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做一个生态瓶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6做一个生态瓶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看池塘里的生物环境资料,认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系统,设计制作生态瓶的方案。
能力目标:能依照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治理和观看。
情感目标:(1)能互相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制作生态瓶,并分工进行治理和观看。
(2)培养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生态瓶的方案以及依照方案来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难点】明白得以及这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关系。
【教学预备】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生态瓶的资料;做生态瓶需要的材料:大可乐瓶(洗净)、金鱼或河水、适合在生态瓶里生活的生物;生态池塘的录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形,激发爱好1.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来看一段有关池塘的录像.2.摸索下列问题:①在那个池塘里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呢?(预设生成:鱼、水草、浮游生物、微生物,水、石头、泥。
②这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预设生成:如水为鱼提供生活的场所,石头为鱼提供隐藏的地点等。
)③这些植物生存需要哪些条件呢?(预设生成:水、阳光、空气、养分)养份从哪儿来的呢?从动物的排泄物中来的。
④这些水草对动物生存有哪些关心呢?(水草为鱼提供足够的氧气,提供隐藏的场所,为鱼的提供食物。
)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玩耍休息的场所,动物为植物提供了二氧化碳、肥料等。
而这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依靠关系。
这确实是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
我们今天就来模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做一个生态瓶。
二、探究交流,设计方案生态瓶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先来设计一个生态瓶制作方案。
1.你认为做一个生态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非生物条件、生物种类和数量等、制作的步骤那我们先把那个设计方案完成,然后,再动手制作生态瓶。
2.小组讨论,尝试制定方案。
让我们尝试设计一个生态瓶建筑方案。
(发实验方案记录表,见附页)分组填写做生态瓶方案。
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方案。
方案设计得差不多了,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第一单元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
《做一个生态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池塘里的生物环境资料,认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群落,设计制作生态瓶的方案。
2.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进行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设计生态瓶的建造方案以及根据方案来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难点】理解在生态瓶中放置生物的数量,以及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践法【课前准备】容器、水桶、沙子和小石子、铲子和漏网、标签、记录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听歌曲《荷塘月色》,感受美丽的荷塘景色。
提问:同学们家里都养过鱼吧?养鱼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我们为了让小鱼有一个舒服的家,我们都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会在水里放上水草、浮萍、目的是为了让小鱼们生活得非常愉快。
那你们知道放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什么吗?仅仅是为了美观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态世界。
二、认识生态1.让我们以池塘为例,观察水里的生物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各有什么作用?生物:水藻、水草、水绵、鱼类(杂食性的鱼、杂食及肉食性的鱼类)、虾、田螺、河蚌、水鸟类、水生昆虫、青蛙等。
非生物: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关系:水为鱼提供生活的场所。
石头为鱼提供躲藏的地方;水草为鱼提供足够的氧气提供隐蔽的场所,为鱼提供食物;动物的排泄物是植物的养分,等等。
作用:在池塘生态系统中,阳光照源源不断地为这个生态系统提供能量;池塘中的水,溶解在水中的空气和养料,还有沉积在池底的有机物和无机盐,这些都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物质。
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无机盐等。
2.像池塘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播放视频:生态系统。
五年级上册科学生态瓶的制作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做一个生态瓶》教学设计教学年级:五年级执教者:【教学背景】上一课学生了食物链,这一课将过一步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态群落。
认识到生态瓶和设计必需考虑到选取的生物,非生物的关系,以及如何安排动物、植物进入生态瓶,为的是让生态瓶这一模拟的生态群落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趋于和谐有序。
【教材分析】本课是前一课的继续,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很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
教材安排学生通过简单的方案设计来研究生态群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学科的科学理念,且做生态瓶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活动。
【学情分析】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的食物关系,学生有能力设计出简单的方案来做一个生态瓶。
学生将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给生物营造一个“家”。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家”可能适合于生物的活动,有的可能不行,这时“家”中的一些生物就会出现一些不适的表现,左后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群落的生存。
学生从这个活动中会体会到,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做生态瓶的容器(大的饮料瓶)、一个盛满水的水桶、一些洗干净了的沙子和小石子、一把小铲和一个漏网等工具、一张标签、一张记录纸,剪刀。
学生: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小学科学7《做个生态瓶》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小学科学7《做个生态瓶》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制作生态瓶》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们了解生态系统及其组成要素,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并通过制作生态瓶,亲身体验生态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要素;- 掌握生态瓶制作的步骤和材料;- 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生态瓶制作演示材料;-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具。
2. 学生准备:- 笔、纸、尺等常用文具;- 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利用图片和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知和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具,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如生物、非生物环境等。
