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地理教案肉1、2
物流地理李先强毛宁莉课程设计
物流地理李先强毛宁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对物流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二、课程内容1. 物流地理基本概念物流地理的定义、涵盖范围、发展历程、相关理论等。
2. 物流地理管理方法物流企业的组织和管理、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物流信息化管理等。
3. 物流地理技术手段物流信息系统、自动化设备、物流工程设施、物流软件等。
4. 物流地理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为基础,探讨物流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三、课程设计1.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现场考察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进度本课程通过15周的教学时间,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教学环节学时物流地理基本概念 2物流地理管理方法 4物流地理技术手段 4物流地理案例分析 53. 课程评估本课程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测评方式占比期中考试30%课堂表现30%课程作业20%期末考试20%4. 课程特色本课程具有以下特色:•强调实际应用: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贴近实际,注重实际应用。
•突出互动性:通过小组讨论、现场考察等方式,增强学生的互动与交流。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增强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四、教学团队本课程由物流地理专家李先强和毛宁莉主讲,两位老师均有多年的物流地理相关教学和实践经验,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库,教学成果显著,深受学生好评。
五、参考文献1.李先强. 《物流地理学》.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2.毛宁莉. 《物流管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3.高明. 《现代物流学》.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物流地理公开课教案
物流地理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物流地理中的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3)熟知我国物流地理分布的特点和优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流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1)物流地理的定义;(2)物流地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物流地理与国家战略的关系。
2.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1)公路运输:灵活、便捷、时效性强;(2)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成本低;(3)水运:运量大、成本低、时效性相对较差;(4)航空运输:速度快、时效性强、运量小;(5)管道运输: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性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应用;(3)我国物流地理分布的特点和优势。
2. 教学难点:(1)物流地理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2)不同运输方式在实际操作中的优化组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及我国物流地理分布的特点和优势。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物流案例,让学生了解物流地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实际操作中的优化组合。
4. 地图观察法:观察我国物流地理分布图,分析各地的物流优势和劣势。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文并茂的课件,便于学生直观了解物流地理知识。
2. 物流地理分布图:准备一张详细的中国物流地理分布图,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3.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物流地理实际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4.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物流地理指导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物流地理授课班级:XXX级XXX班授课时间:XX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掌握物流地理的基本要素。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物流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流行业发展趋势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物流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物流地理的基本要素3. 物流地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物流行业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物流行业的基本情况。
2. 提问:什么是物流地理?它与物流行业有什么关系?二、新课讲授1. 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介绍物流地理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分析物流地理与物流行业的区别和联系。
2. 物流地理的基本要素- 介绍物流地理的基本要素,如物流节点、物流线路、物流设施等。
- 分析各要素在物流地理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 物流地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物流地理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 分析案例中物流地理要素的布局和优化。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地区的物流地理布局。
2.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流地理在物流行业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物流地理的发展趋势。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物流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物流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对物流地理学习的热情。
3. 教师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物流地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物流地理指导教案
物流地理指导教案教案标题:物流地理指导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物流地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物流地理的概念和定义;2. 物流地理的分类和特点;3. 物流地理的影响因素;4. 物流地理的作用和意义;5. 物流地理的应用案例。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物流地理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影响因素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物流地理的基本知识。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些实际案例,如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物流网络布局、物流节点选择等,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其中的物流地理因素和影响因素。
第四步:小组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物流地理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
