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第二语言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二语习得理论下小学英语的教与学
![二语习得理论下小学英语的教与学](https://img.taocdn.com/s3/m/7a040f5bf46527d3250ce013.png)
二语习得理论下小学英语的教与学作者:丁维花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07期摘要:当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及标准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二语习得理论下小学英语的教与学,成为英语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重点。
二语习得理论下小学英语的教与学,可以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英语课程。
本文将简要分析,二语习得理论下小学英语的教与学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小学英语;教与学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完善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系统地研究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包括心理过程、认识过程和语言过程。
结合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发挥二语习得理论的教学优势,更加有利于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充分重视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二语习得理论下小学英语的教与学概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常情况下,二语习得理论指的是“在自然的或非自然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日常交际的第二语言习得;二是课堂教学的第二语言习得,即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而学习第二语言。
二语习得理论中,提倡双向的语言输出,通过双向的互动,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促使英语教师更加重视与学生在英语学习、英语口语方面的交流,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二语习得理论下小学英语的教与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了完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英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合理的应用二语习得理论,在完善教学问题的同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2afaedc49649b6648d74733.png)
语言教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原则确立的依据
教学原则的基本性质及教学原则的层次体系
对外汉语教学的总教学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从教学过程上看,从教学关系上看,从内外因
上看,从教学原则上
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的原则:把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确立为对外
汉语教学工作和教学活动的核心,并把这一原则确立为对外汉语教学的 总原则之一,这是教学原则对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最高体现 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的原则:所谓的结构、功能和文 化的具体所指究竟为何,还有分析,“三结合”如何结合同样有不同的 看法,对功能和文化的研究还相当薄弱,“三结合”在教学中究竟体现 在哪些方面,如何来体现
核心是学科基本理论,外联(联系学科的理论基
础如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内导(指导学科的 应用研究如教材编写研究、测试研究等)
学科基本理论体系的形成
两面向: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面向中 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
三结合:结合国外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的理
论和实践,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的两个根本问题 “教什么”和“怎么教”,结合中国的教育传 统和教学方法
际文化;知识文化的教学则要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具体的培养目 标来决定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法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法回顾 与展望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历史回顾
第一阶段: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法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初创阶段,采用语法翻译法和演绎法进行教 学,典型教材是由北大中国语文专修班于1958年出版的《汉语教科书》; 语言综合教学的直觉意识
语言教学理论
历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历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b5cdf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6f.png)
历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试题及答案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部分及答案8.现代汉语教学理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的“学”之间,更加强调_____学_______9.语⾔教学与语⾔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___教学⽬的_________、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法和教学技巧等⽅⾯。
10.替换练习的⼼理学基础是__⾏为主义__________。
11. ___课堂教学_________是外语教学的基本⽅式,也是实现教学⽬标的主要途径。
12.许多外语学者在其外语达到⼀定⽔平以后,在⼀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步不停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___化⽯化_________”13.听⼒课⼀般分为两种:精听和泛厅,前者是为了理解听⼒内容的细节,后者在于_把握听⼒材料的⼤意___________。
14.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____⽬的语________之间的⼀种独⽴的语⾔系统,这种语⾔系统是由学习者创造的。
15.⽔平测试和 __成绩测试__________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16.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观是:语⾔是⼈类最重要的__交际⼯具_;最基本的⽬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___交际能⼒_。
2004年1.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__评分的客观性________的⾓度划分出来的。
2.认识法的理论性基础是__乔姆斯基转换⽣成语⾔学、________和____认知⼼理学_____。
