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管理办法
小学课题管理办法

小学课题管理办法是指对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管理规定。
下面是一份可能的小学课题管理办法的内容:一、课题的设立1. 设立课题应符合教育教学改革和小学教师实际需求,突出教学课题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2. 课题的设立可由学校教研组、教科室或个人提出,经教务处审查同意后确定。
3. 每位教师每学年可设立一至两个课题,确保课题的质量和实施的可行性。
4. 课题设立应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原则。
二、课题的申报1. 课题的申报应提交课题研究计划书,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预期效果等。
2. 申报的课题应经过学校教务处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研究实施。
三、课题的实施1. 课题组成员应按照课题研究计划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研究,确保课题的进度和质量。
2. 课题的实施过程应定期进行进展汇报,与学校教研组和教务处进行讨论交流,提出改进建议。
四、课题的评估1. 课题完成后应进行总结和评估,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2. 课题研究报告应由课题组成员共同撰写,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实施过程、研究成果和改进建议等。
3. 课题研究报告应提交给学校教研组或教务处进行评估和认可。
五、课题的奖励和推广1. 优秀的课题研究成果将获得奖励,如表彰、奖金等。
2. 优秀的课题研究成果可在学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应用。
3. 优秀的课题研究成果可作为小学教学改革的参考和借鉴资料。
六、课题的追踪和反馈1. 完成课题研究后,应对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追踪和反馈。
2. 课题的实施效果可通过课堂观摩、教学反思和学生学习成绩等方式进行评估。
七、课题的管理1. 学校教务处应建立小学课题管理的档案和数据库,记录课题的设立、申报、实施和评估等信息。
2. 学校教务处应对小学课题管理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课题的质量和进展。
以上是一份可能的小学课题管理办法的内容,具体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中学小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中学小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是指对中学进行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制度。
中学小课题研究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中学生开展的有关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管理制度方面:
1. 课题选题管理:规定中学小课题研究的选题范围和要求,例如鼓励学生自主选题,限定研究领域,限制研究题目的重复等。
2. 课题申报和审核管理:规定学生申报小课题的流程和要求,例如提供申报表格,要求附上研究计划,设置审核流程,由教师或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
3. 课题安排和进度管理:确定中学小课题的研究时间安排,规定学生的课题研究进度和里程碑,设置定期汇报和检查机制,确保研究工作按时进行。
4. 教师指导和评价管理:确定教师对中学小课题研究的指导方式和责任,规定教师的指导时间和频率,以及对学生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和方式。
5. 资源支持管理:保障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源支持,例如提供实验室设备和材料,提供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协助学生获取外部专家的指导和合作机会。
6. 研究成果展示和评选管理:规定学生对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形式和方式,例如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展览会、竞赛等,设立奖励机制,评选出优秀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中学小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应包括课题选题管理、课题申报和审核管理、课题安排和进度管理、教师指导和评价管理、资源支持管理、研究成果展示和评选管理等方面,旨在规范和管理学生的研究活动,促进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
学校小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小课题研究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教育科研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教师参与的小课题研究。
第三条小课题研究应遵循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的原则。
第四条学校设立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小课题研究的组织、指导、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小课题研究选题第五条小课题研究选题应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六条教师个人或教研组可以根据自身教学实际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提出小课题研究选题。
第七条小课题研究选题应经过学校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审核,确保选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八条审核通过的选题,由学校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公布,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小课题研究实施第九条小课题研究实施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第十条准备阶段:(一)成立课题组,明确课题组成员职责。
(二)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步骤、预期成果等。
(三)进行前期调研,收集相关资料。
第十一条实施阶段:(一)按照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
(二)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向。
(三)做好研究记录,收集整理研究资料。
第十二条总结阶段:(一)撰写小课题研究报告。
(二)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应用。
(三)参加学校组织的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
第四章小课题研究管理第十三条学校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整体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小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二)审核小课题研究选题。
(三)指导、监督小课题研究实施。
(四)组织小课题研究总结和成果推广。
(五)对小课题研究进行评估。
第十五条课题组成员应按时完成研究任务,遵守研究纪律,保证研究质量。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第十六条对在小课题研究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七条对未按时完成研究任务、质量不达标的小课题研究,学校将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
小学课题管理办法

