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简答题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无)第二章1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1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三.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简述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1.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
2.需要是社会关系的基础;
3.人的社会需要和人的社会劳动、人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相铺相成,推动者生存和社会的发展。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生理上的需要;
2.安全上的需要;
3.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4、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传授生活技能
2.教导社会规范
3.指点生活目标
4.提供角色人选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群体: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2、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社会需要:是在人自身的生理、心里条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外在环境条件的结合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的。
3、城市化:我们把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4、人文区位学:是借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其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
二、简答
1、试述“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在管理策略上有何区别
答:经济人假设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刺激就能够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效率。

社会学概论复习【精选文档】

社会学概论复习【精选文档】

社会学概论复习一、名词解释1。

社会建立在一定的地域上的,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享有共同文化的,通过持续互动能保持相对独立的人类生活共同体2.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即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3.社会控制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手段与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与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4。

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库利:初级群体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特征的群体.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6.社会流动社会流动也叫“社会位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社会流动既表现为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也表现为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实质上是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7.社会化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不仅是青少年时期才会面临的问题,而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8。

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9.角色失调1)角色冲突指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也就是个体不能执行角色提出的要求就会引起冲突的情境。

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地位、身份与角色.如果它们互不相容,出现矛盾,个体在心理上感到的冲突就是角色冲突。

2)角色不清个体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没有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也会造成角色不清。

3)角色中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4)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的角色。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社会学概论》练习测试题库答案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的社会科学。

2、社会结构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关系。

3、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4、社会化:所谓的社会化,是指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5、代沟:所谓代沟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代沟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6、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7、社会规范:是在特点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的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

8、社会群体:广义上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形成的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共同体;狭义上指通过直接的社会互动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类群体。

9、社会不平等: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满足程度上的差异性。

10、社区发展:指通过建设以促进社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

11、社会行为: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和社会有关的一切行为。

12、集合行为:集合行为又称为集体行为、大众行为。

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集合行为中,个人都不是独立地行动,而是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3、拟剧论:是社会学家戈夫曼采取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的理论。

14、社会调查方法: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社会现象和社会情况进行考察,搜集、整理、分析有关资料,并对其作出解释的一系列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社会学概论》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社会指的是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着的、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方式为基础的、相互作用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它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2.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3. 主文化又叫主流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4. 社会运行条件是指社会有机体运动、变化、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5. 同辈群体也称同龄群体,伙伴群体,在社会学中往往指的是在年龄、背景、地位、志趣、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6.亚文化又叫副文化或支流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系统中处在次要位置,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持有的文化。

7.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个共同目标,执行一定的社会功能,而将彼此的行为联合并协调起来所形成的社会群体。

8.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人走向群体、进入社会、适应社会,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理解认同社会规范和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过程。

9.所谓内群体,也叫“我群体”,是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即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

在内群体中,成员之间容易相互认识和彼此了解,能够相互关爱,生活在其中感觉轻松、自然,人们的日常生活一般以内群体为中心。

10.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的连结方,当这种连结遭到破坏而扭曲变形,或这种连结方式与社会发展不适应时,就产生结构性失调。

11. 所谓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12. 家庭是指人们基于两性结合和血缘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亲属关系。

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
社会学概论是对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性介绍。

下面是
关于社会学概论的一些简答题回答:
1.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行为以及社会结构和组织的学科。

它探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角色,
以及社会影响个人的方式。

2. 社会学研究的范围有哪些?
社会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化过程、社会不平等、社会问题、社会交往、族群关系、
社会心理等。

3. 社会学的方法论有哪些?
社会学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问卷调查、观察研究、深度访谈、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等。

研究者可以选择合适的方
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对社会现象进行科学的研究。

4. 社会学的理论有哪些?
社会学有许多理论流派,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结构主义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变化。

5. 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什么?
社会学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有密切关联。

社会学可以与这些学科共同研究和解释社会现象,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总结起来,社会学概论是介绍社会学基本概念、范围、方法和理论的入门性课程。

