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化学(4) 大气颗粒物
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及其防治方法
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及其防治方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成为了全球各地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类和生物造成了危害,也对环境产生了破坏。
为了改善大气质量,我们需要了解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防治方法。
一、颗粒物(PM)颗粒物是指大气中悬浮的和可吸入的固体或液体粒子。
这些颗粒物可以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和采矿等。
颗粒物不仅对人类的呼吸系统和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导致能见度降低和全球气候变化。
为了减少颗粒物污染,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的净化。
通过使用颗粒物捕集器和过滤装置来减少工厂和车辆排放的颗粒物。
2.配合农业活动进行管理。
农业活动也是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适当管理农田、使用更环保的农业技术和减少农药的使用都能有效减少颗粒物排放。
3.加强室内空气净化。
在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减少室内颗粒物的浓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二、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是燃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它不仅会对环境造成酸雨的形成,还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眼睛造成伤害。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更清洁的能源。
替代燃煤和石油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可以大大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
2.改善工业排放控制。
加强工业炉窑和电厂的脱硫装置,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3.加强大气污染监测。
及时发现和解决二氧化硫排放超标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治。
三、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是由燃烧过程中的高温反应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它们不仅对大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是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主要成分。
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推广清洁燃烧技术。
使用低氮燃料和改良燃烧设备,减少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
2.加强交通尾气控制。
控制机动车辆的排放标准,采用尾气催化转化技术和电动车辆等,降低交通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改善工业和家庭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分类和健康效应
烟尘
无机颗粒物 硫酸及硫酸盐颗粒物、硝酸及硝 酸盐颗粒物以及重金属和稀有金 属颗粒物 有机颗粒物 烷烃、烯烃、芳烃、和多环芳烃、 亚硝酸胺、氮杂环类、环酮、醌 类、酚类和酸类等物质的颗粒物
一 次 颗 粒 物 二 次 颗 粒 物
天然和人为过程排放的颗粒物
一次颗粒物相互反应或由天然、人为 过程排放NOX、H2S、NH3和碳氢化 合物等气体相互发生物理、化学和光 化学反应所产生的颗粒物Βιβλιοθήκη 1.对呼吸道膜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颗粒物含有 有毒物质, 表面吸附有 毒气体和有 毒金属及化 合物
刺激腐 蚀呼吸 道
呼吸道防 御机能降 低,使呼 吸道发病 率升高
2.对肺细胞的腐蚀和损伤
。
动物实 验,一 次注入 大量城 市颗粒 物悬液
对肺泡细胞 和其他种类 的肺细胞产 生刺激、腐 蚀、破坏作 用
引起肺 气肿、 肺水肿、 支气管 炎等疾 病
致突变作用
致畸作用
致癌变作用
5.其他危害
1、颗粒物还能刺激眼睛,使结膜炎等眼病的发病率增加。 2、颗粒物还可通过饮食进人人体,造成对健康的危害。 3、颗粒物的严重污染还能恶化生活卫生条件,影响室内开 窗换气和室外晾晒衣服。
参考文献
[1]孟紫强.环境毒理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76 [2]齐文启 .环境监测新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9 [3]夏立江.环境化学.北京市: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2003.167 [4]傅国伟.环境工程手册环境规划卷.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3. 776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分类和健康效应
环工0802 张 晶 环工0802 库培佳
1
2 3 4
概 念
来 源 分 类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颗粒,它们可以分为可见颗粒物(直径大于或等于2.5微米)和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
本文将对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一、自然源自然界中的大气颗粒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气溶胶:自然气溶胶是大气中最主要的颗粒物来源之一。
它们包括由植物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海水中的盐粒和海藻所产生的物质等。
这些气溶胶颗粒物通过自然过程如挥发、风蚀和植物代谢等进入大气中。
2. 地壳物质:地壳物质的风蚀和搬运也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例如,风蚀的沙尘暴可以将土壤中的颗粒物带入大气中,形成PM10(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
此外,火山喷发、地震等地壳活动也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二、人为源人类活动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人为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中的燃煤、燃油等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包括各种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重金属等。
2. 交通排放:机动车辆的尾气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会形成细颗粒物和臭氧等污染物。
3. 生物质燃烧:生物质燃烧是农村地区主要的大气颗粒物来源之一。
例如,农作物秸秆焚烧和柴火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细颗粒物和污染物。
人为活动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日益增加,导致大气质量下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威胁。
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大气颗粒物的存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影响:1. 空气质量:大气颗粒物的增加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降低能见度,影响空气清新程度,对人们的户外活动、景观观赏等产生不利影响。
