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非典型增生的诊断及鉴别(一)(精)
乳腺微腺体腺病与非典型病例的鉴别
乳腺微腺体腺病与非典型病例的鉴别
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乳腺微腺体腺病(Microglandular Adenosis,MGA)与非典型病例的区分是一项关键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以第一人称视角,我将详细揭示如何区分这两种疾病。
乳腺微腺体腺病是一种罕见疾病,其特点是乳腺小叶内充满微小
的腺体结构。
这些微腺体通常小于1毫米,在影像学检查中可能难以
察觉。
临床表现可能包括乳房胀痛、触痛性肿块等。
确诊通常需要病
理学检查,例如细针穿刺活检。
非典型病例则指那些不符合典型乳腺癌或其他良性乳腺疾病特征
的病例。
这些病例可能展现出一些异常的影像学特征,但不足以确诊
为明确的疾病类型。
非典型病例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随访,以确定
其性质。
在区分乳腺微腺体腺病和非典型病例时,要考虑病史和临床表现。
微腺体腺病通常表现为周期性乳房胀痛,而非典型病例可能没有明显
症状,或症状与微腺体腺病不同。
了解患者病史,如疼痛的周期性、
持续时间、强度等,对于区分这两种疾病至关重要。
病理学检查是区分乳腺微腺体腺病和非典型病例的金标准。
通过
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可以获取乳腺组织的详细信息。
微腺
体腺病的组织学特征包括小叶内充满微小腺体结构,而非典型病例可
能表现为细胞形态和结构异常,但不足以确诊为明确疾病类型。
乳腺增生分类标准mr
乳腺增生分类标准mr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它指的是在女性乳腺组织中发生的一种非癌性的增生性疾病。
在乳腺增生的诊断和治疗中,科学合理地分类是非常重要的。
而乳腺增生分类标准MR(Mastopathy Classification System)便是一种常用的分类标准。
乳腺增生分类标准MR主要根据乳腺增生的病理学特点,将乳腺增生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乳腺增生的临床表现及听诊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属于哪一类型,但最终的诊断还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来确定。
乳腺增生分类标准MR包括了以下几种类型:1. 弥漫性乳腺增生弥漫性乳腺增生是乳腺组织的普遍性增生,乳房变得较为坚硬,腺体细胞增生,导致乳房肿胀、胀痛等症状。
这种类型的乳腺增生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情绪压力、饮食不当等因素相关,常见于青春期女性。
治疗时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改变生活方式等方法缓解症状。
2. 结节性乳腺增生结节性乳腺增生是乳腺组织局部发生结节状增生,乳房中可触摸到明显的结节,有的结节疼痛,有的结节可以活动,这类增生容易在月经前后加重。
结节性乳腺增生可能与激素水平的变化、遗传因素等有关。
治疗时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
3. 囊性乳腺增生囊性乳腺增生是乳腺组织中出现囊肿,乳房可触摸到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囊肿可局部肿大、疼痛等。
囊性乳腺增生多见于更年期女性,可能与雌激素分泌失调、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治疗时可以通过穿刺抽液、调节激素水平等方法进行处理。
4. 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是指乳腺组织出现非典型增生细胞,这种细胞在形态上不符合正常细胞的特征,但尚未发生癌变。
不典型增生常常被认为是乳腺癌的前期病变,需要加以重视。
治疗时通常采取手术切除等方式来防止恶变。
5. 具体病因性增生具体病因性增生是由于特定的病因引起的乳腺增生,比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内分泌紊乱、慢性感染引起的炎性增生等。
治疗时需要首先针对病因进行干预,才能有效缓解症状。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非典型增生性病变的诊断
【 章 编 号 lI 7-0 4 (0 0 0 () 0 7 - 2 文 6 4 7 22 1 )6a- 1 1 0
乳 腺 增生 症 是 女 性 的 常 见 病 , 腺 癌 更 是 女 性 最 常 见 的 恶 性 乳
轻 一中度 非 典 型增 生 : 声 主 要 表 现 为 乳 腺 局 部 结 构 紊乱 并 超
周边 血 流 Ⅱ ~Ⅲ级 , 均 流 速约 2 m/ , ≥0 7 ±0 0 。 平 6 s RI . 0 . 3
3 讨 论
乳腺 增 生症 不 一定 都 形成 肿块 , 否在 病 理上 发生 了非典 型 增 是 生 性 病变 通过 触 诊 很难 鉴 别 , 而且 乳 腺 增生 结节 或 增生 灶 在钼 靶x 线 摄 片 中 可不 显影 , 而超 声 检 查 容易 漏 诊 。 样最 终 要 依靠 认 识癌 这 前 病 变 的特 征 , 高识 别 能 力是 检 出早 期 癌 前病 变 的先 决 条件 。 提 近年 来 , 学者 纷 纷 提 出乳 腺 增生 症 与 乳 腺癌 之 间关 系 密切 , 非 典 型 增 生 与 癌 变率 呈正 相 关 , 对于 乳 腺 增 生 性 疾 病 通 常 指如 果 导 管 上 皮 的 不 典 型 增生 和 小 叶 的 不 典 型 产生 , 生 浸 润 癌 的风 险是 发
重 度 非 典 型 增 生 : 声表 现 多 为形 态 不 规 则 无 明显 边 界 的 实 超 性 回声 灶 或 结 节 , 包膜 回声 , 方 回 声轻 微 衰 减 , 部 分 内部 回 无 后 大
