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读书笔记PPT
《认知天性》樊登读书笔记190323资料讲解
本书价值4年蝉联亚马逊认知心理学分类榜首,11位认知心理学家耗费10年心血总结出的人类普遍学习规律,让你利用心理学与脑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打破原有的学习误区,获取“复杂时代”最有利于大脑的简单学习法则!阅读收获明白学习误区,认清学习过程。
学会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
学会“后刻意练习”时代的记忆巩固法。
金句精选1.对自己的知识感到自信是一回事,把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表现出来则是另一回事。
2.在别人教给你答案之前,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这样效果会更好,哪怕在尝试中会犯下一些错误。
3.记忆是可以被扭曲的。
对于一件事,我们只会记住其中对自己情感影响最大的因素,剩余的细节则由自己填补。
点击图片可直接分享和保存作者简介[美]彼得·C.布朗作家,擅长科普写作,文字练达严谨。
[美]亨利·L.罗迪格三世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心理学教授,曾任美国心理科学学会主席,人类学习和记忆领域专家。
因在错误记忆心理方面的工作而声名鹊起。
[美]马克·A.麦克丹尼尔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心理学教授,整合认知学习教育中心主任。
他有两个主要研究兴趣:前瞻记忆和教育,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研究导致记忆和学习失败的因素和过程。
在这些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里,他将理论和研究扩展到了与教育相关的范畴。
精华解读以下内容为《认知天性》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录一、认清学习的本来面目!二、“后刻意练习”时代来了!三、让你好好学习的心理学规律四、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五、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正文一、认清学习的本来面目!1.“心智模型”:你的技能是一种条件反射对自己的知识感到自信是一回事,把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表现出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先从一个案例说起。
飞行员马特·布朗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有一次需要连夜开着双引擎塞斯纳飞机(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最耐用的通用飞机)去肯塔基州送货。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之一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之一序一:轻松的学习是无效的樊登:我特别爱考试,没有测验的时候,我就和同学互相出题考着玩。
每次大考之前,我不会一遍一遍地看书、看笔记,而是拿出一张大纸,靠自己的回忆把这学期学习的公式、重点、单词、生字、诗词都默写一遍。
每门课用一张纸。
遇到想不起来的,就使劲想一会儿。
最后才查书,补充完善这学期的知识图谱。
这样一来,上考场的时候就不会遇到特别意外的题目了。
直到今天,我讲每一本书也只是看一遍,半个月后要准备讲的时候再拿出一张白纸……学习好不是靠天赋,而是有正确的方法。
为什么靠记笔记和画线不能取得好成绩?因为那些方法并没有给大脑带来挑战,没法起到巩固的作用,只会让人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
人们都不喜欢挑战自己,也不喜欢挫败感。
相比较而言,一遍一遍地画线要轻松得多。
可惜,轻松的学习是无效的。
序二:学习不止技巧叶富华:认知心理学研究早就发现,人们在学习一个概念的时候,花费越多的心思,尝试用自己的话语去重新演绎它,或者是尝试理解这个概念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义,就能越牢固地掌握这个概念。
你真正需要的是“生成性学习”(generative learning)。
前言:坊间流传的学习方法一般都是错误的。
有关如何学习与记忆的实证研究显示,被大众奉为圭臬的学习方法多是无用功。
第一章学习是挑战天性的必修课。
你要让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脑子里随时待命,这样你才能在以后遇到问题时,思路清晰,并抓住解决问题的机会。
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
不花力气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写字,今天写上,明天字就消失了。
到目前为止,不管在什么领域,人们在学习一项技能或一门知识的时候,都倾向于反复阅读课本,并进行集中练习,这其实是效率最低的一种方式。
进行集中练习意味着我们在机械地、快速地重复一些东西,想把它们烙在自己的记忆中,也就是“熟能生巧”。
重复阅读与集中练习会让人越做越熟练,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但实际上,这种方法达不到真正的精通,也不会产生持久的记忆,只是在浪费时间。
《认知天性》樊登读书笔记
本书价值4年蝉联亚马逊认知心理学分类榜首,11位认知心理学家耗费10年心血总结出的人类普遍学习规律,让你利用心理学与脑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打破原有的学习误区,获取“复杂时代”最有利于大脑的简单学习法则!阅读收获明白学习误区,认清学习过程。
学会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