2. 呼吸健康:细颗粒物可以穿透到呼吸道最深处,对肺部产生损害。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颗粒物中,会增加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风险。
3. 生态系统:大气颗粒物对植物和动物也有一定影响。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组成研究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组成研究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主要由固态和液态的颗粒物质组成。
它们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组成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大气颗粒物来自多个不同的来源。
一方面,自然源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这包括火山喷发、沙尘暴、森林火灾等自然现象。
这些自然事件会释放大量的颗粒物质进入大气中,从而导致大气颗粒物的增加。
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也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工业生产、交通排放、农业活动等均会释放大量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中,其中包括大气颗粒物。
例如,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工厂烟囱排放的颗粒物等,都在不断地污染着我们的空气。
二、大气颗粒物的组成大气颗粒物的组成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
无机物是大气颗粒物中较为常见的成分。
它们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主要来自于燃烧排放和大气化学反应。
这些物质通常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此外,还有一些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等,也常以无机形式存在于大气颗粒物中。
有机物是大气颗粒物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分。
它们来自于燃烧排放、高分子有机物的挥发和大气化学反应等过程。
有机物的成分非常复杂,包括多环芳香烃、多氯联苯、多溴联苯等。
这些有机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有潜在的危害,其中一些物质还被认为具有致癌性。
三、大气颗粒物的研究方法为了对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组成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大气颗粒物的采样与分析。
科学家们通过在不同地点设置采样站点,使用采样器将空气中的颗粒物收集下来。
然后,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对采样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能够获得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粒径分布等重要信息。
另一种方法是大气颗粒物的模拟实验。
科学家们利用实验室条件,模拟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探究颗粒物的生成机理和转化过程。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演化规律。
环境化学
1、大气颗粒物粒径在2μm不易去除的原因。
答:大气颗粒物的消除方式通常有两种:干沉降和是湿沉降。
粒径大于10μm的大气颗粒物(降尘)在重力作用下或与其他物体碰撞后发生干沉降而消除。
湿沉降有雨除和冲刷两种机制,雨除是指一些颗粒物可以作为形成云的凝结核,成为云滴的中心,通过凝结过程和碰撞过程使期增大为雨滴,进一步长大形成雨降落到地面,雨除对粒径小于2μm的颗粒物的去除效率较高,特别是对具有吸湿性和可溶性的颗粒物去除效果更明显。
冲刷是指降雨时在云下面的颗粒物与降下来的雨滴发生惯性碰撞或扩散、吸附过程从而使颗粒物去除。
冲刷对粒径大于8μm的颗粒物的去除效率较高。
由于通过湿沉降过程去除大气颗粒物的量占总量的80%到90%,这就造成粒径在2μm左右的颗粒物因无法有效去除而随气流输送很远(几百到上千公里以外),造成大范围污染。
2、水体重金属的特点是什么?答:①分布: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的重金属,绝大部分将迅速转入沉积物或悬浮物内,一般水体中的沉积物和悬浮物对重金属都有强烈的吸附能力。
②形态和迁移转化:通过吸附、沉淀、共沉淀的化学转化过程以及受生物、物理因素的影响,与水体中固相结合的金属形态多变,迁移转化过程复杂。
③生物效应(毒性与富集性):重金属的生物有机化过程有的是解毒过程(如As的有机化),有的是增毒过程(如Hg的甲基化);水生生物对有些重金属有吸收作用,会通过食物链富集。
搜索到的答案: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1)天然水中的微量重金属就可产生毒性效应。
(2)微生物不仅不能降解重金属。
(3)生物体对重金属有富集作用。
(4)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饮水、呼吸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
3、水体重金属迁移转化因素。
答:①(自身因素)重金属种类、浓度和存在形态:水迁移性(可溶性)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强迁移能力(如Cd,水体中以Cd2+存在较多),溶解度低的则迁移能力小(如氢氧化铅,碳酸铜)。
脂溶性强的重金属(如甲基汞)极易被生物吸收而降低其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能力,挥发性强的重金属(如Hg)则容易从水体挥发,逸散至大气。
大气颗粒物组分解析
大气颗粒物组分解析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气污染源的增加导致大气中悬浮粒子含量增加,变得越来越严重。
大气颗粒物的组分解析可以帮助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预测未来的污染趋势,并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大气颗粒物是指大气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或液滴,主要由碳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锌、氧化铝、铝粉、石英砂等显微颗粒构成。
大气中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废气、灰尘、气溶胶、风尘等。
大气颗粒物组分解析包括从形态和化学成分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从形态上讲,大气颗粒物可以分为活性碳颗粒、水溶性碳颗粒、火柴头状颗粒、锥形颗粒、角形颗粒等。
从化学成分上讲,大气颗粒物可以分为碳黑、含铁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钠、氯酸钾等。
大气颗粒物组分解析的技术有多种,如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散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微量元素分析仪等,它们可以准确定量地测定大气颗粒物的形态和化学成分。
大气颗粒物组分解析研究的结果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大气污染
的性质、发展趋势及预测,从而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提高空气质量,减少污染。
从目前来看,大气颗粒物组分解析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不足,如研究颗粒物组分未深入到其来源、生态效应等方面,样品的采集和分析也仍存在不足,以及现有技术难以同步检测空气、气溶胶和降水中的颗粒物组分等。
希望未来能有研究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减少大气污染,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环境。
综上所述,大气颗粒物组分解析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研究。
从化学和形态上研究大气颗粒物组分,可以建立大气污染的来源和特征,并对控制污染提出有力的政策建议。