第五步:总结归纳(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物流地理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经验教训。
第六步:拓展延伸(5分钟)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物流地理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教学评估:1. 在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环节中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理解了物流地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 对学生的小组报告进行评估,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 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回答,评估他们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1. 物流地理相关的教材、课件和参考书籍;2. 实际物流案例和数据资料;3. 小组合作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2. 提供足够的案例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3. 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4. 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物流地理教案
物流地理教案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物流地理》编号21教研组物流与管理教研组任课教师赖冠丹教学对象物流与报关专业班级:1013/1014授课日期笫16周第1次第5章公路交通地理教学内容计划学时2节1、知道我国的普通公路运输2、熟悉我国通用公路的分类方法3、知道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网的现状及规划知识技能态度教学LI的1、公路的定义熟悉我国高速公认真听讲2、我国通用的公路分类方法路交通网的现状做好笔记3、我国的主要高等级公路及规划积极思考4、高速公路综述5、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网的现状及规划1、公路运输的优缺点教学的重点2、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网的现状及规划与难点教学资源课件PPT教学后记对授课计划的对本教案的教学随笔修改意思修改意见无无由于公路运输大家比较熟悉,所以在课题引入时,看见交通标志大家都表现兴奋,而且比较踊跃回答标志所代表的意思。
在讲述公路时,还是从大家身边熟悉的例子入手,例如乡镇公路,107国道,东莞大道等,同学们注意力很集中,也积极思考、抢答。
加入的课外知识环节让同学们开阔眼界,大家都显得很有兴趣。
教学流程教学步骤与教学内容教学LI标教学方法时间【课前复习】1、评讲练习讲述10M卷,巩固前图示评讲《第3&4章复习题》段时间所学着重评讲:的知识填空题4、5、10、11、13;不定项选择题2、8、11、12判断题2、8简答题2(没有看清题目导致漏写了缺点)作图题:1、京九线(北京-商丘-南昌-香港九龙)2、京沪线(北京-天津-南京-上海)3、滨州-滨绥线(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4、兰青-青藏线(兰州-西宇-格尔木-拉萨)5、北疆 -兰新-陇海线:陇海线:兰州-宝鸡-西安-洛阳-郑州-徐州-连云港兰新线:兰州-哈密-乌鲁木齐邛可拉山口【讲授内容及过程】第5章公路交通地理2、了解这节简述1M【本节课学习H标和要求】课的学习目强调1、知道我国的普通公路运输标和要求,2、熟悉我国的主要高等级公路让学生明确3、知道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网的现状及规划重难点【重难点】1、公路运输的优缺点2、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网的现状及规划【课题引入】3、课题引讨论5M你们认识这些标志吗,入,引发学生的兴趣从左到右分别是:机动车行驶,非机动车行驶,禁止车辆临时或长时停放,禁止鸣喇叭,限制速度,禁止人力车、拖拉机、畜力车进入。
物流地理指导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物流地理授课年级:高中授课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2. 掌握物流地理的基本要素:运输、仓储、配送等。
3. 理解物流地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提取和空间思维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物流行业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经济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 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物流地理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1. 物流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的理解。
2. 物流地理与实际经济活动的结合。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物流地理基本概念、要素、案例等)。
2. 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 学生分组准备,收集相关案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物流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引出主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物流地理。
二、新课讲授1. 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 介绍物流的定义、作用及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 引导学生思考:物流与我们的生活有何关系?2. 物流地理的基本要素- 运输:介绍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 仓储:讲解仓储的功能及分类。
- 配送:阐述配送的意义及模式。
三、案例分析- 选择典型案例,如大型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等。
- 分析案例中物流地理要素的运用及效果。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流地理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关于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二、拓展学习1. 物流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介绍物流地理的空间分布规律,如沿海地区物流发达。
- 分析物流地理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2. 物流地理与实际经济活动- 结合案例,分析物流地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提高我国物流地理的空间分布效率?- 物流地理如何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流地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物流地理指导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物流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掌握物流地理的基本要素,包括物流节点、物流线路、物流园区等。
- 理解不同地理环境对物流活动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物流活动的能力。
-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物流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物流行业重要性的认识。
- 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物流活动相互关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物流地理的基本要素。
- 不同地理环境对物流活动的影响。
2. 难点:- 运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物流活动。
- 解决实际物流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 以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流活动(如快递配送、货物运输等)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物流地理的兴趣。
2. 问题导入:- 提出问题:“物流活动是如何在地理环境中进行的?地理环境对物流活动有哪些影响?”(二)新课讲授1. 物流基本概念及分类:- 介绍物流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物流地理基本要素:- 讲解物流节点、物流线路、物流园区等基本概念。
