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课文分析教案

合集下载

项链》教案优秀7篇

项链》教案优秀7篇

项链》教案优秀7篇项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1.概括玛蒂尔徳的人物形象,力争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小说精巧的情节来透视人物的性格。

能力1.训练快速阅读、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情感引导学生公正客观评价玛蒂尔徳的同时,发扬人性中的善和美,摒弃虚伪和丑陋。

教学重点1、本文巧妙的构思和结局的空白艺术。

2、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讨本文多元化的主题。

教学方法质疑、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学课时:两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今天将要学习的《项链》这篇课文里,它是一篇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漂亮女子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由于在得意忘形之际,丢失了向朋友借的项链,她也为此付出了10年的代价。

下面我们就走进这篇小说,具体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与作者,小说以项链作为标题,是小说常用的“物线法”。

)二、作者介绍莫泊桑(1850—1893)的代表作《羊脂球》,重要作品另有短篇《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长篇《一生》、《漂亮朋友》。

870年,莫泊桑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

战后退伍,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

1880年,他以短篇小说库中罕见的珍品《羊脂球》,而登上法国文坛,从这开始到1889年的10年创作生涯中,有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

人称他为“短篇小说大师”、“短篇之王”。

他的作品大致分为三类。

1、以普法战争时的若干侧面为背景,歌颂普通人民的优秀品质,塑造了各类爱国主义人物,主要作品有《羊脂球》(1883)、《蜚蜚小姐》(1882)、《两个朋友》(1883)、《米隆老爹》(1883)、《决斗》(1883)、《蛮子大妈》(1884)等,以《羊脂球》《蛮子大妈》和《米隆老爹》最佳。

项链教案(优秀5篇)

项链教案(优秀5篇)

项链教案(优秀5篇)《项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海的美丽,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大海的美丽,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课时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大海图片、视频。

说说你的感受这节刘枫们就去海边看一看,领略一下大海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主识字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小组内解决字音。

2、师出示生字,检查学生自主识字的效果。

3、把生字还原到课文中,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1、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

2、根据学生的朗读出示句子,师生共同解读。

(1)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

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A、指导书写“白”,“又”两个字。

B、注意三个表示颜色的词:蓝蓝的黄黄的雪白雪白的(2)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

A、指导书写:的、和。

B、找出表示小娃娃动作的词:笑、迎、捡、穿、挂C、模仿一下这些动作D、体会一下,小娃娃此时的心情怎么样?(3)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大海的项链是用什么做成的?美吗?好好读一读这一句话吧!3、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仿佛也来到了海边。

感受到了小娃娃们的快乐!四、课下任务课下,请大家继续读课文,注意,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项链白的又和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吗?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

1、读词语。

2、读课文。

3、小娃娃的项链是用什么做和,大海的项链又是用什么做的?二、指导朗读1、听录音,一边听一边纠正自己的读音,同时注意模仿体会。

高三语文教案 项链课文分析9篇

高三语文教案 项链课文分析9篇

高三语文教案项链课文分析9篇项链课文分析 1教学目标:1.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2.客观公正的评价主人公玛蒂尔德。

3.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4.多层次性的主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 2.难点: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漠泊桑笔下的玛蒂尔德在生活的追求中付出什么代价呢?一.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情节1.玛蒂尔德命运怎样?指定学生概述玛蒂尔德命运。

2.她的命运波折因什么造成的?明确:项链3.课文围绕“项链”写了那些情节?(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板书:玛蒂尔德命运曲线图(师生互动)二.透视人物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1.她为何要借“项链”,现实的玛又怎样呢?有那些“梦想”?指定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玛的“梦想”(板书)2.他的这些需要你们怎么看?是不是正当的。

3..得到请柬前,玛蒂尔德有那些想法?想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4.得到请柬后,情绪怎样变化?懊恼地丢——恼怒地瞧——不耐烦地哭——迟疑地提出要求——似郁闷、不安、忧愁——迟疑而焦急地借——跳、搂、亲、跑。

5.舞会上她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四个陶醉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这四个“陶醉”与前面的七个“梦想”相呼应,前者是她追求和享乐的思想核心;后者是她得到满足时的真实体验。

6.舞会结束后,他想到的是什么?赶快逃走7.丢项链后,她打算怎样处理这件事?毅然打定主义,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项链》教案-4

