篇5在2011年4月8日的广州生物教研中,我在广州市第四中学听了孙惠珍老师和杨豪老师的两节课,讲的是相同的内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两位老师各有自身的教学风格,都有很多亮点。
同时反思自己的课堂,着实觉得有很多可以学习借鉴的内容。
首先,谈谈我对孙课堂的感受。
本课的亮点是:1.教师素质:在课堂中以自己的家庭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藉此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行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学生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欲,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
2.教学编排:在本节课中,孙老师让学生观察豌豆花、进行模拟实验,通过学生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高中生物评课稿
高中生物评课稿在高中生物的教学领域中,每一堂课都犹如一场知识的盛宴,而对这些课堂进行评价则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对一堂高中生物课的详细评课。
一、教学目标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且合理。
教师准确把握了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清晰地了解了具体的生物知识点,如列举具体的概念或原理,并且通过课堂练习和讲解,能够准确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
能力目标的设定也很到位,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有效地提升了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方面,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生物实例或故事,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教师紧扣教材重点,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又适当拓展了相关的前沿知识,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在内容的组织上,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从基础知识的铺垫到难点的突破,过渡自然,环环相扣。
例如,在讲解复杂的生物概念时,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然后逐步引入新的内容,帮助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此外,教学内容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比如,在讲解与生活相关的知识点时,列举了许多生活中的实例,如具体例子,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生物知识的实用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运用得当教师的讲解语言简洁明了,生动准确。
对于关键的概念和原理,能够进行详细的阐述,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在讲解过程中,还注重运用比喻、举例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接受。
2、实验教学激发兴趣实验环节的设计是这堂课的一大亮点。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学生不仅直观地观察到了生物现象,还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后的讨论和总结,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对知识点的掌握。
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
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根据您的需求,我为您提供了一篇____字的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案评课稿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将评审一份高中生物教案。
本节课是《遗传与进化》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关于基因传递的基本规律,通过设计精心的教学活动,旨在引发学生对基因传递的思考并培养其解决问题和探究的能力。
下面,我将从教案的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和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评课。
一、教案目标教案的目标明确明确,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案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基因传递的基本规律。
教案从学科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综合考虑,能够全面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在教学目标方面,该教案表现出较高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导入、讲解、练习和拓展四个环节。
其中,导入部分巧妙地运用了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生活中显性和隐性基因的案例分析,激活学生的思维。
讲解环节设计了几个精心准备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的互动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练习环节以习题为主,通过多样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巩固知识,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拓展环节设计了一个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得非常合理,能够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主题上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具有明确的逻辑顺序,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保证,教案在此方面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教案中除了传统的教材和习题外,还设计了多媒体的引导教学。
通过使用PPT和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评价在评价方面,教案设计了多种评价方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小组之间的合作情况,以及教师的课堂提问和学生的回答等,来评价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情况。
同时,通过做题环节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通过拓展环节的思维导图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高中高二生物必修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评课稿
人教版高中高二生物必修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评课稿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中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生物体内的相互作用,以及调节机制。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神经传导和体液传导的机制;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制的比较与联系; 4. 体液调节在生物体平衡维持中的重要性; 5.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特定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 1. 理解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系统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结构; 2. 掌握神经传导和体液传导的基本机制; 3. 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制的比较与联系;4. 意识到体液调节对生物体平衡维持的重要性; 5. 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特定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 1. 神经传导的机制和过程;2. 体液传导的机制和过程;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制的比较与联系。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传递知识点; 2. 示范法:通过实际示范,引导学生理解神经传导和体液传导的过程; 3. 探究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实验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与实验。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如下: 1. 教学内容: - 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10分钟); - 神经传导和体液传导的机制(30分钟); -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制的比较与联系(20分钟); - 体液调节在生物体平衡维持中的重要性(10分钟); -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特定生理过程中的作用(20分钟)。
2. 学时安排: - 第1学时:复习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10分钟);- 第2学时:介绍神经传导和体液传导的机制(30分钟);- 第3学时:讨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制的比较与联系(20分钟); - 第4学时:探究体液调节在生物体平衡维持中的重要性(10分钟); - 第5学时:探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特定生理过程中的作用(20分钟)。
生物复习的评课稿
生物复习的评课稿生物复习的评课稿篇一:“生物进化复习”的评课稿(65温素珍)张小芹老师上的是高中生物新课改生物必修2第5章的教学内容,是“生物进化”的复习课,它是高三生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只有通过这堂课的复习,学生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只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只有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导致物种的进化,从而得出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定向的改变。
郑老师本节课以这一线索为中心,将各个知识点落实。
张老师的上课风格给我下了很深的印象,具体如下: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建构新的知识。
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首先是出示生物进化的考点,然后09年上海高考真题,学生练习,然后复习知识点“是种群”,“种群和物种的区别?”,“什么是基因频率”再回忆种群基因库频率不发生改变的五大条件。
从而引出在自然状况下不存在这样的种群,比如有可遗传的变异产生,再回忆可遗传的变异有哪些,可得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通过题目(2008年江苏)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再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来概括本节课的内容。
最后有反馈评价,进一步巩固教学目标。
最重要的是:张老师的这种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非常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将知识点落实到位。
二、课堂结构安排严谨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既能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又能通过题目引出下一问题。
如:“既然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那么什么才会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呢?”这一过渡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
时间的分配也很合理,密度适中,重点突出,效率高。
三、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学生的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进步。
