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车动力电池冷却原理大全

合集下载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动力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散热,会导致电池温度升高过快,进而降低电池的性能,甚至引起电池的损坏。

因此,保持电池组的合适温度是非常重要的。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就是为了调节和控制电池组的温度而设计的。

主动式冷却系统是通过主动控制冷却系统中的部件来调节和维持电池组的温度。

当电池组温度升高时,温度探测器会检测到温度的变化,并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

控制器通过继电器或电子开关等方式控制水泵工作,将冷却剂从冷却器中抽取出来,通过管道系统将冷却剂循环到电池组中。

冷却剂在电池组中吸收热量后,被带回冷却器进行散热。

同时,风扇也会根据控制器的信号而自动启动,增加散热的效果。

被动式冷却系统则利用材料的热传导性质来实现散热。

被动式冷却系统通常由散热片和冷却剂组成。

在电池组的表面,贴有散热片。

当电池组温度升高时,热量会通过导热材料传递到散热片上,再进一步通过散热片传递给周围环境,实现散热的目的。

冷却剂则起到了吸热的功效,在冷却剂的帮助下,电池组的温度得以降低。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中有一项重要的控制参数是温度控制器。

温度控制器通常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通过监测电池组的温度,将温度信号传送给控制器。

控制器将感知到的温度与设定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来控制水泵和风扇的开启和关闭,以达到保持电池组温度在安全范围内的目的。

总结起来,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冷却剂和散热片(散热器)的协同作用来降低电池组的温度。

温度控制器起到了监测与控制的作用,通过传感器感知电池组的温度,并通过控制器来控制冷却剂的循环和风扇的启停。

这样可以保持电池组的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确保电池的正常工作,并延长电池的寿命。

一文带你看懂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一文带你看懂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一文带你看懂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如果电池的工作温度超出合理温度区间,不论是过热或过冷,都可能发生热失控,电池性能都会明显甚至急剧下降。

因此,电动汽车都会装备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监测电池的工作温度等状况,出现异常时及时报警和处理。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主要有冷却处理、加热升温、调整充放电策略三方面内容。

一、冷却处理高电压蓄电池的工作温度必须处于特定的范围内,才能确保容量和充电循环数等指标的理想寿命得以优化。

当电池温度较高时,利用冷却液循环、自然风吹散热、热泵空调等冷却方式,对电池进行冷却降温。

1.冷却液循环根据环境温度,可通过低温冷却器或连接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上的热交换器,将高电压蓄电池的余热排出。

低温回路2的控制主要通过驱动高电压蓄电池冷却转换阀来完成。

高电压蓄电池冷却回路的散热器可将余热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热交换器通过热交换器中所喷入或蒸发的制冷剂,对冷却液进行冷却。

随后,冷却后的冷却液提供给低温回路。

低温冷却回路如图所示:在通过充电装置供电插座对高电压蓄电池进行充电时,低温回路转换阀(Y73/2)在中等温度下切换到直流转换器和充电装置方向,并将电子装置的余热通过低温回路的散热器排出为此,风扇可根据冷却液温度分级开启。

当高电压蓄电池温度较低时,冷却液通过被高电压蓄电池冷却系统膨胀阀阻断的热交换器进行输送。

在这种情况下,高电压蓄电池的热容量被用于冷却直流转换器和充电装置的电子系统。

电动制冷剂压缩机将低温气态制冷剂从蒸发器中抽取,对其进行压缩,同时令其升温并输送到冷凝器中。

压缩后的高温制冷剂在冷凝器中通过流经的,或通过风扇马达所吸入的车外空气进行冷却。

当达到根据制冷剂压力所确定的露点后,制冷剂便会发生冷凝,并令其形态由气态变为液态。

随后,制冷剂流入储液罐(干燥器)。

在流过储液罐时,制冷剂吸收潮气,蒸气气泡被析出,同时机械杂质会被滤除,以保护后续部件免受侵害,清洁后的制冷剂继续流向高电压蓄电池冷却膨胀阀。

在那里,处于高压下的液态制冷剂被喷入,或蒸发至高电压蓄电池冷却系统热交换器中。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方法简析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方法简析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方法简析摘要:文章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及其产热机理。

