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报告:环境中微生物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引言:环境微生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分布于地球各个角落,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采集和分析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探索其多样性和功能。
材料与方法:1. 采集样品:我们选择了两个不同的环境样品,分别是土壤和水体。
在采集土壤样品时,我们使用无菌铲子将土壤样品收集到无菌容器中。
在采集水体样品时,我们使用无菌采样瓶直接收集水样。
2. 样品处理:我们将土壤样品和水体样品分别稀释至不同浓度,以便后续分析。
同时,我们还制备了对照组,即无菌水。
3. 培养微生物:我们将处理后的样品分别接种于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然后置于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培养时间为48小时。
4. 鉴定和计数:培养结束后,我们观察和鉴定了每个培养皿中的微生物种类,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计数。
结果与讨论:1. 微生物多样性:经过培养和观察,我们发现土壤样品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
我们观察到了各种各样的细菌和真菌,包括球菌、杆菌、放线菌等。
而水体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主要以细菌为主。
这表明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更高,可能是由于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更为丰富。
2. 微生物数量:通过显微镜计数,我们发现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水体样品。
这也与前面的结果相符,因为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更多,因此数量也更多。
3. 微生物功能: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功能实验,以探索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
我们发现一些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具有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这对土壤的有机质循环至关重要。
此外,我们还发现一些水体样品中的微生物具有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能力,这可能是为了竞争有限的资源。
4. 实验的局限性:本实验只是对环境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采集和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局限性。
我们未能对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功能研究,这需要更复杂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
此外,我们只选择了土壤和水体作为样品,未能覆盖更多的环境类型。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2.掌握微生物的常规培养和计数方法;3.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其数量和种类取决于环境条件的不同。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分布情况,通过微生物培养和计数的方法获取相关数据。
常规培养法是将环境样品通过适当的培养基、培养条件进行培养,利用生物学方法检测微生物生长情况。
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形态特征,结合计数结果判断微生物种类。
计数法主要有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
直接计数法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菌液中的微生物数量,通常使用带标度的计数室进行计数;间接计数法是通过培养方法将微生物增殖得到可计数范围。
三、实验步骤1.取得环境样品,如泥土、水样等;2.将样品分别取适量于含有富营养物的琼脂平板上进行接种;3.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所接种的细菌液,一定时间后进行观察;4.观察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形态特征,并计数样品中的细菌数量;5.将菌落分离培养,制备单菌种;6.通过显微镜观察单菌种的形态特征。
四、实验结果1.根据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不同,样品中培养的细菌数量和种类可能不同;2.样品中可能存在不同形态和颜色的菌落,通过计数结果可以初步判断主要菌属;3.单菌种观察结果可以进一步判断细菌种类。
五、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同时也发现了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多样性。
由于实验时间较短,只观察了一部分微生物的形态特征,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才能确定微生物的种类。
此外,不同培养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也会有所差异,需要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我对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有了初步了解。
实验中掌握了微生物的常规培养和计数方法,并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但由于实验时间有限,只观察到了部分菌落的形态特征,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一.实验原理1.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很多有价值的菌株。
微生物常用的分离方法是平板分离法,根据某种微生物对生长条件的不同要求供给它适宜的培养环境,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后平板划线分离,纯化该微生物,直到得到纯菌株。
2.平板菌落计数法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其中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含的菌落数。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1.土壤稀释溶液2.取液器(1000ml 1支),培养箱,培养皿(12个),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棒,接种环,1000ml无菌吸头若干,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
三.实验步骤(一).无菌平板制备1.采用叠皿法把牛肉冻蛋白膏培养基倒入灭好菌的培养皿中,制作无菌平板(二).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2.取一平板,分成6个区,做好标记。
同一个人同一根手指头按如下要求用力一致进行操作:分别用未洗过的手指头,自来水打湿的手指头,自来水认真洗过的手指头,洗手液洗过一遍的手指头,洗过两遍的,洗手液洗过又用酒精棉球消毒后的手指头在六个区上涂抹。
(平板1)3.取一平板,分区,分别用使用过的纸巾,硬币,旧纸币,餐卡在不同区拖动。
(平板2)4.在培养基上方抖动头发数次。
