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把栏杆拍遍.阅读题
梁衡《把栏杆拍遍》阅读训练及答案
![梁衡《把栏杆拍遍》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ec02e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75.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把栏杆拍遍梁衡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②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③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④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
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
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⑤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的心情,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⑥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⑦他得的是心郁之病啊。
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永遇乐》)⑧你看“艰辛”“辛酸”“悲辛”“辛辣”,真是五内俱焚。
梁衡《把栏杆拍遍》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把栏杆拍遍》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c62d1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f.png)
梁衡《把栏杆拍遍》阅读练习及答案把栏杆拍遍梁衡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②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
他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
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
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
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
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
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
他不计较“为五斗米折腰”,也不怕馋言倾盆。
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
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
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
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
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③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比如那首著名的《破阵子》。
我敢大胆说一句,《破阵子》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5000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代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像、抒发和描述。
高中文学类阅读:衡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
![高中文学类阅读:衡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https://img.taocdn.com/s3/m/d3affe70b7360b4c2e3f64cc.png)
高中文学类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把栏杆拍遍梁衡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②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
他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
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
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
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
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
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
他不计较“为五斗米折腰”,也不怕馋言倾盆。
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
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
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
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
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③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比如那首著名的《破阵子》。
我敢大胆说一句,《破阵子》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5000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代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广东省梅州市梅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广东省梅州市梅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5f6ec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6.png)
梅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儒家伦理从诞生之初就以血缘亲情作为伦理、道德的起点与基石,但“爱亲”之情是具体的、主观的,很难有“共同的情感”,如何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普遍有效的伦理原则呢?正是因为儒家伦理找到了人之为人的“基础性情感”,并以此作为“共同的情感”而唤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与同理心,才产生了伦理共识,而这就是“情理”的逻辑。
