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牧童谣》公开课教学设计3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 牧童谣(3) 》人音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牧童谣(3) 》人音版一. 教材分析《牧童谣(3)》是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牧童在田野上放牧的情景,富有生活气息和童趣。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旋律简洁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农村生活,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提高音乐审美和演唱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和表现。
但在音乐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对简谱识读、节奏掌握和合唱技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正确识别简谱,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良好的合唱技巧。
3.情感目标: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掌握简谱识读和合唱技巧。
2.教学难点:学生对简谱的识读和节奏的掌握,以及合唱时的音准和协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运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节奏和简谱识读。
3.合唱教学法:采用分组演唱、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
4.激励性评价: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合唱用具:歌谱、音符卡片等。
4.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演唱,便于课后分析和改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牧童在田野上放牧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5分钟)教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旋律和节奏。
教师用钢琴或吉他伴奏,范唱歌曲,学生跟随演唱。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 第二课《牧童谣》教案3
《牧童谣》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2、通过学习集体舞《牧童谣》,使学生初步接触蒙古族舞蹈的风格韵律,学做硬肩、笑肩、挤奶等动作。
教学重点:集体舞:《牧童谣》教学难点:感受《牧童谣》风格、节奏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随音乐《如果你高兴》律动。
二、导入新课:老师奖励给同学们一段动画片,大家看看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播放《牧笛》片段。
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呢?——骑在牛背上,吹着竹笛,原来是一位放牧的小牧童。
这悠扬、清脆的竹笛声美不美?小牧童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首他放牧时演唱的童谣,大家想听吗?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牧童谣》——播放《牧童谣》范唱。
三、进行新课:学唱歌曲《牧童谣》:1、初听范唱,请学生回答歌曲的演唱情绪。
(活泼欢快/抒情悠扬)。
2、介绍歌曲:大家知道这位小牧童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40页,这是一首湖北民歌《牧童谣》。
湖北地处江汉平原,每到春夏就会看到草地上、池塘边那一群群的牛羊吃着草儿在悠闲的散步,只见他们的小主人,一个个的小牧童坐在大树下,吹着竹笛,唱着歌曲。
这首《牧童谣》就是其中的一首。
2、复听范唱,请同学们“跟我做”。
随老师打强弱拍(拍手、握拳、拍腿、握拳)。
四拍子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3、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一唱了。
看看那位同学发现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大家给老师打节拍好吗?——衬词,放牧时的吆喝声;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4、同学们想不想唱一唱?好,请学生轻声用“wu”哼唱旋律。
5、加入歌词演唱。
6、解决问题——纠正——演唱巩固。
7、情绪处理:那——要唱清楚;嗨——要保持住。
8、同学们唱真不错,这位小牧童他只顾着跟我们唱歌,他的牛儿不见了,估计是跑到不远处的山坡上去了。
我们一起帮他找一找好吗?感受音高关系,学习“la”及手号:画出山坡,学手号。
来到山坡发现的牛儿的脚印,我们一起找找看:55556——上山坡; sol——盾牌,坚硬、牢固的;55553——下山坡; la——大象的鼻子,长长的;33332——最后牛儿自己回到了山脚下。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这一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第三单元《儿歌与游戏》中的《牧童谣》。
2. 详细内容:歌曲学唱、节奏练习、歌词理解、简单的音乐知识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童谣》的歌词和旋律,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 增进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
2. 教学重点:歌词的朗读与记忆,节奏感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卡片。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牧童在田野放牧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引发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a. 播放《牧童谣》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b. 分组朗读歌词,讲解歌词意义。
c.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
d. 分句教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音高。
3. 节奏练习:a. 让学生模仿教师演奏的节奏,培养节奏感。
b. 分组进行节奏游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课堂实践:a. 学生独立演唱《牧童谣》。
b. 学生分组表演,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牧童谣》2. 歌词:以卡片形式展示,方便学生记忆。
3. 节奏:用符号表示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牧童谣》歌词。
b. 练习歌曲中的节奏。
c. 家长协助录制学生演唱的《牧童谣》。
2. 答案:a. 歌词见课本。
c. 录音文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邀请家长参加课堂,共同欣赏学生的表演。
b. 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牧童的生活,激发创作灵感。
