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 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国
一十六国皇帝列表
【十六国】
——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
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
蜀:303--347 共七个皇帝建都:成都。
l、李特2年
2、李流l年
3、李雄30年
4、李班l年
5、李期3年
6、李寿5年
7、李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建都:平阳(山西临汾)历五帝
l、刘渊6年
2、刘和l年
3、刘聪8年
4、刘杰l年
5、刘曜l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l、石勒l5年
2、石弘l年
3、石虎l5年
4、石世l年
5、石遵l年
6、石祗?年
7、冉闵3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l、张茂5年
2、张骏22年
3、张重华9年
4、张耀灵l年
5、张祚3年
6、张玄靓9年
7、张天钖 l2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l、李暠17年
2、李歆 4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光13年
2、吕绍l年
3、吕篡1年
4、吕隆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1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15年
2、慕容儁1l年
3、慕容暐1l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7年
5、高云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l、冯跋 22年
2、冯弘 6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昌 4年
3、赫连定 4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l、符健4年
2、符生3年
3、符坚27年
4、符丕2年
5、苻登 9年
6、符荣 l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3年
2、乞伏乾归24年
3、乞伏炽磐l6年
4、乞伏暮末4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l、姚苌8年
2、姚真22年
3、姚弘2年
二十六国简介和版图
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
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江淮及西域。
在入主中原众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
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北魏史学家崔浩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代表北方(有时包括蜀地)在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的时期,当时南方则为东晋时期。
“五胡”为匈奴、鲜卑、羯(匈奴分支)、羌和氐,代表建立北方诸国的主要民族。
但实际上建立者还有汉族(前凉、西凉等等)、高句丽族(北燕)、丁零族(翟魏)等族。
“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
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的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
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国。
三十六国政治
十六国时代的统治的一个特色是胡汉分治,将汉人与胡人以不同的制度作统治。
以汉赵(即前赵)为例,刘聪同时居皇帝(汉人的君主)和单于(胡人的首领),汉人以户为单位设官统治,而胡人以落(指以帐篷营生的单位)为单位,设不同系统的官员来统治。
另一个统治特色是,以种族、
部族为中心的政军结构。
军事
十六国时期的北方诸国多实行异族分治制度,或称为胡汉分治制度,在一国之中,实行两种不同的军政体制。
对汉族人民,仍按汉族的传统方式进行统治。
对少数民族,则按各自的部落传统进行统治。
这使得军事统帅被分为单于台与都督中外诸军事并立,后来随形势发展渐渐合并。
在军队形式上大致同西晋兵制,具有中军、外军组织及都督、将领等职务。
中军直属中央,编为军、营,主要保卫京师;外军为中央直辖的各州都督所统率的军队。
各国兵权,大多掌握在宗室手里,任都督中外诸军事除了前秦王猛(非宗室)外,有前赵刘宣、刘曜等人,后赵石弘、石斌,前秦符雄、符法等人。
这本来是加强朝廷的措施。
但往往变成皇位之争而与太子自相残杀,最后导致亡国。
三十六国经济
当时黄河南北与关中地区是遭受战祸最剧,经济破坏最为严重。
当时人民不是依附坞堡,成为坞主的部曲。
就是迁移至各国首都附近,提供生产或兵役用。
各国也会互相掠夺人民、财富以充实国力或是补给军队。
由于人民频繁的迁移,使得在初期难有经济发展。
有些国家在稳定之后,开始发展经济。
例如后赵石勒在崛起过程中,大厮杀掠。
但在立国后开始发展经济,劝课农桑,颁布的税收却比西晋还轻,经济逐渐复苏。
但在石虎统治之后,劳役汉人,挥霍无度,经济下滑。
另外,有些国家早在开创时期就已经打下基础,做好内政,吸引不少流民投靠。
早在成汉成立之前,已有大批流民投靠巴氐李氏。
李雄建立成汉后,在他统治之下“事少役稀,百姓富实”,成为最安定的地区。
前燕慕容皝在统治辽东时即仿照曹魏,开放荒地让流民种植。
前凉统治的河西地区,由于相对中原较少战乱,大量流民投奔。
农业、畜牧业都有所发展。
丝路也能保持畅通,使得首都姑臧成为商旅往来的枢纽,渐渐发展出“河西文化”。
前秦苻坚崇尚儒学,奖励文教。
他任汉人王猛辅政,王猛发展经济,关中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获得恢复和发展。