通过不断完善技术,深入研究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污染特征,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环境。
大气颗粒物物源解析及来源示踪
大气颗粒物物源解析及来源示踪大气颗粒物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而产生的微小固体和液体颗粒悬浮在空气中。
这些颗粒物的来源非常复杂,可能包括燃烧排放、工业废气、交通尾气、土壤扬尘等。
大气颗粒物的物源解析和来源示踪对于了解大气污染形成机制、采取相应措施以及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根据颗粒物的物源解析,可以分析出不同来源的颗粒物成分和特征。
燃烧排放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例如煤燃烧、汽车尾气的颗粒物含有较高的黑碳含量和金属元素。
工业废气中排放的颗粒物可能含有一些特定的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
土壤扬尘中的颗粒物则可能富含无机盐、土壤微生物等。
通过分析颗粒物的化学成分以及其与不同来源的关系,可以判断不同来源颗粒物在大气中的贡献程度。
其次,颗粒物的来源示踪可以用于追踪颗粒物的传输和扩散过程。
颗粒物在大气中的传输和扩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来源的颗粒物具有不同的传输特征。
例如,移动源排放的颗粒物主要分布在城市和交通路口附近,而工业废气排放的颗粒物则可能随风向迁移较远。
通过示踪颗粒物的来源,可以了解颗粒物的传输路径,从而制定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气颗粒物的物源解析和来源示踪中,仅仅依靠化学成分分析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不同来源的颗粒物可能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而不同来源之间的化学成分差异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手段和技术,如气象条件、同位素示踪、模型模拟等,来进行更准确的物源解析和来源示踪。
并且,颗粒物的来源示踪还可以结合人为活动与自然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来进一步提高准确性。
最后,大气颗粒物的物源解析和来源示踪不仅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健康和气候变化等领域有着广泛影响。
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通过深入了解大气颗粒物的物源和来源,可以有针对性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从而保护人类健康。
此外,大气颗粒物还对气候变化有影响,部分颗粒物能够吸收或反射太阳辐射,从而影响地球能量平衡。
第二篇大气环境化学4大气颗粒物
4.1 大气颗粒物的分类
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TSP):
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的颗粒物的总质量 作为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
长期飘 泊 在 大气中 颗 粒 直径小 于 l0m的 悬 浮 物 称为飘 尘 (Airborne particle),大于l0m的微粒,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而 很快沉降下来的这部分微粒称为降尘(Dustfall)。
19
4.6 大气中的放射性核素
2、人工产生的放射性核素
(1)核武器 (2)核电站 (3)燃煤的排放物
二、放射性核素对健康的效应
具中等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危害最大 。
20
4.7 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颗粒物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较大的粒子可能停留在鼻腔及 鼻咽部,很小的颗粒可以进入并停留在肺部。
目前,世界上对可吸入粒子的粒径大小有两种意见,一种定 为l0m以下,一种定为l5m以下。
由于中国城市空气污染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目前计入空气污 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TSP)。
23
4.8 环境空气的质量
24
15min测验
问答题: 简述大气环境中臭氧的化学过程。
25
16
4.4 大气中的无机颗粒物
天然源
颗粒物的天然源一般大于人为源载带量。由于颗粒物是易消 失的粉尘和海浪溅沫,其中大颗粒占优势,沉降迅速,对环境影 响不大,除非在散发源附近如火山爆发将大量颗粒物散发达数公 里之遥。
17
4.5 大气颗粒物中的有机化合物
大气有机颗粒物的来源及类型
大气颗粒有机污染物是指吸附和沉积在各种大气颗粒上的有 机物,大气中的另一类有机物为挥发性有机物。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特征与来源解析
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一、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及特点供应链金融是指以供应链上的交易信息和资金流作为基础,通过金融手段为供应链各方提供资金融通、风险管理和增值服务的全过程金融服务。
它的核心在于以供应链上实际的交易活动为依托,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融通和结算服务,为整个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以满足各参与主体的融资需求,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效运转。
供应链金融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可观性。
供应链金融着眼于整个供应链,因此融资基础实体多,业务规模大。
尤其是在国际贸易方面,融资规模更为庞大,对金融机构的支付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资信状况等都有较高的要求。
二是稳定性。
由于供应链融资案业务长期性强,融资辅助设施要求严格,对整个供应链运转稳定性的要求较高。
三是灵活性。
供应链融资与实物流转相结合,对资金流的要求既灵活又多样化。
四是风险多样化。
在供应链金融中,金融机构的风险不再只受单一企业的信用状况的乘数效应,而是包括供应链中的风险共担,实现风险多样化。
供应链金融具有以上几个特点,使得它成为一种对中小企业融资有重大影响的金融方式。
二、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影响1.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传统上,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融资,往往会面临诸多的限制和条件。
而借助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有了更多的融资渠道,比如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订单融资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多样的融资选择。
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意味着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融资支持,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供应链金融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更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
传统上,获得融资往往需要中小企业提供大量的抵押品和担保措施,审批流程繁琐,时间周期较长。
而供应链金融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通过对供应链的分析和融资技术手段,使中小企业能够更快速地获得资金支持,从而提高了融资的效率和速度。
大气颗粒物分析标准
大气颗粒物分析标准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颗粒物质,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等。
