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巴黎圣母院》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著导读 《巴黎圣母院》》优质课教案_9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著导读  《巴黎圣母院》》优质课教案_9

名著导读——《巴黎圣母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雨果的生平与主要作品,理解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2、激发阅读兴趣,熟悉内容提要,体会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3、介绍多角度对比手法及其效果。

二、重点难点:教学目标2、3三、辅助手段:多媒体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885年6月1日,法国举行了一次国葬,这是一次有200万人参加的规模空前的葬礼,然而,哀悼的既不是显赫的法国国王,也不是战功卓著的将军元帅,而是《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

雨果是怎样一个人?他的一生有怎样的成就呢?竞有如此多的粉丝来为他送行。

今天,让我们走进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来一探究竟。

(多媒体放映课题)。

二、雨果简介:(1802—1885) 幼年深受母亲影响,政治观点偏于保守。

20年代受法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政治态度开始转变,文学观点也逐渐从保守立场转向浪漫主义。

1831年,雨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创作。

这是他所有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

他是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板书:推介理由:1、名家名作。

)三、创作缘起:数年前,雨果参观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角落里,发现有个手刻的字:’ANAГKH (希腊语“命运”的意思)。

这几个大写的希腊字母,经岁月侵蚀,黑黝黝的,深深凹陷在石头里面。

所蕴藏的宿命和悲惨的意义,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灵。

雨果左思右想,这苦难的灵魂是谁,非把这罪恶的烙印,或者说这灾难的烙印留在这古老教堂的额头上不可,否则就不肯离开这尘世。

基于以上对命运的深刻思考,雨果开始了对《巴黎圣母院》的创作。

(点拨:丰厚的学识积累和对“命运”的深刻思考是写作的前提。

)据雨果夫人回忆:他买了一瓶墨水和一身灰色羊毛披肩,将全身从脖子到脚尖统统包住。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巴黎圣母院》》5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巴黎圣母院》》5

《巴黎圣母院》名著导读教学设计大连长兴岛高级中学冯亚杰【课程说明】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学生要阅读5本以上名著,字数达到150万以上。

“名著导读”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板块,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

《巴黎圣母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模块二“名著导读”中的篇目。

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丝美拉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

【教学设想】名著导读课重在“导”,重在激发学生由阅读一本书到多本书的兴趣,这本小说已经在学校读书节活动中进行了阅读,学生已有初步了解,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及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中解读,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让学生能真正的体会到经典之美。

【学情分析】通过初中名著导读学习,及小说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小说阅读及分析的方法。

通过学校读书月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以及观看学生自编自演的《巴黎圣母院》音乐剧,学生对《巴黎圣母院》已有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重读经典,深入研读文本,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通课堂展示和导读,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进一步进行自主阅读;2.学习多角度对比体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方法,达到对《巴黎圣母院》的深一层认识;3.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问题源于学生,通过学生的问题引领课堂,进而通过小组合作开展纵深层级的研读。

《巴黎圣母院》导读教案精编版

《巴黎圣母院》导读教案精编版

一滴眼泪回报一滴水------《巴黎圣母院》导读【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巴黎圣母院》的兴趣,在课堂导读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自主阅读2、消除阅读《巴黎圣母院》中存在的障碍,大致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及欣赏的角度【教学重点】1、消除阅读障碍,提出阅读《巴黎圣母院》的建议2、化长为短,以片段学习与影片相参照为案例进一步学会阅读、欣赏外国长篇小说的方法【教学难点】雨果小说中的浪漫主义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达)、钟楼怪人(卡其莫多)是世界文艺长廊中的经典形象,一个无与伦比地美,一个世所罕见地丑。

但人们熟悉了解他们的途径更多是通过电视、电影、音乐剧甚至是动画片。

《巴黎圣母院》是各种艺术门类改编“永恒的主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回到最原汁原味的小说本身。

二、教学过程(一)走近雨果维克多·雨果 (1802.2.26-1885.5.22)是举世闻名的法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2002年他诞生200周年时,法国把当年命名为“雨果年”,足见其在法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地位。

作品有26卷的诗歌、20卷的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学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在中国,雨果更多以小说家的身份出现,因为中国的读者更熟悉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其中《巴黎圣母院》“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小说的杰作”“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为雨果“成为法国以至欧洲最重要作家之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跨越阅读障碍,提出阅读建议1、问题一:拖沓冗长,难以继续绕过障碍,先看故事。