《项链》教案-4

《项链》教案《项链》教案7篇《项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3.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4.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从玛蒂尔德的悲剧中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3.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法国宫廷舞会的影片片段引入。

二、粗读课文,整体领悟1.复述故事情节。

2.理清故事结构,以“项链”为中心词给小说各部分情节拟一个小标题。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3.在这几个情节中,哪些情节对人物命运影响最大?丢项链--人物命运的转折点。

识项链--人物再次受到命运的捉弄和打击。

4.请你用几个词分别形容一下十年前后的玛蒂尔德的形象。

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一个?年轻漂亮、高雅迷人、爱幻想苍老、粗壮耐劳、不爱梳妆打扮、高声大气说话三、研读课文,仔细品味(一)品读人物形象作者说:“要是那时侯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1.“极细小的一件事”指什么事?明确:丢项链2.丢项链前后,玛蒂尔德的人生有什么不同?仔细阅读小说,完成下表。

玛蒂尔德的人生丢项链前丢项链后外貌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美丽、丰韵、娇媚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

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

生活状况住宅寒伧、墙壁黯淡、家具破旧、衣料粗陋。

《项链》教案(优秀10篇)

《项链》教案(优秀10篇)

《项链》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助大家分享的《项链》教案(优秀10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项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11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对大海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体会小朋友的快乐,了解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教学方法】交流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能说一说大海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呢?(出示相关图片)2.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美丽的大海吧。

(播放歌曲:《大海》)3.有一位小朋友,他也来到了海边,他的心情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项链》一课,一起去了解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笑、向、活”是三拼音节,“着”是翘舌音。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蓝天、又高又大、笑声、看着、方向、和平、贝壳、娃娃、挂在、生活、金子4.学习多音字。

落(luò)落地;落(là)落下5.质疑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这里的项链是指什么?项链与大海有什么关系呢?)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品读,了解具体内容。

三、精读领悟1.课文朗读,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和课文,生边观察边倾听课文朗读。

《项链》课文分析教案

《项链》课文分析教案

《项链》课文分析教案一、课文背景和作者简介•课文背景:本课文《项链》是法国著名作家盖·德·莫泊桑于1884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它是莫泊桑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被誉为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简介:盖·德·莫泊桑(1850-1893),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杰出代表,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他的作品描写了那个时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心灵困扰,呈现出了强烈的社会批判和人民关怀的情感。

二、课文内容概述《项链》讲述了一个贫穷女子Matilde因失去她借用朋友项链的珠宝而导致她的生活逐渐陷入困境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法国,Matilde是一个出生在贫寒家庭的女子。

她通过美丽和聪明吸引了一个底层公务员Loisel。

他们结婚后,Matilde一直梦想着富裕和奢华的生活。

然而,他们的生活却始终贫困潦倒。

有一次,Matilde被邀请出席一场社交活动,但由于没有珠宝配饰,她感到非常自卑。

于是,她向一个富有的朋友借了一条华丽的项链。

在宴会上,Matilde光彩照人,但回家后发现项链不见了。

为了不让朋友知道她失去了她借来的珠宝,她决定去买一条和原来相似的项链。

Matilde和丈夫为了买一条新的项链,他们活活捉蚱蜢,卖掉了他们所有的财产,甚至贷款。

最后,他们终于买到了一条相似的项链。

然而,为了还债他们不得不过着更加贫苦的生活,辛苦工作,过着艰苦的日子。

十年后,Matilde偶然机会遇到了那位借给她项链的朋友,她告诉朋友项链已经找到了。

朋友听后不屑地说这个假货的项链只值500法郎,而不是原来以为是她花了36,000法郎买的真品。

懊悔和痛苦填满了Matilde的内心。

最后,Matilde和丈夫终于在贫困中过着简朴而满足的生活,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三、课文分析1.主题分析《项链》的主题主要是通过描述Matilde追求虚荣和奢华所导致的悲剧来表达,生活中的珍贵不在于物质的富裕,而在于对现实的满足和珍惜。

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教案:理解生词

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教案:理解生词

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教案:理解生词。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了解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人物、场景和情节。

另外,教师将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习并运用一些生疏的词语和短语,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生词,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材分析本课程的教材是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题目为《项链》。

该篇课文围绕着一个小女孩丢失了项链的故事展开,生动有趣,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既包含了一些简单的汉字和词语,也包含了生疏的词语和短语,如“硕大的糖葫芦”、“红红火火的油炸粑粑”等。