- 分析不同类型物流节点的分布特点。
3. 地理环境对物流活动的影响:- 以地图和案例为依据,分析地理环境对物流活动的影响,如地形、气候、交通等。
(三)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 以具体的物流案例(如某地区物流园区建设、某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等)为素材,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对物流活动的影响。
2.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案例中地理环境对物流活动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重点内容:- 回顾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分类、要素及地理环境对物流活动的影响。
2. 总结:- 强调物流地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地理环境与物流活动相互关系的认识。
四、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 阅读相关物流地理教材或资料,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 选择一个具体的物流案例,分析地理环境对物流活动的影响,并撰写报告。
物流地理公开课教案
物流地理公开课教案第一章:物流地理概述1.1 物流地理的定义解释物流地理的概念,包括其对物流系统的影响和重要性。
1.2 物流地理的作用探讨物流地理在物流行业中的作用,包括资源分配、运输网络规划等。
1.3 物流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介绍物流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如运输模式、配送中心选址、供应链管理等。
第二章:物流运输模式2.1 公路运输解释公路运输的概念、特点和适用场景,如灵活性、门到门服务等。
2.2 铁路运输介绍铁路运输的概念、特点和适用场景,如大批量货物运输、长距离运输等。
2.3 航空运输阐述航空运输的概念、特点和适用场景,如快速运输、远距离运输等。
第三章:物流配送中心选址3.1 配送中心选址的重要性解释配送中心选址对物流系统的影响,如成本效率、服务水平等。
3.2 配送中心选址的考虑因素探讨在选址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交通便利性、市场规模、人力资源等。
3.3 配送中心选址的方法和工具介绍常用的配送中心选址方法和工具,如成本分析模型、需求预测模型等。
第四章:供应链管理4.1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解释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如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等。
4.2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环节介绍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环节,如采购、生产、库存管理、销售等。
4.3 供应链管理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探讨供应链管理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供应链协同、风险管理等。
第五章:物流地理信息系统5.1 物流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解释物流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作用,如数据集成、空间分析等。
5.2 物流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介绍物流地理信息系统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如路线规划、货物追踪等。
5.3 物流地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和维护探讨物流地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和维护要点,如技术支持、数据更新等。
第六章:国际物流地理6.1 国际物流概述解释国际物流的定义和重要性,包括跨国界运输和贸易流程。
6.2 海关和贸易法规探讨海关和贸易法规对国际物流的影响,包括关税、进出口限制等。
物流地理教案肉范文
物流地理教案肉范文课题:物流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流地理的概念和基本要素,了解全球物流网络的特点。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评价全球物流网络的地理优势和不足,能够设计和规划物流网络的布局和优化。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流地理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和要素物流地理的定义和范围、物流地理要素的主要内容: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系统和人员机构。
2.全球物流网络的特点全球物流网络的发展历程、全球物流网络的地理优势和不足。
3.物流网络布局与优化物流网络布局的主要原则、物流网络优化的方法和工具。
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对物流地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教师讲解(1)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和要素通过讲解物流地理的定义和范围,让学生了解物流地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接着,详细介绍物流地理要素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系统和人员机构。
(2)全球物流网络的特点通过讲解全球物流网络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全球物流网络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接着,重点介绍全球物流网络的地理优势和不足,帮助学生分析和评价全球物流网络的地理特点。
(3)物流网络布局与优化通过讲解物流网络布局的主要原则,引导学生了解物流网络布局的基本规则和原则。
接着,介绍物流网络优化的方法和工具,让学生了解物流网络优化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学生讨论按照教师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全球物流网络的地理优势和不足,以及如何设计和规划物流网络的布局和优化。
4.学生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学生展示,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思考。
教师对学生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概括全局物流网络的地理优势和不足,以及物流网络布局和优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课堂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物流地理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新点。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展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综合评价。
物流地理教案
江苏省职业学校
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
(2008—2010学年第1学期)
专业名称物流管理
课程名称物流经济地理
授课教师
课题序号
2
授课班级
物流09402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讲授法
授课章节
名称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物流布局具备的条件
使用教具
板书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应对物流经济地理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了解我国的物流布局概况,掌握影响物流布局的因素以及物流布局的原则,了解研究物流经济地理的目的。
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
1.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
2.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பைடு நூலகம்三角洲物流圈,
3.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
4.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二、影响经济布局的因素
1.自然条件
它是影响经济布局的基础条件。
2.技术条件