对锂离子电池空气冷却、液体冷却、相变材料冷却和热管冷却4种散热方式进行详细阐述,并指出未来锂离子电池散热方式应该是多种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散热引言: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社会问题的日益严峻,以纯电动车为首的新能源汽车得以快速发展。

动力电池作为储能装置,为车辆行驶提供全部或者大部分动力,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电压平台、比能量/功率密度大、高转换效率、无记忆效应和循环寿命高等优点,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动力源。

1背景技术: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

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

目前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多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电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蓄电池和燃料电池。

蓄电池适用于纯新能源汽车,可以归类为铅酸蓄电池、镍基电池(镍一氢及镍一金属氢化物电池、镍一福及镍一锌电池)、钠ß电池(钠一硫电池和钠一氯化镍电池)、二次锂电池、空气电池等类型。

而燃料电池专用于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可以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等类型。

在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组作为动力源或者动力源之一。

各种电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将在动力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发生。

动力电池冷却方式

动力电池冷却方式

动力电池冷却方式
动力电池一般使用以下几种冷却方式:
1. 空气冷却:通过外部提供的冷空气对电池进行散热,常见的方法是在电池模块的外部设置散热片或散热器,利用空气流动进行散热。

2. 液冷:将冷却剂(如水或冷却液)流过电池的散热片或散热管,通过冷却剂吸收电池产生的热量实现散热。

液冷系统一般包括泵、散热器、冷却管路等组成部分。

3. 毛细管冷却:将电池内部设置毛细管,通过毛细管中的液体循环进行散热。

该方法适用于小尺寸的电池系统,散热效果较为有限。

4. 相变材料冷却:将相变材料(如相变蜡)置于电池模块与散热片之间,当电池温度升高时,相变材料会吸收热量,发生相变,实现散热。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动力电池冷却方式,根据不同的电池系统和需求,也可能会采用其他冷却方式。

电动汽车电机冷却方法原理

电动汽车电机冷却方法原理

电动汽车电机冷却方法原理
电动汽车的电机通常采用液冷式冷却方法,原理如下:
1. 冷却液循环:电动汽车的电机内部会安装循环冷却液管路,
通过电机内部的冷却槽和冷却通道将冷却液循环流动起来。

2. 散热器:冷却液会流经电机外壳上的散热器,散热器通常是
由许多螺纹管组成,冷却液在其中流动,将电机散发出的热量传导给
周围空气。

3. 循环泵和冷却风扇:为了促使冷却液流动,电动汽车会配备
循环泵来推动冷却液的循环,同时还有冷却风扇用于引入冷空气,加
强冷却系统的散热效果。

4. 控制系统:电动汽车的冷却系统通常会配备一个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机温度,当温度过高时,控制系统会自动启动冷却系统,
以保持电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总的来说,电动汽车电机冷却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循环冷却液,在
电机内部和外部建立一个传热通道,通过液体循环和空气散热的方式,有效地降低电机的工作温度,以保证电机能够稳定高效地工作。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原理及故障诊断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原理及故障诊断

图1 北汽新能源EV200控制系统网络通讯对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来讲,各个整车厂商的控制策略基本相同,但选用的控制元器件精度、性能有所不同,特别是实现控制策略的算法、应用程序各不相同,因此也成为各个厂家的特色和机密。

各整车厂商在控制软件开发上,会根据使用过程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可以通过刷程序来为车主的爱车升级。

维修人员取得整车厂商的授权,得到控制程序和密码后,就可以通过车辆图2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与外部系统CAN通讯关系框图图3 电芯电压检测接点分布从控盒电路板上的检测电路对各个电芯巡回检查,电压数据经隔离后送到电路板计算区域处理,再通过内部CAN线送主控盒分析处理。

主控盒要进一步计算整个电池包的SOC,以及最高电压电芯与最低电压电芯的差值是否超标,是否达到放电截止电压或充电截止电压,然后再做后续控制处理。

电池温度检测一般在电池模组上安置温度传感器检查,温度传感器安置在模组的接线柱附近。

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引线分别送图4 电芯电压检测线与检测电阻阵列图5 动力电池上下电过程原理图图6 高压回路绝缘检测与继电器开闭状态检测控制盒2.动力电池母线继电器开闭状态检测与高压回路绝缘检测(1)动力电池对外高压上下电过程控制图5是动力电池上下电过程原理图。

