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卷命题特点分析及高考备考复习的建议

高考数学卷命题特点分析及高考备考复习的建议

百分 比(%)
比例
从表中数据看易、中、难的分数分布和比例 还是相对合理的。但为什么各题难度值和社会反 映又显示今年数学试卷是这四年自主命题中最难 的呢?
(一)题型特点
1.选择题:定性为主,定量为辅 2.填空题: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3.解答题:重视三基,突出能力, 能思善变,彰显个性
1.选择题:定性为主,定量为辅
2.07
2.76
0.15
标 准 差 难
4.4
4.8
4.36
4.84
2.00
1.23
1.60
4.5 9
4.59
4.48
4.28
1.97
3.38
0.6
0.40 度
0.44
0.42
0.46
0.26
0.03
0.11
0.3 9
0.47
0.29
0.33
0.17
0.23
0.01
容易题、中档题和难题的分数比
理 类别 分数 易 45 30 1.3 科 中 70 47 2.1 卷 难 35 23 1 文 易 46 31 2.4 科 中 71 47 2.1 卷 难 33 22 1
3分/第2题(以下记 作3/2) 1/7
平面向量
不等式
二项式定理 代数函数 三角函数 数 列 充要条件 立体几何 椭 解析 几何 概 导 圆 2/14 2/22 2/11 7/18 3/8 2/3 3/4 1/13 3/6 3/17 1/5 4/1 4/9 1/15 4/20
2/12
2/8
3/1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可以看出,各分支在试卷中的分布比较合理,覆盖面也比较大
2.注重三基,突出重点

2024届九省联考语文试卷解读及高考语文备考建议

2024届九省联考语文试卷解读及高考语文备考建议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选文 2024 九省联考:有关画家笔下夏季荷花等花的一段文字,352字 2023 新高考 Ⅱ:有关皮影戏描写的一段文字,374字 2023 四省联考:有关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的一段文字,286字
题型 2024 九省联考:两道客观选择题,一道主观题:题18,填写成语; 题19,选择与材料中“给”意义和用法相同项;题 20,选择两句古诗 出现的正确位置。共9分。 2023 新高考 Ⅱ:两道主观题:题18,填写成语;题19,对比不同句 子的不同表达效果。共7分。
一项;题 16,分析该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共9分。
2023 新高考Ⅱ:一道客观选择题,一道主观题:题15,选正确一
项; 题 16,分析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在诗中的体
现。共9分。
2023 四省联考:一道客观选择题,一道主观题:题15,选不正确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
题型 2024九省联考:题17,(1)默写《春江花月夜》中两句;(2)王安石《答司 马谏议书》中两句;(3)默写有关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遏制骄奢淫逸风气的 两句诗 2023 新高考Ⅱ:题17,(1) 默写《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两句;(2)陆游《临 安春雨初霁》中两句;(3)默写联想到的前人的两个写月景的名句 2023四省联考:题17,(1)默写《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中两句;(2)陆 游《书愤》中两句;(3)默写季节代序、时光流逝的两句诗
试卷构成梳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选文 2024 九省联考:选自《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和《燕山一一长城
南北地区史前文化的适应变迁》,科普文,1717字 选自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和费孝通《亦谈
社会调查》,实用文,2001 字 2023四省联考:选自《这里是中国》,科普文,2118字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试卷分析(含新课标及备考建议)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试卷分析(含新课标及备考建议)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试卷分析考查内容1、现代文阅读:主要是考查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

2、古诗文阅读:对文言文断句、选文理解、翻译的考查,以及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的考查;填写名句。

3、语言文字运用:关于补写句子、句子表达效果之简明、句子的用法和作用等题型,注重对语言的简明准确等方面能力的考查4、考查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以“一花独放不是春”为主题。

二、试卷详析(一)着眼全局、立足大局,在语文情境中培根铸魂语言文字运用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是在语文情境中体现出来的。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统筹设计,精心选材,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1.凝心聚力,高擎思想大旗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青少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悟真理力量,掌握思想方法。

全国乙卷写作试题和新课标II卷现代文阅读I的材料摘自习近平总书记讲话。

从全国乙卷写作试题(“一花独放不是春”)可以看出:原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两则材料分别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和2014年3月27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虽然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问题,但揭示的道理是普遍的。