它是经济布局三要素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一个。
第二节物流布局具备的条件
一、我国的物流布局概况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现代物流业进行探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已基本形成,即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8.标准化原则
物流标准化是指从物流系统的整体出发,制定各子系统的设施、设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以及业务工作标准;研究子系统的设施、设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以及业务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
物流地理公开课教案
物流地理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分析世界各地物流地理的特点和优势。
3. 探讨物流地理对经济发展和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流地理的概念与定义2. 物流地理的重要性和作用3. 世界物流地理的特点和优势4. 物流地理与经济发展5. 物流地理与供应链管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优势。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物流地理案例,如世界各地的物流中心、港口等。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物流地理对经济发展和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物流企业或物流中心,了解物流地理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涵盖物流地理基本概念、特点、优势等内容的PPT。
2. 物流地理案例资料:收集世界各地物流中心、港口等案例资料。
3. 实地考察安排:联系物流企业或物流中心,安排实地考察行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物流地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优势。
3. 案例分析:分析世界各地物流中心、港口等案例,让学生了解物流地理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物流地理对经济发展和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6.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物流企业或物流中心,了解物流地理的实际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物流地理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物流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分享物流地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经验。
2. 组织学生进行物流地理相关的学术研究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流地理-教案-项目一 绪论
(二)物流地理的研究对象
物流地理主要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包括物流运输枢纽和综合运输网的布局,运输活动和地理因素的空间联系;研究包含各地区物产分布、商业集散和中心和范围、贸易联系、货运情况等;研究商业的地域组织、市场定位、商业中心和腹地的经济联系,商品销售和居民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关系,商业活动的季节变化等。
第二节 物流地理布局
(一)我国物流网络布局基本形成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在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
1.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
2.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
3.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现代物流是指根据客户的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物流技术及自动化、机械化的物流工具,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加工、包装、配送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客户提供跨区域、快捷、高质量的多功能一体化综合服务。
物流的核心内容是不同空间地域或经济区域间货物的位移。不同的地域或经济区域的生产力布局不同,决定了物流的方向不同,引起了物流资源的重新调配。因此,现代物流活动必然离不开物流地理的参与。
物流产业的发展为物流地理学提供了新的课题。
总之,物流地理为现代物流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现代物流活动促进了物流地理的发展。
(一)物流地理的学科体系
物流地理教案
导入:新授:1、开场白,自我介绍,上课要求(课代表)2、简单介绍教材容及课时安排第一章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一、新课引入结合现代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的理论,通过分析物流与工业、农业、商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的关系,将中国划分为8个区域: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港澳台,分别介绍了各个区域的农业、工业、商业以及物流的发展概况。
本文最后还介绍了美国、日本、法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经济情况,以便读者对全球物流经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导向问题: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条件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有什么意义?理论名词:1、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
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
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围的重要物流基地2生产力布局的层次①社会生产力的总体布局。
这是宏观层次的布局②生产部门布局和地区生产力布局。
这是中观层次的布局③企业区位的选定,这是微观层次的布局。
? 生产力布局原则生产分布的一般规律决定了生产力的布局原则,主要有:①调整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发展比例,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②企业布臵集中与分散相结合;③地区专门化与地区多样化发展相结合;④根据各类企业的指向性,选择最佳区位。
? 生产力布局因素生产力布局是随各种布局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
这些因素主要有:①自然因素。
物流地理公开课教案
所以为73°E附近。南端在曾母暗沙
3.纬度位置的优越性:纬度跨度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陆界和邻国
1、陆界
我国有漫长的陆上国界,20000多千米,有众多邻国。
2、邻国
广义的邻国概念,在陆上是指两个国土相连的国家,在海上是指隔海相望的国家。
陆上邻国(15):东:朝鲜,北:俄罗斯、蒙古,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南:缅甸、老挝、越南。(在地图上看不到我国与巴基斯坦直接相邻,而是同克什米尔为邻。中巴两国政府于1963年正式划定了边界线,我国同巴基斯坦的边界,就是指我国与巴基斯坦实际防务的克什米尔地区相接的边界。)
(2)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的疆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2)领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3、我国濒临的海洋(360万km2)
(1)我国东部濒临的四海一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2)领海与内海
(3)半岛、岛屿、群岛
(4)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学生观看中国地图,分析我国的四端所在位置,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分析我国纬度跨度大的优越性
请学生对重点内容做好笔记,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的问题。
学生根据地图说出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学生根据地图一一说出我国的濒临的海洋有哪些?