动力电池对外部负载上的电指令如下。

驾驶员起动车辆,钥匙置ON位,动力电池负极继电器闭合,全车高压系统各个控制器初始化、自检,完成后通过CAN线通报。

动力电池对内部电芯电压和温度检查合格、母线绝缘检测合格,动力电池主控盒接通预充继电器(预充继电器与预充电阻串联,然后与正极继电器并联)。

动力电池为外部负载所有电容图7 变阻抗网络电路图9 套装在母线上的霍尔电流传感器图7b 变阻抗网络电路图7c 变阻抗网络电路关断时,图7b桥式阻抗网络的等效形式为R g1与串联。

这时,电源电压为U 01,电流为I 1。

R/(R g1+R)) (1)关断时,图7c桥式阻抗网络的等效形式为R g2串联,这时,电源电压为U 02、电流为I 2。

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设计与优化

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设计与优化

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设计与优化随着环保事业的兴起和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汽车产业的热点之一,其中电动汽车更是吸引了众多的关注。

在电动汽车中,电池是最核心的零件之一,而电池的冷却系统又是电池保持优良性能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角度,探讨电池冷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1. 电池冷却系统的重要性电动汽车主要依靠电池来储存电能,提供动力。

在电池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一旦电池温度过高,不仅会降低电池寿命,甚至会引起火灾等严重事故。

因此,电池冷却系统被认为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保障。

2. 电池冷却系统的原理电池冷却系统主要有两种工作原理,一种是空气冷却,另一种是液体冷却。

空气冷却方式通常是通过车体内部气流将电池产生的热量带走,而液体冷却方式则是通过散热器将液体循环进入电池内部,达到冷却效果。

在新能源汽车中,由于电池所产生的热量巨大,通常采用液体冷却的方式进行散热。

3. 电池冷却系统的设计要点首先,为了确保电池散热效果最优,冷却系统设计的散热器必须要在电池指定温度下保证散热的最大功率。

其次,电池冷却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电池的体积和外形,使得冷却系统可以精确地贴合电池的外形,避免产生电池中心温度不均和温度过高的情况。

最后,冷却系统的结构必须要实现压力平衡以避免冷却液泄漏,同时也需要具备结构可靠、易于维护等特点。

4. 电池冷却系统的优化建议为了优化电池冷却系统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合理选择冷却流体,以匹配电动汽车内部环境的温度范围。

其次,优化散热器的设计,减少电池内部温度的不均匀情况。

第三,通过加入热量传递器件,提高液体循环速度,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另外,合理地增加冷却系统的管路长度以及降低管路的压力损失,可以进一步提高冷却系统的效率。

5. 总结综上所述,电池冷却系统设计与优化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核心保障,其设计有许多关键点。

只有合理地设计出电池冷却系统并不断优化,才能保持电池的最佳性能,达到电池寿命最大化和安全性能的最佳效果。

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动车中的应用

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动车中的应用

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动车中的应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电动车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而动力电池作为电动车的核心组件之一,其工作原理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并探讨其在电动车中的应用。

一、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动力电池是电动车的能量储存和释放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在需要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供电。

动力电池一般由多个电池单体组成,常见的有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

以锂离子电池为例,其工作原理如下:1. 充电过程: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对电池正负极施加电压,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同时锂离子也从正极通过电解质溶液(电解液)迁移到负极,被嵌入到负极材料中。

此时,锂离子电池储存了电能。

2. 放电过程:在需要使用储存的电能时,电池正负极之间连接载荷,电子从负极经过载荷流向正极,同时锂离子从负极解离并通过电解液迁移到正极,产生电流供电。

3. 内部反应: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是通过电解液中的离子传导完成的,同时涉及到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在保持电池性能和寿命方面至关重要。

二、动力电池在电动车中的应用动力电池在电动车中扮演着储存和释放电能的重要角色,其应用对电动车的性能和续航能力具有决定性影响。

1. 提高续航里程:与传统的铅酸蓄电池相比,动力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电能转化效率,能够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该特性使得电动车成为更为可靠和实用的交通工具。

2. 改善动力输出:动力电池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电能,使得电动车具备较高的动力输出。

