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大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作业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01e6c9bceb19e8b9f6ba22.png)
3-1 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工件车削细长轴时,出现图3-80a、b、c所示误差是什么原因,分别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少或消除?答:a) 误差原因:1)由于细长轴工件的刚性差,在加工过程中因受力变形而使加工出的工件呈两端细中间粗的鼓形。
随着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在两端,工件刚度最大,变形最小,切去的金属层厚;中间工件刚度最小,变形最大,切去的金属层薄。
2)误差复映减小误差的措施:使用中心架或跟刀架,提高工件的刚度,比如改为反向进给,使工件由轴向受压变为轴向受拉。
b) 误差原因:1)机床的刚性较差。
随着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在两端,机床变形较大,切去的金属层薄;中间机床变形较小,切去的金属层厚。
因此因工件受力变形而使加工出的工件呈两端粗、中间细的鞍形。
2)误差复映减小误差的措施:1)提高机床部件的刚度,减小载荷及其变化2)减小误差复映系数或减小毛坯形状误差c) 误差原因:1)机床导轨与主轴不平行2)主轴回转误差中的倾角摆动3)尾座偏移(前后顶尖连线与导轨扭曲)减小误差的措施: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参数,并给以充分冷却和润滑,以减少切削热。
提高导轨副的导向精度。
3-2 试分析在转塔车床上将车刀垂直安装加工外圆时,影响直径误差的因素中,导轨在垂直面内和水平面内的弯曲,哪个影响大?与卧式车床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解:D:工件直径;ΔDy,ΔDz工件直径误差;Δy:导轨在水平面内的弯曲;Δz:导轨在垂直面内的弯曲;车刀垂直安装时误差的敏感方向在垂直方向。
因此导轨在垂直面内的弯曲对工件直径误差的影响较大车刀垂直安装:z方向为误差敏感方向在卧式车床中:y方向为误差敏感方向。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e30f1c767f5acfa0c7cd42.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上)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答: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变成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
2、某机床厂年产CA6140 卧式车床2000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15%,机械加工废品率为5%。
试计算主轴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有何特点若一年工作日为280天,试计算每月(按22天计算)的生产批量。
解:生产纲领公式 N=Qn(1+α)(1+β)=(1+15%)(1+5%)=2415台/年查表属于成批生产,生产批量计算:定位各举例说明。
答: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的六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位置。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在六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d)一面两销定位,X,两个圆柱销重复限制,导致工件孔无法同时与两销配合,属过定位情况。
7、“工件在定位后夹紧前,在止推定位支承点的反方向上仍有移动的可能性,因此其位置不定”,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答:不正确,保证正确的定位时,一定要理解为工件的定位表面一定要与定位元件的定位表面相接触,只要相接触就会限制相应的自由度,使工件的位置得到确定,至于工件在支承点上未经夹紧的缘故。
8、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中各工件需要限制哪些的自由度,指出工序基准,选择定位基准并用定位符号在图中表示出来。
9、分析图所示的定位方案,指出各定位元件分别限制了哪些自由度,判断有无欠定位与过定位,并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c6402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d.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答: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变成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与。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者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
2、某机床厂年产CA6140 卧式车床2000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15%,机械加工废品率为5%。
试计算主轴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有何特点?若一年工作日为280天,试计算每月(按22天计算)的生产批量。
解:生产纲领公式N=Qn(1+α)(1+β)=(1+15%)(1+5%)=2415台/年查表属于成批生产,生产批量计算:定位?各举例说明。