材料一可以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于人与人的相处。

2023年高考思想政治山东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2023年高考思想政治山东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2023年高考思想政治山东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高考是教学的方向和指南"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为什么考?一核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什么?四层怎么考?四翼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情境设置考查方式•核心知识疑难困惑•趋势走向备考建议础合用新基综应创性性性性2023年山东卷试题总体特征目录CONTENTS J分模块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5皿..I蚌…»012023年山东试题总体特征--------—,2023年山东试题总体特征■■试题结构有变化(1)必选比重高考必修选择必修主观选修选择选修主观模块 融合必、选比重数量x 分值数量分值数量x 分值数量分值202210x3=30 4.5问8+5+8+14=355x3=15 3.5问5+10+5=20165: 3520239x3=273.5问5+6+5+15=316x3=183.5问5+13+6=24358: 42(2)试题顺序(3)模块融合 (4)主观题数量思考:教学引导、答题思路,命题趋势—.2023年山东试题总体特征■■思辨精神显特色(2021年)16.有人认为同种地方特色小吃应坚持标准化发展,也有人担心标准化会让地方特色小吃失去自己的特色。

请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对此进行评述。

(2022年)17.有观点认为,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钢铁行业应扩大粗钢产量并增加出口。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023年)17.有观点认为,国家应超前开展各类基础设施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逻辑与思维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12分)思辨三环节(1)论证合理点,追因溯果,提供依据和支撑,(2)纠正错误点,观点明确,进行充分论证批驳(3)补充遗漏点,查缺补漏,丰富已有材料观点两面神思维2023年山东试题总体特征•■情境真实接地气非迭择169政务信息公开法治政府、个人信息枳必修三、迭必二非迭择1712基砒设施投笑创新思维、经济高质里发展必修二、迭必三非迭择18<1)7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会充文化必修四文化非迭择18(2)8雷锋精神普遍性与特殊性必修四哲学非迭择19(1)6邻里纠纷解决公民法治意识迭必二非迭择19<2)3道循壬住律原则调解和原则、相邻枳迭必二非迭择2010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基本规律、多极化与全球化必修一、迭必一i(1)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I(2)地域性不强,科技类较少,经济材料较难;法律情境比较复杂,哲学情境兼具知识性与价值性;](3)一般情境和复杂情境较多,多层次,结构化,考验阅读理解能力;(4)呈现方式多样化,图文并茂,对数据图表的解读能力有更高要求,(去年17题,今年第3题);;(5)情境坚持正向引导,倡导法治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逻辑题“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o—■2023年山东试题总体特征■■综合能力要求高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wo容薄。

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ⅰ卷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

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ⅰ卷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

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ⅰ卷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Ⅰ卷的评析和备考策略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从试卷结构上看,新高考Ⅰ卷保持了稳定性和创新性。

与往年相比,试卷的题型、分值分布等基本保持一致,这有助于考生在考试中稳定心态,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同时,试卷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创新思维能力,这要求考生在备考时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其次,从具体题目来看,新高考Ⅰ卷的试题体现了高度的命题自觉性,以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据,以素养立意为根本,以情景创设为载体。

例如,现代文阅读部分延续了历年来的考查重点,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等,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文言文阅读也更强调思维的深度,依托于教材进行有效延伸和深度挖掘,实现教考合一。

针对以上特点,备考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考生应系统复习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以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升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考生应多读各类文章,培养自己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也要通过练习和反思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答题技巧。

3.关注时代背景和热点话题。

考生应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和话题,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和语言表达方式,以增强自己的语境理解能力。

4.强化思维训练。

考生应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以应对高考语文中的创新题型。

5.模拟考试和真题练习。

考生应多进行模拟考试和真题练习,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和答题速度。

同时,也要注意总结错题和经验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考策略。

总之,备考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Ⅰ卷需要考生系统复习基础知识,提升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关注时代背景和热点话题,强化思维训练,以及进行模拟考试和真题练习等方面的训练和准备。

