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及策略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及策略作者:莫奎新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年第04期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在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理论指导下,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展开的稳定、具体的教学框架结构。
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创设情境、积极思维、交流合作、主动探究、评价激励为主要教学策略,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
二、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1. 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探究式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并控制学习的整个过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学习方法,设计并控制学习的整个过程。
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思想观点的尊重和鼓励,使学生能够以小主人的身份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行探索问题、自主解决问题、重视自我发现和自我体验的过程,注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提倡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尊重并鼓励不同的学生在解决相同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2. 要以问题为中心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探究式学习”和“发现学习”相似,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而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这种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须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民主、和谐、开放、灵活的氛围中通过各种途径,如实验、观察、阅读教材、交流讨论等发现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认知。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学习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探讨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与协作能力、信息素养等。
在数学中,学生需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分析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提出新的解决思路;沟通与协作能力,通过与他人讨论、分享和合作解决问题;信息素养,通过有效地搜索、筛选和利用数学信息。
探究性学习策略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探究为主导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策略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在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中,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其思考和探索。
可以通过一个数学游戏或谜题引入数学概念,鼓励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然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供相应的提示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数学概念和技巧。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共同发现。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教师可以提供肯定和建设性的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成长,同时指出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辅导和指导。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学习结果,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项目探究或数学建模,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能够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合理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
3初 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中 采 用 探 究 性 学 习教 法 的 基 本 方 式)交互 性评 价 :3 )差异 性
是 “ 探索 与 研 究 ” ,因 为实验 教 材 的编 写 思路 是 以提 出 评价 ;4 )多元 性 评价 。
\ 学园地 \ 教
1.9 9 jis .6 149 .0 0 i.4 0 36 /. sn 17— 8X 2 1.00 6
初 中 学 探 学 习 数 究性
郝 建 超
1 前 言
务是 给学 生开放 广 阔的探 索 空间 。
数 学 课 程 标 准 指 出 : “有 效 的数 学活 动 不 能 单 纯 3 3 合 作 交 流 合 作 交流 的组 织 形 式 可采 用 合 作 小 组 . 依赖 模 仿和 记 忆 ,动 手 实践 、 自主 探 究与 合 作交 流 是 学 制 ,积 极 倡 导组 内合 作 ,展开 讨 论 、交 流 ,让 学 生在 课
读 课 师 通 过创 设 问题 情 境 ,让学 生 获得 学 习材 料 和 自由开放 花 园 ” “ 一 读 ” “ 题 学 习 ”等 材 料 对 相 关 的 知 识
的体 验 空 间 ;建立 平 等 的师 生 关系 和丰 富多彩 的教 学形 进 行 引 申与 拓 展 ,并 让 学 生应 用 知 识 探 究 一 些 实 际 问 式 ;保 持一 定 的 “自我 学 习 ”的 时间 ;利 用 各种 条件 , 从 已有 的生 活 经验 出发 ,把 学 生带 入 情境 ;通过 质 疑 、 获取 知 识 并应 用 知识 解 决 实际 问题 ;从而 在 创新 能力 、 题 ,培 养 学 生 的 数 学 科 学 精 神 及 创 新 与 实 践 能 力 。 还 可 以利 用 一些 历 史 名 题 ( “勾 股 定 理 ” “ 等 分 角 如 三 识 ,激 发 学 生 研 究 数 学 的热 情 ,并 介 绍 古今 中 外 数 学
如何构建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
、
适应 新 课 改 的 需 要 .广 大教 育工 作 者 面 临 着 一 个 崭新 的 课 题— — 如何 改 进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 进 学 生 全 面 、 动 、 康 促 主 健 发 展 点 , 以 进 行 了 有益 的探 索 和 尝试 。 ( ) 设 情 境 , 立 目标 , 发 动机 , 养 兴趣 。 一 创 确 激 培 创设 问 题 情 境 , 以 使 学 生产 生 对 具 体 学 习 目标 的认 识 可 需 要 , 问 题 的情 境 中激 发 求 知欲 望 , 生 认 知 冲 突 。 在 产
【 例 】 学 习 方 程 一 节 , 入 新 课 时 , 师 先 让 学 生 做一 案 在 引 教
个 游 戏 : 学 生 想 一 个 数 , 讲 出 来 , 这 个 数 乘 以3 再 减去 请 不 把 , 4 然 后 把 运 算 的 结 果 报 出来 , 师 即 可 猜 出学 生 所 想 的数 是 , 老 多 少 。第 一 位 学 生 报 出 的 数 是5 老 师 就答 “ 想 的 数是 3 ; , 你 ” 第 二 位 报 出 的得 数 是0 老 师就 答 “ 想 的数 是 二 ” , 你 。学 生 顿 感 神