(平板3)5.取一平板,分区,用无菌接种环分别蘸一滴自来水,河水,豆浆在不同区划线。
(平板4)6.用无菌牙签取一点牙垢在培养基上划线。
(平板5)7.取两个平板,一个打开在实验台上放置30分钟,另一个在酒精灯火焰边打开皿盖1分钟。
(平板6)8.取一平板,打开盖,咳几下。
(平板7)(三).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1.采土样2.制备土壤稀溶液3.涂布吸取100ml稀释好的土壤稀溶液,较均匀地滴在平板上,再用无菌涂棒涂布均匀,涂1—2分钟4.培养将培养基平板倒置于37℃下培养24小时5.菌落计数四.实验结果1.平板1:从未洗到用酒精消毒总体趋势是菌落数越来越少,用自来水洗过和用洗手液洗过一遍的菌落数差不多;平板2:旧纸币和硬币的菌落数要多;平板3:抖头发的地方附近长出许多菌落;平板4:自来水菌落最多,其次是河水,河水的菌落分布成“牛”字形,和当时划线的形状一样,再其次是豆浆;平板5:划线的地方长出许多菌落;平板6:放在试验台上的平板长出各种形状的菌斑菌块,在酒精灯旁的基本没有菌落;平板7:咳几下的基本没有菌落。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概述:微生物是地球上最为广泛存在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环境微生物的采集和分析,了解其种类组成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影响。
一、实验方法1. 采集样品:我们选择了不同生态环境中的样品进行采集,并分别选择了土壤、水样以及空气中的微生物。
采集样品的过程中,我们注意避免对样品产生污染,并尽量保持样品的原始状态。
2. 样品处理:在采集完样品后,我们对其进行了处理,包括使用试管进行样品的离心和过滤,以分离微生物并消除杂质。
处理后的样品分别保存在培养皿和离心管中。
3. 培养和观察:我们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到含有相应培养基的培养皿,并进行培养观察。
培养过程中,我们关注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并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拍摄。
4. 遗传分析:为了更细致地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我们对部分样品进行了遗传分析,包括PCR扩增、凝胶电泳和序列测定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获得了微生物的遗传信息,并与数据库进行比对以进行种属鉴定。
二、实验结果1. 种类组成:经过培养和观察,我们发现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最为丰富,包括细菌、真菌和藻类等。
水样中的微生物种类次之,以藻类为主,而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以细菌为主。
遗传分析结果进一步确认了各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组成,也发现了一些罕见的微生物。
2. 功能影响:根据遗传分析结果,我们得知一些微生物具有对环境的功能影响。
例如,土壤中的某些细菌具有分解有机物的功能,对环境中的有机质降解有重要作用;而水中的藻类则能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和水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 环境变化:通过对不同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的比较,我们发现环境的变化对微生物群落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一个受到污染的水源中,我们发现水样中的微生物种类比正常水源中要减少,并且功能多样性也显著下降。
这说明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微生物群落的改变,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引言: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广泛分布的生物群体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采集不同环境样品,分离和鉴定其中的微生物,并探究其在环境中的功能和影响。
实验材料与方法:1. 样品采集:选择不同环境中的样品,如土壤、水体、植物表面等,用无菌容器采集。
2.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样品分别置于无菌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悬浮处理。
3. 稀释与平板计数:将悬浮液进行适当稀释,取适量的样品分别均匀涂布于含有适宜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进行菌落计数。
4. 菌落鉴定:根据菌落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选择不同形态的菌落进行纯化和鉴定。
5. 生理与生化特性测试:对纯化的菌株进行生理和生化特性测试,如对温度、pH值的适应性、产酶能力等。
6. 分子生物学分析: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1. 不同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差异显著。
例如,土壤样品中常见的细菌属有放线菌、假单胞菌等,水体中则常见蓝藻、绿藻等。
这些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和适应性。
2. 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菌落计数差异较大。
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通常较高,而水体样品中则较低。
这与土壤中有更多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有关,为微生物提供了更丰富的生存条件。
3. 经过菌落鉴定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我们成功鉴定了一些优势菌株。
例如,在土壤样品中,我们发现了一株具有产酶能力的放线菌,其酶活性对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4. 微生物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测试结果显示,不同菌株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差异明显。
一些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条件下仍能生存和繁殖,而另一些菌株则对这些条件敏感。
这表明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存在差异。
5. 通过系统发育分析,我们发现一些菌株与已知的环境微生物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说明它们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功能。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采集水样和空气样,利用培养基和培养技术,获得了共计80株微生物,分别鉴定了其生态特征和菌株特征,结果表明水样中主要包含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而空气样中则以细菌为主。
同时,本实验还发现某些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引言:微生物是地球上最神奇也是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之中,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生物资源和环境因子。
微生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被运用于制药、食品加工、生物工程等领域。