小学课题管理办法一、引言小学课题管理是指对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的一种方式。
它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课题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管理办法。
二、课题选题1. 课题的选择应与小学教育的需求相契合。
教师应结合学校实际和自身专业特长,选择符合小学教育改革方向和发展需要的课题。
2. 课题选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教师应关注小学教育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选择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课题。
3. 课题选题应与教师的研究兴趣和专业发展方向相匹配。
教师在选择课题时应坚持以兴趣为导向,注重课题的个人化和差异化。
三、课题组建1. 课题组的建立应遵循相互补充、协同合作的原则。
教师应根据课题的特点和要求,邀请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研究经验的教师组成课题组。
2. 课题组成员应具备一定的研究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应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3. 课题组应设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
教师应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进度,确定每位成员的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课题研究1. 课题研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应积极借鉴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进行有效的教育实践。
2. 课题研究应强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教师应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为研究结论提供科学依据。
3. 课题研究应注意结果的反思和总结。
教师应反思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启示。
五、课题成果运用1. 课题成果应及时向学校和同行教师推广。
教师应在学校范围内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促进同行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2. 课题成果应广泛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将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优化教学设计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3. 课题成果应在学科研究和教育改革中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教师应将研究成果向教育部门和学术机构推广,促进小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学校校本微型课题研究管理办法

学校校本微型课题研究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学校内部的微型课题研究活动,确保研究工作的有效进行和成果的高质量。
一、课题选题与立项1. 学校教研组织或相关部门根据学校实际需求确定研究领域和重点,指导教师选择合适的微型课题。
2. 教师根据研究兴趣和专业特长提出课题申请,并提交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预期成果等材料。
3. 学校评审专家组对课题申请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确定立项。
二、课题组建与管理1. 立项的课题组由主持人和研究人员组成,主持人负责课题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2. 课题组必须按规定的时间节点提交中期进展报告和结题报告,并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评审和汇报会议。
3. 学校建立健全的课题管理制度,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责任和义务,确保研究进度和成果的质量。
三、研究经费管理1. 学校根据研究课题的具体需要,合理分配研究经费,并确保经费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2. 课题组必须按照经费使用计划进行预算和报销,并按要求提供相关的经费使用报告。
四、研究成果的评价与应用1. 课题组必须按时提交结题报告,并参加学校组织的结题汇报和评审会议。
2. 学校根据结题报告和评审意见,对成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支持。
3. 学校鼓励对研究成果进行应用和推广,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五、知识产权保护1. 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属于学校的知识产权,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
2. 课题组必须按学校要求提交成果转化方案,保障成果的合法转化和有效应用。
六、违规处理对违反管理办法的课题组,学校将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警告、通报批评、撤销课题资助等。
严重违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以上是学校校本微型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具体细节和实施细则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小学课题管理办法

小学课题管理办法
以下是小学课题管理的基本办法:
1. 课题选题:学校设立课题选题组,由教导处或学科主任负责组织科研教师进行课题选题。
选题时要与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关注学科发展的热点和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
2. 课题立项:科研教师在选题的基础上,编写课题研究计划,包括课题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进度安排等,经学校科研专家组审查合格后批准立项。
3. 课题组织:学校根据课题的具体情况,组织科研教师进行研究,建立课题组,并明确课题组的组织领导、成员、分工和职责。
4. 课题实施和管理:课题组根据研究计划,分工合作,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注意研究进展的及时掌握和过程记录。
每个课题组应有负责人,负责组织组内成员的研究活动,协调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5. 考核和评价:学校设置科研课题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研究的创新性、实用性、成果的质量和应用价值等。
评价结果将作为科研教师教学质量的参考指标。
6. 课题验收和成果推广:课题完成后,必须经过学校科研专家组的验收,并出具验收合格证明。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对优
秀课题进行成果推广,通过学术交流会、研讨会等方式,将优秀课题的成果向其他学校和教师推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上是关于小学课题管理的基本办法,具体的实施还需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小学课题管理办法模版