它们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大气颗粒物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监测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大气颗粒物分析标准,以便对大气颗粒物进行监测和评估。
首先,大气颗粒物的分析标准主要包括采样、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
采样是指收集大气颗粒物样品的过程,常用的方法包括高体积采样、低体积采样和筛分采样等。
而分析方法则是指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颗粒物浓度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分析,包括重量法、光学法、化学分析法等。
此外,质量控制要求则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包括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大气颗粒物分析标准还涉及到监测设备和标准化管理。
监测设备的选择和维护对于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各国都会制定相应的设备标准和维护要求。
同时,标准化管理也是大气颗粒物分析的重要环节,包括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等方面,以确保分析工作的规范和一致性。
最后,大气颗粒物分析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环境保护和健康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执行分析标准,可以及时发现大气颗粒物超标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保障空气质量。
同时,科学的分析标准也有利于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和影响评估,为环境政策制定和健康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大气颗粒物分析标准对于环境保护和健康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各国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更新相关标准,以确保大气颗粒物分析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分析标准,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维护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化学 大 气 颗 粒 物
一、大 气 颗 粒 物
1、大气颗粒物的定义 2、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及分类 3、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 4、大气颗粒物的危害性 5、大气颗粒物的清除 6、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防治
1、大气颗粒物的定义
大气颗粒物(aerlosal) 大气是由各种固体或液体微粒均匀的分 分散相 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一个庞大的分散体系, 称为气溶胶体系。 气溶胶体系中分散的各种粒子称为大 气颗粒物。
Dp DgK
p 0
pP—忽略了浮力效 应的粒密度
ρ0—参考密度 (ρ0=1 g/ cm3)
2、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及分类
大气颗粒物按其粒径大小可分为:
①总悬浮颗粒物<100μm
②飘尘< 10μm
③降尘> 10μm ④可吸入粒子< 10μm PM10为控制指标 细粒子PM2.5
⑶按其大小和形成原因
0.1 1 10 100
8×10-5 4×10-3 0.3 30
2~13年 13~98年 4~9小时 3~18分
5、大气颗粒物的清除
大 气 颗 粒 物 的 去 除
干 沉 降
两 种 机 制
重力作用 去除效率 半径小于1μm的颗粒物特别 80%—90% 是具有吸湿性和可溶解性 布朗运动扩散
对半径4μm以上的颗粒 物去除效率较高 雨除
固体
雾(Fog) 2-200μm 霭(Mist) 〉10μm介 于雾和霾
霾(Haze)~0.1μm 烟尘 (smoke) 0.01-5μm
液体 液体
固体 固体、液体
水蒸气冷凝生成的颗粒小水滴或冰晶水平视程小 于1Km 与雾相似,气象上规定称轻雾,水平视程在1— 2km之内,使大气呈灰色。
干的尘或盐粒悬浮于大气中形成,使大气混浊呈 浅蓝色或微黄色。水平视程小于2 km 含碳物质,如煤炭燃烧时产生的固体碳粒、水、焦 油状物质及不完全燃烧的灰分所形成的混合物, 如果煤烟中失去了液态颗粒,即成为烟炭(soot) 泛指各种妨碍视程(能见度低于3km)的大气污染现 象。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源解析1. 引言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质,其直径范围可以从纳米级到几十微米。
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了解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其来源至关重要。
2.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水分。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包括挥发性有机物和非挥发性有机物。
挥发性有机物一般来自于车辆尾气、工业排放和生物排放等源,非挥发性有机物则主要来自于燃烧过程和大气氧化反应。
无机物包括硫化物、氮化物和氨盐等。
硫化物主要来自于煤炭和石油的燃烧,氮化物则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和农业活动。
氨盐主要来自于农业活动和家禽养殖。
另外,大气颗粒物中还含有水分,这主要是通过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后凝结形成的。
水分的含量对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性质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主要可以归结为自然源和人为源。
自然源包括海洋源、沙尘源和生物源。
海洋源主要是由于海洋表面的波动而产生的细小液滴,在大气中形成颗粒物。
沙尘源主要是由于干旱地区的风力将沙尘悬浮而形成的颗粒物。
生物源则是指生物活动产生的细小颗粒物,如植物花粉和微生物的飞散。
人为源包括交通排放、工业排放、燃烧排放和建筑施工等。
交通排放主要是由汽车和船舶等交通工具燃烧产生的尾气排放物形成的颗粒物。
工业排放主要是由工厂和发电厂排放的废气中的颗粒物形成的。
燃烧排放则是由家庭燃烧和野外火灾等活动产生的颗粒物。
建筑施工也会产生大量的尘埃颗粒,进一步加剧大气颗粒物的含量。
4. 大气颗粒物的影响大气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它们可以进入人体,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颗粒物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可以对人体细胞和组织产生毒性效应,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其次,大气颗粒物还可以影响能见度,在一些城市造成雾霾和霾气现象。
这不仅影响人们的视野,还对经济和交通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大气颗粒物还可以与大气气态成分相互作用,影响大气的化学反应和气候变化。
大气颗粒物来源示踪技术与研究进展
大气颗粒物来源示踪技术与研究进展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颗粒,包括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
它们由于大小小、具有活性表面,能够携带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为了解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传输途径,科学家在过去几十年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大气颗粒物来源示踪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碳同位素示踪技术碳同位素示踪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大气颗粒物来源示踪技术。
