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_OS3(5)
实验报告模板
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班号:1001040×姓名: ******学号: *********/*文件名请使用“bh”+班号后两位+“xh”+学号+姓名+项目号命名,如10010401班同学张三,学号041234,则其项目0实验报告的文件名是bh01xh041234张三0.doc。
请大家严格遵守。
实验报告提交时请删除本注释*/实验日期: 2007.12.31 实验名称: GeekOS字符回显功能实现一、实验目的1、熟悉GeekOs的项目编译、调试和运行环境,掌握GeekOs运行工作过程三、实验内容1、搭建GeekOS的编译和调试平台,掌握GeekOS的内核进程工作原理完成系统的配置,调试project0并添加输入字符并回显功能2、熟悉键盘操作函数,编程实现新建一个内核进程。
该进程的功能是:接受键盘输入的字符并显示到屏幕,当输入ctrl+d时,结束进程。
四、项目要求及分析熟悉键盘操作函数,编程实现新建一个内核进程。
该进程的功能是:接受键盘输入的字符并显示到屏幕,当输入ctrl+d时,结束进程。
此项目要求掌握如何新建一个内核进程并了解键盘处理函数。
需要了解Start_Kernel_Thread函数struct Kernel_Thread* Start_Kernel_Thread(Thread_Start_Func startFunc,ulong_t arg,int priority,bool detached){struct Kernel_Thread* kthread = Create_Thread(priority, detached);if (kthread != 0) {Setup_Kernel_Thread(kthread, startFunc, arg);Make_Runnable_Atomic(kthread);}return kthread;}该函数的主要功能是以参数startFunc指向的代码为进程体生成一个内核进程。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3
题目:1、修改udp实验程序完成两台电脑通讯2、修改tcp实验程序完成两台电脑通讯3、修改IP源代码实现只调用一个函数**: ***学号:**********班号:10011303时间:2015-12-25计算机学院目录摘要1 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要求 (1)3 相关知识 (1)4 实验内容及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参考文献 .. (4)1、实验目的1.学习UDP和TCP及IP的通讯原理。
2.掌握Socket的编程方法。
3.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实验的能力。
4、训练修改实验代码能力。
2、实验要求1、熟悉UDP和TCP通讯的原理及socket编程。
2、自己修改UDP和TCP协议代码中的错误部分,完成两台电脑之间通讯。
3、修改IP源代码使所有外部调用函数都放在一个主函数里面。
3、相关知识1、UDP协议UDP协议[2]的全称是用户数据包协议[3],在网络中它与TCP协议一样用于处理数据包,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
在OSI模型中,在第四层——传输层,处于IP协议的上一层。
UDP有不提供数据包分组、组装和不能对数据包进行排序的缺点,也就是说,当报文发送之后,是无法得知其是否安全完整到达的。
UDP用来支持那些需要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网络应用。
包括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内的众多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应用都需要使用UDP协议。
UDP协议从问世至今已经被使用了很多年,虽然其最初的光彩已经被一些类似协议所掩盖,但是即使是在现在,UDP仍然不失为一项非常实用和可行的网络传输层协议。
与所熟知的TCP(传输控制协议)协议一样,UDP协议直接位于IP(网际协议)协议的顶层。
根据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UDP和TCP都属于传输层协议。
UDP协议的主要作用是将网络数据流量压缩成数据包的形式。
山大操作系统实验5
进程同步实验张咪软件四班一、实验目的总结和分析示例实验和独立实验中观察到的调试和运行信息,说明您对与解决非对称性互斥操作的算法有哪些新的理解和认识?为什么会出现进程饥饿现象?本实验的饥饿现象是怎样表现的?怎样解决并发进程间发生的饥饿现象?您对于并发进程间使用消息传递解决进程通信问题有哪些新的理解和认识?根据实验程序、调试过程和结果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二、实验要求理发店问题:假设理发店的理发室中有3个理发椅子和3个理发师,有一个可容纳4个顾客坐等理发的沙发。
此外还有一间等候室,可容纳13位顾客等候进入理发室。
顾客如果发现理发店中顾客已满(超过20人),就不进入理发店。
在理发店内,理发师一旦有空就为坐在沙发上等待时间最长的顾客理发,同时空出的沙发让在等候室中等待时间最长的的顾客就坐。
顾客理完发后,可向任何一位理发师付款。
但理发店只有一本现金登记册,在任一时刻只能记录一个顾客的付款。
理发师在没有顾客的时候就坐在理发椅子上睡眠。
理发师的时间就用在理发、收款、睡眠上。
请利用linux系统提供的IPC进程通信机制实验并实现理发店问题的一个解法。
三、实验环境实验环境均为Linux操作系统,开发工具为gcc和g++。
四、实验思路约束:1.设置一个count变量来对顾客进行计数,该变量将被多个顾客进程互斥地访问并修改,通过一个互斥信号量mutext来实现。
count>20时,就不进入理发店。
7<count<20时,count++,顾客申请等候室,进入等候室等待,用一个room信号量控制。
然后等待申请沙发,用一个sofa信号量控制。
然后申请椅子。
3<count<7时,count++,顾客坐在沙发上等待,等待申请椅子。
count<3时,count++,顾客坐在椅子上等待理发。
2.只有在理发椅空闲时,顾客才能做到理发椅上等待理发师理发,否则顾客便必须等待;只有当理发椅上有顾客时,理发师才可以开始理发,否则他也必须等待。
BUAAOS——Lab3实验报告
BUAAOS——Lab3实验报告lab3实验报告思考题3.1 为什么我们在构造空闲进程链表时必须使⽤特定的插⼊的顺序?(顺序或者逆序)完成空闲链表的插⼊后,envs数组下标正好对应链表中的由前到后的顺序,因此调⽤空闲进程数组时优先调⽤下标最⼩的。
3.2 思考env.c/mkenvid 函数和envid2env 函数:请你谈谈对mkenvid函数中⽣成id 的运算的理解,为什么这么做?根据进程数组下标给每个进程⼀个独⼀⽆⼆的进程ID,同时还可以通过进程号获取数组偏移量找到进程块进⽽获得进程的全部信息。
为什么envid2env中需要判断e->env_id != envid 的情况?如果没有这步判断会发⽣什么情况?进程块也许会被替换,⽽ID只与⼀个进程块对应,如果没有这⼀步,可能会执⾏错误的进程块。
3.3 结合include/mmu.h中的地址空间布局,思考env_setup_vm 函数:我们在初始化新进程的地址空间时为什么不把整个地址空间的 pgdir都清零,⽽是复制内核的boot_pgdir作为⼀部分模板?(提⽰:mips 虚拟空间布局)因为每个进程都需要拥有内核的页表信息,这样才能够在陷⼊内核时正确执⾏,因此需要把内核拥有的虚拟地址对应的页表进⾏拷贝。
UTOP 和 ULIM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在 UTOP 到 ULIM 的区域与其他⽤户区相⽐有什么最⼤的区别?UTOP是⽤户进程读写部分的最⾼地址,ULIM是⽤户进程的最⾼地址,UTOP到ULIM的区域为⽤户进程的进程块还有页表,不能被⽤户⾃⼰更改只能读取。
在 step4 中我们为什么要让pgdir[PDX(UVPT)]=env_cr3?(提⽰: 结合系统⾃映射机制)env_cr3是页⽬录的物理地址,pgdir[PDX(UVPT)]对应页⽬录的页⽬录项。
谈谈⾃⼰对进程中物理地址和虚拟地址的理解。
进程对应的地址都是虚拟地址,所有的物理地址只能从页表中查询所得到。
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七
实验七消息及其传送机制一、实验目的(1)了解什么是消息。
(2)熟悉消息传送的机理。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消息的创建、发送和接收。
使用系统调用msgget( ),msgsnd( ),msgrev( ),及msgctl( )编制一长度为256Bytes的消息发送和接收的程序,将自己的进程号传递给对方,并输出至屏幕。