小学课题管理办法模版一、背景与目的学校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课题管理对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小学课题管理流程,提高课题管理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小学课题管理办法模板。
二、课题立项1. 确定研究方向: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和需求,确定研究方向,保证课题的实用性和价值。
2. 指导教师推荐:学校教师应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兴趣向学校提出课题推荐,并提交推荐理由和研究成果,以供决策参考。
3. 课题审核:学校应设立课题审核专家组,对推荐课题进行审核,包括课题的创新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等方面的评估。
4. 课题立项:经审核通过的课题予以立项,指导教师进行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准备。
三、课题实施1. 研究方案制定:指导教师根据立项课题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方法、进度计划等。
2. 学生选拔:学校通过调查问卷、面试等方式,选拔适合参与该课题研究的学生,确保研究团队的稳定和协作性。
3. 课题实施:指导教师根据研究方案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实施,包括数据收集、实验操作、调查问卷、文献阅读等。
4. 研究成果记录:学生应及时记录自己的研究成果,包括实验数据、调查问卷结果、文献资料摘录等。
5. 研究成果展示:学生在课题研究完成后,应组织展示会或汇报会,向同学和教师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增加研究的可见性和交流性。
四、课题评价1. 中期评价: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指导教师和学校应对课题的中期进展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 结题评价:课题研究完成后,指导教师和学校应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包括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的评估,并给予合理的奖励和鼓励。
3. 效果评价:学校应对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效果进行评估,并对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五、课题管理1. 信息管理:学校应建立课题管理信息平台,包括课题立项、实施进度、研究成果等信息的记录和查询,方便管理和统计。
学校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

东疏镇第一小学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意识,规范小课题研究管理,保证学校小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规范和有效实施,切实通过小课题的研究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素养,增强小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小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推进,促进我校小课题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⑤负责协调校内外各种学术团体和组织的关系,组织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活动,促进校内外交流与合作。
⑥搞好教学研究服务,提供教学研究技术指导、研究人员培训、信息提供。
⑦做好小课题成果的收集、整理、上报等工作。
⑧组织、参与部分重点小课题的研究工作。
6、已申报小课题的教师要有小课题负责人,教导处与小课题负责人定期开会,指导和管理小课题研究。
三、小课题的选题7、教导处指导教师根据实际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由教师个人或多人合作自拟小课题申报。
8、教导处根据学校工作要点每年公布一次小课题规划原则和小课题指南,教研组、15、小课题立项的基本标准①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提高教育质量,深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或较大作用的;②小课题论证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案切实可行,研究方法科学,经费预算合理,具备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各项基本条件的。
六、小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16、立项小课题管理由学校小课题评审组和教导处共同负责。
17、教导处结合立项小课题研究,对小课题负责人及其主要参与者进行课题研究系列培训,以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小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向研究教师和个人提供科研咨询指导,组织研讨,帮助解决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18、小课题经正式批准立项后一月内,小课题申报人应将该小课题经修改后的方案报学校存档,及时(一般不超过立项公布日期一个月内)召开开题会,向各教研组宣布批准收、鉴定申请。
七、学校小课题的验收、鉴定25、凡立项的小课题,小课题完成后,小课题负责人应向学校教导处提出结题及验收申请报告,并填写《课题鉴定验收申请表》,同时提交如下材料:①研究方案;②研究成果主件、附件;③研究总结报告,含自我评价材料;④反映小课题研究过程的主要资料。
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管理办法

