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建筑风格的传承与保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张暄,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

史系,1991-199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现代日本研究班,现为北京市社科院外国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日关系与日本社会文化研究工作。

平均1500人就拥有一座神社。而且,日本战后社会发生了巨变,唯独神社建筑,与战前没有什么两样。神社的布局与环境同样体现出日本人所追求的恬淡与清幽的审美趣味。神社总体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表面古朴自然,毫无华丽可言。周围多有围墙环绕,内有不少古杉,茂林修竹,林荫参天。在都市,神社就是高楼大厦、立交道路、民宅民居中的一片绿荫。日本神社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其入口处都设有一个形似“开”字的“鸟居”(即牌坊,一般是用木料或石料搭建的),这已成为神社的标志。在日本地图上,往往就是画一个鸟居的形状来代表神社。鸟居以外是凡人世俗,鸟居里面则是神圣境地。进入神社庭院,人们会看到一个或多个石制水槽,槽上横放着几把竹木做的长柄杓。香客在进香祭拜之前可在此漱口洗手,然后再以洁净之身入内敬神。神社内最大的建筑是本殿,是神祗的安奉处,对游客一般不开放。本殿前面是相当宽敞的拜殿,是信奉者拜神和献祭的地方。日本人与神社的关系极为密切,其一生的某些特殊日子,都要到神社去参拜祈福。婴儿出生要在神社举行保佑平安顺利成长的仪式,三岁、五岁、七岁及每年的男孩节、女孩节,大人要带孩子到神社去参拜。青年男女订婚、结婚也要到神社参拜或在神前举行婚礼,以求神灵保佑家庭幸福美满。此外,开车的人要到神社去求取行车安全的护身符。面临高考的学生也要到这里祈求考试顺利,金榜题名。今日的神社不仅是供人参观游览的文物古迹,还是人们慰藉心灵、领略传统文化的场所。过年时,全家人一起到有名的神社参拜,参加那里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祭典活动,已是东京市民过新年的一项重要内容。神社宁静、自然及所带有的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对在现代化高节奏生活的大都市人们来说,是一个净化心灵的地方,也是一个难得的避风港。3、寺庙建筑特色与市民生活 与森严肃穆的神社相比,作为佛教建筑的寺院则要轻松许多。日本的寺院与中国的寺庙大同小异,也是由塔、佛殿、讲堂、钟楼、藏经楼、僧房、山门等组成。不过相对中国庙宇建筑多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日本的寺院多用素色原木,显得庄严肃穆。这也是日本自然观的一个体现。虽说日本寺院建筑最早受中国唐代建筑的影响,但在其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在造型风格上,寺院屋顶向上的弯度较小,屋檐更深。另外,塔的平面呈方形、有檐,多为五层,故称五重塔。塔身向上逐层递收,塔檐挑出很远,其造型风格比中国木塔显得更为轻盈飘洒。这是从日本环境出发,使建筑更具抗震抗台风能力的一种独特设计。寺院的室内建筑也带有自身特点,参观者进门脱鞋,出门找鞋,在任何日本寺院都如此。东京都内的庙宇不少,但最著名的就是浅草寺。就年代而言,它是东京正式盖建的第一庙宇;就参拜人数而言,更是以每年超过2000万人次,稳居东京各大小庙宇之首。浅草寺自公元628年因一尊从水中捞起的金观音像建庙以来,经历了千百年信徒的虔诚奉献,已从过去的小庙变成一座雄踞浅草黄金地段的巍峨宝刹。其前门是大名鼎鼎的雷门,门上有四宝,左有雷神,右有风神,中央悬挂一个大红灯笼,门后挂着一只大草鞋。在日本,说起浅草寺雷门上的红灯笼,可谓无人不知。这是一个直径达4米、重600公斤的巨型红灯笼,灯笼上面赫然写着“雷门”两个大字,它已成为浅草寺的象征,甚至是东京的标志。通过雷门,紧接着是一段近300米长的“仲见世商业街”。这是一段石板路,是进宝藏门参拜观音的必经之路。路两旁朱红色的小店铺一间紧挨一间,出售的商品多是具有江户时代特色的土特产品和纪念品。观光者多愿在此逛逛看看,买些日式情调的民俗饰物作为纪念。这是一条为无数文人称道的、充满浓厚质朴庶民生活情调的小路。“仲见世商业街”的尽头矗立着宝藏门,据说因门的上方藏有宝藏,故此得名。此外,与其相对的大堂正殿(又叫观音堂)里,据说藏有当年从隅田川中捞上的黄金观音像,其真假无从知晓。因为这尊宝像从建寺以来,从未有过公开展示的记载。不过殿前的大香炉,却是整日香烟缭绕,顶礼膜拜者终日不绝。在浅草寺的西南角耸立着五重塔,1974年重建,高53米,是日本第二高塔。入夜,塔身灯火通宵不熄,为美丽的浅草寺增色不少。浅草寺里还修建有一座神社—浅草神社。它是为供奉从水中捞到金观音的渔夫桧前兄弟和为此出家的村长土师真中而建的。据说这三人后来都修成了正果,称为三社,浅草神社每年5月中旬举办的三社祭,就是为了纪念这三位圣者。届时,人们抬着三台大“神舆”(供神位的轿子)游行,大街小巷拥满了前

来观看的人群,热闹非凡。在东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会中,浅草寺已不仅仅是一座寺庙,而是市民精神寄托与信仰的中心,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场所。二、古建筑保护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日本,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所采取的方法是不求原汁原味,但求神韵与风格的统

一。这一理念的形成与日本的建筑特点和自然环境相关。日本的古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柱子是扎在地下的,其根部很容易腐烂,加之多发地震等自然灾害,日本的建筑很难长久保存。由此形成了它定期或不定期地将有价值的传统建筑物拆除并按原样重新翻建的习

惯。在古建筑保护方面,日本人有其独特的看法。那就是对一个城市古都风貌的保护,主要是通过建筑风格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来体现,而不仅仅是对古老破旧的古建筑的维护。他们认为古建筑的价值在于它特有的建筑风格,而不是原汁原味的材质。当一座建筑破旧得已无法修复时,干脆将它拆除,再按原样重建,保持其古老的建筑风格,总比原建筑破旧坍塌,一切都不存在要好。正因如此,东京的古迹多非原物,但人们对此也并不很在意。在古建筑很少的情况下,由于保留了与历史一脉相承的建筑风格,所以东京在现代化进程

中,其传统神韵得以保留。另外,东京对古都风貌的保护还在于很好地保留了古老建筑的原有功能与活力。这是它至今仍然保有历史传统神韵的关键所在。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要想使之长久地活在人们的心里,就要使它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即使并非原造,也能长久地存在下去。如果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古董单纯地保护起来,仅供参观游览,随着古建筑的年久失修,不仅其本身将倒塌,它蕴藏的深厚文化传统也将荡然无存。在东京,传统的狭窄商业街、住宅与大量的神社寺庙的保护,固然是保持传统风貌的重要条件,但也只是些外在条件。其内在的文化传统则是通过人为的文化行动来体现,如作为千年古刹的浅草寺,今日的传统祭祀活动与几百年前并无两样。正是由于这些带有浓郁民俗风情的活动,才使充满现代化气息的东京仍然不失古老的传统风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