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劝学》阅读练习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劝学》同步练习单选题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 槁暴(pù)輮使之然(róu)舟楫(jì)舆马(yú)B. 蛟龙(jiāo)跬步(kuǐ)骐骥(jì)爪牙(zhǎo)C. 镂金(lóu)驽马(nǔ)生非异(xìng)洞穴(xué)D. 跂而望(qì)锲而不舍(qì)二螯(áo)参省乎己(xǐng)2. 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輮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B. 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C. 绝江河(渡)驽马十驾(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 金石可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风雨兴焉(起)3.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君子生非异也B.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C.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D.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4. 下列加下划线字中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④故不积跬步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A. ②③④⑥B. ①②③⑥C. ①②④⑤D. ②③④⑤5.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和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B. 《荀子》现存32篇,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C.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如《劝学》中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 “黄泉”一词有两种释义,一指地下的泉水,一指人死后所住之地。
在《劝学》中的解释为前者。
二、默写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用“故”归纳上文,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1《劝学》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劝学》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劝学》课外阅读训练一、课外阅读Ⅰ阅读下面三段节选自《荀子·劝学》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rú)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②。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③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千、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释:①端而言,蝡而动:极细微的言行。
端,微言。
蝡,微动。
②禽犊:家禽和小牛,古时用来做馈赠礼物。
③兰槐:一种香料。
1.给[甲]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加上标点。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乎动静形:形状,形体。
B.其渐之滫渐:浸泡。
C.游必就士就:接近。
D.长而异俗长:长大成人。
3.从“劝学”的目的出发,概括这三段文字的基本观点。
[甲][乙][丙]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2)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二、课外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甲]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刘向《说苑》)[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文言文综合复习——劝学 (答案)

文言文综合复习——《劝学》一、挖空练习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而(表转折,然而、却)青于(比)蓝;冰,水为(凝结)之而(却)寒于水。
木直中(合乎)绳。
輮(通“煣”,使弯曲)以为(古今异义词,把它做成)轮,其曲(弯度)中(合乎)规(圆规)。
虽(即使)有(通“又”)槁暴(晒干),不复挺者,輮使之然(这样,成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句式:……者,……也判断句)。
故(所以)木受绳(经受墨线比量)则直,金(金属制的刀剑)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广泛地学习)而(并且,而且,表递进)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省(检查,省察)乎(相当于“于”,对)己,则知(通“智”,智慧)明而(并且,而且,表递进)行无过矣。
吾尝(曾经)终日而(表修饰)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之所学也;吾尝(曾经)跂(提起脚后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见得远)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但是,却)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大,)也,而闻者彰(清楚)。
假(借助,利用)舆马者,非利足(脚走得快)也,而致(到达,)千里;假(借助,利用)舟楫者,非能(善于)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通“性”,资质,禀赋)非异也,善假于物(外物,各种客观条件)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起)焉(兼词,即“于此”,从这里,在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即“于此”,从这里,在这里);积善成德,而神明(人的智慧)自得,圣心(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备焉(语气词)。
故不积跬(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格外注意“跬”的偏旁是“足”,与走路有关)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功在不舍(停止)。
锲(刻)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定语后置,即“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上(名词作状语,向上)食埃土,下(名词作状语,往下)饮黄泉,用(因为)心一(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一)也。
《劝学》练习卷含答案

《劝学》练习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ïu) 舟楫(jì) 舆马(yú)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C.镂金(lï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金.就砺则利。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老臣窃以为..之往来。
..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行李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4、下列各句中的“疾”与“疾恶如仇”的中“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C、君有疾在腠理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5、下列句中的“望”与“望其旗靡”中的“望”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先达德隆望尊。
C、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D、适冬日之望日前后。
6、下列句中的“而”与“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知明而行无过矣。
B、终日而思矣。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须臾..(片刻)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 跬.步(古代的半步) 驽马..(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渊.(深水) 风雨兴.焉(起)8..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A. 秦贫,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9.下列各组中加粗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 )A.无可寄托者寄寓于表女寄言于母临崩寄臣以大事B.风雨兴焉忧劳可以兴国兴利除弊夙兴夜寐C.不能十步步其韵奉和一首乃自强步步余马兮山皋D.下饮黄泉中军置酒饮归客日食饮得无衰乎二、阅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用心躁也”一段文字,回答7~10题。
《劝学》阅读理解答案