答: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使用合理的六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称之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位置。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在六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务必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者几个自由度。
(d)一面两销定位,X,两个圆柱销重复限制,导致工件孔无法同时与两销配合,属过定位情况。
7、“工件在定位后夹紧前,在止推定位支承点的反方向上仍有移动的可能性,因此其位置不定”,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答:不正确,保证正确的定位时,一定要懂得为工件的定位表面一定要与定位元件的定位表面相接触,只要相接触就会限制相应的自由度,使工件的位置得到确定,至于工件在支承点上未经夹紧的缘故。
8、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中各工件需要限制什么的自由度,指出工序基准,选择定位基准并用定位符号在图中表示出来。
9、分析图所示的定位方案,指出各定位元件分别限制了什么自由度,推断有无欠定位与过定位,并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009845ad02de80d4d8405a.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填空题:1.大量 成批2.表面粗糙度 表面波度3.2360 件/年4.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5.拉伸 压缩6.mm 005.095.59-φ7.工序分散 8.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9.3121- 10.试切法 调整法 11.磨削 12.冷压 13.常值 变值二、单项选择题:1.√2.×3.×4.×5.×6.√7.√8.√9.√ 10.×三、名词解释1.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在加工后的几何参数(尺寸大小、几何形状、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相符合的程度。
机械加工精度包括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
2.六点定位原则:用合理设置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完全确定。
3.磨削烧伤:在磨削加工中,产生的磨削热使工件表面产生剧烈的温升,出现金相组织的转变,使得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和强度下降,产生残余应力甚至引起显微裂纹,这种现象称为磨削烧伤。
4.时间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每个工人完成单件合格产品或某项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时间定额是安排生产计划、核算生产成本的重要依据,也是设计、扩建工厂或车间时计算设备和工人数量的依据。
四、计算题:1.解:(1)根据题意,可知尺寸6±0.1mm 为封闭环。
(2)尺寸链如下图所示。
尺寸链图中,尺寸L 和尺寸05.026±均为增环,尺寸006.036-为减环。
(3)封闭环基本尺寸及其上下偏差的计算:L +26+(-36)=6 L ES +0.05+0.06=0.1 L EI +(-0.05)+0=-0.1求得:01.005.016--=L mm 。
2.解:(1)基准不重合误差: 工艺基准为A,设计基准为B,两者间的尺寸公差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分析由尺寸L 1=100±0.05, L 2=20±0.025以及AB 间距尺寸L AB 组成的尺寸链:封闭环为:L AB ,其余尺寸都为增环。
机械制造工艺学_部分课后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_部分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8d071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f.png)
• 4)修配装配法:适用于成批或单件小批生产,装配精度要求较高, 组成环较多的场合;
• 5)调整装配法:适用于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较多的场合;
• 第六章习题6-7 说明装配尺寸链中的组成环、封闭环、协调环、补偿环、和 公共环的含义、它们各有何特点?
• 解答:课本第六章各小节中的概念,自行寻找答案。 • (注:互换装配法:协调环;修配法:补偿环;)
D方案: 1) 关于对称度的定位误差:Δdw = Δjb =Td/2 =0.05 2)关于工序尺寸54的定位误差: Δdw = 0
方案比较: 1)由于C、D方案关于对称度的定位误差 >对称度公差,不能用 2) B方案:
关于工序尺寸54的定位误差: Δdw = 0.0207,只占该工序尺寸公差的15%; 关于对称度的定位误差:Δdw = 0,因此该方案可用
保证对称度——限制沿X移动和Z 转动;
c) 限制六个自由度 保证尺寸l,h,l2——限制三个移动; 保证与基准A平行度——限制绕Z转动。
保证与底面平行——限制绕X,Y转动。
d) 限制五个自由度 X Y X Y Z
保证尺寸l——限制沿X移动;
保证与左孔的平行度——限制绕X,Y 转动
保证对称度——限制沿Y移动和Z转 动;
第三章习题 3-4:定位误差计算
D 3500.025
d
80
0 0.1
H 38.500.2
Td
基准位置误差 Δjw = 2 sin
2
=0.0707
Δjb = TD/2 = 0.0125
Δdw = 0.0832 >0.2/3
• 第四章习题 4-1