学会“后刻意练习”时代的记忆巩固法。
金句精选1.对自己的知识感到自信是一回事,把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表现出来则是另一回事。
2.在别人教给你答案之前,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这样效果会更好,哪怕在尝试中会犯下一些错误。
3.记忆是可以被扭曲的。
对于一件事,我们只会记住其中对自己情感影响最大的因素,剩余的细节则由自己填补。
点击图片可直接分享和保存作者简介[美]彼得·C.布朗作家,擅长科普写作,文字练达严谨。
[美]亨利·L.罗迪格三世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心理学教授,曾任美国心理科学学会主席,人类学习和记忆领域专家。
因在错误记忆心理方面的工作而声名鹊起。
[美]马克·A.麦克丹尼尔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心理学教授,整合认知学习教育中心主任。
他有两个主要研究兴趣:前瞻记忆和教育,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研究导致记忆和学习失败的因素和过程。
在这些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里,他将理论和研究扩展到了与教育相关的范畴。
精华解读以下内容为《认知天性》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录一、认清学习的本来面目!二、“后刻意练习”时代来了!三、让你好好学习的心理学规律四、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五、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正文一、认清学习的本来面目!1.“心智模型”:你的技能是一种条件反射对自己的知识感到自信是一回事,把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表现出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先从一个案例说起。
飞行员马特·布朗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有一次需要连夜开着双引擎塞斯纳飞机(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最耐用的通用飞机)去肯塔基州送货。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开始写本书的读书笔记前,先回忆下广为人知的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
可以看出短期记忆率是很高的,随着时间消失记忆被逐渐抹去。
如何缓解这种趋势是本书研究的重点。
《认知天性》是由美国作家彼得•布朗,认知心理学家亨利•罗迪格和马克•麦克丹尼尔共同编撰形成,实际上是一本对抗遗忘曲线的书。
按照樊登的建议,应该和《刻意练习》和《掌控练习》三本书结合起来阅读。
“填鸭式”重复记忆相对来说较为轻松,但是越是记忆轻松的东西越不容易被记住,也即轻松的学习是无效的。
对抗遗忘曲线三部曲编码、巩固、检索。
针对三部曲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法技巧。
编码其实就是刻意练习中的心理表征,我认为就是建立在对某一个事物充分了解基础上予以归纳总结,要么找出学习和记忆的捷径,要么刻在脑中形成固定记忆。
不管学习什么新知识,都需要有已知作为基础,就像作者说的“要学习基础知识,还是要培养创新能力,这根本就不是二选一的问题——两者都需要”。
编码有很多方式,作者认为需要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学习,而不一定非要循规蹈矩按照别人规定的方法。
编码的方式因人而异,需要自己多学习总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
助记手段的种类几乎是无穷的,但不管什么形式——编号、线路、平面图、歌曲、诗词、谚语、缩写,它们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这些形式的结构都为人所熟知,而且其中的元素可以轻松联系到需要记忆的目标信息上。
巩固不难理解,同样有很多技巧,如间隔练习(间隔多长时间才够?答案很简单:只要练习不是无意义的重复就可以)、穿插不同但相关的科目或技能的练习、多样化练习、反思,以及细化等(这也与刻意练习有一脉相承的地方,被作者称之为后刻意练习)。
举一反三,把一个问题放到一定的背景中去学习和记忆,也即“学习迁移”。
没有被教导的前提下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被称作生成性学习,意思是学习者是在生成答案,而不是回忆答案。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
认知天性一、认清学习的本来面目1.“心智模型”:你的技能是一种条件反射2.那些“看起来很努力”的学习方法:浪费时间、无法带来长期记忆、元认知会让你产生错觉3.知识链和记忆结:检索对学习十分重要、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4.学习有三个步骤:编码:记忆痕迹(心理表征)巩固:心理表征的强化检索:给记忆“打绳结”二、“后刻意练习”时代来了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间隔练习有奇效穿插不同内容的练习有助于长期记忆三、让你好好学习的心理学规律1.欲求新知,先忘旧事原有的知识体系可能会对学习新技能产生阻碍让旧知识流入潜意识中,日后可能会发挥效能2.越容易被想起,越容易被忘记检索做得越多,知识记得越牢固3.给学习者的五条建议学会巩固记忆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学会举一反三学会构建概念注重学习迁移(在生活中多去实践)4.“良性干扰”能提升学习效果字迹模糊的书反而巩固了孩子的记忆5.“合意困难”和“难得要死”适度的失败感不是坏事你无法从不擅长的事情里学到知识创造“合意困难”,放下无法克服的困难四、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式1.