学生理解生词是本节课的重点,将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水平。

三、教学内容1.教师先让学生认识本节课的标题《项链》,询问学生对项链的了解程度,并引导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项链模型,以此引出学生对“项链”的认识。

然后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故事大概情节。

2.学生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引导学生逐一阅读文章,同时分析文章中一些生疏的词语和短语,如“硕大的糖葫芦”、“红红火火的油炸粑粑”等。

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这些词语和短语所描述的情景,引导学生推断它们的意思,并加深对这些生词的了解。

3.接下来让学生详细地阅读文章,重点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小燕子和钟老师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简单的语言和描述方法,来描绘小燕子和钟老师的形象特征,并通过对对话和行为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策略主要为听、说、读、写,帮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故事和生词。

通过尝试理解生疏的汉字和词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掌握这些词语,同时,在教师讲解中,学生练习使用简单的语言和描述方法,以便更好地描述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五、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点,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主人公、场景和情节。

同时教师也把重点放在了教学生词上,帮助学生在生词的掌握中提高语文水平。

课文项链的教案一等奖4篇

课文项链的教案一等奖4篇

1、课文项链的教案一等奖一、说教材《项链》这篇小说最大的特点在于主题的多样性,并且历来有不同的解读。

《项链》这篇小说是传统篇目,无论新旧教材都选用。

它的魅力何在?我觉得首先在于它主题的深刻性。

一篇有永恒魅力作品,它的主题是常读常新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随着时代的更新,我们理应有新的认识。

《项链》讲述了一则悲剧,这则悲剧的成因在作者看来是“偶然发生的微不足道的小事”造成的。

至此,我们明了作者其实是想通过这么一则悲剧来“探索”“人生的价值意义”,这一万古常新的话题。

正是这种“探索”,使得《项链》这篇小说具有了永恒魅力。

这一出悲剧自然而然的使人联想起《皇帝的新装》《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两出悲剧。

但是对小说的主题却历来有不同的解读。

正是这篇小说主题的多样性特征,决定了在教学上最可取的教学方法是探究。

如何探究?我觉得应从探究“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入手。

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如何探究呢?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主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表达作者的思想观念。

那么,要探究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应该以探究人物形象为主,通过对人物自身的思想实际和言行举止的分析探讨来把握。

罗瓦赛尔太太:虚荣心是悲剧的根源。

罗瓦赛尔太太尽管不富有,但生活无忧:丈夫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且小有积蓄;日常家务也不需操劳,忠心耿耿的丈夫对她呵护有加。

但她却感到非常的痛苦,她渴望过上贵太太的生活,渴望幽雅奢华的生活方式,渴望得到权贵的青睐,男人们的吹捧。

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她也获得了日思夜想成功,可是这一切都来得太快,消失得太快,犹如一只扑火自焚的飞蛾,刹那辉煌后即跌进无边的黑暗之中。

罗瓦赛尔太太就象普希金的寓言故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老太婆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代价一样,也为自己的虚荣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罗瓦赛尔先生:平庸、老实、对妻子过分的娇纵是悲剧的根源。

罗瓦赛尔先生安于现状,对生活心满意足,甚至计划夏季和朋友一起去度假狩猎。

项链的教案 《项链》教案(优秀7篇)

项链的教案 《项链》教案(优秀7篇)

项链的教案《项链》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作者分享了7篇《项链》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项链的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项链》教案篇一内容预览:一单元生活况味1、《项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情节结构的巧妙及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2、认识虚荣心是导致其悲剧的原因,而社会制度才是根本原因。

就项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美、享受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人物的理解和认识事物的本质。

教学时数:2课时。

一课时要点:构思和结构过程:一、自读课文;二、把握线索:全文围绕项链,依次展开借、丢、赔的环节;三、结构: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假项链四、构思精巧(结合练习完成)项链是赝品到文末才道破,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文中作了铺垫和暗示,共三处:(1)借时,女友很大方,毫不迟疑说当然可以;(2)还时,女友竟未打开,说明并非贵重首饰;(3)买时,老板说只卖出这个盒子,说明并非原配卖出,这更增加了情节的波澜,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作业:找出文中作者议论的话,看看其含义如何。