2、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给出详细步骤。
三、实验过程1、编写程序实现消息的创建、发送和接收。
将参考程序用vi编辑器录入,然后编译执行。
1、client.c#include <unistd.h>#include <stdio.h>#include <sys/types.h>#include <sys/ipc.h>#include <sys/msg.h>#define MSGKEY 75 /*定义一个消息关键字*/struct msgform /*定义一个结构,它是一个消息的模式,只说明结构的形式*/{ long mtype; /*消息类型*/char mtext[256]; /*消息正文数组*/};int main(){{struct msgform msg; /*定义msg是前面说明的消息结构类型的变量*/int msggid,pid,*pint;msggid=msgget(MSGKEY,0777); /*用系统调用创建一个消息队列*/pid=getpid(); /*获得当前进程的PID*/printf(“client:pid=%d\n”, pid);pint=(int*)msg.mtext; /*将消息正文的头指针赋给指针变量pint*/*pint=pid;msg.mtype=1; /*指定客户进程的消息类型为1*/msgsnd(msggid,&msg,sizeof(int),0); /*向msggid的消息队列发送消息msg*/msgrcv(msggid,&msg,256,pid,0); /*接收pid类型的消息 */printf(“client:receive from pid %d\n”,*pint);return 0;}2、server.c#include <unistd.h>#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 signal.h>#include <sys/types.h>#include <sys/ipc.h>#include <sys/msg.h>#define MSGKEY 75 /*定义一个消息关键字*/struct msgform /*定义一个与客户端相同的消息关键字*/{ long mtype; /*消息类型*/char mtext[256]; /*消息正文数组*/}msg; /*也可以使用这种方式说明消息结构变量*/void cleanup(int signo); /*说明一个外部函数*/int msgqid;int main(){int i,pid,*pint;for ( i=0; i<23; i++) /*对22个软中断的特殊处理*/signal(i, cleanup); /*若收到22个软中断,转向执行cleanup*/msggid=msgget(MSGKEY,0777|IPC_CREAT); /*创建一个与客户程序相同关键字的消息队列,但它的标志是0777与IPC_CREAT 做“或”操作的结果*/ printf(“server:pid=%d\n”, getpid()); /*输出服务端的进程ID*/for(;;) /*用无限循环完成下列语句*/{ msgrcv(msggid,&msg,256,1,0); /*接收来自客户进程或类型为1的消息 */ pint=(int*)msg.mtext; /*将客户端的消息正文传递给pint*/pid=*pint; /*将读出消息指针送pid,此时*pint中是客户进程的pid值*/printf(“server:receive from pid %d\n”,pid);msg.mtype=pid; /*已接受客户进程的pid为消息类型*/*pint=getpid(); /*以本进程pid作为消息构成消息传递内容*/msgsnd(msggid,&msg,sizeof(int),0); /*发送消息*/}}void cleanup(int signo){ msgctl(msggid , IPC_RMID , 0); /*删除消息队列*/exit(0);}如下图所示:client.cserver.c运行结果如下所示:2、思考题(1)单独执行client或server 有什么结果?(2)执行一个server程序,多次执行client有什么结果?(3)消息机制与管道通信的区别?在消息机制中,进程间的数据交换是以格式化的message为单位,程序员直接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一组通信命令,不仅能实现大量的数据传递,而且还是隐藏通信细节,是通信过程对用户透明,减少通信程序的复杂性。
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改革实践
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改革实践摘要:经过多年的“操作系统”教学实践,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总结了“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
即确立了以学生为本、循序渐进的四阶段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互补充,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了多层次的实验内容,形成了有机的课程体系。
实践证明,通过对课程实施上述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系统;四阶段学习方法;多层次实验;“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内容多而杂,涉及范围广,系统性不强。
加之其处于计算机的内核,看不见,摸不着,难讲,难学。
近年来课程团队成员潜心研究“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体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形成了我们独特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设置。
2循序渐进的教学改革思路根据“操作系统”课程的特点,以及多年来对“操作系统”教学实践的体会,借鉴他人及国内外在该课程教学上的经验和成果,确定了如下“操作系统”教学改革的总思路。
(1)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逐步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过渡到教师、学生并重,到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一个主要的讲解者,而更重要的是一个教学的组织者,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去。
坚持以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在“操作系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根据教学情况拿出一到两次课的时间,让学生就操作系统的有关问题在全班做报告并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事先布置一些讨论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
通过查阅资料、撰写报告、制作报告课件、做报告等一系列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资料查阅、资料组织、文字组织、口头表达等能力。
学生报告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设计项目3
4、信号量定义 GveekOS定义了信号量的结构体: struct Semaphore{ int semaphoreID; /*信号量的ID*/ char *semaphoreName; /*信号量的名字 */ int value; /*信号量的值*/ int registeredThreadCount; /*注册该信号量 的线程数量*/ struct Kernel_Thread *registeredThreads[MAX_REGISTERED_THREADS]; /*注册的线程*/ struct Thread_Queue waitingThreads; /*等待该 信号的线程队列*/ DEFINE_LINK(Semaphore_List,Semaphore); /*连接 信号链表的域*/ }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5、信号量PV操作 信号量操作: Semaphore_Create( ) Semaphore_Acquire(P操作) Semaphore_Release(V操作) Semaphore_Destroy( ) Create_Semaphore()函数首先检查请求创建的这个信号量 的名字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就把这个线程加入到 这个信号量所注册的线程链表上;如果不存在,则分配 内存给新的信号量,清空它的线程队列,把当前的这个 线程加入到它的线程队列中,设置注册线程数量为1,初 始化信号量的名字,值和信号量的ID,并把这个信号量 添加到信号量链表上,最后返回信号量的ID。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项目设计提示