小心大脑中的“系统一”中华航空1985年迫降事件:“空间定向障碍”2.学习时要避免“记忆扭曲”“汤姆森”案件:记忆是重构出来的,来自其他事件的干扰可以歪曲记忆3.用实践和测验评估自己和有经验的人一起工作日常练习要尽量模拟真实环境4.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技巧”记忆宫殿、规律联想、把知识编成熟悉的歌曲5.智商和智商测试智商分三种:分析型、创新型、实践型“动态监测”优于“静态监测”五、做一个终身学习者1.终身学习对大脑有益大脑会变化,双胞胎的认知能力也会有差异2.影响你学习的几个因素性格、求知欲、家庭条件3.如何放大你的智力抱有“成长心态”执行力比技巧更重要像专家一样思考4.学习策略大集锦给学生的策略、给老师的策略、给广大职场人的策略。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叫《认知天性》。
读完之后,那感觉就像是在认知的迷雾中突然找到了一盏明灯,把我前行的路照得亮堂堂的。
书里提到了很多关于学习和记忆的新奇观点,让我对自己以往的学习方法有了全新的审视。
比如说,我们一直以为反复阅读、死记硬背能让知识深深地印在脑子里,但其实这种方法效果并不理想。
真正有效的学习,是要给自己制造点儿“小麻烦”,让大脑费点劲儿。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学骑自行车的经历。
小时候,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骑着自行车在胡同里风驰电掣,心里那叫一个羡慕。
于是,我软磨硬泡让爸妈给我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刚开始,我觉着这有啥难的,不就是两个轮子加个架子嘛。
我兴冲冲地就往上一跨,脚一蹬,结果“哐当”一声,连人带车摔了个狗啃泥。
这一下可把我摔懵了,原来骑自行车没我想的那么简单。
但我这人吧,就有股子倔劲儿,哪能这么容易就放弃。
我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继续练。
老爸在后面扶着车后座,一边跑一边喊:“稳住,别晃!”我紧张得手心直冒汗,眼睛死死盯着前轮,心里不停地念叨:“千万别倒,千万别倒。
”就这么练了几天,我感觉自己好像有点进步了,能歪歪扭扭地骑上一小段。
我心里美啊,想着这下应该差不多了,就让老爸别扶了。
结果,老爸刚一松手,我骑出去没几米,“啪”的一下又摔倒了。
这一摔,摔得我那叫一个疼,胳膊肘擦破了皮,膝盖也青了一块。
我坐在地上,看着那辆自行车,心里那个气呀。
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就不是骑车的料。
可转头一想,不行,我不能就这么放弃,不然之前受的那些苦不都白费了嘛。
于是,我咬咬牙又站了起来。
这一次,我不再盲目地骑,而是开始琢磨方法。
我发现,想要保持平衡,不能只盯着前轮,得往前看,身体要放松,不能太僵硬。
我按照自己总结的这些小窍门,一次次地尝试。
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也不知道身上多了多少处伤,终于有一天,我骑着车,居然稳稳地绕着胡同转了一圈。
那一刻,我高兴得差点哭出来。
我知道,我成功了!从那以后,我去哪儿都骑着我的自行车,那感觉,别提多威风了。
认知天性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认知天性:让学习变得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读书笔记关于学习方法,最近看过一本书,书中有些学习方法别具一格,颠覆认知,书名——《认知天性:让学习变得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这本书介绍了各种高效学习的方法,其中有几种方法,比较颠覆认知,书中认为学习时,应该有间隔的进行,而非集中式的重复进行,这样带来的好处是:能带来更长久的记忆,也就是长期记忆,而集中式练习则是短期记忆。
花十分钟记忆十个单词所留存的记忆,不如分两次五分钟记忆十个单词所留存的记忆来得深刻。
理由是:长期记忆的形成,需要有个巩固的过程,可能是数小时,可能是数天,在这期间,记忆痕迹得到加深,所学的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连接,带来稳固的长期记忆,因此不要频繁的进行集中式学习,而是有间隔的进行,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带来短期记忆,有间隔的学习所耗费的精力远大于频繁的重复式学习,使用这种方式,学习起来也更加困难,但也不容易遗忘。
理论上来说,遗忘的越多,重新回忆起来的难度越大,但所保持的效果越持久,不过,还是不要等到所学知识遗忘的差不多了后再去重新学习,那样的话,你基本回忆不起来,只能重新从头开始,得不偿失,等到所学知识有点儿遗忘再去学会比较好。
拿学习专栏来说,不要反复地去学习同一章节,而是有间隔地进行,这会带来长期记忆,在学完一章内容后,不要立刻练习所学内容,而是应该等遗忘一些后进行,效果要好于学完一章节后立刻进行练习的方式,学完后不容易忘,在学完后立刻进行练习,学完后容易忘。
书中建议:学习知识或技能时,通过自我检测的方式,代替重复学习,并且有间隔地进行自测。
就拿学习算法来说,不要一遍接一遍地重复去学,而应该在学习完某一算法后,通过自测的方式来逼迫自己的大脑去检索所学,拒绝机械式的重复重复再重复,这样所学的知识会更加稳固,留存的记忆更持久。
书中还提到:自我检测后的延迟反馈会进一步加强学习效果,也就是在进行自测后,不要立马查看答案,而是应该间隔一段时间再查看。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
学习是什么?究竟什么才算是有效的学习呢?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来的学习方式就是重复阅读,集中练习。
总之就是在不断地重复重复在重复。
《认知天性》这本书改变了我的看法,知道了自己以前的学习方式是无效的。
在我们进入学习之前,应该先学习怎样是才是有效的学习。
从来没有人系统的教过我怎么学习才是有效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想我已经从书中找到答案。
这本书是11位认知心理学家10年的科研心血。