孔子讲孝,悌是“仁”之本,可以成为伦理的起点,这是经验的总结,因为这种情感可以培养诸多德行。
《论语·学而》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其理由与内在的逻辑是孝,悌是子对父母、弟对兄长的态度,而表现出来的是“顺”之德。
在不同的伦理关系中,子对父言孝、弟对兄言恭、妇对夫言从、臣对君言忠,本质上都是带有主从性质的“顺”。
孝、悌做得好,可以自然扩展到其他行为,因为这种情感可以培养习惯性道德行为和稳定的德行。
这不是认知意义上的判断与推理,而是实践意义上本质相同的行为的不断延伸。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这也许是一种合乎常理的现象,但是这种经验性的推理有很大的局限性。
特别是孔子从“入则孝,出则弟”到“泛爱众”的构想,试图通过“爱亲”的推己及人达到“爱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有一定难度。
这里涉及一个情感的“普遍有效性”问题。
孔子将孝、悌作为伦理的基础,但这种情感既是经验的、具体的,又是心理的、直觉的,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从而使得伦理和道德难以形成绝对的、必然的道德律令。
这造成了两个问题:一是对具体的情感是否认同以及认同程度的问题,孔子的学生宰予对三年之丧不满,觉得一年即可,孔子也只能无奈地说,你若心“安”,那么你就不用守丧三年了。
可见,在伦理道德的源头上如果没有达成共识,其后的观念更易出现分歧。
把栏杆拍遍练习
![把栏杆拍遍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6eb9533376baf1ffc4fad37.png)
【模拟试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踱(duó)步蹂躏(lìn)凛(1ǐn)然贼寇(kòu)B. 押解(jiě)磅礴(bó)媲(pì)美悲怆(chuāng)C. 倾(qīng)盆驰骋(chěng)炽(chì)热整饬(chì)D. 别墅(shù)金瓯(ōu)诠(quán)释咀(jǔ)嚼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项是()A. 霹雳振聋发聩变生肘腋了无痕迹B. 赋闲五内俱焚望眼欲穿可见—般C. 诽谤马革裹尸回肠荡气浅尝辄止D. 婉约笔走龙蛇忧心如焚千锤百炼3、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
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大胆的联想和想象。
下列对作者的联想和想象的理解中,不够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或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或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等等。
B. 从辛弃疾南渡后被迫脱离战场的遭遇,联想到他的词《破阵子》《水龙吟》,真实地揭示出辛弃疾胸怀壮志而无法实现的苦闷心情,把一个热切盼望重返沙场痛杀贼寇,而又壮志难酬的爱国将军的悲愤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从《摸鱼儿》联想到宋孝宗看到这首词后不高兴的传说。
又联想到朝廷闲置他二十年的做法;从《水调歌头》联想到词人闲居时的生活。
C. 作者从辛弃疾的姓联想到辛弃疾自嘲的《永遇乐》,由“弃疾”这个名。
联想到他忧国的心病,联想到他表达这种忧思的词作。
D. 作者从有人说辛弃疾是豪放派,联想到苏东坡,并通过对比,指出诗词应该作为政治的代言人才有词魂词威。
4、填写出下列诗词中空缺的名句。
(1)射人先射马,。
(2)醉里挑灯看剑,。
八日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
(3)落日楼头,,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
(4)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江晚正愁余,。
(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师用书:01把栏杆拍遍 父亲 女歌手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师用书:01把栏杆拍遍 父亲 女歌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f257f5ff00bed5b8f31d1d.png)
把栏杆拍遍父亲女歌手本课话题-—父亲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一双赤脚在山地的大雪里跋涉,那是父亲;一把斧头舞出清寒的月色,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那是父亲;一枝青篙逼开一条莽阔大江,那是父亲;一犁风雨阵阵野谣披蓑戴笠的,那是父亲;一盏红薯酒就可以解脱一切愁苦的,那是父亲。
父亲哦,即使我手中的笔使得如你手中那根肉红的扁担一样得心应手,面对故乡苍凉的山影里你渐渐凋谢的白发,我又能写些什么呢?点评:连用五个排比句,描写父亲劳动生活的画面,营造了凄美的氛围。
赞美了父亲的勤劳、坚强、容易满足和质朴,又写出了父亲的穷苦和艰辛!链接——生活中的素材铁肩汉吴峰在父亲节到来前夕,记者再次来到吴峰家中,听吴书宇讲述心目中伟大的父亲。
从上学第一天开始,父亲就开始背他,那个时候父亲年轻,自己也不重,背起来也没那么吃力。
现在父亲年纪大了,自己的体重也已经到了150多斤,每次父亲背他上台阶时,吴书宇总能听到父亲呼呼的喘气声,心里非常难过,可是又没有办法。
吴书宇至今还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背着他进教室,可在进门的那一瞬间,因为体力不支,突然跪倒在地。
父亲看着背上的他没有受伤,接着又开始慢慢地爬起来,把他送到了教室里去。
由于长年累月地照顾儿子,吴峰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有很多次他病倒了,可是为了不影响儿子上学,他依旧坚持把儿子背到学校。
吴书宇高二时,一次父亲生病了,高烧39.4度,可是他坚持把儿子背到学校,为了省钱,他舍不得去医院看病,而是到药店买些感冒药和消炎药,自己服用.虽然到最后会康复,但是儿子吴书宇觉得,父亲付出了太多。
这么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父亲总能按时把他背到学校,其中的艰辛,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父亲给他买了好几件校服,而自己却舍不得多买一件衣服.父亲是个非常坚强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够从容应对,乐观地挺过去。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2.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对联》3.父母,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
选修《现代散文选读》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把栏杆拍遍
![选修《现代散文选读》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把栏杆拍遍](https://img.taocdn.com/s3/m/64e841ee69dc5022aaea0075.png)