1、多级学院
2、多级反馈队列与分时调度进程队列的转换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3、函数设计提示 (1)添加函数Chang_Scheduling_Policy(int policy, int quantum),policy是设置的调度策略,quantum是设置的时间 片。例如policy为1说明设置的是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此时若g_SchedPolicy(为系统添加的标识算法的变量,初 始化为0)为0,说明当前的调度算法为轮转调度,要变成 MLF就必须把空闲线程放入3队列,若g_SchedPolicy为1,说 明当前是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则返回。如果policy为0, 则说明设置的是轮转调度,此时若g_SchedPolicy为1,则必 须把4个队列变成一个队列,即所有的线程都在队列0上了。 若g_SchedPolicy为0,则返回。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运行用户态程序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运行用户态程序(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掌握在GeekOS系统用户态模式下加载并运行可执行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1. 按照实验讲义P127页中的设计要求,实现在用户态模式下加载并运行可执行程序的代码,给出关键函数的代码以及实验结果。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答:核心函数代码如下:================== ===============*/Set_Kernel_Stack_Pointer(esp0);ffsetInFile=proHeader->offset;exeFormat->segmentList[i].lengthInFile=proHeader->fileSize;exeFormat->segmentList[i].startAddress=proHeader->vaddr;exeFormat->segmentList[i].sizeInMemory=proHeader->memSize;exeFormat->segmentList[i].protFlags=proHeader->flags;proHeader++;}return 0;}=================== ===================//需在此文件各函数前增加一个函数,此函数的功能是按给定的大小创建一个用户级进程上下文,具体实现如下://函数功能:按给定的大小创建一个用户级进程上下文static struct User_Context* Create_User_Context(ulong_t size){struct User_Context * UserContext;size = Round_Up_To_Page(size);UserContext = (struct User_Context *)Malloc(sizeof(struct User_Context)); if (UserContext != 0)UserContext->memory = Malloc(size);//为核心态进程elsegoto fail;//内存为空if (0 == UserContext->memory)goto fail;memset(UserContext->memory, '\0', size);UserContext->size = size;//以下为用户态进程创建LDT(段描述符表)//新建一个LDT描述符UserContext->ldtDescriptor = Allocate_Segment_Descriptor();if (0 == UserContext->ldtDescriptor)goto fail;//初始化段描述符Init_LDT_Descriptor(UserContext->ldtDescriptor, UserContext->ldt, NUM_USER_LDT_ENTRIES);//新建一个LDT选择子UserContext->ldtSelector = Selector(KERNEL_PRIVILEGE, true,Get_Descriptor_Index(UserContext->ldtDescriptor));//新建一个文本段描述符Init_Code_Segment_Descriptor(&UserContext->ldt[0],(ulong_t) UserContext->memory,size / PAGE_SIZE,USER_PRIVILEGE);//新建一个数据段Init_Data_Segment_Descriptor(&UserContext->ldt[1],(ulong_t) UserContext->memory,size / PAGE_SIZE,USER_PRIVILEGE);//新建数据段和文本段选择子UserContext->csSelector = Selector(USER_PRIVILEGE, false, 0);UserContext->dsSelector = Selector(USER_PRIVILEGE, false, 1);//将引用数清0UserContext->refCount = 0;return UserContext;fail:if (UserContext != 0){if (UserContext->memory != 0){Free(UserContext->memory);}Free(UserContext);}return 0;}--------------------------------------------//摧毁用户上下文void Destroy_User_Context(struct User_Context* userContext) {//TODO("Destroy a User_Context");//释放占用的LDTFree_Segment_Descriptor(userContext->ldtDescriptor);userContext->ldtDescriptor=0;//释放内存空间Free(userContext->memory);userContext->memory=0;//释放userContext本身占用的内存Free(userContext);userContext=0;}----------------------------------------------int Load_User_Program(char *exeFileData,ulong_t exeFileLength,struct Exe_Format *exeFormat,const char *command,struct User_Context**pUserContext){//TODO("Load a user executable into a user memory space using segmentation");int i;ulong_t maxva = 0;//要分配的最大内存空间unsigned numArgs;//进程数目ulong_t argBlockSize;//参数块的大小ulong_t size, argBlockAddr;//参数块地址struct User_Context *userContext = 0;//计算用户态进程所需的最大内存空间for (i = 0; i < exeFormat->numSegments; ++i) {//struct Exe_Segment *segment = &exeFormat->segmentList[i];ulong_t topva = segment->startAddress + segment->sizeInMemory; /* FIXME: range check */if (topva > maxva)maxva = topva;}Get_Argument_Block_Size(command, &numArgs, &argBlockSize);//获取参数块信息size = Round_Up_To_Page(maxva) + DEFAULT_USER_STACK_SIZE;argBlockAddr = size;size += argBlockSize;userContext = Create_User_Context(size);//按相应大小创建一个进程if (userContext == 0)//如果为核心态进程return -1;for (i = 0; i < exeFormat->numSegments; ++i) {struct Exe_Segment *segment = &exeFormat->segmentList[i];//根据段信息将用户程序中的各段内容复制到分配的用户内存空间memcpy(userContext->memory + segment->startAddress, exeFileData + segment->offsetInFile,segment->lengthInFile);}//格式化参数块Format_Argument_Block(userContext->memory + argBlockAddr, numArgs, argBlockAddr, command);//初始化数据段,堆栈段及代码段信息userContext->entryAddr = exeFormat->entryAddr;userContext->argBlockAddr = argBlockAddr;userContext->stackPointerAddr = argBlockAddr;//将初始化完毕的User_Context赋给*pUserContext*pUserContext = userContext;return 0;//成功}----------------------------------------------//将用户态的进程复制到内核缓冲区bool Copy_From_User(void* destInKernel, ulong_t srcInUser, ulong_t bufSize) {struct User_Context * UserContext = g_currentThread->userContext;//--: check if memory if validatedif (!Validate_User_Memory(UserContext,srcInUser, bufSize))return false;memcpy(destInKernel, UserContext->memory + srcInUser, bufSize);return true;}-----------------------------------------//将内核态的进程复制到用户态bool Copy_To_User(ulong_t destInUser, void* srcInKernel, ulong_t bufSize) {struct User_Context * UserContext = g_currentThread->userContext;if (!Validate_User_Memory(UserContext, destInUser, bufSize))return false;memcpy(UserContext->memory + destInUser, srcInKernel, bufSize);return true;}----------------------------------------//切换到用户地址空间void Switch_To_Address_Space(struct User_Context *userContext){ushort_t ldtSelector= userContext->ldtSelector;/* Switch to the LDT of the new user context */__asm__ __volatile__ ("lldt %0"::"a"(ldtSelector));}================= ===============添加头文件 #include <geekos/>----------------------------------//创建一个用户进程/*static*/ void Setup_User_Thread(struct Kernel_Thread* kthread, struct User_Context* userContext){ulong_t eflags = EFLAGS_IF;unsigned csSelector=userContext->csSelector;//CS选择子unsigned dsSelector=userContext->dsSelector;//DS选择子Attach_User_Context(kthread, userContext);//初始化用户态进程堆栈,使之看上去像刚被中断运行一样//分别调用Push函数将以下数据压入堆栈Push(kthread, dsSelector); //数据选择子Push(kthread, userContext->stackPointerAddr); //堆栈指针Push(kthread, eflags); //EflagsPush(kthread, csSelector); //文本选择子Push(kthread, userContext->entryAddr); //程序计数器Push(kthread, 0); //错误代码(0)Push(kthread, 0); //中断号(0)//初始化通用寄存单元,将ESI用户传递参数块地址Push(kthread, 0); /* eax */Push(kthread, 0); /* ebx */Push(kthread, 0); /* edx */Push(kthread, 0); /* edx */Push(kthread, userContext->argBlockAddr); /* esi */Push(kthread, 0); /* edi */Push(kthread, 0); /* ebp *///初始化数据段寄存单元Push(kthread, dsSelector); /* ds */Push(kthread, dsSelector); /* es */Push(kthread, dsSelector); /* fs */Push(kthread, dsSelector); /* gs */}//开始用户进程struct Kernel_Thread* Start_User_Thread(struct User_Context* userContext, bool detached){struct Kernel_Thread* kthread = Create_Thread(PRIORITY_USER, detached);if (kthread != 0){Setup_User_Thread(kthread, userContext);Make_Runnable_Atomic(kthread);}return kthread;}================ =================//需在此文件别的函数前增加一个函数,函数名为Copy_User_String,它被函数Sys_PrintString调用,具体实现如下:static int Copy_User_String(ulong_t uaddr, ulong_t len, ulong_t maxLen, char**pStr){ int rc = 0;char *str;if (len > maxLen){ //超过最大长度return EINVALID;}str = (char*) Malloc(len+1); //为字符串分配空间if (0 == str){rc = ENOMEM;goto fail;}if (!Copy_From_User(str, uaddr, len)){ //从用户空间中复制数据rc = EINVALID;Free(str);goto fail;}str[len] = '\0';//成功*pStr = str;fail:return rc;}-----------------------------------------static int Sys_Exit(struct Interrupt_State* state){Exit(state->ebx);}-----------------------------------------static int Sys_PrintString(struct Interrupt_State* state){int rc = 0;//返回值uint_t length = state->ecx;//字符串长度uchar_t* buf = 0;if (length > 0) {if ((rc = Copy_User_String(state->ebx, length, 1023, (char**) &buf)) != 0)goto done;Put_Buf(buf, length);}done:if (buf != 0)Free(buf);return rc;}----------------------------------------------static int Sys_GetKey(struct Interrupt_State* state){return Wait_For_Key(); //返回按键码Wait_For_Key()}---------------------------------------------static int Sys_SetAttr(struct