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丰收了》资料八岁的高斯发现了定理
【名人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名人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https://img.taocdn.com/s3/m/0573491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0.png)
【名人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在数学史上,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被誉为“数学之王”,他的数学成就被世人广泛认可,并且对数学领域的发展贡献良多。
让人惊叹的是,他的数学才能早在八岁时就已经展现出来。
据说,高斯八岁那年,他在喀尔巴阡山的一所小学里,当时的老师给学生们出了一个难题,结果大多数同学都束手无策,可是高斯却根据自己的思考得出了一个答案。
这个小小的故事,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但回顾当时的情景,我们不禁感到震惊:八岁的孩子居然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数学天赋得出了一个数学定理,这是何等的惊人!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个惊人的故事。
高斯生于1777年,出生在德国的布伦瑞克,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数学天赋。
据说,高斯三岁时,他的父母使他上了学,在第一天上学的路上,他的母亲对他进行了一次古怪的测试,她给高斯一张纸,让他计算100以内所有数的和,结果高斯只用了短短几分钟就计算出了答案。
这一幕让人们对他的智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那时起,高斯的数学才华就一直备受关注。
而最为令人震惊的是,高斯在八岁时就已经展现出了他非凡的数学才能。
在那所小学里,老师给学生们出了一个有关数学的难题:计算1加到100的和。
其他学生们犯难了,开始进行繁杂的计算,可是高斯只用了一会儿的时间就得出了正确的答案:5050。
当时的老师颇为惊讶,可是高斯并没有引起很多的关注,大家只是觉得他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备受关注的是,高斯竟然是通过一种非常聪明的方法得出了这个数学定理。
据说,高斯借助了他父亲的数学专业书籍,通过一种叫做“等差数列求和”的数学方法,轻松地得出了该定理。
所谓的等差数列,就是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差都是一个常数。
而这种数列求和的方法,正是通过数列项数和首尾两项之和乘以项数的一半得出。
高斯聪明的利用了这个方法,迅速计算出了1加到100的和。
就是这个简单而聪明的方法,使得高斯能够轻松解答老师出的这个数学难题。
高斯八岁时的数学成就是何等的惊人!这个小小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他卓越的数学头脑和非凡的智慧。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丰收了》课件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丰收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a05b6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7.png)
乘法算式的读写
总结词
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详细描述
教授学生正确的乘法算式读法,以及如何正确书写乘法算式,包括数字和符号的 规范书写。
乘法的简单计算
总结词
学会简单的乘法计算
详细描述
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计算方法,如一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等。
03
CATALOGUE
课堂活动
乘法口诀填空
通过填写乘法口诀中的缺 失部分,帮助学生记忆和 理解乘法口诀。
题目设计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 计不同难度的乘法口诀填 空题,以提高学生的记忆 和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 意义,掌握乘法口诀的记 忆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
乘法应用题解答
乘法应用题解答
解题思路
通过解答实际生活中的乘法应用题, 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应用题的实际意义 ,掌握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 够灵活运用。
题目设计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 的乘法应用题,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 用能力。
05
CATALOGUE
总结与回顾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乘法的意义
通过实例阐述了乘法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如计算苹果的总数。
乘法口诀
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理解了口 诀的规律和记忆方法。
分组进行乘法练习
总结词:分组练习
详细描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乘法练习,通过互相讨论和协作,加 深对乘法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乘法口诀接龙游戏
总结词
游戏化学习
详细描述
通过接龙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们依次说出乘法口诀,增强记忆的同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丰收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丰收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14c5f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d.png)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孩子思维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好玩,好动,对事物 存在好奇心,喜欢动手、动脑,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因此要 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让学生 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首位能整除)。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受数学在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
《丰收了》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 年级上册《丰收了》的课文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 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 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丰收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针 对课程标准,认真挖掘教材资源,紧紧把握住教学目标,把重点放在指 导学生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 算、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了 一个学有所获的空间。
板块三、课堂练习
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
1. 计算。
24÷8= 36÷6= 18÷3=
60÷6=
240÷8= 360÷6= 180÷3=60 600÷6=
2.每个纸板装30个鸡蛋,120个鸡蛋可以装几个纸板?
3.小明和小红募集到180本图书,已送到云南光明小学,如果每个班 分 到60本书,可以分到几个班?