第二课时要点:人物分析,写法特点,主题讨论过程:一、人物形象探讨1、关于本文,有人认为是悲剧,有人认为是喜剧,你认为呢?2、关于玛蒂尔德的梦想你如何看待?3、玛蒂尔德是小职员之妻,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爱慕虚荣,向往荣华富贵,又因不能实现而倍感痛苦;但也有其诚实、善良的一面,坚强而有毅力,却仍念念不忘一夜虚荣,(假项链的结局是对她的虚荣心的沉重打击。

)4、写法特点:心理描写细腻、深刻、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文章的开头部分二、主题: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理由是什么?①小说尖锐地讽刺了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②小说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常。

③小说对女主人公的追求奢华生活遭到失败的不幸表示同情,对其以诚实劳动偿还债务的行为予以肯定,对主人公的虚荣心作了批评。

项链优秀教案(精选9篇)

项链优秀教案(精选9篇)

项链优秀教案(精选9篇)项链优秀教案(精选9篇) 作为⼀位杰出的教职⼯,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项链优秀教案(精选9篇),欢迎⼤家分享。

项链优秀教案1 [教学⽬标] 1、通过对⼩说情节、⼈物性格的剖析,让学⽣深切体会虚荣⼼给⼩说主⼈公带来的巨⼤打击,记取⼩说提供的超时空的现实警戒意义。

2、引导学⽣学习借鉴⼩说主⼈公遭打击⽽不沉沦,遇逆境⽽敢于奋起的坚强、负责、勇敢的精神。

3、通过对⼩说的鉴赏,让学⽣领会本⽂别出⼼裁的结构艺术。

4、培养学⽣联想和想象能⼒、发散思维能⼒。

[教学重点] 1、本⽂巧妙的构思和结局的空⽩艺术。

2、⼈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

[教学难点] 引导学⽣探讨本⽂多元化的主题。

[教学⽅法]质疑、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熟悉⼩说的情节。

2、领会本⽂精妙的构思和布局。

[教学重点] 体会本⽂结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含义,重点探讨本⽂结局的“空⽩艺术”,让学⽣知道什么是“空⽩”,并在写作中尝试这种技法。

[教学步骤及内容] ⼀、导⼊新课: 有这样⼀个故事:长征路上,冰天雪地之中,⼀个⼈⼜冻⼜饿,⾏将死亡。

这时,司令⽣⽓地找军需部长,因为是他的失职,才让战⼠这样冻饿致死,出⼈意料的是,原来这个快死的⼈就是军需部长。

⽂章到此戛然⽽⽌,意味悠长。

这种结局往往是出乎意料,⼜合乎情理,今天我们要学的《项链》⼀⽂结局也是如此。

(板书题⽬) ⼆、概括⽂章结构 (课前让学⽣听朗读,解决⽣僻字词,熟悉情节,了解作者情况。

) 提问:1.⽂章的最后结局如何?从结局往前看,连续发⽣了哪些事情? 明确:得请柬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发现真相 附图: 提问:2.从⽂章的内容看,玛蒂尔德为之付出⼗年艰⾟的项链竟然是假的,我们不难理解结局的“意料之外”,可我们还说它是“情理之中”,这在⽂中有哪些根据?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11 项链(教案) 项链课文教案

11 项链(教案) 项链课文教案

11 项链(教案)项链课文教案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课文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背景和作者简介。

2.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1. 课文背景和作者简介的介绍。

2. 课文中关键信息的提取。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作者简介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简介。

2. 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4. 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的初步理解。

作业布置:1. 预习第二章。

2. 写一篇关于课文导入的感悟。

第二章:分析人物关系教学目标:1. 分析课文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关系。

2. 理解人物关系对故事情节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分析人物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 理解人物关系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对关系的影响。

2. 分析人物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相关人物关系图。

教学过程:1. 回顾第一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关系。

2. 教师出示相关人物关系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4.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作业布置:1. 预习第三章。

2. 分析课文中自己喜欢的人物关系,写一篇短文。

第三章:探讨故事主题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故事主题。

2. 理解并阐述主题在故事中的体现。

教学重点:1. 探讨故事主题的意义。

2. 分析故事中主题的体现。

教学难点:1. 深入挖掘故事主题背后的内涵。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故事主题。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相关主题资料。

教学过程:1. 回顾前两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题。

2. 教师出示相关主题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3.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故事主题及其在故事中的体现。