c. 推荐类似主题的歌曲,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的《牧童谣》。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草原上”,详细讲解牧童谣的基本节奏和音符;第二章“牧童之歌”,深入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童谣的基本节奏和音符,能独立演奏;2. 学会歌曲《牧童之歌》,并能熟练演唱;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牧童谣的基本节奏和音符,歌曲《牧童之歌》的旋律和歌词。
难点:对牧童谣节奏的把握,歌曲中音高的准确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设备、谱架学具:音乐课本、五线谱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草原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童的生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牧童谣的基本节奏和音符,通过示范演奏,让学生跟唱并模仿。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牧童谣的练习,老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学习歌曲《牧童之歌》(10分钟)分组教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让学生在练习中熟悉旋律和歌词。
5. 合唱练习(10分钟)全班同学共同演唱《牧童之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牧童谣基本节奏和音符;2. 歌曲旋律和歌词;3. 本节课重点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练演奏牧童谣;(2)背诵《牧童之歌》歌词;(3)完成课后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创编一段牧童谣。
答案:(1)略;(2)略;(3)创编内容不限,要求节奏准确,音符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牧童谣的基本节奏和音符,学会了歌曲《牧童之歌》。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反馈。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草原文化,了解牧民生活,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可组织学生参加草原音乐夏令营,亲身体验牧童生活,提高音乐素养。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简谱) 牧童谣(3) 人音版
《牧童谣》教学课例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二小学甄梅意【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第二册第 2 课《牧童谣》【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教材分析】《牧童谣》是一首湖北民歌,4/4拍,五声商调式。
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
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描绘天上太阳放光明和地上草儿青又青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
其间的八分音符与二分音符和歌词结合紧密,顺畅上口。
歌曲较多使用衬词,简单易学,利于传唱。
也方便学生传遍问答式的歌词。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从整体的水平看相差不是特别明显。
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个别孩子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
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也很多。
个别孩子表现非常棒,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教学理念】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从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从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聆听感受歌曲情绪并用自然、明快的歌声及面部表情表现牧童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2.过程与方法:采用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聆听法,通过柯尔文手势、音乐节奏训练、音乐记忆训练、接龙唱、问答对唱、声势伴奏、歌词创编等游戏音乐实践,体验歌曲的节奏、音高、乐句等音乐要素。
3.知识与技能: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学会在“la”手势的辅助下,唱准“la”的音高。
了解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合作演唱歌曲;能背唱歌词,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自己创编歌词配合旋律进行对唱。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创编歌词。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体验、理解、表现歌曲。
【教学策略】情景教学、启发式、听唱法、自主学习等。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的《牧童谣》。
具体内容包括:1. 章节:第二章《儿童歌曲》中的第五节《牧童谣》。
2. 详尽内容:歌曲《牧童谣》的歌词学习,节奏感知,音准训练,以及简单的乐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演唱《牧童谣》,并理解歌词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提高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学习《牧童谣》,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准的把握。
2. 教学重点:歌词的理解,节奏的感知和音准的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音乐教材、歌词单、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以故事形式介绍牧童的生活,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通过提问,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喜爱。
2. 歌曲学习(15分钟):分组学习歌词,让学生用彩色笔标记节奏。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习,注意节奏和音准。
分角色演唱,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3. 节奏感知(10分钟):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
设计简单的节奏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节奏变化。