课堂讨论: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小说《巴黎圣母院》的一个方面。

例如:这是个关于________的故事,这里有_________________参考:爱情、亲情、人格分裂(神性与人性的争斗)、荒谬的司法、暴力与反暴力(封建与反封建,奇迹宫廷的互相救助)……概述小说情节主线索 1482年副线索 1482-16年 16年前的故事2、问题二:梳理主要情节①、简要地描述卡西莫多的外貌特征卡西莫多就像是把一个巨人打得粉碎,再把四肢百骸胡乱拼装起来的外表非常丑陋的人:四面体的鼻子,马蹄铁形的嘴巴,左眼上挡着浓密如茅草丛的红眉毛,一个大肉瘤完全遮住右眼,牙齿横七竖八,东缺一块西少一角,赛过城墙剁口,一颗长如象牙的獠牙伸出长着厚茧的嘴唇,下巴劈开。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巴黎圣母院》》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巴黎圣母院》》

整本书的阅读在救助中见美丑——?巴黎圣母院?导读三明一中陈荔平教学目标:1、学习名著阅读的根本方法。

2、了解雨果的“美丑对照的审美原那么〞,培养学生追求美、憎恶丑的情感。

3、树立正确的人性观、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1、学会赏析人物形象,分辨人性的真善美假恶丑。

2、学习多角度比照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方法。

3、形成正确的人性观、爱情观。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以问题引导赏析经典片段,以学生表演活动体悟人物情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名著读什么?品读经典情节,赏析人物形象,欣赏创作手法,思考社会人生活动一:谁来救加西莫多?这部名著在上个世纪被屡次拍成电影,其中1956年版的最经典,我们一起欣赏电影的一个经典片段“一滴眼泪换一滴水〞〔2分钟〕台上受刑的是谁?加西莫多,一个长得奇丑的弃儿,敲钟人,劫持说明无知为何被鞭刑?克洛德〔副主教〕唆使他劫持埃斯梅拉达,被卫队长菲比斯送水的是谁?埃斯梅拉达电影是导演的再创作,作为读者应该要亲自阅读原著,才能品出原汁原味。

下面让我们就从经典情节入手,走进这部大作。

第一个经典片段“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即第一次的救助加西莫多落难了,谁会来救加西莫多?克洛德?劫持的主谋,教堂副主教,收养他的主人骑在它背上的神甫看清了犯人是谁的时候,那神甫却低下眼睛,用两只踢马刺踢着骡子急忙转身走开了,好象在逃避一声耻辱的呼唤似的,他很不愿意在那种场合被一个不幸的人认出来并且向他致敬呢。

那个神甫正是副主教堂·克洛德·孚罗洛谁给他配个画外音?天哪!这该死的倒霉蛋,千万别扯上我!快走!为何克洛德不上前救他?怕连累他,怕劫持埃斯美拉达的事暴露副主教的冷漠、自私,道貌岸然、缺乏同情心周围的人?不救助不同情,反而哄笑,扔东西,咒骂何处可见?两处描写,鞭打时,要水时邪教的怪物!〞一个说。

“骑扫帚把的家伙!〞另一个嚷道。

可恶的敲钟人?〞“敲晚祷钟的就是这个魔鬼呀!〞“啊,聋子!独眼!驼背!怪物!〞“这个丑像比所有的医药还能使孕妇流产呢!〞鞭打时,民众的咒骂侮辱主要是针对他的外表丑陋,因外表丑觉得他内心是恶,足见他们的浅薄无知要水时,民众扔脏东西、石子,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脸上,“拿去吧,恶汉!算我欠你的情有个妇人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这是给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钟惊醒我们的教训!〞“这只碗给你去喝水!〞一个男人把一个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为看见你从她面前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一个老妇把一块瓦片向他头上扔去,尖声嚷道。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巴黎圣母院》》3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巴黎圣母院》》3

名著导读?巴黎圣母院?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太湖县牛镇中学曹忠伟【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巴黎圣母院?的兴趣,在课堂导读根底上进一步进行自主阅读2、消除阅读?巴黎圣母院?中存在的障碍,大致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及欣赏的角度【教学重点】1、消除阅读障碍,提出阅读?巴黎圣母院?的建议2、化长为短,以片段学习与影片相参照为案例进一步学会阅读、欣赏外国长篇小说的方法【教学难点】1、如何化繁为简地介绍中世纪的欧洲及法国2、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作者既精彩幽默有时又有些罗嗦冗长的语言【课前准备】让同学进入教学博客,完成“讨论区——一吐为快〞中预设的问题,从而到达在阅读、交流中合作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一、导入介绍背景引入1885年6月1日,法国举行了一次国葬,有2021人参加,哀悼的既不是显赫的法国国王,也不是战功卓著的将军元帅,而是?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