有效的利用课堂的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高一生物教研活动评课(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生物学科的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为了提高高一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高一生物教研组于2023年X月X日开展了主题为“高一生物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观摩教学、评课议课等形式,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高一生物教研组全体成员进行了集体备课。
备课过程中,教师们针对高一生物教材的特点,结合学情,共同探讨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教材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2. 观摩教学观摩教学环节,由我校高一生物教师A主讲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课。
A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生活实例,生动形象地讲解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A老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3. 评课议课观摩课后,全体教研组成员进行了评课议课。
以下是部分教师的评课内容:(1)优点①A老师的课堂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②A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A老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不足①课堂时间安排不够紧凑,部分内容讲解时间较长。
②个别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教学评价方式单一,需要多样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活动总结本次高一生物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集体备课、观摩教学、评课议课等形式,教师们对高一生物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 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教研活动应注重集体备课,教师们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探讨教学问题,提高备课质量。
2. 注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评课稿三
高中生物评课稿三高中生物评课稿篇7余奕老师上的是高中生物生物第二册第五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进行的,因而在教学时,能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探究安排合理,注重知识联系张灿老师引入多媒体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激发和促进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从而更容易理解这部分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中,从细胞分化的概念入手,结合分化的特点和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形成知识框架,体验成功感。
二、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建构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首先是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什么是细胞增殖”,“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怎样变化”“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什么?”等。
从而引出在自然状况下正常生物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遗传物质未有改变但因执行不同的功能而发生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然后再由此引入新课细胞的分化,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的共同探讨来概括细胞的分化的特点的内容。
三、科学设计练习,注重能力培养张老师通过自己设计练习,形成一定的梯度,层层推进,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方面既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掌握好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高中生物评课稿篇8颜灵老师上的《细胞增殖》这一课是高一生物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内容。
作为高中教材中的难点,其知识非常地抽象化,具有微观性,颜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模型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将细胞增殖中DNA含量,染色体含量变化以及染色单体的变化具体化,形象化。
人教版高中高二生物必修3《种群的特征》评课稿
人教版高中高二生物必修3《种群的特征》评课稿1. 引言《种群的特征》是人教版高中高二生物必修3中的一章,主要介绍了种群的定义、种群数量变动和种群的分布规律等内容。
本评课稿旨在对这一章节进行评估,分析其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分析2.1 种群的定义《种群的特征》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种群的定义。
教材中引入了科学家对种群的不同解释,如包括了相同种类个体的群体、居住在同一地区的个体等等。
此部分内容很明确地说明了种群的概念,并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概念。
2.2 种群数量变动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种群数量的变动规律。
教材中涉及到了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和种群的进化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融合和展示方式很清晰,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来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动规律。
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思考能力。
2.3 种群的分布规律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种群的分布规律,包括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三种类型。
教材详细说明了不同种群分布规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同时,该部分还提到了物种对环境的适应,对于学生全面了解种群的分布规律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3.1 知识理解和应用通过对《种群的特征》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种群的概念、数量变动和分布规律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教材通过案例和图表的形式展示生物种群的现象和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对实际场景的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种群现象。
3.2 分析思维能力本章节还涉及到了种群数量变动和分布规律的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对不同因素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理解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和种群分布的形成原因。
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能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3 环境意识培养在第三部分中,教材强调了物种对环境的适应和种群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更加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教研活动评课稿(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生物学科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
为了提高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我校生物教研组于近期组织了一次生物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探究式学习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为主题,旨在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生物教学质量。
二、活动过程1. 听课环节本次活动共安排了两位教师的同课异构展示课。
第一位教师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主题,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第二位教师以《动物的行为》为主题,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动物行为的奥秘。
2. 评课环节在评课环节,教研组全体成员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1)第一位教师的教学优点:- 教学设计合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 教学手段多样,结合多媒体技术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学评价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2)第一位教师的教学不足:- 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部分环节时间过长,影响了课堂节奏。
- 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3)第二位教师的教学优点:- 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 实验设计巧妙,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教学评价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情感态度。
(4)第二位教师的教学不足:- 课堂氛围略显紧张,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 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够深入,未能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三、研讨环节在研讨环节,教研组全体成员就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1.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研组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优化教学设计,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实验操作等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评课稿余奕老师上的是高中生物生物第二册第五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进行的,因而在教学时,能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探究安排合理,注重知识联系张老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
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从而更容易理解这部分知识,能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中,从细胞的分化概念入手、结合分化的特点、遗传物质是否改变等层层推进,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形成知识框架,体验成功之感。
二、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建构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首先是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什么是细胞增殖”,“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怎样变化”“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什么?”等。