大气颗粒物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可以通过分析其碳同位素组成,确定其来源。
不同来源的OC和EC具有不同的碳同位素组成,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碳同位素制定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比例。
二、化学组成分析除了碳同位素示踪技术,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分析也是研究其来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大气颗粒物中的元素、阴离子和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可以判断其可能的来源,如工业排放、交通尾气、沙尘暴等。
同时,化学组成分析还可以提供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的健康风险。
三、天气模型和气象条件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传输还与天气模型和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通过收集和分析气象数据,如风向、风速和温度等,可以模拟大气颗粒物在空气中的传输路径和速度。
同时,天气模型还可以用于预测大气颗粒物的资源和分布,为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四、化学反演技术化学反演技术是一种基于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通过逆向模型分析确定颗粒物来源和源类别的方法。
通过将大气颗粒物中的化学组成与申花库中现有的来源数据进行对比和匹配,可以确定主要的颗粒物来源和其贡献比例。
化学反演技术在大气颗粒物来源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五、源解析法源解析法是一种将大气颗粒物中的化学组成分解为不同来源的方法。
通过将大气颗粒物中的元素、离子和有机物的浓度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可以确定不同来源之间的贡献比例。
源解析法可以进一步帮助识别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为源解析和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大气颗粒物来源示踪技术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大气工程中的大气颗粒物来源研究
大气工程中的大气颗粒物来源研究引言: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颗粒,它们既包括自然生成的颗粒,也包括人为活动排放的颗粒。
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大气颗粒物的来源成为大气工程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自然来源的大气颗粒物1. 自然来源的颗粒物种类和特点自然来源的大气颗粒物包括沙尘、花粉、气溶胶等。
沙尘是由风力在干旱地区扬起的沙土颗粒形成,可长时间悬浮于大气中;花粉则主要由植物散发,在春季和夏季特别多;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微粒,主要由自然界的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洋挥发、植物散发等因素产生。
2. 自然来源的颗粒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自然来源的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沙尘暴对空气质量、能见度和交通都会带来负面影响;花粉可引发过敏反应,影响人类的健康;气溶胶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害,可能导致呼吸道炎症、心血管疾病等。
二、人为活动排放的大气颗粒物1. 人为活动排放的颗粒物种类和来源人为活动排放的大气颗粒物主要包括工业污染物、交通排放物和生物固体废弃物。
工业排放主要是由燃煤、烧油、焚烧废弃物等工业过程产生的颗粒物;交通排放则主要是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生物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农业、畜牧业和家庭垃圾。
2. 人为活动排放的颗粒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人为活动排放的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工业排放的颗粒物会加剧城市大气污染,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交通排放的颗粒物则会导致城市的雾霾问题愈发严重;生物固体废弃物产生的颗粒物会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危害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
三、大气颗粒物来源研究的方法与措施1. 采样和测试方法大气颗粒物来源研究主要通过采样和测试方法来获取数据。
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高容积空气采样器、真空采样器等;测试方法则包括重力沉降法、电动力沉降法、核素分析法等。
2. 数据分析与模拟通过采集到的数据,研究人员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
大气环境中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特征研究
大气环境中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特征研究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大气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大气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特征对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及组成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燃煤、工业生产、交通排放和自然释放等过程。
根据其直径大小,可以分为PM10(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和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两类。
它们包含了多种有机物、无机物和元素。
二、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特征1. 无机盐类大气颗粒物中的无机盐类主要包括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
这些无机盐类是大气酸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酸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2. 有机物大气颗粒物中的有机物主要由无机盐类和有机质复合形成。
有机物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燃烧过程中的排放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生物质燃烧等。
有机物对大气中的辐射平衡和气溶胶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3. 元素大气颗粒物中的元素主要包括碳、氮、硫和金属元素等。
这些元素来源于燃煤和交通尾气等人为排放源,以及土壤悬浮粒子和海洋气溶胶等自然源。
这些元素的存在对于大气污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1. 采样方法为了研究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特征,科学家采用了多种采样方法,包括高效涂盘采样法、玻璃纤维滤膜法和负载粒子采样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捕捉大气中的颗粒物,并进行后续的化学分析。
2. 分析方法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分析通常采用色谱法、质谱法和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大气中的各种化学物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揭示大气颗粒物的成分特征。