今天我来向同学们导读?巴黎圣母院?。

二、教学过程〔一〕走近雨果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政论家,也是诗歌的革新者、浪漫派戏剧的创立者,法国人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

雨果一生著作甚多,普及文学的各种体裁,包括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政论等,整个作品充满人道主义激情。

〔二〕走近作品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实,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

小说中的反叛者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卡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弗罗洛和贵族军人弗比斯身上看到的那么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

小说的发表,使雨果的名声更加远扬。

(三)情节概述1月6日是西文传统的愚人节。

1482年的这一天,整个巴黎城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人们从四面八方向旧城区涌去。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著导读 《巴黎圣母院》》优质课教案_12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著导读  《巴黎圣母院》》优质课教案_12

《巴黎圣母院》名著导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巴黎圣母院》这节名著导读课属高一学生“外国名著”导读课,对学生来说,有相当隔膜与难度。

对此,在教学设计方面宜侧重兴趣指引和难度简易。

按文本初步设置四个步骤:走近名著、走进名著、欣赏名著、崇敬名著。

大致沿用文本中的“背景介绍、作品导读、思考探究”三部分模式而略作整合、稍加提升。

结合高一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聪明才智,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尝试、并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新理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多技能发展。

【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2)关注人物命运;(3)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理解美丑对照原则;(2)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课件2】(学生:武烨杉)【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媒介】多媒体幻灯片展示【学习过程】新课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了名著导读《家》,了解了《家》中这个大家庭的腐朽与衰败,关注了觉新、梅、鸣凤等人物的悲剧命运,深切地感悟到青春的美好与进步,现在让我们跨出《家》门,再次进入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的学习,去领悟《巴黎圣母院》的别样精彩……【课件1】(学生:武烨杉)今天受邀做大家的导游,曹老师心里很高兴,让我们相互陪伴,一路同行吧!好,让我们愉快开启名著导读的长途旅行!【课件3】(以下均是教师)第一集:走近名著作家作品、背景介绍【课件4】1.猜一猜:分别提供雨果、海明威、狄更斯三人塑像,使学生竞猜,以加强对雨果的初步认识。

【课件5】2.作家作品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人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

曾被称为“为穷人说话的人道主义作家”。

作品内容:《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国国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实,宫廷和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

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

【课件6】3.背景介绍数年前,作者参观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角落里,发现墙上有个手刻的字:‘AN’ARKH(希腊语“命运”),这些难以描状的符号,所蕴藏的宿命和悲惨的意义,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灵。

2《巴黎圣母院》导学案

2《巴黎圣母院》导学案
课堂提要
导入: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全人类的。
1.创作背景:雨果和巴黎圣母院
2.卡西魔多与爱丝美拉达:分析至丑和至美两个外表之下蕴含的心灵之美。
3.弗罗洛:一个被错误的信仰折磨到变态的魔鬼。
4.浮比斯:地位尊崇的贵族,人品没有下限。
5.格兰古瓦:一个复杂的普通人。
6.浪漫主义手法引发的思考:爱是开端,也是终结。
书目:《巴黎圣母院》
阅读量:4Leabharlann 万字作者:【法】维克多·雨果日期:2019.05
内容简介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对圣母院作出最充满诗意的描绘。这本小说写成于法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时代。1831 年书出版后,引起很大的回响,许多人都希望修建当时残旧不堪的圣母院,并且发起募捐计划。也引起当时的政府当局对圣母院建筑惨状的关注。工程持续了23年,修缮了尖顶和圣器堂,因此今日我们见到的巴黎圣母院,有非常多的要素是由他们来重新诠释的。在今日,圣母院依然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的旷世杰作,并几乎保持了最初的原始风貌。圣母院也展现了哥特式教堂的发展史。
阅读提示
1.副主教弗罗洛为接近上帝在研究什么?
2.找出雨果关于建筑和印刷术思考的段落
3.找到那场让人啼笑皆非的审判。
4.法官为什么认为爱丝美拉达会巫术?
5.格兰古瓦和弗罗洛之间是什么关系?
6.感受本书关于人性的思考。
未来的你一定感谢现在阅读的自己