Interrupt_State* state){Set_Current_Attr((uchar_t) state->ebx);return 0;}---------------------------------------------static int Sys_GetCursor(struct Interrupt_State* state){int row, col;Get_Cursor(&row, &col);if (!Copy_To_User(state->ebx, &row, sizeof(int)) ||!Copy_To_User(state->ecx, &col, sizeof(int)))return -1;return 0;}-----------------------------------------------static int Sys_PutCursor(struct Interrupt_State* state){return Put_Cursor(state->ebx, state->ecx) 0 : -1;}-----------------------------------------------static int Sys_Spawn(struct Interrupt_State* state){int rc; //函数返回值char *program = 0; //进程名称char *command = 0; //用户命令struct Kernel_Thread *process;if ((rc = Copy_User_String(state->ebx, state->ecx, VFS_MAX_PATH_LEN, &program)) != 0){goto fail;}if(rc = Copy_User_String(state->edx, state->esi, 1023, &command)) != 0) {//从用户空间复制用户命令goto fail;}Enable_Interrupts(); //开中断rc = Spawn(program, command, &process);//得到进程名称和用户命令后便可生成一个新进程if (rc == 0) {//若成功则返回新进程ID号KASSERT(process != 0);rc = process->pid;}Disable_Interrupts();//关中断if (program != 0)Free(program);if (command != 0)Free(command);return rc;}-----------------------------------------static int Sys_Wait(struct Interrupt_State* state){ //TODO("Wait system call");int exitCode;struct Kernel_Thread *kthread = Lookup_Thread(state->ebx);if (kthread == 0)return -12;Enable_Interrupts();exitCode = Join(kthread);Disable_Interrupts();return exitCode;}---------------------------------------static int Sys_GetPID(struct Interrupt_State* state) { //TODO("GetPID system call");return g_currentThread->pid;}================= ================== static void Spawn_Init_Process(void){ //TODO("Spawn the init process");struct Kernel_Thread *pThread;Spawn("/c/","/c/",&pThread);}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原理:Geekos 提供了一个简单的shell,保存在PFAT文件系统内,所以geekos系统启动后,启动shell程序/c/运行,将/c/作为可执行文件传递给spawn函数的program参数,创建第一个用户态进程,然后由它来创建其他进程。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张羽谷建华王海鹏编2009-3一、操作系统课内实验目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内实验作为操作系统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是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的重要环节之一。
由于操作系统自身的庞大和复杂,造成学生在学过操作系统课程后,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即只是支离破碎的了解了一些操作系统局部知识,而很难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对于运用操作系统知识从事设计和应用更是无从谈起。
本实验课的目的就是力图解决上述问题。
二、操作系统实验整体安排和要求:1.课内实验将按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对常用的系统调用命令的使用方式有一个较熟练的掌握;对典型操作系统的编程基础知识和机制进行学习和了解;运用一些重要的系统调用编写程序模块,对操作系统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典型算法进行实现或验证。
实验内容如下:实验一 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及使用实验二 Linux Shell程序实验三 vi编辑器的学习和使用实验四 观察进程的并发性实验五 构造进程家族树实验六 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实验七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设计操作系统的课内实验共7个,根据具体上机条件和学时选做2~3个,其中实验2、3中必选1个,实验4~6必选,实验7可选做。
由于所有实验均在Linux环境下工作,用C语言编程,因此学生要具备一定的C语言编程能力,同时要求在充分预习实验内容中相关知识后,再进行实验的上机环节。
另外由于操作系统实验有些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和规模,建议采用分组方式进行。
2.操作系统课内实验考核:预习报告30%,上机实验35%,实验报告35%。
3.预习报告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对相关知识学习的书面总结(知识综述和参考文献);二是对本次实验的分析报告(主要针对涉及算法的题目)。
实验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本次实验的上机结果(数据结构、程序框图、源程序文档和运行情况)以及实验中难点分析和心得。
4.实验软、硬件环境要求:80386DX以上兼容机,可以使用Intel、AMD、CRIX处理器,对80386或80486SX的CPU建议具有数字协处理器。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_操作系统引导
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熟悉GeekOS实验环境。
二、实验要求编译运行操作系统的启动代码。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1、编写第一个“操作系统”,代码如下:org 07c00hmov ax,csmov ds,axmov es,axcall DispStrjmp $DispStr:mov ax,BootMessagemov bp,axmov cx,16mov ax,01301hmov bx,00aehmov dl,0int 10hretBootMessage: db "hello,OS world!"times 510-($-$$) db 0dw 0xaa55结果如图:修改boot.asm,修改文字颜色,代码如下:org 07c00hmov ax,csmov ds,axmov es,axcall DispStrjmp $DispStr:mov ax,BootMessagemov bp,axmov cx,16mov ax,01301hmov bx,00aeh //在此处修改BL的值,可以修改颜色mov dl,0int 10hretBootMessage: db "hello,OS world! "times 510-($-$$) db 0dw 0xaa55结果如图:2.在bochs中运行geek OS,结果如图:四、实验分析思考:引导扇区的标志是0x55AA,为何代码中写入的却是 dw 0xAA55?答:因为存储时低位在前,高位在后,所以代码中高低位反过来写。
