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堂细胞与外界物质的交换
第二节微生物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可把微生物细胞这个开放系统与 其所处环境加在一起,看作一个隔离 系统,这个重新划定的系统必须服从 熵值增加原理。细胞的新陈代谢及生 长造成细胞熵值下降和其环境熵值增 加的总效果是:此隔离系统的总的熵 值是增加的。
2013-7-14 张星元:发酵原理 7
微生物细胞是个远离平衡状态 的不平衡的开放系统,其运转过程 是在代谢能支持下进行的高度有序 的过程,运转的结果是微生物细胞 生命的持续和环境混乱程度的增加。
2013-7-14 张星元:发酵原理 18
微生物对碳源的需要极其广泛,从 简单的无机碳化合物,如CO2、CO32(自养型微生物的主要碳源),到复杂 的天然有机含碳化合物,如糖、醇、有 机酸、脂肪、烃类等(异养型微生物的 主要碳源)都可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利 用。对化能异养型微生物来说,碳源的 生理功能可总括为两点:一是构成细胞 物质和各种代谢产物的碳架;二是提供 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
2013-7-14 张星元:发酵原理 22
磷酸的一个重要生物学作用是架 桥,除上述磷脂类化合物外,最重要 的是借磷酸的架桥作用将各种核苷酸 连成长链,组成 DNA 和 RNA。磷酸 可自我架桥成为多聚体,如焦磷酸、 三磷酸和多聚偏磷酸等。多磷酸化合 物对细胞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是细 胞能量代谢中一个主要的调节物。
2013-7-14 张星元:发酵原理 15
碳是有机物的必有元素,是 生物分子的结构中心。碳原子可 彼此反应并形成稳定的“C-C” 共价结合的化合物,可形成链式 或环式的结构,其长度和大小几 乎是无限度的,成为各种有机分 子的骨架。
2013-7-14 张星元:发酵原理 16
碳原子可与许多元素如H、 O、N、S、P 等形成稳定的共价 键。碳原子的四面体构型产生了 大量的同分异构体。碳原子如此 多样而稳定的结合方式,是导致 生物分子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7第三章第一节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时间:1925年 人物:两位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尔 实验:两位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 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 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假设: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亲水头部
疏水尾部
磷脂是一种由甘油, 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 的分子,“头”部是 亲水的,“尾”部是 疏水的。
溶于水中的任何物质都能随水通过细胞壁。 细胞壁是一个全透性的结构 细胞壁还参与细胞的代谢活动,在细胞的 物质吸收、转运、分泌等生理过程中起主要 作用。
渗透现象的演示实验
30 % 蔗 糖 溶 液 清 水
溶液浓度
高
水分流动方向
低
演示实验
实 验 现 象
Next
渗透作用
1 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
注意:
主动运输:能够体现对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离子选择性
对比
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
项 目 自由扩散
顺浓度梯度 不需要
协助扩散
顺浓度梯度 需要
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 需要 需要消耗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 体蛋白 是否消耗细 胞内的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葡萄糖通 过红细胞
氧气、水、二 氧化碳、苯、 代表例子 甘油、乙醇等 通过细胞膜
设计实验
预期 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 结果 小,细胞皱缩;在清水中植物细胞的中
央液泡会变大,细胞膨胀。
进行实验 (按预定方案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总结,写实验报告并适当交流)
植物细 胞的质
第四章_第2节_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3.特点:需要消耗能量 4.实例:变形虫、草履虫将
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排出细胞外 ,分泌蛋白的排出。
三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物质进出细胞
小分子物质和离子
大分子物质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胞吞
胞吐
自由扩散
三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对不同的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 延伸
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将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放入溶质能通过半透 膜的溶液(如KNO3溶液,尿素溶液等)中。细胞 开始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溶质分子 可以进入细胞液而使其浓度增大,细胞又渗透吸 水,原生质层逐渐恢复原状,即质壁分离复原。
预测两个装置的现象?
A、B两个烧杯中 的蒸馏水颜色分 别发生了什么变 化?漏斗液面会 如何变化?为什 么?