3
奇 , 是 对 求 出这 样 的数 兴 趣 大增 。 师顺 势 引 出课 题 : 方 程 于 教 “ 与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 ” 后 鼓 励 学 生 讨论 , 设 这 个 数 为X 列 出 然 若 , 方 程 分别 为3 一 = ,x 4 0 从而 可 按 等 式 性质 求 出x 值 。 x433一= , 的 学 生 需 要学 习 的 问题 得 到 了解 决 .满 足 了学 生 的求 知 欲 和 成 就 感 , 为 j  ̄进 人后 续 内容 的 学 习作 了铺 垫 。 并 i r NJ 再如: “ 理数的乘法” 节 中, 在 有 一 教材 首先 给 出一 系 列 算 式:
试论初中数学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学模式
的教 学模 式 . 一模 式 强调 了 学 生 这 在整 个学习 中的主体地 位 . 并能 够 进一 步提 升学生 的数学思 维品质 教 师 在“ 究性 学 习” 教 学过程 探 的 中要善 于创设 数 学学 习情境 . 并提 出 问题 . 自由 宽 松 的环 境 中 引 导 在 学 生 去 不 断 发 现 新 的 解 决 问 题 的 思路 ,鼓励有 不 同的观点 出现 , 最 后 教 师在 总 结 的 过 程 中 . 要 引 导 也 学 生 对 整 个教 学过 程 实行 反 思 . 这 能 够 起 到 良好 的教 学效 果 关 键 词 : 中数 学 : 究 性 学 初 探 习 : 学模 式 教 初 中数学 教 学 中实施 探 究性 教学 模式 . 足新 课 改的要 求 , 更是 挖掘 学生 创新 能 力 和实 践能 力 的 需耍 在 课堂上 实施探究性 教学模 式. 口的就在 于让学生 能够亲 身体 验探究过 程 . 会运用科 学 的探究 学 力‘ .使 学生 能 在探 究 巾体 验 数 法 学 . _使 学 生 能 够 在 受 教 过 程 巾 从I f l 『 发 现 问题 . 解 决 问 题 . 使 学 生 并 促 能够养成 良好 的学 习爿惯 。 此 , 在新 课标 巾 明确 提 出耍 强调 学 生
求 .讨论——对数 学问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证 . 得 出结论 。 ( 创 造数 学 问题 的情 境 , 一) 提
出数 学 问题
对学 习过程的体 验 . 学生在探 究 让 的模式 巾发现数学 的规律 . .
一
“ 究 性 学 习” 涵 ’ 探 内 探 究 性 学 习 指 的 足 学 生 在 教 师 的 引 导 之 下 . 生 使 用 探 究 的 思 学 维力‘ 式参与剑数学 学 爿’ 巾去 . 主 动 获 取 数 学 知 识 . 转 化 为 数 学 能 并 力 的 一 种 新 式 教 学 法 . 一 教 学 这 法 强 调 学 生 在 整 个 教 学 过 程 巾 的重要作用 。 究性 学 的本质是 深入 讨 论 探 强 调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 断 发 掘 并 不 教师在 学生 的整 个探 求 过程 开拓 学生的创新 思维 : 强调学 生通 中 不 需 要 对 学 生 进 行 过 多 的 指 导 . 过 观 察 、 比 、 象 、 理 等 的 一 系 这 很 容 易 让 学 生 养 成 惰 性 和 依 赖 类 抽 推 列 式 去 解 决 数 学 问 题 , 在 不 断 性 ,不 利 于学 生 自主 精 神 的 培 养 。 并 的探 究 过 程 中来 获 得 知 识 . 养 创 其 次 . 培 教师在学生进行 自行探求 的 新 能力 : 调 山教师 对数学 问题的 过程 中 . 强 要能够 给学 生 1我探求 的 3 发 问 .剑 f学生 自己对 问题 发问 . 机会 。教 师在学生 自我探求 以前 . } l
初中数学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科教论丛初中数学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文⊙钱宜锋(温州市龙湾区海城中学)摘要:探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但目前,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实施还很不足。
本文介绍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并且对如何将探究性学习理念引入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践分析。
关键词:探究性;创新;教学模式;学习理念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反馈、检验再探索的过程。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与其学习发生过程相一致的学习环境。
数学高度抽象的形式化的特点需要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学习。
如果用成人化的逻辑将整理好的知识塞给学生,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探究性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因此,教师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分析(一)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1、主体性探究初中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的青春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对有趣的事物十分敏感;另一方面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有时会出现思想不集中的情况;但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2、反馈性探究反馈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了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各个程序中。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必须及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反馈的积极功能。
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是很显著的,尤其是每天的反馈比每周的反馈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因而及时反馈是操作该模式的重要原则。
3、合作性探究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采用同学们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及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呈现自己自主探究过程和结果,学生们围绕一个论题展开辩论,也是共同探究的好形式。
(二)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步骤分析笔者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创设情境;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巩固提高,反馈矫正;反思归纳”等4个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是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第一步,也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研究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研究2.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数学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和乐观情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
1. 提倡问题导向的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老师应该更多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在问题中学习的能力。
2. 注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 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的评价,给予学生更加全面的评价。