3.对母语是英语的学⽣来说,__声调或送⽓⾳和不送⽓⾳________是他们学习汉语语⾳时遇到的最⼤困难。
4.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平考试、__初中等____汉语⽔平考试、⾼级汉语⽔平考试三种,共分为___11级_____级。
5.美国语⾔学家乔姆斯基认为⼈类先天具有⼀种习得语⾔的能⼒,他把这种能⼒称为___语⾔习得机制_____。
6.就语⾔学习⽽⾔,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___认知⽅式_______。
7.成绩测试主要⽤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___学习的成果_______。
引论第八章笔记整理——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上)
![引论第八章笔记整理——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上)](https://img.taocdn.com/s3/m/a9914ca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5.png)
引论第八章笔记整理——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上)8.1 复习笔记一、对外汉语教学目的与课程设计(一)对外国学习者的教育目的1.兴办留学生教育的目的使汉语学习者利用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环境,更好地掌握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学到他们在国内无法学到的东西。
2.智育:是学校和教师的一项根本教育任务,在智育中应当坚持严格要求、热情帮助的原则,中外学生一视同仁。
同时需要给予外国学习者更多的帮助。
3.体育和美育:带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和带有中国特色的美育常常是外国学习者非常感兴趣并乐于接受的。
4.德育:本着求同存异、不强加于人的原则,确定德育的内容。
根据经验,对外国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是进行勤奋学习的教育、遵纪守法的教育、良好道德的教育和团结友好的教育。
(二)对外汉语教学目的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是最直接、最根本的教学目的,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
语言交际能力是指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语言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因此要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必须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以及语用规则和相关的文化知识。
2.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语言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智力活动的过程。
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基本心理因素。
情感因素是非智力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在语言学习中也发挥重大作用。
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学习中国文化知识除了直接有利于汉语水平的提高外,还对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四个方面:(1)语言要素(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2)言语技能(汉语听、说、读、写);(3)言语交际技能(汉语语用规则、话语规则、交际策略);(4)相关文化知识(汉语的文化因素、中国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二语教与学中的师生课堂互动
![二语教与学中的师生课堂互动](https://img.taocdn.com/s3/m/8150de7902768e9951e73862.png)
流的主要 因素 包括学 习者的学习动机、焦虑性 以及个体的性格等。教 师作 为课 堂教 学活动的组织者 ,若要 使师生在
课堂上有 良性的交流就必须帮助学生养成 良好的学 习动机 、积极 乐观 的性格 以及帮助 学生克服 学 习焦虑。 同时还需
要教 师在课 堂师生互动中在 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及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两个方 面下苦功。
维 持行动 就越长久 。动 机为学 习者 提供 动力 和指 引方 向 ,所 以动机对第 二语 言学 习是 至关重要 的 一个情 感 因素 。人们 把动机 分为两 种 :一 种是 内在 动机 ,学 习 受 内在 因 素 支 配 和 推 动 ,如 兴 趣 、求 知 欲 、好 奇 等
等 ;另一 种是外 在 动机 ,它来 自于外界 的影 响 ,学 习 被 外力推 动 ,受 外部情 景 的支 配 ,如表扬 和批评 、获
福建 商 业高等专科 学校 学报
21 0 0年 1 O月第 5期
二 语教 与学 中的师 生课 堂互 动
刘姗 姗
( 门大学外文 学院 福 建厦 门 3 10 ) 厦 60 5
[ 摘 要]如何改善课 堂教 学活动从 而促进第二语言的 习得 受到越来越 多教 学工作者的重视 。影 响英语课堂 交
[ 关键词 】课 堂教 学;互动 ;第二语言 :习得
[ 围分 类 号 ] G 4 . 中 6 20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44 (00 0 0 8— 9 0 2 1 )4—05 0 0 4— 4
望 和积极 的学 习态度 。
一
、
前 言
一
动机是 一种 驱 动力 量 ,是 渴 望 改变 行 动 的动 力 。 个 人有愿 望 而无 动力 ,就不 可能产 生行动 ,他 的愿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9dffc38453610661fd9f411.png)
绪论篇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1、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2、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3、双语或多语现象: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
4、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完全是从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时间先后来区分的。
2.母语和外语1、母语和外语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
2、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3、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1、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2、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
3、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4.目的语1、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2、西方学者们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作了分工: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则称为外语。
3、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1、学科名称:是学科的内容和学科本质特点的反映。