通过学习社会学概论,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存在的本质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社会学概论复习(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复习(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文化交流: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

2、*文化采借: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集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

3、*文化震惊: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惊。

4、社会学:是研究人与社会关系的一门社会学科。

5、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6、初级群体:又称首属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

7、城镇化:也叫城市化、都市化。

指人口和社会职能向城市聚集,生产方式、文化模式和社会角色发生变更,使城乡接近、融合的过程。

8、偏差行为: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

9、社会解组:指社会中的各种规则对约束个人的行为失去了效力,社会既不能提供给人们预期的奖赏和回报,也不能对违规的行为加以惩罚。

10、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11、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生活最基本、最重要的组织形式。

12、定性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3、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

14、社会问题15、社会控制(广义):是指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

16、社会变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17、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18、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19、社会化: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社会学概论(专升本)答案

社会学概论(专升本)答案

社会学概论(专升本)答案答案一一、名词解释1. 参照群体也叫榜样群体,它首先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曼于1942年提出来的。

它是个人用以帮助确定自己的信仰、态度、价值标准,并指导自己的行为的社会群体,它是人们有意或无意中拿来作为参照却不全然隶属于他的群体。

2 .社会静力学是法国社会学家孔德提出的,它是指在人类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指导下,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组织和结构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核心为社会秩序。

3. 水平分化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这种类型没有社会地位等级的差别。

4. 科层制(也称官僚制)也被称为行政组织体系、行政官僚组织,它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5. 丁克家庭指由双倍收入、有生育能力但不要孩子的夫妻组成的家庭。

二、简答题1.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分层结构的三重标准:(1) 经济标准,指个人在经济市场中的机会,即收入和财富的多少。

(2) 政治标准,即权力。

(3) 社会标准,即声望。

2.社区至少应该包括这样几个内容:(1)社区是一个特定地区内的人口集团(2)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共同语言、风俗和文化,由此产生共同的结合感和归属感(3)每一社区都有共同的活动场所和活动中心(4)每一社区都有自己的组织和制度(5)每一社区都有它特有的自然条件或生态环境。

3.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

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

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重点100题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重点100题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重点100题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3.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4.《群学肄言》:严复翻译英国早期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的一个绪论部分1903年于上海文明编译书局出版,书名定为《群学肄言》,即“如何学习社会学”的意思.1897年先为上海国闻报社翻译了前两章,名为《砭愚篇》和《倡学篇》,1901—1902年陆续译完,共十六章,于1903年出版.译文古雅而精深,文章并可琅琅成诵,一时风行海内.5.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6.优势需要:一般地说,人们的需要是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但事实上人们的活动并不是同时只有满足一种需要活动,而是有几种需要活动并存的,不过在同时期内,只有一种活动占有优势,叫做优势需要。

7.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成果,狭义是指人的意识形态部分。

社会学采用的是广义。

所谓社会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和非物质的产品。

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综合文化三个部分。

8.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9.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是社会成员具体实践他所担当的角色的过程.10.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角色冲突常使他感到左右为难.11."镜中自我":是社会学家施加压力库利使用的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理论.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12.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民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13.再社会化: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社会化,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14.继续社会化:是指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15.特殊社会化:是指对于某些受身心损伤不能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一些人们而进行的特殊措施的社会化过程.16.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相互社会交往而形成的,靠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人群.17.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18.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状态.它包括家庭由多少成员组成,由哪些成员组成和按照哪种关系模式组成.19.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20.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点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点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点一:名词解释(6个)1.社会互动是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简单的说,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者对他人做出反应的过程。

2.角色(先赋角色,自致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力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先赋角色也称归属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自致角色也称成就角色、自获角色,指主要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3.印象管理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它是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包括了与他人的社会互动,是自我认知观点的核心和人类的一种基本动机,是不论个体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都渴望被别人积极看待,避免被别人消极看待。

4.镜中我由库利提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5.初级群体其成员间相互熟悉了解、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群体,如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

(典型形式)6.次级群体又称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其成员为某种特定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如学校、工厂和政府部门等。