• 4-1 车床导轨在垂直面平面内及水平平内的直线度对车削圆轴类 零件的加工误差有什么影响,影响程度有什么不同?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f415386529647d262852b7.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篇一:《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及答案《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答案一填充题 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机械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a),(b),(c)。
答案:加工质量、生产率、经济性。
2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包括(a),(b),(c),(d)等四个方面。
答案:机床、夹具、工件、刀具。
3 工艺过程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是:(a),(b),(c),(d)。
答案:提高加工质量、合理利用机床、安排热处理工序、及早发现毛坯缺陷。
4 在机械制造中,通常将生产方式划分为(a),(b),(c)三种类型。
答案:单件小批、中批、大批大量生产。
5 确定毛坯加工余量的方法有三种即(a),(b),(c)。
大批量生产用(d)。
答案:计算法、查表法、经验估计法、计算法。
6 根据作用的不同,基准通常可分为(a)和(b)两大类,定位基准属于(c)。
答案:基准、工艺基准、工艺基准。
7 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安排机加工顺序的原则是(a),(b),(c),(d)。
答案:先面后孔、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
8 选择定位粗基准要考虑(1)使各加工面都有一定的和比较均匀的(a);(2)保证加工面与非加工面的(b)。
答案:加工余量、相互位置精度。
9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a),(b),(c)。
答案: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表面相互位置精度 10 零件表层的机械物理性质包括(a ),(b),(c)。
答案: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 11 刀具磨损属于(a )误差,可以通过计算后输入(b )来补偿。
答案:变值系统误差、等值异号的误差 12 零件的表面质量包括(a),(b),(c)、(d)。
答案:表面粗糙度及波度、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 13 工艺系统的振动分为两大类即(a)与(b),其中振幅随切削用量而变的是(c)。
答案:强迫振动、自激振动、自激振动 14 切削加工后,引起表面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有(a),(b),(c)。
工艺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教学教材
![工艺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教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89bd29181ed9ad51f11df20f.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试指出习题图-1(a ),(b ),(c )的表面A,B 的设计基准是哪些表面?解:a )表面A 的设计基准是D 的轴线表面B 的设计基准是表面Cb )表面A 的设计基准是表面C ,D表面B 的设计基准是A 的轴线,Dc )表面A 的设计基准是表面C 的轴线,D 的下母线表面B 的设计基准是表面C 的轴线2.试指出习题图-2(a ),(b ),(c ),(d )的工序基准和工序尺寸及加工要求。
(a )本工序是加工槽,工序基准:左端面, 中轴线,以及下母线工序尺寸:0.1015+,00.120-,槽宽6±0.2加工要求:槽两侧面关于轴线A 的对称度为0.1(b )本工序是加工两侧面,工序基准:大端圆柱中轴线,大、小端圆柱相接处的凸肩面工序尺寸:10±0.1,00.28-加工要求:加工的两侧面满足尺寸20±0.1要求(C )本工序是加工孔,工序基准:A 的轴线工序尺寸0.1030+Φ加工要求:加工面对A 轴线的径向跳动为0.1.(d )本工序是加工孔,工序基准:中轴线B ,平面A ,孔B 左端面工序尺寸20±0.04,0.108+Φ 加工要求:孔中心线与平面A 的垂直度为0.06,孔对B 中心轴线的对称度为0.13.试计算习题图-3所示尺寸链,其中0A 为封闭环,i A 为组成环。
习题图-3(a ) 0503020A =-=00(0)0EsA =--=0(0.2)(0.1)0.3EiA =---=-故000EsA EiA A =00.320-(b) 030504040A =+-= 0(0.1)0(0.05)0.15EsA =++--==0(0.2)(0.1)00.3EiA =-+--=-故000.150.3040EsA EiA A +-=(c ) 20=A-40 A=600=EsA-0 EsA=0-0.2=EsA-(+0.2) EiA=0故其为0060(d ) 78=62+44+18-A A=46+0.4=0+0.15+0.1-EiA EiA=-0.15-0.35=0+(-0.1)+(-0.1)-EsA EsA=+0.15故0150.1546EsA EiA A +-=4.习题图-2(a ),(b ),(c ),(d )为工序简图,定位时应限制工件的哪几个自由度?最好选择哪几个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解:a )应至少限制工件五个自由度,工件绕自身轴线转动自由度可以不限制。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练习答案1-5章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练习答案1-5章](https://img.taocdn.com/s3/m/aa9ac3afe518964bce847c5e.png)