血、 乳头 无 凹陷 、 房 皮 肤 无橘 皮 样 改 变 。 房 触 诊 阳性 者6 , 乳 乳 例 全
向, 时选择 合理 治疗 方案 。 及
乳腺 非典 型增 生 的超 声显像及血 流 有一 定的特 征性 , 而能发现早 期 癌前 病变倾 从
乳腺增生birads分类标准
乳腺增生BI-RADS分类标准
乳腺增生的BI-RADS分类标准如下:
0类:需要其他影像学检查(如乳腺X线检查或MRI等)进一步评估。
1类:阴性。
2类:良性病变,根据年龄及临床表现可每6~12个月随诊。
3类:可能是良性病变,建议短期复查(3~6个月)及加做其他检查。
新发现的纤维腺瘤、囊性腺病、瘤样增生结节(属不确定类)、未扪及的多发复杂囊肿或簇状囊肿、病理学检查明确的乳腺炎症及恶性病变的术后早期随访都可归于此类。
4类:可疑的恶性病灶。
此类病灶的恶性可能性为2%~95%。
超声声像图上表现不完全符合良性病变或有恶性特征均归于此类,目前可将其划分为4A类(恶性概率为2%~10%)、4B类(恶性概率为10%~50%)和4C类(恶性概率为50%~95%)。
5类:提示乳腺肿块存在高度恶化可能性,大部分情况是由于乳腺癌症,建议尽早到医院做手术进行病理检查确诊。
6类:提示已经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症阶段,需要结合手术结合化疗。
乳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共134张PPT)【134页】
脂肪、结缔组织、韧带、血管、淋巴组织和神经
Cooper’s 韧带,支持作用
乳房由输乳管、腺叶、腺小叶、腺泡以及间质〔脂肪、纤维、血管 及淋巴管等〕
乳腺的构造
1、腺泡→腺小叶→腺叶→乳腺
2、腺泡→小叶内终未导管→小叶间导管→排乳管→输乳窦→
15~20条输乳管→乳头
排乳管 输乳窦 腺泡
乳腺脂肪
节段性
导管强化:
导管的线状或分支状强化,需穿刺〔癌的可能大于纤维囊 性变〕
团簇状强化恶性可能更大 钼靶无异常者阳性预测值较低
肿块强化
均匀强化 不均匀强化 边缘强化 无强化低密度分隔 强化的分隔 中心强化
均匀强化-纤维腺瘤
不均匀强化-浸润性癌
边缘强化-浸润性导管癌
间隔低信号-纤维腺瘤
●皮下脂肪及腺体间脂肪呈磨玻璃样密度
最常见的乳腺病变,常为双侧
MRI敏感性高于超声和钼靶
浸润性导管癌伴DCIS术后1月,局部血肿,血肿周 随访血肿吸收,局部复发DCIS
围散在强化
浸润性导管癌伴DCIS侵犯胸 壁(强化)
浸润性导管癌,侵犯皮肤,与胸肌关 系密切但未累及(未强化)
对侧乳腺
同时发现:在3月到1年时见内钼靶和/或 体检可有2%发现对侧乳腺癌
乳腺癌的MR改变
不规那么性肿物,有毛刺 等/长T1、T2信号〔与胸肌比〕 DWI呈高信号 动态增强表现为II或III型曲线 MRS有Cho峰
乳腺癌增强根底
强化根底
乳腺癌新生肿瘤血管 微血管密度增加
肿瘤血管对大分子比剂通透性的增加 乳腺癌组织内增大的细胞间隙
图像分析
强化形态
左乳:浸润性导管癌伴DCIS
浸润性小叶癌
占浸润性癌的10-14% 常无钙化,钼靶假阴性较多 常易多中心或双侧发病 MRI更有助于评价浸润性小叶癌的程度
认识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认识乳腺癌的癌前病变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7年第12期乳腺癌的发展模式通常是由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到癌症。
但是只有少数女性会从增生发展到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而且一旦发展到不典型增生,进而发展到癌的风险急剧加大。
因此,临床上把不典型增生和乳腺囊性增生定义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目前普遍认为,根据乳腺增生的变化形式,乳腺增生可以分为乳腺组织增生、乳腺腺病和乳腺囊性增生病等。
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病亦称乳腺病,也叫乳腺小叶增生症、乳腺结构不良症、纤维囊性病等,虽然也属于癌前病变,但仅有较低的癌变概率。
当乳腺增生发展至不典型增生后,癌变的概率增大;如果是重度不典型增生,几乎都可以发展成乳腺癌。
乳腺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乳腺纤维腺瘤(纤维瘤),几乎不会癌变。
而乳腺原位癌已经是早期癌症了,只不过还不具备浸润性,但如果继续发展,就可以演变成恶性程度更高的浸润性癌。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这些概念都是病理学概念,仅凭肉眼观察、医生查体或仪器检查无法确认。
通常,需要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对乳腺病变进行观察,才能做出鉴别诊断。
很多女性在体检时常常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也有一些女性经常在月经前感觉到乳房胀痛和摸到乳房肿块。
这让她们感到困惑和害怕:乳腺增生会变成乳腺癌吗?其实大可不必惊慌。
作为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乳腺增生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只不过是一种良性疾病而已。
乳腺增生的病因一般认为是卵巢内分泌失调导致性激素分泌不平衡,主要是黄体酮分泌减少而雌激素增多,刺激乳腺组织增生过多所致。
在女性的一生中,乳房就像一棵树,青春期开始旺盛生长,经过了妊娠期才算得上“枝繁叶茂”。
在此过程中,雌激素刺激乳房发育,孕激素则起到保护作用。
因此,每个女性一生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短暂的乳腺增生,如经期增生和孕期增生。
乳腺增生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周期性发作的乳房胀痛和肿块。
经期增生通常与月经明显相关,导致的症状通常在月经前比较厉害,周期结束后缓解或消失。
乳腺非典型增生的诊断及鉴别
