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的贡献

合集下载

论柳词的贡献

论柳词的贡献

论柳词的贡献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系宋朝工部侍郎柳宜的第七子,以填词名世,与兄弟三复三接并为“柳氏三绝”,生于一个典型的官宦世家。

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汴京度过的,常流连于歌楼妓馆之间,繁华的汴京在他心目中是生活各感情上的真正故乡。

又由于连续几次科考都未及第,其功名上的失意促使他到烟花巷里寻求慰藉和刺激。

他深入市井,与民间艺人和歌女舞妓结下了不解之缘,有过不少风流韵事,逐渐成为纵情风月的浪子才人,成为著名的流行歌词作家,而他在词作方面的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承民间传承,使词具有俚俗色彩这主要表现在师法渊源、创作态度和社会影响上,词本有民间和文人两大传承。

北宋初期,几乎无一例外地只继承文人词而排斥民间词,只有柳永冲破了这一局限,既以文人的身份写词,又有意识的多与民间保持联系,使民间词的传承得以继承。

不管是在京城候试,还是在各地旅游,柳永都常为艺人歌女填词谱曲,并从他们身上吸取丰富的创作营养,培植自己富有俚趣的创作风格。

由于柳永曾长期混迹于市井中,有人认为他的词是民间的,不是士大夫的,虽未如此,但柳永词确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趣而著名。

他能够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言情道爱。

本以含蓄为贵,而柳永所表现的却是尽而又尽,浅而又浅,把一见倾心表现的急不可耐。

二、内容题材的开拓柳永词作的内容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笔下的范围广泛,显示着他词作的多样性。

早期词原本狭隘的内容,到了他则得到了扩大,充分的开拓了词作的内容题材。

1、描写享乐与风情的传统题材。

由于柳永少年风流,再加上他天性浪漫,常常流连于青楼楚馆中,身在声色犬马之中,所言所听尽是莺声燕语。

再加上本身与歌妓的情欲纠缠,所以在他的词作中,有许多描写情欲生活的作品。

例如《菊花新》欲掩香帏论缱绻。

先敛双蛾愁夜短。

催促少年郎,先去睡、鸳衾图暖。

须臾放了残针线。

脱罗裳、恣情无限。

留取帐前灯,时时待、看伊娇面。

在柳永词中,多的是对妇女不幸的遭遇加以刻画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一股真挚情感的表现,虽然对情欲有如此露骨的表现,但我们却可从其中看到柳永坦率、真切、毫不矫情的性格。

柳永在北宋词坛的开拓之功

柳永在北宋词坛的开拓之功

柳永在北宋词坛的开拓之功柳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在北宋词坛的开拓之功不可忽视。

柳永的词作不仅在形式上革新了,同时也在内容和情感表达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柳永在北宋词坛的开拓之功表现在他对词的形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他首创了“长短句相间”的排比结构,使词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这种排比结构使得词的韵律感更强,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柳永还注重运用对仗和变调的手法,使词的音乐性更加突出,更加贴合中国古典文学追求的“音韵悠扬”的特点。

他的词作以“咏物”、“咏怀”为主题,借助细腻的描写手法和精妙的意象构建,令人如痴如醉。

其次,柳永在北宋词坛的开拓之功还在于他对内容的创新和情感表达的独特风格。

他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情感真挚深沉,同时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词作不仅体现了个人情感的内敛与细腻,同时也展现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与关注。

柳永的词作充满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种种琐事的引咎自责和无奈。

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倡导真情实感,崇尚人性与人的情感交流。

柳永开创的北宋词坛不仅在形式上创新,更重要的是他的词作深深地触动了后世的词人。

他的词风从而影响了南宋以及整个后期的词坛,为后世的词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柳永的艺术成就既在于他对词的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又在于他对情感的深刻揭示和表达。

他作为北宋词坛的开拓者,为后世的文人树立了榜样,指导着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寻求新的突破与进步。

柳永的开拓之功是不可磨灭的,他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的才情和创作精神为词坛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也为后来者指明了词的发展方向。

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情的情感表达,成为北宋词坛的瑰宝,同时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柳永的成就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源泉,他的开创性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崇敬。

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在宋词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柳永的词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了他独特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首先,柳永的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他以情感为中心,追求个人情感的自由和真实。