四、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特征研究的意义1. 环境保护通过研究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特征,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污染源和排放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
2. 健康风险评估大气颗粒物中的有机物和元素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研究其化学成分特征有助于评估不同颗粒物暴露水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为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与来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与来源解析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而大气颗粒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污染物,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与来源进行解析,希望能为读者深入了解大气颗粒物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一、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大气颗粒物主要由可见的颗粒物(PM10)和较小的细颗粒物(PM2.5)组成。
根据其化学组成,大气颗粒物可分为无机颗粒物和有机颗粒物两大类。
1. 无机颗粒物无机颗粒物是大气颗粒物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主要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粉尘等。
硫酸盐主要来自于燃煤和工业排放,硝酸盐则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
铵盐则是硝酸和硫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的产物。
这些物质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还参与了大气化学反应,对气候变化和光化学污染有着重要影响。
2. 有机颗粒物有机颗粒物是大气颗粒物中另一重要的成分,包括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相有机物。
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自于车辆尾气、燃煤、工业废气和生物源排放等,而颗粒相有机物则主要来自于燃煤和木材燃烧等过程。
这些有机物中包括多环芳烃、多酸、氨基酸等,它们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参与了大气化学反应过程,对光化学污染和气溶胶生成有着重要作用。
二、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工业排放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大量燃煤和工业废气中的颗粒物,如煤尘、金属尘、硫酸盐和硝酸盐等,都会进入大气中并形成大气颗粒物。
此外,一些工业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如苯、二甲苯等,也会以颗粒物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2. 交通尾气交通尾气是城市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车辆的燃烧排放会释放出颗粒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而形成颗粒物。
尤其在高密度车流量的城市,交通尾气排放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明显。
3. 生物质燃烧生物质燃烧是大气颗粒物的另一重要来源,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农作物秸秆的焚烧和木柴、煤炭等的燃烧都会释放大量的颗粒物和有机物进入大气中。
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研究
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研究概述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固体或液体颗粒物,其直径在0.001至100微米之间。
这些颗粒物来自不同的来源,包括自然和人为活动。
大气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其来源及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1. 自然来源(1)地壳活动:包括火山喷发、地震、岩石破碎等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2)生物来源:植物的花粉、细菌、真菌孢子等也是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3)海洋来源:海水蒸发形成的海盐颗粒也是大气中的一种主要颗粒物。
2. 人为来源(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烧、颗粒物排放等都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2)交通排放:车辆尾气排放中的颗粒物也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
(3)家庭生活:燃煤、燃气等家庭生活用能也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4)农业活动:农作物的种植、养殖等活动也会产生颗粒物。
二、大气颗粒物的特征1. 颗粒物的组成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包括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有机碳、无机碳等。
它们的比例和含量会受到大气化学反应、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颗粒物的大小根据颗粒物的直径大小,可以将其分为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和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
可吸入颗粒物能够深入呼吸道,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
3. 颗粒物的来源示踪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多种多样,通过对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同位素比值等进行分析,可以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追踪和识别。
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燃煤和燃油的燃烧,硝酸盐则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等。
4. 颗粒物的输送和沉降大气颗粒物会随着风的传播而进行输送,同时也会因为重力和湿度等因素而进行沉降。
不同颗粒物在大气中的输送和沉降特性也会影响其在空气中的浓度分布和分布区域。
三、大气颗粒物的影响1. 对健康的影响大气颗粒物中的有害物质能够引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等。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大气颗粒物中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化学组成分析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化学组成分析1.自然源:大气中的许多颗粒物是自然生成的。
自然源主要包括风沙、火山灰、森林火灾、生物质燃烧、植物花粉和海洋溶胶等。
这些颗粒物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1)燃烧源:包括工业燃烧、机动车尾气、火力发电厂等。
这些源排放的颗粒物主要是燃烧产生的灰尘和烟雾。
(2)工业活动:包括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产生的排放物。
这些活动会产生大量的灰尘、颗粒物和气溶胶。