根据领海和内海的定义对照地图找出我国濒临的海洋里哪些是我国的领海,哪些是我国的内海。
海上邻国(6):东:韩国、日本,东南:菲律宾,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四、我国濒临的海洋(360万km2)
1.我国东部濒临的四海一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都是属于太平洋
物流地理公开课教案
物流地理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物流地理中的主要运输方式、线路规划、仓储管理等知识点;(3)能够运用物流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地图、图表等教学工具,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3)运用信息技术,如GIS软件,进行物流地理信息的查询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流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使学生认识到物流地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流地理概述(1)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2)物流地理的重要性;(3)物流地理的研究内容。
2. 主要运输方式(1)铁路运输;(2)公路运输;(3)水运;(4)航空运输;(5)多式联运。
3. 线路规划(1)单程线路规划;(2)往返线路规划;(3)网络线路规划。
4. 仓储管理(1)仓储的基本概念;(2)仓库的类型和布局;(3)仓储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5. 物流地理信息分析(1)物流地理信息的获取;(2)物流地理信息的处理和分析;(3)物流地理信息的应用。
三、教学资源1. 教材:物流地理公开课教材;2. 地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交通地图等;3. 图表:各类物流统计图表;4. 软件:GIS软件;5. 案例:实际物流案例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如某电商平台的物流配送,引发学生对物流地理的兴趣和思考;2. 讲解:结合教材和地图,讲解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3. 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物流地理的理解和看法;4. 演示:利用GIS软件,展示物流地理信息的查询和分析过程;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能力等;4. GIS软件操作:评估学生在软件操作方面的掌握程度。
《物流地理》教案1
3、流通型结点:主要职能是组织物资在系统中运动,在社会系统中则是指以组织物资流通为主要职能的结点。
4、综合型结点:在物流系统中将若干项功能有机结合于一体,有完善设施、有效衔接和协调工艺的集约型结点.
五、课堂总结:
学生要明白物流结点在物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四、授课内容:
第二章 农业物流地理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物技能,经过人工种植、培育和饲养等生产活动,以获得各种农产品的生产部门。包括有农、林、牧、副、渔五业。
农业生产的特点:不稳定性、季节性、地域差异性和综合性。
第一节 农业生产布局
一、粮食生产布局组合:
1、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稻谷
2、在秦岭—淮河以北、六盘山以东、长城以南:冬小麦
2、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
3、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二、物流枢纽城市:
1、国际性物流枢纽城市:北京、上海、深圳。
2、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厦门、苏州、南宁.
五、课堂总结:
学生要明白我国三大物流经济圈与主要物流枢纽城市在我国物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六、课后作业:完成P12-13【综合训练】
教师授课教案
基本课题
第一章物流结点布局
第一节
物流结点
课时
2
教学环境
教室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物流结点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
物流结点的概念、物流结点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难点
物流结点的功能.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启发式。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清点出勤人数、提醒注意。
二、复习提问:
物流地理公开课教案
学生根据地图一一说出我国的濒临的海洋有哪些?