柳永的词中表现出的爱情观念,迥异于以前的词人,他的爱情观念是自由而随性的,而非依赖于社会和家庭的束缚。

这种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方式,为宋词发展带来了新的元素。

其次,柳永的词语言简练,充满音乐性,他特别注重音韵和节奏感的表达,使得他的词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同时,柳永的词句中常常运用双关语、换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词意更加深邃,更富有意境。

最后,柳永的词具有社会意义和时代性,他的词中表现出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这种对社会现状和个人命运的反思,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特点和时代背景,也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总之,柳永的词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以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观,为宋词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艺术表达方式,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柳永对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对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对词发展的贡献
1.发展了慢词。

柳永常纵游于歌楼妓馆,与歌妓乐工的交往,因而认识了慢
词的生命力,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引起文人的重视,促使慢词创作繁荣,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大批优秀作家。

2.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认为委婉含蓄的小令写作手法和风格,不适应
慢词的需要,因而改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把所写内容先点示明白,再层层铺展开来描写,既淋漓尽致,又层次分明。

3.加速了词的传播。

柳永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变“雅”
为“俗”,使词从贵族的文学重新走向市井。

4.对豪放词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20柳永

20柳永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写出高远的景色和开阔博大的形象,具有盛唐博 大高远的气象。以上写仰望,往下转写俯视。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这两句接写楼头所见,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
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家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
落的景象。在感叹时光的消逝中,包含有对宇宙
人生变与不变的哲理认识。上片全是写景,且寄 予着悲秋的感情。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 “不忍”是因为在登临时想到自己年岁老大、落 拓无成,心情悲伤;
如果登临时,再望见远方的山水,勾引起对
故乡的思念,归家的念头就会难以收拾,内心增
添一份悲伤。那为什么还长年漂泊在外呢?
想佳人、妆楼顒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表面写佳人对作者的盼望,实际是加倍写出 作者对佳人的怀念。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
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 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 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词作赏析: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秋色的萧瑟凄凉。 气势磅礴,境界开阔。
争知我,倚栏干处, 正恁凝愁。 为对方设想自己,抒发成就是多方面的:
刚柔相济,动静相生 浑朴自然,开合有致
善用领字,层次分明
在这首词中,最值得称道的有两处:
一是“不减唐人高处”
“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渐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 不减唐人高处(苏轼) “唐人高处”解:“唐人之诗,但取兴象超妙”, (清人翁方纲《石州诗话》 ) “兴”则诗的感发力,“象”是形象。唐人的高明 之处就在感发力与形象的统一,触景生情,寓情于 景,情景交融, 而且气象高远,气势恢宏。

论柳永词的开创之功

论柳永词的开创之功

论柳永词的开创之功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改革的词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改革,是他在词学上最大的贡献。

他的改革成就主要表现在:
1、开创慢词时代。

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并被广为传诵的曲调(即词牌,约21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是慢词(即长调,近90个),彻底打破此前花间派小令一家独大的局面。

柳之创作主要来源有二:教坊曲调与民俗歌曲的改造,以及自创曲调。

2、扩大了宋词的传播范围。

此前宋词仅在上层社会流行,柳永词一出,民间争相传诵。

文人贵族的文学,逐渐向普罗大众的文学转变。

平民百姓得以共享文化建设发展的成果,柳永功不可没。

3、极大丰富了词作内容。

不再像小令那样多写上流社会的生活,柳永词大量描写中下层民众的生活、感情状态,展示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4、灵活多变的文学表现手法。

雅俗并陈,大量使用通俗语言和白描手法,巧妙利用时空转换,善于将景、物、人、事等多种因素交错融合,浑然自成一体。

深受柳永全面改革宋词影响的,包括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

苏轼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
创了豪放派;黄庭坚与秦观的俗词与柳永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的铺叙点染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来;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脱胎于柳词。