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管理办法一、总则为了加强对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的管理,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科研成果的应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管理职责1. 教育科研机构负责制定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并对所属科研课题进行指导和监督。
2. 科研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的申报、实施和管理工作,并向上级报告课题进展情况。
3. 科研团队成员应按照课题实施计划和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科研工作,确保任务的完成质量。
三、课题申报1. 课题申报应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课题内容,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并与教育实际紧密结合。
2. 课题负责人应制定详细的课题实施计划和研究方案,并明确科研团队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分工。
3. 课题申报应提交相关的科研申请材料,包括项目申请书、研究方案、经费预算及课题组成员简介等。
四、课题实施1. 课题负责人应组织科研团队按照实施计划和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科研工作,确保任务的按时完成。
2. 课题负责人应确保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不得弄虚作假或违背科学伦理。
3. 课题实施期间,应定期召开课题进展会议,进行课题进展的报告和讨论。
五、经费管理1. 课题负责人应按照经费预算和使用要求进行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
2. 课题负责人应按照规定报销经费,并提交相关的经费使用报告和财务材料。
六、成果评价与应用1. 课题负责人应及时总结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并按照要求提交成果评价材料。
2. 课题负责人和科研团队成员应积极将课题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
七、验收和评估1. 课题实施完成后,应组织验收,评估课题的研究效果和成果。
2. 验收和评估结果将作为科研课题绩效考核和鉴定的重要依据。
八、责任追究对于故意违背本管理办法和相关管理制度、不按规定使用经费、弄虚作假等行为,将视情况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追究法律责任。
九、附则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科研课题的管理应严格按照本办法进行。
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管理办法

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的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本管理办法制定。
第二条教育科研微型课题是指在教育科研课题基础上,根据具体科研需求和实际情况,划分为不同专业领域、研究方向的小型科研项目。
第三条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科研的发展,在一定范围内解决特定问题或探索特定领域。
第四条教育科研微型课题分为学校级和教育部门级两种,学校级课题由各学校自行组织,教育部门级课题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
第五条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研究应遵循科学、客观、合理、可行的原则,提高课题研究实用性和实效性。
第二章课题的申报与评审第六条各学校应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制定科研微型课题的申报和评审程序,明确课题申报材料和评审标准。
第七条课题负责人应按照申报程序,提交科研微型课题的申报材料,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内容、预期成果等。
第八条学校科研部门应按照评审标准,组织专家对课题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确定申报材料是否符合科研微型课题的要求。
第九条评审通过的课题,学校应发放课题研究经费,并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课题研究团队进行研究实施。
第三章课题的研究和管理第十条课题研究团队应按照课题研究计划,进行研究实施,并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十一条课题研究团队应组织学术交流和研讨会,及时分享研究成果,接受同行评议。
第十二条课题研究团队应及时完成、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将成果提交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进行评审。
第十三条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应对课题研究报告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确定奖励和资助措施。
第四章课题的成果应用与推广第十四条课题研究结果应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应用和推广,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发展。
第十五条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成果推广机制,将优秀成果推荐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有关机构,以推动更广泛的应用。
第五章监督与管理第十六条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课题研究的监督与管理制度,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合规性。
学校校本微型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范本

学校校本微型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范本一、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学校逐渐重视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微型课题研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为了规范学校微型课题研究的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二、基本原则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微型课题研究的开展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导师指导为主:导师应起到指导和辅导学生研究的重要角色,引导学生做好研究计划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解决。
3. 注重实践与创新结合: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出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4. 严格程序操作:微型课题研究应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5. 权益保障:保障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如知识产权和参与成果分享等。
三、管理流程1. 选题阶段(1)学生自主选题: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课程学习内容自主确定研究题目,并初步制定研究计划。
(2)导师指导:学生应与导师进行交流,听取导师的指导和建议,并完成最终选题。
2. 研究计划阶段(1)制定研究计划:学生应制定课题的详细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研究周期等。
(2)导师审定:学生制定的研究计划需经导师审定,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研究实施阶段(1)材料准备: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
(2)研究实施:学生按照研究计划进行实验或调研,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导师指导:导师应定期与学生沟通,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
4. 结题与总结阶段(1)撰写论文:学生回顾研究过程,撰写研究论文,并与导师进行修改和完善。
(2)评审和答辩:学校组织评审和答辩,对学生的研究报告进行评审并进行答辩。
(3)成果分享:学校将鼓励学生将研究成果向社会分享,如参加学术会议或发表论文等。
四、导师角色与职责1. 指导学生制定选题和研究计划,解答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问题。
2. 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指导,了解学生研究进展情况。
小学课题管理制度(三篇)