以罗迪格教授为主要负责人的团队在项目上投入了10年时间,首次提出人类认知规律和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透彻解读人类普遍的学习过程规律。
根据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推导出的最有利于大脑的简单学习法则。
书中列出了大量的实列,佐证了作者提出的观点。
作者认为,学习必然是辛苦的,如果你的学习很轻松,那大多是无效的。
只是在不断的重复,欺骗大脑自己学会,欺骗自己很努力而已。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作者提到过的学习策略。
预习,带着问题去预习,并试着解决问题。
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去复查自己的问题是否有解决,并对比一下人家是怎么解决的,自己是怎么解决的。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这样的方式会加深学习者的理解,促进记性。
检索,也就是小测验。
怎么才能知道我们有吸收到多少知识呢?那就需要小测验来帮忙。
在学习之后的一定时间内进行小测验,可以查漏补缺。
知道哪些知识点是还没掌握的,找到出错的原因,然后去重点理解这些知识点。
巩固,间隔检索。
如何让学过的知识从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呢?那就需要有间隔的进行检索。
短期的记忆是很容易从大脑中的清除的。
如果不进行复习,你学习过的知识是很容易忘记的。
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忘记大部分知识以及没有彻底忘记以前进行检索。
大脑会对以前学过的知识努力搜索。
在搜索时,会使一些神经元建立新的连接。
在努力回忆知识点的过程中,就可以甄别出哪些是已经掌握,哪些是被遗忘没有完全掌握的。
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试着联系前面学到的相关知识进行一些拓展,会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认知天性>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书——《认知天性》,这可真是一本宝藏书籍!书里提到的很多观点都打破了我以往对于学习和记忆的认知。
比如说,我们常常以为反复阅读、集中练习能够让知识深深地印在脑子里,但其实这种方法的效果远不如间隔练习和穿插练习。
这就好像我们准备一场考试,如果只是不停地看同一章的内容,当时可能觉得很熟悉,可一旦考试的时候碰到综合性的题目,就容易傻眼。
但要是我们时不时地把不同章节的知识点混合起来复习,虽然过程可能有点痛苦,感觉知识点很杂乱,但真正上了考场,却能应对自如。
还有啊,书中强调了给知识链打上记忆结的重要性。
这就好比我们织毛衣,如果只是不停地织而不打结,那轻轻一扯,可能整个毛衣就散了。
学习也是一样,学完一个知识点,要及时进行回顾和总结,把这个知识点牢牢地“系住”,这样才不容易遗忘。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自己高中时候学数学的经历。
那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讲完一个新的定理,我觉得自己听懂了,然后就把课本一合,觉得万事大吉。
等到做作业的时候,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看着题目脑袋里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后来我改变了方法,每学完一个定理,我都会自己关上书,在草稿纸上把定理的内容、推导过程还有相关的例题都默写一遍,然后再找一些类似的题目来做。
刚开始的时候,这个过程很痛苦,因为总是会有遗漏或者错误的地方。
但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自己对于数学定理的理解越来越深刻,解题的时候也能很快找到思路。
这其实就是在给知识链打记忆结呀!还有一次,准备英语考试的时候,我按照以往的习惯,拿着单词书一个劲儿地背。
第一天记住了不少单词,心里还挺美的。
可是过了两天再看,发现忘得差不多了。
这时候我想起了《认知天性》里说的间隔练习和自测。
于是我改变了策略,不再是一次性背很多单词,而是把单词分成小组,每天背一组,然后隔两天再复习一遍。
而且我还会自己给自己做小测验,比如遮住单词的中文意思,看看能不能想起来。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认知天性》这本书让我对学习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
它打破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学习误区,提供了一套科学且有效的学习方法。
书中首先指出了反复阅读和集中练习这种常见学习方式的局限性。
我们往往认为,只要把教材或笔记反复看上几遍,或者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做大量的练习题,就能掌握知识。
然而,这种方式只是让我们在短期内感觉自己好像懂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转化为长期记忆,也难以在需要的时候灵活运用。
真正有效的学习是有间隔的练习。
比如说,不要在一天内连续几个小时学习同一门课程,而是将学习时间分散在几天或几周内。
这样做看似进度较慢,但长期来看,效果更好。
因为每次重新学习时,我们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回忆和思考,从而加深了记忆痕迹。
另外,穿插练习也非常重要。
不要只是单一地重复某一类题目或知识点,而是将不同类型的问题、不同的知识点混合在一起练习。
这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在不同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书中还强调了自我测试的重要性。
很多人害怕考试,觉得这是一种压力和负担。
但实际上,主动给自己设置测试,比如做练习题、回想知识点等,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强化。