此次实验旨在通过采集水样和空气样,分离培养微生物,并鉴定其生态特征和菌株特征,探究这些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对人类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实验样本:水样和空气样实验仪器:培养基、移液管、灭菌培养皿、显微镜实验方法:1. 采集水样和空气样,并将其分别添加进不同的培养基中。
2. 将培养基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48小时,观察微生物生长情况。
3. 对生长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色素、菌落形貌、菌株产生物等方面进行分辨。
结果:本实验共检测出80株菌落(水样55株,空气样25株)。
在水样中,细菌占29.1%,真菌占42.7%,病毒占28.2%;在空气样中,细菌占76%,真菌占16%,病毒占8%。
分开鉴定菌株:包括鉴定细菌、真菌、病毒的生态特征,进行菌株特征鉴定。
其中,水样中明显的微生物为青霉、腐菌和肠道病毒,而空气样中则以葡萄球菌为主。
此外,实验结果还显示,某些微生物菌株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
例如,葡萄链球菌株抑制弧菌的能力高达96%以上。
这一结果说明,这些微生物菌株有着潜在的抗菌应用价值。
结论:在同样的环境中,不同区域带有的微生物种类及数量都会有所不同。
本实验从周边环境中采集到不同菌株,通过鉴定这些微生物在人类、动物和植物中的作用,我们能够了解到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人类更好地控制微生物污染提供了重要数据。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讨新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利用我们的发现来保护人类和生态环境。
实验报告微生物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2. 掌握微生物采集、分离、培养的基本方法;3. 培养无菌操作意识,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生物,它们在土壤、水体、空气、生物体等多种环境中均有存在。
微生物的分布与各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温度、湿度、pH值、营养物质等。
本实验通过采集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和观察,了解微生物的分布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水体、空气、植物表面等;2. 仪器:无菌操作台、无菌棉签、无菌试管、培养皿、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等;3. 试剂:无菌生理盐水、营养琼脂、无菌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微生物采集(1)土壤样品:用无菌铲子取适量土壤,放入无菌试管中;(2)水体样品:用无菌吸管吸取水体样品,放入无菌试管中;(3)空气样品:将无菌棉签在无菌生理盐水中蘸湿,在空气中滚动,收集空气中的微生物;(4)植物表面样品:用无菌棉签在植物表面滚动,收集植物表面的微生物。
2. 微生物分离与培养(1)将采集的样品进行适当稀释;(2)将稀释后的样品涂布在营养琼脂平板上;(3)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 微生物观察(1)观察培养皿上生长的微生物菌落;(2)用无菌接种环挑取菌落,进行纯培养;(3)在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形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样品:在培养皿上观察到较多的微生物菌落,菌落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2. 水体样品:培养皿上菌落较少,菌落形态与土壤样品相似;3. 空气样品:培养皿上菌落较少,菌落形态与土壤样品相似;4. 植物表面样品:培养皿上菌落较多,菌落形态与土壤样品相似。
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土壤、水体、空气、植物表面等环境中均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微生物的形态和数量与采集环境有关,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其次是植物表面和水体,空气中微生物数量最少。
六、实验结论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各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2. 通过微生物的采集、分离、培养和观察,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分布规律;3. 无菌操作在微生物实验中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防止污染。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实验报告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实验报告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微生物这个小家伙们,以及它们是怎么跟环境条件“打交道”的。
微生物可真是个神奇的存在,肉眼根本看不见,却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活跃着。
想象一下,你的冰箱、你的花园,甚至你的手上,都有它们的身影,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今天就带你们深入这个“微小世界”,看看它们是如何受环境影响的。
咱们得聊聊温度。
温度可是一把双刃剑,有的微生物在高温下活得欢快,简直像是参加派对,而有的则会瑟瑟发抖,感觉要冻成冰棍。
比如说,嗜热菌就特别喜欢热乎乎的环境,甚至能在100度的水中安然无恙,真是太厉害了。
而像大肠杆菌这种小家伙,稍微一降温,立刻就像被打了鸡血,活力全无。
想想在炎热的夏天,冰淇淋融化得那叫一个快;而在寒冷的冬天,热汤香气四溢,微生物的活动也自然受到影响,这真是温度之神的游戏。
我们来看看湿度。
哎呀,湿度也是个大事儿。
潮湿的环境,微生物就像找到了宝藏,活得可开心了。
比如霉菌,简直就是潮湿的狂热分子,一遇到湿气,立刻就开派对,瞬间就把食物搞得发霉。
而干燥的环境呢?就像是微生物的死亡禁区,很多小家伙就会进入“休眠模式”,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个机会。
想象一下,家里的衣服发霉了,真让人心烦,这背后可少不了湿度的捣乱。
然后就是光照了。
太阳是个好东西,但对于微生物来说,光照就像是一把利刃,能把它们分成两派。
光合细菌就是光的追随者,沐浴在阳光下,兴致勃勃地进行光合作用,生成能量;而一些厌氧菌则完全不喜欢光,甚至连听都不想听,光线一来,它们就躲得远远的,跟光说再见。
就像在学校里,爱学习的孩子在阳光下跳舞,而那些不爱学习的则在阴暗角落偷懒。
说到营养物质,那可真是微生物的“饭碗”。
不同的营养成分就像是不同的美食,有的微生物偏爱糖分,有的则喜欢蛋白质。
就拿酵母菌来说,遇到糖就像老鼠见到奶酪,乐得不行。
它们通过发酵,转化成美味的面包和酒,真是有本事。
而如果缺少营养,那可就惨了,很多微生物只能“忍饥挨饿”,生活得十分艰难。
微生物实验报告:环境中微生物
微生物实验报告:环境中微生物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微生物简直无处不在。
它们小小的身躯,却有着大大的能量,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环境中的微生物吧!还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的长椅上休息。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微风轻轻拂过。
就在我享受这片刻宁静的时候,一只小蚂蚁吸引了我的注意。