3. 生态瓶制作演示(20分钟)- 展示生态瓶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分解步骤并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如加入适量的水和土壤,栽培植物等。
4. 学生动手制作(30分钟)- 根据教师指导,组成小组,让学生动手制作生态瓶;- 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5. 分享与讨论(2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生态瓶并讲解其中的观察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就观察内容进行讨论,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思考和交流。
6. 总结与反思(1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制作过程和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一些关于生态系统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请根据以下问题,选择正确答案填空或简答:1. 生态系统是指________。
2. 生态瓶制作的目的是________。
3. 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________。
4.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如何转换的?5. 为什么生态系统需要保持平衡?五、探究性学习拓展:请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回答:1. 为什么生态瓶中的植物能够生长?2.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有什么样的相互关系?六、作业:请以“我制作的生态瓶”为题,写一篇100字以上的作文,描述你制作生态瓶的过程和观察结果。
《做一个生态瓶》教案
《做一个生态瓶》教案教案名称:《制作生态瓶》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生态瓶的定义和作用。
(2)学习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3)掌握生态瓶的维护和养护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促进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提倡生态文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生态瓶的作用及其制作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准备:1.生态瓶制作材料:空的透明塑料瓶、水、河土、小石子、砂子、水生植物、生态瓶维护手册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PPT、实物道具、维护手册。
3.教学环境:教室或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通过投影仪播放一段关于生态瓶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生态瓶的定义和作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Step 2:知识讲解(10分钟)1.通过PPT呈现生态瓶制作方法和步骤,并详细讲解每一步的操作要点。
2.讲解生态瓶维护和养护知识,包括水温、光照、水质等要求。
Step 3:实操环节(4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个空的透明塑料瓶。
2.指导学生按照PPT上的步骤进行生态瓶的制作。
3.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互相帮助和交流。
4.老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Step 4:展示与评价(15分钟)1.让学生将制作完成的生态瓶摆放在讲台上。
2.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生态瓶,介绍所使用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3.同学们对其他小组的生态瓶进行观察和评价,点评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Step 5:总结与拓展(20分钟)1.学生讨论生态瓶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如何将生态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让学生整理制作过程的要点和难点,并填写生态瓶维护手册。
教科版科学五上《做一个生态瓶》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上《做一个生态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做一个生态瓶》一课,通过让学生制作一个生态瓶,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操作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愿意进行实践操作。
但部分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仍较模糊,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知道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2.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观察生态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
2.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3.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态系统中,感受生态系统的存在。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生态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生态瓶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生态系统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生态瓶的制作材料,如透明塑料瓶、水、泥土、植物、小动物等。
3.准备课堂讨论和提问的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对生态系统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生态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呈现生态系统的概念,讲解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时,展示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生态瓶的制作。
小学科学《做一个生态瓶》的教学及反思
小学科学《做一个生态瓶》的教学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通过亲身动手制作生态瓶,探讨生态平衡和能量流动的概念,并培养学生对生态保护和环境意识。
2.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水、土壤、植物和空气之间的生态关系,了解生态平衡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
3.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可通过图片、小视频等形式,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引出制作生态瓶的实验活动。
第二步:制作生态瓶教师准备透明的瓶子、土壤、小植物、水和光线,让学生分组利用这些材料在瓶子中制作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学生可以观察瓶子中的水循环、植物生长和土壤生物等现象,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第三步:讨论分析学生制作好生态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了解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需要保护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四步:反思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本次实验进行反思总结,总结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总结生态瓶实验中的观察现象和结果,总结生态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二、反思本次教学中采用了实验活动和讨论分析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制作生态瓶,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让知识更加具体和生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在实验材料的准备上,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好瓶子、土壤、小植物等材料,并保证每组学生都能够获得充足的材料,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实验活动可能会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例如光线和温度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