4. 创设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探究性学习中,可以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 构建开放性的学习氛围:老师应该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2.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勇于挑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3.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发挥导师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学生的学科能力得到了提升,学习能力得到了增强,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塑造。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得到了激发,学习动力得到了增强。
初中数学的探究式学习
的特 点 , 设 置一 串问题 , 让学生进行讨 论 、 探究 , 体 验一些熟 知 的实例 , 克服机械记 忆概念 的学习方 式 , 经历概 念知识 的 形成过程 。在数学概念导人过 程中开展探究性学 习 , 让学生 体 验概念 、 法则 形成 的过程 。 从 而体验获得成功 的快乐 , 体验 数学活动充 满着探索与创造。
三、 激发兴趣 。 因材设教 , 创设探究学 习氛围 在 短暂的 四十五分钟教学 中 . 如何切人课题 并进行有 效 的探 究学习 . 激 发学 生 自主探究 的兴趣是关 键。心理学研究
四、 在数学应用题教学 过程 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对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加
思路 , 交流所得 。 以矫 正、 补充 和完善 自学成果 。这样就能极 大地提高学生 的数学学 习热情 。 让学生 在愉快的氛 围中获取 知识 . 并且使学 生在学习实质上又深入 了一 步。在这个学习 的过 程中 , 学生 不同的观点会发生碰撞 , 在碰撞 中 , 学生对问 题要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 和思 考。即使这样 , 学生还会有不 会的问题 。这样 的问题就必须留有下一步来解决。而讨论与
学生 自主 、 合作 、 探究 。要因材设教 , 使 学生有时 间、 有机会 、 参 与课 堂教学 。同时 。 教 师应 在对 教学 目标 、 重点 、 难 点等教 学 内容准确把 握的前提 下 。 精讲、 少讲、 精 心设 计 , 把学生 推 到学 习新 知的“ 第 一线” , 让 他们 自己动手 、 动 口、 动脑 , 主 动 思考 问题 , 并在学 习新知 的过 程 中。 实现 由感 性认 识到理 性 认识 的转化 。例如 , 初一几何在讲 “ 同一平面内 。 两条直线 的 位置关系 ” 时, 要求学生 在同一张纸任意画两条直线 , 通过观 察。 说出有几 种情况。在整个过程 中, 要因材设 教 , 使学生既 有 动手画图 , 动脑思考的时 间; 又要动 口说 出结论 的机 会 , 还 有给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 。 由于初 中学生既有活泼好动 , 又有充满好奇的特点 。 因此 , 要积极鼓励学生 自己大胆设疑、 探索 . 使学生 的整个学 习活动 兴趣盎然。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中。 创设探究学习氛围。
在初中数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思考
浅谈在初中数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思考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当前改革的热点和亮点。
“研究性学习”着力于学生的自学,鼓励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它改变了以往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的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我做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一、在数学的概念形成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概念的形成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
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教师应根据概念特点,让学生体验身边熟悉的实例,作为一个主体研究揭示概念的实际背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体验研究知识的真谛,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方式。
比如,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课本中的定义,此时,教师就要选择一些实例,让学生去研究函数能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
先让学生探究下列问题中哪些是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什么方式表达。
(1)火车以速度为80千米/时,在t小时内所行走路程为s千米;(2)用表格列出某水库的存水量与水深的关系式;(3)某天气温变化的曲线可揭示气温和时刻的关系,让学生研究这三个例子中的数量关系,方程各例中两个变量的属性:一个变量有一个确定的值时,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有唯一确定的值,教师提出问题继续让学生探究实例(以上例三)指导学生形成以下后动:(1)指点: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点。
(2)判断:判断各点的位置是否同一直线。
(3)求解:在判断出这些点在同一直线上时,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4)验证:其余各点是满足所求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通过对函数概念从理性到感性,从抽象到具体的探究过程,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了函数的概念,以及它的本质和形成过程。
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真知让学生真正成为研究者。
初中数学课如何开展探究性教学
初中数学课如何开展探究性教学摘要:数学探究性教学就是以探究数学问题为主的教学,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力、方法和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探究性教学提问措施一、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内涵数学探究性教学就是以探究数学问题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数学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围绕某个数学问题以学生独特学习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
实质上,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有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有民主和偕的课堂气氛,学生很少感到压力,可以自由寻找所要的信息,作出种种设想,并以自己的方式检验。
学生可以真正有独立探究的机会和过程,而不是被教师直接引向问题的答案。
二.是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探究中明确方向.主要是通过安排有一定联系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在关键时候给学生必要的提示。
二、提出探究问题的方法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首先应有个明确的问题。