根据领海和内海的定义对照地图找出我国濒临的海洋里哪些是我国的领海,哪些是我国的内海。
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地图认识我国的一些邻国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便于加深学生对领海和内海定义的理解
内海:政治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范畴的概念。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学生观看中国地图,分析我国的四端所在位置,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分析我国纬度跨度大的优越性
请学生对重点内容做好笔记,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的问题。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对世界地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能从地图上知道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
学生通过观看地图能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中国有针对性地去学习,能使他们在预习时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预习的效果会更好
授课人
阳桂平
授课班级
10物流2班
授课课时
40分钟
课题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主要教学内容
1、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及面积等
2、我国现行的四级行政区划,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新课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的领土范围和面积等
西端国界有一段未定界,
所以为73°E附近。南端在曾母暗沙
3.纬度位置的优越性:纬度跨度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生读图归纳: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学生读图归纳:
2、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物流地理教案
物流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流的概念、目标和作用。
2. 理解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 掌握物流地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区域分布。
4. 分析全球物流网络的发展模式和趋势。
5.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物流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物流地理的概念和特点。
2. 物流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3. 全球物流网络的发展模式。
4. 物流地理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分布。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物流地理的概念和特点1. 物流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物流地理与地理学其他分支的关系。
第二课物流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1. 地理信息系统在物流中的作用和应用。
2. 物流供应链的空间分析和优化。
3. 物流信息管理与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
第三课全球物流网络的发展模式1. 陆上物流网络的发展趋势与模式。
2. 海上物流网络的发展趋势与模式。
3. 空运物流网络的发展趋势与模式。
第四课物流地理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分布1. 自然环境对物流的影响。
2. 社会经济因素对物流的影响。
3. 区域差异对物流的影响。
4. 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
四、教学方法1. 授课教学:讲授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介绍全球物流网络的发展模式和趋势。
2. 讨论研究:就物流地理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分布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物流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物流特点和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物流地理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
2. 实例分析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活动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物流地理教材和参考书。
2. 多媒体教室设备。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物流地理的概念和特点(2学时)第二课:物流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2学时)第三课:全球物流网络的发展模式(2学时)第四课:物流地理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分布(2学时)八、拓展活动1. 参观物流园区或物流企业,了解实际物流运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新授:&/!1、开场白,自我介绍,上课要求(课代表)2、简单介绍教材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章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一、新课引入结合现代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的理论,通过分析物流与工业、农业、商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的关系,将中国划分为8个区域: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港澳台,分别介绍了各个区域的农业、工业、商业以及物流的发展概况。
本文最后还介绍了美国、日本、法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经济情况,以便读者对全球物流经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导向问题: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条件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有什么意义理论名词:1、【2、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
现代物流是经济@ 、] | 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
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2生产力布局的层次①社会生产力的总体布局。
这是宏观层次的布局)②生产部门布局和地区生产力布局。
这是中观层次的布局③企业区位的选定,这是微观层次的布局。
生产力布局原则生产分布的一般规律决定了生产力的布局原则,主要有:①调整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发展比例,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②企业布臵集中与分散相结合;③地区专门化与地区多样化发展相结合;④根据各类企业的指向性,选择最佳区位。
生产力布局因素生产力布局是随各种布局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
这些因素主要有:①自然因素。
即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②人口因素。
主要指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
③技术因素。
主要指科学技术总水平、企业的技术装备及新技术掌握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④经济因素。
主要指经济开拓的历史特点,已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已形成的经济结构。
、)> ! ⑤社会政治因素。
主要指国际国内政治状况、国家(特别是区域)的经济政策。
3、地理: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书籍包括了《禹贡》和《山海经》等。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同人类相关的地理环境。
包括了环境的演变过程、现状及未来的演变趋势。
【技术(过去怎么做)、工程(现在怎么做)、管理(将来怎么做)】地球表面: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陆地-海洋山脉-大陆架-气候-植被人类生活:乡村-集镇-城市-人种--国家-- 世界政区-- 各国首都-- 洲-- 地区-- 州-- 省-- 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联盟-- 市-- 县-- 自治县-- 旗-- 郡-- 城市-- 城镇-- 村落-- 地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天文: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的学科。
现在天文学按研究方法分类已形成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三大分支学科。
按观测手段分类已形成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几个分支学科。