在讨论分析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引出他们对生态系统的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针对以上不足,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可以通过寻求校外资源或者利用周边环境的自然物质,减少对实验材料的需求,降低成本,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堂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生物与环境《做一个生态瓶》教案
《做一个生态瓶》精品教案科目版本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章节课名第一单元第6课做一个生态瓶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知道什么是生态瓶。
了解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认识到生态瓶中的植物、动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运用所需的材料制作生态瓶,并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
意识到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环节内容1.情境导入这是一个美丽的池塘,你知道池塘里都有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池塘里有各种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还有水、阳光、泥土、石头、空气等非生物。
这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都可以看成是生态系统。
2.探索新知现在,你能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建造一个生态瓶来观察和研究吗?什么是生态瓶呢?如图,将一些植物、动物、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瓶中,形成一个人工的微型生态系统。
里面的生物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自给自足,不用给它喂食,也不用换水,都能生存下来,这样的瓶子,叫生态瓶。
如何设计生态瓶呢?首先我们要先确定好制作生态瓶的材料,确定好生物的种类、数量和非生物。
现在,我们来制作生态瓶。
需要的材料有:一个大的透明塑料瓶或玻璃缸、河水或者是经太阳暴晒过两天的自来水、水生植物(如金鱼藻等水草)、水生动物(如小鱼、小虾、小螺)、用水洗干净的沙石、保鲜膜。
如何做一个生态瓶?让我们观看视频。
经过几天的观察,我们发现,生态瓶中的水草长得很健康,小鱼、小虾、小螺也在正常地生活着。
我们并没有给小动物喂吃的,也没有给水草施肥,它们是怎么生存下来的呢?(提示:学生讨论五分钟)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生态瓶中的条件。
生态瓶中的生物有:生产者——水草,消费者——小鱼、小虾、小螺,分解者——细菌。
非生物条件有水、沙石、阳光、空气等。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学设计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知道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明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瓶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模型。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根据生态系统的原理,设计并制作一个生态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在制作生态瓶的过程中,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生物和非生物材料,并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能够通过观察生态瓶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记录和分析其中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动态情况,探究生态平衡的维持条件。
(三)科学态度目标1.对设计和制作生态瓶的活动充满热情和好奇心,积极参与到整个过程中。
2.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培养认真、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和数据,如实地记录生态瓶的变化情况。
3.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意识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生态瓶在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中的应用,体会通过制作模型来研究生态系统的方法。
2.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以维持生态平衡。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态平衡的概念,掌握设计生态瓶的原理和方法。
2.让学生成功制作出一个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瓶,并能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
(二)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在生态瓶中模拟和维持这种关系。
2.指导学生在制作生态瓶过程中,合理控制生物数量和种类、非生物条件,以实现生态平衡,并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解决。
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生态系统的高清图片(如热带雨林、海洋、草原、湿地等)、动画(如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动画、生态平衡的动态演示动画等)、视频资料(如介绍生态瓶制作过程的科普视频、生态瓶中生物生存状态的观察视频、人类破坏生态系统导致失衡的警示视频等)。
做一个生态瓶教案
做一个生态瓶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生态系统-制作生态瓶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2. 掌握制作生态瓶的方法和步骤;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生态瓶制作材料:透明塑料瓶、泥土、小石子、水生植物、小鱼、浮游生物等;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图书或网络资源:关于生态系统和生态瓶制作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生态系统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组成要素?探索生态系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个生态瓶;2. 向学生介绍生态瓶的制作步骤:a. 首先,每个小组成员准备一个透明塑料瓶作为生态瓶的容器;b. 接下来,将透明塑料瓶分别填充一定量的泥土和小石子,模拟土壤和石头的存在;c. 然后,向生态瓶中加入适量的水,以模拟水体的存在;d. 最后,将水生植物和小鱼等生物放入生态瓶中,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e. 注意:在制作生态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观察、记录和思考。
实施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生态瓶的制作,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观察和记录生态瓶中生物的行为和变化;3. 学生可以通过测量温度、PH值等指标,对生态瓶中的环境进行监测;4. 学生可以使用图书或网络资源,了解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
总结与展示:1. 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生态瓶,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态瓶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瓶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相互关系?为什么生态瓶中的生物需要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使用其他材料和方法制作更复杂的生态瓶,以进一步探索生态系统的特点;2.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观察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生态瓶中生物的影响;3. 学生可以与其他小组交流和比较不同生态瓶的特点和观察结果。
五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个生态瓶》表格式教学设计 教科版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深入学习五年级科学《做个小生态瓶》教案