它忙碌地在地上爬来爬去,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我突然想到,这只小蚂蚁生活的环境中,是不是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呢?于是,我开始了这次关于环境中微生物的实验。
首先,我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有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棉签、培养皿等等。
然后,我选择了几个不同的环境进行样本采集。
第一个环境是家里的厨房。
我用无菌棉签在水槽边、案板上还有垃圾桶附近轻轻擦拭,采集到了一些样本。
第二个环境是学校的操场。
我在草地里、跑道旁还有篮球架下分别采集了样本。
第三个环境就是刚刚提到的那个公园。
我在长椅下面、花坛里还有池塘边都采集到了样本。
采集完样本后,我回到实验室,开始制作玻片标本。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活儿,需要非常小心和仔细。
我先把采集到的样本均匀地涂抹在载玻片上,然后滴上一滴水,盖上盖玻片,小心翼翼地避免产生气泡。
接下来,就是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样本的时候啦!当我把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调整好焦距,哇!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出现在我的眼前。
在厨房采集的样本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形状的微生物,有圆圆的球菌,还有长长的杆菌。
它们有的单个存在,有的聚在一起,就像一个小小的微生物社区。
学校操场的样本里,我发现了一些在土壤中常见的微生物,它们似乎在欢快地活动着。
而公园的样本则更加丰富多样,有一些看起来像是藻类的微生物,还有一些形状奇特的小家伙。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不同的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所不同。
厨房因为有食物和水,所以微生物比较多。
操场的土壤为微生物提供了一定的生存条件,但相对厨房来说要少一些。
公园的环境比较复杂,有植物、水和土壤,所以微生物的种类最为丰富。
微生物的分布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布实验报告微生物的分布实验报告一、引言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了解微生物的分布情况,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调查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了解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分布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无菌培养基- 无菌培养皿- 无菌试管- 高温灭菌器- 显微镜- 细菌培养物2. 实验方法:a. 采集样品:我们选择了不同的环境进行采样,包括土壤、水体和空气。
在采集样品时,我们使用无菌器具,以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b. 培养微生物:将采集到的样品均匀涂抹在无菌培养基上,然后将培养皿密封好,放入高温灭菌器中进行培养。
c. 观察与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培养皿上出现了不同形态的微生物。
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下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数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分布情况如下:1. 土壤样品:在土壤样品中,我们观察到了大量的细菌和真菌。
这是因为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水分,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细菌和真菌在土壤中起到了分解有机物和促进养分循环的重要作用。
2. 水体样品:在水体样品中,我们观察到了较少的微生物。
这是因为水体中的微生物受到了水流的冲刷和光照的影响,生存条件较为恶劣。
但是,我们仍然观察到了一些耐盐菌和水生真菌,它们适应了水体环境的高盐浓度和低氧条件。
3. 空气样品:在空气样品中,我们观察到了微生物的数量非常有限。
这是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很容易被风吹散,而且空气中的营养物质也相对较少。
但是,我们仍然观察到了一些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它们可能通过空气传播途径进行传播。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存在差异,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多,水体中次之,空气中最少。
微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一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一、目的:1.学习制备培养基平板的方法,了解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2.用实验证明生活中存在各种微生物,并学会菌落的观察统计。
二、原理:微生物的分布广泛,而肉眼却无法看到,因此我们常常忽略它们的存在。
通过制备无菌培养基平板,我们可以接种各种物质中的微生物,使它们在培养基上生长增殖为肉眼可见的菌落,从而观察其菌落形态,鉴别其种类。
三、材料:已灭菌培养基、无菌培养皿、酒精灯。
四、实验步骤:1.制备培养基平板:在点燃的酒精灯火焰附近打开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并灼烧瓶口。
用另一只手在火焰旁边打开无菌培养皿,将适量培养基缓缓倾倒入培养基后合盖,将培养基缓慢放在桌面过程中不能震荡。
静置冷却。
2.接种:(1)取一套培养基平板,打开皿盖,20分钟后盖好皿盖并注明处理方式,写明组别及时间。
(2)取一套培养基平板,打开皿盖,用手指轻触培养基滑动后盖好皿盖并注明处理方式,写明组别及时间。
(3)取一套培养基平板,打开皿盖,将衣服袖口在培养基上方抖动半分钟后盖好皿盖并注明处理方式,写明组别及时间。
(4)取一套培养基平板,用镊子拔下一根头发,打开皿盖,将头发压在培养基上后盖好皿盖并注明处理方式,写明组别及时间。
(5)取一套培养基平板,不做任何处理,注明为对照,以“CK”表示。
3.将所有培养皿倒置,于28℃温箱中培养一周,观察结果。
五、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经观察整理如下表所示:培养皿号菌落数菌落类型菌落大小(单位:cm)菌落形态表面干湿颜色边缘菌落种类数1手145 1 0.55 丝状干白色不规则 42 0.70 圆形湿米黄色不规则3 0.40 圆形湿肉色完整2衣服150 1 0.39 丝状干白不规则92 1.3 圆形干白丝状3 0.6 纺锤湿黄完整3空气53 1 1.2 丝状干中青外白丝状92 1.5 不规则干白不规则3 0.4 圆形湿中黄完整4头发细菌沿头发长成菌苔,无法分辨菌落及数目。
5、CK 0 123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衣服和手的菌落数接近,而衣服中的微生物种类较多。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报告范文、工作总结、文秘知识、条据书信、行政公文、活动报告、党团范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shop. I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sample essays, work summary, secretarial knowledge, article letters, administrative official documents, activity reports, party group sample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正文内容一、实验目的(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及保养方法。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目录1. 背景介绍1.1 环境微生物的定义1.2 研究环境微生物的重要性1.3 实验目的2. 实验方法2.1 样品采集2.2 样品处理2.3 分离纯化微生物3. 实验结果3.1 微生物种类鉴定3.2 微生物数量及分布情况4. 实验讨论4.1 微生物种类对环境的影响4.2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5. 总结与展望背景介绍1.1 环境微生物的定义环境微生物指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