这为电动车在加速、爬坡等方面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支持。

3. 减少环境污染: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电动车使用动力电池作为能源源头,无需燃烧化石燃料,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对改善环境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4. 回收利用:动力电池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一旦达到使用寿命,仍可以作为储能设备继续利用,进一步提高了动力电池的资源利用率。

电动汽车冷却机组工作原理

电动汽车冷却机组工作原理

电动汽车冷却机组工作原理
电动汽车冷却机组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循环水冷却的方式将电动汽车的电池组、电机和控制器等主要设备的热量排出。

具体来说,电动汽车冷却机组通常由水泵、散热器以及滤清器等组成。

首先,水泵会将冷却液抽入到电动汽车的冷却系统中。

冷却液会流经电池组、电机和控制器等热源设备,在与这些设备的表面接触时吸收热量。

然后,热的冷却液会通过管道被输送到散热器。

散热器是一个由许多排放热量的金属片组成的设备,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散热面积的增加,加速热量的散发。

当冷却液在散热器中流过时,与冷却风或水进行换热,使冷却液被冷却。

最后,冷却液再次通过水泵被循环抽回到电动汽车的冷却系统中,循环过程持续进行,不断将热量从热源设备中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冷却液在流经散热器之前可能通过滤清器进行过滤,以保持冷却系统的清洁和运行效率。

通过这样的工作原理,电动汽车冷却机组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降低电池组、电机和控制器等设备的温度,确保它们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运行,提高整个电动汽车系统的性能和寿命。

新能源汽车的循环冷却系统

新能源汽车的循环冷却系统
Jul,2014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7章 新能源汽车的循环冷却系统
第7章 新能源汽车的循环冷却系统
新能源汽车的冷却散热技术是车辆辅助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新能源汽车主要的热源有能量储存系统(如电池)、控制器、 电动机等。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Jul,2014
电机控制器的主要生热器件是输出级的功率绝缘栅型双极场 效应管MOSFET器件。
这些功率模块的损耗主要包括晶体管工作时的导通损耗、关 断损耗、通态损耗、截止损耗和驱动损耗,这些功率损耗都 会转换成热能,使控制器发热。
最重要的是通态损耗和关断损耗,这两项损耗是电机控制器 热量的主要来源。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Jul,2014
Page 20
第7章 新能源汽车的循环冷却系统
7.2 新能源汽车散热系统的主要类型
相变冷却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它属于吸收型被动冷却,与常规散热有很大的不同。它 不靠温差散热,因此不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使元件 或设备始终稳定在需要的温度上。
在低气压或真空条件下需要散热的设备采用这种温控技术效 果更好。
按照其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相变材料、有机相变材料和复合 相变材料。
无机相变材料包括结晶水合盐(可逆性不好)、熔融盐、金 属合金等无机物;
有机相变材料包括石蜡、羧酸、酯、多元醇等有机物;
混合相变材料主要是有机和无机共融相变材料的混合物,多 种相变材料混合可以获得合适的相变温度。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Jul,2014
(4)它能周期性工作,长久使用。

详解新能源汽车技术之: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原理

详解新能源汽车技术之: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原理

详解新能源汽车技术之: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原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作为汽车的动力源,其充电、放电的发热会一直存在。

动力电池的性能和电池温度密切相关。

为了尽可能延长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并获得最大功率,需在规定温度范围内使用蓄电池。

原则上在-40℃至+55℃范围内(实际电池温度)动力电池单元处于可运行状态。

因此目前新能源的动力电池单元都装有冷却装置。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有空调循环冷却式、水冷式和风冷式。

1.空调循环冷却式在高端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内部有与空调系统连通的制冷剂循环回路。

BMWX1xDrive25Le(F49PHEV)插电式混动车型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如下图所示。