1.对外汉语教学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到:“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2、该名称的局限性: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2.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在国际场合用的较多,已为各国学者和教师所接受。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1、以上三个学科名称的关系:在中国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是世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部分,且是其中心部分;但她不能包括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对其本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以及中国国内对少数民族进行的汉语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模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模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38132d976eeaeaad1f33082.png)
68文化建设C ulture construction“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模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文/刘旺余“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模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1、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重视感知、理解逻辑思维等智力活动在获得知识中的积极作用,着眼于培养实际而又全面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布鲁纳(B run er )等提出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主要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奥斯贝尔(A usubel )把学习分为机械性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认为在没有语言环境的外语学习中,主要靠有意义学习。
因此外语教学应把精力放在有意义的操练和交际活动方面。
2、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培养英语能力有两种不同的途径:习得和学得。
学得是在教师有计划的教授下有意识的学习外语知识。
习得是一种在自然环境下学生无意识的自然的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
克拉申(K rashen )主张第二语言教学应以习得为主,学得为辅,即“习得+学得”。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很好的把二者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搞好外语教学。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如何在自己的思维中建构知识,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应该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模式教学法及其应用所谓主题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不分你我,课内课外连成一片。
1、基本原则第一,学生重于书本。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要被教科书牵着鼻子走。
课前教师有必要准备一些课外知识。
如果学生没学好,有必要把一些内容重复一遍。
课堂上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问,耐心答疑解惑。
在课程开始前,老师最好先调查一下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态度以及他们的期望,然后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论合作原则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论合作原则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b0b818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b.png)
论合作原则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作者:王萌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21年第07期【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利用和掌握不准确,使得学习效果不理想,并使语用学中合作原则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学习者表达缺乏自主性、表达内容缺乏真实性、对话双方交流中产生误解以及表达用词缺乏严谨性等。
本文根据合作原则的四项准则对此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合作原则;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一、引言如今,语言的应用能力受到了教学工作者和学习者的重视。
随着高校英语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习者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也从传统的读写转向听、说、读、写、译等几项技能的综合发展,有助于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大学英语课程中听说课的设立就是为了培养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听说教学要在一定的语用学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这有助于学生在听力练习的同时掌握口语表达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所掌握语言的活学活用,使学生能够根据对话的背景推断出说话者的态度和内隐含意。
语用学中合作原则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习者听说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大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知识储备等相关内容及时进行调整,完成教学任务,以达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目的。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合作原则的应用理解有一定的偏差,所存在的问题也有待解决。
二、合作原则简介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最早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Grace于196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和整理,他于1975年专门阐述了语言实践中的合作原则。
他认为,当一个人使用语言与对方进行实际交流时,对话双方似乎有意或无意地遵守某一原则,使对话双方在会话过程中相互配合,以便有效地与对方合作完成这种交流任务。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双方都遵守这些原则,同样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
根据所参与的谈话和交流的目的或方向,在其发生的阶段作出必要的贡献,被称之为合作原则。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资料之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资料之对外汉语教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6824e7d31b765ce05081492.png)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试题华真汉语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____________。
2、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规律。