《劝学》阅读理解答案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劝学》阅读理解答案,答案仅供参考哦。
阅读《劝学》全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 )规。
虽有( )槁( )暴( ),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 )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 )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
,朽木不折;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 )也。
1.将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写在其后面的括号内。
2.将文中画横线的地方补出原文漏掉的语句。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水为之,而寒于水为:②车柔以为轮以为: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博见: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足: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备: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十步: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⑩用心一也一:4.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因特定环境的需要,改变了原来的词性而生成与原有意义相关联的另一种意义,这种此法现象被称为词类活用,如《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奇”和“宾客”原本分别是形容词和名词,这里均为意动用法,分别理解为“觉得(他)很奇异”“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一样”。
请找出本文(补充完整后)中的活用词,完成下列表格。
活用词含活用词的语句活用情况含义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加以解释。
6.请具体说出下列各句加点多义词的用法或意义。
《劝学》选择、翻译、阅读题【必修上册】

《劝学》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B)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解析】B。
A项中“楫”应读为jí;C项中“镂”应读作lòu,“驽”应读作nú;D项中“锲”应读作 qiè。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A、金.就砺则利。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老臣窃以为..之往来。
..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行李【解析】C. A古义:金属制作的刀剑等;今义:金子。
B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
C古今同义:认为。
D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D)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解析】D。
A曰:名词作状语,每天;B.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C.水:名词作动词,游水;D.无活用。
4、下列各句中的“疾”与“疾恶如仇”的中“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C、君有疾.在腠理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解析】D。
题干中是“痛恨”的意思。
A.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
B.快;迅速。
C.病。
D.痛恨。
5、下列句中的“望”与“望其旗靡”中的“望”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先达德隆望.尊。
C、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D、适冬日之望.日前后。
秦观、荀子《劝学》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秦观、荀子《劝学》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劝学秦观①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暗疏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②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③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邵)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④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精骑集·序》)劝学《荀子》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ニ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掩卷茫然,辄复不省(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1.下列句中的“闻”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B.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C.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王安石《伤仲永》D.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2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颇发愤自惩艾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古之学者必有师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23.秦观《劝学》文中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B.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C.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D.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24.将荀子《劝学》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劝学》课后练习 (含答案)

《劝学》练习题(一)一、基础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槁暴(pù)舟楫(jì)舆马(yú)日参省乎己(xǐng)B.爪牙(zhǎo)跬步(kuǐ)蓼蓝(liǎo)金就砺则利(lì)C.驽马(nǔ)骐骥(jì)洞穴(xué)金石可镂(lóu)D.跂而望(qì)须臾(yú)二螯(áo)锲而不舍(qì)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项是()①吾师道也②耻学于师③孔子师郯子④小学而大遗⑤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⑦吾从而师之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B.①③/②⑦⑧/④⑥⑤C.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D.①⑤/②⑦/③⑧/④⑥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有学问的人君子生非异也生:生命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小的方面要学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知识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容身,安身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普通人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学问广博精深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传授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
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劝学》“君子日: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劝学》阅读理解答案