4.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项链的教案(优秀10篇)

项链的教案(优秀10篇)

项链的教案(优秀10篇)《项链》的教案篇一设计思路:“田鼠太太的项链”是一次将文学作品与数经验进行整合实施的活动。

故事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让幼儿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想清楚,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最需要去做的;故事中另一个可以挖掘的教学点就是粮食交换的数量计算。

该活动主要是在启发孩子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的同时帮助孩子对数学知识的梳理,在食物逐渐减少的过程中让孩子理解减法的含义。

整个活动一共有两次减法操作,第一次操作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减法的含义;第二次是告知孩子粮食全部换掉了,让他们列式表示换的过程,既培养孩子的逆向思维,又让他们了解0的意义。

教学中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表达自己的推测,从而让幼儿具有辩证思维和多维思考的经历和体验。

活动目标:1、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加减法表示事物的增减,理解减法算式及0的实际意义。

2、初步懂得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想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

活动重难点: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加减法表示事物的增减,理解减法算式及0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ppT,0~10数字,减号,等于号卡片若干,操作板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ppT1:昨天我们一起听了一个什么故事呀?2、ppT2:故事中的田鼠先生因为要出远门用了四天的时间帮田鼠太太和田鼠宝宝找了许多的食物,谁还记得每一天都找到了些什么吗?3、请你们帮田鼠先生算算它一共找到了多少玉米,多少红枣和多少花生呢?4、ppT3:田鼠先生看着自己找到了这么多的食物,心里特别高兴,它想:这下够田鼠太太和宝宝吃一阵的,于是它就放心的出远门了,田鼠太太把这些食物都藏到了柜子里。

二、听听算算1、ppT4:第二天,田鼠太太在树林里散步,发生了什么事,它是怎么做的?2、ppT5:田鼠太太戴上了项链走在街上遇见了谁,它怎么说的?3、田鼠太太拿了多少食物去换礼服?(出示ppT6)要用这么多食物去换礼服,田鼠宝宝非常担心地说:“我们还剩多少粮食呢?够不够我们吃的?”4、到底柜子里还各剩下多少玉米,多少红枣,多少花生呢,我们来帮田鼠宝宝算一算。

《项链》教案6篇

《项链》教案6篇

《项链》教案6篇《项链》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以项链为线索,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2.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及作者对她的态度。

3.分析玛蒂尔德悲剧产生的原因(个人、社会)。

4.接受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设想:通过对小说情节结构及人物心理描写的点拨研讨,引导学生领略《项链》精巧的艺术构思,把握作品主题,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外国文学史上有三位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其中两位作家的作品:俄国契诃夫的《变色龙》,法国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还有一位是美国的欧。

亨利,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

引出莫泊桑的《项链》。

(或者:因学生在英语教材中学过莫泊桑的两篇小说,包括《项链》,由此引出课文)(二)分析课文1、品析情节,体会情节的作用1)小说以“项链”为标题,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小说原题是“首饰”。

)“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

2)小说在“项链”这条线索牵动下,都写了哪些情节?(用三个字概括每一个情节)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识项链3)品读小说的重要情节?《项链》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括玛蒂尔徳的人物形象,力争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小说精巧的情节来透视人物的性格。

能力目标1.训练快速阅读、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情意目标引导学生公正客观评价玛蒂尔徳的同时,发扬人性中的善和美,摒弃虚伪和丑陋。

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整体把握课文,梳理情节脉络。

研读人物描写,概括玛蒂尔徳的形象。

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先书写作者“莫泊桑”,问:我们曾学过他的什么作品?或你曾读过他的什么作品?写得什么内容?(《我的叔叔于勒》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通过菲利普夫妇对至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

课文《项链》教案范文

课文《项链》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项链》教案范文教学科目:语文年级:九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项链》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项链》。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课文《项链》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课文主题,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玛塞尔·普鲁斯特及其作品《项链》。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项链》,编写一个关于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故事梗概。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的。

3. 深入思考课文主题,写一篇关于“诚实与守信”的作文。

六、教学过程5. 课堂拓展(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2)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6. 总结全文(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实守信,做有道德的人。

2023关于《项链》教案三篇

2023关于《项链》教案三篇

2023关于《项链》教案三篇《项链》教案篇1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我们教师只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习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

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

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

课前准备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歌曲《童年》。

(教师) 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习生字,朗读课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感受美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