〖2021年整理〗《巴黎圣母院》导学案2

〖2021年整理〗《巴黎圣母院》导学案2

《巴黎圣母院》导学案一、故事情节:1482年1月6日,这是一个能够激动巴黎市民们情绪的日子。

因为这一天具有双重意义,既是主显节,又是愚人节。

所以,全巴黎城从早到晚,都沉浸在极其欢乐的气氛之中。

愚人节,人们可以恣意笑乐。

这一天,人们没有什么恶劣行为不是被许可而且被认为是神圣的。

那么可想而知,巴黎市民该是怎样狂欢了。

人们从四面八方向旧城区涌去。

聚集在通往司法宫的几条路上的群众尤其多,这里正在进行“愚人之王”的选举,选举的规则是谁长得最丑陋,谁笑得最怪、最难看,谁就有望当选。

当大家把幸运的愚人之王带出来时,惊奇和赞赏到了最高点。

只见他长着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独眼,驼背,跛子,身体的高度和宽度差不多,下部是方方的,两腿从前面看,好象是两把镰刀,刀柄同刀柄相连起来。

在他的种种畸形里,却有一种不容怀疑的坚定、严肃、勇敢的态度,他就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伽西莫多,人们给他穿戴上用硬纸板做的王冠和道袍,把他抬上绘有花纹的轿子向格雷沃广场走去。

在大街的游行人群中,有人喊道:“爱斯梅拉达来了!”游行的人们立刻狂欢起来,喊叫声此起彼伏。

人们都蜂涌向广场。

在广场上,只见靠卖艺为生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正在一条波斯地毯上跳舞。

她轻盈,飘逸的舞姿,时时引起人们的狂欢的掌声。

成千上百的人们随着爱斯梅拉达的舞姿一起旋转。

这时,作为怀疑派的哲学家和讽刺诗人甘果瓦,被这个灿烂的景色迷住了。

他不知道这个女郎究竟是人,是仙,还是天使。

这时在所有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个严肃、平静而阴沉的中年人,此时比任何人都更关注那个跳舞的女郎,他的嘴里不时发出几声诅咒。

他就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这人从小就受到教会的教育,因而对宗教信仰十分虔诚,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这使他很快就成了教会的头面人物和一位广识博闻的学者。

他的性情孤僻,平时寡言少语,蛰居斗室,清贫而严肃,研究炼金术,回避一切世俗的欢乐与享受。

因而他总是一副忧郁、严肃、深沉的样子,这也许是他那不平常的经历带给他的。

《巴黎圣母院》导读教案

《巴黎圣母院》导读教案

名著《巴黎圣母院》导读教案设计一、教材的来源:导读教材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2004年5月第一版“名著导读”部分(第95页---98页)。

二、导读教学三维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原著的阅读,使学生了解作品的情节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2)、通过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

(3)、领会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独到的见解的个性化的阅读。

(4)、指导学生综合运用读、想、查、议、评等多种方法阅读名著,比较中外小说的不同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组织、指导、点拔的作用。

⑵、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课前布置导读目标与导读要求,指导学生查找纸质资料与上网查找各种资料,让学生懂得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⑶、指导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养成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与综合多方信息、整合不同意见及有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

⑷、通过理性的文本阅读与感性的影视资料的比较、中国小说与外国小说写作特征不同之比较,深入挖掘小说的内涵,改变学生以往潜尝则止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所创造的艺术美感及其表现方式。

(2)、树立正确的美丑观和善恶观。

三、导读教学重点:1、了解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领会小说思想内涵,理解小说的美丑对照,树立正确的美丑观和善恶观。

四、导读教学难点:小说篇幅较长,且有大量的环境描写以及涉及15世纪法国社会与宗教生活的许多细节,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这些环境描写与大段的宗教描写会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一定的障碍,应加以引导,此外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也会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课前可做好背景介绍,注意引导。

五、导读设想:1.要求学生先制定阅读计划,阅读小说文本,然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做成读书卡片,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通过自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初步体会人物形象,然后交流阅读心得,写成读后心得的书面材料。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巴黎圣母院》》9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巴黎圣母院》》9
五、讲名人爱情故事,启发学生,如何拥有不老的爱情