乳腺非典型增生的诊断及鉴别发表时间:2011-02-16T16:01:20.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12月第34期供稿作者:张瑞军[导读] 乳腺癌是威胁妇女的第一癌症,我国每年约有1.33万人死于乳腺癌张瑞军(山东省莒南县人民医院山东莒南 276600)【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199-02【关键词】乳腺非典型增生鉴别诊断乳腺癌是威胁妇女的第一癌症,我国每年约有1.33万人死于乳腺癌,多数乳腺病变,如明确的良性病变和典型的癌,诊断都比较容易,但有些病例就不易诊断,如乳腺非典型增生,查其原因,关键是对于乳腺是否存在非典型增生、形态学、诊断学标准如何,是否为临界性或癌前病变等,尚有不同认识。
1 乳腺非典型增生的组织形态及诊断标准长期以来对乳腺是否存在导管或小叶上皮非典型增生,一直存有争论,有两种不同的观点:(1)增生和导管内癌之间不存在中间型,即不存在非典型增生。
(2)乳腺与其他器官(如子宫颈、食管、胃、肠道等)一样[1]。
肿瘤的形成呈现各阶段连续渐进的过程,是较长时期演变的结果,非典型增生是癌前必经阶段,从一般性增生到原位癌之间增殖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一个重要组织学阶段,为临界病变或癌前病变,Page等给不典型增生的标准为:最基本的形态特点是增生与原位癌相类似,但却不足以诊断原位癌,具体表现为导管高度扩张,管径扩大,上皮层次增多,细胞单一型或两型(存在少数肌上皮细胞),导管腔隙可为增生的细胞所充塞,细胞间有推挤及重叠现象,细胞大小形状可不同,染色质增加,偶尔可见核分裂相,特别强调细胞排列极性在诊断中占重要的地位,非典型增生时仍保持着部分或某种程度的极性排列。
阚秀等[2]在对86例乳腺癌旁的非典型增生利用大片组织学观察基础上,提出乳腺增生的4种增生形式,4种病理变化,2种特殊增殖细胞的诊断基础,并将其分为轻、中、重三级。
乳腺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乳腺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一、乳腺炎性疾病(一)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急性乳腺炎常见于分泌期乳腺,特别是初产妇产后3~5周内。
病原菌常为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
感染途径主要是病原菌从乳头皲裂处逆导管侵入。
急性乳腺炎病理改变从单纯炎症开始,到严重乳腺蜂窝组织炎,最后可形成乳腺脓肿。
临床表现为发病前有乳头皲裂现象,或有乳汁郁积,继而出现乳腺病变局部红、肿、热、痛与硬节。
全身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差、头痛发热,甚至寒战高热。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影像学表现】X线:X线表现为乳腺内界限模糊片状致密影,皮肤增厚,皮下脂肪显示较乱,有过多淋巴管与血管阴影,并出现条索状结缔组织模糊影。
有时可伴有泥沙样钙化灶。
USG:乳腺失去正常结构声像图,炎症局部呈不均质点状或块状混合回声,其周围增厚,边缘不清。
皮肤也增厚。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根据产妇哺乳病史及局部、全身典型炎症表现,一般临床即可作出诊断。
影像学检查目在于了解有无脓肿并发与观察病变吸收情况。
乳腺炎易与炎性乳癌混淆,后者多在哺乳期外发生,边界不规则,第1 页常有浸润。
急性乳腺炎影像诊断首选超声。
B超不仅能准确判断病变部位、范围,而且操作非常便利,病情需要时可在床边检查。
(二)乳腺脓肿(abscess of breast)多数乳腺脓肿是继发于急性炎症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所致,少数乳腺脓肿源于囊肿感染。
脓肿可位于乳腺不同部位,常单发,也可多发。
脓肿局部波动感明显。
脓肿可向外破溃,亦可穿入乳管,自乳头排除脓液。
有时脓肿可破入乳腺与胸大肌之间疏松组织中,形成乳腺后脓肿。
【影像学表现】X线:X线表现为轮廓清晰锐利、密度增高类圆形或不规则阴影,中心部分无结构,周围水肿区密度淡。
在浅表形成脓肿时,临近皮肤增厚。
USG:乳腺内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低声或无回声区,壁较厚,且不整齐。
病变后方回声增强。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根据急性乳腺炎现史与典型局部体征,结合影像学发现脓肿存在,即可确定诊断。
非典型性增生的名词解释病理学
非典型性增生的名词解释病理学非典型性增生是指在病理学领域中,出现一些与正常生理或病理过程不符合的异常增生现象。
这些异常的增生可以出现在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常常导致临床上的一些疾病。
非典型性增生的产生通常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感染和免疫等因素。
在病理学中,非典型性增生被认为是病变的早期阶段,如果不加以干预和治疗,很可能会发展成为更为严重的疾病。
举例来说,在乳腺组织中,非典型性增生是乳腺癌发生的主要前兆之一。
正常情况下,乳腺组织会随着女性的周期性变化而有一定程度的增生和萎缩,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增生过程会失去控制,乳腺组织中的细胞开始异常增生,并且在形态上和功能上与正常细胞有很大的区别,这就是非典型性增生。
非典型性增生可以通过组织活检和细胞学检查来进行诊断。
在乳腺组织中,医生通常会通过乳腺穿刺活检的方式获取组织样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确定是否存在非典型性增生。
此外,还会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进一步的检查。