而且,在测试中犯错误并不可怕,正是这些错误让我们知道自己哪里没有掌握好,从而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反思也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学习之后,花时间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还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错误等,能够帮助我们深化理解,把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体系更好地融合。
关于学习中的记忆,书中提到了“检索”这个概念。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庞大的图书馆,如果不经常进行检索,那些知识就会被深埋在角落里,难以被找到。
而通过不断地检索练习,我们能够建立起更加牢固的知识链条,使得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提取。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就像是我们大脑中的“地图”,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理解和应对各种情况。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完善和优化自己的心智模型,从而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书——《认知天性》。
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对学习这件事儿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里提到,我们通常以为的反复阅读、集中练习,其实并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真正能让我们记住知识、提升能力的,是那些有点“费劲”的方式,比如间隔练习、穿插练习,还有自我检索。
就拿我自己学骑自行车的经历来说吧。
小时候,看到别的小伙伴骑着自行车风一样地穿梭在大街小巷,我那叫一个羡慕啊!于是,我下定决心也要学会这门“技术”。
一开始,我爸在后面扶着车后座,我就拼命地蹬踏板。
那时候,觉得只要一直练一直练,就能很快学会。
所以,我几乎每天都花好几个小时在这上面,搞得自己满头大汗、精疲力竭。
可结果呢?练了好几天,我还是一离开爸爸的“保护”就摔倒。
后来,我爸改变了策略。
他不再让我连续练那么长时间,而是每天就练一会儿,中间还会隔上一两天。
一开始我还不乐意,觉得这能行吗?但没想到,这样练了几次之后,我居然慢慢能自己骑上一小段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不断地自我检索。
每次骑的时候,我都会回想之前摔倒的原因,是方向没控制好,还是刹车太急了。
然后,下次再骑的时候就特别注意这些地方。
还有啊,学骑自行车可不只是单纯地骑直线。
我还得学会拐弯、避让行人。
所以,在练习的时候,我会故意穿插着进行不同的动作。
比如,先骑一段直线,然后找个弯道试试拐弯,再模拟前面有行人的情况练习避让。
经过这样一番折腾,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通过这件事,再对照《认知天性》里的观点,我就更明白了。
反复长时间的练习,可能会让我在当时觉得熟练,但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
反而是间隔练习、穿插练习和自我检索,让我的学习更扎实、更有效。
再想想我们平时的学习,不也是这样吗?比如背单词,如果只是一个劲地反复背,可能当时记住了,过两天又忘了。
但如果隔几天复习一下,并且通过默写、造句等方式自我检索,效果就会好很多。
还有做数学题,不能光做同一类型的题目,要把各种题型穿插着做,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点,遇到难题也能应对自如。
读书笔记:《认知天性》——有效学习的科学规律
读书笔记:《认知天性》——有效学习的科学规律这是一个人类负重前行的时代。
世界被海量的信息所充塞,时代在飞速发展的科技中更迭。
信息过载,知识焦虑,本领恐慌——终身学习几乎成了所有人的座右铭。
勤奋的人很多,但成功者却凤毛麟角。
即使突破以金钱、地位来衡量成功的物质标准,将成功放到广阔的精神领域——实现心智成长与能力跃迁,成功者也并不普遍。
我们目标清晰、使命强烈、勤奋工作、努力生活,但获得成功或者进步确实那么艰难。
于是,我们沮丧,进而怀疑,不是说天道酬勤吗,不是说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吗?其实,与成功者——或者说高手相比,我们缺少的不是努力,而是有效的方法。
高手是聪明的勤奋者,他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论,能够认识和顺应规律与趋势,使个人努力得到放大,实现跃迁。
实现跃迁的核心在于认知跃迁,而认知跃迁需要借助有效的学习与记忆方法——这就是《认知天性》所要解决的问题。
1、一本读起来不那么轻易而举的书中文版给这本书取了个副标题——让学习轻易而举的心理学规律。
私以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误导性的提法。
首先,《认知天性》读起来并不容易。
本书的编撰来源于实证性科研项目的成果。
11位世界前沿认知心理学家投入10年时间,将脑神经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系统的应用到教育领域,剖析认知规律和学习效果之间的联系,打破原有的学习误区,提出了复杂时代科学的学习法则。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学术性质浓厚。
有些看起来浅显易懂的常识性结论,作者也进行长篇累牍的验证和阐述;对实证研究过程的描述极尽详实,例如被试与对照组的选择、跨时间追踪等;对研究的局限性毫不避讳,例如被试太少、仅覆盖了某一类测验或工作类型等……这些难免会让读者感觉絮叨、多余。
案例有显著的西方特点,比如飞机驾驶、园林培育这样的工作,与我们所熟悉的工作类型相去甚远。
陌生感也会阻碍我们对观点的接受度。