1-6 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系统?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机械产品生产的过程的一部分,是直接生产过程,其原意是指采取金属切削刀具来加工工件或磨具来加工工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学物理性能,成为合格零件的生产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是零件进行机械加工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要有一个系统来支持。
通常,一个系统是由物质分系统、能量分系统和信息分系统所组成。
1-7 什么是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JL 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2.安装:如果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称为一个安装。
3.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或移位)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容称为工位。
4.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称为一个工步。
5.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内容,称为一次走刀。
1-8 某机床厂年产 CA6140 车床2000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14%,机械加工废品率为4%,试计算机床主轴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有何特点?若一年工作日为282天,试计算每月(按26天计算)的生产批量。
(1)机床主轴的年生产纲领N=Qn(1+%+%)=20001(1+14%+4%)=2360αβ⨯⨯台机床主轴属于中型机械,查表属于大批生产的生产类型。
(2)工艺过程特点a)采用模锻制造毛坯,毛坯精度高,加工余量小。
b)采用专用机械加工设备流水线生产c)采用专用工装d)采用详细的工艺规程,用工序卡、操作卡及调整卡管理生产。
(3)生产批量n 217.589217⨯'==≈NA 236026=台F 2821-10 何谓六点定位原理?何谓完全定位和不完全定位?何谓欠定位和过定位?试举例说明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3acaf431b765ce050814bd.png)
1-1.(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生产过程—机械产品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之间各相互关联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工艺过程—按一定顺序逐渐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铸造、锻造等)、尺寸(机械加工)、相对位置(装配)和性质(热处理)使其成为成品的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1-2.(什么是工序,安装,工步和工位)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工步—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3.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4. 工位—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机床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机床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在一个位置完成的部分工序) 。
5.行程(走刀)—对同—表面进行多次切削,刀具对工件每切削一次,称之为一次行程。
加工余量的概念:指加工过程中所切去的金属层厚度。
余量有工序余量和加工总余量之分。
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加工总余量:从毛培变为成品的整个加工过程中某表面切除的金属层总厚度,即毛培尺寸与零件图设计尺寸之差。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1上下表面粗糙度H1a和缺陷层H2a 2上工序的尺寸公差Ta 3上工序的尺寸误差4本工序加工时的装夹误差时间定额的定义: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完成一定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
时间定额的组成:1基本时间tj 2辅助时间tf 3工作地点服务时间tfw 4休息与自然需要时间tx 5准备终结时间tzz1-3.(生产类型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常用的有哪几种生产类型?他们各有哪些主要工艺特征)生产类型—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
一般分为单件生产、成批(批量)生产和大量生产(1)单件(小批)生产—产品产量很少,品种很多,各工作地加工对象经常改变,很少重复。
(2)成批生产—一年中分批轮流地制造几种不同的产品,每种产品均有一定的数量,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周期地重复。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参考解答(部分)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参考解答(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688fcebd84868762cbaed529.png)
孔2限制(用短圆销) 、 ,
外圆弧3限制(用扁V形铁, 可移动的) 。
1-10
自由度?