动力电池单元直接通过冷却液进行冷却,冷却液循环回路与制冷剂循环回路通过冷却液制冷剂热交换器(即冷却单元)连接。

因此,空调系统制冷剂循环回路由两个并联支路构成。

一个用于冷却车内空间,一个用于冷却动力电池单元。

两个支路各有一个膨胀和截止组合阀,两个相互独立的冷却系统图示如下图所示。

冷却工作原理:电动冷却液泵通过冷却液循环回路输送冷却液。

只要冷却液的温度低于电池模块,仅利用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便可冷却电池模块。

冷却液温度上升,不足以使电池模块的温度保持在预期范围内。

因此必须要降低冷却液的温度,需借助冷却液制冷剂热交换器(即冷却单元)。

这是介于动力电池冷却液循环回路与空调系统制冷剂循环回路之间的接口。

如冷却单元上的膨胀和截止组合阀使用电气方式启用并打开,液态制冷剂将流入冷却单元并蒸发。

这样可吸收环境空气热量,因此也是一种流经冷却液循环回路的冷却液。

电动空调压缩机(EKK)再次压缩制冷剂并输送至电容器,制冷剂在此重新变为液体状态。

因此制冷剂可再次吸收热量。

为了确保冷却液通道排出电池模块热量,必须以均匀分布的作用力将冷却通道整个平面压到电池模块上。

通过嵌入冷却液通道的弹簧条产生该压紧力。

针对电池模块几何形状和下半部分壳体对弹簧条进行了相应调节。

热交换器的弹簧条支撑在高电压蓄电池单元的壳体下部件上,从而将冷却液通道压到电池模块上。

汽车电池水冷机组工作原理

汽车电池水冷机组工作原理

汽车电池水冷机组工作原理
汽车电池水冷机组是一种用于冷却动力电池的设备,主要由水冷却系统和电控系统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水冷却系统:汽车电池水冷机组中的水冷却系统由冷却水循环泵、散热器、水管和水泵等组成。

冷却水循环泵通过水泵将冷却水抽入电池组,然后经过散热器进行散热,降低电池组的温度,最后通过水管将热量带走。

散热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铜管和铝片的导热作用,将电池组传来的热量散发出去,使电池组保持在较低的温度。

2. 电控系统:汽车电池水冷机组的电控系统主要由控制器和传感器组成。

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池组的温度,一旦检测到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控制器会发出指令,打开水冷却系统的工作。

控制器会控制冷却水循环泵和水泵工作,将冷却水循环到电池组中,并将热量带走。

总的来说,汽车电池水冷机组通过循环冷却水来降低电池组的温度,防止电池过热而损坏。

电控系统通过监测温度并控制水冷却系统的工作,确保电池组的温度始终在安全范围内。

这样可以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

动力电池直冷直热技术

动力电池直冷直热技术

动力电池直冷直热技术动力电池直冷直热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其带来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电池的寿命和充电效率,同时还能降低维护成本。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项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一、技术原理传统动力电池,一般采用液冷或风冷的方式散热,效果虽然不错,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成本高、排量大、维护困难等问题。

直冷直热技术的实现,是通过在电池的内部嵌入散热管,利用电极的内部水平传递热量,然后通过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散热片进行散热,最终将电池内部的热量传递到外部散热器上,实现电池的有效散热。

二、技术特点直冷直热技术有着许多突出的优势。

首先,它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从而减少了充电时间,缩短了用户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用户的充电体验。

其次,由于电池表面温度低,冷却效果好,电池的寿命和稳定性有所提高,能够减少不必要的保养费用。

此外,由于直冷直热技术可以控制电池温度,电池内部气体压力稳定,因此安全性能得到了提高。

三、技术应用目前,国内已有不少车企采用了直冷直热技术。

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系列,据称这种电池在某些方面的续航能力比三元锂离子电池要高出30%以上。

另外,东风本田、长安等车企也采用了直冷直热技术,提高了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技术前景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直冷直热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未来,有望通过不断研发改进,进一步提高其散热效率和稳定性,进而降低电动汽车车主的使用成本,刺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综上所述,动力电池直冷直热技术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电动汽车电池技术。

它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寿命和稳定性,降低了维护成本,因此在未来的市场中也将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动力电池的四种冷却方式 动力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BMS

动力电池的四种冷却方式 动力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BMS

动力电池的四种冷却方式目前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主要可分为四类,自然冷却、风冷、液冷、直冷。

其中自然冷却是被动式的热管理方式,而风冷、液冷、直流是主动式的,这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换热介质的不同。