相比这种研究型的学术类书籍,我们更容易接受方法论的畅销书,习惯被励志鸡汤灌醉,喜欢被不断出现的金句一次次带向阅读高潮。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及读后感600字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及读后感600字读书笔记:认知的天性,也是作为一种“心智模型”,是你技能教学条件进行反射的本能操作。
在我们可以学习社会认知的路上。
1)编码组成信息通过在内容中穿插练习来提高你的记忆力2)巩固重复练习,特别恩间隔练习对记忆巩固有奇效3)检索搜索可以使你的知识更加系统和完整,考试(考试)是自我搜索的最好方式学习生活需要我们找到一个适合学生自己的方式研究方法,而不只是大量相关知识的简单输入。
①好的学习者应该学会巩固提高自己的记忆,让知识重构。
②打造属于自己的“心智模型”,理记义结合社会实践的刻意练习③学会举一反三,同类题型考的是一类知识点。
④学会如何构建概念,对知识的分门别类,总结分析归纳。
⑤学习工作能力的迁移,在实践中不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新能力以及解决这些问题。
自我也需要进行反馈学生思考,用实践和测验评估企业自己。
模拟真实的环境问题考验他们自己的反应分析能力、心理发展能力水平以及新认知的理解学习能力。
性格、求知欲以及中国家庭生活条件、环境信息都可以通过改变一个人。
不可控的事我们管不了,只有以微笑的平常心态对待,但可控的事我们一定要做好。
自己可以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就能拥有这样一个开外挂的人生,一路起飞。
读后感:终身学习者会拥有成长思维,不断更新认知新思维,也会拥有成长心态,呈指数性增长,带着好奇心开始不设限的人生。
自己的执行力也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练,马上立刻行动起来,在实践中实验,不断的调整完善。
终身学习者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力,带着目标和问题像专家一样思考,自律、严谨以及加强自我磨炼。
普通人与优秀的最大区别是优秀的人通过学习会产生自己新的认知,并且会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
好吧!我承认自己与优秀差距很大,但我在不断的努力追赶,与优秀人同行,会近朱者赤。
有目标在实践,就一定会有实现的那一天,对吧?。
认知天性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学习的本质:知识链和记忆结两个基本的学习原则:有间隔地重复关键概念,以及穿插的讨论不同但相关的话题。
如果学习者能把研究一个问题的时间分散开,并阶段性地回顾这个问题,那么他们就能记得更牢。
同样,如果他们可以穿插研究不同的问题,那么效果就比一次研究一个主题要好。
三个基本学习方法: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有间隔地安排检索练习、学习时穿插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
与反复阅读复习方法相比,回想事实、概念或事件会更有效。
这种方法被称为检索式练习。
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主动检索——考试——可以强化记忆,而且检索花费的心思越多,受益就越多。
从记忆中检索知识有两大显著的好处:一是这能告诉你什么是你知道的,什么是你不知道的,然后你就可以判断以后要把精力放在哪个薄弱的环节上,加以改进;二是回想已经学过的东西会让大脑重新巩固记忆,强化新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方便你在今后进行回忆。
知识最终将变成条件反射。
心理学家将检索的威力称为测验效应。
练习检索可以将知识学得更扎实,效果要远好于重复接触最初的资料。
这就是测验效应,也被称作检索——练习效应。
要想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重复多冷检索,而且检索之间要有间隔。
多次检索练习的效果一般都要好于只检索一次,尤其是有间隔地进行测验。
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或新技能是有效的学习工具,也是保持长久记忆的有力武器。
从掌握知识和长期记忆上看,穿插练习远比集中练习的效果好。
一个人对已知掌握得越好,他就越能用有创造力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不练习独创性与想象力,就没法积累知识。
同样地,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也只是空中楼阁。
“后刻意练习”时代的到来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间隔练习使知识存储得更牢固。
为什么间隔练习比集中练习更为有效呢?大概是因为向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需要有一个巩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记忆痕迹(大脑中有关新知识的心理表征)得到加深,被赋予含义,并和已知联系起来——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
《认知天性》阅读笔记
动态测验可以暴露学习有局限的地方
学不好的 领域暴露 了你的能 力结构
动态测验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弥补
学着发现自己的弱点,努力进行弥补,将自己的全 部潜能尽可能发挥出来
用搭积木 的方法构 建知识
接触新资料时,应该提取核心观点,构建知识结构
这些“良 性干扰” 能提升学 习效果
有一些学习“困难”会让学习者更努力地构建一种 合理的解读
以写促学,用自己的话重复概念,举例对概念细化 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化解因失 败带来的 焦虑感
学新东西时不仅会遇到困难,而且困难是有益的
失败会科学的方法打下基础,提高了我们的认知水 平
创造性源 于不设限 的学习
学习执行力 比学习技巧
更重要
掌握几个适 合自己的记
