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碑铭文体的特性
碑铭这种文体,按照伊尼斯的理论,属于 “占有时间”的媒介文体。即力求时间传 播的久远,而相对忽视空间的占有。
5. 碑铭文体的特性
在今天,大众传播日益倾向于对空间的占 有,碑铭这种文体就慢慢消亡了。陈氏这 篇碑铭,体现了石质媒介的文体特征
1.主词突出; 2.讲究修辞; 3.叙、论、辩结合。
6. 思考与讨论
1. 结合这篇碑铭,谈一谈你对当前学术腐 败的认识。 2. 这篇文章在今天还有价值吗?他的现代 意义何在?
4. 陈寅恪与“王国维现象” 陈寅恪与“王国维现象”
这篇碑文简洁清晰,主词鲜明,寥寥数语, 就把王国维的死和王国维的一生总结为一 种“文化现象”。 陈寅恪大胆抛开对王国维学说和著述的纪 念,赋予了王国维之死以现代学术的意义。 从而使得这篇碑文成为后来学者的独立人 格的精神象征。
4. 陈寅恪与“王国维现象” 陈寅恪与“王国维现象”
3. 学术的自由独立
这篇碑文对王国维之死进行了意味丰富的 文化阐释。 扣住“桎梏”与“真理”,标举“思想” 为学者安身立命的所在;这和传统文人守 “心性”为安身立命的认识有所不同了。
3. 学术的自由独立
“学术”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先生之学说, 一是先生之精神。
作者要纪念的是王国维的独立学术精神, 而不是他的学说。
陈寅恪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 纪念碑铭》 纪念碑铭》
1. 王国维之死
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 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 号观堂,现代学者,为清华研究院“四 大导师”之一。自沉于北京昆明湖。生 平著作共六十余种,研究领域涉及文学、 戏曲、甲骨文、金文、音韵学、汉晋简 牍以及历代石经的考释等,且均有划时 代的伟大贡献。著作收入《 代的伟大贡献。著作收入《海宁王静安 先生遗书》 先生遗书》。
1. 王国维之死
1927 年6月2日,王国维以杰出学人、正当 盛年、堪称智者之身,自沉于昆明湖。
来自百度文库
2. 陈著碑铭的意义
对于王国维的死,至今仍是说不尽的公案。 但是,陈寅恪先生则为独标举王国维独立、 自由的学术人格,是“思想不自由,毋宁 死耳”。所谓“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 之意志”,不是为了旧朝的灭亡而殉葬, 不是为了政治的使命而自强,而是标举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事实上 为中国现代学术确立一个基本的品格。
这也就无形中凸现了以陈寅恪为代表的这一代知 识分子的理想与愿望:独立的学术人格与自由的 道德文章连为一体。在中国现代学术的确立过程 中,复杂的政治形势和各种各样的社会势力、生 活欲望等等,对损害学术的独立自主;反过来讲, 陈寅恪等人标举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也就成了维护现代学术内在文化品格的关键所在。 陈一生孤高自傲,不以为官为念、维求学术之真, 与他所写的文章倒是有所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