4、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空0.5分,共2分)1、《跟我学》是80年代较有影响的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础英语教材,它的编写意图和对象是____________。
A、以情景结构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B、以结构功能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C、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儿童学习的。
D、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2、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
A、对比分析B、中介语理论C、结构主义语言学D、心理语言学3、____________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
A、口语训练B、技能操练C、教材编写D、课堂教学4、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____________。
A、重视思维和理论知识的作用。
B、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培养C、促成学生第一语言的正迁移。
D、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80分)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的能力。
2.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等等。
外语教学过程中语言的教与学
![外语教学过程中语言的教与学](https://img.taocdn.com/s3/m/336d0c7e02768e9951e73868.png)
V0 l - 3 2 No . 3
பைடு நூலகம்
长春 师范 学 院学报 ( 人 文社 会 科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a n g c h u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 u m 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 关键词】 教育 ;学 习
[ 中图分类号】 H 0 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1 7 8 X ( 2 0 1 3 ) 0 3 — 0 1 8 7 — 0 2
语言教育被定义为意 图引导语言学 习的行为。应 当试 图理解外语教师教育 的过程 ;促进在第二语言教 师教育 中相关理论与研究发现的应用 ;鼓励教师教育体系的创新 ;规划 出可以提升教师及教师教育工作者 的职 业条 件 ,并 促进 他 们不 间断 地学 习。 语 言 的方面 “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体系 ,由有组织的语音系列 ( 或其书面的形式)构成 ,这些语音系列组成更大的 单位 ,如语素 、单词 、句子和话语。它也可以是人们交流的任意特定的体系。 ”[ 1 ] “ 语言定义 的联合产生出 以下综合 的定义 : ( 1 ) 语言是有系统的与有生产力 的; ( 2 ) 语言是一套主观的象征 ; ( 3 ) 那些象征主要是有声的, 但是也可 以是看得见的 ; ( 4 ) 这些象征使它们所指的意义习俗化 ; ( 5 )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 ; ( 6 ) 语言在一个言语 社 区或文化中运作 ; ( 7 ) 语言主要是人类 的,但是也可能不仅限于人类 ; ( 8 ) 语言是 由所有的人 以基本相 同的 方式获得的——语言和语言学习都有普遍的特点。 ”【 2 ] 目前语言教学的方法有至少三种理论。第一种也是这三种里面最传统 的是结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语 言是为了意义的译码在结构上互相关联 的成分组成 的体系。第二种观点是功能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语言是 表达功能意义的工具媒介 。第三种观点可以被称为互动观点 。它把语言看作是实现人 际关系的工具与履行 个体间社交事务 的媒介 。结构 的、功能的或相互作用的语言模式提供 了原理与理论的框架 ,这些也许会促 动一种特定 的教学方法 ,例如听说法。但是它们 自身还是不完整的,需要 由语言学习的理论来补充 。 二 、语言 学 习的 方面 在现代字典里搜寻可知学习是获取一 门科 目的知识或通过学习 、体验或传授获得 的一门技巧。 “ 划分 学习 的定义的组成成分 ,可 以有如我们对待语言的那样 提取研究与调查 的领域 :( 1 ) 学习是获得或得到 ; ( 2 ) 学习保留信息或技能; ( 3 ) 保 留暗含着储存体系、记忆与认知组织 ; ( 4 ) 学 习包含着积极有意识的关注在外 部或内部的有机体并对其起作用 ; ( 5 ) 学习是相对永久 的但是易于忘记 ; ( 6 ) 学习包含着一些练习的形式 , 也 许是强化的练 习; ( 7 ) 学习是行为的一种变化。 ”[ 2 1 “ 虽然语言特点的特定理论也许可以为一个特定的教学方 法提供基础 ,其他的方法都主要从语言学 习的理论 中得来 。构成一种方法的基础的学习理论 回答两个问题 : ( a )在语言学习中的心理语言学与认知 的过程是什 么?( b ) 需要满足什 么样 的条件 以便激发这些学 习过程 ? 与一种方法相联系的学习理论也许会强调一个或两个这样的维度。以过程为方向的理论以学习过程为基础 , 例如 习惯的养成、归纳、推理、假说测试和概论。以条件为方向的理论强调人的特点与语言学习发生的 自 然语境。 ”[ 3 1 通常语言教师相信学生有着多种学习偏爱或风格。研究者也指出更多不 同的神经系统在学 习中展开 。
教与学的对话
![教与学的对话](https://img.taocdn.com/s3/m/c8a3d46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6.png)
教与学的对话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关键。
教与学作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通过对话的方式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知识传播和智慧增长。
本文将探讨教与学之间的对话,以及对话的重要性和效果。
一、对话的定义对话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和沟通,共同探讨问题和分享知识的过程。
这种对话形式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独立思维,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通过对话,教师和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对话的重要性1. 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对话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方式。
在对话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促使学生独立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相比于单向的传授,对话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对话能够使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他们能够展示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与教师一起探寻问题的答案,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3. 促进自主学习:对话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对话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促使他们主动查找和整理相关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独立思维的能力。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话有助于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通过对话,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加信任和尊重教师,与教师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