【名人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名人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https://img.taocdn.com/s3/m/3bf36e2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b.png)
【名人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是德国著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也被誉为现代数学之父之一。
他生于1777年,逝世于1855年,享年77岁。
高斯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他的数学才华在八岁时就开始展露出来。
高斯八岁那年,他正在一家小学上学。
一天,他的数学老师给他们出了一道题目,要求计算从1到100所有整数的和。
老师希望通过这个题目来考察学生们计算的能力和耐心。
对于高斯来说,这个问题简直是小菜一碟。
高斯只用了几秒钟就给出了答案:5050。
其他的学生都对高斯的回答感到非常的惊讶,他们不明白高斯是如何在短时间内算出这个结果的。
于是,他们询问高斯的计算方法。
高斯解释说,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可以用这个规律直接计算出从1到任意正整数n的和。
他发现,这个和可以表示为n乘以(n+1)除以2。
其他的学生仍然难以理解高斯的计算方法,但他们被高斯的聪明才智所震撼。
这个小小的数学定理,成为了高斯智慧的见证,奠定了他成为伟大数学家的基础。
从那以后,高斯的数学天赋逐渐被人们所认可。
他在小学时迅速掌握了基础的算术知识,并开始自学更高深的数学课程。
这使得他得以进入格丁根大学(今日的哥廷根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学。
在格丁根大学,高斯继续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他在短时间内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引起了教授们的高度关注。
后来,他受教授们的赏识,得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并开始了他辉煌的数学事业。
高斯以其卓越的数学成就和贡献,被誉为数学史上的巨人。
他在数论、几何学、力学等领域作出了重要的发现和贡献。
他的工作影响了世界数学的发展,并为后来的数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高斯的故事告诉我们,天才并非一夜之间而成,它需要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以及持续的努力和学习。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
高斯的八岁时的发现,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定理,更是一个关于智慧和才华的证明。
三年级上数学课件-丰收了_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数学课件-丰收了_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0f37853169a4517723a3fb.png)
我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可以用表内
除法算出商后,看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末尾 添上几个“0”。
160 ÷ 8 =2
÷
试一试
2.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60÷3=20 200÷5= 40 240÷8= 30 120÷4=30 560÷7=80 900÷3=300 210÷3=70 270÷9=30
42÷7= 6 420÷7= 60 4200÷7=600
35÷5= 7 350÷5=70 3500÷5=700
三年级上数学课件-丰收 了_北师大版
2020/9/3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今天,小兔兄妹俩也收了很多胡萝卜
这么多胡 萝卜,我 们怎么分 啊??
平均每只兔子能得到多少根胡萝卜?
60÷2 = 30(根)
平均每只兔子能得到多少根胡萝卜?
60÷2 = 30 = 30
6 ÷2 = 3 6 0 ÷2 =3 0
60÷2 = 3
÷
试一试 1.
40 80÷4= 20 80÷8= 10
2. 60÷3 = 20 40÷2= 20 90÷3 = 30
今年,山羊伯伯也丰收了很多大白菜。
我想把这些白菜运 回家,每次只能运
8棵,要多少次才
能运完呢?
160 ÷ 8 =
16 ÷8 = 2 160 ÷8 = 20
《丰收了》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丰收了》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596e4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8.png)
难点解析:学生在读写三位数时,容易出错,特别是在百位和十位之间的换算,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3)三位数大小比较:掌握三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判断。
难点解析:学生在比较三位数大小时,可能会忽略数位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练习来巩固。
2.三位数的读写和组成,以农作物数量为例,进行三位数的认识与实践。
3.比较三位数的大小,通过比较丰收的农作物数量,掌握比较方法。
4.三位数加减法运算,结合丰收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以实际生活中的丰收场景为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பைடு நூலகம்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丰收了》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丰收了》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本章节内容主要依据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千克和克”以及第七单元“三位数”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包括:
1.千克和克的认识与换算,通过丰收的场景,理解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4)三位数的加减运算:熟练掌握三位数的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解析:学生在进行三位数加减运算时,可能会出现进位和退位错误,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练习来提高运算准确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丰收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要称重或比较不同重量的物品的情况?”(例如:比较两袋大米的重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质量单位和三位数的奥秘。
《丰收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丰收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58d87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d.png)
《丰收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平均分的概念及方法2.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结果3.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结果。