选修《现代散文选读》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把栏杆拍遍测试题 2019.91,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的时代老愚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
本来是给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
一批嘴皮子厉害的主讲人次第登场,于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
自余秋雨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
很多人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如饥似渴地去读,而要等待“传教士”的出现。
比如,于丹之于《论语》,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孔庆东之于鲁迅著作。
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令人欣喜。
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甚至一个领域,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激起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
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开辟”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
一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
我把讲解者称为“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找到这么几条:一是几十年文化断层的滞后效应。
急风暴雨式的中国革命,阻断了文化的传承,文化这根柔性的鞭子最终要抽在忽视敌视他的人头上。
缺少文化的人群,总要寻求自己的文化之根。
文化代言人应运而生。
二是功利主义潮流汹涌,英语和金钱主宰社会的全面运行。
中国的文字没有受到应有重视,文化自然无立锥之地。
在中国人的民族特性逐步含糊之后,本能的文化需求不间断地反弹,造成脉冲式的局部文化热。
三是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意了。
这就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入大众之耳。
四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
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服从这个硬道理。
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情感,我们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
因此,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
散文选读部分答案
![散文选读部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998f1a55270722192ef7af.png)
《把栏杆拍遍》导学案参考答案1、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钢刀利剑”与“羊毫软笔”对比,“奔走沙场”与“笔走龙蛇”对比,走出了辛弃疾空有杀敌志却无报国门的悲愤、无奈,也表现了作者对辛弃疾的同情和惋惜。
(4分。
手法2分,分析2分)2.衬托。
用岳飞、杜甫、卢纶衬托出辛词的金戈之声,用屈原和共工衬托辛弃疾的悲愤之情。
(4分。
手法2分,分析2分) 3、①“把栏杆拍遍”出自辛弃疾的代表作《水龙呤》中的“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以此为题能突出辛词的豪放派风格。
②表现他渴率兵过江、收复失地的渴望;③表现他报国无门、不被重用的愤慨。
④这个题目正好能概括辛弃疾作为武人、词人的双重身份。
(6分,每点两分,答对三点给6分)4、①有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②充满了收复失地的渴望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③婉约言愁之笔中,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
(6分,每点2分)《寒风吹彻》导学案参考答案11.光着头钻进大雪中玩耍,上学时掉进冰窟窿,在寒冷的教室门外等待开门,去远方拉柴冻坏了腿。
(每答对一点一分,语肓不流畅简洁扣一分)12.生活的艰辛、生活的苦难对这个家庭的重压。
人们在温饱的底线上挣扎,而淡漠了生活中温情的成分,比如相互间的关爱和沟通.我个人在寒冷的夜里,孤独无助,没有家人关心,没有温暖.(“生活的艰辛”、“孤独无助”、“没有家人的关心”或“没有温暖”三点中答出2点2分,3点4分) 13.(1)“一生”是个很空泛的时问概念,这里只把它具象化了,当成身体一样可以“抚摸”,其实是指种带着温情的回忆,以及对生命的的思索(具象、回忆、生命的思索.三个点,每点一分,意思对即可)(2)困难与挫折先是从肉体上对人进行摧残,接着再对人的精神进行摧残.直到摧垮一个人的斗志,夺去一个人的生命.(肉体、精神、斗志、生命,答出一点一分,答出3点,意思对即可) 14.(1)同意。
“我”。
全文叙述人称一致,写出了“我”走出家门后对寒冷的感受。
不同意.这是个抒情的句了,“你”让读者置身其中,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有利于抒发情感,形成共鸣。
把栏杆拍遍阅读答案
![把栏杆拍遍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f468d983c4bb4cf6ecd140.png)
把栏杆拍遍阅读答案篇一:2021年江苏省对口单招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三安徽省沛县中等专业学校2021年对口单招语文模拟试卷一、基础知识大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优先选择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可以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两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脖颈/瓶颈栖息/栖栖瞠目/交口称赞.......B.盘踞/拮据柃木/欺凌摒弃/敛声屏息......C.怆然/创伤作祟/隧道蛊惑/余勇可贾......D.刀把/把柄瓜蔓/蔓延里弄/弄巧成拙......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病句的一项是()A.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曲动地惊天。
B.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胜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中央公园里。
C.下时正义和非正义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自卫的武器也会变为侵犯的屠刀,以暴易暴是一条变幻莫测的刚索,暴力一旦过渡,立即化发展除暴初衷的反面。