非典型性增生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形态学上,非典型性增生细胞通常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和大小,细胞核也显示出异型性,即核的形态和大小变异明显。
其次,在组织结构上,非典型性增生细胞可能会表现出不正常的排列方式,形成团块或小结构。
最后,在功能上,非典型性增生细胞常常失去了正常细胞的功能,例如失去了分化的能力,导致细胞功能异常。
在临床上,非典型性增生的发现通常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医生会综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在乳腺组织中,如果发现非典型性增生,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密切随访和观察,以监测细胞的变化情况。
有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或其他治疗措施,以减少进一步发展成癌症的风险。
非典型性增生在病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疾病发展的早期标志,也为医生提供了早期干预和治疗的机会。
通过对非典型性增生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并且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疾病的预后。
乳腺钼钯DR系统对非典型乳腺增生的诊断价值及DR表现
情, 包 括感 染 、 出血 和神经根的损伤等。
3 . 2 . 2 多排 螺旋 C T( MD C T) 、 三维 重建 及 血管 成像 技 术 的出现弥补 了常 规 C T的不 足 , 能清楚地 显示椎 动脉 的形态 改
变( 如变细 、 狭窄、 扭 曲等 ) , 揭示 颈椎骨质增生和椎动脉的关系 , 其敏感度 、 特异度和精确度高 口 ] 。
功, 合 理地 少量服 用可起 到强壮 筋骨 , 推迟 肾与 关节退 变 的作
用。 4 . 2 保 健 方 法
敏感 度 。C T +椎管造 影( C T M) 对 脊髓受压 部位及 严重 程度 可 做 出精确 判断 , 为颈 椎病 的治疗 提பைடு நூலகம்更 加详 细 的信息 , 但造 影 剂容 易激惹本身 已有炎症改变 的神经根 和脊髓 , 加重患者 的病
3 0 0
3 . 1 X 线 平 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 0 1 3 年第 l 3 卷第 1 期
( 4) 工作或走路 时要 防止闪 、 挫伤, 及早彻底治疗 颈 、 肩、 背 软组织劳损 , 有效防治颈椎病 。 ( 5 ) 防止颈部受 风受寒 , 积极治疗 颈部的外伤 、 感染 、 结核、 淋 巴结炎和椎 间盘炎等疾病 , 也是防治颈椎病的重要一环 。 ( 6 ) 长期伏案工 作者 , 应定 时改变头部体位 , 按 时做颈肩部
4 . 2 . 1 颈部 肌 肉锻 炼
双手 十指 交叉 放 在颈 部 , 头 用力 向后
伸, 手用力 阻挡 , 对抗 用力 , 头 虽没动 , 但通 过两 个方 向力 的较 量让相应 的颈部肌 肉进行 收缩 ; 同样 , 用 手抵住头 的左 侧 , 头向 左偏 , 手与头相抵抗 , 右侧 同理 。也可 以左右旋转一下 颈部 , 用 手揉按一 下颈部肌 肉, 这种运动 可以让颈部 紧张的肌 肉放松 一
乳腺不典型增生报告单
乳腺不典型增生报告单
编号:
姓名:
年龄:
性别:
检测日期:
由于您的乳腺组织发现不典型增生细胞,我们建议您进行健康管理和随访。
不典型增生是指乳腺组织中出现形态或结构不典型的细胞,但并不是癌症。
不典型增生是一种乳腺癌的高风险因素。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我们建议您进行乳腺MRI检测和紧密随访。
如果有其他疑似症状或发现,我们将会及时通知您并建议进一步
检查。
以下是一些预防乳腺癌的建议:
1. 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如乳房按摩、触摸、观察等。
2. 注意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3. 避免长期使用雌激素激动剂以及其他可能影响乳腺健康的药物。
4. 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
面对乳腺不典型增生的检测结果,您并不需要过分紧张和心理
压力。
遵循医生的建议、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检查,可以降低患乳
腺癌的风险。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联
系我们。
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的一种乳房疾病,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据研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女性乳腺增生病发病率已经超过40%,其中大多数病例年龄都在30岁至40岁之间。
乳腺增生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肿块、不适等症状,不仅影响女性生活质量,严重者还会发展成乳腺癌。
因此,中医对于乳腺增生病的辨证分型十分重要,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一、乳腺增生病的基本概念乳腺增生病是指乳腺组织非肿瘤性的增生引起的一种乳房疾病。
它是属于一种良性的乳房疾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会发展成乳腺癌。
乳腺增生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肿块、不适等症状,通常在经前加重,经后减轻。
同时,乳腺增生病还会伴随着月经不调、情绪波动等症状。