2.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将平均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学具:学生用练习本、计算器、剪刀、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丰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果实要怎么分配吗?”2.新课讲解: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展示平均分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3.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分配物品,让学生亲身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5.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丰收了》2.教学内容:平均分的概念、方法、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结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问题。
3.板书设计:通过图示、表格等形式展示平均分的概念、方法及计算过程。
七、作业设计1.课后练习:布置与平均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结果。
2.教学不足:在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时,可能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
3.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丰收了-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丰收了-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bb5fa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8.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丰收了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丰收了》的部分。
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将学习用除法来解决问题,以及如何运用乘法和除法来计算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本节课主要涵盖了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例题1和做一做,我们通过例题1来学习如何用除法来解决问题,例如:有12个苹果,我们要分给4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除法的概念。
做一做则是让我们进一步巩固这个概念。
第二部分是例题2和做一做,我们学习如何运用乘法和除法来计算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例如:如果我们有3个苹果,那么6个苹果就是3个苹果的2倍。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除法的概念,能够运用除法来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它们来计算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除法的概念,能够运用除法来解决问题。
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它们来计算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PPT和黑板,学具包括练习本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重点内容用醒目的字体和颜色标注出来,例如:除法的概念、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等。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理解在《丰收了》这一节的教学内容中,学生们需要理解并掌握除法的概念,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可以举例说明,比如有12个苹果要分给4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这里就需要用到除法。
学生们还需要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它们来计算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这些都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明确我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除法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除法来解决问题。
【名人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名人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https://img.taocdn.com/s3/m/e2adbee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1.png)
【名人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高斯是世界数学界的巨匠,在他八岁的时候,便体现出异于常人的数学才能。
这一天,他正坐在羊圈旁边,等待着他的父亲让他为羊数数。
这时,他突然发现了一个规律,这个
规律在数学中使用非常广泛,并被称为高斯定理。
当时高斯的父亲让他数羊时,高斯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胡乱数数,而是仔细地数了每一
只羊。
通过这样的方式,他发现每一只羊的角数总和都是180度。
这个简单的规律是如此
的显而易见,可是却给高斯带来了无尽的思考。
高斯的好奇心被激发了。
他开始思考这个规律在其他图形中是否同样适用。
于是,他
开始反复画圆、三角形和四边形,并计算出它们的内角和。
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
了一个更加深奥的规律:不论其类型和大小,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
这一规律被
证明是正确的,并被称为高斯定理。
高斯的发现让整个数学界为之震惊。
从那时起,他被视为数学天才。
他在自己的研究
生涯中发明了许多创新,包括高斯消元法和高斯-约旦消去法,这些方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在数学界,高斯被誉为“数学王子”。
他的发现和贡献使他成为了自己那个时代最出
色的数学家之一。
他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他的成就鼓舞了无数的数学爱好者。
高斯定理
至今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从建筑到物理学,从工程学到计算机科学。
如果没有八岁时的发现,也许高斯无法成为数学界中的一代巨匠。
这个小小的规律,
改变了他一生的轨迹,不仅带给他巨大的荣耀,也让他成为了世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2023秋)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丰收了》PPT课件
![(2023秋)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丰收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0aff2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7.png)
3.夺红旗。
=70 =30
=90 =61
=10 =278
=20 =2
4. (1)奇思用6天看完这本书,他 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180÷6=30(页)
答:他平均每天看30页。
4.
先求还剩多少 页没看。
(2)笑笑已经看了80页,剩下 的要在5天内看完,平均每天要 看多少页?
180-80=100(页) 100÷5=20(页)
100-70÷7 =90 13+16×3 =61
(48+52)÷5 =20 180÷9-18 =2
(课本P35T4)
4.
(1)奇思用6天看完这本书,他平均
每天看多少页?
180÷6=30(页)
答:他平均每天看30页。
(2)笑笑已经看了80页,剩下的要在5天 内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180-80)÷5=20(页)
(课本P35T2)
60÷3=20 120÷4= 30 210÷3= 70
200÷5= 40 560÷7= 80 270÷9= 30
240÷8=30 900÷3=300
3.夺红旗。
(课本P35T3)
420÷(25-19)=70 20×3÷6 =10
小心,别把运 算顺序搞错哟!
30÷6+25 =30
78+600÷3 =278
课堂练习
1.