4. 音准训练(10分钟):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跟随演唱,注意音准的准确性。
分组进行音准练习,相互监督,共同提高。
5. 歌曲演绎(10分钟):学生自主演绎《牧童谣》,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牧童谣》2. 歌词重点:节奏标记、音准提示3. 歌曲结构:AB段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牧童谣》,录制音频或视频。
2. 答案:作业1:根据课堂学习,正确演唱《牧童谣》。
作业2: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思考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音乐创作的灵感。
2024年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2024年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牧童谣》。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歌曲《牧童谣》,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符、节奏等;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牧童谣》的旋律和歌词,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牧童谣》,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如高音、连音等。
教学重点:歌曲《牧童谣》的旋律、歌词及乐理知识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讲述牧童与牛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播放歌曲《牧童谣》,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高音、连音等,进行讲解和示范。
3. 乐理知识学习(10分钟)(1)教师讲解歌曲中的音符、节奏等基本乐理知识。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歌曲中的节奏。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练习歌曲《牧童谣》,教师巡回指导。
(2)每组选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练习歌曲《牧童谣》。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牧童谣》2. 歌曲旋律:五线谱或简谱3. 歌词:分段展示4. 乐理知识:音符、节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牧童谣》,家长签字确认。
2. 答案:学生在课后练习,家长监督并签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大自然的歌曲,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024年牧童谣一年级儿童歌曲教案
2024年牧童谣一年级儿童歌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取教材《音乐乐园》第一册第四章《牧童谣》为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歌曲《牧童谣》的歌词学习、旋律感知、节奏练习以及简单的乐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牧童谣》的歌词、旋律和节奏,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了解和热爱我国民间音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
2. 教学重点:歌曲歌词的熟练掌握、旋律的感知和节奏的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书、歌词单、节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牧童放牛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牧童与牛的互动,为学习歌曲《牧童谣》做好铺垫。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逐句教唱。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注意歌词的发音和节奏。
(3)教师示范歌曲旋律,学生跟随学唱。
3. 节奏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节奏卡片,引导学生识别不同节奏。
(2)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节奏练习,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歌曲中的典型乐句进行讲解,分析其旋律、节奏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2)学生分组演唱,提高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牧童谣》2. 歌曲旋律:简谱3. 歌词:逐句展示4. 节奏:节奏卡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牧童谣》,并录制视频。
2. 答案:学生演唱歌曲《牧童谣》的视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间音乐,如民歌、民乐等,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
2024年度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2024/3/23
25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01
完善教学内容
在下次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歌曲背景的介绍和歌词解析等部分,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涵。
02
加强演唱技巧指导
在歌曲演唱环节,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气息控制、音色调整等具体技巧的
8
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
通过创设牧场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 感受和理解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 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音乐。
游戏教学法
运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活 动,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和 技能。
2024/3/23
9
辅助教学资源
17
反馈结果和改进措施
01
02
03
04
分析评价结果
对收集到的评价数据进行整理 和分析,找出学生的优点和不
足。
提供具体反馈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的 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了解自
己的学习状况。
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学生的不足和需求,制定 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增加练习
时间、调整教学方法等。
跟踪改进效果
在采取改进措施后,持续关注 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确保措