(3)农业活动:包括农作物燃烧、畜禽养殖和土地利用等。
这些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和细颗粒物。
(4)道路扬尘:由于道路交通的运行会悬浮地面的颗粒物,尤其是在干燥和风大的地区更为严重。
(5)建筑施工: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和颗粒物,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1.无机物:无机物主要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硝酸钾、硫酸铵等。
这些化合物主要来自于燃烧排放物和气溶胶的凝结和化学转化。
a.硫酸盐:主要来自于燃煤和石油生产过程中的硫氧化物排放,也与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排放有关。
b.硝酸盐:主要来自于燃煤和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和大气中的氮氧化物(NOx)的氧化转化。
c.铵盐:主要来自于氨气在大气中的氧化和与硝酸盐的反应。
2.有机物:有机物主要包括多环芳烃、有机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来自于燃烧排放、挥发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
a.多环芳烃:主要来自于石油和煤炭燃烧排放物。
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潜在的致癌和毒性效应。
b.有机碳:主要来自于燃烧排放、颗粒物沉降和气溶胶的氧化。
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来自于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和气溶胶的二次形成。
3.水分:颗粒物中的水分来自于大气中的湿度和颗粒物的凝结。
水分对颗粒物的化学反应和气候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大气环境化学概论
dT
dz
>0 =0:等温层 <0:逆温层
这时气层稳定性比较弱,有利于 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
污染物的运动不受温度的影响
这时气层稳定性很强,对于大气 的垂直运动起着阻碍作用,不利 于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
2.1 温度层结
第2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2.1.2 意义
研究大气温度层结可用于判断气块稳定情况、 气体垂直混合情况,并考察污染物扩散情况。
(23)高架连续点源地的面地轴面线最质大量质浓量度浓度
( xm,a0x ,
0,
H2) Q Q z euH2uyy
z
exp(
H2
2
2 z
)
2.3大气污染数学模式
2.3.2 有效源高的计算 有效源高H=烟囱高度h+烟羽抬升高度ΔH
经验关系式
H
vsd u
1.5
2.68105
p
Ts Ta Ts
d
H
▪大气污染物的概念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 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从形成过程:一次、二次污染物 从存在状态:气态和固体颗粒态的污染物
从化学组: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含碳化合物、含卤素化合物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
1.3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
1.2 大气层的结构
对流层(troposphere) 平流层(stratosphere) 中间层(mesosphere) 热 层 (thermosphere ) 逸散层(escape layer)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
1.2 大气层的结构
大气颗粒物组分分析与颗粒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组分分析与颗粒源解析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固体和液体颗粒物,它们对大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都有着重要影响。
大气颗粒物主要由颗粒物物质和颗粒物源组成,颗粒物物质可以分为无机盐、有机碳、元素碳和金属元素等多种成分,而颗粒物源主要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气颗粒物的组分和来源,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颗粒物组分分析和颗粒源解析是两个关键的研究领域。
颗粒物组分分析旨在确定颗粒物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比例,从而了解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和来源。
颗粒源解析则是通过统计和模拟等方法,将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分解为不同的源类别,如交通源、工业源和生物源等,以便更好地制定和实施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在颗粒物组分分析方面,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质谱仪、元素分析仪、气溶胶中子源和同位素等。
这些分析方法的应用可以测量颗粒物中不同组分的含量和特征,例如酸性物质、痕量金属和有机物等。
通过对大气颗粒物中各种成分的监测和分析,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成因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和优化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而在颗粒源解析方面,科学家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判断颗粒物来源的贡献。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统计学分析来确定不同源类别的特征物质和组分,然后通过比对监测数据中这些特征物质和组分的含量,来估计不同源类别的贡献。
例如,交通源通常含有挥发性有机物和元素碳等特征成分,而工业源则常常含有痕量金属和硫酸盐等特征成分。
通过这种方法,科学家们可以了解不同源类别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程度,为制定差异化的污染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通过对大气颗粒物的组分分析和颗粒源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大气颗粒物的特征和来源。
然而,要准确地进行颗粒物组分分析和颗粒源解析并不容易。
首先,大气颗粒物组分的分析需要使用复杂的仪器设备和方法,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其次,颗粒源解析需要建立详细的源类别和特征物质库,并结合监测数据和模型模拟来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第四章
大气颗粒物-颗粒物源和汇
大气颗粒物的消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及性质均密切相关; 大气颗粒物消除方式包括干沉降和湿沉降。
干沉降 _ 颗粒物通过重力作用或与其它物体碰撞沉降于地表的现象。 通过重力对颗粒物的作用,降落于土壤、水体的表面或植物、建
4
第四章
大气颗粒物-大气颗粒物分类
烟尘(熏烟,Smoke) 0.01~ 5 m;固体与液体;含碳物质。 烟雾(Smog)
0.001~ 2 m;固体;粒径在2m以下,现泛指各种妨碍视程 (能见度低于2km)的大气污染现象。 光化学烟雾产生的颗粒物,粒径常小于 0.5 m使大气呈淡褐色。
5
第四章
霭(Mist)
大气颗粒物-大气颗粒物分类
颗粒直径:大于10 m 物态:液体 生成机制、现象:与雾相似,气象上规定称轻雾,水平视程在1 ~ 2km之内,使大气呈灰色。
霾(Haze)
颗粒直径:~ 0.1 m 物态:固体 生成机制、现象:尘或盐粒悬浮于大气中形成,使大气混浊呈浅蓝 色或微黄色。水平视程小于2km。
大气颗粒物可在全球范围内扩散迁移。
1
第四章
大气颗粒物-大气颗粒物分类
粉尘(微尘、Dust)
颗粒直径:1 100 m 物态:固体 生成机制、现象:机械粉碎的固体微粒,风吹扬尘,风沙。
烟(烟气,Fume)
颗粒直径:0.01 ~ 1 m 物态:固体 生成机制、现象:由升华、蒸馏、熔融及化学反应等产生的蒸气凝结 而成的固体颗粒。
第四章
大气颗粒物(大气气溶胶)