小学课题管理制度是指对小学课题研究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制度。
下面是一个小学课题管理制度的范例:一、总则1. 为促进小学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制定本管理制度。
2. 课题研究应严格遵守学校和教育局的教学要求,注重实际应用,服务于教学实践。
二、课题选题1. 教师可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需求,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2. 课题选题应与学校和年级教学目标相匹配,有利于教学提高和学生发展。
3. 课题选题的可行性和具体研究内容应经过学校课题评审小组审核通过。
三、课题研究组织1. 学校设立专门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2. 领导小组由主任、教务主任和学科组长等组成,负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
3. 学校建立课题经费,用于支持课题研究的实施。
四、课题研究流程1. 教师提交课题研究申请,包括课题标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内容。
2. 课题研究申请经校内评审小组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
3. 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包括文献调研、实地观察、数据收集、资料整理等。
4. 教师撰写研究报告,并提交给学校领导小组进行评审。
5. 评审通过的课题研究成果可以进行宣讲和交流,并在学校内外发表。
五、课题研究成果评价1. 学校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2. 评价主要包括研究思路、创新性、实用性和效果等方面。
3. 评价结果将作为教师评职称和晋级的重要依据。
六、课题管理考核1. 学校定期组织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考核,评估教师完成情况。
2. 考核内容包括课题研究计划的完成情况、研究报告的质量等。
七、监督与奖励1. 学校设立课题研究的监督机构,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对于取得显著成果的课题研究,学校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以上是一个小学课题管理制度的简要范例,具体的制度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
小学课题管理制度(二)是指针对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课题指导、课题评价等方面进行管理的制度规定。
中学小课题研究管理制度(2篇)

中学小课题研究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完善学校课题管理,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充分发挥教科研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进一步促进课题研究务实、高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以校为本的小课题研究活动,为使该项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小课题的申请和立项1.学校和教师要从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将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困惑提出来做为选题上报学校。
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教师提出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精选针对性强、具有研究价值和实效性的校级小课题若干,并在全校招标,凡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均可参与竞标。
2.每项课题即可以一人承担,也可以课题小组形式完成。
课题组成员一般不超过____名。
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原则上只能承担一项研究课题研究。
3.教师在确定选题后要依据自身特点,完成课题设计,填写《梁树中学小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上报科研科。
4.科研科对上报的小课题申请人资格及填表内容进行核实、审查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论证,最后报学校批准后方可立项为校级课题。
5.学校将在已经立项的课题中评选优秀课题申报市级课题。
二.小课题的实施和管理1.凡经学校批准立项的课题,先由校科研科统一编号,与课题负责人签订责任状,明确研究时间、内容、主体、成果及推广责任。
____个人或课题组在学校批准实施课题研究后要制定确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3.课题参研教师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
注重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4.课题参研人员要特别注重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提炼与交流推广,每学期要在教研组或学校进行公开交流与研讨至少一次。
学校还将组织相关研究竞赛活动,表彰和奖励在课题研究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
5.参研个人或课题组要从不同的背景和角度出发,倡导采取教研组研讨或沙龙式教研等形式,在同伴互助式研究气氛中相互协商,相互质疑,交换意见,达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研究目的。
6.学校科研科要担负起对校级课题研究的指导和推进任务,并做好协助课题研究的研讨、交流与培训活动。
学校校本微型课题研究管理办法(2篇)