分析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引 导学生感受歌曲中音乐元素的运
用。
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包括气息 控制、声音位置和咬字吐字等,
并进行示范。
2024/3/23
13
实践环节:学生演唱,互动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练习,可以采用分组或个人演唱的形式。
牧童谣一年级儿童歌曲教案(2024)
18
导入环节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的音乐或音效, 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然后引导他们 分享听到的声音和感受,为学习《牧 童谣》这首歌曲营造氛围。
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简短的关于牧童和小羊的故 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 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
2024/1/28
19
新课学习环节
歌曲欣赏
歌词解读
首次播放《牧童谣》,让学生初步感受歌 曲的旋律和节奏。
2024/1/28
个性化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 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24
07 作业布置与课外 拓展
2024/1/28
25
作业布置
2024/1/28
学唱《牧童谣》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歌曲,并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
歌曲表现
请学生为《牧童谣》编排简单的舞蹈或动作,以表现歌曲中的内 容和情感。
2024/1/28
学生能够了解牧童的生活背景 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掌握一些 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符、节 奏、调式等。
4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 模仿的方式,引导学 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 法和技巧。
通过音乐欣赏、音乐 游戏等活动,激发学 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 爱。
2024/1/28
教学软件
如音乐制作软件或互动白 板软件,可用于展示乐谱 、制作互动游戏等,增加 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13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2024/1/28
14
激活学生的前知
2024/1/28
回顾相关音乐知识
在课前通过简短的活动或问答, 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音乐基础知 识,如音符、节奏等。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一、教学内容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的学习和演唱,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同时结合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音乐水平,旨在通过歌曲的学习和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演唱《牧童谣》,并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2.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地演唱《牧童谣》,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难点:音准的准确性,节奏的稳定性和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子琴、录音机、音响设备、乐谱架、教学挂图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五线谱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牧童谣》的录音,引导学生听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挂图和实物,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2)教师可以分句教唱,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节奏练习,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3. 歌曲演唱(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唱,注意音准和节奏的统一;(2)教师可以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示范演唱,激励其他学生;(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 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10分钟)(1)教师向学生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准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识谱练习;(2)教师可以进行音阶练习,帮助学生提高音准;(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节奏练习,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的名称《牧童谣》和歌曲的主要节奏、音准要点。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本节课学会的歌曲《牧童谣》,并请家长签名确认;2. 请学生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3. 请学生用铅笔在五线谱本上写下《牧童谣》的旋律,并用橡皮擦除错误。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牧童谣》-人音版2023
-节奏感:教师可以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节奏,降低学习难度;
-音准:通过反复示范、听辨练习,引导学生掌握音准,注意音高的变化;
-音乐表现力: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音乐表现力;
-团队协作:教师组织多样化的集体活动,如合唱、音乐游戏等,指导学生如何与他人协调配合,克服协作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牧童谣》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过牧童的歌声?”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牧童谣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牧童谣》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念。它是一首具有民间特色的童谣,通过简单的旋律和节奏,描绘了牧童在田园中的快乐生活。这首歌曲能帮助我们了解童谣的特点,感受音乐的魅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牧童谣》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歌曲旋律、节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音乐。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团队协作:以小组形式进行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2.教学难点