可惜的是,自柳永之后,再无第二个作家对宋词进行过深刻的改革。

可以说,柳永的改革,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

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

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

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下面是柳永对词的贡献评论,供大家参考!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1、大量制作长调慢词.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词至柳永,体制始备.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2、增加了词中“赋”的比重,大量铺叙柳永多用赋体,开拓了词的内容.柳永多用“赋”体,进行铺叙,开拓了词的内容.这样使词具有了一定的情节性和逻辑性,能表现很丰富、复杂的内容.如《望海潮》、《雨霖铃》.3、确立了词的体段配置模式.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词的一般结构方式,是由过去和现在或加上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柳永则扩展为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如《雨霖铃》、《八声甘州》都是如此.4、俗中有雅,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在慢词体制的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词人便是柳永.而且,柳永还发展了词的俚俗性特征,使之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口味,开创了“俚俗词派”.柳永是宋词发展转变过程中的关键性人物.正是因为柳永的出现,才使宋词的创作走向更为广阔的道路.他的创作为宋词的发展展示出灿烂的前景.具体地说,柳永词的“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形式上有新的创造;内容上有新的开拓;艺术上有新的进展;语言上有新的变化.1、形式上有新的创造2、内容上有新的开拓3.艺术上有新的进展4、语言上有新的变化对柳永词的俚俗、直率、大胆,时人几乎持一致的非议态度,因为这与词坛整体“趋雅”的审美倾向完全相违背,与时人的审美期待心理相矛盾.同时代的文坛领袖晏殊的态度十分鲜明.其后,苏轼特意将柳永标举出来,立为反面靶子,努力追求一种不同于柳永的审美风格.然而,正是这种“俚俗”、“尘下”和“鄙语”,才赋予柳永词以崭新的时代特征;也正是这种“俚俗”,才使得他的词在下层人民中间广泛流传,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正如宋翔凤《乐府余论》所说:“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两宋时期,尽管文人阶层对柳永俚俗词加以贬斥,而平民百姓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事实上,文人阶层口头上虽然不断对柳词加以指责,创作实践中却或多或少都要接受其影响.在以后讨论各家创作时就会常常接触到这一话题.柳永在词史上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深远的.柳永词由于三点原因而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的喜爱:其一,语言俚俗浅近,易于被接受.《碧鸡漫志》卷二称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后山诗话》称柳词“作新乐府,骫骨皮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妓歌之再三.”徐度在《却扫篇》中说:“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宋翔凤《乐府余论》说:“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柳永词首先被民间下层以及边疆汉文化修养层次较低的少数民族所喜闻乐见是不容置疑的,《避暑录话》卷下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就说明了其受欢迎的普遍程度.胡寅在《酒边词序》中也说:柳词“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即使是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和社会上层,虽然口头上和理智上表示反对,现实中也掩饰不住对柳词的喜爱.仁宗在人前人后的两套作为,以及晏殊、苏轼等事实上是熟读了柳词却加以贬斥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二,大量创制新调,符合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李清照《词论》说:柳永“变旧声作新声,大得声称于世.”在艺术欣赏方面,人们的审美心理永远是“喜新厌旧”的.最动听迷人、流行一时的乐曲也要逐渐被新兴的音乐所替代,柳永“新声”的出现,正好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艺术享受.其三,“艳冶”的'话题,迎合了人们的性心理.《艺苑雌黄》说:“柳之《乐章》,人多称之.然大概非羁旅穷愁之词,则闺门淫媟之语.”张端义《贵耳集》说:“盖词本管弦冶荡之音,而永所作旖旎近情,故使人易入.虽颇以俗为病,然好之者终不绝也.”男女性爱是出自人的自然本性的,因此也成为文学的永恒主题,这类题材的作品便受到了无论哪个阶层、哪个时代的读者的普遍欢迎.尤其是宋代都市经济繁荣之后,出现了一个古代的“市民阶层”,他们由中下层官员及家属与仆人、衙门吏卒、商人、手工业者、艺人、城市贫民等等组成,他们在工作闲暇、茶余饭后需要精神调剂,需要娱乐享受,而这个阶层平日最大最多的娱乐方式就是赤裸裸地谈论“性”话题.柳永词因此深得他们的喜爱,趋之若鹜.然而,更值得注意的却是柳永能一片真诚地对待新事物.柳永长期生活于歌伎舞女之间,他一面继承敦煌曲子词的传统,一面从民间的“新声”中汲取丰富营养,从而在形式、内容、手法以及语言上有了新的突破和新的创造,并由此而获得很高声誉.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也集中体现在这两个方面:慢词形式的大量创制和运用,从而使其成熟并得到推广,成为两宋词坛的主要创作形式;民间文学与语言的汲取,以及俚俗词派的创立.在词史上,作品在当时能有如此巨大的影响,除柳永以外,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了.而且,柳永词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当时就传播到西夏、高丽,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柳永对宋词的革新和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对宋词的革新和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对宋词的革新和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在宋词的世界里,宛如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他对宋词的革新与贡献,那可是相当了不起的事儿。