二、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1.气郁血瘀型【临床表现】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肿块或结节,按之感痛;乳房胀痛,伴有胸闷、烦躁、抑郁等情绪不安;月经不调,甚至闭经;舌质淡暗,质较胖,苔薄白,脉细弦或涩。
【辨证分析】气郁血瘀型乳腺增生病患者,情绪不畅,郁结于胸,导致气机不畅,气滞血瘀。
肝气郁结,直接影响血气运行,乳房组织代谢失调而形成肿块。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推荐】逍遥丸、活血化瘀汤、舒肝活血颗粒等方剂。
2.气虚血瘀型【临床表现】乳房肿块不明显,按之不痛或稍有不适;乳房胀痛,松软无力,感觉乳汁不畅;经期过多、经期不止或月经稀少、色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微弱。
【辨证分析】气虚血瘀型乳腺增生病患者,气虚不能运化水液,乳汁不通。
气血运行不畅,形成淤血而导致肿块形成。
【治疗原则】益气化瘀、调经止痛。
【方药推荐】归脾丸、调和血气汤、活血消痛颗粒等方剂。
3.湿热蕴结型【临床表现】乳房硬结较大,按之疼痛明显;乳房胀痛,湿热重感;经期不调或黄带量增多;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辨证分析】湿热蕴结型乳腺增生病患者,体内湿热蕴结,乳房组织阻滞,肿块形成。
乳腺增生PPT课件
月经形成和人体性腺轴
乳腺增生病临床主要症状
乳房疼痛 乳房肿块 乳头溢液房疼痛乳腺增生病为乳房疼痛的最常见原因,约80%以上的乳腺增生有不同 程度的乳房痛。其疼痛部位与肿块位置常不一致,经常向腋下、肩背 部放射,可受月经、情绪、天气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常有自动缓解或 无规律的阵发性发作。乳房内可摸到大小不等、质地不硬、边界不清,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好的肿块,有的肿块表面呈颗粒状。本病 占乳腺疾病的2/3以上,好发于35~45岁,特别多见于高龄未婚、未 生育、未哺乳、精神抑郁、有性功能障碍的妇女。
西医治疗
黄体酮:对抗雌激素对乳腺的作用。常于月经周期的第15 日开始服用,10毫克/日,持续9-12个月,约80%患者可改 善症状。
三苯氧胺:雌激素拮抗剂,阻抗过高的雌激素对乳腺组织 的作用。20毫克/日,持续2-3个月。此药对乳痛作用较好, 但有引起月经失调和闭经的可能,并有报道能增加子宫内 膜癌的发病率,故长期服药,需定期作妇科检查。
乳房肿块
肿块形状不规则,呈片块状、结节状或条索状,边界不清,与皮肤不 粘连,随月经周期增大或缩小,多伴有乳房胀痛或刺痛。
乳头溢液
多见乳房囊性增生。以育龄妇女多见。部分病人乳头溢液为黄绿色、 棕色、血性或无色浆液样,化验检查溢液内无瘤细胞存在。此病有两 个特点:一是表现为乳房周期性胀痛,好发或加重于月经前期,轻者 多不被病人介意,重者可影响工作及生活。二是乳房肿块常为多发, 可见于一侧或双侧,也可局限于乳房的一部分或分散于整个乳房。肿 块呈结节状且大小不一,质韧不硬,与皮肤无黏连,与周围组织界限 清楚,肿块在月经后可有缩小。
分类
生理性增生:青春期或青年女性中,经前有乳房胀痛、有时疼痛 会波及肩背部,经后乳房疼痛逐渐自行缓解,仅能触到乳腺有些 增厚,无明显结节,这些是生理性改变,不是病,也不需要治疗。
乳腺疾病
高级别导管内原位癌,呈实性生长,常有片状、分支状和柱状钙化。 柱状钙化是3级DCIS的特征。B 高级别导管内原位癌,呈微乳头状 生长,常有星罗棋布的柱状钙化
【管内癌的预后】检查手术切除组织边缘的意义在 于确定肿瘤已经完全切除。这对术后是否复发 关系很大。有研究表明粉刺状坏死是局部复发 的一个重要标志,筛状生长方式伴有切除边缘 浸润是复发的征兆。DSIS切除和放疗能有效降 低复发率。
乳腺疾病
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赵涌
乳腺病(乳腺增生症)
多见于21—40岁女性。 临床表现:乳房内边界不清的不规则包块,质软,活动。 双侧性居多,也可为单侧,以乳房外上象限 多见。
发病多因雌激素水平过高,且与黄体素的比了例失调有关。
病理变化:
肉眼:病变部质韧而不匀。切面呈半透明的小颗粒或
乳腺导管增生
分3组:普通导管增生(UDH) 异型导管增生(ADH) 导管原位癌(DCIS)
WHO工作小组成员建议,用导管内上皮 瘤变(DIN)替代传统的分类术语,保 留“癌”代表浸润性肿瘤,这将有利于 避免临床过度治疗,在普及乳腺X线检 查时尤为重要
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分类
传统分类系统
普通导管增生(UDH) 平坦上皮异型增生(FEA)
Neoplastic embolus
乳癌的扩散
2、淋巴道转移 最常见。
3、血道转移 晚期。 常见于肺、肝、骨骼等。
Prognostic factors
Hist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and type
Well differentiated, medullary, mucious, tublar carcinomas generally behave less aggressively than poorly differentiated and other types.
乳腺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可疑恶性特征
乳腺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可疑恶性特征对于乳腺良性肿瘤对女性影响不大,常见乳腺良性肿瘤主要包括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脂肪瘤、平滑肌瘤、错构瘤等。
其中部分乳腺良性疾病具有癌变倾向,被称为乳腺癌前病变,如乳腺导管和小叶上皮不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等。
对于恶性肿瘤,由于其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乳腺主要的恶性肿瘤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粘液癌、导管原位癌、未分化癌、淋巴瘤等。