夯实基础__创造辉煌——2023年高考河北卷物理试题评析及备考建议

夯实基础__创造辉煌——2023年高考河北卷物理试题评析及备考建议
2.
高中物理学科的各个知识点之间不是割
Δ
t3 ≤0.
1
2s。
裂的,
而 是 处 于 整 个 知 识 网 络 之 中,相 互 联
点评:
本题包含板块 模 型、
爆炸模型和追
系,
彼 此 关 联。 必 备 知 识 与 关 键 能 力、
学科素
及模型,涉 及 匀 变 速 直 线 运 动、匀 速 直 线 运
验目的,
改 进 实 验 方 案,
从 原 理、
器 材、
数据处
则 xC2 +x0 ≤v2t6 +L ≤xC2 +
C 落在木板上,
探究能力。
块 A 离开 轨 道 到 解 除 木 板 锁 定 的 时 间 间 隔
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解得 0.
L,
2
8s≤t4 ≤0.
9
3s。 因 为 从 物 块 A
实验是物 理 学 的 基 础,是 物 理 学 科 的 重
木板的
1)
质量为 m2 ,
物块 A 的 初 速 度 为v0 ,
木板的长
度为 L,
物块 A 与木板间的动摩擦 因 数 为μ,
物块 A 运动到木板最右端时,
物块 A 和木 板
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 、
v2 。
方法 1:根 据 动 量 守 恒 定 律 得 m1v0 =
m1v1 + m2v2 ,根 据 功 能 关 系 得
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
0.
7
5s。当 vB2 =0,
vC2 =4 m/
s 时,
Δx2 =
实验原理的理解、
实验仪 器 的 使 用、
基本测量
xB2 +x0 ≤v2t5 +L ≤xB2 +x0 +L,解 得 0≤

2023年全国乙卷化学试卷分析(含新课标及备考建议)

2023年全国乙卷化学试卷分析(含新课标及备考建议)

一、2023年全国高考乙卷化学试卷分析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化学试卷分析2023二、试卷分析1.注重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突出立德树人向导试题精选与学科相关的生活、生产、科技、环保,医药等社会热点,围绕真实问题,突出核心能力考查,服务创新人才培养。

第7题以日常生活环境为切入点,考查化学物质应用原理,充分体现出化学学科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凸显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

27 题以常用的电极正极材料LiMn2O4为试题情境,考查陌生工艺流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机械刷题,彰显了高考改革的鲜明导向。

选修题中35题以火星车“祝融号”为情境,36题有机化学基础以合成药物奥培米芬为载体,均加强学生学科精神和社会责任培养。

2.突出关键能力考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试题在突出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等内容考查的同时,强化对基础知识深入理解上的综合运用,引导中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9题以实验装置评价为载体,考查常见气体制备原理、有机物分离操作、物质性质检验和气体体积测量,源于教材,但又有所创新,对学生的理解与辨析、分析与推测能力考查尤为突出,问题设计考查点更细、更精,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全面和扎实,理解更透彻和细致。

第12题原电池则是以钠硫电池为载体,侧重考查电极反应、离子迁移方向以及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重点知识,低起点、多层次,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第 11 题采用新形式考查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对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要求高,考查了学生面对新题型的应变能九。

3.注重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考查信息的获取与加工是整个化学学科能力发展的基础,通过表格、图像等方式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深入考查学生信息整理能力。

例如第13题借助对数图像问题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第27题以工业流程图制备常用的电极正极材料LiMn2O4为试题情境,以及考查学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这些都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获取和加工的能力。

高考评价体系下全国试卷数学试题的分析和备考建议

高考评价体系下全国试卷数学试题的分析和备考建议

高考评价体系下全国试卷数学试题的分析和备考建议摘要:文章具体分析高考评价体系对于全国试卷数学试题的要求,以2021年全国Ⅲ卷数学试题为例,具体分析全国试卷数学试题,从中找出规律性的内容,并据此提出一些备考建议。

以期更好地助力学生在高考中能够有良好的表现,有的放矢的科学备考、高效备考。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全国Ⅲ卷;数学试题引言:高考作为重要的选拔性考试,高考是课改的指挥棒和指南针,对高考评价体系下全国试卷数学试题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理解高考的命题指向,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改革和备考时间,能够高效的实现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成绩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高考评价体系对于全国试卷数学试题的要求(一)高考评价体系的含义与特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19年正式发布,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的组织架构组成,是高考命题的理论支撑和方向指引[1]。

“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并作、知识为基”是高考评价体系的中心理念和主要特点。

(二)高考评价体系下全国试卷数学试题的基本要求相较于以往的高考指导性文件,高考评价体系突出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主张和要求“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具体落实到高考评价实践中[2]。

对此,要求高考命题必须强调问题情境和情境活动。

(三)对2021年全国Ⅲ卷数学试题的整体分析从2021年全国Ⅲ卷理科数学试题的整体结构和难度上看,都是比较稳定的。

主要是对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综合考察,其中选择题部分在难度上适中,相较于往年没有比较明显的难度上升[3]。