柳永之前,宋词大多走的是典雅精致的路线,像宫廷里的贵族,端着架子,讲究格律严谨、用词高雅。

可柳永就像一阵自由不羁的风,吹进了这略显沉闷的宋词天地。

他的词,题材那叫一个广泛,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各种奇珍异宝的大箱子。

他写市井生活,那些街头巷尾的小人物、小商贩,在他笔下活灵活现。

什么青楼女子的情思哀怨,普通百姓的柴米油盐,都能入词。

这难道不是给宋词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吗?就像在一潭平静的湖水里扔进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有趣的涟漪。

柳永的词风,那是独树一帜。

他擅长用直白而细腻的语言,像一位能工巧匠,精心雕琢着情感的艺术品。

他的词里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典故堆砌,就像家常菜,朴实却美味可口。

比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简单几个字,把离别的愁绪刻画得入木三分,仿佛能让读者看到那对即将分离的恋人,泪眼婆娑,喉咙像被堵住一样说不出话来。

这与以往那种高高在上、让人捉摸不透的词风相比,是不是更能打动人心?就像温暖的阳光,能照进更多人的心里,而不是像遥远的星光,虽美却清冷。

在词的传播上,柳永更是个“营销大师”。

他的词在当时的民间那叫一个火,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大街小巷都有人传唱。

他就像一个明星,粉丝众多。

为啥呢?因为他的词通俗易懂,又饱含深情。

那些青楼女子唱着他的词,就像现在的歌手演唱热门金曲,吸引了无数人的耳朵。

这使得宋词不再只是文人雅士在书斋里把玩的高雅玩意儿,而是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的普通百姓能接触到、欣赏到宋词的魅力。

这难道不是把宋词从一个小众的艺术圈子,拉到了大众的舞台中央吗?柳永还大胆创新词的体制。

他创作了大量的慢词,这慢词就像一部部长篇小说,而以往的小令则像短篇小说。

慢词有更多的篇幅来铺陈情感、叙述故事。

他在慢词里像一位出色的导演,精心安排情节的起承转合。

比如在《雨霖铃》中,从离别前的场景描写,到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再到离别后的思念惆怅,通过慢词的形式,展现得淋漓尽致。

柳永的词史贡献

柳永的词史贡献

柳永的词史贡献:1、大力创作慢词,采用铺叙手法将叙事、抒情、写景融合在一起,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柳永词中的慢词占到十之七八。

2、柳永作词既利用民间原有的词调,也自创新调,是创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存213首词,用调多达133中,宋人作词所用880多调,有一百多是柳永首创。

3、继承民间传统,采纳市井新声,收俚俗语言入词,促进词的审美趣味与内涵的世俗化,词内容多描写青楼市井羁旅行役,例如《定风波》“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以歌女口吻作词,“镇相随”“莫抛躲”更是当时的俗语。

其以俗入雅的做法为后世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所效仿。

4、增加都市繁华风光的描写,开拓词的内容题材。

如《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展现给读者一副北宋都市繁会图。

传说金主完颜亮就是在看到这首词之后决定南侵的。

词史地位1、推动慢令结合,2、开雅俗结合之风,后世苏辛都曾效仿,甚至影响到更远的金元曲子诸宫调以至于有人柳永把他作为“曲祖“3、影响李清照、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等杰出词人。

尤其是周邦彦,有“周次渊源,全自柳出“之说。

词史贡献1、破除诗尊词卑的意识,认为词“别是一家”是“长短句诗”,重视词抒情言志的功能,提高了对此词的认识和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开拓词境,扩展了词的内容题材,增加词词的表现范围。

苏轼化女性化柔情为男性化的豪情词,化爱情之词为豪情之词,元好问曾评价苏轼说“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还表现在“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一、咏物词,所咏之物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神似之余还在其中有所寄托,托物言志或者抒发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

如咏荷词“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咏梅“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雪霜姿”“风流标格”皆可视为苏轼的自我写照。

又如在黄州所做《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独往来”的“孤鸿影”艺术化地写出了苏轼被贬黄州后惊魂未定、只影自怜的情形。

此外还有《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通过精神上得相通之处将杨花思妇以及我这三个原不相关的形象融合成一个有形无迹的艺术形象。