使得前秦国势大盛,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打下统一华北的基础。
前秦崩溃之后,后秦姚兴注重刑罚,惩治贪污,关中经济稍微恢复。
之后西凉李皓在玉门关、阳关开垦荒地,史籍记载“年谷频登,百姓乐业”。
北燕冯跋减轻赋役,南凉秃发乌孤注重农业,皆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四十六国文化
边疆各族在华北地区立国后,互相混战。
在这些国家中,以前秦(氐族)和后秦(羌族)的文化最为兴盛,其次则是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及后燕。
此外,汉族张轨、李皓所建立的前凉和西凉,更是当时的文化中心,史称“河西文化”。
各国的统治者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也发展教育。
前赵刘曜设置太学、小学,选拔人才。
前燕慕容皝设置官学,并著教材《太上章》和《典诫》。
后秦、南凉设置律学,召集地方散吏入学。
这促使北方各族接受汉文化,对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意义。
麦积山石窟的大佛像
佛教早就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当时由于儒教兴盛,所以没有广泛发展。
等到十六国时期,北方动荡不安,以致人人厌苦、家家思乱。
时而感到人生无常,精神缺乏寄托。
此时五胡君主希望利用佛教教理的戒恶修善、六道轮回来安抚各族百姓,并借由属于外来宗教的佛教来支持其政权。
最后佛教得以在北方流行,并与南方佛教互相交流。
至于道教,虽然在西晋就有五斗米道(天师道)的出现,但在十六国时期衰弱下来。
一直到十六国末期北魏的寇谦之改革道教,才有能力与佛教抗衡。
当时从西域进入中土的僧侣,为数众多,或译经论,或弘教理。
在佛图澄、道安及鸠摩罗什的推广下,为佛教奠定发扬的基石。
五胡君主中,石勒、石虎、苻坚与姚兴等极力支持佛教发展。
苻坚的从兄之子苻朗著有佛学论书《苻子》。
佛图澄为西域僧人,他精通经文并擅长幻术。
后赵的石勒、石虎奉他为“大和尚”,让他参与军政机要。
并支持佛教发展,甚至下令不论华夷贵贱,都可以出家,开启汉人出家之端。
道安为佛图澄的弟子,在晚年备受前秦苻坚的崇敬。
他致力整
理和翻译佛经,将长安经营成北方佛教的译经中心。
他于襄阳编定《综理众经目录》,还为僧团制定法规,为寺院制度奠定基础。
中国出家僧人改姓“释”,即是从道安开始。
道安的弟子后来分布各地,成为传教的主要力量。
鸠摩罗什为西域龟兹人。
382年,前秦苻坚听从道安之建议,命大将吕光西征龟兹、迎接鸠摩罗什到长安。
但后来前秦大乱,吕光随即割据凉州,鸠摩罗什留居凉州共十七年。
直到401年,后秦姚兴得以迎至长安。
鸠摩罗什备受姚兴尊敬,待以国师之礼。
当时僧人群聚长安,在鸠摩罗什主持下共译出《般若经》和大乘中观学派的论书《中论》、《十二门论》、《百论》及《大智度论》、《法华经》等三十五部两百多卷经典。
这些皆成为后来佛学教派和宗派所依据的主要法典。
《李柏文书》
当时流传下来的诗及赋不多,可能因为艺术价值不高,所以流传不广。
至于章奏符檄,《周书‧王褒庾信传论》认为有可观之作,文风上接近西晋末年的风格。
民歌方面,著名的大抵保存于《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
其中有出于氐族的《企喻歌》、出于羌族的《琅琊王歌辞》、出于鲜卑族的《慕容垂歌辞》。
《晋书》的“载记”还保存一些当时的谚语,如流传于前秦的“长鞘马鞭击左股,太岁南行当复虏”、“河水清复清,苻诏死新城”等。
该时期的作品以前凉和前秦的文人居多。
前凉张骏著有乐府诗《薤露》、《东门行》两首,收录于《乐府诗集》。
前凉大臣谢艾的奏疏曾被《文心雕龙》提到,他的文集可在《隋书‧经籍志》看到。
西凉李皓所著的《述志赋》载于《晋书》本传,这篇赋表现出他建功立业的志趣和对西凉局势的懮虑,内容颇有文采。
前秦赵整著有两首五言四句诗,用比兴的手法讽谏苻坚。
他还有一首琴歌《阿得脂》是杂言体,有些字句难解,大约杂用氐语。
苻坚的侄子苻朗为散文家,作有《苻子》,其中有不少片断颇具文学意味。
女诗人苏蕙的《织锦回文诗》虽然有文字游戏的意味,但仍表现出遣词用语的功力,成为流传不绝的佳话。
另外,后秦宗敞为王尚申辩的奏章,被吕超认为可与曹魏的陈琳、徐干,以及西晋的潘岳、陆机相比[8]。
后秦胡义周为赫连勃勃作《统万城铭》,获《周书‧王褒庾信传论》赞扬为典雅庄重。
第275窟壁画。
民族的大融合带来艺术文化的交流与整合,由于多元民族文化的渊源,不仅增补了固有文化停滞的不足,更可以强化文化新生发展的生机。
由于佛教的兴盛,带动石窟雕像的发展。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佛教的兴盛带来高层佛塔的建筑以及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绘画艺术。
使当时的石窟、佛像、壁画等有了巨大发展,将汉代比较朴直的风格,变得更为成熟、圆淳。
位居中国四大石窟的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都是在十六国时期建造。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后秦时期(约384年前后),素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美誉。
敦煌莫高窟则建于前秦时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由于当时敦煌与西域各国交流频繁,使得早期的莫高窟包含河西文化及西域艺术的风格。
其中属于十六国时期的275窟,绘有本生、佛传等故事画。
这些绘画以圈圈晕染的方式凸显出人体特征,并以细线勾勒,画风豪放生动
敦煌莫高窟外观。
,是当时壁画的典型风格。
书法方面,著名的作品有前凉的《李柏文书》、前秦的《譬喻经》、西凉的《十诵比丘戒本经》和《妙法莲华经》等。
其中《李柏文书》与东晋王羲之的《姨母帖》皆保存行、楷书变迁过程,对书写考究与风格变化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其他作品则介于书、楷之间。
至于碑刻方面,著名作品有前秦的《广武将军碑》及《郑太尉祠碑》、北凉的《沮渠安周造像碑》等。
其字体大多在隶、楷之间,风格墣茂古拙。
《沮渠安固造像碑》为沮渠安固在高昌所立,原石在新疆吐鲁番高昌故
城出土。
《广武将军碑》则于前秦建元四年(368)刻。
笔划浑朴,结构拙厚,天趣浑成。
书法家于右任曾作《广武将军歌》以推崇之。
由于前秦碑文稀少,所以此碑与《邓太尉祠碑》皆备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