-节奏感: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音乐,对节奏的感知和掌握有一定难度;
音乐《牧童谣》一年级备课教案
音乐《牧童谣》一年级备课教案教学目标•能够听懂、口唱《牧童谣》;•能够较清晰地发出简短的语音;•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需要学习《牧童谣》的歌词,并熟练掌握歌曲节奏和过程。
•老师需要在音乐教室准备好演唱模板、乐器以及音乐播放器等。
•老师需要提前对教学过程进行策划,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流程第一节课1.1引入1.带领学生一起欣赏一段《牧童谣》的演唱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音乐韵律和节奏感。
1.2 学唱歌曲2.初步教学歌曲,帮助学生正确吐字、呼吸、唱调等。
3.分组,小组练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演唱练习,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合唱演唱。
1.3 课堂练习5.播放音乐,让学生结合音乐进行集体节奏模拟练习。
6.学生个人表演,让同学们通过个人表演来展示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
第二节课2.1 学习节奏和伴奏1.老师以模板演示弹奏《牧童谣》的乐器节奏。
2.教学乐器演奏过程中的伴奏,让学生借助学习的节奏感应和模仿乐器伴奏。
2.2 分组乐器演奏3.分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演奏《牧童谣》,其他同学鼓励和感受即可。
2.3 课堂表演4.综合前面内容,进行课堂表演评分,让学生们相互欣赏、评价和提升。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听歌演唱、个人表演、小组合唱、课堂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估,帮助老师对学生的音乐感受、歌唱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精准评估。
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应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差异,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多与同学合作、互相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艺术水平。
同时,注重教学反思,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牧童谣》。
教学内容包括:学习歌曲《牧童谣》,了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及歌词;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如音高、节奏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牧童谣》的旋律、节奏及歌词,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了解音乐中的音高、节奏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音高的识别。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音乐知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们参与一个“草原牧童”的角色扮演活动,讲述草原牧童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 歌曲学习(10分钟)a.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牧童谣》。
b. 学生跟唱,注意节奏、音高。
c. 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3. 音乐知识学习(10分钟)a. 学习音高:引导学生认识五线谱,了解音高的概念。
b. 学习节奏:讲解简单的节奏,如全音符、二分音符等。
4. 例题讲解(10分钟)a. 出示例题,如填写五线谱上的音高、修改错误的节奏等。
b.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指导。
5.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检查。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6. 歌曲演唱展示(10分钟)a. 学生分组演唱《牧童谣》。
b. 教师评价,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牧童谣》2. 节奏:全音符、二分音符3. 音高:五线谱、音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牧童谣》的五线谱,标注音高、节奏。
2. 答案: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歌曲演唱的熟练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学习其他歌曲,了解更多音乐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和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2. 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识别与处理。
2024年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2024年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 chapter 2 《牧童谣》。
详细内容包括:歌词学习,节奏感知,旋律演唱,音乐表现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童谣》的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牧童谣》,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词的识记与演唱,节奏感知。
难点:歌曲中旋律的演唱,音乐情感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歌词卡片、节奏棒、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牧童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词学习(10分钟):分发歌词卡片,引导学生跟读歌词,并解释歌词含义。
3. 节奏感知(15分钟):使用节奏棒,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并进行练习。
4. 旋律演唱(10分钟):教授歌曲旋律,引导学生跟唱,并进行个别指导。
5. 音乐表现(10分钟):分析歌曲情感,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演唱方式表达情感。