举例说明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举例说明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举例说明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柳永(约984年-约1041年)是南宋初期著名的词人之一,他在宋词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柳永的词风清新,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被誉为“柳派”,对宋代词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就举例说明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一、创作了大量优秀词作品柳永在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词作品,涵盖了各种题材和风格。

他的作品多以爱情为主题,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内心矛盾。

例如,柳永的《少年游》、《雨霖铃》、《永遇乐》等作品,表达了爱情的甜蜜、悲欢离合和无奈之感。

柳永的词风清新自然,富有活力和鲜明的个性,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

他塑造了一批别开生面的人物形象,如《雨霖铃》中的梦几丝、《少年游》中的柳絮、《满庭芳》中的庄瑞等,都成为了经典的词人形象,被后人传颂不衰。

二、发展了较为独特的词体柳永的作品风格独特,词体也有一定创新。

他的词小篇短、组织松散,散文句式与韵文结合较为自如,并经常插入白描或引用经典诗文,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于文化内涵。

柳永还开创了骈文词的新格局。

他的《玉蝴蝶·雁丘词 / 全音阙》、《晓镜·冰心词》等骈文词作,既保留了骈文的稳重沉静,又具有词的抒情色彩,强调“骈文合句,合法自成”,不同于以往骈文词的从形式上追求统一的作法,更加注重语言的表现和情感的表达。

三、深入挖掘了客观世界的真实性柳永的作品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特点和生活的现实状态。

他的词作中含有丰富的本土民间文化元素,把读者带入到宋代民间生活中。

例如,《满庭芳》中的情景描写,反映了宋代上层社会赏花的流行稀罕程度。

柳永的作品还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工商业繁荣等实际情况,如《秋波媚·谒金门·秋窗阅读》描写的是京城的饮食、风俗、习惯等方面,而《夜半乐·登木雕头》更衣失所的题材和文化内涵,则显示了与时俱进,符合当代审美趋势。

柳永对词的贡献

柳永对词的贡献

柳永对词的贡献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位标志性的人物,他大量创制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绝对主体的传统体式;开创俚俗词派,改变了以“雅”为绝对主体的传统风格;创作主体介入,改变了以人物类型表现为绝对主体的传统方式。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兴旺发达,都需要一批为之呕心沥血的人,北宋时期,由唐民间曲子词发展而来的词体逐渐兴盛起来。

在这一过程中,柳永以毕生精力开疆拓土,功不可没。

他对词坛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而言,可以称之为“三变”。

变体——大量创作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绝对主体的传统体式宋词最重要的特点是抒情性。

一般诗人文士对当时流行的市井俗曲偏见甚深,不愿写慢词,而柳永却摒弃文人偏见,大量地填写和创制慢词。

与小令相比,慢词长调具有更饱满的音乐容量,能容纳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艺术情节,柳永首创“以赋为词”,成功地将辞赋的铺叙手法用来作词,开拓了词学创作的新途径——“屯田蹊径”,②创造了一套适合慢词长调的表现手法——“柳氏家法”。

③柳永之后,慢词在张先的创作中被逐步采用,到了苏东坡和辛弃疾,又创造性地“以诗为词”、“以文为词”,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和现实批判精神寄于词作,写下了《念奴矫·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辉煌的慢词篇章。

柳永在形式上的奠基,为苏、辛等人的突破提供了必要条件。

两宋词坛,从柳永以后开始进入了一个以慢词为主的新的历史阶段。

变风——开创俚俗词派,改变了以“雅”为绝对主体的传统风格词起于民间,但进入文人手中之后,词走上了雅化的道路。

唐五代词,特别是第一位大力作词的名家温庭筠开创了婉丽绮靡的词风,宋初词坛亦然。

柳永在词的语言、结构与风味上,继承、发扬了民间词的俚俗本色,将词引向市井街巷的广阔天地,开创了宋代的俚俗词派。

柳词语言表达方式直白,如话家常,呈现出口语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美学风范。

如《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柳永对词的贡献

柳永对词的贡献

柳永对词的贡献柳永对词的贡献:第一、开拓了题材、内容,为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现天地。

他的词在题材、内容方面有:A、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内容,这一类描写哀乐及男女之情的作品约五十首,但表现的对象却由此前的达官员人转向了青楼市井,多表现歌妓们的思想情感,虽然其中不乏玩弄欣赏的情感,但一些作品即诗露出对歌女们的同情,如《少年游》《迷仙引》。