学校校本微型课题研究管理办法校本微型课题研究管理办法是指学校为了推动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针对教师进行小型课题研究的一种管理规定。
下面是一份可能的学校校本微型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的内容:一、背景与目的1. 为促进学校教师进行小型课题研究活动,提高教学质量;2. 为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提供平台;3.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二、申报与评审1. 教师可根据自身教学科研需要,提出微型课题研究申报;2. 申报材料包括研究目的、方法、预期成果等内容;3. 学校设立微型课题研究评审委员会,对申报课题进行评审;4. 评审结果分为通过、有条件通过和未通过,评审委员会提出具体修改建议或不通过的理由。
三、经费管理1. 学校设立专门的校本微型课题研究经费;2. 经费使用需与课题研究计划相符,并经过评审委员会审批;3. 经费使用情况需进行中期和结题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经费的支出明细。
四、执行与管理1. 申报通过的教师需按照时间节点完成课题研究任务;2. 对于有条件通过的课题,教师需按照评审委员会的要求进行修改;3. 完成课题研究后,教师需提交结题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过程、成果、问题及改进建议等;4. 学校设立微型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平台,鼓励教师公开分享成果。
五、激励与奖励1. 学校设立校本微型课题研究奖励机制,对于优秀成果进行表彰和奖励;2. 对于获得校本微型课题研究经费支持的教师,学校进行相应的激励措施;3. 学校对于取得重要成果的教师可予以晋升或其他符合规定的奖励。
六、监督与评估1. 学校设立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校本微型课题研究进行监督;2. 学校也可委托专家进行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估;3. 对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学校将给予相应的处理。
以上为一份可能的学校校本微型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的内容,具体内容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学校校本微型课题研究管理办法(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校本微型课题的申报、立项、管理和验收等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制定本办法。
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

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一、指导思想希望教师通过小课题研究,转变自己的职场工作方式,消除职业倦怠,促进自主成长;学校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管理,规范小课题研究工作,提高小课题研究水平,夯实基础教育科研工作,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组织机构为确保我校小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小课题研究指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方剑国任组长,吴文辉任副组长,王华忠、吴永红、汪莲月为组员。
指导小组由教科室成员和各教研组长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小课题研究的宣传发动、任务布置、检查监督、制度制定和考核评价。
指导小组负责技术指导和过程管理。
三、操作程序1.申报立项。
学校每学期有两次立项申报,本学期定于9月和11月。
凡有方案申报都给予校级立项。
学校将根据县小课题研究申报安排,由学校教科室按一定比例评选出好方案向县教科室申报县级立项。
2.过程管理。
方案立项后及时着手研究,并将研究方案、研究进展情况、阶段性成果等上传学校小课题研究博客,学校小课题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进行跟踪监督和指导。
3.结题评审。
小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一个学期,最长不超过一学年,在此时间内必须结题,写出结题报告或拿出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校级小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并予以奖励。
四、基本要求1.原则上要求人人每学年都有一项以上的小课题研究,写出较规范科学的研究方案。
2.选题要立足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从发现的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
3.落实小课题的研究过程,努力将方案付诸实施,注意反馈和调整,详细记录研究过程,把研究材料上传博客。
4.课题立项后必须从事针对性研究,并生成研究成果,定时结题,避免流产。
五、考核办法学校把小课题研究作为对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态度和成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予以一定系数的奖励。
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

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完善对xx教育教学小课题研究的管理,提高小课题研究的实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依据各级课题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xx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只适用于xx开展的小课题研究。
第三条:小课题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吸收和运用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经验、模式和方法,改革育人思路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
第四条:xx小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是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以个人自我管理为主。
第二章组织第五条:xx相关部门负责yy小课题研究的规划、管理与协调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1.制定小课题研究实施意见、计划、管理办法等。
2.负责小课题的申报、评审和立项工作。
3.负责优秀研究课题评选工作。
4.推广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成果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成果。
第六条:各单位相关部门是小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制定本单位小课题研究计划。
2.组织小课题的申报、评审和立项工作。
3.监督检查立项小课题的研究情况。
4.组织立项小课题的成果鉴定、验收和推广应用工作。
5.负责本单位优秀研究课题的评选和xx优秀研究课题及优秀成果推荐工作。
第三章小课题申报、立项与评审要求第七条:xx小课题研究原则上以学年度为周期,相关部门在每年9月份向yy发布本学年度研究重点,各单位结合实际确定本单位研究课题。
第八条:xx小课题研究的选题,要以影响xx教育改革和发展、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和学生成长、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为研究重点,突出小课题研究贴近教师、贴近教学和“小”、“近”、“实”、“真”的特点,突出应用研究,注重理论研究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支持成果开发与推广研究。
第九条:课题申报3.由多人参加的小课题必须注明第一负责人(即课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
小学课题管理办法范本(2篇)