大气颗粒物 _ 大气中固态和液态颗粒状物质的总称。颗粒状均匀地分
散在大气中,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庞大悬浮体系,即气溶胶体系,因 此大气颗粒物也称为大气气溶胶(Aerosols)。
大气颗粒物 _ 不是大气的主要组分,普遍存在于大气环境中,是无恒 定化学组分的聚集体。
大气颗粒物可能本身是 有害物质,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也 可能是有毒物质的运载体或反应床 (可使一些气体污染物转化成有 害的颗粒物或使某些污染物的毒性增强);此外,颗粒物能散射太阳光, 致使能见度下降。
(由机械粉碎、液滴蒸发等过程形成,主要是自然界及人类活动的一次污染 物)。
核模型颗粒 可以凝聚而 转化 为 积聚型颗粒 ,但 积聚模与 粗粒模之间一般不会相互转换。
10
第四章
天然源
大气颗粒物—无机颗粒物来源
风传粉尘,火山爆发烟气以及海浪。 人为源 电厂、市政焚化、冶金过程、采矿及交通运输等 冶金-----颗粒物直径小于2m
三级标准
三类质量功能区(各特定工业区)
16
环境空气质量
空气污染指数 (API)
定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报告的一种定量反映和评定空气质 量状况的尺度,即把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单一 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受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具有简明、直观、通俗易懂的特点。 中国城市空气污染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目前)计入空气污染 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TSP。 三种污染物各具一个分指数,以分段线性函数形式将该分指 数与其浓度相关联。
9
第四章
大气颗粒物—大气颗粒物粒度分布
大气颗粒物的粒度三模态,即艾根核模、积聚模和粗粒模。
(由蒸汽凝结或光化学反应)气体经成核作用而形成的颗粒,粒度
为0.005~0.05m,属于核模型(不稳定,在大气中湍流扩散很快被其他 物质或地面吸着去除)。粒径在0.05~2m范围的颗粒物是由核模型颗粒 凝聚或通过蒸气凝结形成,属于积聚模型(在环境中不易扩散或碰撞 而去除,多数为二次污染物,80%以上的硫酸盐颗粒属于此模)。以上这两 种颗粒物合称为 细粒(小于2m),粒径大于 2m的颗粒物属 粗粒
6
第四章
大气颗粒物-颗粒物的源和汇
大气颗粒物可分为天然源和人为源两类。 若按颗粒物形成机制,可分为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
一次颗粒物 _ 由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释放到大气中,直接形成 污染的颗粒物,例如土壤、海盐粒子、燃烧烟尘等等。 二次颗粒物 _ 由大气中污染气体组分(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
2
第四章
灰(Ash)
大气颗粒物-大气颗粒物分类
颗粒直径:1 ~ 200 m 物态:固体 生成机制、现象: 燃烧过程中产生微粒,如煤、木材燃烧时产生 硅酸盐颗粒,粉煤燃烧时产生的飞灰等。
雾(Fog)
颗粒直径:2 ~ 200 m 物态:液体 生成机制、现象: 水蒸气冷凝生成的颗粒小水滴或冰晶。
3
第四章
17
环境空气质量
18
环境空气质量
例:
南方某城市某周的监测结果:TSP、SO2、NOx全市的平均 浓度分别为0.156mg/m3、0.211mg/m3、0.400mg/m3, 计算该城市空 气污染指数。 NOx 实测浓度 0.400mg/m3 介于 0.150 ~ 0.565mg/m3 之间,按表 1 , 此浓度限值C3.3 = 0.150 mg/m3, C3.4 = 0.565mg/m3,而相应的分指 数值I3.3 = 200, I3.4 = 300(表1 ),则NOx的污染分指数为:
• 镉、铬、铜和锰等-----冶炼厂、冶金工业 • 铍、镍和钒等----动力发电厂(燃煤及燃油) • 砷、铍、镉、铬、铜、铁、汞、镁、锰、铅和锑等----市政垃圾焚烧
11
第四章 大气颗粒物—大气颗粒物中有机化合物
吸附和沉积 (挥发性有机物) 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复杂
排放标准日趋严格 美国EPA(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控制大气颗粒物,经历从TSP到
PM10和PM2.5过程。1985年将原始颗粒物指示物质TSP项目修改为PM10, 1997年在原有PM10的标准上增加了PM2.5的排放标准。
欧盟于1997年提出了PM2.5标准。 中国1996年颁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
沉积作用
(1)碰撞作用:粒径5~30m的颗粒(鼻咽部和支气管上部沉降) (2)沉降作用:粒径1~5m 的颗粒(支气管部位沉降) (3)扩散作用:粒径小于0.1m的颗粒(肺区沉积 )
粗颗粒物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统,诱发哮喘病。细颗粒物可能
引发心脏病、肺病、呼吸道疾病,降低肺功能等。
14
第四章 大气颗粒物—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
筑等物体上,沉降的速率与颗粒的粒径、密度、空气运动粘滞系数等 有关。粒径小于0.lm的颗粒,即艾根粒子,依靠布朗运动扩 散、互相碰撞而凝集成较大的颗粒,通过大气湍流扩散到地面或 碰撞而消除。
8
第四章
大气颗粒物-颗粒物的源和汇
湿沉降 _ 雨雪或其它形式降水使颗粒物消除的过程。 湿沉降存在雨除和冲刷两种机制。 雨除对半径小于lm的颗粒物效率较高,特别是具有 吸湿性和可溶性的颗粒物更为明显。 冲刷 对半径为 4 ~ 5 m以上的颗粒物效率较高。 大气中消除颗粒物的量一般湿沉降约为 80 ~ 90 %, 干沉降只有10~20%。
Ii
Ci Ci , j Ci , j 1 Ci , j
(Ii, j 1 Ii, j ) Ii, j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
环境空气质量
Ii Ci C3,3 C3,4 C3,3
(I3,4 I3,3) I3,3
0.400 0.150 Ii (300 200) 200 0.565 0.150
大气颗粒物-大气颗粒物分类
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TSP)
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的颗粒物的总质量作为 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 大气中颗粒直径小于l0m的悬浮物称为飘尘,大于l0m的悬 浮物,由于重力作用而沉降的微粒称为降尘。
二、人工放射性核素 (1)核武器 (2)核电站 (3)燃煤
13
第四章 大气颗粒物—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
PM10(可吸入颗粒物) _ 大气中粒径在10 m以下的颗粒物。 PM2.5 _ 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 m的颗粒物。
(PM2.5粒径小,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 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大)
了PM10的标准,并统一在空气质量日报中取消了 TSP质量指数,采用 PM10指标。
15
环境空气质量
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一级标准 一类质量功能区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级标准 二类质量功能区
(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 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Ii 260
用类似的方法可计算出TSP、SO2的分指数分别为60 (TSP)和161 (SO2)。则总体上只取污染指数最大者 报告该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 API=max(60、161、260)= 260 首要污染物为NO 。
20
12
第四章 大气颗粒物—大气中放射性物质来源
一、天然放射性核素 (1)陆生气体放射性核素
岩石和土壤中存在放射性核素如铀-238、铀-235和钍-232,衰变 产生放射性氡-222(半衰期3.8天)和氡-220(半衰期55秒)。
(2)宇宙射线
宇宙射线是指来自太阳和外层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大气天然 放射性的主要来源)。此外,宇宙射线与大气中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放 射性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