40 80÷4=20 80÷8=10
发现:人数越多,平均每 人分到的糖越少。
2.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60÷3= 20 200÷5=40 240÷8= 30 120÷4= 30 560÷7= 80 900÷3=300 210÷3= 70 270÷9= 30
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 看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后面添几个0。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丰收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丰收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eb13d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b.png)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丰收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丰收了》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和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知识是后续学习除法笔算和更复杂除法运算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通过“丰收了”这一主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探索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注重通过直观操作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方法指导。
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运算能力,对表内除法掌握较为熟练,并且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和除法计算。
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学习知识。
但对于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学生可能会受到原有计算思维的限制,需要通过引导和实践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借助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结合“丰收了”的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口算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名人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名人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https://img.taocdn.com/s3/m/cce7261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3.png)
【名人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被誉为“神童”和“数学家中的皇帝”。
他在八岁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数学定理。
高斯于1777年4月30日出生在德国的勒讷堡城。
他的父母都是贫穷的工人,但他们非常重视教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高斯很小就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智慧,他几乎可以在脑海中计算出整个数字表,而且他喜欢独自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当高斯八岁时,他的老师给他们一项作业,要求计算1到100的和。
其他学生花费了很长时间才得出结果,但高斯只用了一会儿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的答案是5050。
高斯的老师非常震惊,因为他从未见过这样的答案。
高斯如此迅速地计算出来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数学定理,该定理可以让他在第一次尝试时就得到正确的答案。
这个定理实际上是一组数学公式,可以用于计算一连串连续整数的和。
如果你想计算1到100的和,你只需将首项(1)和末项(100)相加,然后将结果乘以中间项的数量(100 ÷ 2 = 50),最后得出5050。
高斯用这个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让他的老师和同学十分惊叹。
这个规则后来被称为高斯求和公式。
高斯的智慧和天赋很快被人们所知,他被认为是神童,在12岁时就进入了大学。
他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的许多贡献对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高斯的发现展示了他的非凡才能和对数学的热爱,也让许多人深受启发。
他对数学的贡献延续至今,他的名字成为了数学这门学科的代名词。
【名人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名人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https://img.taocdn.com/s3/m/7ca4100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4.png)
【名人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八岁的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出生于1777年,是一个来自德国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统计学家。
他在数学领域做出了许多伟大的贡献,被誉为数学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据说,当高斯还是一个八岁的小男孩时,他的老师给他们班上布置了一道题目,要计算从1加到100的和。
老师想借此分散小孩们的注意力,以便在班上解决其他问题。
令人惊讶的是,只过了几秒钟,高斯就解答出了这个题目。
其他的学生仍在苦苦思索,而高斯已经完成了计算。
老师惊讶地问他是怎么样计算的。
高斯很平静地回答说,他将1加到100的和分成了50组。
第一组是1+100,得到101。
第二组是2+99,得到101。
经过计算,高斯发现了每组的和都是101。
而一共有50组,所以和就是101乘以50,即5050。
这个小男孩的解答让老师和全班的学生们惊叹不已。
他们都认识到高斯的天赋与智慧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这个故事展示了高斯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和聪明才智。
他以简洁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其他人却陷入了复杂的计算中。
这个故事也展示了高斯对数学的热爱和天生的数学才能。
除了这个故事,高斯在数学领域还做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
他在17岁时发现了一个被称为“高斯定理”的重要数论定理,也被称为“二次剩余定理”。
他还创立了高斯曲面的概念,研究了圆、椭圆、双曲线等几何图形。
他在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如解释了光的干涉和色散现象,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天体测量方法。
高斯的成就不仅限于数学和科学领域,他还在统计学方面做出了一些重要贡献。
他是现代统计学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高斯分布和最小二乘法等概念和方法,对现代统计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影响。
高斯终其一生都致力于科学研究,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他的天才和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对数学、物理学和统计学的贡献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丰收了北师大版(1)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丰收了北师大版(1)](https://img.taocdn.com/s3/m/9b7b101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d.png)
42 ÷7= 6 420 ÷7= 60 4200÷7=600
35 ÷5= 7 350 ÷5= 70 3500÷5= 700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到本来的10倍,商也 扩大到本来的10倍。
探索与发现
发现:
横行看,每组第一题都是表内除法,用乘法 口诀可以直接求出商。
竖着看,每组三道题的除数相同,后面两题 的被除数是在第一题被除数后面添上一个 0或两个0,也就是整十数或整百数。计算 时,可以先按表内除法计算,再在得数后面 添上一个0或两个0。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北师版)
第三课时 丰收了
目录
1 情景导学 2 探索与发现 3 学以致用
01 情景导学
情景导学
一头大象每天吃60根香蕉,3头大象一天吃 多少根香蕉?
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60×3=180(根) 答:3头大象一天吃180根香蕉。
02 探索与发现
探索与发现
正好60根。
求160里面有几 个8,用除法计 算。
160÷8
探索与发现
探究 160÷8 的方法
想乘法算除法
根据表内除法计算
160÷8 =20
160÷ 8=20
□20 ×8=160
探索与发现
山羊伯伯要把这些白 菜运回家,需要运多 少次?
每次运8棵。
160÷8=20(次) 答:需要运20次。
探索与发现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180÷6 =30(页)
答:他平均每天看30页。
学以致用 3.一本书共180页,笑笑已经看了80页,剩下 的要在5天内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180-80)÷5 =20(页)
答:平均每天要看20页。
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丰收了》资料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高斯(1777~1855) 是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也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
数学家们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
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
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
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
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
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地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
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
“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
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
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
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