如何发现一个问题呢?这对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有着重大影响。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可采取如下一些具体方式: (一)揭题提问。
即揭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如在教学“不等式的性质”时,教师揭示课题后让学生看着课题提问,学生提出了“不等式有哪些性质?”、“这些性质在什么情况成立?”、“学习了的性质后有什么用途?”等,这就是揭题提问。
这种提问这样的提问,既能使学生从上课伊始就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又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自学提问。
即是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在接触新知的过程中发现与原有的旧知发生矛盾,学生把感觉矛盾的地方提出来,为进一步探究新知确定思维方向。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一
一
1 己8
教育科学
2 -3 O4 期 1第 o
教 学实践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房 云海 ( 河北省正定县南岗中学 000 ) 580
摘要 :数 学教 学 活动 中教 师要 激发 学 生的 学 习积极 性 ,向 学 现 。我 们 可 以通 过 以下 几方 面发 展学 生 的思 维 :① 创 造机 会 ,鼓 生提 供 充 分从 事数 学活动 的机 会 ,帮助 他们 在 自主探 索和合 作 交 励 学生 敢 说。 不 同年龄 、不 同 智力基 础 , 以及 不 同个 性差 异 的 学 流 的过 程 中真 正理 解和 掌握 基 本 的数 学知识 和技 能 、数 学 思想 和 生 ,他 们 语言 表达 能力 差别 很大 。有 的 能独 立说 明 算理 ,有 的 需 方法 ,获得 广泛 的数 学活 动 经验 。新课 程 的核 心理 念是 “ 切 为 在 教 师 的 引 导下 说 明算 理 ,有 的 在 教师 引 导下 说 明 算 理 还很 困 一 了每 一位 学 生的发 展 ” ,要 求从根 本 上改 变 学生 的学 习方 式 ,变 难 ,但 是 不管 怎样 ,我 们 都要给 全 体学 生说 话 的机会 ,说错 了 不 被 动 学 习为 主动 学 习。探 究性 学 习 以改 变学 生的 学 习方式 为 着眼 要 紧 ,只 要大 胆说 就可 以。特 别是 对于 那些 不 善于 言语 表达 的 同 点 ,帮助 学 生主 动探 究知 识 ,提 高解 决 实际 问题 的能 力 ,是 一 种 学 ,更 需 要热 心鼓 励 。②教 给方 法 ,使 学生 能说 。学生 要形 成 能 有利 于终 身学 习 、发展 学习的 方式 。 力 ,需 要 经 常性 的培 养 , 日积 月 累 。 同 时要 让 学 生 认 真 听 别 人 关键词 :初 中数 学 ;教 学 ; 究性 探 说 ,提 出 自己的补 充意 见 或不 同意 见 ,使学 生说 的 水平进 入 到 一 个 新 的层 次 。逐步 使学 生 从敢 说到会 说 、善 说 、善辩 ,从而 达 到 探 究性 学 习 以改 变 学 生 的 学 习 方式 为 着 眼 点 ,帮 助 学 生 主 促 进思 维 发展 的 目的 。指导 学 生用 语言 有条 理地表 达 数 学 问题 , 动 探 究知 识 ,使 学生 在学 习过 程 中 , 自己发 现 问题 ,通 过实 践 操 引 导学 生 从 生 活 语言 过 渡 到 数 学 语 言 ;然 后 借 助 适 当 的外 部 活 作 、体验 感悟 、 合作 交流 ,创 造性 地解 决 问题 ,是 一种 有利 于 终 动 ,如 有顺 序 观察 书 中的插 图 、幻 灯投 影 、实 际操 作 、多媒 体演 身学 习 、发 展学 习 的方 式 。如 何在 中学数 学教 学 中实施 探 究性 学 示 等 ,来 指导 学生 完整 地表 达 数学 含义 ,促 进 思维 能力 发 展 ;最 后 再指 导 学生 用简 练 的语 言概 括数 学 问题 。这 样就 可 以让 学生 把 习 ,下面 笔者谈 谈 自己的一些 想法和 感悟 。 构 建 活跃 的课 堂气氛 用 概括 的语言 进行 表达 的 思维 方法 主动 地迁 移 到其 他 问题 的学 习 在数 学教 学过 程 中 ,教师 应合 理创 造情 境 ,激 发 学生 的探 究 中去 。 兴趣 ,要充 分相 信学 生 、尊 重学 生 、赏识 学 生在情 感 、态度 、价 三 、巧 妙设计 作 业 ,培 养学 生的探 究 能力 值观 等 方面 的积 极表 现 ,要 让学 生获 得成 功 的体验 ,树 立 学好 数 作 业 有助 于巩 固学 生所 学 知识 。课 后作 业 是学 科教 学过 程 的 学 的 自信 心 。教 师要 创 设具 体生 动 的教学 情境 ,比如 问题情 境 、 个 重要 环节 。在 新课 程 教学 理念 下 ,教师 可 以根 据课 程 资源 的 趣 味幽 默情 境 、游戏 操 作情 境 、优美 情境 、 生活 情境 等 ,有效 地 不 同特 点,结 合学 生 的生 活经 验 ,布置 一种 人 人可 以体 验 的探 究 激 发学 生学 习 的兴 奋点 ,让 学生 真 正主动 地 参与 课堂 教学 活动 , 学 习作业 , 让学 生深入 生 活 ,切 实感受 到 数学 在社 会及 生 活领 域 为 进 一 步 探 究做 准 备 。例 如 , 在教 学 “ 面 直 角 坐标 系 ”时 , 平 中 的广泛 应用 。教学 中 ,教师 既可 以组 织 学生 开展 一些 调 查或 文 我 设计 了这 样 的练 习 :在下 课铃 声 快要 响 的时候 ,我没 有给 学生 献检 索等 活 动 ,收集 一些 相关 教学 素材 ,也可 以由教师 提 供一 定 按 部就 班地 布置 作业 ,而 是把 全 班5 多 名学 生放 在一 个平 面直 角 具有代 表 性 、贴近 学 生生 活 的素材 让学 生 查阅 、调 查 、分 析 、评 O 坐 标系 中 ,四个 象 限和 坐标 轴上 都有 人 ,我 说 : “ 第一 象 限的 判 。这些 活动 可 以激起 学 生 的好奇 心 ,使 学生 产生 愉快 的 学 习体 请 同学先 走 。 ”学 生 走 了一些 。接 着又 说 : “ 横 坐标 为 负,纵 标 验 和积 极 的学 习倾 向。 请 为 正 的 同 学 下课 。 ”学 生 又走 了些 。接 着 我 又提 问 : “ 在 我 现 在 教 学 中,教 师要 充 分利 用学 生求 知欲 望 ,把 数学 教 学的 过 想 要在 三 、 四象 限 以及 Y 的负 半轴 上 的 同学 一起 下课 应该 怎 么 程 变 为猜 想 、探究 的过 程 ,把 死板 的数 学题 变 为多 层 的练 习 ,增 轴 说 。 ”学 生 们略 加 思考 ,异 口同声 地 说 : “ 轴 下 方 的 同学 。 ” 添数 学课 的情 趣 ,培养 学 生 的探究 能力 。因此 ,教 师可 设 计或 选 x 于 是剩 下 的学生 在 铃声 中欢 天喜 地地 离 开教 室 。这种 动脑 筋 离课 择 一些探 究 性 的数 学 问题 ,给 学生 一个 新 的思 维空 间 ,让 学生 进 堂 的设 计 ,巩 固 了知识 ,检 查 了效 果 ,学生 兴趣 浓 厚, 课堂 气氛 行探 究解 答 ,从 而培 养他 们归 纳类 比的能 力 、综合 运用 知 识 的能 活跃。 力和 探究 学 习的能力 。 二 、培 养学生 探 究能 力 . 在 初 中 数学 教 学 中开 展 探 究 性 学 习 , 是新 世 纪 教 学 改 革 的 个 重 大举 措 ,是 时代 发展 的需 要 ,是数 学教 师面 临 的一 次机 遇 1指导 学生 学会抽 象概 括 的思维方 法 . 当前 的 中学数 学 内容具 有不 同程度 的抽 象性 ,为适 应学 生 的 与 挑战 。开 展探 究性 学 习 ,不仅 是为 了适 应 当前 中学课 程 改革 中 思维方 式 ,指 导学 生抽 象数 学 知识 和原 理 ,就需 要 教师 提供 丰富 产 生的研 究 性课 程教 学 的需 要 ,更重 要 的是 为培养 学 生 的创新 精 的直观 材 料 ,让学 生通 过观 察 、操 作 、 比较 、分 析 获得 大量 感知 神 和实 践能 力 ,真 正实现 素质 教育 的需要 。 因为在 探 究性 学 习过 认 识 ,建立表 象 , 以此 作为进 行抽 象数 学知 识 的支 柱 。 程 中, 学生要 自己发现 问题 ,通过 实 践操 作 、体验 感悟 、合作 交 流 ,创 造 性地解 决 问题 。 2 指导 学生学 会有 条理 的思维 . 正 确 的 思 维 方 法 离 不 开语 言 的支 持 ,因 为 语 言 是 思维 的表
如何开展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
状 , 学生主动参与 、 于探究 、 于动手 , 养学生 倡导 乐 勤 培
搜集 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 、 获取新知识 的能力 、 析和解 分 决 问题 的能力 , 以及交流与合作 的能力 。[ 探究式学习 1 1 ” 就是适合这一 目标 的行 之有效 的科学 的教学方法 。探 究式学 习的特 点是主动性 、 开放 性和创造性 , 其实质 是
【 学法指导】
如何开展 初 中数学“ 探究式学 习”
唐小荣 ( 西壮族 自治 区柳州市第八 中学 , 广 广西 柳州 550 ) 4 0 0