在数学思想方法上,涉及到分类与整合、转化与化归、特殊与一般、数形结合等思想的具体考察。

二、高考评价体系下全国试卷数学试题的分析(一)强调基础,基础情境试题作为命题根本与Ⅰ卷、Ⅱ卷相比,Ⅲ卷更重视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与运用能力的考查[4]。

对于学生的数字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来说,必须要有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作为积淀,才能进一步将其内化进自己的认知体系中,然后实现综合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延伸与拔高。

2023年广东高考生物学试题评析及备考建议

2023年广东高考生物学试题评析及备考建议

2023年广东高考生物学试题评析及备考建议一、评析总体概述2023年广东高考生物学试题整体上保持了稳中有变的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思维能力。

试题难度适中,涵盖了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多个方面,题目设计精巧、综合性强,有利于选拔具有学科潜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二、具体题型评析1.选择题:以基础知识点为主,涉及生物学概念、原理及实验操作等,题目相对简单,但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并快速作出判断。

2.填空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

部分题目设计较为新颖,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3.简答题: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要求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此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4.综合题:多知识点融合,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部分题目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备考建议1.强化基础知识:学生应全面梳理生物学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对于重要概念、原理和方法应深入理解并准确记忆。

2.提高分析能力:学生应加强分析性习题的训练,提高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题技巧。

同时,关注生物学前沿动态,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

3.培养创新思维:在备考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4.加强实验操作: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学生应重视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实验在高考中的比重和题型变化趋势。

5.重视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是检验学生备考效果的重要手段。

学生应积极参加模拟考试,适应考试形式和题型变化,及时查漏补缺,调整备考策略。

6.拓宽知识视野: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学生应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了解生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前景和最新进展。

同时,注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2024年新高考Ⅱ卷高考数学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指导课件

2024年新高考Ⅱ卷高考数学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指导课件

以考促教 教考衔接 2024年高考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
3.3 课堂示范到位,加强算法的指导和训练
在(1)问计算时,最好转换为分数计算,及时约分,减小数值; 在(2)问计算时,要及时提取公因式,因式分解,减少雍繁的字母; 在(3)问计算时,要善于用二项分布的期望公式,减少计算环节。
以考促教 教考衔接 2024年高考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
3.3 课堂示范到位,加强算法的指导和训练 在(3)问计算时,要善于用二项分布的期望公式,减少计算环节。
以考促教 教考衔接 2024年高考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
3.3 课堂示范到位,加强算法的指导和训练
解析几何中的运算是“带有几何特征的运算”,
如果只知道“死算”,不注意利用图形要素、相关
要素的基本关系以及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本题
03
共享复习策略 科学备战高考
PART 03
以考促教 教考衔接 2024年高考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
3.1 熟悉高考模式与内容,抓准复习方向;
以考促教 教考衔接 2024年高考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
3.2 织牢知识网络体系,注重板块间的整合复习;
3.2.1 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结合; 3.2.2 函数与数列的结合; 3.2.3 解析几何与数列的结合; 3.2.4 概率统计与数列的结合等等。
中的对称、垂直等),那么解析几何的运算难点是很
难突破的。
-----章建跃
以考促教 教考衔接 2024年高考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
3.4 遵循教育规律,依据学情差异化复习
以考促教 教考衔接 2024年高考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
3.4 遵循教育规律,依据学情差异化复习
以考促教 教考衔接 2024年高考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202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分析及备课建议+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202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分析及备课建议+课件
2024全国各地高考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2024年全国新课标I卷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 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 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 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实际上,我们 所需的睡眠时长是 A 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 B 。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甲 )也很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 需要及时补充调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所以对于“睡眠负 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其实,( 乙 )。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 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 觉棒极了”。 【试题】18. 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 贴切,表达流畅。 【参考答案】天空中那一团团棉花糖,洁白、柔软,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仿照第一段中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的修辞手法,以“云”为本体,运用“借喻”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学生首先要区分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 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然后根据比喻中本体和喻体是“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事物”这一特征,给“云”这个本体找一个合适的喻体,云的特点有洁白、柔软、飘逸等,据 此可将喻体定为棉花、棉花糖等,然后按照要求写句子。“借喻”中本体“云”不能出现,也不能出现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可组织答案为:天空 中那一团团棉花糖,洁白、柔软,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今年是我省实行新课程高考的第四年,试卷结构几乎没有变化,保持平稳。