三、实施对话的方法1. 引导性提问: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使学生能够自由发表看法和建议,推动对话的深入。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展开自由的对话和讨论。
小组讨论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相互交流意见和观点,扩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所学知识。
角色扮演可以使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96-05_教学理论部分_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题
![96-05_教学理论部分_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a7982dcad51f01dc281f120.png)
1996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时间:120分钟)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一、填空(每空1分,共14分)(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__总体设计___、__教材编写__、_课堂教学__、_语言测试__ 等四大环节。
(二)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_语音__、_词汇__、_语法_、汉字等四个方面。
(三)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_中心__,以教师为__主导__。
(四)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__________的态度。
(五)HSK的全称_汉语水平考试__,是为_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制订的,其初、中等共分__八__级。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上标号,每空1分,共6分)(一)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__。
A.《基础汉语课本》B.《基础汉语》C.《汉语教科书》D.《实用汉语课本》(二) 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______国,其语言学基础是______。
A.法国B.美国C.英国D.加拿大E.结构主义语言学F.转换生成语言学G.历史比较语言学H.机械语言学(三)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______,该刊物为______。
A.《汉语学习》B.《世界汉语教学》C.《语言教学与研究》D.《学汉语》E.月刊F.双月刊G.季刊H.双季刊(四)学过800学时(在中国,相当于初等一年级)的零起点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应约为______。
A.1000 B.1500 C.2000 D.3000三、解释术语(任选3题,每小题5分,共15分)(一)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通常指在学习者掌握第一语言之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使学习者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二)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XXX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XXX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33f6d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2.png)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XXX版)《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资料野下晴上传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名词解释、运用)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取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运用最多的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取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在研究和使用另一种语言。
这里存在一种情况是,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得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都达到同等运用熟练程度,这就成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母语是人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言语,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首先接触的可能是居住地的言语而非母语。
因此,不能把第一言语和母语两个观点混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指的是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语言掌握的程度和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往往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研究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正在研究并希望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研究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言语教与学全进程和整个教学体系中各个内部和内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施行方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大纲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46b98f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2.png)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大纲一、课程名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二、课程性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TCSOL)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演变与发展,国内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模式,以及宏观指导下的汉语基本要素与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探讨国内外现代课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对汉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和实践,其中重在课堂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阶段有效教学行为的研讨,以此规范汉语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汉语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既重视知识讲授和理论阐述,又注重结合教学案例对学习者实际教学能力进行培养。