它们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中。
1.2 研究环境微生物的重要性研究环境微生物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对环境的作用,为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3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环境微生物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探究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分布情况。
实验方法2.1 样品采集从不同环境中采集样品,如土壤、水体、空气等,并分别进行标本编号和记录。
2.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处理,如离心、滤液、接种培养基等,以便后续的微生物分离和鉴定。
2.3 分离纯化微生物通过在不同培养基上接种处理后的样品,观察并筛选出不同形态的微生物,并进行进一步培养和纯化。
实验结果3.1 微生物种类鉴定对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通过PCR等方法鉴定微生物的种属信息。
3.2 微生物数量及分布情况对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特点。
实验讨论4.1 微生物种类对环境的影响探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功能及相互关系,分析其对环境中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4.2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讨论环境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空气中的细菌对呼吸道健康的影响等,并提出相关的防控措施。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增进了对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和分布情况的了解,为今后的环境微生物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
未来可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及其应用前景。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实验报告
实验四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实验目的]1、了解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存在和分布状况。
2、了解无菌操作在微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存在着大量微生物,其种类繁多、形态多样、数量庞大。
它们不但广泛分布于室内外的空气、水和土壤中,还分布在我们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物品上。
土壤是微生物栖居的“大本营”,它含有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有些微生物附着于尘埃上漂浮于大气中,此外,人和动物体的口腔、呼吸道和消化道及动、植物体表面都存在着各种微生物。
可以说,微生物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
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和肉眼难以观察,如果将这些微生物通过某种方法接种到合适它们生长的营养基质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后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此即为菌落。
通过平板培养的方法可检查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
不同种的微生物可形成大小、形态各异的菌落,其可作为细菌种属鉴定的依据。
[实验材料]1、样品土壤,自来水,污水,实验室或其他地方室内空气,物体或桌面表面,人皮肤表面等。
2、培养基无菌普通琼脂平板、无菌普通营养琼脂瓶。
3、仪器和其他物品培养箱、酒精灯、试管架、水浴锅、无菌生理盐水(10mL、9mL、5mL),无菌吸管(1mL),无菌空平皿等。
[实验内容]1、标记用记号笔在培养皿底部标记样品名称、组别、日期等内容或写在标签纸上,贴于皿底一侧,避免影响结果观察。
2、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选择适当位置,打开无菌平板的皿盖,使培养基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即让空气中含微生物的尘埃或颗粒以沉降法自然接种到培养基表面。
分别经20min、60min后盖上皿盖,37℃ 24h培养。
可选择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或不同地点同一时间的不同方式。
3、皮肤表面的细菌检测取无菌平板一块,一分为三。
一侧用手指直接在培养基表面涂抹,洗手后再在另一侧涂抹,盖好皿盖。
酒精棉球消毒后用手指直接在培养基表面涂抹,37℃ 24h倒置培养。
4、桌面的细菌检测取无菌平板一块,用无菌棉签在5 mL盐水管中浸湿后直接在培养基表面涂抹,盖好皿盖。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的采样和培养,观察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和生长特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验材料,培养皿、琼脂培养基、标本采集工具、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 采集样本,在实验室周围的不同环境中,如土壤、水源、空气等地方进行样本采集。
注意避免污染和混入外部微生物。
2. 培养微生物,将采集到的样本分别涂抹在含有琼脂培养基的培养皿上,然后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3. 观察生长,在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不同培养皿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数量、形态、颜色等。
4. 显微镜观察,将培养好的微生物样本取出,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发现,在不同环境中采集到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在土壤样本中,发现了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它们呈现出多样的形态和颜色。
而在水源中,微生物的种类相对较少,但数量较为集中。
在空气样本中,微生物数量较少,主要以细菌为主。
在培养基上观察到的微生物生长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结果。
土壤样本中的微生物生长旺盛,形态各异,而水源和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生长速度也较慢。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在形态和结构上也有所不同。