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

莫泊桑《项链》(教案)

莫泊桑《项链》(教案)

莫泊桑《项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莫泊桑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分析《项链》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分析《项链》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描写等;2. 理解《项链》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难点:1. 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作品的精髓;2.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莫泊桑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词和短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描写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2)剖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项链》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水平。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让学生阅读其他作家创作的类似题材的作品,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等,从而提高学生对不同作家风格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2. 影视作品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根据《项链》改编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比较文本与影视作品的差异,分析各自的艺术特点。

七、课程巩固1.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针对《项链》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如主人公的责任心、命运的无常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项链》课文教案范文

《项链》课文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项链》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能够欣赏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项链》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3. 课文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欣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项链》。

2. 相关参考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项链》的作者和背景。

(2)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标注出生词和不懂的地方,进行小组讨论。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写作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写读后感、故事梗概等。

(2)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2)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7. 布置作业:(1)复习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完成相关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1)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通过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作品。

2. 分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主题。

3. 学习本文构思的精巧和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 难点: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珠宝和奢侈品的兴趣,进而引出《项链》这篇小说。

2. 新课呈现:
- 学生自主阅读《项链》,查字典,读准字音。

-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停顿和节奏。

- 学生分角色朗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 学生分组讨论,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小说的感受和理解。

3. 课堂总结:学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教师加以补充和完善。

4.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欣赏小说的同时,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风格,体会小说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教案(精选)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教案(精选)
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年龄段的阅读书目推荐,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 读。
阅读分享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 收获。
阅读记录
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过程和感受,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THANKS
感谢观看
学生活动设计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人物情感
分组分角色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 个小组内分配好角色,如 “我”、“妈妈”、“爸 爸”等。
朗读指导
教师先范读,引导学生注 意语音语调、情感表达, 然后让学生分角色验课文中人物的情 感变化,加深对课文的理 解。
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受,交流想法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教案( 精选)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作业布置与辅导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特点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篇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中 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童话世界的
美好。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懂得珍惜生活中的
美好事物。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课文解读与重点难点分析
课文解读
《项链》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通过描述小主人公用彩色的项链装点自己的故事 ,展现了儿童天真烂漫、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和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共同提高 教学效果。
06
作业布置与辅导
针对本课知识点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让学生将本课学习的生字词抄写数遍,以加深记 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链》课文分析教案
莫泊桑这篇小说实际上叙述了可怜的玛蒂尔德大半生的经历,从她还是一个迷人的姑娘之时起,直到她老得连老朋友佛来思节夫人都认不出她来为止。

但作家着力描绘的只有两小段时间,一是以那个倒霉的一月十八日为中心的十天半月,一是十年后她与佛来思节夫人邂逅的那一天。

这十来天作者精雕细刻,“给予正确的同时又是高度艺术的描绘”①,其他岁月全都一掠而过。

这是大艺术家的气派,工笔也来得,写意也来得。

忽而用墨如泼,忽而惜墨如金,挥洒自如,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记得在齐白石的花卉草虫小品中,往往花草是写意,而小小的虫鸟画得特别细,身上毛绒绒的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写小说的道理也是一样。

路瓦栽夫人虽然活了多年,但决定她后半生命运的只有一月十八日那一天,而能解释她命运的也只有一天,那就是十年后她与佛来思节夫人重逢的那一天。

人生的关键时刻从来都是那么不多的几天。

叙事要做到详略得当,节奏分明,敢于跳跃,勇于取舍,绝不仅仅是一个艺术手法问题,这首先要求作家对他笔下的人物有着深切的了解,胸有全局,然后“裁之以识”,如此方能“洞见巨细”,“巨详细略”。

如果说掌握详略已经比较困难的话,那么保持全文的均衡则更不容易。

这就要求在详写的部分有略笔,略写的部分则也要有相当的细节,略处像历史著作那样完全是一笔带过或安排大
段的空白并不相宜。

莫泊桑用简笔写新婚之初的路瓦栽夫人,尽管是大笔勾勒,但在提到她意不在肉汤而一味想人非非时,仍然有细腻的点染,让读者对她深入骨髓的富贵荣华梦先有一个深切的了解。

如果是一般的作者,这里也许就简到只用粗略的语言作一概述。

后来作者写到路瓦栽夫人在十年浩劫中过着清贫的生活,也是略中有详,粗中有细——碗碟锅盆都得自己洗刷,她粉红的指甲在油污的盆盆盖盖和锅子底儿上磕磕碰碰磨坏头发乱糟糟,裙子歪歪斜斜,两手通红,说话粗声大气,刷地板大冲大洗。