摘要 :探 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 自主积极投 身其 中的 学习方式 ,开展探 究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 , 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究式学 习重在探 究 , 引导。 有利 探 贵在 在教 学 中,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 要 精 心设 计、 巧妙 引导 , 鼓励 学生积极主动去发现 事先 不知道 的结果 , 中获得知识技能 , 练思维和提 高能力。 从 训
探 索 。如上《 科学记 数法》 这节课 , 在导入新课 时 , 师 教
让 三位学生在黑板上 用数字表示 “ 第五次人 口普查时 , 我国的人 口约为 13 0 0 0 00 ” “ 阳的半 径为6 ,0 ,0 ,0 人 , 太 9 万6 千千米 ” “ 的速度 为30 0 0 0 0 秒 ” ,光 0 ,0 ,0 米/ ,教师接 着 又举例 :地 球离太 阳约有 1 5 “ 亿 千万 千米 ” “ 体 中 ,人 约有 2 ,0 ,0 ,0 ,0 个 红细胞 ”让 学 生获得感 性 50 0 0 0 0 0 0 0 , 认识 : 这些 较大 的数 , 、 都很 困难 , 读 写 又容 易 出错 , 而 数学强调简 洁而准确 的美 , 怎么办 呢?有没有一种简洁 的记数方法 ? 它又有什么规律 呢? 然后 让学生在书 中寻 找答案 。这样明确 了发现的 目标和中心 , 唤起 了学生的 注意 , 激发 了学生的探究愿望 和学习兴趣 , 充分调动 了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摘要】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对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探究、数学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的探究。
【关键词】探究;模式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有以下几个途径:1. 在概念的教学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性学习对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更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一些熟知的实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函数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课本中给出的定义,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定义,而应选取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
可先让学生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是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什么方式表达:命题2:有一条直角边及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真)探索2:能否把直角三角形改为一般三角形?命题1: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命题错误,因为三角形的形状不同,高线的位置不同。
那么在什么条件下命题成立?学生自然提出下面三个命题。
命题2:如果两个锐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和第三边的高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命题3: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和第三边的高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命题4:如果两个钝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和第三边的高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 对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探究代数中的很多内容充满了用来表达各种数学规律的模型,如代数式、方程、函数、不等式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
如完成下列计算:1+3=?1+3+5=?1+3+5+7=?1+3+5+7+9=?1+3+5+7+…+(2n-1)=?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所谓数学教学中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是教师通过对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整合,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知识,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向学生提供各种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的经验。
二、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学生探索事物的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
学生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助推器。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与初中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构成矛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开放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
”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
这就要求教师开放教学环境,优化师生关系,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自主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数学,去研究数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教师争论,与同伴争论,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自然、和谐的探究氛围。
(1)开放时空,放手让学生探究。
初中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往往被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把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压抑了下去。
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性学习研究
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性学习研究摘要: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伴随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结合多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经验,从几个方面出发,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好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性学习;概念;习题练习;环境所谓合作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实施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一些体会。