在土壤样本中,微生物的形态多样,有的呈现出丝状、菌丝状,有的呈现出球状或梭状;而在水源和空气中,微生物的形态相对单一,多为球状或梭状。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和生长特性。
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展现出了不同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状态,这为我们研究微生物的生态学和环境适应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此外,本次实验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为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生态特性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这些实验数据,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支持。
参考文献:1. 马克思, 《微生物生态学导论》, 人民出版社, 2008.2. 李华,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手册》, 科学出版社, 2010.3. 王明, 《微生物生态与环境适应性研究进展》, 生态学杂志, 2015(3): 45-52.。
实验报告微生物的分布
实验报告微生物的分布实验报告微生物的分布引言:微生物是一类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以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
实验方法:我们选取了不同类型的环境样本,包括水域、土壤和人体。
首先,我们使用无菌采样器具采集了不同水域的水样,包括自来水、河流水和湖水。
然后,我们在不同地点收集了土壤样本,如花坛、森林和农田。
最后,我们通过采集口腔拭子样本来研究人体内的微生物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分析,我们发现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首先,水域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为丰富。
自来水样本中的微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主要为一些常见的水生细菌。
而河流和湖水中的微生物种类更加多样化,涵盖了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这可能是因为河流和湖水中的营养物质更为丰富,提供了更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其次,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也显示出明显的差异。
花坛样本中的微生物种类较为单一,主要为一些土壤中常见的细菌。
而在森林和农田样本中,微生物种类更加多样化,包括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如氮固定细菌和腐生菌等。
这可能是因为森林和农田中的土壤具有更丰富的有机质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更适宜微生物生存和繁殖的条件。
最后,我们研究了人体内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口腔拭子样本的分析,我们发现人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主要为口腔中的细菌和真菌。
这些微生物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和免疫调节作用。
然而,不同个体之间的微生物组成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个体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等有关。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
水域中的微生物种类丰富,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多样,而人体内的微生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这表明微生物的分布受到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共同影响。
微生物的分布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微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和生长规律。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高温热带雨林土壤样品- 高山冷极地土壤样品- 淡水水样- 海水样品2. 实验方法:(1) 采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样品,并进行处理消毒;(2) 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在含有富集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3)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微生物菌落;(4) 观察并记录不同环境条件下微生物菌落的形态和数量。
三、实验结果1. 高温热带雨林土壤样品:- 微生物种类多样,菌落数量较大;- 菌落形态呈现丰富多样性。
2. 高山冷极地土壤样品:- 微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种群密度较高;- 菌落形态较为单一。
3. 淡水水样:- 微生物菌落数量较大,种类较为丰富;- 菌落分布均匀,密度适中。
4. 海水样品:- 微生物种类繁多,但数量相对较少;- 菌落形态呈现出细长分散分布的特点。
四、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不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分布和种类产生显著影响,表明微生物在适应不同环境下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2. 高温热带雨林中的土壤微生物种类繁多,表明热带环境对微生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高山冷极地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较少,但数量较多,可能与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竞争力增强有关。
3. 淡水和海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淡水中微生物分布相对均匀,海水中微生物种类繁多但数量稀少,这也与水生环境的特点有关。
五、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存在显著的适应性和生长规律,进一步揭示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不同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微生物资源,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六、参考文献- Smith, J. K., & Jones, L. M. (2018).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function in soil: from genes to ecosystems. 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 45, 269-273.- Wang, Y., Shurin, J. B., & Rodriguez, P. (2019).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the ecology of Food and waterborne pathogens.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34(8), 643-655.。