乳腺癌的可疑特征较多,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这也是怀疑肿瘤为乳腺癌,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的依据。
低回声实性肿块(图1),这主要与周围脂肪组织相比,部分病例可呈极低回声,当乳腺肿瘤以癌细胞为主时,回声较低,而以纤维组织为主时,则回声较强。
当肿瘤伴有出血坏死时,可为混合回声。
图1 超声见一极低回声团,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无包膜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病灶无明确的边界,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常呈锯齿状、毛刺状或蟹足状,无包膜(图2)。
图2 超声见一低回声团,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呈毛刺样➤纵横比大于1,肿块与皮肤不平行,纵径常大于横径(图3)。
图3 超声见一低回声团,与皮肤不平行,纵横比大于1伴有后方回声衰减,肿瘤后方可出现回声的降低或消失(图4)。
图4 超声见一低回声团,形态不规则,后方回声明显衰减微钙化是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但超声对于微小钙化显示常不及乳腺X线,超声仅能探及细小强回声(图5)。
图 5 超声见一低回声团,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可见细小点状强回声肿瘤内部血流信号丰富,阻力指数(RI)常大于0.7(图6、图7),肿瘤由于癌细胞对组织的破坏,导致新生血管形成,血流信号可丰富,走形不规则,阻力指数增高。
图6 超声见一低回声团,内部血流信号丰富,血管走形不规则图7 超声见一低回声团,PW探及高阻动脉血流频谱,RI=0.78 而在这些特征中,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不清和形态不规则最具意义,对于指导临床医生具有重要的价值。
乳腺非典型增生的诊断及鉴别
1 乳 腺 非 典 型 增 生 的 组 织 形 态 及 诊 断标 准
上诊 断 标 准 规 定 : 种 导 管 上 皮 增 生 出 现 搭 桥 现 象 为 单 纯 性 增 各 生 向非 典 型 增 生 过 渡 的 象 征 。搭 桥 本 身 仍 为 单 纯 性 增 生 。 上 述 4种 形 式 增 生 到 细 胞 异 型 性 明 显 排 列 及 性 紊 乱 , 型 细 胞 消 失 , 两 细胞松解 或出现坏死 等 , 转 变成原位癌 的标准 。 为
乳 腺 癌 是 威 胁 妇 女 的 第 一 癌 症 , 国 每 年 约 有 13 我 . 3万 人 死 于 乳 腺 癌 , 数 乳 腺 病 变 , 明 确 的 良性 病 变 和 典 型 的 癌 , 断 多 如 诊 都 比较 容 易 , 有 些 病 例 就 不 易 诊 断 , 乳 腺 非 典 型 增 生 , 其 但 如 查 原 因 , 键 是 对 于 乳 腺 是 否 存 在 非 典 型 增 生 、 态 学 、 断 学 标 关 形 诊 准如何 , 否 为临界性或 癌前病变等 , 是 尚有 不 同 认 识 。
关 键 词 乳 腺 ; 典 型 增 生 ; 别 诊 断 非 鉴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 号 :71 R1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0 1 4—15 (0 20 —03 0 2 720 )8 13—0 2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
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计委(当时国家卫生 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 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 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 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其中 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
乳腺பைடு நூலகம்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 题。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乳腺癌死亡率呈现出 下降趋势;(发病率上升、死亡率下降)究其 原因,一是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开展,使早期病 例的比例增加;二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开展, 提高了疗效。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 瘤之一。
乳腺癌家族史: 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所谓家族史是 指一级亲属(母亲,女儿,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 近年发现乳腺“腺体致密”(乳腺重度增 生) 也成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还有月经初潮早(<12 岁), 绝经迟(>55岁);未婚,未育,晚育,未 哺乳;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时治疗;经医院活