15%硫酸铜溶液 玻璃纸 清水 30%蔗糖溶液+ 少许红墨水 玻璃纸 清水
A
B
渗透现象示意图
1、扩散:某物质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 低的地方移动的过程,叫做扩散。 2、半透膜:某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些 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膜,叫半透膜。
过高浓度处理的细胞,质壁分离不能复原
实验结论:
(1)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2)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3)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4)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体,所以植物细胞 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失水过多的细胞死亡,质壁 分离不能复原。
二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自由扩散
葡萄糖转运蛋白效果图
三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协助扩散
1.概念: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叫做协助扩散。 2.特点: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不消耗能量。 3.影响因素:细胞膜内外物 质的浓度差;细胞膜上运载 物质的载体蛋白数量。 4.举例:葡萄糖由血浆进 入红细胞。
课件 1.1.4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循环系统
知识海洋
消 化 系 统
将Na+、葡萄糖、氨基酸等 营养物质摄入体内
知识海洋
呼 吸 系 统
吸入O2、排出CO2
知识海洋
泌
尿
肾 单
系
位
统
将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
知识海洋
肺
肺
循 环
动 脉
右心房
肺循环
左心房
静 脉
主
系 上、下 统 腔静脉
右心室
动
左心室
脉
体循环
应用探究
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①②③④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有关叙述正确是( D )
课堂总结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外 界 环
营养 消化系统 物质
血浆
循
细
境 中
O2 呼吸系统 环
的 CO2
系
组织液
胞 内
物 质
废物 泌尿系统
皮肤
统
淋巴液
液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 进行物质交换
新课导入
多细胞生物 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等
知识海洋
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
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 代谢废物
内环境
知识海洋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Na+、葡萄糖、氨基酸、O2 如何进入内环境?
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尿素和CO2) 如何排出体外?
把各种物质运输到机体的相应部位
知识海洋
消化系统
内环境
代谢废物 呼吸系统 代谢废物
高中生物 第三单元 细胞的新陈代谢 第一章 细胞的物质交换名师精选教案 中图版必修1
细胞的物质交换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动物新陈代谢不同于植物的显著特点。
2.理解内环境的概念。
3.理解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1)内环境的概念。
(2)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解决办法]通过旧知识的迁移,来建构知识体系。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谈话与讲述。
五、教具准备1.多媒体教学器材。
2.教学磁盘,内容:(1)板书提纲(2)阅读思考题(3)教材P·74图23,教材P·75图24。
六、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阅读有关课文。
2.按思考提纲思考及讨论。
3.学生回答各类问题或提出自己看法及疑难问题。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多媒体银幕上出现本堂课要达成的知识目标1、2、3。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提问:前几节课大家学习了光合作用,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说光合作用是生命界最根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学生活动:回答上述问题。
1.引入新课,达成目标1讲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而动物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营养物质,他们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物,这是动物新陈代谢不同于植物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多媒体银幕上出现板书:第三节动物的新陈代谢不同于植物的显著特点。
(见课本P·72)讲述:动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必须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但高等细胞动物体内具有很多亿个细胞,那么它们又是怎样进行物质交换呢?这是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的一个问题。
多媒体银幕上出现板书:一、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2.达成目标2、3讲述:单细胞原生动物,例:以前我们学过的草履虫、它们生活在水中,通过皮膜,可以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简述草履虫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与营养物质交换过程。
)讲述:多细胞动物,特别是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身体内由许多亿个细胞构成,它们大多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那么它们又是怎样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呢?现在我们先以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细胞的运输和物质交换
细胞的运输和物质交换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通过运输和物质交换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探讨细胞内外两个方面的运输和物质交换过程,以及相关的重要机制。
一、细胞内运输1. 细胞质流动细胞质是细胞内的胶状物质,其中包含了细胞器、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
细胞质流动是指细胞质中物质的传递过程,通过细胞质流动,细胞可以将新合成的物质传递到需要的位置,以满足细胞的需求。
2. 微管系统微管是一种由蛋白质组成的细胞结构,它在细胞内起到支撑和运输作用。
微管通过动力蛋白驱动,将细胞内的物质沿着其表面进行运输。
这个过程被称为动力蛋白驱动的细胞内运输,其中最重要的动力蛋白是肌动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
3. 细胞核运输细胞核是细胞内的控制中心,负责DNA的复制和转录。