D.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必竟是无法抗拒的。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句子正确的一项是()A.翩若惊鸿(鸿雁)咸与维新(都) 前合后偃(倒下) ...B.贻笑大方(赠送)谁解相怜(可怜)长乐未央(尽) ...C.礼尚往来(崇尚、重视)泱泱大国(宏大)生杀予夺(我) ....D.临虹款步(缓慢、从容)天作之合(配合)素不相能(向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一连几次都没有考好,真是屡试不爽,因而心情很沉重。
....B.这里领导的作风急需发生改变,因为他们对取得佳绩的成绩宣传教育不遗余力,对存在的缺点却讳莫如...深,不愿意深入检查和反思。
.C.有些专门揭人隐私的记者,见缝插针如影随形地第一类跟踪采访对象,常常让采访人可恨。
....D.工作上的马虎,或使他多次受到批评,但他总认为不足为训,结果吃了大亏。
....5.四组填入下列词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这江水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它的去处为什么总是呢?当它以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微生物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A.无穷无尽无止无休不盈不溢摧山坼地B.无止无休不盈不溢无穷无尽天崩地裂C.不盈不溢无穷无尽无止无休天崩地裂D.无穷无尽不盈不溢无止无休摧山坼地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字词,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成熟的荔枝,__是深红色或紫色。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自读课文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自读课文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a22fcdf61fb7360b4c6598.png)
自读课文把栏杆拍遍二、字形辨识1.⎩⎪⎨⎪⎧ 金ɡē(戈)游yì(弋) 2.⎩⎪⎨⎪⎧驰chěn ɡ(骋)pìn (聘)请 3.⎩⎪⎨⎪⎧ 信jiān (笺)qiǎn (浅)近 4.⎩⎪⎨⎪⎧ lǐn (凛)然仓lǐn (廪) 5.⎩⎪⎨⎪⎧ 干liàn (练)锻liàn (炼)挑jiǎn (拣) 6.⎩⎪⎨⎪⎧cuì(淬)火粉suì(碎)zuì(醉)酒 三、词语辨析1.整饬·整顿辨析⎩⎪⎨⎪⎧整饬:使有条理,整顿;整齐,有条理整顿: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例句⎩⎪⎨⎪⎧ ①“自证血铅超标”,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含泪的“笑”里,能促发人们深重的反思:杜绝“血铅超标”,必须先要整饬权力的滥用!②昨天,记者得到消息称,广电总局确实专门召开了“关于防止部分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座谈会”,整顿娱乐节目新政已在制定中。
2.心酸·辛酸辨析⎩⎪⎨⎪⎧ 心酸:心里悲痛。
辛酸:比喻痛苦、悲伤。
例句⎩⎪⎨⎪⎧ ①相较于教育资源均衡的愿望,“抓阄读重点初中” 所能换来的公平,只能是令人心酸的公平。
②在缺少资金支持的条件下,我省象棋队征战联赛“逆风飞扬”的背后充满着诸多辛酸与无奈。
3.赋闲·安闲辨析⎩⎪⎨⎪⎧ 赋闲:没有职业在家闲住。
安闲:心中无所牵挂。
例句⎩⎪⎨⎪⎧ ①2011年共计有115天假期,这就意味着,在一年中有接近1/3的时间,这些公共停车资源处于“赋闲”状态。
②那些错落有致的小山丘,就像一个个蒙古人的牧帐,透出村落的安闲和温暖。
四、熟语释义 1.掉书袋:比喻说话、写文章爱引用古书词句,以显示有学问。
2.血气方刚:形容年轻气盛,感情易于冲动。
3.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
4.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沙场。
5.五内俱焚:五脏即内心全都被烧坏、烧毁了。
高考语文 第4课《把栏杆拍遍》课后练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高考语文 第4课《把栏杆拍遍》课后练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7d66dc6251e79b896902260e.png)
……[课后练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踱.(duó)步蹂躏.(lìn)凛.(1ǐn)然贼寇.(kòu)B. 押解.(jiě)磅礴.(bó)媲.(pì)美悲怆.(chuāng)C. 倾.(qīng)盆驰骋.(chěng)炽.(chì)热整饬.(chì)D. 别墅.(shù)金瓯.(ōu)诠.(quán)释咀.(jǔ)嚼【答案】B(押解jiè悲怆chuàng)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项是()A. 霹雳振聋发聩变生肘腋了无痕迹B. 赋闲五内俱焚望眼欲穿可见—般C. 诽谤马革裹尸回肠荡气浅尝辄止D. 婉约笔走龙蛇忧心如焚千锤百炼【答案】B (可见一斑)3.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B.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
C.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震耳欲聋....。
D.当权者不使其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
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
【答案】C(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振聋发聩:比喻用激昂的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此处应该用“振聋发聩”)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B.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
C.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D.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
高中语文 学业分层测评4 把栏杆拍遍 父亲 女歌手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学业分层测评4 把栏杆拍遍 父亲 女歌手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58caad722e3f5727a4e9623e.png)
学业分层测评(四)把栏杆拍遍父亲女歌手[语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强军风采”书画展上,该团一连话务员、列兵陈霄彧用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创作的多幅书法作品,以其扎实的功底、笔走龙蛇....的娴熟技法格外引人注目。
B.西安近几年开展了渣土车整治工作,可成效甚微,东郊建筑工地路段,整天扬尘伴着轰鸣的车声甚嚣尘上....,严重影响沿街居民及过往行人的安全健康。
