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格移就

合集下载

移觉·移就·移情

移觉·移就·移情

移觉·移就·移情
移觉、移就、移情是三种不同的修辞格,⽤在⽂学作品中往往给作品带来意想不到的表现⼒。

⼀、移觉,也称通感,即感觉的转移和相通。

⼼理学上叫感觉错移。

指“⼀种感觉超越了本⾝的局限⽽领会到属于另⼀种感觉的印象”,就是把⼈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式。

如古诗“风来花底鸟声⾹”,将听觉的声⾳转化为嗅觉的⽓味;“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转化为视觉的形象。

朱⾃清的《荷塘⽉⾊》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仿佛远处⾼楼上渺茫的歌声拟的。

”这⾥的“清⾹”明明是“嗅觉”的感知,但作家恰恰⽤“歌声”来⽐喻就超出了嗅觉⽽转⼈了听觉,即⽤听觉的⽅式来表达嗅觉捕捉到的那种感知,这样不仅写出了它的轻淡缥缈,沁⼈⼼脾,⽽且还烘托出⼏分优雅与宁静。

《荷塘⽉⾊》中还有⼀句“塘中的⽉⾊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的光华和阴影本属视觉形象,作家却⽤名曲上的旋律来形容,除了表明光与影的和谐与⼩提琴演奏的名曲⼀样悠扬、优美,还烘托出⼀种温馨幽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乃⾄带⼈⼀种幻想。

《漫谈修辞格:移就与拈连》[山西张兴贵]

《漫谈修辞格:移就与拈连》[山西张兴贵]

《漫谈修辞格:移就与拈连》[山西张兴贵]漫谈修辞格:移就与拈连文\张兴贵移就,是为了强化语言表达效果,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来用到乙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手法。

移就修辞大量运用于口头语言与散文中,对联中也经常遇到,比如毕阮题岳阳楼联: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子美诗、希文笔,笑题雪壁我重来。

其中的“揽”本来是指:用手把某种东西拥到自己怀里。

按照常理,云涛是比喻如波涛一样的云彩,人是揽不到怀里的,但这里却说“揽云涛”,这就是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它就属于移就修辞在对联中的运用;再比如,倪国琏题北京古藤书屋联: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

落,是指有形的物体从高处掉到低处的意思,香,是一种无形的事物,按照常理,香不能用“落”,但这里用了,而且用的很有韵味,这也是移就修辞的运用。

以上的例子是一副对联中,其中上联或下联用了移就修辞,还有的对联上下联都用了移就修辞,比如,严保庸题登州府署联:愿他十邑诸公,清风扇野;容我一年四季,明月锄花。

按照常理,清风是不会“扇(动词)”的,明月也不会“锄”的,但是这里作者这样说了,这就是上下联都用移就修辞的。

再比如当代联家何沁学的在稷山板枣征联中获得的一等奖联:一颗映红中国梦;千畴堆富稷王山。

按照常理,梦不能被映,富也不能被堆,但是作者这样说了,这也是上下联都用移就修辞了。

运用移就修辞,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内部逻辑,有助于让读者展开联想,而不是无原则去乱搭配词语。

比如何沁学的上联,因为稷山板枣,成熟后是红色的,红的色彩能“映”别的东西,而中国梦是一种美好的梦想,红色又是吉祥的一种色彩,中国梦被“映”成红色的,岂不吉祥?这就是内部的逻辑,有助于读者放飞想象。

同样,富裕本来不能说“堆积”,但因为该联写的是稷山板枣,板枣可以堆积起来,板枣堆积起来,可以使农民富裕,因此,作者说“堆富”就在具体语境中一点也不牵强了,反倒觉得很有意韵。

这就是内部逻辑。

浅谈“移就”修辞格

浅谈“移就”修辞格

142 丨语言#$!浅谈“移就”修辞格◎雷琼移就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和文艺作品中常用的修 辞手法,以其特殊的表达效果和特定的结构模式受到人们的青睐,它是一种超乎常规的语言现象,可以 说是利用词语的错位搭配来追求表达效果的,它能 精练地把人的情绪、思想、性格鲜明地表达出来。

一、移就的定义关于移就,从现代汉语给它的定义阐述,我们可 以修格移就就把用于的词用于 。

用移就 格,能 语言出且富有情趣。

例如:(1$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和文人的阴险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2)两个看坡的老人,地头上禾稼丛里,领一条 狗,曳一杆猎枪,在夜色凄茫的时候,吸烟说杂话,听禾苗刷刷的长,那夜谈是有田野风的。

