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心理素养的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教师心理素养的策略

作者:冯张荣

来源:《教育》2013年第34期

学校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形成健全人格的主要场所,而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推动者。教师在和学生的各种交往中,无时不影响学生。在学生眼里,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是可以效仿的榜样,具有无可置疑的威信。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无可取代的影响,而教师的心理健康必然构成影响学生的极为重要的因素。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

为教师搭建学习培训的舞台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要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应把对教师的要求与对他们的理解、关怀密切结合,从政策、管理等各方面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与心理氛围。学校通过问卷、谈话、比较等方式,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对了解到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加大对教师心理知识的学习和各种培训,多次聘请省、市心理咨询与辅导专家来校为班主任、骨干教师作讲座,组织有效的集体心理辅导。鼓励教师参加心理辅导员资格考试。同时,学校派骨干教师去外地参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研讨会和专题培训会议。回校后,把培训的内容传达给其他教师,带动全校教师。此外,学校通过校园网、QQ群向教师传播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教师自我心理保健知识,使教师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关注自身心理状况,学会一些调节情绪、自我疏导和自我训练的方法。此外,学校还针对适应期、过渡期、骨干期的教师,制定出不同的培训措施。

帮助新教师过度适应期

学校规定,新教师到校后先参加岗前培训,组织学习教育教学常规。上岗后开展“青蓝工程”活动,进行师徒挂钩。这样,新教师在老教师指导下迅速提升业务水平,同时受到老教师乐岗敬业精神的熏陶,摆正对职业的认识,减少由于不合理的认识产生的消极情绪。同时,教师之间更具亲情化,彼此的情绪宣泄和疏导,有利于整个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

系统进修,激励青年教师成为教学中坚。学校创办青年教师研修班,选送青年业务骨干参加课程进修班学习,选派部分优秀教师进行校级交流,派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如“班主任培训班”“心理咨询员培训班”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创造条件,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学校制定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相关规则。一方面,学校注意发挥骨干教师的“领头羊”作用,让教师担负教学中的重担,组织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提高业务修养,鼓励冒尖;另一方面学校想方设法,营造有利于骨干教师的培训氛围,提供机会参加更高层次的进修,进一步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创设平等和谐的舒心环境

学校努力为教师营造团结、奋进、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学校领导不仅关心教师的工作和学习,更关心他们的思想和心理。领导与教师经常展开心与心的交流,针对教师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帮助,最大限度地化解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使教师在学校中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以环境的“和谐美”,营造教师发展的“人本化”。学校的校园环境整洁、大方,建筑结构和绿化设计体现优雅的江南建筑特色,让人感觉清新自然,心情舒畅。学校改进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办公室统一设计,体现温馨的生活气息;教师食堂整洁、干净、舒心,体现人本氛围;教师阅览室安静、便捷,体现信息化的程度。整个校园渗透着和谐,蕴藏着对教师浓厚的人文关怀。积极向上的校风,提升教师高尚的精神境界。学校以“和谐、勤奋、严谨、创新”为校训,确立“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教风和“勤思好问,持之以恒”的学风,形成与社会主导文化相融合,促进教师心身健康成长的和谐文化氛围。全体教师都能够在和谐舒畅的人文氛围中敬业、爱业、乐业,敢于竞争,乐于合作,得到自我人格的提升。和谐的人际交往,促使教师保持愉悦心境。学校尊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不断完善教工代表大会制度,增加管理透明度,提高教师对学校工作的参与度,鼓励教师大胆工作,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学校在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内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是合理的教师群体配置,学校领导在教师人员的分工调配时,不仅考虑到教师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等因素,还注意到班级教师的人际关系、个性特点、年龄差距,尽量使班级、年级教师群体组成良好的人际结构,减少人际摩擦,发挥团体功效。其次是加强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建设,学校要求注重集体建设,实现整体优化。针对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和谐,学校也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开展千名教师连万家活动,家长会、家长接待开放日等活动,明晰家长的需要,解决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针对一些年轻教师易与家长起矛盾冲突,学校提前作好事前的指导,以及可能事后发生问题的妥善处理,以减轻这部分教师因经验不足带来的心理压力。

建立可行的心理支持系统

所谓心理支持系统是指能够为教师提供心理服务和心理援助的有效措施,由专业的心理设施所构成的完整体系。

建立教师宣泄室学校为更好地解决教师产生的心理问题,筹建教师宣泄室,为求助的教师进行个别心理疏导,使教师有一个倾诉自己心理困惑和排解心理矛盾的场所。通过宣泄,教师的心理问题得到疏导,不良情绪得到解决。

设立心理热线鉴于部分教师碍于面子或虚荣心等原因,羞于进行当面心理咨询,学校采用心理热线方式,以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

开辟网上心理论坛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入论坛,以网名或真实姓名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排解自己的心理矛盾,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调节心态。

开展心理沙龙活动学校每学期搞一两次心理沙龙活动,不设立固定主题,允许教师讲出憋在心里的问题,也可以发牢骚,目的是让教师放下情绪包袱,轻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后勤保障,给予教师最优质的援助。校中层以上的干部,每年利用寒暑假对在职教师、退休教师以及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分别进行慰问;对生病、住院或产假的教师,校领导及时到医院或家中看望,送去领导的一份关心,劝慰教师做到“在家也安心”;对教师住房有困难、子女就业有困难、家庭产生矛盾等问题,学校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和解决。

健全科学的倾心机制

学校管理是否完善与科学,直接关系到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为营造教师心理素质发展的良好环境,制定了《教职员工工作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为激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有所成就,制定《教师奖惩管理办法》;为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合理用人,制定《教职工自评互评工作条例》;为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制定《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管理办法》。为了让教师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学校提供了各种条件,搭建了供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鼓励教师申报课题,以课题带动教学改革;选送优秀教师外出考察、进修;鼓励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及网络学习;打开教学的自由度,鼓励教师成为研究型人才,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学校通过管理制度的人性化、科学化,为教师自我发展提供保障。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硕果累累,使全体教师体验到职业的快乐,基本实现了自我价值。

改进评价制度,正确处理评价结果,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学校制定《教职工自评互评工作条例》和《教师自评互评的指标与赋分条例》,在每学年结束前进行自我考评和互评。把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促进教师与学校各层面的多方位沟通,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学校考虑到评价对教师会产生某些负面效应,学校一般将教师每年的教学成绩、学生评价、自评互评等数据统计的考评结果建立成一份“教师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