结合小说情节陈述理由
思考回答
合作探究
思考作答
倾听回答
引出教学内容
了解《巴黎圣母院》的重要情节及五个主要人物的爱情观,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
由对文本的认识上升到对作者的认识,深化学生的认知。
让学生通过思考明白什么是义。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一、导入
二、展示部分学生为《巴黎圣母院》中五个主要人物写的爱情宣言。
三、探究雨果的爱情观。
提示1:思考这五个人谁为爱情痴迷,谁没有为爱痴迷?为爱痴迷的结果怎样?
提示2:这四个男人都不同程度的为艾斯梅拉达着迷,但作者最终安排谁和谁在一起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四、同学们联系生活谈上完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问世间情为何物》
读《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爱情观
怀柔二中袁宝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巴黎圣母院》中五个主要人物的爱情观。
2通过合作探究以及教师点拨探讨雨果的爱情观。
3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最好的爱情,以及如何获得最好的爱情。
二、教学重点:读懂《巴黎圣母院》中五个主要人物的爱情观。
三、教学难点:探究雨果的爱情观。
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塑造最美的自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名著导读《巴黎圣母院》导学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名著导读《巴黎圣母院》导学案(2)

高一语文必修(二)yw_2012_02_18《巴黎圣母院》导学案编写人:黎文审核人:王完凤编写时间:20120816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巴黎圣母院》的兴趣,在课堂导读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自主阅读。

2、消除阅读《巴黎圣母院》中存在的障碍,大致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及欣赏的角度。

学习重点:如何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深刻理解小说主题。

学习难点:对人性中“美与丑”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学法指导:探究法。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法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和理论家。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等。

他自幼多才多艺,尤其热衷于文学,14岁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就获法国学士院征文奖。

1827年,雨果发表《<克伦威尔>序言》,提出系统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

随后发表了戏剧《欧那尼》、诗集《东方集》《秋叶集》等一系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1831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1851年,他因反对路易•波拿巴的独裁专制而遭到迫害,开始了长达19年的国外流亡生活。

在此期间,他的诗集《惩罚集》《静观集》、大型诗史《历代传说》以及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和《笑面人》相继问世。

1870年,他结束流亡生活,回到巴黎继续参加政治运动。

1885年5月,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遗体也被送到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2.写作背景:在1828年初,雨果就开始酝酿《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直到1830年七月革命爆发当天,在波旁王朝垮台的欢呼声中,他才正式动笔开始创作,小说于1831年2月出版。

小说的创作时期,正当雨果从政治上逐渐脱离保守派立场而倾向自由民主,文艺上逐渐脱离古典主义而提倡浪漫主义之际。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著导读 《巴黎圣母院》》优质课教案_7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著导读  《巴黎圣母院》》优质课教案_7

《巴黎圣母院》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一)消除学生的阅读障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作品的结构,感受作品的艺术美,激发阅读兴趣。

(二)通过对作品浪漫主义特征的解读、艺术形象的全面分析,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和创造性解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一)初步了解欣赏小说的角度,学会从背景、情节、语言、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比较阅读等角度入手阅读小说。

(二)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手段,自读与导读相结合,在设置的话题和问题的引导下,综合运用读、看、评、说、写等多种阅读方法,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引导学生认识阅读名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

(二)理解和领悟正确的美丑观、善恶观。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

一、导入课堂背景音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钢琴曲这首曲子我想大家应该比较熟悉,知道它叫什么吗?对,它就是贝多芬创作的命运交响曲。

我们知道贝多芬在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耳朵失聪了,正处于人生中的低谷,但他不甘向命运屈服,发出了“我要摁住命运喉咙”的呼声。

其实命运这个话题我们在其它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也有接触,比如鲁迅的《祥林嫂》和余华的《活着》等都是反映人对命运抗争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巴黎圣母院》也是一个关于命运的故事。

二、教学过程(一)走近雨果1885年6月1日,法国举行了一次国葬,有200万人参加,哀悼的既不是显赫的法国国王,也不是战功卓著的将军元帅,而是《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

幻灯片展示:★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二)内容梗概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迷上了吉普赛美貌少女爱斯梅拉达,在愚人节的晚上指使养子敲钟人卡西莫多拦路劫走爱斯梅拉达。

《巴黎圣母院》学案

《巴黎圣母院》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名著导读《巴黎圣母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并认识作家雨果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阅读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部分,梳理主要人物关系,了解《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