答:
(a)左端卡盘限制 、 ,右端尾顶尖
限制 、 、 ,共限制5个自由度;
(b)左端顶尖限制 、 、 ,右端滑动
图a)过三通管中心o打一孔,使孔轴线与管轴线ox、oz垂直相交;
图b)车外圆,保证外圆与内孔同轴;
图c)车阶梯轴外圆;
图d)在圆盘零件上钻孔,保证孔与外圆同轴;
图e)钻铰连杆零件小头孔,保证小头孔与大头孔之间的距离及两孔的平行度。
答:a)合理,三个短V型块各限制2个自由度,完全定位;
b)合理,内孔长心轴限制 、 、 、 四个自由度,小端面限制 自由度;
答:
第三章
3-1车床床身导轨在垂直平面内及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对车削圆轴类零件的加工误差有什么影响,影响
程度各有何不同?
答:导轨水平面内直线度影响, ;导轨垂直平面内直线度影响, ,对于车外圆,影响可忽略;
3-3试分析在车床上加工时,产生下述误差的原因:
1)在车床上镗孔时,引起被加工孔圆度误差和圆柱度误差。
答: 不符合
不符合
符合,至少走三刀。
3-10横磨工件时(图3—83),设横向磨削力Fy=100N,
主轴箱刚度Ktj=5000N/mm,尾座刚度Kwz=4000N/mm,
加工工件尺寸如图示,求加工后工件的锥度。
答:设主轴箱支反力为 ,尾座支反力为
= =
= =
零件锥度为:
3-16车削一批轴的外圆,其尺寸为ф25±0.05mm,已知此工序的加工误差分布曲线是正态分布,其标准差σ=0.025mm,曲线的顶峰位置偏于公差带中值的左侧。试求零件的合格率,废品率。工艺系统经过怎样的调整可使废品率降低?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55d739a76e58fafab003d1.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答案作业一一、填空题:1.精加工阶段 精密、超精密或光整加工阶段2.工人 工作地点 3.基本 辅助4.封闭性 5.铰孔(或浮动镗刀块镗孔) 6.工序基准 定位基准 7.定心 偏心8.5 4 9.形状精度 位置精度 10.工件 机床 11. 3σ 12.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13 拉 14.金相组织 残余应力 15 增大 16 越小 17 回火 退火18 较好 19 最差 二、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简答题1.加工箱体类零件时,常以“一面两孔”作为统一的精基准,因为这样可以比较方便地加工大多数(或所有)其它表面;可以简化夹具设计;可以减少工件搬动和翻转次数。
2.成批大量生产中采用调整法加工, 若毛坯硬度不均匀将造成切削力的变化较大,使工艺系统变形变化较大,将造成加工后尺寸不一。
3.提高切削速度和刀具的刃磨质量,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因为:1)刀具刃口表面粗糙度会“复印”在工件表面上,所以提高刀具的刃磨质量,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
2)在低、中切削速度下,切削塑性材料时容易产生积屑瘤或鳞刺,提高切削速度有利于抑制积屑瘤或鳞刺的产生,从而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
4.“自身加工法”、“合并加工法”是由修配装配法发展成的。
“误差抵消法”是由调整装配法发展成的。
四、分析题1.b 结构工艺性好。
槽与沟的表面不应与其它加工面重合,这样可以减少加工量;改善刀具工作条件;在已调整好的机床上有加工的可能性。
2.b 结构工艺性好。
孔的位置不能距壁太近。
图b 可采用标准刀具和辅具,且可提高加工精度。
3. x y4. y z z x5. a 装配工艺性较好。
a 可将轴及其上面的零件组成单独的装配单元,便于装配。
6. a 装配工艺性较好。
图a 为通孔结构,便于取出定位销,而图b 为盲孔结构,难以取出定位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6e9d39a417866fb84a8e95.png)
3-1 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工件车削细长轴时,出现图3-80a、b、c所示误差是什么原因,分别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少或消除?答:a) 误差原因:1)由于细长轴工件的刚性差,在加工过程中因受力变形而使加工出的工件呈两端细中间粗的鼓形。
随着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在两端,工件刚度最大,变形最小,切去的金属层厚;中间工件刚度最小,变形最大,切去的金属层薄。
2)误差复映减小误差的措施:使用中心架或跟刀架,提高工件的刚度,比如改为反向进给,使工件由轴向受压变为轴向受拉。
b) 误差原因:1)机床的刚性较差。
随着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在两端,机床变形较大,切去的金属层薄;中间机床变形较小,切去的金属层厚。
因此因工件受力变形而使加工出的工件呈两端粗、中间细的鞍形。