(3 )醉袖倚危栏,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回,是长安民《卖花声•题岳楼》)例(1)中常用来的品格不良,移 来 的修 语,文蔑刘和的言,表达了作 的情绪。

例(2 来 用 的词语来,用 的思,用来 述 的受的,用移就的 法,地 明的(J例(# 作 ,途作 中的 ,,,,心中到常,自一饮酒,抚栏远沉思。

文中“醉袖倚危栏”一句 用了移就手法 会醉,但衣袖会醉,醉的词人自己,但他 醉的衣袖,以是属于将 的词语移用到 的移就手法二、移就的审美功能第一,移就格超常搭配(或错位搭配),突破传统的语法结构模式,成一种修艺术上的张力,有效地渲染气氛。

恰当地用移就会有一种 D 省约的审美特征。

可以使言语表达精炼有效,例如:你看,微微的凉风,暖暖的日光,那是让极的天 (《一淡 的》)天气能用温暖、潮湿、干燥等词语 ,“温情”通常用 的情 ,正由于用了移就,愉快的 心情和温暖的天气两种各具特征的情景缩融为一体,明快,精炼传神,恬淡明丽的春景图跃然 于眼第二,创造深远的意境,绘、叙述或抒情更有蕴,语言表达要完成的任务,移就格完成个任务的重要手段。

恰当地用移就,可以 认得抽象的情变得具体,情景交融,象生动,从而具有一种 的审美特征,例如:剪辑一方秋的落寞,采撷一朵蓝色的忧郁。

英语移就修辞格的表现类型及翻译策略探究-精选教育文档

英语移就修辞格的表现类型及翻译策略探究-精选教育文档

英语移就修辞格的表现类型及翻译策略探究1 引言移就修辞格(transferred epithet)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的特点是:用本应该用来描述甲事物性质状态的定语去修饰乙事物,而乙事物却根本不具备这种功能或性质,即“转移的修饰语”。

从逻辑上分析,这是不合情理的,是一种有悖逻辑的搭配,但是在具体语境中却恰到好处,能创造出一种新奇感,且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其作用是激发读者的丰富联想,把读者的感情渗透到语言环境中,收到语言简练,形象突出,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语言艺术魅力和别开生面的艺术效果。

例如:She closed her busy life at the age of 75. (她75岁时结束了她忙忙碌碌的一生)。

我们知道,按照词语原本的逻辑意义,形容词busy是用来描写人的性状的词语,这里却移来修饰life,新颖别致,耐人寻味。

再如:The people are silent in the baking court. (人们在气氛炙热的法庭上鸦雀无声)。

动词bake意为“烘”,“烤”,形容词baking 有“炙热的”意思,此词却转移修饰court, 突出审判时的严肃,紧张的气氛,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 移就的表现类型英语移就修辞格一般有两种表现类型:“移人于物”和“移物于物”。

2.1移人于物把用来描写人的修饰语移用于事物,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2.1.1描写人的修饰语移用于修饰具体事物例如: The indefatigable bell now sounded for the fourth time.(不知疲倦的钟声已经敲了第四遍了。

)形容词“indefatigable”通常用来描写人的精神状态,但作者在特定的语境中把它移来修饰具体事物――钟声。

这样处理虽然有些令人费解,但却使语言生动别致,它给人一种暗示:人们对那不停的钟声感到非常厌倦。

2.1.2描写人的修饰语移用于修饰抽象事物例如: And once when I spoke of it, there was a strange embarrassed silence.(一旦我谈起这件事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奇怪的,尴尬的沉默。

什么是移就修辞手法

什么是移就修辞手法

什么是移就修辞手法什么是移就:移就修辞格在作品中经常出现,能收到以少胜多、含蕴深远的表达效果。

什么是移就呢?在辞海解释如下:甲乙两项关联,就把原来属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乙事物,叫移就。

唐铖《修辞格》说:“两个观念联系在一起时,一个的形容词常常移用于他一个上头。

”移就是一种超乎常格的语言现象,也是词语搭配的创造性运用。

通过词语的移用,将人的情绪、状态同事物联系起来,不需要耗费更多的笔墨,极简练地把人的情绪、思想、性格鲜明地表达出来,或将事物的形状、本质突出出来,而且使语言出奇制胜,富于变化,饶有情趣。

移就的种类:移人于物和移物于物。

好像有点与拟人和拟物类似。

移人于物,就是把原来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

如:郁达夫《还乡记》中:“我女人经过的'悲哀的足迹,现在有我一步步的践踏过去!”“悲哀”原是表现人的心情悲凉、哀伤,这里用来修饰“足迹”。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脉脉”是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形容人含情的样子,有“脉脉含情”“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词句,这里却用来修饰“流水”。