通过学习,学生要了解:(1)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各主要教学流派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特点;(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演变与发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法的关系;(3)目前国内外较有影响的汉语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学生要掌握:(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和基本规律;(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性质、特点、教学原则、教学环节、教学步骤等;(3)汉语语言要素及语言技能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汉语课堂教学能力和研究反思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汉语课堂教学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基本内容本课程由如下方面的内容组成:1.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评介:包括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基础、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主要特点等。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评介: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演变与发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等与教学法的关系和国内外主要的汉语教学模式。
3.汉语语言要素与技能教学: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汉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此外还包括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相关问题。
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导入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反馈技能、纠错技能、情境创设技能、课堂组织和管理技能等。
浅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浅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d7e66271bcd126fff7050bb9.png)
浅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作者:韩晓玲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02期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不仅需要在交际过程中熟练使用目的语,同时还要解决母语与目的语文化的不同交际规则与思维方式在交际过程中引起的各类文化误解与冲突。
因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的学科背景是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学,但是这些背景学科都没有完整地涵盖跨文化交际的内涵,都没有体现出跨文化交际中的“跨”意义。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这一概念的界定重在交际双方必须具有不同文化的背景,且交际双方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语言交际。
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会发现,他们不仅需要挑战交际过程中目的语的熟练使用,还需要解决自身母语文化的不同交际规则和思维方式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引起的误解与冲突。
因此,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培养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关系在不同生态环境下,不同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同时也被自身文化塑造出了自己特有的民族性格,这就形成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不同。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自觉地会用自己的定势文化去衡量来自不同文化的行为与话语,做出不准确的判断与理解,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与冲突。
第二语言学习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一样的文化定势,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必然面临自身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冲突,无论是在课堂学习还是课外生活,必然面临跨文化交际的困难。
所以,第二语言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本体知识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掌控,如果教与学脱离了跨文化交际环境,只局限于教学环境与书本知识的范围,学生学到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只能是死的东西,只局限于教室之内,当他们走出校园就会发现自己在课堂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的交际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们不能把这些语言能力变成实际生活的交际能力,这里的交际能力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课件8精选全文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课件8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cbda6c6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03.png)
(2)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不同
例如,英语中的“open the door”是一个很 简单的表达方式,在教学初期就可以教给学 生。相当于这个意思的表达方式,汉语中有 “开门,开开门,开一下门,把门开开”等, 其中除了“开门”跟英语的表达方式基本相 同以外,其它几种表达方式跟英语差别很大, 有的带补语,有的用“把”字句,“把”字 句中又有补语。对多数学生来说,汉语的补 语很难,“把”字句更难,所以这些表达方 式都不能在开始的时候教给学生。
2、以交际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原则 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对外汉
语教学的起点、过程、和归宿。
3、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的 教学设计原则。 这三方面概括了教学的主要内容 又体现了教学的思路。即:结构是基 础,功能是目的,文化教学为语言教 学服务贯穿教学始终。
(三)汉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意识 (怎么教? )
发展,一些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法原则,成为引导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重要原则。
例如: “结构-意义-交际功能” 的教学原则; “功能-结构” 的教学原则; “功能-语法-句型” 的教学原则; “结构-功能” 的教学原则; “结构为主-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师生关系的重心取向------
(3)处理听说和读写的关系的原则和 方法不完全相同
这主要是因为多数人觉得汉字难认、 难写、难记,汉字又涉及阅读。有些 语言的教学都采用“听说领先”的方 法,就是先学说话,到一定的阶段再 学习读写。
汉字对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的 影响还表现在课型设计和课型顺序的 安排上。怎样兼顾汉字的特点设计课 型和安排课型顺序。