3.借助精彩电影片段和与之对应的原著的赏析,体味雨果美丑对照原则。

二、学习重点:借助精彩电影片段和与之对应的原著内容的赏析,体味雨果“美丑对照”原则。

三、学习难点:借助雨果对爱斯梅拉达与卡西莫多典型性格的塑造,探究雨果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力量。

四、自学导航:(一)知识链接1.作家简介雨果(1802-1885),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幼时深受母亲影响,政治观点比较保守,最初的作品都是一些歌颂王朝威仪的颂诗,曾经受到国王的赏赐。

20年代受法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1827年,雨果发表《〈克伦威尔〉序》,猛烈抨击了古典主义的种种清规戒律,主张自然中存在的一切,无论是丑的恶的还是美的崇高的,都可以成为艺术题材,并且提出了美丑对照的审美原则,从而使这篇序言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

随后发表了包括戏剧《欧那尼》,诗集《东方集》《秋叶集》在内的一大批具有明显浪漫主义色彩的剧本,诗歌和小说。

1831年,雨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创作。

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发表演说,鼓舞民众起义反抗。

起义被镇压后,雨果被迫开始了十九年的流亡生活。

这十九年的生活虽苦不堪言,但并没有磨掉雨果的锐气,也没有让他消沉下去,相反他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雨果文思泉涌,诗集《惩罚集》《静观集》,大型史诗《历代传说》以及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相继问世。

这些作品想象丰富,色彩浓厚,画面宏大,气势雄浑,情感炽热,充满着向非正义宣战的浪漫主义激情,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品。

1870年,雨果结束流亡生活回到法国,始终关心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不仅积极投入保卫法兰西共和国的斗争,而且始终关心着巴黎公社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黎圣母院》导学案教学参考1205 0918《巴黎圣母院》导学案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巴黎圣母院》的兴趣,在课堂导读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自主阅读。

2、消除阅读《巴黎圣母院》中存在的障碍,大致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及欣赏的角度。

学习重点:如何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深刻理解小说主题。

学习难点:对人性中“美与丑”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法。

知识链接:1.简介: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自幼多才多艺,尤其热衷于文学,14岁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就获法国学士院征文奖。

1827年,雨果发表《<克伦威尔>序言》,提出系统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

随后发表了戏剧《欧那尼》、诗集《东方集》《秋叶集》等一系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1831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1851年,他因反对路易•波拿巴的独裁专制而遭到迫害,开始了长达19年的国外流亡生活。

在此期间,他的诗集《惩罚集》《静观集》、大型诗史《历代传说》以及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和《笑面人》相继问世。

1870年,他结束流亡生活,回到巴黎继续参加政治运动。

1885年5月,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遗体也被送到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2.写作背景在1828年初,雨果就开始酝酿《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直到1830年七月革命爆发当天,在波旁王朝垮台的欢呼声中,他才正式动笔开始创作,小说于1831年2月出版。

小说的创作时期,正当雨果从政治上逐渐脱离保守派立场而倾向自由民主,文艺上逐渐脱离古典主义而提倡浪漫主义之际。

小说以十五世纪末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自然可以视为一部历史小说,小说以一个吉卜赛女郎的经历为中心,描写下层人物的生活。

雨果注意描写当时的历史风貌,正如他自己所指出的:“这是十五世纪巴黎的一幅图画”。

在小说中,中世纪的民间节日,上演神秘剧,推选丑人之王的古风得到细致的描绘,特殊的流浪人社会,在街头和广场耸立的绞刑架、阴森恐怖的巴士底狱、巫术和炼金术的流行、宗教享有的特权、国王隐蔽和行踪不定的生活都一一得到再现。

1831年3月,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的((原序》中说:“几年前,当本书去参观,或者不如说去探索圣母院的时候,在那两座钟塔之一的暗角里,发现墙上有这样一个可怕的单词:ANARKH(注:希腊字,意思是命运)……这几个由于年深日久而发黑,并且相当深地嵌进石头里的大写字母……这些字母所蕴含的悲惨的、宿命的意味,深深地打动了。

他多方寻思、尽力猜测那痛苦的灵魂是谁,他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个罪恶或悲惨的印记留在古老教堂的额角上之后才肯离开人世……正是由于这个单词,写下了这部著作。