陆游《过采石有感》:“明日重寻石头路,醉鞍谁与共联翩。

”“醉”的本是放翁,表现其情态,这里却移用于“鞍”。

移物于物,把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用于乙事物。

如: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中把描摹颜色的“浓黑”用来修饰“悲凉”,表现“悲凉”的沉重浓烈:“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峻青《海滨仲夏夜》中“晚霞”原不会“燃烧”,这里却把此词移用来形容“晚霞”的形态和色彩。

“西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李瑛《一月的哀思》中把描摹颜色的“苍白”同来修饰“日子”,表现“日子”让人伤恸:“我不相信,一九七六年的日历,会埋藏着这样苍白的日子。

”。

修辞手法移就

修辞手法移就

1.位置还原法

When I’m having trouble with a story and think about giving up, or when I start to feel sorry for myself and think things should be easier for me, I roll a piece of paper into that cranky old machine, and type, word by painful word, just the way mother did.

America has shown us too many desperately worried executives dropping into early graves. (J. B. Priesttley: The Future of the English)
在美国,有多少走投无路的经理过早跌进了坟墓。
例如:The big man crashed down on a protesting chair. 大个子一屁股坐了下来,椅子吱吱嘎嘎地作 响,好像是在提出抗议.


That was a stupid place to keep your money. 你真蠢,怎么把钱放在那种地方呢? I buried my head under the miserable sheet and rug, and cried like a child. 我一头扎进被单和毯子里面,像孩子一样 伤心地哭了起来。
移就

Transferred Epithet是英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
汉译“移就修饰”,亦称“转移修饰”,“移位 修饰”或简称“移就”。这种修辞格一是把本来 应该用来修饰甲事物性质或状态的词用来修饰了 乙事物,转个弯来表示甲事物给人的感觉。在现 代英语中,最常见的是把本来用以修饰人的词组 甩来修饰事物。

移就修辞格浅析——以穆旦诗歌为例

移就修辞格浅析——以穆旦诗歌为例

2332019年15期总第455期ENGLISH ON CAMPUS移就修辞格浅析——以穆旦诗歌为例文/张 璐 王晨曦一、移就修辞格在传统修辞学中用“甲”、“乙”来表示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把原属甲印象的性状移属于乙印象,这叫移就辞格;学界有人指出移就分为“通感”、“移情”和“转类”;有学者提出移就即是词语换位,用于甲事物或场合的词用于乙事物或场合。

如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还有学者认为移就辞格语法上的构成主要是定语加中心语,同时提出修饰意义的转移必须在一个封闭的语境空间,移就移用的词语的语言成分仅限于表性状的词语。

综上所述,移就辞格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历来为众多中西语言研究者所关注,大多数学者认为移就辞格是一种纯粹描写性的语义偏离成分。

二、找寻穆旦穆旦(原名查良铮)是二十世纪30、40年代成长起来的中国诗人。

生当中国濒临危亡的最艰难的岁月,在这样的年代里,穆旦始终坚持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传达他对他所热爱的大地、天空和在那里受苦受难的民众的关怀。

但在穆旦的笔下,这一切来源于古老中国的原素,却是排除了流行款式的穆旦式的独特表达。

在《出发》、《原野上走路》、《小镇一日》等一些诗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种鲜活的人生图画和真实的生活脉搏。

穆旦把他的诗性的思考嵌入现实中国的血肉,他是始终不脱离中国大地的一位,但他又是善于苦苦冥思的一位,穆旦使现世关怀和永恒的思考超乎诗人本身。

“一颗星亮在天边,冲出浓云它闪着寒光。

它照耀过,但浓云最终还是埋葬了它。

在偏见的时代,天才总是不幸的。

”这是《纪念穆旦》一文中的结束语。

三、穆旦诗歌中的移就在结构上,移就多数表现为用人的思想观念的词修饰描写其他事物,所以多数构成“人的思想观念的词 + 的 + 其他事物”的偏正关系。

在穆旦的诗歌中,移就中的修饰项与被修饰项的搭配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移来描写抽象事物,一是移来描写具体事物。

1.移来描写、修饰抽象事物。

穆旦的诗歌,对抽象事物的修饰通常是独特的,如:(1)从我们今日的梦魇,到明日的难产的天堂。

浅析“移就、移觉、移时、移情”

浅析“移就、移觉、移时、移情”

浅析“移就、移觉、移时、移情”“移就、移觉、移时、移情”这四种修饰手法虽然不在高考必考的八种修辞方式之中,但是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也偶尔会看到和用到,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同点,可是似乎还没有人结合教材对着四种修辞进行总结分析。