细胞核内的信使RNA(mRNA)需要从细胞核运输到细胞质中的核糖体,这个过程称为核糖体间运输。
核糖体间运输依赖于核糖体结合蛋白和核孔蛋白的作用。
二、细胞外物质交换1. 扩散扩散是一种无需能量消耗的物质运输方式,它发生在浓度梯度存在的情况下。
细胞膜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关键结构,通过细胞膜上的脂质双层和膜蛋白,物质可以通过扩散进入或离开细胞。
2. 渗透和渗透调节渗透是指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浓度较低的溶液流向浓度较高的溶液的过程。
渗透调节是细胞为了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而采取的策略。
比如,当细胞外溶液浓度较高时,细胞会通过释放溶质来增加细胞外溶液的渗透浓度,以减少水分的流失。
3. 胞吞和胞吐胞吞是指细胞通过细胞膜的变形和膜囊的形成,将细胞外的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吞入细胞。
胞吐是指细胞通过细胞膜包裹物质,形成囊泡,并将其排出细胞外部。
胞吞和胞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方式之一。
4. 活性转运活性转运是一种通过载体蛋白和能量消耗,将物质从浓度较低的区域转移到浓度较高的区域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对物质进行选择性运输,以满足细胞内不同物质的需求。
总结:细胞的运输和物质交换是细胞内外重要的生理过程,通过细胞内运输和细胞外物质交换,细胞能够获得所需物质,并将废弃物排出体外,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特点:不消耗细胞能量; 特点:不消耗细胞能量;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种类
简单扩散(自由扩散): 简单扩散(自由扩散): 直接穿越磷脂双分子层。 直接穿越磷脂双分子层。速度与该物质 的分子大小、和在脂质中的溶解度有关。 的分子大小、和在脂质中的溶解度有关。 甘油等。 如:O2、CO2、甘油等。 协助扩散: 协助扩散: 由载体蛋白质协助的跨膜。如:部分无 载体蛋白质协助的跨膜。 蛋白质协助的跨膜 机离子、有机小分子(葡萄糖、氨基酸、 机离子、有机小分子(葡萄糖、氨基酸、 核苷酸等)。 核苷酸等)。
第三节 细胞与外界 的物质交换
小分子、原子、 小分子、原子、离子 等微粒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内吞作用 大分子、 大分子、颗粒物质等 外排作用
扩散
热运动状态中的原子、分子和微 热运动状态中的原子、 小颗粒, 小颗粒,趋于由浓度较高的区域向 浓度较低的区域的转运。 浓度较低的区域的转运。
一、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比较
种类 特点 被动运输 自由 扩散 协助 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高浓度到低浓度 低浓度到高浓度 细胞能量
不消耗 消耗 需要
载体蛋白 不需要
三、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
1. 内吞作用
接触 凹陷 包围 分离
1. 内吞作用
物质转运(大分子、 物质转运(大分子、颗粒物或其他细胞 结构) 结构) 清除外来病原体 清除衰老细胞结构
二、主动运输
细胞膜所具有的通过 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输 送特定分子和离子的功 能。
特点:
• 逆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 消耗细胞能量 ATP。 ATP。
2.1细胞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的__表__面__积___大为增加,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②小肠绒毛壁很_薄___,内有毛细血管网、毛___细__淋__巴__管__等,这些结构特点有利
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2.消化系统 (1)组成:由消化道和_消__化___腺__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
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小消化腺(如肠腺)和大消化腺(如肝、胰)
(2)主要生理功能 ①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结构_简___单__、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 物质的
过程。 ②吸收: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_血__液___和_淋__巴__的过程。
(一)单细胞生物通过 细胞质膜 与环境 直接 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质膜
食物泡
(二)人和多细胞动物一般通过 内环境 与环境 间接 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以内环境为媒介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发挥重要
作用的系统有: 呼吸系统 、 消化系统 、 循环系统 和 泌尿系统 等
1.呼吸系统 (1)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_咽___、喉、气管、支气管
和肺内的各级支气管。 (2)主要生理功能:进行_气__体__交___换__,即吸进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 (3)外呼吸和内呼吸 ①外呼吸:肺与_外__界___环__境__之间的气体交换。 ②内呼吸:血液与_组__织___细__胞___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 (4)结构与功能的适应——肺泡的结构 ①肺泡表面分布着丰富的_毛___细__血__管__,气体交换面积__大___。 ②肺泡及毛细血管的壁都很_薄___。
第2课时 细胞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4.1 细胞通过质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课件)高一生物(沪科版2020必修1)
课堂练习
3.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
B 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谢谢观看
THANKS
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 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总结: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高→低) 特点: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能量 实例:①葡萄糖、氨基酸以及一些离子等;葡萄糖进入红细 胞、肌细胞;
②大部分水(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 蛋白,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通 过细胞膜) 影响因素:细胞内外浓度差和转运 蛋白的数量
4-1 观察外界溶液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影响
➢实验结果
正常状态
高浓度状态
低浓度状态
图像
液泡大小变化 原生质层位置
正常大小
逐渐变小
逐渐变大,恢复原 来大小
原生质层 紧贴细胞壁
原生质层逐渐脱离 原生质层逐渐
细胞壁
贴近细胞壁
课堂练习
1.科学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能研制出“瘦素穿肠蛋白”来治疗肥胖,通过口服
➢实验过程
3. 数据处理
(1) 选取细胞长宽比为 3:1 到 2:1 的质壁分离细胞3个,用测微尺测量其细胞 长度(l1)和原生质体长度(l2),或者用软件计算细胞面积(S1)和原生质体 面积(S2),记录测量结果。 (2)计算出每个时间点 三个细胞l2/l1(或 S2/S1)的平均值,并以此为纵坐标 ,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制曲线。