一、在概念、定理等学习中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在初中阶段,学生会接触到很多原来听都没听过的概念,很多数学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都是要求学生机械记忆,这样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就不够完整,也就影响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去体验一些实例,关注概念形成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
比如函数的概念。
函数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对于教材中给出的概念,如表达式、值域、定义域、幂等等理解非常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选择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动手做一做,通过实例去体会函数的变化规律。
如,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变量,写出问题的表达式,然后再让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变量的本质属性,最后再让学生去辨别真假函数,总结出函数的定义。
而对于定理、法则、公式等内容,虽然已经被很多数学家论证,并广泛地应用,可是这些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讲,仍然是全新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然需要引导学生去探寻定理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对数学家的定理、法则进行新一轮的验证,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共同探究。
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中位线,如何画出中位线,接下来还要让学生区别中位线与中线,并让学生探究中位线和三角形各边有什么关系等等,最后让学生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这样,学生无论是理解概念、还是记忆定理都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完成的,理解当然就更加深刻了,记忆也会更加清晰,在实际运用中也就更加灵活了。
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 探 究 性 教 学 在 初 中数 学 课 堂教 学 中 的 重 要 性
新课 程 改革突 出 了教学 观念 的转 变 , 初 中数 学 的 教学 目标 不再 是 通 过 机 械 地 记 忆 、 仿 掌 握 基 础 数 学 知 识 , 应 是 将 学 生 模 而 实 际 生 活 中 的 真 实 事 物 作 为 参 照对 象 , 基 于 某个 数学 问题 引导 学 生 以 独 立 思 考 和 交 流 协 作 的 方 式 进 行 探 究 , 解 决 数 学 问 题 ’ 在 的 同时 , 展 自身 的 思 维 能 力 及 情 感 态 度 。 发 初 中生 正 处 在 以 形 象 思 维 向抽 象 思 维 过 渡 的 阶 段 , 学 因 其 高 度 的 抽 象 性 和 严 数 密 的逻 辑 性 给 教 学 和 学 习 过 程 都 带 来 了困 难 , 究 性 学 习 模 式 的 提 出通 过 设 计 情 境 探 将抽象逻辑 问题转 化为具体 的形象 问题 , 较 以 往 的 教 学 模 式 而 言 更 容 易 被 理 解 和 接 受 ,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的 主 动 性 和 学 习热 情 。 能 实 践 证 明 , 究 性 学 习 在 课 堂 中取 得 了 良 探 好 的 教 学 成 果 , 高 了 初 中生 的 思 维 品 质 提 和数学素养, 一种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 、 是 () 8. 向全体学生 , 必须关注其个体的差异 , 也 注 形 成 技 能 的重 要 教 学 模 式 。 [】王 建 华 . 中数 学 探 究 性 学 习的 实 施 策 3 初 重 对 学 生 非 智 力 因素 的培 养 。 ( ) 理 分 配 时 间 : 点 拨 学 生 的 时 机 3合 对 略 [ . 谷 , 0 9 1 ) 1 7 J 硅 ] 2 0 (4 :6 . 3 课 堂教 学中存在 的问题 合 既要 放手 留给 [】王 明 哲 . 中数 学 创新 性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4 初 由 于 探 究 性 学 习 具 有 如 上 特 点 , 年 和 方 法 做 详 尽 、 理 的 设 计 。 近 初 探[ . 育 实践 与研 究 ,0 1 1 : 3 J 教 ] 2 0 ,0 5 ~ 也 来 得 到 了 初 中 数 学 教 学 的 广 泛 运 用 , 教 学 生 独 立 探 索 的 时 间 , 要 在 探 究 进 入 到 其 5 4. 定 阶 段 时 , 时 、 度 地 给 与 指 导 , 就 及 适 这 学理念 和技巧 方法都得 到了长足 的发展 , 浅析 初 中 数学 课 堂 教 学 中学 生 需 要 根 据 教 师 自身 的 教 学 经 验 , 断 探 索 , 【]卢 昌新 . 不 5 但 仍 然 存 在 着 一 些 问题 。 数 学 能 力 的 培 养 [] 新 课 程 研 究 ( 础 J. 基 ( ) 境 设 计 不 合 理 : 题 情 境 的 设 定 找 到 最科 学 有 效 的切 入 点 。 1情 问 教 育) 2 0 () l 0 ,0 91:4 . ( ) 究 性 学 习 的 创 新 设 计 : 究 性 教 4探 探 在 探 究 性 教 学 中 具 有 关 键 作 用 , 些 教 师 一 应 的 情 境 设 定 相 对 简 单 , 是 稍 微 改 变 了传 学 模 式 并 非 一 成 不 变 的 , 在 课 堂 上 不 断 只 统 教 材 中 的 问 题 , 学 生 的 生 活 经 验 结 合 设 计 创 新 。 培 养 学 生 动 手 操 作 的 能 力 。 与 ① 学 不 够 紧 密 , 难 达 到 易 于 理 解 和 记 忆 的 效 生 具 有 强 烈 的 接 触 物 体 、 究 物 体 的 本 能 很 探 果 , 法调动 学生主动探 究的积极性 。 无 与需要 , 正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和源泉 。 这 在 可 ( ) 究 方 式 不 合 理 : 组 合 作 探 索 是 教 学 时 , 以 充 分 利 用 这 种 需 要 来 提 高 学 2探 小 通 使 探 究 性 学 习 的 一 大 特 点 , 一 些 教 师 仍 未 生 的 观 察 能 力 , 过 适 当的 教 具 演 示 , 抽 但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三种探究活动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三种探究活动数学是一门需要理解和运用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培养数学思维的方式。
本文将介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三种探究活动,并探讨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问题解决活动问题解决活动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探究活动。
这种活动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验证解决方案。
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活动可以分为小组合作和个人独立两种形式。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共同探讨问题,相互交流和分享思路,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而在个人独立形式中,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数学实验活动数学实验活动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索数学规律和现象的活动。
数学实验活动可以通过实验箱、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等方式进行。
在进行数学实验活动时,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应用价值。
数学实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的能力。
同时,数学实验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构建数学概念和理论的活动。