”雨果在这段文字里明确地向人们提示了克洛德罪恶的一生、悲惨的一生以及《巴黎圣母院》的创作缘由。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A级)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劫持()畸形()原形毕露( ) 毛骨悚然()觊觎()遁入()气势磅礴( ) 倾巢出动()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场作戏()命是从()羞成怒面目狰()()腕叹息白璧无()前()后继脍()人口二、初步感知(B级)1.主题概括。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小说。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弗罗洛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 (人名)。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 (人名)为救女郎舍身。

书中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在作家笔下构成一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的对比。

小说揭露了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2.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这个人物形象。

3.简述《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这个人物形象。

4.简述《巴黎圣母院》中弗罗洛这个人物形象。

三、品读探究(C级)1.同样爱着爱斯梅拉达,弗比斯和卡西莫多的爱是不同的。

请试举一个例子说明。

2.雨果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

”请以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故事情节加以说明。

四、学习反思(D级)通过对《巴黎圣母院》的学习,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人性中的美和丑?五、布置作业(B级)1.简述卡西莫多最打动你心灵的一个场面。

2.简述《巴黎圣母院》中一个令你难忘的情景。

六、拓展阅读一部愤怒而悲壮的命运交响曲——《巴黎圣母院》赏析1830年28岁的维克多·雨果开始奋笔疾书他的“命运三部曲”之一《巴黎圣母院》(其他两部是《悲惨世界》(被称作“法律的命运”)和《海上劳工》(“事物的命运”),这样一部波澜壮阔的杰作仅仅用了150多天于次年即已完稿,不愧为旷世奇才!我们可以从研究古希腊悲剧中,把雨果的前辈古人所说的命运大别为三类,一是偶然的不幸,二是人的自我分裂及其不幸的解决,三是人与社会的或自然之间的冲突不可调和。

固然,《巴黎圣母院》所叙述的命运,一个重要的侧面是教士克洛德淫秽、叛教,不信天主教诲,偏信炼金邪术,为淫欲所支配,终于导致他自己以及他所爱和不爱的人们统统灭亡——这是悲剧之一。

而敲钟人卡西莫多由于天生畸形,特别是他的既瞎又聋,阻止企图营救爱斯梅拉达前来攻打圣母院的义民于前庭广场,终至被他与国王派来捉拿这吉普赛女郎的军队上下夹击,代表着黑暗中世纪鲜见的正义力量——那些下层社会的贱民全部被消灭,这是又一悲剧。

无辜的跳舞姑娘不仅是一切惨遭统治欧洲长达一千年的欧洲愚昧黑暗势力摧残的可怜百姓中间的一个,也是他们的楚楚动人的形象,无论她怎样辩白,无论人们怎样出于义愤竭力救助,仍然逃不脱被绞死的命运——这是悲剧之三。

所有这些正是上述悲惨命运的三大契机或动因一齐发挥作用的惨烈结果。

《巴黎圣母院》以感人至深的笔触刻画的就是那黑暗时代几乎全部平头百姓不可逃脱的这样悲惨的命运。

国王路易十一深藏在重重黑幕后面,他却正是雨果拿出来示众的血腥屠杀的元凶大憝!无辜惨遭他所代表的黑暗之力摧残的民众就是这部悲剧的真正主角。

然而,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雨果仍然要求我们相信“生活,就是昂首前瞻”,我们抛洒眼泪的同时,要像雨果那样“我睁开眼睛,看见了灿烂的晨星”,是的,应该永远乐观:“相信白昼,相信光明,相信欢乐”。

雨果高唱着这鼓舞人反抗压迫、冲破黑夜的诗句,奋勇前进,向人类广布他的人道主义呼声,从30岁起进入了法国乃至全欧的浪漫主义创作更高更盛的时期。

巴黎圣母院,威严赫赫,以其不朽的智慧,在它存在迄今八百多年中,默默注视着滚滚河水、芸芸众生,曾经是多少人间悲剧、人间喜剧的见证!在雨果的这部小说中,它仿佛有了生命的气息,庇护爱斯梅拉达,证实弗罗洛的罪行,悲叹众路好汉尝试打击黑暗统治而英勇献身的壮举,惊赞卡西莫多这“渺不足道的微粒尘芥”把一切豺狼虎豹、一切刽子手踩在脚下的侠义行为;它甚至与卡西莫多合为一体,既是这畸形人灵魂的主宰,又是他那怪异躯壳的依托。