温度因素对动力电池性能、寿命、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我们期望电池系统能在15~35℃的区间内运行,从而实现最佳的功率输出和输入、最大的可用能量,以及最长的循环寿命(虽然低温存储更能延长电池的日历寿命,但在应用上实践低温存储的意义并不大,这一点上电池和人非常相似)。

目前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主要可分为四类,自然冷却、风冷、液冷、直冷。

其中自然冷却是被动式的热管理方式,而风冷、液冷、直流是主动式的,这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换热介质的不同。

1.自然冷却自然冷却没有额外的装置进行换热。

例如BYD在秦,唐,宋,E6,腾势等采用LFP电芯的车型上都采用了自然冷却。

据了解后续BYD在采用三元电芯的车型将切换为液冷。

2.风冷风冷采用空气作为换热介质。

常见的有两种,第一种姑且称为被动风冷,直接采用外部空气换热。

第二种则为主动风冷,可预先对外部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后再进入电池系统。

早期许多日韩系的电动车型采用风冷方案。

3.液冷液冷采用防冻液(比如乙二醇)作为换热介质。

方案中一般会有多路不同的换热回路,例如VOLT具有散热器回路、空调回路、PTC回路,电池管理系统根据热管理策略进行响应调节和切换。

而TESLA Model S有一个与电机冷却串联的回路,当电池在低温状态下需要加热时,电机冷却回路与电池冷却回路串联,电机可为电池加热。

当动力电池处于高温时,电机冷却回路与电池冷却回路将被调节为并联,两套冷却系统独立散热。

4.直冷直冷采用制冷剂(变相材料)作为换热介质,制冷剂能在气液相变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热,相比冷冻液而言换热效率可提升三倍以上,更快速的将电池系统内部的热量带走。

BMW i3中曾采用过直冷方案。

电池系统热管理方案除了需要考虑冷却效率以外还需要考虑所有电池温度的一致性。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是用于管理和控制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温度的重要系统。

其工作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度监测:热管理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池组的温度。

这些传感器分布在电池组的不同位置,以获取电池的温度信息。

2. 冷却系统:当电池温度升高时,热管理系统会启动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通常包括散热器、风扇、水泵等组件。

水泵将冷却液循环流经电池组,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到外部环境中,从而降低电池温度。

3. 加热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性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加热系统,以确保电池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加热系统可以使用电加热器、热泵等技术,将热量传递给电池组。

4. 温度控制策略:热管理系统采用温度控制策略,根据电池的温度和工作状态来调整冷却或加热系统的工作。

这可以通过控制水泵、风扇、加热器等组件的转速或功率来实现。

5. 热管理算法:为了优化电池的性能和寿命,热管理系统还采用了热管理算法。

这些算法可以根据电池的温度、电流、充电状态等参数,预测电池的热行为,并提前调整冷却或加热系统的工作,以维持电池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通过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电动汽车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工作状态下,有效地控制电池的温度,提高电池的性能、寿命和安全性。

这对于电动汽车的可靠性和续航里程至关重要。

动力电池直冷与液冷成本对比表

动力电池直冷与液冷成本对比表

动力电池直冷与液冷成本对比表1. 背景介绍动力电池作为电动车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和成本都直接影响着电动车的竞争力。

动力电池的温度管理是其性能和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动力电池的温度管理主要采用直冷和液冷两种方式,而直冷与液冷的成本对比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2. 直冷技术原理直冷技术是指通过空气或气体直接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的方式。

其原理简单,系统构造相对较为简单,不需要大量的附属设备。

直冷的优势在于成本较低,维护也相对方便。

3. 液冷技术原理液冷技术是指通过循环水或其他液体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的方式。

相比直冷,液冷能够更有效地将电池中产生的热量带出,从而提高了电池的温度管理效果。

但液冷系统的构造和维护成本都相对较高。

4. 直冷与液冷成本对比在成本方面,液冷系统相对直冷系统的成本更高。

液冷系统需要水泵、散热器、冷却液等附属设备,而直冷系统只需要简单的通风系统。

液冷系统的维护成本也更高,需要定期更换冷却液、清洗系统等。

5. 对比分析虽然液冷系统的成本更高,但其对电池温度管理效果更好,能够有效降低动力电池的温度,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而直冷系统在成本方面更为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特殊高温或低温环境下,直冷系统可能无法满足动力电池的温度管理需求。