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 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 已成为威胁成年女性身心健康的常 见肿瘤。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 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 人患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 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 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
多数患者是自己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来医 院就诊的,少数患者是通过定期体检或筛查被 发现乳腺肿物或可疑病变。可触及肿块患者可 采用针吸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明确诊断。
若临床摸不到肿块是靠影像学检查发现 可疑病变的,可借助影像学检查(如钼靶、 彩超)定位进行活检;
病理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的“金标准”。
乳腺位于人体表面,照理诊断并不困难, 但就目前我国医院统计的资料来看,早 期乳腺癌病例仍占少数,哪些原因延误了乳 腺癌的早期诊断呢?
乳腺非典型微腺体腺病临床病理观察
乳腺非典型微腺体腺病临床病理观察目的:观察分析乳腺非典型微腺体腺病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镜检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2例乳腺非典型微腺体腺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结果:左乳乳腺间质及脂肪组织中布满增生的腺管,分布不规则,且不形成实性或梁状结构,张开的腺腔内含有嗜酸性分泌物;腺管被覆单层立方上皮或扁平上皮细胞,细胞呈立方形或多边形,胞浆内常有空泡或呈颗粒状,胞质呈透亮或空泡状;细胞核无异型,无病理性核分裂相,核仁较小或不明显;局灶间质纤维化,部分区域细胞结构复杂,出现轻-中度异型性变。
免疫组化分析结果为CK (AE1/AE3)、S100、Laminin、Collage IV均呈阳性。
EMA、SMA、C-erbB-2、P53、ER、PR、Ki67均为阴性表达。
过碘酸-雪夫(PAS)染色结果显示腺腔内分泌物阳性。
病理诊断:非典型微腺体腺病。
结论:MGA 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被视为一种癌前病变,结合病理组织检查特点与免疫组化特征可进行诊断,一般预后良好,较少见复发与转移。
标签:乳腺;非典型微腺体腺病;MGA;病理;免疫组化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alysis of breast atypical microglandular adenosis,which should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Th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method in two cases of breast atypical microglandular adenosis clinical pathological analysis were carried on. Results:The left breast stroma and fat tissue with hyperplasia of the glandular tube,irregular distribution,and do not form a solid or a beam structure,the glandular cavity open containing eosinophilic secretion; gland tube covering epithelium or flattened epithelial cells,the cells were cuboidal or polygonal,are often vacuoles or granular in the cytoplasm,cytoplasmic is translucent or vacuolated nuclei; without atypia,no pathological mitoses,nucleolar small or obscure; Bureau of interstitial fibrosis,part of the complex structure of regional cells,appeared mild to moderate dysplasia. The results of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CK (AE1/AE3),S100,Laminin,Collage were positive for IV. EMA,SMA,C-erbB-2,P53,ER,PR,Ki67 were negative expression. Periodic acid Schiff (PAS)staining showed positive luminal secretion. Pathological diagnosis:atypical microglandular adenosis. Conclusion:MGA is a rare clinical,and breast cancer development closely,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a precancerous lesion,combined with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features characteristic of diagnosis can be carried out,generally good prognosis,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is rare.Keyword:Atypical microglandular adenosis of breast; MGA; Pathology; Immunohistochemistry乳腺微腺体腺病(microglandular adenosis,MGA)最早于1968年由McDivitt等首先提出,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腺体增生性良性病变[1],但组织学特征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腺病”,其临床和病理学表现均类似于癌,据报道约30%的MGA病例与乳腺癌密切相关[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非典型增生的诊断及鉴别(一)