2)误差复映减小误差的措施:1)提高机床部件的刚度,减小载荷及其变化2)减小误差复映系数或减小毛坯形状误差c) 误差原因:1)机床导轨与主轴不平行2)主轴回转误差中的倾角摆动3)尾座偏移(前后顶尖连线与导轨扭曲)减小误差的措施: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参数,并给以充分冷却和润滑,以减少切削热。
提高导轨副的导向精度。
3-2 试分析在转塔车床上将车刀垂直安装加工外圆时,影响直径误差的因素中,导轨在垂直面内和水平面内的弯曲,哪个影响大?与卧式车床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解:D:工件直径;ΔDy,ΔDz工件直径误差;Δy:导轨在水平面内的弯曲;Δz:导轨在垂直面内的弯曲;车刀垂直安装时误差的敏感方向在垂直方向。
因此导轨在垂直面内的弯曲对工件直径误差的影响较大车刀垂直安装:z方向为误差敏感方向在卧式车床中:y方向为误差敏感方向。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练习部分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练习部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5a5d621ed9ad51f01df274.png)
1.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答案: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工艺过程:是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是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
1.3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什么是基准、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答案:基准:是指用以确定生产对象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面。
设计基准:是指在零件图上标注设计尺寸所采用的基准。
工艺基准:是指在零件的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定位基准:在加工时,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测量基准:在加工中或加工后,用以测量工件形状、位置和尺寸误差所采用的基准。
装配基准:在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上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1.6什么是六点定位原理?什么是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什么是欠定位与过定位?各举例说明。
答案: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布置的6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
完全定位:工件的6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唯一位置。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举例在课本page12、13)。
1.10何谓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何谓套装、组装、部装、总装和装配?答案: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它是由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构成的。
套件:是在一个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的。
它是最小的装配单元。
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而构成的。
部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 完整练习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 完整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3ecb05cc175527072208c4.png)