深入学习五年级科学《做个小生态瓶》教案。
这节课程旨在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内建立自己的生态圈,并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课程的具体计划如下:一、课前准备:1.材料准备:50%的泥炭和50%的珍珠岩(球形白色珠状物,这是一种多孔的石头,可以帮助把水分散到整个生态异);植物珍珠草和蒲公英,虾和小鱼等。
2.将所有上述材料准备好并放在一起,同时向学生简单介绍生态圈和生态系统的意义和组成,以及各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如食物链和共生关系等。
二、实验步骤:1.选定一个较小的瓶子(最好是透明的),先将珍珠岩倒入其中。
倒入的珍珠岩应当大约占总容量的1/5。
珍珠岩可以增加瓶内的表面积,从而增加生物的栖息地。
2.接着将泥炭 tamply慢慢地倒入瓶内,直到填满整个瓶子。
泥炭可以吸收水分,然后释放给植物或动物使用。
3.加入一些食物链的生物,如虾或小鱼。
它们是整个生态圈中的第三级消费者。
在生物之间建立起一个食物链是必要的,并一定要展示食物链的原理。
4.下面放置植物珍珠草和蒲公英等,让它们成为第一级消费者,在生态圈中起到捕获太阳能的作用,从而为所有生物提供光合作用的能量。
5.添加一些水到瓶子里,但不要加入过多的水,以免淹死动植物。
6.将瓶子放置在阳光充足并且温度适宜的地方,以便生物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
三、实验分析:1.观察瓶内的生态环境,包括水的质量、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动物的行为等。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得出结论:瓶内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与物种的相互关系密切相关。
例如,如果某一种物种数量太多,它们可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可能导致其他物种灭绝或减少。
如果某一种物种数量过低,它可能会成为其他物种的猎物,整个生态圈的平衡也会被打破。
2.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改善瓶内的生态环境。
例如:增加一些更多的水,添加更多的射线,等等。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并结合实验现象加深知识的印象。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个生态瓶教案及反思
做个生态瓶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瓶的概念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瓶的定义和作用2. 生态瓶的制作材料和工具3. 生态瓶中生物的选择和搭配4. 生态瓶的护理和观察5. 生态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和过程中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生态瓶中生物的选择和搭配,生态瓶的护理和观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生态瓶相关知识资料,制作工具和材料,示例生态瓶。
2. 学生准备:分组合作,每组准备一个生态瓶的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示例生态瓶,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 自主学习2.1 教师分发相关知识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生态瓶的定义、作用、制作材料等。
2.2 学生阅读资料,教师提问检查学习效果。
3. 合作探究3.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本组的生态瓶制作方案。
3.2 教师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动手实践4.1 学生按照设计方案制作生态瓶,教师巡回指导。
5. 护理与观察5.1 学生分组养护生态瓶,定期观察并记录生态瓶的变化。
5.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分析生态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6. 课堂小结6.1 学生分享制作生态瓶的收获和反思。
7. 课后作业7.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生态瓶的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学生养护生态瓶的评价:评估学生对生态瓶的护理情况,如定期加水、清洁、观察等。
3. 学生课后作业评价:检查课后练习完成情况,以及对生态瓶制作反思的深刻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生态瓶制作技术的掌握程度、学生参与度、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适配性等。
小学生态瓶制作过程教案
小学生态瓶制作过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瓶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2.掌握制作生态瓶的基本步骤。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生态瓶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2.生态瓶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1.生态瓶、泥土、小石子、水、幼苗等。
2.幻灯片、PPT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可以先用图片或幻灯片等呈现一些自然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生态,并引入生态瓶的介绍。
2.讲解生态瓶的基本概念及作用生态瓶有效地解决了生长环境和养护问题,不仅可以栽植水生植物,而且可以自行制造环境条件作为植物需要的养料来源,养护好的植物会吸收了水中的污染物质,使水变得更加清澈。
生态瓶被广泛应用在教育机构、家庭和办公室等场所,并被视为一种生态环保的实用产品。
3.生态瓶的制作(1)选购合适的物品它需要的物品:自来水(去掉氯、重金属、残留农药的钟情时间)或流动水;泥土(以薄层为宜);小石子(洗净);一块过滤海绵、生态小型器具(如瀑布、喷泉等,灵活性较大);幼苗。
(2)容器丈量装水、土、石头、亲水地切断草模,制造的容器为专用的生态瓶。
可自行构思排水、便于明方控箱。
(3)种植装置(泥土和小石子混合均匀),几 centimeters 厚,洒上三盏灯原平均撒下,略微压实,立正倾斜(其中一个角比一个略高)。
添加本物品选购的生态小型器具(瀑布、喷泉等)。
安置三盏灯原(注意,挑选高度较小的植物,并避免枝杈遮挡其他植物),用其洒下。
覆盖海绵(用工具加固)。
移便于明方控箱内,在生长灯下生长并陶冶。
(4)日常护理(a)浇水:日常应用自来水浇水,换水时可以去掉藻类和有机废物,以减少水质的污染。
要掌握好浇水的喜平很重要,水文平才不至于将土壤中的养料冲走。
(b)光线:照明是生态瓶的生长关键。
照射时间应为10 -12小时。
(c)翻浆:初期翻浆2-3天一次,成长中期翻浆2-4天一次。
成长中期要注意削剪树枝和挖掘进境作业。
四、复习巩固由老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回答关于生态瓶制作的相关问题巩固刚才的学习。
教科版科学五上《做一个生态瓶》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上《做一个生态瓶》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一个生态瓶》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制作生态瓶来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制作生态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瓶的制作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进行观察、思考和实践,同时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但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瓶的制作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生态瓶的制作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来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生态瓶制作的材料和工具,如透明塑料瓶、泥土、水、植物等。
2.准备相关的科学知识资料,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3.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真实的生态瓶,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和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让学生了解生态瓶的制作目标。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生态瓶的制作,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制作过程中。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生态瓶,并分享对于生态瓶制作的理解和感受。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瓶的制作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活动和任务,如观察生态瓶中的变化、进行生态瓶的保养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和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案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部分。