7.社会组织指人们为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彼此协调其行为,并联合起来形成的团体。

组织就是精心设计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以业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相对独立的次级社会群体。

8.科层制20世纪早期,马克斯.韦伯对科层制进行了经典性分析。

他认为,理性化是现代世界的主要社会潮流,经由这一过程,陈旧的、传统的社会组织方法被大量明确、抽象、正式的规则和程序所逐渐代替。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细致分工。

正式组织需要处理的事务通常被分为许多小单元,由受过训练的专门人员来负责处理这些小单元,组织中普通成员只负责处理自己的那一部分职责。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3、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转变,又一次行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二、填空题:1.孔德;2.群学肄言;3.哲学基础;4.普遍的社会现象;5.社会性;6.1943;7.情景主义;8.情感性;9.互相发展;10.条件反射学说。

三、选择题:1A 2C 3B 4D 5B 6A 7B 8B 9B 10D四、简答题:1、答: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答: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

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

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3、(1)人类离不开交往。

(2)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

(3)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

社会学概论重点(老师提供)

社会学概论重点(老师提供)

社会学概论重点一.名词解释:1.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

2.先赋角色:亦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3.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

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一般具有三个特征:人数众多、无组织性和行为者相互依赖。

4.内群体: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

5.垂直分化:垂直分化指的是依据某种社会属性或特征,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类型的地位群体,这些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存在着高低差别,及他们的生活境况、互动影响力各不相同。

6.同龄群体: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

7.文化模式:就是一个社会中所有的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

8.自致角色:亦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9.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10.核心家庭:又称夫妇家庭,就是只有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家庭。

它有三种具体形态:仅由夫妻组成、夫妻加未婚子女(含领养子女)、仅有父或母与子女(单亲家庭)。

12.非正式群体: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尤其是成文的——规定。

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的结合在一起。

13.弹性结构: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状态中各地位之间的相关性很弱,形象地说,社会成员在多元分层空间的分布呈现弥漫状态。

二.简答题:1.社会的特点哪有哪些?(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人是社会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构成了整个社会系统。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3. 社会学的功能:A、学习社会学,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B、增长社会管理才于,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D、为发展边缘科学和多科性综合研究做出贡献。
4. 社会需要的涵义: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人们的社会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力,就哲学意义说,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其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5.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1)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16. 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17. 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征。
18. 社会流动:从广义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是指个人在社会中地位的变化。
14. 社会发展:是社会工作者介入有问题的社会区,通过启发和教育,协助社会区居民组织起来,发挥社会区合作精神、动员社会区内外资源、有计划地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15. 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伸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34. 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它是与农村社区不同的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入城市的人口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叫过度城市化。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1、名词解释2、社会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

4、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5、镜中我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6、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

它是人们对具体特定身份的人的期望,构成了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6、血缘关系关系是由或而产生的人际关系。

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其他关系。

它是人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关系,在人类产生之初就已存在,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7、文化相对主义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他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8、先赋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

通常无需努力而自动获得,因此也称自动角色。

9、联合家庭指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生活,包括子女已成家却不分家。

10、社会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或指狭义的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11、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12、“本我”本我由各种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构成,完全处于无意识水平中。

它是人出生时就有的固着于体内的一切心理积淀物,是被压抑、摈斥于一时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生命力、内驱力、本能、冲动、欲望等心理能力。

社会学概论简答和论述题

社会学概论简答和论述题

社会学概论简答和论述题社会学概论简答和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本土化:就是使移植进来的某一事物扎根于本乡本土,适应本土的特性,并萌芽、成长、壮大。

2、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3、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实践中首先提出。

它是一种深入研究的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想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4、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5、人口数量:是对人口资源的量的规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

6、人口质量:也称人口素质,是对人口资源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

7、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8、宗教:是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幻想,是对神的敬畏与信仰。

宗教有负功能,也是正功能。

宗教正向功能有:①促进社会团结,维持社会秩序②振奋民众精神,促进社会发展③寻求生活意义,为个人提供精神安慰。

9、文化融合:对采借过来的文化元素,要放在本土文化中进行磨合,乃至改造,使之与本土文化协调起来,融为一体,这个过程就是文化融合。

10、文化冲突: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

11、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的社会过程。

12、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13、交换:指的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之间为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