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借助质膜上的载体蛋白,还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的方式。
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细胞内的物质代谢讲课文档
第十八页,共44页。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4.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应用 (1)判断细胞的死活。
待测细胞+溶液
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活细胞 不发生质壁分离→死细胞
(2)测定细胞液的浓度范围。
待测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溶液
细胞液浓度介于未发生
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之间
(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5)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 KNO3 溶液和蔗糖溶液)。
相同成熟植物细胞+不同种类溶液(适宜浓度) 只发生质壁分离→溶质不能通过膜的溶液(如蔗
糖溶液) 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溶质能通过膜的溶液
(如 KNO3溶液)
第二十页,共44页。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典例提升 2-1
一个学生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显微镜下只有一个细胞没有发生 质壁分离,其他细胞都出现了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否 则 为全透性,蔗糖分子也可进入液泡中,就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 象,C项正确。在该实验中,若用高浓度的 NaCl 溶液代替蔗糖溶液,植物细胞
短时间内大量失水,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但由于 NaCl 溶液浓度过高,细 胞失水过多而死亡,无法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 项错误。
答案:D
第二十五页,共44页。
第四页,共44页。
一
二
三
4.胞吞与胞吐 某些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主要通过胞吞和胞吐方式进出细胞,需 要消耗能量。 填一填
出入细胞的 分子大小
是否需要 载体
是否消耗 能量
浓度
自由扩散
小分子
不需要
高中生物《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说课逐字稿
高中生物《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说课稿一、说教材《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是选自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前面第一章学习过细胞的化学组成上,进一步的学习有关细胞物质代谢的知识。
本节包括“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细胞膜的结构”“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人工膜的研制与应用”4各部分,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后面继续学习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主要功能,做好了铺垫。
可以说本节课对学好生物学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学情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肤浅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并且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独立思考,对生活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的办法。
同时经过前阶段的新课程学习,他们具备了群体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的能力。
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能理解并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参与集体讨论和合作,形成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形成结构与功能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难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五、说教法学法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问答、讨论、读书指导等。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
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科学研究发现,海带细胞内碘的浓度比周围海水中高200万倍,轮藻细胞中的K+的浓度比它所生存环境中的K+的浓度高63倍,大多数动物细胞内K+的浓度都高于细胞外液,而Na+的浓度却低于细胞外液。
并提问通过上面的事实可以推测,细胞在生活中,必须不停地与外界交换物质,细胞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呢?方式又有哪些呢?顺势引出课题。
《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机制》细胞与环境交融
《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机制》细胞与环境交融《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机制:细胞与环境交融》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存在着无数微小而又神奇的细胞,它们如同一个个忙碌的小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命活动。
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机制,就是保障这些小工厂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
细胞,作为生命的基本单位,并非孤立存在。
它们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的交换,以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废物。
这种交换过程,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一个步骤都精确无误,否则就可能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甚至危及整个生命体系。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方式。
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是扩散。
想象一下,在一个充满香水的房间里,香水分子会逐渐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整个房间都充满了相同浓度的香水味。
细胞内外的物质扩散也是类似的原理。
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以及一些小分子物质,如乙醇、水分子等,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这种扩散是基于物质浓度差的,不需要消耗细胞的能量。
然而,对于一些较大的分子或者带电粒子,简单的扩散就不够了。