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还需要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发现数学之美。
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三种探究活动(问题解决活动、数学实验活动和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论文]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新课改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复习引入——讲授新知——巩固提高”转变为“创设问题情境——探究问题解决——建构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和猜想的探索过程。
反映在教材上,新教材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设计,无论是北师大版,华师大版,还是我们浙教版的教材,基本上都采用了先给出一幅或几幅图画创设情景,接着提出问题,示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探究活动,使学生在从事数学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中,建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技能技巧。
所以我们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设计的意图,透过“形式”,营造出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本文试图通过教学实例,展示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谈一些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教学片断1《平方差公式》: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计算下列各题:1、(1+x)(1-x) 2、(2a+3) (2a-3)3、(100-1)(100+1) 4、.(x-6)(x+3)师: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做,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过了约10秒,老师告诉大家他已做好。
学生惊叹。
)师:我已经得第一了,看谁能得第二。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约2,3分钟后陆续有学生完成。
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对一下,是否一样。
) 师:不知你们的计算方法是否和我一样?为什么我比你们做得快多?二、提出问题,给学生探究空间师:其实老师不是用多项式乘法法则做的,而是利用平方差公式做的!(稍停)那么什么是平方差公式呢?大家从这4个题中自己去找一找,看看存在什么规律,当你找到规律时也就知道什么是平方差公式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各自独立思考。
(约2~3分钟)三、交流沟通,合作探究师: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请按各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组内每个同学轮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注意说的一方要整理思维,把要阐述的问题说清楚,最好列出几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探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探索摘要:让学生学会探究性的进行数学问题的学习和研究构成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概况。
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数学学习应当以学生所特有的问题意识为切入点和着眼点,在初中阶段让学生学会去探索未知答案,以及让学生能够恰当的运用自我学习能力来突显其学习效果是最为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引言: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学生的自主和自我探究为基础,能够较大程度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充分的发扬其探究精神和探究欲望。
尤其在此基础之上,能够更全面的促进学生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
探究性的学习,追求的效果就是让学生以自我学习能力为根基,同时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此过程中教师所担任的角色就是学会恰当的引导学生去学习,较为正确的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其学习的有效性和效率性,不断的构建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模式,转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初中数学学习的长久的突破性。
一、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点(一)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为突破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和发现数学问题,同时,在质疑和发现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这对于长久性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
实际上,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来说,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敢于质疑问题和逻辑化的思考问题,都是特别重要的。
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来了解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突破性的实现其对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这是质疑精神培养的重要维度。
所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突出性的去解决问题,不断的挖掘和创造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数学学习充满这种探索意味,能够更好的实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从而形成探究性学习的根基。
(二)以讨论性的课堂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讨论性的课堂教学,突出的是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同一个数学问题,任何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同时每一种见解在这种课堂中应当得到充分的包容。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方式分析
学中的盲 目性 。教学反思不够。 三、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方式分析 面对初中数学教师在探究学习过程当中 存在的系列 问题 ,只有针对 自身教 学实际情 况 ,针对性 的整改措施 ,概况起来 主要有以
下几 点 :
到茫然了。这个例子诱发 了学生 的 胃口,趁 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引入新的课题: “ 为
了满足实际需要 ,必须把学过 的算术数扩 充
到了有理数 。”
3 注 意探 究学 习 活动 的 设 计
数 学为研 究对象,深入 分析探 究式学 习方式 在初 中数 学 中存在的 问题 ,并提 出相应 的措 施 ,提 高初 中数学实际教学水平。
学的思想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 的出发 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 ,自主性 的培 养与发挥。