五、所遇问题及解决方法答:实验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理解geek OS的代码。
一个原因是我们没有学过有关汇编的知识,导致代码中有关汇编的部分一头雾水,难以理解;另一方面是之前自己接触的源码比较少,第一次见到geek OS这么大的工程代码,感觉理解起来很困难,不过,在老师花费了几个小时的讲解下,我最终还是勉强理解了一部分。
西北工业大学_计算机系统基础_实验报告_第2次
计算机系统基础实验课第二次实验报告对二进制炸弹求解过程的详细描述首先使用objdump命令对bomb程序进行反汇编,并将汇编代码输出到asm.txt中。
阶段一、字符串比较打开asm.txt文件,搜索到phase_1函数,可以看到以下代码。
08048b33 <phase_1>:8048b33: 83 ec 14 sub $0x14,%esp8048b36: 68 7c a0 04 08 push $0x804a07c8048b3b: ff 74 24 1c pushl 0x1c(%esp)8048b3f: e8 3e 05 00 00 call 8049082 <strings_not_equal>8048b44: 83 c4 10 add $0x10,%esp8048b47: 85 c0 test %eax,%eax8048b49: 74 05 je 8048b50 <phase_1+0x1d>8048b4b: e8 29 06 00 00 call 8049179 <explode_bomb>8048b50: 83 c4 0c add $0xc,%esp8048b53: c3 ret可以看出,用户输入字串指针保存在0x1c(%esp),然后调用<strings_not_equal>,待<strings_not_equal>返回后,测试返回值,若equal则进入下一phase,否则<explode_bomb>,从<strings_not_equal>可知该函数用于比较两函数的值,因此需要两个字串作为输入,上面代码中, pushl 0x1c(%esp)用于传递用户字串指针,则push $0x804a07c自然是传递比较字串的指针了。
打开gdb,x/s 0x80497c0, 可以直接查看到该指针指向的子符串:所以第一个炸弹的拆弹指令为:I turned the moon into something I call a Death Star.阶段二、循环在asm.txt文件中可以找到phase_2函数代码如下:08048b54 <phase_2>:8048b54: 56 push %esi8048b55: 53 push %ebx8048b56: 83 ec 2c sub $0x2c,%esp8048b59: 65 a1 14 00 00 00 mov %gs:0x14,%eax8048b5f: 89 44 24 24 mov %eax,0x24(%esp)8048b63: 31 c0 xor %eax,%eax8048b65: 8d 44 24 0c lea 0xc(%esp),%eax8048b69: 50 push %eax8048b6a: ff 74 24 3c pushl 0x3c(%esp)8048b6e: e8 2b 06 00 00 call 804919e <read_six_numbers>8048b73: 83 c4 10 add $0x10,%esp8048b76: 83 7c 24 04 01 cmpl $0x1,0x4(%esp)8048b7b: 74 05 je 8048b82 <phase_2+0x2e>8048b7d: e8 f7 05 00 00 call 8049179 <explode_bomb>8048b82: 8d 5c 24 04 lea 0x4(%esp),%ebx8048b86: 8d 74 24 18 lea 0x18(%esp),%esi8048b8a: 8b 03 mov (%ebx),%eax8048b8c: 01 c0 add %eax,%eax8048b8e: 39 43 04 cmp %eax,0x4(%ebx)8048b91: 74 05 je 8048b98 <phase_2+0x44>8048b93: e8 e1 05 00 00 call 8049179 <explode_bomb>8048b98: 83 c3 04 add $0x4,%ebx8048b9b: 39 f3 cmp %esi,%ebx8048b9d: 75 eb jne 8048b8a <phase_2+0x36>8048b9f: 8b 44 24 1c mov 0x1c(%esp),%eax8048ba3: 65 33 05 14 00 00 00 xor %gs:0x14,%eax8048baa: 74 05 je 8048bb1 <phase_2+0x5d>8048bac: e8 df fb ff ff call 8048790 <__stack_chk_fail@plt>8048bb1: 83 c4 24 add $0x24,%esp8048bb4: 5b pop %ebx8048bb5: 5e pop %esi8048bb6: c3 ret根据call 804919e <read_six_numbers>可以推测题目要求是输入六个数字。
北航os实验报告
北航os实验报告北航OS实验报告一、引言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础的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一个可靠、高效的工作环境。
本文将对北航OS实验进行详细的报告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本次北航OS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
通过实践,学生将学会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和运行机制。
三、实验内容1. 系统引导实验开始时,我们需要编写引导程序,将操作系统加载到计算机的内存中,并跳转到操作系统的入口地址开始执行。
这一步骤是整个实验的起点,也是操作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2. 中断处理操作系统需要能够处理各种中断事件,如时钟中断、键盘中断等。
学生需要实现中断处理程序,使操作系统能够响应和处理这些中断事件,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操作。
3. 进程管理操作系统需要能够管理多个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
学生需要设计并实现进程管理模块,包括进程控制块(PCB)的数据结构和进程调度算法。
通过合理的调度策略,提高系统的并发性和响应速度。
4. 内存管理操作系统需要管理计算机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的分配和释放。
学生需要设计并实现内存管理模块,使用合适的算法来管理内存的分配和回收,避免内存泄漏和碎片化问题。
5. 文件系统操作系统需要提供文件系统来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和数据。
学生需要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的创建、读写和删除等操作。
通过文件系统,用户可以方便地存储和管理自己的数据。
四、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挑战和问题,但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调试,我们最终成功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
以下是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1. 内存管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内存管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如果内存管理不当,容易导致内存泄漏或者内存碎片化,从而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我们通过设计一个位图来管理内存的分配和释放,使用首次适应算法来分配内存,并通过合理地回收内存来避免内存泄漏问题。
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四