6. 个人观点就个人观点而言,液冷系统在电池温度管理方面的优势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在电动车需要长时间高负荷运行时,液冷系统能够更好地保护电池。

虽然成本更高,但考虑到电池的寿命和性能,液冷系统的投入是非常值得的。

7. 总结动力电池直冷与液冷成本的对比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性能、使用环境等多个因素。

每种方式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因此在选择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希望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更多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动力电池的温度管理问题。

在完成了对动力电池直冷与液冷成本对比表的论述之后,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动力电池温度管理技术,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纯电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纯电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纯电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工作原理1. 介绍纯电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是电动汽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调节车内温度,提供舒适的驾驶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纯电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2. 基本原理纯电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制冷剂的循环流动来实现车内空气的降温。

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等组件。

2.1 压缩机压缩机是空调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吸入,经过压缩后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

压缩机通常采用电动驱动,由电池供电。

2.2 冷凝器冷凝器是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排出的热量散发到外界的部件。

制冷剂在冷凝器中通过散热片,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制冷剂冷却并转变为高压液体。

2.3 蒸发器蒸发器是将制冷剂的温度降低并吸收车内热量的部件。

高压液体制冷剂通过蒸发器时,与蒸发器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制冷剂蒸发为低压气体,并吸收车内热量,使车内温度降低。

2.4 节流装置节流装置是控制制冷剂流速和压力的部件,通常使用节流阀来实现。

节流装置的作用是降低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以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3. 工作流程纯电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

3.1 压缩阶段在压缩阶段,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吸入,并通过压缩提高其温度和压力。

这使得制冷剂转变为高温高压的气体。

3.2 冷凝阶段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

制冷剂的温度降低,并转变为高压液体。

3.3 膨胀阶段高压液体制冷剂通过节流装置进入蒸发器,此时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降低。

节流装置通过限制制冷剂的流速,使制冷剂膨胀,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3.4 蒸发阶段制冷剂在蒸发器中与车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吸收车内热量。

同时,制冷剂由高压液体转变为低压气体,完成一个循环。

4. 制冷剂的选择制冷剂在空调制冷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纯电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通常选择环保型制冷剂,如R134a。

比亚迪宋DM的动力电池组水冷散热系统图解

比亚迪宋DM的动力电池组水冷散热系统图解

比亚迪宋DM的动力电池组水冷散热系统图解纯电动汽车近年来发展很快,这不仅得益于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在政策上的扶持,还得益于广大新能源汽车厂家与零配件厂家的技术进步,特别是在动力电池、水冷散热系统、电机及控制领域的技术创新,促进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市场上新能源汽车比较火热的有近段时间才上市的比亚迪宋DM,它的动力电池水冷散热系统与水冷板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散热器厂家的小编就为大家介绍。

首先将车的动力舱前盖打开,拆除全部防尘罩后,你就可以看到比亚迪宋DM动力舱细节特写,从这些细节上你就可以看到它的水冷散热系统及水冷板方面的构造。

水冷板厂家小编了解到,比亚迪宋DM的动力总成,由1.5Ti汽油机、6前速干式双离合变速器、1台前置驱动电机、1台后置驱动电机、1套水冷散热(保温)三元锂动力电池构成。

从图片提示的位置你可以看到整个散热系统的运行情况:红色箭头所示是:发动机散热系统补水壶;黄色箭头所示是:动力电池水冷散热(保温)系统补水壶;绿色箭头所示是:新状态的前置驱动电机控制单元。

经过水冷板厂家小编分析,比亚迪宋DM的全部动力舱不仅增加了对动力电池的散热系统,还在包括线束、多路水道连接接头、控制模块等细节上,做出了重大变化。

这些方面的改进与提升,都旨在为整车性能的“平衡”提供支持,从而提高整车的技术含量。

在动力上,宋DM搭载的1.5Ti发动机最大功率113千瓦、最大输出扭矩240牛米;搭载的前置驱动电机最大输出功率110千瓦、最大输出扭矩250牛米;搭载的后置驱动电机最大输出功率110千瓦、最大输出扭矩250牛米。