B、"尤之于羁旅行役",抒写使落江湖的感慨,约占二分之一。

由于他一生是在落迫及不幸中度过,所以他把这生活体验借助于羁旅行彼时的所见所感。

特别是借助于景物的描写,将这些痛苦及不幸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雨霖霖》、《八声甘州》。

C、对繁华的都市风光的描写,约二十余首。

这是柳永对词的内容上的更大开拓,如:《迎新春》"列华灯,千门万户"。

《瑞鹧鸪》"万井千闯家庶"最有名的当数《望海潮》。

D、歌功颂德或抒愤泄恨之作,前者如《再年蓬莱》,后者如(鹤冲天)。

第二、大量地创制和使用慢词。

他是宋词人中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人,其长调慢调约占总数的十之七、八,他精晓音律,往往自度新声,或自制新调,或在原调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高,使慢词这种长调在他的手里收到很大发展,形成了及小令以峰并峙,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内容上的开拓创造了条件。

第三、长于运用铺陈、白描的手法。

"耆卿词铺叙展衍,备足无余"、"柳词总以平叙见长"。

所谓"慢"本指音乐而言。

即"调长拍缓"之意,增加了歌曲调的长度,这就要求歌词也势必增加长度,这就使得小令的那种表现手法不能满足其特点,因而也使得柳永词的表现手法发生了变化。

他的慢词中大量运用赋的手法,铺陈叙述,同时直抒情注重开合,起伏,一波三折。

柳永在铺叙事物的时,往往不加点缀而是直接地加以描写展示,如《夜半乐》"岸边三三两两,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相笑语"。

柳永词作的艺术成就

柳永词作的艺术成就

柳永词作的艺术成就
1、在形式上实现了从小令到长调的演变
在我国的中国诗词发展历史上柳永不仅在内容上开拓了词的领域,语言比较通俗易懂,在形式上柳永将诗词从小令发展到了长调,在中原地区上至达官显贵下到平民百姓都喜欢柳永之词,在西夏等异国也广为流传,这样可见柳永的詞在当时的流传之广。

在形式上柳永深入民间,继承了民间流行的俗曲和慢词。

2、在内容上词作内容实现了由伤春到悲秋的转变
古人诗词中的伤春之感往往是因为春天美好却极易流逝,因此产生了较为强烈的春恨,但是在柳永的词中,柳永笔下的春就是对个人的主体意识的表现也是对个体的圆满的种维护。

柳永的秋词更表现出了一种哲学,透漏出一种对天地辽阔、生命萧索的悲情,在广阔萧索的天地之间远眺山河自感力量之渺小不禁让清秋更加的悲索。

3、柳永词作的创新之处——小令中幽微婉约的小词 .
柳永的词总是以宛转悠扬表达自己的离愁别恨,他的词极具婉约之美是一种静态优雅柔情的美。

论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论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论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摘要:柳永作为宋代词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

他精心构制慢词,开辟“以赋为词”的新型表现手法,打破唐五代以来词坛的奢靡之风和小令独统词坛的单一局面,拓展了词的表现内容,在词史上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柳永的词的分析,说明了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关键词:柳永;宋词;贡献一种文学形式的兴旺发达,需要一批为之奋斗的人,北宋时期,柳永开辟的俚俗词派,让宫廷词、士大夫词逐渐走向民间,促进了宋词的口语化和通俗化,以至出现了“凡有井水处,既能歌柳词”的现象。

柳永的不懈努力为宋词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推动慢词的发展,打破小令统治词坛的局面(一)柳永推动了慢词长调的兴旺柳永关注到了词的特殊特征,特别注意了词的格律与平仄。

加之他在音乐方面的特殊天赋,赋予词以一种特殊的美感。

一方面维护了词的传统,同时又勇于开拓创新,对领字、对句、长短句综合运用,使慢词有了崭新的发展。

比如柳永的代表作品《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在词作中,用“对” 字起领全篇,显得干净利落,再以“渐”字自然的过渡到下文的描述,同时掺杂着作者浓烈的感情色彩。

有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一句,作者运用长短句相结合和手法,把感情婉转流畅的表现出来,明净而透彻。

同时在词作中,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词的平仄和韵律的深刻体悟,展现出作者深刻的文字功底。

(二)柳永打破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唐五代时期,词主要以“小令”为主,慢词在柳永之前出现甚少,在词的总数中占有很小的比例。