《劝学》阅读理解答案《劝学》阅读理解答案阅读《劝学》全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 )规。
虽有( )槁( )暴( ),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 )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 )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
,朽木不折;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 )也。
1.将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写在其后面的括号内。
2.将文中画横线的地方补出原文漏掉的语句。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水为之,而寒于水为:②车柔以为轮以为: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博见: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足: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备: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十步: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⑩用心一也一:4.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因特定环境的需要,改变了原来的词性而生成与原有意义相关联的另一种意义,这种此法现象被称为词类活用,如《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奇”和“宾客”原本分别是形容词和名词,这里均为意动用法,分别理解为“觉得(他)很奇异”“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一样”。
请找出本文(补充完整后)中的活用词,完成下列表格。
活用词含活用词的语句活用情况含义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加以解释。
6.请具体说出下列各句加点多义词的用法或意义。
1《劝学》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1《劝学》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1《劝学》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乙)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丙)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片刻B.假舆马者假:借助C.是故圣益圣益:更加D.或师焉,或否焉或:或许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终日而思矣___ 而耻学于师B.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则群聚而笑之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于其身也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吾未见其明也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物皆可改变,能“知明而行无过矣”。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阅读《秉烛夜读》,回答问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①?”师旷曰:“盲臣安敢②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③?”平公曰:“善哉!”注:①安:哪里。
疑问代词。
戏:取笑。
②安敢:怎么敢。
疑问副词。
③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1. 解释加点词。
①恐已暮.矣②臣闻.之③壮.而好学④盲臣安.敢戏其君乎?2.翻译句子。
(1)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结合《孙权劝学》回答问题: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4.本文和《孙权劝学》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5、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于厅事之东北角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D.游于是乎始二、阅读《邴原泣学》,回答问题。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 邴原少孤.. (2) 欲书.可耳(3) 过.书舍而泣 (4) 二则羡其.得学2.翻译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本文和《孙权劝学》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
《孙权劝学》侧重:《邴原泣学》侧重:三、阅读《治国不私故人》,回答问题。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上怜之,欲听还旧任。
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七年级下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七年级语文(下)期末复习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一)【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注释】薛谭、秦青:传说中秦国两名善于唱歌的人。
讴(ōu):徒歌(无伴奏)歌唱。
这里指唱歌。
衢(qú):大路,四通八达的路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饯:用酒食设宴送行,设酒送行。
振:使……振动。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及.鲁肃过寻阳(等到)B. 未穷.青之技(尽、完,用完。
这里指学完。
)C. 自谓.尽之(以为,认为)D. 即更.刮目相待(更加)2. 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B.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C.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D.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3.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⑵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4. 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
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薛谭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二)《秦观劝学》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暗疏①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
旬朔之间③,把卷无几日。
1《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1《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10.1《劝学》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三)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石可镂镂:雕刻B.是故圣益圣圣:圣明C.辟为巡官辟:征召D.官盛则近谀谀:阿谀,奉承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B.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C.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D.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3.下列对上面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文字先从学习态度再从学习方法的角度,共用十个比喻来论述中心“学不可以已”。
秦观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秦观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秦观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暗疏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
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醒.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比读《齐史》,见孙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 本段文字选自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的《精骑集·序》。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②辄:常常。
③诵:记诵,记熟。
④暗疏:默写。
⑤员:依仗。
⑥自放:放,放纵。
即放纵自流。
⑦滑稽:诙谐善辩。
⑧旬朔:古时十日为一旬;朔:每月农历初一叫“朔”。
此处指一个月。
⑨比:近,近来。
10惩艾:惩:戒止、警戒;艾读yì。
即惩治过错,警戒将来。
11殆:大、恐怕。
12十一二:十分之一二。
13必寻绎数终:从头到尾阅数次。
14辄:总是,就。
15省:懂得、明了,此处指记住。
【译文】: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常常就能熟记。
默写文章,也没有什么差错。
可后来依仗记忆力强自己放纵自流,喜欢和一些能言善辩好饮酒的人交游。
一个月中,也没有几天时间看书。
因此,我虽然记性好,却常常因为不勤奋而荒废了学业。
近几年来,我常告诫自己要发愤读书,对以前的所作所为很是后悔,可精力耗损,恐怕不如过去的十分之一二。
每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从头至尾看几遍,可合上书后心中一片空白,就再也记不起文章内容了。
因此,我虽然勤奋下苦功读书,却常常因为善忘而荒废了学业。
唉!毁坏我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这两件事呀!最近读《齐史》,看到孙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卒数万。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君子生非异也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A.木直中绳中:合乎B.金就砺则利就:靠近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疑惑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乃:竟然3.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跨出一脚B.声非加疾也疾:劲疾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看不起D.圣人无常师常:经常4.下列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积善成德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是故圣益圣C.孔子师郯子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5.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青,取之于蓝A.锲而舍之B.筋骨之强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6.下列选项中,与“而”字用法相同的是()例句:吾尝跂而望矣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D.顺风而呼7.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学不可以已②无以成江海③锲而舍之④蟹六跪而二螯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8.下列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D.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观劝学答案

秦观劝学答案【篇一: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xt>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地图与理论模型①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汽车的构造,而且可以让一些实验更加便捷。
举办一场宴会前,我们会思考应该邀请谁参加、需要准备哪些食物等,这时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一个模型。
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同,它不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
科学家的工作与此相似,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这类模型的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②地图也是一种模型。
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
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
请看一张某大学校园的局部地图:③这张地图的右边画有一个箭头。
请问:箭头指示的东西足什么?④人们通常会回答:箭头指示的是一幢建筑。
如果我说这答案不仅是错的,而且根本不着边,你会怎样想?你肯定会怀疑这是个把戏。
没错,你的怀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把戏的背后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⑤正确的答案是,箭头指示的是一个矩形图框。
这就是真正为箭头所指的东西。
人们会回答箭头指向了一幢建筑物,是因为根据地图和与之对应的实际环境,矩形图框显然表示一幢建筑物。
但建筑物只是矩形图框所表示的物体,而不是矩形图框本身。
⑥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指出地图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不是一码事。
当然,这只是一个把戏,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图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
毕竟,你可以将一张街道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可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
秦观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秦观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秦观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③即更刮目相待更:8.翻译。
5分)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分)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3分)答案:5.余闻之也/久非复/吴下阿蒙6.BA项代词/助词,提宾标志 B项代词 C项推托,借口/言语 D项表顺承/表转折)7.相当,符合牵,拉或“通‘攀’,牵,引”)重新8.⑴3分)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
省略句、“就”、“可观”各0.5分)⑵2分)我哪里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啊!答“我难道吗”也可)“岂”、“治”各0.5分)9.3分)示例一:吕蒙读书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
劝学阅读练习题优选稿