学 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次方程 ”从 而给 “ 一元二次方程”命名 。 2 . 合理的提 问,提 高学生探 究学习兴趣 上明显得到提升, 抽象性和数理性得到提升,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都变得 比较困难 , 因此兴趣 较低。探究性 学习是与接受式学 习 因此 ,从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探 究性
课程标 准逐步落实 ,要求 初中数学教师改变 传统 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方法 ,重点突 出学 生 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各种 新 型教学方式方法都得到使用 ,其 中探究式 学 习方法就是其 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因
时间集 中的生理特点 , 在探 究学习的每节课
自主看书或做练习;练习要形式多样 ,口算 、
探究学习方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展 开教学活动安排 ,在教学活动 当中学 生的学 习心理状态往往直接 受到课 堂气氛 的影响 , 很多老师在探究学 习当中往往唱独角戏 ,没 有发挥探究学 习的应 有效 果。因此 一定 要把 学生 的学 习内在心理 调动起 来,备课 时要根 据学生 的智力 发展水 平和数 学的心理特点来 确定教学 的起 点、深度 和广度,让 个层次 的 学生都有收获 。为 了适应学 习注意里不能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
【摘要】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对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探究、数学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的探究。
【关键词】探究;模式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有以下几个途径:
1. 在概念的教学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性学习对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更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一些熟知的实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函数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课本中给出的定义,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定义,而应选取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
可先让学生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是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什么方式表达:
(1)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在t小时内行过的路程是s千米。
(2)用表格给出某水库的存水量与水深。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
(4)由某一天气温变化的曲线所揭示的气温和时刻。
然后让学生反复比较,得出各例中两个变量的本质属性:一个变量每取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惟一确定一个值。
2. 在定理、法则的发现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揭示知识背景,暴露思维过程,体验探索的真谛。
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学生在小学时就知道把三个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但定理是要经过严密论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这个拼的实质。
3. 在例题的引申拓展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初二几何“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有这样一个例题:“求证:有一条直角边及斜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这个问题学生不难证明,但教师不能到此为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探索1:能否将斜边上的高线改为斜边上的中线和对应角的角平分线?
命题1:有一条直角边及斜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真)
命题2:有一条直角边及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真)
探索2:能否把直角三角形改为一般三角形?
命题1: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命题错误,因为三角形的形状不同,高线的位置不同。
那么在什么条件下命题成立?学生自然提出下面三个命题。
命题2:如果两个锐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和第三边的高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命题3: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和第三边的高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命题4:如果两个钝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和第三边的高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 对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探究
代数中的很多内容充满了用来表达各种数学规律的模型,如代数式、方程、函数、不等式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
如完成下列计算:1+3=?1+3+5=?1+3+5+7=?1+3+5+7+9=?1+3+5+7+…+(2n-1)=?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
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更应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深入思考。
如果有的学生不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讨论,适当提示,如画出正方形点阵图,从数与形的联系中发现规律,也可让学生思考已知算式:1+2+
3+4+…+(2n-1)=n(1+2n),2+4+6+8+…+2n=2(1+2+3+4+…+n)=n(n+1)与1+3+5+7+…+(2n-1)=…?的关系,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找到规律。
5. 数学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的探究
教师应尽可能多提供一些现代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探究。
如市场销售问题、办厂赢亏测算、股票风险投资、贷款利息计算、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有奖销售讨论、体育比赛研究等等。
如学习了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后,
可以让学生计算有关经济问题。
探究性学习应根据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
对概念、定理、例题等的探究,可全班或分组讨论;对数学知识的引申、应用探究,可分组讨论,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适时点拨,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