C.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一经推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更多的人持观望的态度,而那些踌躇满志....的高中学子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D.近日,中共中央提出了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等八项规定,此举对长期以来习惯了好整以暇....、办事疲沓的官员们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
【解析】A项,笔走龙蛇: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
B项,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在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对象错误。
C项,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满意。
与语境相悖。
D项,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繁忙之中,仍能严整有序,从容不迫。
感情色彩错误,不合语境。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今年雾霾天气形势依然严峻,如何有效遏制雾霾天气不频发已成为各地的热点话题。
B.教育部一开始推行汉语四、六级考试,马上就有人质疑:这种考试真能完善“外语热”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弊端吗?C.加快棚户区改造,让亿万居民早日“出棚进楼”,是当前改善民生的硬任务,这一举措也可以有力拉动投资,促进消费。
D.羊年春节期间,亲朋聚餐、家庭购物和休闲旅游仍是节日消费亮点,境内银联卡跨行交易总金额创历史新高的纪录。
【解析】A项,否定失当,“遏制……不频发”构成肯定意味,应将“不”删掉。
B 项,搭配不当,“完善”和“弊端”不搭配,应将“完善”改为“消除”。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a6082debb9f3f90f76c61b43.png)
《把栏杆拍遍》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暴.晒/一曝.十寒攒.集/人头攒.动屏.障/屏.气凝神B.轴.心/压轴.大戏塞.车/敷衍塞.责隽.秀/隽.语箴言C.闪烁./流金铄.石佳肴./混淆.是非逡.巡/怙恶不悛.D.贻.误/春风骀.荡龃.龉/踽.踽独行砥.柱/抵.掌而谈答案:B解析:【分析】A项,bào/pù,cuán,píng/bǐng;B项,zhóu/zhòu,sāi/sè,jùn/juàn;C项,shuò,yáo/xiáo,qūn/quān;D项,yí/dài,jǔ,dǐ/zhǐ。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橡胶冒险家和金融掮客手拉手走进上海的十里洋场。
他们先找到之前从未打过交道的上海外资银行,得心应手地说服他们为自己的股票担保,然后在报纸上大事渲染“朝阳产业”——橡胶业,声称“买橡胶股票就是买明天”。
他们还在报纸广告上信誓旦旦地表示,橡胶股票可以在外国银行直接抵押,置换银两或外钞贷款,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A.得心应手B.大事C.信誓旦旦D.天上掉馅饼答案:B解析:【分析】A项,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样,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本成语应用于“运用”方面,不适用于“说服”。
B项,大事:大力从事。
C项,信誓旦旦:誓言说得极其诚恳可信。
D项,天上掉馅饼:比喻不劳而获或不现实的事情。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把栏杆拍遍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把栏杆拍遍专项测试同步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e6cffbbc0912a21615792928.png)
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把栏杆拍遍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天坛之美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
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遂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
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
“高”是天的一种特性。
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圜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
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天帝的象征。
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体低矮,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圈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
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
“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哲学境界。
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含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
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
圜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清”是天的一种特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一种人格精神或艺术境界,例如清新、清真、清淡、清妙等。
“清”由“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青天”、“蓝天”、“苍天”。
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不论是天空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
“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
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
反过来天的澄清、明朗,又与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者的审美想象。
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的崇高、祥和、清朗的独特意境。