实验四进程与线程一、实验目的(1)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2)理解线程的相关概念。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查阅资料,掌握进程创建和构造的相关知识和线程创建和构造的相关知识,了解C语言程序编写的相关知识;2、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的实验内容及步骤(1)编写一个程序,在其 main()函数中定义一个变量 shared,对其进行循环加/减操作,并输出每次操作后的结果;(2)使用系统调用 fork()创建子进程,观察该变量的变化;(3)修改程序把 shared变量定义到 main()函数之外,重复第(2)步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3、理解线程的实验步骤(1)编写一个程序,在其 main()函数中创建一个(或多个)线程,观察该线程是如何与主线程并发运行的。
输出每次操作后的结果;(2)在 main()函数外定义一个变量shared(全局变量),在main()中创建一个线程,在 main()中和新线程shared进行循环加/减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3)修改程序把shared变量定义到 main()函数之内,重复第(2)步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4、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给出详细步骤;(1) 观察上述进程执行结果,并分析原因;(2) 提交源程序清单,并附加流程图与注释。
三、实验过程1、进程的与线程的创建和构造(1).进程的创建和构造进程简单来说就是在操作系统中运行的程序,它是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最小单位。
但是进程是一个动态的实体,它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进程和程序的区别在于:进程是动态的,程序是静态的,进程是运行中的程序,而程序是一些保存在硬盘上的可执行代码。
新的进程通过克隆旧的程序(当前进程)而建立。
fork()和clone()(对于线程)系统调用可用来建立新的进程。
(2)线程的创建和构造线程也称做轻量级进程。
就像进程一样,线程在程序中是独立的、并发的执行路径,每个线程有它自己的堆栈、自己的程序计数器和自己的局部变量。
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五
实验五进程管理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2)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3)了解FreeBSD系统中进程通信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掌握进程的概念,明确进程的含义;2、编写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 )创建两个子进程。
当此程序运行时,在系统中有一个父进程和两个子进程活动。
让每一个进程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字符:父进程显示'a',子进程分别显示字符'b'和字符'c'。
试观察记录屏幕上的显示结果(多次运行,查看结果是否有变化),并分析原因;3、修改已编写的程序,将每个进程输出一个字符改为每个进程输出一句话,在观察程序执行时屏幕出现的现象(多次运行,查看结果是否有变化),并分析原因;4、如果在程序中使用调用lockf()来给每一个子进程加锁,可以实现进程之间的互斥,观察并分析出现的现象;5、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给出详细步骤;三、实验过程1、进程的概念与含义狭义:进程就是一段程序的执行过程。
广义: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它是操作系统动态执行的基本单元,在传统的操作系统中,进程既是基本的分配单元,也是基本的执行单元。
进程的概念主要有两点:第一,进程是一个实体。
每一个进程都有它自己的地址空间,一般情况下,包括文本区域(text region)、数据区域(data region)和堆栈(stack region)。
文本区域存储处理器执行的代码;数据区域存储变量和进程执行期间使用的动态分配的内存;堆栈区域存储着活动过程调用的指令和本地变量。
第二,进程是一个“执行中的程序”。
程序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实体,只有处理器赋予程序生命时,它才能成为一个活动的实体,我们称其为进程。
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重要的概念。
是多道程序系统出现后,为了刻画系统内部出现的动态情况,描述系统内部各道程序的活动规律引进的一个概念,所有多道程序设计操作系统都建立在进程的基础上。
西北工业大学_计算机系统基础_实验报告_第3次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系统基础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学号实验成绩指导教师实验名称缓冲区溢出攻击实验目的:通过使目标程序跳转到我们预定的位置执行,从而加深对IA-32函数调用规则和栈帧结构的理解。
实验工具:linux、gdb调试器、反汇编工具objdump、将16进制数转化为ASCII码的工具hex2raw。
实验要求:对一个可执行程序“bufbomb”实施一系列缓冲区溢出攻击,也就是设法通过造成缓冲区溢出来改变该可执行程序的运行内存映像,继而执行一些原来程序中没有的行为,例如将给定的字节序列插入到其本不应出现的内存位置等。
实验内容:一、Smoke(让目标程序调用smoke函数)本实验利用getbuf()函数不检查读取字符串长度的漏洞破坏该程序栈帧的返回地址从而达到对主程序造成破坏的目的。
首先用objdump指令反汇编生成bufbomb的汇编语言文本文件。
可以找到getbuf函数代码如下:080491f1 <getbuf>:80491f1: 55 push %ebp80491f2: 89 e5 mov %esp,%ebp80491f4: 83 ec 38 sub $0x38,%esp80491f7: 8d 45 d8 lea -0x28(%ebp),%eax80491fa: 89 04 24 mov %eax,(%esp)80491fd: e8 08 fb ff ff call 8048d0a <Gets>8049202: b8 01 00 00 00 mov $0x1,%eax8049207: c9 leave8049208: c3 ret位于<0x80491f7> 地址处代码为预读的字符串在栈帧创建了0x28(也就是40)字节的空间。
具体位置可以通过gdb在下一行设置断点查找 %eax 的值得到。
为了覆盖被存在返回地址上的值,我们需要读入超过系统默认40字节大小的字符串。
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二
实验二FreeBSD的应用软件安装一、实验目的学习如何使用FreeBSD安装应用软件。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查阅资料,了解FreeBSD 安装软件的主要方式,每种方式的具体步骤、操作指南;2、学习使用FreeBSD安装方法的一种进行安装简单的SSH;3、详细记录探索学习的内容和实验的整个过程,包括资料的查询、资料的来源(资料名称、网址等)、所做的各种尝试、以及最终的结果(包含截屏);三、实验过程1、FreeBSD 安装软件的主要方式(1).package用 package 安装,只要抓取该程序 package 档案,简单的透过 --> 安装pkg_add package_name --> 移除 pkg_delete package_name就可以完成安装 / 移除。
注意:文件名称 .tgz 结尾的是 package 文件名称 .tar.gz 结尾的是 source 注 : 目前已经安装的 package 数据库放在 /var/db/pkg/ 这个数据夹之中。
通常在比较大型的套件(需要编译很久)或是老是无法编译成功以及想先快速了解未使用过的套件是长成什么样子时,我们会采用这种方式来安装套件。
(2)port如果你要使用 ports 安装软件,你必须先确认 /usr/ports 这个目录是否有安装。
如果没有的话,使用 /stand/sysinstall 来安装 ports 的目录:1. 以 root 执行 /stand/sysinstall2. 选择 Configure 后按 Enter3. 选择 Distributions 后按 Enter4. 选择 ports 后按空格键5. 选择 Exit 后按 Enter6. 选择你要从 CDROM 或 FTP 安装等7. 跟着选单照做,最后离开 sysinstall或者我们也可以到 /ports/ 去手动抓回 port.tar.gz 这个档案,将它放在 /usr/ 下。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202104)