(二) 认清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体系 悟得作为一名汉语教师所应具 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素质)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思维导图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669d72f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c.png)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研究内容
外部因素
基础学科 语言环境
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 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以及对学习者产生的影响
国家政策 国家、社会以及具体的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的各种资源、条件和能对教学实践产生的影响。
教与学的全过程 学习者从零到接近标准目的语的整个过程中其
学科体系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3+1
母语和外语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目的语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应用语言学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 外语教育学和教育语言学
第二语言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
国际中文教育
“对外汉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无法正确体现教学和教育的关系
联系 教育的目标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教学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核心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实践-认识-指导实践) ①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②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③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的
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的全过程,和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提出的原因 忽视了对教育的研究
顺应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把研究提升到教育层面上来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区别
定义
教学:师生共同参与的 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和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的 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教育: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学校活动
研究对象
教学:教学过程及规律 教育:教学过程及规律;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全过程和教育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部条件能否发挥作用不在于条件本身.而在于 如何运用。运用得当,符合学习主体的需要和特点, 就能起到积极作用,甚至是关健性的作用。 因此,对 学习主休的需要和特点的把握就成了 我们把握外部条
语言学院出版社,1 9 9 3 . f 4 ]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 { M{ . 湖南教育出 版社,
践并非真实交际,也不是学生的自发行为,其一切语
言活动都是在学习语言知识的意识控制下进行的,是
一种被动行为,尽管它是必要的。 学习语言,特别是学习第二语言,应该有两个课 堂。 一是教室,二是社会。 在课堂上学习语言。学主 姿知识和在知识指导下的技能操练,体现为学术性, 学生接受的是概念性、 分析性的东西。 在社会上学习 语言,学的主要是运用语言的能力,休现为社会性, 学生接受的是直观、 整体的语言。 积极的方法应该是 善于将课堂学习和杜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把习得语 言的学术性和社会性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语 言能力、 语言文际能力、 理解语言文化背景的能力、
LI U Ya -f e i
A b s t r e t : I n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 i m p o r t a n c e h a s b e e n a t t a c h e d t o t e a c h i n g , b u t l e a r n i n g u s u a l l y i s
参考文献:
( 1 1 0 ,松.华语教学讲7 X ( M1 . i t 京语百学r k 出 版社,1 9 9 2 . ( 2 ] 李杨.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 ( M] . 北京大
学; k 版社,1 9 9 3 . 1 3 1 陈建民 语言与又化多学科研究 I Ml . 北京
记忆和巩固的方法,在这些过程中记忆是基础,巩固
是关键 。
长期以来。第二语言教学着重考虑的是 “ 教” 的
问题,而不是“ 学” 的问 题。 这不仅 影响到正确处理 教与学的关系,而且由于对学习主体的需要和特点缺 乏认识,使 “ 教” 很难做到有针对性.最终导致教与
学的两败俱伤 。
那么学习第二语言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呢 ?是 学习主体,是学习者本人,而不是外部条件。 我们长 期以来过分依靠教材、 教法以及各种教学设备等教学 手段和指施,这些充其量不过是外部条件而已。 主体 所需要的首先是要学会一种语言,一种新的思维习惯
的看法 。
界的同时获得一种语言。 而成年人学习一种语言,他 们面临的问题不是去重建一套知识系统,而是如何建 立一种思维习惯,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完全相同 的事物。 他们必须有意识地去学习这种语言的语音、 词汇、 语法和语用规则,并通过它们对周围已经熟悉 的事物进行新的标记、 排列、 分类和表达。 鉴于 此,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应采取理解模仿
2 0 0 1 年第 1 期 ( 总第 6 5 期)
语言与翻译( 汉文) L a n g u a g e a n d T r a n s l a i t o n ( C h i n e s e )
N o . 1 , 2 0 0 1
Ge n e r a l No . 6 5
( C h i n e s e T e a c h i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X i n j i a n g C o l l e g e o f F i n a n c e a n d E c o n o m i c s , U r u m g i 8 3 0 0 1 2 , C h i n a )
谈第二语言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刘亚飞 ( 新怪财经学院 汉教部,乌鲁木齐 8 3 0 0 1 2 ) 摘要 长期以未 ,在语百教学中、重视教而忽祝学的现象比较普遥。近十几年来,虽经大I 研究已揭示 了 语言教学的真象 语言足学出来的而非教出来的。但在买际语盲教学中却来得以应有的贯彻执行。本丈的 初衷与忿田就是探讨语言教学中教与学的抖证关系和捷径:语言是习得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 9 8 8 .
件、 贯 彻 一 切 教 学 原 则 的 出 友 点。
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基础上.一要正确处理好语言 三要素与语言使用的关系,不仅要给学习者讲清楚语
言的部件与结构,也要讲清应该怎样使用这种语言。
1 5 〕 石安石.语义学 [ MI . 商务印书馆, 1 9 9 3 .