从而引出在自然状况下正常生物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遗传物质未有改变但因执行不同的功能而发生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然后再由此引入新课细胞的分化,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的共同探讨来概括细胞的分化的特点的内容。
三、科学设计练习,注重能力培养张老师通过自己设计练习,形成一定的梯度,层层推进,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方面既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掌握好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评课稿生化组应培培郑庆惠老师上的“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第二课时,它是高二生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只有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只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只有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导致物种的进化,从而得出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定向的改变。
郑老师本节课以这一线索为中心,将各个知识点落实。
郑老师的上课风格给我下了很深的印象,具体如下: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郑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建构新的知识。
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首先是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什么是种群”,“什么是基因频率”再回忆种群基因库频率不发生改变的五大条件。
从而引出在自然状况下不存在这样的种群,比如有可遗传的变异产生,再回忆可遗传的变异有哪些,可得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然后再由此引入新课,突变和重组是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
再通过探究得出: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再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来概括本节课的内容。
最后有反馈评价,进一步巩固教学目标。
最重要的是:郑老师的这种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非常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将知识点落实到位。
二、课堂结构安排严谨: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既能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又能引出下一问题。
如:“既然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那么什么才会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呢?”这一过渡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
时间的分配也很合理,密度适中,重点突出,效率高。
三、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学生的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进步。
有效的利用课堂的4 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四、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郑老师善于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做法是:采用问题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层层的深入。
如本节课中的探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其中要求学生作出假设,郑老师就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五、教学语言独具特色:郑老师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让学生一听就知道哪些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语速上的变化能使学生改变对一个问题的关注程度。
另外,郑老师的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极具启发性,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谈谈这节课中值得思考的地方: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还不够强。
如果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的话,也许会更好。
二、如果能加上一些板书,可能会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增加课堂效果。
总之,这是一堂成功的课,值得我学习的课。
生物评课稿xx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一、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符合课标精神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生物学科特点,恰当的制定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级目标,从浅至深,不仅让学生了解……,理解……,培养了……能力,确立(形成)了……态度(观点)。
二、内容编排合理,教材处理得当,符合学生发展实际。
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循循善诱,突出……重点,通过……突破了……。
三、教师行为: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处于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
例:2、注重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教师讲授,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教师适当点拨,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一步,深化一层,拓展一圈,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3、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教师实行赏识教育,对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给予积极肯定的态度,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统一,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实现了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4、教师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精炼,富有亲和力,专业素质过硬。
四、学生行为: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参与面广,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交流,乐在发现,乐在有感,乐在悟道。
在整堂课中是灵动的,收获较多。
五、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做到图文并茂,提高了可读性,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师生和生生信息交流充分、有效六、特色: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为宗旨,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值得商榷的地方:(略)一、级别:校级生物公开课二、课题:《细胞的分化》三、授课人:林赞四、授课时间:20xx年12月3日五、听课人数:10人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是高中生物新课改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的结构、种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动植物的个体发育作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背景下主动建构新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科特点,坚持以启发探究性原则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观察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力求作到因材施教。
七、评课意见1.能以问题引入,问题的设计能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背景,能从学科知识结构的角度把前面所学内容与本节课所学内容联系起来。
2.在课堂教学中,为避免直接讲授学习,体现探究性学习,教师能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入、制造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形式生动的教学情境。
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它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从而更容易理解这部分知识,能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
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往往会产生“触类旁通”之感3.设计生活化、社会化、活动化的教学情境,丰富互动内容。
创设生活化情境,生物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物课程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
从生物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入手来创设学习情景,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如何预防癌症》时,提出了以下的生活问题:预防癌症,一要尽量避免接触各种致癌因子,二要注意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三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容易引发癌症呢?哪些食物具有抗癌作用?创设社会化情境,如在《癌细胞》的教学中,通过介绍癌症的种类和发病情况,再提问:癌细胞是怎样产生的?致癌因子有哪些?怎样预防癌症?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
并进一步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4.教学资源的直观性,能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多媒体电子课件等。
直观材料展示、运用恰当准确。
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有效的为教学服务。
5.合理综合运用各种教法。
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利用讲授、谈话、讨论、电化教学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6.教师能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带有思辨性的问题和带有开放性的话题,如在《细胞全能性》的教学中,教师提问了如下的问题:已经发生高度分化的细胞,还能像受精卵那样再分化成各种细胞形成完整个体吗?科学家发现了一株名贵而珍稀的花卉植物,你能在短时间内培育出几万株该种植物吗?这种问题的提出,学生一定有话可说,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能积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好。
7. 教师民主型的教学风格,能为互动式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能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影响。
和谐、民主的课堂,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课堂。
那些与教师有着融洽、朋友式关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内在学习动机和更多的能动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屈尊”和“倾听”,教师要变专制型或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或合作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