总体分析今年新课标卷题目综合难度较2013年有所下降,着重考查了考生数字分析处理水平,图象分析水平,以及综合应用知识的水平。

尤其化学非选择题部分题型较为新颖,题目灵活性有所上升,体现了新课标卷求新求变的命题特点。

由此看来新课标试题在于考查知识点的选择上突出了对于化学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考点更加全面,题型更加新颖。

化学部分试题难度中等,但是大题部分习题信息量偏大,考生在时间紧张的理综考场上做好这些题目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一、考点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第7题延续了近几年有机化学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没有大的变化。

来自有机物同分异构体考查,其中戊烷、戊醇都来源于三年内的高考题,题目难度较小。

第8题考查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知识来源于盐类的水解和氧化还原反应部分。

烧碱去油污、漂白粉变质、铵态氮肥和草木灰不能混合使用,FeCl3和Cu线路板都是来源于课本,难度小。

第9题考查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的基本知识,涉及内容包括催化原理,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及关系。

在历年的高考题中均有考查,并且较以往的化学原理题来说,难度降低。

第10题保留了近几年课标卷的必考题: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其中短周期、同一周期、最低(最高)价,电子层结构相同,考察半径大小、熔沸点均为基本考察点。

第11题与2013年课标卷保持一致,考查了难溶电解质。

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是这几年高考化学中的重点知识,与去年的单纯利用公式实行计算不同,今年结合了难溶电解质溶解曲线图考察温度对于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以及Ksp、重结晶知识。

这次结合溶解度曲线实行考察,虽然形式变化,但试题难度适中。

第12题考查了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本次重点考察了锥形瓶、容量瓶、滴定管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来源于高中化学的两个基础定量实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和酸碱中和滴定。

再次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回归课本。

属于简单基础题。

第13题以基础实验为切入点,考查了元素部分知识。

四个选项中所涉及的知识均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过,在此类知识的复习中,相关AgCl和Ag2S沉淀转化,浓硫酸和蔗糖实验等均为基础知识理论的考察。

第26题依然延续连续三年的实验考查模式,以有机制备为入手点,考查基本仪器的识别和使用、基本物质的制备原理和制备流程、物质分离和提纯等内容。

与往年的题目一样,来自于课本必修二的基本制备实验稍作改变,难度较小。

第27题与往年题目情境设置有所不同,没有出现工业流程图,但实际考查的知识没有发生变化,以次磷酸(H3PO2)为载体,考察了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盐类水解、电化学相关知识。

题目形式新颖,但实际上在降低难度。

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去年相同,再次回归基础。

第28题依然是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的试题,重点考察了化学反应热效应以及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试题设置的情景是学生熟悉的乙醇和乙烯为载体,且测定的数据以图表形式表现。

要求考生利用图表、实行数据分析判断,吸收、提取有效信息,突出了化学信息使用水平的考查。

这道题目设计的丢分点在于化学计算部分,学生会因为不熟悉此类计算而失分。

选做题部分第36题以磷矿石制备磷酸为基本,涉及基本化学反应和工艺在化工生产中的使用,基本知识比重较大,注重知识演绎和综合使用,题型比较传统,涉及知识重视课本,在复习中应该增大知识的使用和基本知识的总结。

第37题以Al、Fe、Cu三种金属为载体,考察了晶体、非晶体的区别,元素核外电子排布、配合物相关知识、杂化轨道知识、物质沸点与性质关系、晶胞相关计算的知识考察。

以基本知识考察为主,和历年试题比起来,增加了晶体知识的考察,角度较全面,但在计算方面难度有所降低。

第38题依然保持以陌生物质入手,考查有机合成的模式。

所涉及的知识是有机化学中的基本知识,比如卤代烃的消去反应,苯的硝化反应,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核磁共振氢谱等相关知识的考察。

命题形式依然延续了新课标I卷中去年的形式,由两条线合成一种物质,给出必要的已知信息,已知信息中包含未学过的新知识考察学生学习水平和知识迁移水平;同分异构体的考察。

题型难度适中,基本延续去年模式。

总来说之,2014年的化学试题再次指明了新课标模式下的考查要求:回归课本,注重基础。

从各个考点来看,是复习过程中反复考查和纠正的,对于选择题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很熟悉,但是因为大题出题形式灵活、新颖,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普遍反应化学大题不简单,特别是28题、38题较难。

二、复习备考:那么对于我们下一年的复习,我觉得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行复习:首先,对于老师来说1: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