这时,就需要借助协助扩散这一方式。
协助扩散与扩散相似,也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但它需要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作为载体来帮助物质的运输。
比如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就是通过协助扩散来实现的。
除了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在细胞内外物质交换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动运输与前两种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可以逆着浓度梯度进行物质运输,也就是说,能够将物质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
这就像是在逆水行舟,需要消耗细胞的能量。
主动运输对于细胞摄取一些重要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是必不可少的。
它保证了细胞在物质浓度不利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获得所需的物质,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过程中,细胞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细胞膜就像是细胞的“城墙”,它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哪些物质可以进出细胞,哪些物质被阻挡在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析“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山东省茌平第一中学王德顺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基本单位,要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物质交换的方式、动力和过程也常常是生物命题的知识点。
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生活的水中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养料和氧气,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而多细胞生物的大部分细胞没有与外界环境接触,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下面我们就多细胞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进行精辟的分析。
一、气体(O2、CO2等)进出细胞的方式、动力和过程
O2、CO2都属于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动力是分压差(相当于液体的浓度差)。
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氧气来源于外界的空气,扩散过程为: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道到达肺泡(不需要穿过膜结构),然后穿过肺泡到达细胞间的组织液(因为要穿过肺泡壁细胞,所以穿过2层生物膜),接着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因为要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所以穿过2层生物膜),再进入红细胞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被运输到全身各处;到达组织细胞处后,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进入血浆(穿过1层生物膜),然后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穿过2层生物膜),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基质,最后进入线粒体,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至少要穿过11层生物膜)。
因扩散的动力是分压差,从外界环境到细胞内的线粒体过程中,氧气的浓度应越来越低。
对于细胞经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来说,也是经扩散作用被逐步排出体外:在线粒体内部产生CO2经扩散作用进入细胞质基质,然后扩散进入组织液(需要穿过3层生物膜),再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穿过2层生物膜),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
在肺部CO2首先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扩散到组织液(穿过2层生物膜),然后穿过肺胞壁细胞进入肺泡(穿过2层生物膜),最后通过呼吸运动排出体外(共需穿过9层生物膜)。
从线粒体向外,CO2的浓度越来越低。
二、其它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
食物中的有机物多数要经过消化后,才能被吸收进入体内。
小肠是高等动物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等)、无机盐等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胞血管,水则以自由扩散的形式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而脂类小分子物质则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大部分首先进入毛细胞淋巴管,然后再进入血液循环。
这些物质随血液循环被运输到全身各处;在各组织细胞处,有机小分子物质和无机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然后进入细胞内部,水分子和脂类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部。
外界有机小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内至少穿过生物膜的层数:(2+2+2+1=7层)。
糖类如果是彻底氧化分解还需要再通过2层生物膜进入线粒体。
大部分的水分和尿素分别以自由扩散的形式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通过沁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或通过皮肤的排泄作用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少部分的水分通过呼吸系统以水蒸气的形式呼出体外。
三、与之有直接关系的系统有: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四大系统,相互关系见下图:
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解)
四、本部分内容中常见的易考易错问题:
1血浆中水的来源有组织液、淋巴和消化道
2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液体只能是细胞外液(内环境)
3人体组织液中的O2若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有机物,这些氧分子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的膜[ 3层]。
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看清起点和终点,其次是要看清问的是生物膜的层数还是磷脂分子的层数。
4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过程是①外界物质②消化系统③循环系统④内环境⑤细胞。
5在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O2的数量,主要决定于(组织液中O2的浓度)。
要会应用气体分子进出生物膜的动力是浓度差,并能在复杂的情景中识别出来。
6有机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