忆方法
自律、勇气、刻意练习、持之以恒
08 写给大家的学习策略
给学生的学习 策略
给职场人士的 学习策略
给教师的学习 策略
给培训者的学 习策略
给学生的 学习策略
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 有间隔地安排检索练习 学习时穿插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 利用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向别人解释 在得到答案或解决方案前,尝试回答疑问或解决问题 花几分钟复习最近学过的课程或取得的经验,并进行反思 看看自己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校准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掌握一些帮助记忆的手段
《认知天性》阅读笔记
PETER C BROWN/HENRY L. ROEDIGER VⅢ/MARK A. MC
01 学习是挑战天性的必修课 02 学习的本质:知识链和记忆结 03 “后刻意”联系时代的到来 04 知识的“滚雪球”效应 05 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06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07 终身学习者基本的基本 08 写给大家的学习策略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认知天性读书笔记1《认知天性》这本书让我对学习有了新的认知,以往觉得正确的学习方式都是书里所说的“看起来很努力的”方法。
重复阅读与集中练习会让人越做越熟练,会逐渐产生“已经记住了”的错觉。
但实际上这种方法达不到真正的精通,也无法产生持久记忆,这样会无法正确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知道要在哪里花更多精力才能更好的提高知识水平。
个人读书摘抄归结以下几点:1、认清学习的本来面目本书的理念就是要让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脑子里随时待命,这样你才能在以后遇到问题时,思路清晰,并抓住解决问题的机会,让知识成为条件反射。
首先,要学以致用,就必须记忆;其次,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并记忆,终生不怠;再次,学习本身是一项可以获得的技能。
学习的成果好坏不能靠自己感觉,而是要用考试的方法检验。
每次测试都是给记忆和学习加一个节点,给知识链打上记忆结。
学习分三步:编码、巩固和检索。
编码就是我们常说的了解一个知识,巩固就是当了解一个知识后要及时练习,检索就是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努力把这个知识回忆起来。
当花费了很大力气,才想起一个知识的时候,效果最好。
2、“后刻意练习”时代“后刻意练习”所讲的就是间隔练习、穿插练习、多样化练习。
间隔学习使知识存储的更牢固,穿插练习有助于长期记忆,多样化练习促进知识的活学活用。
在这基础之上,间隔学习比连续学习效果要好。
比如,一个八小时的课程,一天学习四小时分两次(在两周里)学完,要比一次学完好。
这样可以给大脑一个缓冲时间和回忆的刺激。
穿插学习不同的内容,比学习单一内容好。
道理和上面的类似,不停的折腾就是为了刺激大脑,这样可以加强记忆。
3、学习的心理学规律欲求新知,先忘旧事。
养成一个新的习惯很难,但比这更难的是改掉一个旧的习惯。
更确切的说,不是改掉旧习惯,而是先把旧习惯放在一边不去用它。
一个人普通话不好,通过努力学好普通话,他不会忘记原来自己的方言,而是可以自由的在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切换。
从现象到本质掌握认知规律——《认知天性》读书笔记
从现象到本质掌握认知规律——《认知天性》读书笔记从现象到本质掌握认知规律——《认知天性》读书笔记通过阅读学习《认知天性》一书,我系统地了解了我们的认知规律,知道了仅仅在脑海中储存一些知识是不够的,要把它形成能够自动调用的心智模型。
就是让它能够自动组合、自动地使用,然后形成一套体系,这才算我们真的学会了一件事。
形成心智模型的过程,就是我们每个人学习一个技能的过程。
一、我的认识在了解了一些基础的认知规律以后再反思我自己的学习方法,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
从初中以来,我在学习时就特别喜欢用各种颜色的笔在书上做标记,以及认为认真记笔记,多背几遍就可以记住,但这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我以为的我以为其实不是我以为,要想真正地解决记不住的问题,更有用的方法其实是掌握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书中曾举过一个例子,科学家做过测试:阅读同样的内容,一口气连读10遍和一次只读一遍,但是一周以后再复习一遍的人,哪个学习效果更显著?答案是后者。
原因是在我们的大脑中的元认知(即对于自己认知水平的判断)经常会出现偏差。
这种偏差常常造成两种误区:一种是让学习者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薄弱之处,不能对症下药,不能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正确的地方从而提高自己;另一种是造成错误地认为自己掌握了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拼命做笔记。
事实上,在学习的过程中检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检索的过程常常比较繁琐,痛苦的检索过程使得许多学习者非常反感这种方式。
书中经过大量实例的论证,得出结论: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
其中关于检索的有这样一个例子:研究人员将测试者分成两组,一组在平时加入知识点的小测验,而另一组则仅仅只是要求自行复习,并没有知识点的测验,一段时间以后一起进行大考。
结果是,平时有小测的.一组平均成绩在A-,而另一组的平均成绩只有C+。