14、合作:指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15、社区发展: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角色模式: 是一个人同时承担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的情况。

一个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会占有多个地位,承担不同的角色,他就是复式角色。

2、社会分层: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社会分层。

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之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

社会分层是社会分化的一个重要形式。

由于阶级、地位、权力等不同关系,就形成了不同的级别或社会等级。

而职业的分工以及它们的社会价值和等级,则构成了社会分层的基础。

3、社会组织结构:简称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

可分为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

4、种姓制度:般指职业世袭、内部通婚和不准外人参加的社会等级(身份)制度。

曾以不同形式存在于古代和中世纪各国。

5、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6、镜中自我: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使用的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

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象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

7、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利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

8、社会整合:也称社会一体化,是指社会各要素、组成部分相互联系与协调,结合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过程及结果。

包括社会结构整合、社会制度整合、社会功能整合。

9、群体意识:是基于个人对群体的认同和归属而形成的成员对群体的责任感,它是群体成员为了维护群体利益、实现群体目标自己应该怎样做的考虑,具体表现为群体成员为了群体利益而采取的积极主动的努力。

10、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11、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简答题:
1、简述社区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社区是由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经常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共同的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社区文化;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不同的社区,具备这些要素的程度又有不同。

2、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什么?
答: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

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社会需要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基础。

社会需要和人的社会劳动、人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3、社会保障的功能是什么?
答:(1)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其生活的安全。

(2)维护社会稳定。

(3)保护和维持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刺激劳动潜力的充分发挥。

(4)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

(5)社会保障对社会的稳定、人和社会的发展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功能,也有反功能。

4、时尚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第一,时尚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与物质需求,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快。

第二,时尚作为对惯常行为模式的偏离,其流行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清新的空气,使社会生活变得生动活泼。

第三,健康时尚对落后观念的冲击,可能会导致社会生活方式的革新。

第四,商业社会中,时尚会刺激消费,活跃经济。

当时尚不能代表健康和进步时,其负面效应表现为:污染以至毒化社会空气;炫耀消费造成浪费。


5、集体行为的成因是什么?
引起集体行为的原因是相当复杂和多样的。

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环境因素;结构性压力;一致的信念;催发因素;宣传鼓动者社会控制力。

6简述社会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社会组织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社会群体。

它具有如下特征: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社会组织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社会组织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社会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7、初级社会群体的含义及特征是什么?
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它有如下特征:①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

②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

③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际关系亲密。

④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控制来维持。

⑤初级社会群体把满足其成员的需求放在首位。

⑥初级社会群体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

8、家庭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家庭功能是指对于家庭成员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它具有如下功能: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部分家庭功能会外移,新的家庭功能会产生。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

9、科层制的特点是什么?
科层制的特点:内部分工,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组织成员都是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

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

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

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论述题
1试比较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异同.并就你个人观点说明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怎样更好地实施社会保障。

2 结合实例说明你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的理解。

马斯洛的激励理论强调两个基本点:第一,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

第二,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

在他的需要层次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以及求知的需要和美的需要。

理解:
3 请说明社会舆论的特点,并结合实际论述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

社会舆论:也称公意,是社会上众人以言论形式表现的对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大致相同的看法,是公众对于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或非的评价。

社会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行为,发挥社会控制作用。

社会舆论的特点:现实性强、集体的产物、大众传播
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由于社会舆论是一种公意,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因此它对少数人的言行具有一定的指导、约束及社会控制的作用。

其内在机制是:社会舆论作为一种评价性意见,会对少数人的、与众人意见不同的言行产生环境压力。

需要说明,社会舆论对于一些“一意孤行”者或“冒天下大不韪”者没有效果。

社会舆论的两种控制效果:当社会舆论代表社会正义是一种正确意见时,它有积极的社会控制作用。

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社会作用。

结合实际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