柳永大力推广慢词,从根本上打破唐五代以来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

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是宋代著名词人之一,他的词歌唱着爱情、离别、思乡之情,深受后世喜爱。

他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开拓了词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柳永的词以爱情为主题,既表现了“相思之苦”,又表达了“相悦之乐”,打破了以往词歌唱的“清新婉丽”的传统。

他的词不仅在主题上进行了拓展,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也进行了变化,运用了众多的比喻、象征、意象等手法,丰富了词的形式和内涵。

二是对词的音乐性和语言的精练性的提高。

柳永的词语言流畅优美,音乐性强,具有强烈的抒情感染力。

他的词追求在短小精悍的篇幅内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感情,同时让词的语言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是对词的文学价值的提高。

柳永的词不仅注重词的艺术性,而且注重词的文学价值,他的词通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形成了个性鲜明、富有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

他的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之,柳永在宋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文学家。

- 1 -。

简述柳永对词体的贡献

简述柳永对词体的贡献

简述柳永对词体的贡献
柳永对词体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柳永对词有一定的创新改进,在词的形式上,特别是慢词的创作中,他把俚俗、民间、市井的成分引入词中,以配乐的形式,供于歌唱,
使词的篇幅得到了扩展,并且拓展了词意表达的空间。

2. 柳永作词的本领和才能主要体现在长调(慢词)的创作上,他的词
的内容从青楼梦好,玉盏琼浆的欢乐盛宴,到风月繁华,深美广大的
城市生活;从送春留春的惆怅,到慨叹美人迟暮等题材都很丰富。


的内容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城市市民阶层的扩大,市民的思想感情、习俗、文化程度都在不断地提高。

柳永把这些充实进词中,他这时期
创作的词能不断巩固并提高市民文化的水准。

3. 柳永词的内容比较善于抒发和宣泄他自己的情感。

他的词中的人物
和情节大都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验。

综上所述,柳永对词体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和提升
了市民文化水准。

柳永对宋词有什么贡献

柳永对宋词有什么贡献

柳永对宋词有什么贡献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大词人。

柳词在当时曾广泛流传。

1、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至柳永,形式体制更为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形式、内容上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前提条件。

2、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

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

3、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大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

他还创造性地发展了词中的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并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柳永掀开了词史新的一页,对词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开拓之功。

延伸阅读1、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2、柳永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景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

柳永对我国词史的贡献有几个方面大量制作长调慢词,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增加了词中赋的比重,大量铺叙柳永多用赋体,开拓了词的内容,柳永多用赋体,进行铺叙,开拓了词的内容,这样使词具有了一定的情节性和逻辑性,能表现很丰富、复杂的内容;确立了词的体段配置模式,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俗中有雅,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柳永于词的贡献”阅读答案

“柳永于词的贡献”阅读答案

“柳永于词的贡献”阅读答案“柳永于词的贡献”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17题(13分)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与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

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

在内容上把词从宫词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

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

就像超声波探测,就像电子显微镜扫描,你得佩服他的笔怎么能深入到这么细微绝妙的层次。

他常常只有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

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贴,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主人的姓名也没有。

凡艺术的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的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

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艺术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

他在这里没有堕落。

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

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材的辩证道理。

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

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

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的基本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材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

但是如果当初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词的贡献
柳永对于宋词的主要贡献可概括为两点,即“屯田蹊径”和“柳氏家法”,具体的表现如下:
一、变旧声为新声: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得慢词和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慢词篇幅体制扩大,相应的扩大了词的内容含量,也增强了词的表现功能。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可以说“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二、变雅为俗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在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a)在题材上,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首先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
泼辣的爱情意识。

其次表现了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
心声,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
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和忧愁,如他的《满江红》;
再次,表现了北宋繁荣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
情,如他的《望海潮》;最有他还工于对于羁旅行役内容的描
写。

b)在语言表达上,大胆革新,充分利用日常口语和俚语,富有表
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直接与人对话,诉说
时使读者与听者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接受
三、以赋为词
1,善于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从景入事,因事牵情,情因景系,情景交融。

柳永使用慢词,将“敷陈其事而直言
之”的赋法移植入词,铺陈描绘事情的发生,发展的场
面和过程,以及人的情感心态的变化。

2,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即从自我思念对方到对方思念自我的多
重空间结构。

3,与铺陈相配合,柳永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

综上所述,柳永的词作对后世的影响甚大,一方面后人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他们又充分吸收了柳词的表现手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词的一代新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