认识生态瓶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够设计并制作一个生态瓶。
学会观察和记录生态瓶中生物的生存状态和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设计生态瓶的方案。
制作生态瓶并观察其变化。
2.难点理解生态瓶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生态系统的图片或视频,如森林、湖泊、草原等。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生态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引出课题“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2.认识生态系统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
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3.设计生态瓶提出任务:设计一个生态瓶,让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一段时间。
小组讨论:生态瓶中应该放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它们之间应该如何搭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选择哪些生物比较合适?为什么?生态瓶的大小和形状应该如何选择?如何保证生态瓶中的生物有足够的氧气、食物和水?各小组展示设计方案,全班进行交流和评价。
4.制作生态瓶准备材料:透明的玻璃瓶、水、沙子、水草、小鱼、小虾等。
按照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制作生态瓶。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卫生。
5.观察生态瓶把生态瓶放在合适的位置,让学生每天观察生态瓶中的生物生存状态和变化。
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生物的活动情况、水质的变化等。
6.分析生态瓶的变化组织学生讨论生态瓶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分析生态瓶中出现的问题,如生物死亡、水质变差等,并尝试找出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需要保持平衡,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7.拓展延伸提问:如果生态瓶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态瓶的变化,并尝试进行一些改进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生态瓶
1、教材内容: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
本节
课是前一课的继续,进一步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
非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简单
的方案设计来探究生态群落。
2、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
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
部分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学生没有
太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的指导,从而学生
没能很好地从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
情感。
但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
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正好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
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
的兴趣。
上节课已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
3、设计说明:通过创设情境导入视频——美丽的池塘,找出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进而引
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然后设计建造生态瓶的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
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4、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2)、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同学讨论学习,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交流思想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生态群落,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2)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视频资料、大的饮料瓶6个、自然水、水生生物、泥沙小石子等。
5、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池塘里的生物。
二、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通过观看视频,讨论池塘里的生物关系。
①、池塘里你看到了哪些东西?
②、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③、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④、动物为植物的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⑤、池塘里的非生物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2)、概况: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三、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做一个生态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问题提示:
①、生态瓶用的水应该是什么水?
②、瓶子的大小与放入的生物的数量有关系吗?
③、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④、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⑤、是否可以贴上标签?
(3)、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4)、分享设计成果: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同学们提意见并修改。
四、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①、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②、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③、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④、再放入小动物。
⑤、把本组组别做成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
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6、指导教师评点:
教师把教材资源与媒体资源有机地整合运用,开放性、创造性地构建教学过程,以达到实施课程目标。
通过学生观看《池塘里的生物》短片,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热情。
在教师创设性的三次学生探究学习汇报中,学生进一步清晰地知道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对学生自己“设计制作方案”与“做一个生态瓶”的作品展示及小组互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影响制作生态瓶的因素有着深刻的了解,而且对所探究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完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
教师运用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学理念驾驭课堂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在制作实验过程中获取完整的知识,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