总功率输出333千瓦、扭矩740牛米。

其动力表现已经相当的出色,可以满足车子在不同载重与不同路况的动力需求。

在散热性能方面,比亚迪宋DM也作了重大的革新,动力舱内布置的发动机散热系统(含补水壶),与燃油版宋、宋EV300车型一样。

针对发动机、前后置驱动电机的散热系统,需要更高的散热效率,因此循环压力设定为150kPa,水冷板的设计与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并新增加的动力电池的水冷散热(保温)系统,压力需求30kP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冷的典型代表是日产聆风Leaf:采用鼓风机(专门为动力电池冷却用)驱动空气通过空调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后变成 冷风,再去冷却动力电池。目前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由于空气的比热较小,带走的热量较少,主要适用于动力电池
散热量较小的情况。一般针对续航里程较短、整车重量较轻的情况。
强制空调风冷电池技术原理
冷却液冷却的典型代表是特斯拉:在整车空调系统上添加chiller(中间换热器),chiller内部有两个流道, 一个流道内部流动的是冷却液,一个流道流动的是制冷剂。我们可以理解为千层饼,单数层为冷却液,偶数层为制冷剂,两者进 行热交换。冷却液经过换热后变成低温冷却液流入到动力电池中,对电池进行冷却。目前该冷却技术也比较成熟,获得广泛应用 。由于冷却液的比热容大,能够带走更大的散热量,主要针对大容量的动力电池,一般来说整车质量大、动力性强、续航里程长 。
动力电池和纯电动车 什么关系
什么叫做纯电动车,顾名思义就是只依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 传统乘用车的动力源是汽油机,而纯电动车的动力源是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是否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将对纯电动车的动力性、 经济性、安全性、使用寿命等产生重大影响。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内发生了数起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着火事故,给消费者造成 重大损失。血的教训提醒着我们汽车设计开发人员,一定要精准控制动力电池的热安全。
冷却液冷却电池技术原理
另外,制冷剂直接冷却动力电池技术也在发展,应用不是非常广泛,重要原因是制冷剂的压力一般能够达到3-4个大气 压,压力较大,对系统的耐高压和密封要求非常高,风险稍大。
结束语:
制冷剂直接冷却动力电池原理
重点介绍过去六年纯电动汽车产、销量的迅猛增长,纯电动汽车关键部件动力电池的温度特性及要求,对动力电池的风冷 、液冷等冷却技术路线进行分析说明。
纯电动车动力电池冷却原理大全
中能国盛动力电池技术(北京)股份公司
纯电动车动力电池冷却原理大全
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与新能源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将对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 之前分析了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与新能源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 双积分政策),双积分政策将对未来三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将是必 然。今天咱们就聊聊纯电动车过去几年的发展,关键部件动力电池的温度管理之第1部分:动力电池的冷却技术 原理。
动力电池的温度 控制范围
动力电池着火的核心是什么?
核心就是温度失控,动力电池内部的热量不能及时传递出去,造成温度急剧升高,从而引发火灾。优异的动力电池设计需要考 虑动力电池在快速升温过程中及时将热量散失出去或者将动力电池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动力电池温度控制的出发点是将动 力电池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一般来说,过低的电池温度影响电池的充放电能力,过高的温度则影响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 希望保证动力电池维持在20-35℃的温度区间内工作。动力电池自身特性要求在低温状态下(0℃以下),只能够小电流的充放
惊人的纯电动汽车产 销量增长速度
大家都说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市场比较火爆。你要是不信,我们就拿数据说话,在过去的六年里,中国市场的纯电动汽车 产、销量节节攀升,基本保持着火箭般的上升速度,指数增长态势,并在201是多少呢?高达105%,意味着每年都在翻倍增长
电;高于45℃对电池的安全和寿命将产生重大影响。动力电池的最佳和高效工作区间一般在20-35℃的狭小温度窗口下。为维
持保证如此精细的工作温度窗口,尤其是南方炎热的夏天,动力电池的冷却就显得尤为重要。
动力电池的冷却 技术路线
动力电池的冷却目前主要分为风冷和液冷两大类。
风冷又分为自然对流、自然风强制对流和空调冷风强制对流;液冷分为冷却液冷却和制冷剂冷却。
专 业 决 定 价 值
人品决定未来
中能国盛动力电池技术(北京)股份公司
CHINA NATIONAL POWER BATTERY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