6.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牧童谣》2. 歌词展示3. 节奏谱4. 旋律谱5. 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牧童谣》,并尝试用不同的节奏演唱。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欣赏其他牧童题材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以牧童为主题的小诗或绘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节奏感知环节。
2. 旋律演唱环节的音乐情感表达。
3. 作业设计中的演唱实践与创造性拓展。
一、节奏感知环节1. 使用节奏棒等教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长区别。
2. 创设有趣的节奏练习,如拍手、跺脚等,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牧童谣》公开课教学设计3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牧童谣》公开课教学设计3牧童谣》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通过表现牧童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2.使学生初步接触蒙古族舞蹈的风格韵律,学做硬肩、笑肩、挤奶等动作,通过研究集体舞《牧童谣》。
教学重点:集体舞《牧童谣》。
教学难点:感受《牧童谣》风格、节奏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随音乐《如果你高兴》律动。
二、导入新课:播放《牧笛》片段,让学生观看,然后提问:“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呢?”回答后,播放《牧童谣》范唱,让学生欣赏这首歌曲。
三、进行新课:学唱歌曲《牧童谣》:1.初听范唱,请学生回答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活泼欢快还是抒情悠扬。
2.介绍歌曲,并让学生翻开课本40页,了解这是一首湖北民歌《牧童谣》。
通过描述草地上、池塘边那一群群的牛羊和小牧童坐在大树下吹着竹笛唱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
3.复听范唱,让学生“跟我做”,研究强弱拍的规律。
4.学生发现这首歌的歌词有衬词和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老师和学生一起唱出来。
5.学生轻声用“wu”哼唱旋律,然后加入歌词演唱。
6.纠正问题并演唱巩固。
7.情绪处理:唱清楚、保持住。
8.通过画出山坡和研究手号,带领学生找到牛儿的脚印,最后让学生连起来。
教学结束后,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跳集体舞《牧童谣》,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族舞蹈的风格和韵律。
游戏接龙:老师唱出简谱的衬词部分,同时在黑板上写下手号,让学生感受音高的变化,然后学生们打出相应的手号。
每换一音,下一位同学接替打新的手号。
第三个乐句则由师生一起唱出歌词。
检测方式有三种:1.演唱歌曲时,先唱出衬词部分的简谱,再打出相应的手号。
2.先唱出衬词部分的简谱并打出手号,然后师生一起唱出歌词部分,师问生答。
3.在唱出歌词的同时打出相应的手号。
牧童谣-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牧童谣-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为一年级音乐下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学习《牧童谣-人音版》,通过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视唱练耳能力。
二、教学目标1.展示《牧童谣-人音版》这首歌的背景和适当的歌曲节奏。
2.教授歌曲歌词及其节奏,并带领学生跟唱。
3.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培养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传授歌曲老师首先给全班介绍《牧童谣-人音版》的歌曲背景、一些意义和学习目标。
接着通过带领学生认识歌曲的歌词以及其节奏,让他们能够跟唱。
要让学生学会深情的唱出每个字,使我们更加了解那些快乐、悲伤、微笑以及爱的情感。
2. 游戏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老师将为他们编排一些游戏活动。
例如,交替唱歌,学生和老师依次唱下去。
然后,老师改变和弦,要求学生识别改变,并跟唱新的和弦。
这将帮助孩子们逐渐熟悉不同音符的功能。
3. 练习最后,老师将请学生练习课程中已学的歌曲,然后让他们自由表演,并促进其发展。
通过这一步骤,学生将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获得鼓励和反馈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课程中获得更好的结果。
四、评价标准学生能够流畅的唱出《牧童谣-人音版》歌曲的歌词和节奏,掌握基本的视唱练耳能力。
五、教学建议1.学生应该始终记住他们已经学过了这首歌曲的歌词和节奏,以便能够更好地在课程结束前复习这些内容,尽快掌握他们。
2.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他们自己的歌曲,以帮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才华和独特的音乐巧思。
3.在学习其他歌曲时,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教授和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节奏和歌词,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其视唱练耳能力。
六、总结本节课通过《牧童谣-人音版》的传授以及相关的游戏和活动,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视唱练耳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并与教师和同学一起享受音乐的乐趣。
2024年度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示范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 控制、咬字吐字等,让学生模 仿并体验歌曲的演唱方法。
17
实践操作:分组合作,互动探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名 代表进行演唱展示。
2024/2/2
小组成员互相合作,探究歌曲的 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共同提高
演唱水平。
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的演唱 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
2024/2/2
通过牧童形象,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
5
教学重点与难点
2024/2/2
教学重点
歌曲的旋律掌握、节奏感和音准 的培养,以及歌曲情感的表达。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跳跃节奏, 需要特别关注和练习。同时,要 意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意境,做 到声情并茂地演唱。
6
2024/2/2
节奏节拍
剖析歌曲的节奏型和节拍 规律,体会其明快活泼的 节奏感。
音乐元素
探讨歌曲中运用的音乐元 素,如音色、力度、速度 等,以及它们在表现歌曲 情感中的作用。
9
歌词意境及情感表达
歌词内容
解读歌词所描绘的场景和 意境,感受其生动形象的 画面感。
2024/2/2
情感表达
分析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和 主题,引导学生体会歌曲 所传递的美好情感和价值 观。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牧童的生活和 放牧的情景,引导学生分享自己