微生物的分布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布实验报告篇一: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实验报告一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原理和方法2 学习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微生物3 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原理实验材料:1 土样溶液0.5ml,无菌生理盐水2 取液器(1000μL一支,100μL一支),培养箱,培养皿(12个),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棒,接种环,1000μL无菌吸头若干,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实验步骤:A培养基的制备(已提前制备好)B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作如下实验1 取三个平板,用100μL的取液器分别吸取100μL的河水、豆浆、豆奶,均匀加在三个培养基上,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2 再取三个平板,三个同学分别用手指(未洗过)在培养基上涂抹几秒钟,一个同学对应一个平板。
3 再取一个平板,其中一个同学将手用肥皂洗过后,再在培养基上涂抹。
4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一个同学对着培养基咳嗽,使口腔中的气流和飞沫落到培养基上。
5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在空气中放置10min左右,关上皿盖。
6 将上述9个平板放置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C土壤中分离微生物1 采土样,制备土壤稀释液(已准备好)2 取三个平板,每个培养基上用取液器添加100μL的土壤稀释液,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3 将平板依旧放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D菌落计数培养24h后,取出培养平板,算出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量。
其中,土样中的微生物含量可用以下式子计算土壤中的细菌含量(个/g土壤)=菌落平均数×10×稀释倍数实验结果及数据:实验结果如附图。
开盖10min 手指直接按压手指直接按压手指直接按压1号的手指经肥皂洗后按压对着培养基咳嗽豆奶河水土壤溶液土壤溶液豆浆土壤溶液实验讨论及感想:1根据你对周围环境中微生物存在的观察,你认为无菌操作要注意什么?在进行无菌操作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始终在明火旁边操作,既不能离得太远,也不能离得太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的配置方法。
2.学习并掌握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3.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法分离微生物。
4.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土壤中有数量巨大、种类丰富的微生物,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常用的是平板分离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使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含菌数。
三、实验器材
土样10g,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平板20个,未知菌种平板,当天降雪;
平皿,涂棒,接种环,无菌200ul, 1000ul吸头,记号笔,酒精灯,取液器:1000ul 、200ul 各一支,培养箱;
0.9% 无菌生理盐水,250ml三角瓶中装99ml生理盐水,每瓶加约20粒玻璃珠,250ml 三角瓶中99ml生理盐水,作100倍稀释用。
四、实验步骤
1.配置培养基:取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5g,蒸馏水1000ml配置培养基,调
pH至7.2,灭菌。
于讲课前倒板20块。
2.采集野外样品:选择肥沃土壤,去表层土,挖5~20cm深度的土壤数10g,装入烧杯,带
回实验室;取校河水装入烧杯,带回实验室;取新积雪中间层转入烧瓶,带回实验
室。
3.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土样1.0g,放入盛99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
用手振荡5min使土壤均匀分散成为土壤悬液(10-2)。
用200ul的无菌吸头从中吸
取0.1ml土壤悬液,注入事先分装有0.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3次,摇匀(10-3)。
类推制得10-4、10-5的土壤悬液。
4.涂板:
1)土壤稀释液(9块):用无菌吸头,分别吸取10-3、10-4、10-5浓度土壤稀释液100ul,较均匀地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牛肉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用无菌玻璃
涂棒涂匀。
每个浓度做3个平板。
2)单菌落划线(4块):用接种环挑取未知平班上的菌落,做单菌落划线分离,每人2板。
3)手指(1块):分别用未洗过的手指头, 用自来水打湿的手指头,用自来水洗过的手指头,用肥皂洗过的手指头和用酒精棉球擦过的手指头(不用毛巾擦)在同
一平板的不同分区涂抹(用力一致)。
4)硬币(1块):取3枚1角硬币,按在平板的3个分区。
5)头发(1块):放置一根头发,用无菌图布棒压紧在培养基上。
6)牙垢(1块):用无菌牙签取一点牙垢在培养基上划线。
7)空气(2块):打开培养皿置实验台上(空气中)10min,按无菌操作要求在酒精灯火焰边打开皿盖1min。
8)积雪(1块):用移液器吸取100ul雪水,较均匀地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牛肉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匀。
5.培养:用报纸包好倒置35℃培养箱里培养24小时。
6.观察结果:对土壤稀释液平板进行计数,单菌落划线平板分离单菌落,其他平板观
察微生物种类、数量。
所有平板都要照相。
五、实验结果
1.土壤中微生物计数
结果如图1。
计数结果如表1。
图
1.土壤稀释液平板培养24h结果。
a、b、c,稀释10-3倍,1-3号;d、e、f,稀释10-4倍,1-3号;
g、h、i,稀释10-5倍,1-3号。
表1.土壤稀释液微生物计数结果
稀释倍数组号平均值/个微生物浓
度/(个/ml)
1 2 3
10-3258 280 无法计数269 2.69×106 10-4无法计数122 无法计数122
10-5 1 0 0 0.33
2.单菌落划线
划线结果见图2。
图2.单菌落划线平板培养24h结果。
由图可以看出,只有b板有少许单菌落出现。
3.其他样品
我们还自己设计了7块平板,培养结果如图3。
对比a和b,菌落数为11:2,可见平时无菌操作是有很大必要性的,但也说明对于一些要求不高的实验,完全没有必要谨小慎微地严守无菌操作要求,空气中地微生物数量不是很多,与土壤、手指相比完全可以忽略。
c板中头发周围长了少量菌落,看似不多,但是要知道这只是1根头发,我们头上有数万根这样地头发,会有多少细菌藏身?可见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相比头发,d板中牙垢就干净些,可能与口腔中环境与空气有区别有关。
e为平时使用的硬币,有培养结果可见上面微生物非常多,提醒我们平时接触完货币后要洗手。
说到洗手,f板让我们大吃一惊,感觉上是越洗越脏!