小学课题管理办法范本一、引言小学课题管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小学课题管理,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制定本课题管理办法。
二、总体目标1. 制定科学规范的课题管理流程,确保各环节的顺利进行;2. 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3.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三、课题组织机构1. 学校课题管理委员会:由学校领导、学科组长、研究员等组成,负责统筹协调课题管理工作;2. 课题组:由负责人、成员组成,负责具体的课题研究工作;3. 课题指导教师:根据不同课题需求,由校内外专家担任指导教师。
四、课题申报与立项1. 课题申报时间:每年教师集体备课期间;2. 课题申报要求:课题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教学改革价值;3. 课题审查:学校课题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申报课题进行审查,根据科研经费和研究条件的限制,确定立项课题的数量和资助额度。
4. 课题立项:经过审查合格的课题,由学校领导正式批准立项。
五、课题实施与管理1. 课题组组建:课题负责人根据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内容,邀请相关教师组成课题组;2. 课题分工:课题负责人根据各成员的专业特长和个人兴趣,合理分配课题研究任务;3. 课题进程管理:课题负责人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进展报告和交流,及时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问题;4. 课题成果管理:课题负责人负责对课题成果进行整理、归档,同时编写课题总结报告,并进行评估和反馈;5. 课题经费管理:学校财务部门根据课题的实际需求,按照课题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的经费使用计划进行拨款和管理。
六、课题评估与奖励1. 课题评估:课题完成后,学校评估组进行评估,重点考核课题研究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2. 课题奖励:根据评估结果,学校将对优秀课题给予奖励,包括表彰、奖金等荣誉和实质性鼓励措施。
七、课题成果的总结与推广1. 课题总结报告:课题负责人编写课题总结报告,重点总结研究的收获、问题与挑战,以及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启示;2. 课题成果的推广:学校根据课题成果的实际推广需求,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交流研讨,促进优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小课题管理推行办法