)第一节我国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一、我国地理位臵和疆域$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
!1、区位:它位于北半球,在全球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东部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面距印度洋不远。
世界上有几个大陆欧亚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大陆,分成洲就是南、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以及南极洲,其中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陆是连着的,亚洲和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原为苏伊士地峡,被人工开凿成运河,连通地中海和红海-印度洋),亚洲和欧洲的分界是博斯普鲁斯海峡、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就是直布罗陀海峡了。
世界上有几个海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亚太地区的地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广义上,可以包括整个亚洲和环太平洋地区。
狭义上,指西太平洋地区,主要包括中国、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亚洲四小龙、东盟国家(有时还延伸到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
现多指亚洲东部﹑东南部及太平洋西南部,包括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在内的广大地区。
美国也参加亚太地区的一些国际性组织和会议。
2温度带^中国国土大部分地处中纬度,由此导致辐射能和温度的差异。
从南到北,全国(除青藏高原高寒区外)跨越了赤道带、热(*…《小结:带、亚热带、暖(南)温带、中温带和寒(北)温带等6个温度带。
其中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者的面积占全国面积的70%。
又因位于大陆东部,季风气候显著,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夏季风的影响,夏半年雨热同季,温度和水分条件配合良好,为发展农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特别是占全国面积26%的亚热带地区温度高而降水丰沛,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季雨林与常绿阔叶林,适宜种植水稻和多种亚热带经济作物,这与大陆西部同纬度地区在回归高压带控制下降水稀少的荒漠景观迥然不同。
在距海遥远、夏季风难以到达的中国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则为干旱地区。
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
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点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转。
4中国国土最东境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东经135°05′),最西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附近)。
东西距离5200公里,跨经度将近62°。
时差在4小时以上。
在世界标准时区中,中国国土分属东五区至东九区的五个时区。
目前中国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统一以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时间作为全国的标准时间,并称其为“北京时间”。
?中国国土辽阔广大,陆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15,亚洲面积的1/4。
在世界各国中,中国的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第3位。
5中国陆上与15个国家毗连,东邻朝鲜,南接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和西部同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作业:||!导入:-新授:阿富汗接壤,西北和东北有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北面是蒙古。
海上,向东有日本,东南和西南有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与中国隔海相望。
通过本次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和掌握了中国的地理位臵和疆域,以及我国的人力资源条件,把握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
P11-1我国自然资源的要素有哪些】;】] $ ? 对于物流运输来讲,除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外,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对物流的安排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指对生产力发展与布局有影响的自然界中的各个要素:包括土地、气候、陆地水、海洋、矿藏、动植物等。
1、土地资源中国土地资源有四个基本特点: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一)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二)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三)土地资源的地区不平衡性,耕地资源总体水平差。
(四)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后背土地资源潜力不足(五)利用程度第,土地浪费严重。
河南省土地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万公顷(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林地万公顷(万亩),园地万公顷(万亩),牧草地万公顷(22万亩)。
居民点工矿用地万公顷(万亩),交通用地万公顷(万亩),水域用地万公顷(万亩),未利用土地万公顷(万亩)。
耕地总面积所占比例为全国最高的省份之一;人均耕地公顷(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气候资源(有利于人类经济活动的气候条件、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
包括太阳辐射、热量、水分、空气,风能等。
它是一种取之不。
《(~ 尽,又是不可替代的。
主要是指农业气候资源和气候能源。
气候资源与其它资源不同,不能进入市场交易。
在各种自然资源中,气候资源最容易发生变化,且变化最为剧烈。
有利的气候条件是自然生产力,是资源;不利的气候条件则破坏生产力,是灾害。
利用恰当,气候资源可取之不尽,但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和不可取代性。
故对一地的气候资源要从实际出发,正确评价,才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气候资源是一个新的科学概念,约形成于本世纪70年代。
《世界气象组织第二个长期计划草案(1988-1997)》第一句就提出:“气候既是有益于人类的一项重要自然资源,又可能导致自然灾害。
”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中写道,“凡农之道,原(即候,指时令)之为宝”,将气候称为农业生产的资源(宝)。
我国古代即已提出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等,以便掌握农时,利用好气候资源的科学方法。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七十二候:中国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历。
以5日为候,3候为(节)气,6气为时,4时为年,一年分24节气,共72候,每候有一种相应的物候现象,即候应。
:气候是包围地球的大气圈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总称,属于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的一部分。
气候环境则只是对人类有影响的那一部分大气的性质的总称。
气候与气候环境在现代并不明显存在着整体与部分的差别,而只存在着概念上的差别。
% !{ ;气候资源则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
气候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人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部,大气中的四季嬗变、风霜雨雪都对人体产生各种影响,以至引起疾病。
其中有些是气候条件直接或间接致病的,例如中暑、冻伤、感冒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病、心脑血管病等。
此外,高山反应、空调病、风扇病等也与气候有关。
为了满足广大居民防病治病、健康长寿、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现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气象部门开展了人体舒适度、中暑指数、心脑血管病、胃肠道传染病,以及紫外线强度、花粉浓度等医学气象预报。
当然恰当利用气候条件也能防病治病,如利用气候条件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登山、冬泳、滑冰、滑雪等,以增强体质。
:气候疗养,如沙疗、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等防病治病,如利用气候条件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登山、冬泳、滑冰、滑雪等,以增强体质。
天气预报中诸如穿衣指数、登山指数等内容,对人们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防病健身起到了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