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平时的小测其实就是检索的一种,通过这样的方式,被测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巩固,在大测中也自然表现得更出色了,通过测试,其实就是减少了元认知所产生的偏差。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其一)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其一)阅读书籍:《认知天性》作者:彼得·C布朗等时间:每次阅读40分钟章节总计:共八章开始阅读时间:2月13日目前截止时间:3月26日已读章节:第六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句、段摘录】▲对自己的知识感到自信是一回事,把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表现出来则是另一回事。
在别人教给你答案之前,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这样效果会更好,哪怕在尝试中会犯下一些错误。
▲记忆是可以被扭曲的。
对于一件事,我们只会记住其中对自己情感影响最大的因素,剩余的细节则由自己填补。
▲学习好不是靠天赋,而是有正确的方法。
▲要让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脑子里随时待命,这样你才能在以后遇到问题时,思路清晰,并抓住解决问题的机会。
▲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
▲在阅读一段文字或听过一堂课后,只需用一道简单的小问题考考自己,就可以巩固所学、强化记忆,而且效果要比重读课本或复习笔记好得多。
▲定期练习可以防止遗忘,强化检索路径,而且对于保存你想要掌握的知识来说至关重要。
▲定期练习可以防止遗忘,强化检索路径,而且对于保存你想要掌握的知识来说至关重要。
▲你需要意识到,如果感到学习非常吃力,那是说明你正在学习非常重要的东西。
精通一件事情,既需要掌握已知,又需要清楚如何运用已知。
▲主动检索——考试——可以强化记忆,而且检索花费的心思越多,受益就越多。
▲学习中必须要做哪些努力?重新巩固记忆;打造心智模型(心智模型就是被牢牢记住并熟练应用的技能和知识结构);举一反三;构建概念学习;学习迁移;做好学习的准备。
▲学习总是建立在已知基础之上。
我们是通过与已知建立联系这种方式来解读事件和记忆事件的。
▲长期记忆的容量基本上是无限的。
你知道的越多,就越有可能为新知识建立联系。
▲描述每个概念,并回忆相关要点,哪些是重要的概念,哪些又是支撑的观念和细节?如果你要测试自己对主要概念的理解,你会怎么描述它们?把这些核心概念组合在一起,你能想出什么样的框架?▲之所以努力,是因为努力本身能拓展我们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学习
效果 方法
与过去的关联经验交互联系 越容易检索,越不容易巩固 检索难度越大,收效才越大 学习须建立在已知基础之上 通过与已知建立联系来解读事件
细化学习
效果 方法
你无法从不擅长的事情中学到知识 受到错觉的影响,形不成准确认知 在实践中反思,校准已知与未知 在新资料中找到其他层面的含义 新知与已知联系越紧密,理解越强
迁移学习
效果 方法
把所学应用在不熟悉的环境中 理解运作方式,摸索事物的本质 提取核心规则,整合到你的结构中 把你的想法和想要的能力逐层分解
三、终身学习
记忆宫殿
基于轨迹记忆法 将心中的形象与实体位置联系 形成记忆线索,类似于思维导图
塑造人格
你做的事情越多,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 你所做的事情决定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之所以努力,是因为努力会扩展我们的能力 成功更多靠的是勇气、好奇和坚持,而不是智商 在意别人的眼光,会重复做擅长的事,从而限制潜力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通常毫无乐趣可言 目标导向,独自进行,反复超越当前水平 在专业上投入一万小时或十年高质量练习 自律,勇气,持之以恒是精通专业所需的品质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
一、认知天性概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书目的 基本概念 学习误区
学习方式
原因 结果 低效学习 高效学习
本书目的
运用认知心理学知识 高效掌握复杂的知识和技能
基本概念
认知心理学
生成性学习
知识的诅咒 集中式学习 记忆的传染 心智的模型
研究人类感知、记忆、思考的方式 在没有被教导的前提下 为解决切身的问题而学 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演绎 专家很难从入门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了解的越多,传授他人的难度越大 反复专注练习,直到掌握,遗忘过快 别人的记忆会错误填补你模糊的共同记忆 把做事的步骤集合在一起来解决各种问题
学习误区
原因 结果
不能理解认知之外的事务 误以为掌握了知识 习惯用错误的学习方法 不知道自己最应该学习什么
低效学习
轻松学习 机械重复 填鸭学习 集中式学习
付出努力越大,效果越好 多样化练习便于对比记忆 知识堆积不利于灵活运用
短期见效后,快速遗忘
高效学习
检索 间隔 巩固 细化 迁移
不断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 穿插练习 多样化练习 持续更新已知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通过反思校准已知与未知 提取规则,应用于更多情景
二、反思:让知识形成条件反射
检索学习
效果 方法
检索能准确的判断自己的已知和未知 检索会改变记忆本身,今后更易被检索 头脑被迫工作时,所学的东西记得更牢靠 不断回忆练习,才会条件反射 多次有间隔的检索,效果好于一次检索 检索时付出努力越大,越能强化你的所学
间隔学习
效果 方法
增加检索难度 让所学内容更加巩固 反思是检索练习的一种形式 两次检索练习间至少间隔1天 不要让检索学习最终成为重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