小课题管理推行办法(试行稿)为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强化教师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使教育科研在质量立校上真正发挥其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订校级小课题管理与实施方案。
一、课题申报与立项1.学校成立课题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小课题的立项和成果鉴定。
2.课题申报人应是课题负责人,申报人应填写《梅镇明德小学小课题研究申报表》,同时向教科室上交课题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式二份。
3.课题研究申请表和课题实施方案经课题评审委员会审核同意后,确定为校级立项课题,立项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上报数量的80%。
对校级立项课题中的特别优秀者组织参加县、乡级及其以上课题研究。
4.课题申报一般在每个学期的学期初初进行,研究时间一般定为一学期,如难度较大可延伸至一学年。
(重大课题研究除外)5.课题申报对象原则上为1人,至多为2人。
6.课题研究内容为学科教学和德育两方面,选题切入口要小,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度研究,不提倡面面俱到、范围很广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设计要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1.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2.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3.如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可写上初期研究成果或“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4.课题研究的详细步骤;5.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三、课题立项原则1.实用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四、课题实施要求1.立项课题,日常研究工作由课题组长负责管理,学校采取不定期抽查,督促课题组成员开展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
2.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要精心设计研究方法、途径和手段,加强过程管理,注意实验资料、数据的积累,注意学生个体改变情况记载,力求使实验按预定方向进行。
3.实施过程中要切实做到以“三清楚”(实验对象清楚,实验过程清楚,实验方法清楚),“二重视”(重视课堂教学主渠道,重视实验过程管理),“一提高”(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真正在所选定的课题研究范围内探索出一套有价值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中学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
为了保证小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规范和有效实施,增强小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小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推进,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经校课题领导小组研究,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1.小课题是指教师以自身教育教学中迫切解决的问题或者自我经验提升作为切入点,吸收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技术和理论,在较短的时间内加以研究,探寻问题解决和经验提升的课题研究形式。
2.小课题研究旨在引导教师树立较强的问题意识,掌握基本规范的教育研究方法,完善教师的知能结构,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小课题是我校校本研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周期短、切口小、自主灵活的特点。
二、组织实施
(一)选题申请
1.我校每年进行一次“小课题”征集、评选活动,请教师根据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将解决问题作为研究目标,自拟课题名称。
2.我校各科教师、后勤管理人员均可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申报课题。
3.小课题申请者应如实填写《第五小学小课题研究立项申请·评审表》,经校课题领导小组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进入研究实施阶段。
4. 小课题负责人只能为一人,成员不超过2人。
小课题研究者每年只能申请校级课题一项。
(二)评审立项
1. 立项申请的审定由校教科室负责,组织课题领导小组5——7人主要审核研究内容是否属于基础教育领域,研究人员数量是否合乎规定,申请材料形式是否符合规范等。
4. 课题立项以立项批准书上的名称为准,实施研究。
(三)过程管理
1.研究周期:小课题研究每年3中旬前为申报立项阶段,3月下旬至同年11月底为研究阶段,12月上旬前完成总结提升,12月中旬起至2中旬为结题评审阶段。
小课题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不能延期。
按时不结题者按自动放弃处理。
2.专业指导:采用专家引领,组内带动,分类协作的方法进行课题研究的专业指导。
课题组领导对小课题研究进行全程指导,组织相关课题的研讨活动,统一安排定期汇报交流课题指导中的问题和举措;优秀课题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教科室组织小课题研究开题会、同题或相近课题的研讨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借鉴,“通资源、通活动、通智慧”,促进组内合作交流。
教科室将不定期视导各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3.网络保障:每个小课题负责人需加入学校QQ群,按立项课题研究方案,定期发送课题研究的文本,接受指导和检查;填写课题阶段任务检查登记表;课题负责人随时查看信息,按相关要求完成阶段任务。
4.阶段要求:小课题研究是课题申报者自主经营的研究活动,从管理角度上校教科室提出基本的阶段性要求。
(1)小课题批准立项后2周内,小课题负责人应将修改后的小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分纸质和电子版交回教科室,学校要召开指导专家酌情跟帖点评;学校教科室要召开小课题集体开题会,并邀请县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等专家莅临指导。
(2)每年4月下旬和次年的5月中旬,小课题负责人要将课题中期总结或阶段小结分文本电子版送交教科室;教科室要将小课题研究全程跟踪监督并形成过程性量化书面材料进行公示。
(3)一学年每个学期要进行期末总量化并公示。
5.质量监控:小课题研究强化动态管理、全程管理。
对未达到阶段要求的小课题中止研究,注销立项,被注销立项的小课题负责人下一年度不得再申请课题立项。
(四)结题评审
1. 每年的6月下旬,小课题负责人应健全小课题“档案袋”交教科室,另将课题结题报告电子版发至课题邮箱,纸质交教科室,课题负责人审读结题报告后,将是否同意结题鉴定的初步意见上课题领导评审会议进行评审,从7月上旬起安排结题评审。
2. 小课题结题评审以会议方式为主,以小课题研究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
教科室按照《第十中学小课题研究结题评价表》对小课题负责人的现场陈述和提交资料进行评价。
3.课题评审组由5-7人组成。
结题评审时从课题领导小组内随机抽取。
4. 小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结题评审、经课题总负责人(校长)确认,有教科室发给小课题负责人《第五小学小课题研究结题证书》。
(五)宣传奖励
1.每年教科室将组织评审组在结题小课题中评选出一定比例的优秀课题给予表彰。
2.出版第十中学优秀小课题成果集,宣传推广研究成果。
三、附则
1. 小课题研究不得剽窃他人成果,一经发现取消研究资格,并给予严肃处理。
2. 小课题研究必须坚持基础教育科研的公益性,不得利用课题名义从事任何商业经营活动。
3.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解释权和修订权归校教科室。
第十中学教科室
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