A.速度 B.利用率 C.灵活性 D.兼容性 答案:B
15.引入多道程序的目的在于()。 A.充分利用CPU,减少CPU等待时间 B.提高实时响应速度 C.有利于代码共享,减少主、辅存信息交换量 D.充分利用存储器 答案:A
24.可采用静态地址重定位技术进行存储管理的有()。 A.单一分区管理、固定分区管理、可变分区管理 B.单一分区管理、固定分区管理、段式存储管理 C.可变分区管理、页式存储管理、段式存储管理 D.单一分区管理、页式存储管理、段式存储管理 答案:A
25.引入多道程序技术后,处理机的利用率()。 A.降低了 B.有所改善 C.大大提高 D.没有变化,只是程序的执行方便了 答案:C
9.用户在一次计算过程中,或者一次事物处理中,要求计算机完成所做的工作的集合,这是指()。 A.进程 B.程序 C.作业 D.系统调用 答案:C
10.在可变式分区分配方案中,某一作业完成后,系统收回其主存空间,并与相邻空闲区合并,为此 需修改空闲区表,造成空闲区表项数减1的情况是()。 A.无上邻(前邻、低址)空闲区,也无下邻(后邻、高址)空闲区 B.有上邻(前邻、低址)空闲区,但无下邻(后邻、高址)空闲区 C.有下邻(后邻、高址)空闲区,但无上邻(前邻、低址)空闲区 D.有上邻(前邻、低址)空闲区,也有下邻(后邻、高址)空闲区 答案:D
11.进程从运行状态变为阻塞状态的原因是()。 A.输入或输出事件发生 B.时间片到 C.输入或输出事件完成 D.某个进程被唤醒 答案:A
12.()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效率。 A.实时操作系统 B.多道批处理系统 C.分时操作系统 D.微机操作系统 答案:B
13.操作系统是一种()。 A.应用软件 B.系统软件 C.通用软件 D.工具软件 答案: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10011007 学号:2010302541 姓名:陈一凡 实验七理解线程的相关概念
一.实验目的
理解当操作系统引入线程的概念后,进程是操作系统独立分配资源的单位,线程成为系统调度的单位,也是系统并发运行的独立单位。
同一个进程中的各个线程共享进程的地址空间。
二.实验内容
(1)编写一个程序,在其main ()函数中创建一个(或多个)线程,观察该线 程是如何与主线程并发运行的。
输出每次操作后的结果;
(2)在main()函数外定义一个变量int shared (全局变量),在main()中创建一 个线程,在main()中和新线程shared 进行循环加/减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3)修改程序把int shared 变量定义到main ()函数之内,重复第(2)步操作, 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4)编写一个程序,在其main ()函数中创建至少两个线程,在这些线程中分 别说明(定义)名称相同的整型变量(例如,int x ;),分别在各个线程中修改这些变量,试观察这些变量值的变化。
开始 创建主进程
设置局部变量shared Sleep 1 S 创建线程
Shared++
输出Shared 的值
结束
开始
设置全局变量shared 创建主进程
Sleep 1 S
创建线程 Shared++ 输出Shared 的值 结束
实验八请求分页存储管理设计
一、实验目的
模拟存储管理常用的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技术,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虚拟内存的思想和主要的页面淘汰算法。
二、实验内容
(1) 通过随机数产生一个指令行列,共320条指令,指令中的地址按下述原则生成:50%的指令是顺序执行;25%的指令均匀分布在前地址部分;25%的指令均匀分布在后地址部分。
(2) 具体实验办法是:在[0,319]之间选一起始点M;顺序执行一条指令,即第M+1条;向前地址[0,M-1]中执行一条指令M;顺序执行一条指令,即第M+1条;向后地址[M+2,319]中执行一条指令M。
如此继续,直至产生320条指令。
使用产生随机数的函数之前,首先要初始化设置RAN()产生序列的开始点,
SRAND(400);然后计算随机数,产生指令序列。
例如:
a[0]=1.0*rand()/32767*319+1;
a[1]=a[0]+1;
a[2]=1.0*rand()/32767*(a[1]-1)+1;
a[3]=a[2]+1;
a[4]=319-1.0*rand()/32767*(a[3]-1);其中rand()和srand()为Linux操作系统提供的函数分别进行初始化和产生随机数,多次重复使用这5条指令,产生以后的指
令序列。
(3) 将指令序列变换成页面地址流:假设,页面大小为1KB;用户实存容量(内存区容量)为4页或32页;用户虚存容量(逻辑地址空间容量)为32KB;用户虚存容量32KB,每1KB中放10条指令,共320条指令序列,按其地址0~9在0页,10~19在1页,…….,310~319在31页。
(4) 使用不同的页面调度算法处理缺页中断,并计算不同实存容量下的命中率:先进先出(FIFO)算法;最近最少使用(LRU)算法;命中率的算法为:命中率= 1 - (缺页中断次数/页地址流长度)。
本实验中,页地址流长度为320,缺页中断次数为每次访问相应指令时,该指令所对应的页不在内存的次数。
开始
产生随机指令
选择页面调度算法
FIFO LRU
结束
生成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
#define MAXNUM 920 /*程序的大小,以字为单位*/
#define N_TEST 100 //
int a[N_TEST]; /*a[N_TEST]中存放产生的随机数*/ int *a_p; /*a_p是指向队列的指针*/
int page=10; /*页面大小*/
int mem=100; /*主存容量*/
int m=10; /*主存页数*/
int point=0;
int hit=0; /*命中次数*/
/*FIFO*/
void fifo()
{
int i;
hit=0;
point=0;
for(i=0;i<N_TEST;i++)
{
int j;
int temp=1;
for(j=0;j<m;j++)
{
if((a[i]/page)==a_p[j])
temp=0;
}
if(temp)
a_p[(point++)%m]=a[i]/page;
else
hit++;
}
printf("命中率为:%.3f%%\n",(float)hit/(float)N_TEST*100); }
/*LRU*/
void lru()
{
int i;
hit=0;
point=0;
for(i=0;i<N_TEST;i++)
{
int j;
int temp=1;
for(j=0;j<m;j++)
{
if((a[i]/page)==a_p[j])
temp=0;
}
if(temp)
a_p[(point++)%m]=a[i]/page;
else
{
for(j=0;j<m-1;j++)
{
a_p[(point+j)%m]=a_p[(point+1+j)%m];
}
a_p[(point+j)%m]=a[i]/page;
hit++;
}
}
printf("命中率为:%f\n",(float)hit/N_TEST*100);
}
int main()
{
int flag=1;
while(flag)
{
int i;
int select;
/*选择用哪种算法*/
printf("FIFO算法请输入0,LRU算法请输入1:\n");
scanf("%d",&select);
/*为指向队列的指针动态分配内存*/
a_p=(int *)malloc(m*sizeof(int));
/*产生随机数种子*/
srand((unsigned int)time(NULL));
//srand(400);
/*a_p初始化*/
for(i=0;i<m;i++)
a_p[i]=10001;
/*:
50%的指令是顺序执行;
25%的指令均匀分布在前地址部分;
25%的指令均匀分布在后地址部分。
*/
for(i=0;i<N_TEST;i++)
{
a[i++]=1.0*rand()/RAND_MAX*(MAXNUM-1)+1;
a[i++]=a[0]+1;
a[i++]=1.0*rand()/RAND_MAX*(a[1]-1)+1;
a[i++]=a[2]+1;
a[i]=MAXNUM-1.0*rand()/RAND_MAX*(a[3]-1); }
for(i=0;i<N_TEST;i++)
{
printf("%d\n",a[i]);
}
if(!select)
fifo();
else
lru();
printf("继续请按1,推出请按0\n");
scanf("%d",&flag);
if(0==flag)
exit(0);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