在雨果的生花妙笔下,它活了起来,同时也以它所铭刻、记述并威武演出的命运交响曲增添了伟大作家的光辉。

美丽的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建筑艺术的珍品。

雨果早在少年时代就对建筑艺术——尤其是哥特建筑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及至青年时代,他至少进行了三年的准备,熟悉中世纪的法国社会,特别是屡次亲身钻进圣母院的旮旮旯旯,同时广泛阅读有关资料,掌握了法国人引以为荣的这座建筑物所有的奥秘,便于1830年7月着手写稿。

他假托在那两座巍峨高耸的钟楼之一的黑暗角落,发现墙上有这样一个中世纪人物手刻的希腊词:命运!说是这个支配人类的命运,事实上支配那愚昧时代一切人的黑暗之力亦即魔鬼,它无所不在的宿命寓意深深打动了。

确实,《巴黎圣母院》这本书就是为了叙说“命运”一语而写作的。

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雨果寻求的是命运的真实内涵。

无论是弗罗洛,还是卡西莫多,他们归根到底是社会的人,他们内心的分裂、冲突,反映的是他们那个时代神权与人权、愚昧与求知之间,庞大沉重的黑暗制度与挣扎着的脆弱个人之间的分裂、冲突,终于导致悲剧中一切人物统统死光的惨烈结局。

我们在这部巨著中看见的命运,就是在特定环境即中世纪的法国首都,愚昧迷信、野蛮统治猖獗的那个社会之中,发挥其横扫一切的威力。

《巴黎圣母院》作为一部浪漫主义代表作,正是由于力求符合自然原貌,刻画中世纪的法国社会真实生活,以卓越的手法和浪漫的形式,依据动人的情节发展,凝聚、精炼在这部名著中而呈现出它们的生动面貌和丰富蕴涵,赢得了继《艾那尼》之后浪漫主义打破古典主义死板桎梏的又一胜利。

这是一部愤怒而悲壮的命运交响曲!《巴黎圣母院》导学案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劫持jié畸形jī原形毕露lù毛骨悚然sǒng 觊觎jì yú遁入dùn气势磅礴páng bó倾巢出动qīng2.(逢)场作戏(惟)命是从(恼)羞成怒面目狰(狞)(扼)腕叹息白璧无(瑕)前(赴)后继脍(炙)人口二、初步感知1.浪漫主义爱斯梅拉达卡西莫多善与恶美与丑宗教2.爱斯梅拉达是理想中“美”的化身。

她酷爱自由,纯洁善良,富于同情心。

她挽救误入乞丐王国的青年诗人甘果瓦,当卡西莫多在烈日曝晒的广场上遭到鞭挞,口渴得发出痛苦的呼号时,只有她对这个丑怪异常而深夜又劫持过她的敲钟人表示了同情;她还敢于舍己救人,热情天真,品格坚贞,清白无瑕,;是巴黎流浪人和乞丐的宠儿。

她热情天真,致死爱着负心的法比,丝毫没有怀疑他会欺骗和背叛自己。

她品格坚贞,面对克洛德的淫威宁死不屈,最后无辜地被送上绞架。

3.卡西莫多外貌奇丑,心地善良。

他因副主教弗罗洛对他的养育之恩而极其感激。

在愚人节被选为“愚人王”,受弗罗洛指使劫持爱斯梅拉达。

在受刑时对爱斯梅拉达的送水感动不已。

他勇劫法场,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圣母院悉心照顾,并深深爱上了她。

最后他杀死了邪恶的弗罗洛,自己也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而死。

4、副主教弗罗洛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外表道貌岸然,内心毒似蛇蝎,表面上过着严肃、清苦、刻板的生活,标榜高尚的德行,摒弃世俗的生活,甚至对节日的狂欢也表示反感和厌弃。

内心里却贪求女色,对享乐充满妒羡,对世人满怀恶意。

他指使卡西莫多夜劫爱斯梅拉达,一手造成了她的悲剧。

他是虚伪的禁欲主义和淫邪本质的矛盾统一体。

三、品读探究1.爱斯梅拉达将行刑时,她发现弗比斯没死,他正坐在姑妈家的楼上冷漠地看着她,身边有姑娘倚着,他不敢出面证明她无罪,还把门给关上了。

这时,伽西莫多从教堂冲出来,挥着手打倒行刑的刽子手,把少女高举肩头,跳进了教堂,并用可怕的声音叫道:“圣地!”2.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体现在: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克洛德的狠毒,她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