不过有时候她丈夫还在办公,她坐到窗前,就想起从前那次晚会,在舞会上她是多么美丽,真是出够了风头。

在概述之中仍然有这样意味深长的细节,真所谓简而不陋,与此相对的则是在详写的部分也有简笔,例如一月十八日的晚会,作者并没有去大写会上的红男绿女、交际应酬、旖旎风光,而只是着力描写出够了风头的路瓦栽夫人如何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看来宏观的详略和微观的详略不妨有一定的交错,形成富有张力的配合,这样才会有纵深感,全文也才能保持战略上的平衡。

中国古典小说讲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然“无话”了为什么不是“无”而还要有“短”呢?恐怕也是要保持宏观上的某种均衡吧。

一直要看到《项链》的结尾,读者才和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同时得知,帮助她大出风头又让她大倒其霉的那串钻石项链原来是只值五百法郎的假冒伪
劣品。

本来读者对路瓦栽夫人讲究信用毫不推卸责任的英雄气概和苦熬苦受忍辱负重的精神也许还有相当的尊重,至此观点不免要忽然一变,觉得她其实也是活该,谁叫她那样虚荣呢! 知道了那串钻石项链原来是假的,前文中的许多情节都有了崭新的丰富的意味。

例如她去借项链吧,她东挑西拣,什么高级的都没有看好,偏偏选了一副假货,这一定让佛来思节夫人大跌眼镜,于是她十分爽快地同意借出;后来听说弄坏了—点正在修理,当然毫不着急;当路瓦栽夫人去还项链的时候,她满脸不高兴,说自己可能要用,看来不过是拿穷朋友开玩笑,事实上她连盒子也没有打开。

这才是贵夫人的架势。

路瓦栽夫人成天梦想过高雅奢华的生活,其实她对什么叫高雅奢华一窍不通。

作品开头处写她的白日梦,那梦中的客厅、家具、壁毯、筵席,在路瓦栽夫人心目中已经是够阔派的了,而其实彻头彻尾地带着小家子气,与真正的高雅奢华毫不相干。

路瓦栽夫人的慧眼既然只能看得见假钻石项链四射的光芒,既然她对几百法郎与几万法郎的货色都分不清楚,那么她在赔偿项链时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就由崇高一变而为滑稽,由可敬沦为可笑。

她的生活悲剧就带上了浓重的喜剧色彩。

相对于这样一个神奇的结尾来说,前文几乎都可以说是冷峻的伏笔,处处都有深长的意味,例如在路瓦栽夫人去还项链时,如果将事情和盘托出,问题本来可以很容易就得到解决,但女主人公的性
格决定了她一定不肯在朋友面前丢这份面子,她宁可打落门牙往肚里咽。

由此再追溯上去,路瓦栽夫人要避免悲剧的命运本来是不难的,她可以根本不去参加那次舞会,或者只带一朵鲜花,或者好好地跳舞,从容地回家,那也就什么麻烦也没有了;可惜她的丈夫太体贴她了,怕她着凉,送来家常衣裳,于是逼得她匆匆逃出,以便保持来之不易的大出风头的光荣,谁知竟在这仓皇出逃的慌乱中弄丢了项链!性格就是命运。

直到最后,在得知那项链原来是假的以后,她也许才如梦初醒——也许竟仍然不醒。

作品就在这里结束,留给读者一块很大的重新思索的空间。

一般认为《项链》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对小资产阶级虚荣心的批判,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不过虚荣心也不单是小资产阶级妇女才有,而且小说的意义似乎也并不局限于此,它实际上揭示了某种人生的哲理。

鲁迅先生在课堂上曾经介绍日本著名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对《项链》的分析:“将刹那的幻觉当做生命现象之真,以致堕入悲剧的境地,影响一生的命运,这富有哲理的暗示,使读者读后如梦初醒,遂使它成为不朽的名篇。

”2这一分析很有启发性,作品里明显可见的情节是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而在骨子里贯穿全文的则是路瓦栽夫人那起伏变化贯彻始终的幻觉。