无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出题的形式如何改变,其设问的问题依然没有脱离教材的基本内容。

选择题所考察知识点均属常见范筹。

如第12题是对学生基本化学实验知识的检验;第8题考察学生对一些与化学相联系的生活常识;9、11题都是对化学基本理论和常见化合物知识的考察;7是对必修部分有机化学中同分异构体研究。

第28题重点考察了中学化学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平衡理论。

选修部分第37题和38题所考察知识点绝大部分均为选修教材中所要求掌握的。

2:重视理论教学。

元素化合物和基本理论相比,元素化合物的权重降低,基本理论的考查比例上升。

考题27、28题的改变突出了这个特点。

27题实际上主要考察了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盐类水解、电化学相关知识。

28题重点考察了化学反应热效应以及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这个改变。

要增强理论的复习力度,适当降低元素化合物的的复习力度。

3:增强实验教学,突出学科特点。

考题对实验的考查力度增强,既有专项的实验试题又有其他习题中的实验问题。

今年高考题中考查了乙酸异戊酯的制备,关于酯的制备一直是新教材必修2的重要有机实验内容,教材要求学生对这个实验相当熟悉。

在本题中充分考察了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以及关于仪器的基本使用规则、物质分离提纯、产物纯度的计算的掌握情况。

对于学生来说,这道题很熟悉,考查实质很简单,相对来说,得分情况应该较好。

4:注重学生水平的培养。

化学大题27题、28题中一些小问均体现了这个问题。

27题需要学生能理解一元中强酸的涵义,才能对下面(1)和(2)中③做出准确的解答。

离子方程式书写和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有一定难度,这就考察了了学生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水平以及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水平;28题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图像给出大量信息,考察考生提取图像信息水平,考察反应平衡等核心考点。

5:重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

化学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关乎民生的各个方面,今年的考题非选择题的表现形式处处不离生产生活实际,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充分体现化学学科与科研成果的紧密联系。

如第26题涉及的蜜蜂信息素乙酸异戊酯;第27题关于精细化工产品次磷酸的相关性质以及制备;第36题关于磷灰石制单质磷的工业流程,第38题关于席夫碱类化合物在催化、药物、新材料的最新研究等。

6:精选习题:选题的标准有以下几点:(1)多选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少选老资料中的难题;(2)控制训练难度,以中档题训练为主;(3)注意练习题的水平层次要求,按不同水平层次设计不同的练习题,可分层次实行训练和辅导;(4)多选实验创新设计题,尤其是课本内典型实验装置的改进设计,强化实验水平训练;(5)适当增加化学计算题训练,强化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和水平。

8:积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1)要像关爱生命一样关爱学生,才能使教学充满道德的、美好的气氛。

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不是传统知识贮存的容器。

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协助或服务于学生。

(2)要相信所有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协助下都能挖掘各人的潜能,突出特长。

从"多元智能"理论看,人往往不是全能的,每个人都有适合其发展方面。

因此从理念上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和价值,人人均可成才,人人都是人才;在行为上,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以友好的态度对态每一位学生,持续挖掘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调动每一位学生成长的欲望,鼓励学生自已成长.(3)要把学生当作朋友看待.即使师生间在知识、经验等方面存有差异,但在人格方面,师生是平等的。

师生间的关系不能仅仅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所以师生之间要真诚、坦率、相互尊重,排除不友好的形为,教学上要尽量做到民主,克服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用吸引的方法把学生吸引到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参与教与学的过程上来,从而让课堂在平等、协作、共同探索和创造道德的、美好的气氛实行。

最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有重要的作用,我觉得我们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接受与发现学习、机械与意义学习、自主与受动学习,在本质特征上虽然是对立的,但并不是是非分明、学习效果绝对相左的,各组学习方式的某些特征有相互交流和涵盖的内容,不存有一一对立关系。

2、随着学习者知识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学习水平的提升,学习方式也逐渐转化,同一个人,面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材料,在不同的学习条件下,也会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便于实行或学得更有效。

通过复习,应该使同学们熟练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等量关系,使用数学方法解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水平。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同时,使学生在实行接受学习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提升。

实际上,我们现在采用的基于课程标准教学是非常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而且仅仅贴合高考的指挥棒,但是,使用过程中编写较困难,需要备课组成员共同努力,即使如此,我依然觉得应该继续发扬光大,使它更成熟,更完善,能更好的为教师和学生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