【关键词】乳腺非典型增生鉴别诊断
乳腺癌是威胁妇女的第一癌症,我国每年约有1.33万人死于乳腺癌,多数乳腺病变,如明确的良性病变和典型的癌,诊断都比较容易,但有些病例就不易诊断,如乳腺非典型增生,查其原因,关键是对于乳腺是否存在非典型增生、形态学、诊断学标准如何,是否为临界性或癌前病变等,尚有不同认识。
1乳腺非典型增生的组织形态及诊断标准
长期以来对乳腺是否存在导管或小叶上皮非典型增生,一直存有争论,有两种不同的观点:(1)增生和导管内癌之间不存在中间型,即不存在非典型增生。
(2)乳腺与其他器官(如子宫颈、食管、胃、肠道等)一样[1]。
肿瘤的形成呈现各阶段连续渐进的过程,是较长时期演变的结果,非典型增生是癌前必经阶段,从一般性增生到原位癌之间增殖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一个重要组织学阶段,为临界病变或癌前病变,Page等给不典型增生的标准为:最基本的形态特点是增生与原位癌相类似,但却不足以诊断原位癌,具体表现为导管高度扩张,管径扩大,上皮层次增多,细胞单一型或两型(存在少数肌上皮细胞),导管腔隙可为增生的细胞所充塞,细胞间有推挤及重叠现象,细胞大小形状可不同,染色质增加,偶尔可见核分裂相,特别强调细胞排列极性在诊断中占重要的地位,非典型增生时仍保持着部分或某种程度的极性排列。
阚秀等[2]在对86例乳腺癌旁的非典型增生利用大片组织学观察基础上,提出乳腺增生的4种增生形式,4种病理变化,2种特殊增殖细胞的诊断基础,并将其分为轻、中、重三级。
4种形式包括实性、筛状、乳头状及腺样,当然包括了大多数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及导管上皮增生症,4种变化包括导管扩张,管径变粗大,细胞体积增大,可出现一定异型性。
增生细胞极性出现紊乱,但仍保持某种程度的极性排列。
肌上皮细胞明显减少,但总保持着两型细胞的特点。
2种特殊增殖细胞,一种为淡细胞,其特点是体大,胞浆丰富,浅粉色,胞核大而圆,较一致,无论是核还是胞浆均浅染,可见核,另一种细胞是小细胞,其特点是核小,胞浆较窄,圆形,深染,核膜不清,核仁不明显,此二类细胞既不同于乳腺上皮分泌细胞,也不同于肌上皮细胞,很可能是乳腺的具有增生潜能的幼稚细胞增殖的结果。
非典型增生的早期,可清楚看到这类细胞的增生,表现分泌细胞被顶起萎缩,肌上皮细胞减少,逐渐消失,而增生的多层或实行团片均为上述二型细胞。
该二型细胞与原位癌所见细胞相似。
以上诊断标准规定:各种导管上皮增生出现搭桥现象为单纯性增生向非典型增生过渡的象征。
搭桥本身仍为单纯性增生。
上述4种形式增生到细胞异型性明显排列极性紊乱,两型细胞消失,细胞松解或出现坏死等,为转变成原位癌的标准。
2乳腺非典型增生鉴别
2.1乳腺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分化好的导管内癌与不典型增生的鉴别2.1.1导管上皮高度增生(亦称旺炽型增生)细胞核形态和分布不规则,稍呈平行排列,细胞界限不清,相互重叠,合体样。
核染色质细,分布均匀。
导管内空腔(即所谓的继发腔)大小形态不规则和不整齐。
导管边上细胞排列成环状,这种形态称为开窗,导管内细胞可搭桥,细胞排列与桥平行,所形成的桥不像导管内癌那样硬的罗马桥。
在肌上皮,可有大汗腺生化,泡沫细胞,一般无坏
死。
2.1.2分化好的导管内癌即非粉刺性导管内癌。
Holland等根据细胞的异型性和细胞极向将导管内癌分成分化好、分化中等和分化差三级。
Page等认为分化好的导管内癌至少应累及2个导管。
导管内充满形态单一、大小和分布一致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
导管内空腔规则,像模具切出的小圆饼,成筛状,亦可成乳头状或实性,乳头表面被覆形态单一的上皮,核分裂相和坏死少见。
2.2伴不典型增生的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内乳头状癌的鉴别
2.2.1伴不典型增生的导管内乳头状瘤一般导管内乳头状瘤形成有血管轴心的乳头,乳头可复杂分枝,乳头表面被覆两种上皮即柱状上皮和肌上皮,可有大汗腺生化。
伴不典型增生者部分乳头状瘤的细胞和结构像分化好的导管内癌可呈实性细胞团,细胞较大,形态单一,乳头被覆单层或假复层圆形或柱状上皮细胞,肌上皮不明显。
有搭桥或不明确的筛状,单个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时,不典型增生灶一般小于整个病变的50%,而且分布不均匀,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可完全良性,而另一些可呈明显不典型增生[3]。
2.2.2导管内乳头状癌癌组织充满大的或扩张的导管。
细胞小或中等大小,圆形或梭形,核深染,轻度核异型性。
肌上皮、瘤细胞核有极向地排在基底膜上,呈栅栏状或假菊形团样。
核分裂相较多见,可有灶性坏死。
参考文献
[1]阚秀.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2.
[2]阚秀,施旖旎,冼美生.乳腺癌癌变上皮非典型增生.86例组织学研究.中华病理杂志,1982(11):209.
[3]RajuU,VertesD.Breastpapiuomaswithatypicalductalheperplasia;achinic opatho-logicstudy.HumPathol,1996,27: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