两条线里应外合,沉潜往复,引人人胜,发人深省。

到小说结尾真相大白:那项链原来是假的,路瓦栽夫人半生追求的幸福又何尝不像这假项链似的,
乃是虚幻的东西!沉溺于幻觉之中的人们应当从这里得到极好的教训。

路瓦栽夫人那样深地沉溺于虚荣的幻觉之中,实际是一种病态。

用医学的眼光来看,她有神经官能症,需要心理治疗。

新弗罗伊德学派认为,一个人的自我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理想自我、真我、实我。

真我是生命的中心,是本来意义上的我;理想自我则是一个人为了满足内心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当完美以至绝对完美的理想化形象;而实我则是在客观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状态的综合,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的实际的行为。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整合、协调这三者,使之和谐、平衡地得到发展,因此人格是统一的。

神经官能症患者则失去这种平衡,形成人格的异常发展,如果更严重些则可能发展为人格解体——那就不是神经官能症而是精神病,不能维持正常生活了。

神经官能症患者虽然平时也能同普通人一样生活,可是一旦遇到某些事情,有什么波折障碍,他的官能症状就出来了,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是理想自我过于膨胀,他会一头栽进自我理想化的迷梦中去而不能自拔,这在别人看上去就显得有些“神经兮兮”的。

“自我理想化离不了自颂,它带给个人相当需要的意义感及凌驾他人的优越感,但决非盲目的自大,每个人都经由自己特殊的经验、过去的幻想、个人的需要以及他所具有的天赋,来建立自己的理想形象。

”3路瓦栽夫人凭借美艳动人的天生丽质来建立自己的理想形象,她因此而认为自
己理所当然地应该过高雅奢华的生活;可惜实际情况与此极不合拍,她嫁给一个小小的书记,只能过平淡俭朴的日子,为此她不断地感到无限的委屈和痛苦,时时痛哭流涕,于是就一头栽进幻想中去寻求安慰,经常大做其内容相当丰富具体的白日梦,在梦中,她高雅华贵之至——这正是典型的神经官能症的强迫症状。

大量的病例表明,神经官能症患者为了实现“理想自我”,总会不自觉地产生强迫性的要求和需要,从而深深陷入幻想,日甚一日地远离实际,远离“真我”;患者不断地增强自负的情感,往往会形成一个带有他个人特色的“自负系统”,“当自负系统仍未获得解决时,他会感到真正的痛苦”4。

参加舞会,大出风头,路瓦栽夫人的自负系统暂时得到满足,可惜好景不长,丢失项链给她极沉重的打击,自负系统迅速土崩瓦解,这时她的“理想自我”不得不大为收缩,“真我”有所复兴,面对现实她一度调整了自己的人格系统:“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

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她就设法偿还……”生活中的巨变粉碎了她的幻想,重新确定自我的方向;现代精神疗法无非是用科学的方法帮助患者破除迷妄,把自我的方向重新定准,以免在实际生活中付出惨重的代价。

新弗罗伊德学派指出,如果只发生了“破除迷妄的醒悟过程”而没有建设性的步骤加入,“则他们亦无法而且也绝不会具有彻底而永久
的解放效果”5。

路瓦栽夫人的情况正是如此。

她在十年辛苦不寻常之后外貌变化很大,而官能症状仍未彻底清除,此时路瓦栽夫人虽然活得很累显得老了,“不过有时候她丈夫还在办公,她坐到窗前,就想起从前那次晚会,在舞会上她是多么美丽,真是出够了风头。

”原来这位夫人还在忙里偷闲,重温她的旧梦。

一个病人膏肓的神经官能症患者要彻底走出幻觉,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莫泊桑拿一条假冒伪劣的钻石项链来打破路瓦栽夫人虚幻的“理想自我”,以毒攻毒,妙不可言。

小说超越了心理和病理的范围而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上去,乃是这篇小说永久魅力之所在。

青年人最富于朝气和理想,同时恐怕也是梦幻最多的时期,如何在崇高理想的指引下脚踏实地地前进,防止因溺于幻想而陷人麻烦和悲剧,是一件很现实的事情。

《项链》在这一方面至今仍能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①莫泊桑《〈梅塘之夜〉这本书是怎样写成的》,载《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8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②转引自孙席珍《鲁迅先怎样教导我们的》,载《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③卡伦·荷妮《自我的挣扎》,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22页。

④前引书,第159页。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