关盆词:教与学;习得:方法;引导 中图分0号:H 1 9 5 .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 0 0 1 - 0 8 2 3 ( 2 0 0 1 ) 0 1 - 0 0 7 1 - 0 2
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需从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社会语言 学、 教育学等不同角度全方位 的考察中获得。从考察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语 言较学只有在遵循语言规律的前提下,才能获得较为
过程中,走过了漫长而坎坷的历程,现在终于步入了
“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 的成熟期 。 从第二语言教学研
究和业已取得的成果来看、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发展
来就开始感知语言,试图与周围有意义的符号联系,
伴随着学习者自身的成长,在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 世
趋势是从单一向多元发展,研究的焦点是从语言、 从 教学法向揭示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转移。 现在人们已 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语言教学与学习不仅仅是一种 语言现象,它涉及语言、 心理、 社会、 教育等许多方 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 域。 本文仅就第二语言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谈点粗浅
和表达方式。 其中各种主体因素如目 的、 年龄 、 性格、
首先是加强记忆。 没有记忆就没有储存,没有储 存也就谈不上 表达。语言形式中的许多问题是没有什 么道理可讲的.最重要的 是把它们记住。即死记硬背。 虽说有些人忌讳提及.实际上学习语言离不开死记硬 背。 至于掌握文化内容就在于理解了。 在教学中值得 注意的是采取学习主体自 行选择的策略。自 行选择反
识别文化差异的能力和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综上所途,在第二语育教学中确立学习主休的意 义及研究学习语言的心理行为极为重要。教授者应创 造条件使所有的外部条件与学习主体的心理行为对接, 准确地把握外部条件与学习主体相对接的契合点.主 体的需要和特点。 如此方能使教与学均能收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 。
言材料是否具有交际性。 因此学习第二语言离不开实
践,而语言实践不仅仅意味着课堂实践。因为课堂实
共知,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容忽视。 现实表明。教与学不是一 厢情愿的行为,而是相 辅相成的。语言是一种工具,应该把语言的工具作用 和目的作用结合起来,使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清楚地
认识到他们正在实现自己的目的。 语言 是打开文化知 识的钥匙,文化知识则是带动语言学习的动力。 语言 教学应该立足于语言,着眼于文化 ,
满意的效果。 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一百多年的发展
经验、学识、 文化背景等等因素又制约着语言学习。 因此所有外部条件只有符合学习主体的需要和特点才 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只要是一个正常人.他都有学习语言
的能力 。 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他就能学会他所 需要的那种语言。可以说语言是后天的。 幼儿一生下
. 7 2.
万方数据
I 6 1 a叔湘. 语丈 论集 ( C ] . 商务印书惊 ,1 9 8 3 .
1 7 〕 王晓升.语言与认识 I M) ,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1 9 9 4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e a c h i n g a n d L e a r n i n g i n S e c o n d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映了 学习主休的需要和特点。是有意识记忆的最佳途
径。客休 ( 教材) 的选择是显性的,主体的 选择是隐 性的,是不容易被发觉的 ,因而也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如何认识和把握学习主休 自 行选择的规律,对于发挥
. 7 1・
万方数据
外部条件的作用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对执教者来说也
只有从这方面深入分析归纳和总结运用于实际教学,
才能收到教学的良 好效果。
二要正确处理好言语表达的正确性、 熟练性与言语表 达的得体性, 艺术性之间的关系。三要处理好语台 学
习与兴趣的关系。 兴趁在学习第二语言中的作用人所
其次是语言运用。 记忆是主体的记忆,运用也是 主休的运用。 记忆和运用互相联结,互相促进。 运用
的过程也是对记忆检验的过程,检骏主休所获得的语
n e g l e c t e d .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s c o r t s o f r e s e a r c h h a s r e v e a l e d t h e t r u t h o f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 p e o p l e g a i n t h e i r
l a n g u a g e a b i i l t y b y w a y o f p r a c t i c e b u t n o t o n l y b y b e i n g t a u g h t . B u t i n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p r a c t i c e , t h i s p o i n t i s n o t f u l l y a t t a c h e d t o .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 t h e a u t h o r a i m s a t r e v e a i l n g t h e el r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e a c h i n g a n d s t u d y . l t i s p r a c t i c e t h a t i s t h e b e s t w a y f o r o n e t o l e a r n a s e c o n d l a n g u a g e . t h e r e i s a n o l d c h i n e s e s a y i n g g o i n g o n : g i v i n g a m a n a f i s h i s n o t b e t t e r t h a n t e a c h i n g h i m t o f i s h . K e y w o r d s : t e a c h i n g a n d s t u d y ; p r a c t i c e ; m e t h o d ; l e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