本人资历有限,目前只能结合高一课本以及网络资源对这四种修辞方式进行了简单的整理。

首先说下“移就”和“移觉”,两者虽只有一字之差,有些人常会混淆。

一、“移就”和“移觉”A、“移就”据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和《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张滌华、胡裕树等先生主编),把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的性状,这种修辞手法叫“移就”。

由此看来,所谓“移就”,就是把原适用于甲事物的修饰语(形容词性定语)移用作乙事物的修饰语。

这实际上是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灵活的超常搭配运用。

如下面短语中加点的词语(定语)都属于“移就”手法:欢乐的春节、愉快的双休日、甜蜜的事业、火红的青春、幸福的晚年、沸腾的生活、愤怒的枪口、仇恨的子弹。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也有这么几处运用到了“移就”的修辞方式:1、“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紫色的灵魂”(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紫色”本指本来是修饰具体可感的事物的,这里用来修饰没有颜色的灵魂,更显出大堰河的灵魂因饱受磨难和艰辛而愈加的高贵、美丽和圣洁,这是艾青发自肺腑的感激和歌颂。

2“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鲁迅《祝福》)。

“无聊”一词一般用来形容人的心绪,这里用来写“书房”,就把“我”当时在四叔家书房里窒息的极为无聊的情绪描写得十分突出。

3、“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验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阴险”是用来形容人的品质不良,这里用来形容反动文人污蔑爱国青年的无耻谰言,深刻揭示出其手段之卑劣。

4、“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浓黑”是形容“非人间社会”的极端黑暗,这里用来形容人的悲哀心情,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无比愤懑和对革命烈士深切怀念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teacher, who was obviously suspicious of his cheating. • 在考场上那个男孩用紧张的眼光瞥了老师一眼,老师显然 怀疑到他在作弊。
3.移甲物于乙物
• Darrow walked slowly round the baking court. • 达罗绕着那气氛紧张、异常闷热的法庭慢慢地踱步着。
2.移物于人(即把说明事物的属性移用来说明人或人 的行为)
• William Shakespeare is a very hard English writer. • 威廉▪莎士比亚的英语作品很难读懂。 • (an easy writer)
• In the examination, the boy threw a nervous glance at
• 参考书目 • 《实用翻译教程》 冯庆华 • 英汉修辞与翻译 陈定安 • 实用英语修辞 范祖民
Translation method (1)Causal relation(因果)
• Puzzled frown • Delighted smile • Terrified despair • Thoughtful silence • • Ignorant nonsense
• 因困惑而皱眉 • 因高兴而微笑
(3)disjunctive relation(纯修饰关系)
• • • • • • Laughing eyes 笑眼 Sleepy corner 沉静的角落 understanding smile 会心的微笑
• 1、My host handed me a hospitable glass of wine. solitary • 2、He spent a few years of despair. reassuring • 3、He threw a arm round my shoulder as we were waiting for the court to open. • conservative 4、This new tendency has raised many a eyebrow. • solitary conservative • hospitable reassuring
• 由于恐惧而感到绝望
• 因沉思而沉默
• 由于无知而胡说
(2)Coordinate or parallel relation(平行 或并列关系)
• • • • She sat there with embarrassed delight. 她坐在那里,即尴尬又高兴。 We listened with smiling attention. 我们一边笑一边注意地听着。
transferred epithet
移就
知错犯错 别具一格
• Definition • Classification • Translation methods
• epithet • An epithet is an adjective or short phrase that is used as a way of criticizing or praising someone. 修饰词,专指用以批评或表扬某人的形容词或短语 • transferred epithet 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an epithet grammatically modifies a noun that is not the person or thing it actually describes,also known in rhetoric as hypallage. • A transferred epithet often involves shifting a modifier from the animate to the inanimate.
definitionFra biblioteklassification
1.移人于物 (用来修饰人的修饰词移于修饰事物)
• 我报的账目是良心账,我干的活是良心活。
• The Grapes of Wrath 《愤怒的葡萄》 • 美国作家 John Steinbeck写的一部著名小说,叙述 被骗到西部充当葡萄采摘移民的艰难困苦。
• Before them there are still three weary miles. • 他们还得辛苦跋涉三英里。 • The big man crashed down on a protesting chair. • 这个大个子一屁股坐了下来,椅子吱嘎噶地响,就像发
出的抗议声。
• The sailors swarmed into a laughing and cheering ring around the two man. • 水手们簇拥着,围在这两人四周欢呼雀跃。 • These were the last drunken words he uttered to me. • 这是他跟我说的最后几句胡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