肥皂洗过后并不比没洗时干净!这是突然想起了××佳香皂的广告,感觉像是被骗了好多年……g板更是颠覆了我们印象中雪花“洁白无暇”的美好印象,培养的结果比硬币都脏。
想到昨晚打雪仗时浑身的雪水,忍不住想要换洗全身衣服。
六、讨论
1.土壤稀释液平板计数
稀释10-3倍计数结果比较理想,但是2、3两板还是出现了大片菌苔,说明稀释倍数还小。
稀释10-4倍虽然浓度适中,但是美中不足,没有涂匀,无法计数。
其中3号板怀疑是因为倒板后没有放平平板导致平面倾斜,而不是涂布的问题,因为菌液明显集中到了平板的一侧。
稀释10-5倍时,居然没有菌落,按浓度来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稀释时没有吹打均匀,吸取了很多上清液,也可能是涂板时涂布棒过热,杀死了细菌。
2.为什么没有单菌落
第一次单菌落划线操作,结果惨不忍睹。
究其原因,首先,手法不对,在开始时应该划的密一些,让大多数细菌在此阶段进入培养基,越往后划的越疏松。
但是我们的板子看起来前后基本一样,这样不利于菌种的分离。
第二,挑取原菌落过多,用接种针扎一下就够,但是我们因为台子上没有准备接种针,改用接种环,结果接触面积大很多,带出的菌种也就多很多了。
第三,用力过大,划板时经常看到接种环进入了固体培养基内,运动阻力不均匀,划线运动的也就不均匀,造成分离不理想。
3.越洗手越脏?
当然这并不能说明洗手利于微生物生长,可能是因为洗手后残留的水让微生物分布均匀,生长的面积更大;与干手指印比较,有更多的水用于生长、繁殖,长得更好;
更重要的是,自来水不是无菌水,肥皂也没有灭过菌,自身都带有很多细菌,只不过因为长期和人体共存,双方相安无事而已。
因此最好不公用日常洗涤用品,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日常洗手还是必要的,可以洗去污垢和有害化学物质。
好习惯需保持。
4.雪水这么脏?
我们尽情欣赏雪的洁白时一直忽略了它的形成原因:雪形成最基本的条件是大气中要有“凝结核”存在,而大气中的尘埃、煤粒、矿物质等固体杂质则是最理想的凝结核。
如果空气中水汽、温度等气象要素达到一定条件时,水汽就会在这些凝结核周围凝结成雪花。
所以,雪花的“内心”富集了空气中的污染物,是很黑暗的~难怪会有这么多微生物存在了。
我们也不必因此对雪来个180度大转弯,比起河水、表层地下水来说,雪水算是干净的了,因此古人也有喝雪水、用雪水泡茶、治病的习俗。
七、思考题
1.从你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观察,你认为无菌操作应注意什么?
尽量减少暴露时间,暴露时一定要在酒精灯的火焰旁,不能离太远。
无菌部分和污染部分不能接触,避免发生交叉污染。
除了灭过菌的试剂、仪器外,不用任何“自认为”干净的器材。
操作前一定要注意洗手、换实验服。
2.说明饭前洗手,饭后刷牙的重要性。
通过手指、牙垢两张片子,我们看出有大量微生物生活在那里。
需要定期进行清洗,避免外来菌大量繁殖,伤害身体健康。
3.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讲究饮食卫生?
饭前洗手,饭后餐具厨具充分清洗灭菌。
生、熟食分开存放,分刀具、砧板操作,生食要清洗干净,熟食要加热彻底。
条件允许的话采取分餐制。
不吃变质食品和长时间存放的剩饭菜。
4.试解释夏天时煮好的饭如果放在锅中保持盖着锅盖不动,不容易变质,而一旦盛在
碗里的饭就容易变质,如果是吃剩的剩饭就最容易变质的原因。
夏天空气温度适宜微生物生长。
刚煮好的饭因为经过高温杀菌,且锅盖将之与空气隔离,组织微生物进入;盛在碗里则直接把饭暴露在空气中,会有细菌落在富含营养物质的饭上,快速繁殖使饭变质;吃剩的饭之前与人的唾液、餐具均有长时间接触,已经含有大量、多种微生物,变质速度最快。
5.根据实验结果,试批驳“洁僻行为”。
实验结果3.f、讨论3已经讨论过洗手的问题,可以看出手不是越洗越干净的,总
会感染一些水中和洗涤用品中的细菌,虽然于健康无碍。
因此反复洗手完全没有必要,只是增加些心理安慰而已。
八、参考文献
1.陈金春、陈国强,微生物学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