第1章练习题答案1. 单项选择1-1答案:③要素1-2答案:④生产率1-3答案:②离散型1-4 答案:④丰田1-5 答案:③60%1-6 答案:③70%1-7 答案:③字符1-8 答案:④零件组1-9 答案:②信息技术1-10 答案:④相关过程1-11 答案:③矩阵式1-12 答案:①时间2. 多项选择2-1答案:①生产对象②生产资料③能源④劳动力2-2答案:①自动化②柔性化③集成化2-3答案:①组织专业化零部件生产厂②组织专业化毛坯生产厂③实行工艺性协作2-4 答案:②零件结构特征相似性③零件材料特征相似性④零件制造工艺相似性2-5 答案:②可保证同一零件组内的零件的工艺相似性④可在划分零件组的同时形成机床组2-6 答案:①成组单机②成组单元③成组流水线2-7 答案:①名称标准化②结构标准化④零部件标准化2-8 答案:①CAI ②CA T ④CAQC2-9 答案:①缩短产品开发周期③降低产品制造成本④减少工程变更次数2-10 答案:①制造②支持2-11 答案:①建立大范围的信息传输网络②建立统一的产品信息模型③建立企业管理信息模型④制定信息传输标准2-12 答案:①快捷的需求响应②动态的组织形式③集成的制造资源3. 判断题∨×∨×∨∨∨∨×∨×∨∨××4. 分析题4-1答案:要点:批量法则仍适用1)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是指产品而言。
对于零部件仍存在生产批量问题。
采用成组技术的基本思想就是利用零件的相似性,人为地扩大生产批量,以达到接近于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效果。
2)产品虽然不同,但产品的零部件中有许多是标准化和通用化的,这些零部件应遵循“批量法则”,采用专业化协作的方式进行生产。
4-2答案:1510243013655314-3答案:要点:这句话是正确的。
1)成组技术本身是使生产合理化的一种制造哲理。
2)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在现代制造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成组技术就是为解决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而发展起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出尺寸正态分布图
第四章 习题讲解
(4)计算合格率和废品率
尺寸过小废品率为
Q过小 0.5 F ( z )
z x x
24.97 24.95 0.8 0.025
查表得:F(z)=0 21.19%
合格率为
Q合格 1 21.19% 78.81%
第四章 习题讲解
(2)判断工序能力
T 0.1 Cp 0.67 6 6 0.025 因CP<1,该工序能力严重不足,必然产生不合格品。
(3)绘制尺寸分布图 工序要求的工件最小、最大尺寸为:
工序能力系数为
dmin 24.95mm
d max 25.05mm
工件可能出现的最小、最大极限尺寸为:
第四章 习题讲解
4-3 试分析转塔车床上将车刀垂直安装加工外圆时,影响直 径误差的因素中,导轨在垂直平面内和水平面内的弯曲,那个影
响大?与卧式车床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解: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弯曲影响大。 因为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弯曲所引 起的刀刃与工件间的相对位移,即直 径误差的敏感方向是通过切削刃的加 工表面的法向,正是垂直平面方向。 卧式车床的刀具水平安装,车床导轨在水平面内的弯曲对工 件直径误差影响大。因为直径误差的敏感方向是水平面方向。
第四章 习题讲解
图c 工件属细长轴,其刚度低。加工过程中工件的中间弯曲
变形大,加工后造成中间粗两头细的圆柱度误差。 图d 工件左端短夹持,右端悬伸,装夹方式使工件刚性差。
加工中工件右端变形挠度大,加工后造成呈喇叭形的圆柱度误差。
第四章 习题讲解
4-12车削一批轴的外圆,其尺寸要求为Φ25±0.05mm,已知 此工序的加工误差分布曲线是正态分布,其标准差σ=0.025mm,
X min x 3 24.97 3 0.025 24.895 mm
X max x 3 24.97 3 0.025 25.045 mm
第四章 习题讲解
因 Xmin<dmin , 故会产生不可修复的废品。 因 Xmax<dmax , 故不产生可修复的不合格品。
第四章 习题讲解
4-10 在车床上加工一批光轴的外圆,加工后经度量若发现整 批工件有如图所示几何形状误差,试分别说明可能产生(a)、(b)、
(c)、(d)所示误差的各种原因。
解:图a 加工过程中刀具刃口逐渐磨损,加工后造成工件呈 圆锥体误差。 图b 机床的刚度低,加工中主轴箱和尾座处变形大,加工 后造成工件中间细且两头粗的圆柱度误差。
曲线的顶峰位置偏于公差带中值的左侧0.03mm,试求零件的合
格率和废品率。工艺系统经过怎样的调整可使废品率降低。 解(1)计算平均尺寸 x
已知公差带中心
常值系统误差 求得
25.05 24.95 TM 25mm 2
0.03mm
x TM 25 0.03 24.97mm
Q过小 21.19%
废品率为
第四章 习题讲解
(5)降低废品率的措施
♦ 调整车刀,使之向后退刀Δ/2=0.015mm的吃刀深度,使误
差曲线分布中心
x与公差带中心TM重合,可减小总的不合格率。
但Cp<1,又增加了尺寸过大的不合格率。 只有当Cp>1,且 T 6 2 x TM 时,才可通过调整系统, 减小不合格品。 ♦ 进一步采用精度更高的加工和工艺装备,控制工艺参数, 减小σ(控制尺寸分散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