劝学阅读练习题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劝学》练习一、内容感知(1)思路结构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第二段:论述。
第三段:论述,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
第四段:论述。
一是,二是,三是。
(2)思想感情本文围绕“”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从不同方面论述,从而勉励人们要,只有这样,才能,,。
二.写作特点(1)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2)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论述什么观点的(3)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D.第三段中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并且与“蟹”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4.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学习要积累、专心的一组是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A.①②⑤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③⑤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在学习上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也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B.“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的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外在的人或物。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者以设喻引出论断,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D.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
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
参考答案一、内容感知(1)思路结构第一段:学不可以已第二段:学习的意义(重要性)第三段:学习的作用后天善于学习的结果第四段: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善于积累坚持不懈用心专一(2)思想感情学不可以已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秦观劝学》原文及翻译(附注释)

《秦观劝学》原文及翻译(附注释)秦观原文: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暗疏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
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译文: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
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
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非常勤奋,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聪明已经耗尽,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二,每看一件事,心中反复推敲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
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嗨!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
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
成年后善忘,差不多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注释1 本段文字选自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的《精骑集•序》。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2 辄:常常。
3 诵:记诵,记熟。
4暗疏:默写。
5 负:依仗。
6 自放:放,放纵。
即放纵自流。
7 滑稽:诙谐善辩。
指行为放荡、玩世不恭的酗酒者。
8旬朔:古时十日为一旬,泛指较长的时间。
旬,十天。
朔,农历的每月初一,也指一个月。
9 把卷:看书。
10 比:近,近来。
11惩艾(yì):惩:戒止、警戒;艾读y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观劝学》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暗疏①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
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③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暗疏:默写。
②滑稽:诙谐善辩。
指行为放荡、玩世不恭的酗酒者。
③勒:编。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一见辄能诵( ) ②然负此自放()
③足抵君羸卒数万。
()④心善其说()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旬朔之间何陋之有?(《陋室铭》)B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 C.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核舟记》)
D.庶几以此补之。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口技》)
12.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译文: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译文: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译文:
13.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结合具体文字说明。
(3分)
答案:
10.就、凭借、疲惫的、以……为善(认为……好)(各1分)
11.B(2分)
12.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
(2分)课内翻译略
13.秦观在这篇短文中叙述了他自己年轻时凭借记性好不勤奋苦读,以至后来常因善忘而毁坏学业的情况。
告诉我们要趁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有所成就,而不应终日玩耍荒废学业。
(3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道理解说准确2分)
译文:
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
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
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
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非常勤奋,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聪明已经耗尽,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二,每看一件事,心中反复推敲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
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嗨!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
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
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
成年后善忘,差不多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注释
1 本段文字选自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的《精骑集•序》。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2 辄:常常。
3 诵:记诵,记熟。
4暗疏:默写。
5 负:依仗。
6 自放:放,放纵。
即放纵自流。
7 滑稽:诙谐善辩。
指行为放荡、玩世不恭的酗酒者。
8旬朔:古时十日为一旬,泛指较长的时间。
旬,十天。
朔,农历的每月初一,也指一个月。
9 把卷:看书。
10 比:近,近来。
11惩艾(yì):惩:戒止、警戒;艾读yì。
即惩治过错,警戒将来。
12 殆:大概、恐怕。
13 曩时:昔日。
14 十一二:十分之一二。
15 必寻绎数终:寻绎:思考。
数终:多遍,多次。
从头到尾翻阅数次。
16 辄:总是,就。
17 省:懂得、明了,此处指记住。
18 善忘:健忘。
19孙搴答邢:北齐的大将。
20 精骑:精锐的骑兵。
21 赢卒:疲弱的士兵。
22 经: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周易》等。
23 传:人物转记作品。
24 子:诸子百家。
25 勒:编。
庶几:差不多。
26 题:写上
27庶几: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