的想象和感受。
引出歌曲《牧童谣》的主题,让 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
2024/2/2
16
新课呈现:讲解示范,引导体验
教师范唱歌曲《牧童谣》,让 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韵律和 美感。
2024/2/2
讲解歌曲的歌词和旋律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 感和意境。
牧童谣一年级儿童歌曲教案
牧童谣一年级儿童歌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取了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材中的《牧童谣》作为教学内容。
该歌曲位于教材的第三章“我们的田野”,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详细内容包括歌曲的学习、演唱、表演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童谣》的歌曲旋律,学会正确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起伏。
2.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歌曲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牧童谣》的歌曲旋律,讲解歌词含义,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3. 例题讲解:针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起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 随堂练习: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纠正,提高演唱效果。
5. 表演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牧童谣》2. 歌曲旋律:用五线谱展示歌曲旋律,标注节奏变化和旋律起伏。
3. 歌词:展示歌词,突出重点词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演唱《牧童谣》,并录制视频。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表现出节奏变化和旋律起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合唱团,进一步培养音乐兴趣;组织学生参观农村,体验牧童生活,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起伏。
2. 例题讲解:针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起伏进行讲解。
3. 作业设计:正确演唱歌曲,表现出节奏变化和旋律起伏。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一、教学难点的解析1. 节奏变化: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讲解节奏符号的含义,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节奏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童谣》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2、通过学习集体舞《牧童谣》,使学生初步接触蒙古族舞蹈的风格韵律,学做硬肩、笑肩、挤奶等动作。
教学重点:
集体舞:《牧童谣》
教学难点:
感受《牧童谣》风格、节奏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随音乐《如果你高兴》律动。
二、导入新课:
老师奖励给同学们一段动画片,大家看看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播放《牧笛》片段。
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呢?——骑在牛背上,吹着竹笛,原来是一位放牧的小牧童。
这悠扬、清脆的竹笛声美不美?小牧童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首他放牧时演唱的童谣,大家想听吗?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牧童谣》——播放《牧童谣》范唱。
三、进行新课:
学唱歌曲《牧童谣》:
1、初听范唱,请学生回答歌曲的演唱情绪。
(活泼欢快/抒情悠扬)。
2、介绍歌曲:大家知道这位小牧童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40页,这是一首湖北民歌《牧童谣》。
湖北地处江汉平原,每到春夏就会看到草地上、池塘边那一群群的牛羊吃着草儿在悠闲的散步,只见他们的小主人,一个个的小牧童坐在大树下,吹着竹笛,唱着歌曲。
这首《牧童谣》就是其中的一首。
2、复听范唱,请同学们“跟我做”。
随老师打强弱拍(拍手、握拳、拍腿、握拳)。
四拍子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3、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一唱了。
看看那位同学发现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大家给老师打节拍好吗?——衬词,放牧时的吆喝声;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4、同学们想不想唱一唱?好,请学生轻声用“wu”哼唱旋律。
5、加入歌词演唱。
6、解决问题——纠正——演唱巩固。
7、情绪处理:那——要唱清楚;嗨——要保持住。
8、同学们唱真不错,这位小牧童他只顾着跟我们唱歌,他的牛儿不见了,估计是跑到不远处的山坡上去了。
我们一起帮他找一找好吗?
感受音高关系,学习“la”及手号:
画出山坡,学手号。
来到山坡发现的牛儿的脚印,我们一起找找看:55556——上山坡; sol——盾牌,坚硬、牢固的;
55553——下山坡; la——大象的鼻子,长长的;
33332——最后牛儿自己回到了山脚下。
Mi——课桌,平平的;
re——滑梯,手指尖翘起来。
每讲解一处,带学生学习一处,最后连起来。
游戏接龙:(衬词部分)老师演唱简谱,手指板书的手号,感受音高变化,学生打手号,每换一音,下一位同学接新手号。
第三乐句唱歌词。
检测:
1、演唱歌曲,衬词部分唱简谱打手号。
2、衬词部分唱简谱打手号,歌词部分师生对唱。
(师问生答)
3、唱歌词打手号。
四、拓展:
1、打击乐器伴奏(手板、三角铁),师先示范正确的演奏方法。
其他同学来打强弱拍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伴奏。
2、小组合作:请一组同学演唱,一组打手号,一组用打击乐器伴奏。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这位牧童小朋友学习了他们家乡湖北的民歌《牧童谣》,还认识了新朋友“la”和它的手号,了解了它在音阶上的位置和音高。
同学们还能很好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这首歌曲的歌词是牧童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创编的,那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采用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创编歌词呢?这是留给同学们课后的一个作业。
另外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们也要学习小牧童,做个懂事的好孩子,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说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