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圆;故宫的颜色以红为重,而天坛则是幽静的青绿色。
把栏杆拍遍阅读理解
![把栏杆拍遍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8ece176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0d.png)
把栏杆拍遍阅读理解第一篇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把栏杆拍遍》这篇文章。
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就被那股子气势给吸引住啦!感觉作者像是拿着一把神奇的画笔,把历史中的人物一个个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你看那辛弃疾,一身的豪情壮志,却总是不得志。
他想为国家出力,可命运就爱跟他开玩笑。
那种无奈,那种悲愤,真让人心里酸酸的。
文中描写他拍栏杆的那一段,哇,我仿佛能听到那一声声的拍打声,好像在诉说着他内心的不甘和痛苦。
这一拍,拍出了多少的忧愤,多少的壮志未酬啊!而且哦,作者的文字特别有感染力,让我读着读着就沉浸在里面了。
就好像我穿越回了那个时代,站在辛弃疾的身边,感受着他的喜怒哀乐。
我觉得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在讲辛弃疾的故事,更是在让我们思考人生。
有时候,我们也会有那种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的无奈,对吧?但咱们可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一直苦闷下去,还是得想办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怎么样,小伙伴们,你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很多感触呀?快来和我分享分享!第二篇嘿,朋友们!咱们又见面啦,今天来聊聊《把栏杆拍遍》。
刚看到这个题目,我就好奇得不行,到底为啥要把栏杆拍遍呢?读了才知道,这里面藏着好多好多的故事。
文章里的辛弃疾,那叫一个厉害!能文能武的,可就是运气不太好。
他一心想着保家卫国,可朝廷不给他机会,这得多憋屈啊!每次想到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样子,我就忍不住给他点赞。
再想到他被闲置,心里的抱负没法实现,又觉得好心疼。
作者对他的描写太生动啦,我都能想象出辛弃疾皱着眉头,满脸忧愁地拍着栏杆的情景。
那栏杆估计都被他拍疼了,哈哈。
不过呢,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发泄,一种对命运的抗争。
虽然他没能在官场上大展宏图,但他的诗词却流传了下来,让我们记住了这位英雄。
读这篇文章,我也明白了,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别灰心,就像辛弃疾一样,坚持自己的信念,总会有发光的时候。
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从这篇文章里学到了很多呢?。
把栏杆拍遍阅读题
![把栏杆拍遍阅读题](https://img.taocdn.com/s3/m/ec98888531126edb6e1a104d.png)
.把栏杆拍遍梁衡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从小苦②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修剑法他又生于宋金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将印信偷走,准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他又说服耿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部将叛变,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欲为朝廷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就只剩下一支羊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③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为历史留下一声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④应该说,仍感到一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那首着名的《破阵子》:赢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里分麾下炙,”。
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在中国上下五千⑤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射人先射马,擒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大雪满弓刀”,边塞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贼先擒王”“投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西风塞马”“剑指三秦”、鞭飞渡”、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准备血洒大漠,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自读课文《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自读课文《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4bc77631b765ce0508146c.png)
自读课文把栏杆拍遍二、字形辨识1.⎩⎪⎨⎪⎧ 金ɡē(戈)游yì(弋) 2.⎩⎪⎨⎪⎧驰chěn ɡ(骋)pìn (聘)请 3.⎩⎪⎨⎪⎧ 信jiān (笺)qiǎn (浅)近 4.⎩⎪⎨⎪⎧ lǐn (凛)然仓lǐn (廪) 5.⎩⎪⎨⎪⎧ 干liàn (练)锻liàn (炼)挑jiǎn (拣) 6.⎩⎪⎨⎪⎧cuì(淬)火粉suì(碎)zuì(醉)酒 三、词语辨析1.整饬·整顿辨析⎩⎪⎨⎪⎧整饬:使有条理,整顿;整齐,有条理整顿: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例句⎩⎪⎨⎪⎧ ①“自证血铅超标”,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含泪的“笑”里,能促发人们深重的反思:杜绝“血铅超标”,必须先要整饬权力的滥用!②昨天,记者得到消息称,广电总局确实专门召开了“关于防止部分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座谈会”,整顿娱乐节目新政已在制定中。
2.心酸·辛酸辨析⎩⎪⎨⎪⎧ 心酸:心里悲痛。
辛酸:比喻痛苦、悲伤。
例句⎩⎪⎨⎪⎧ ①相较于教育资源均衡的愿望,“抓阄读重点初中” 所能换来的公平,只能是令人心酸的公平。
②在缺少资金支持的条件下,我省象棋队征战联赛“逆风飞扬”的背后充满着诸多辛酸与无奈。
3.赋闲·安闲辨析⎩⎪⎨⎪⎧ 赋闲:没有职业在家闲住。
安闲:心中无所牵挂。
例句⎩⎪⎨⎪⎧ ①2011年共计有115天假期,这就意味着,在一年中有接近1/3的时间,这些公共停车资源处于“赋闲”状态。
②那些错落有致的小山丘,就像一个个蒙古人的牧帐,透出村落的安闲和温暖。
四、熟语释义 1.掉书袋:比喻说话、写文章爱引用古书词句,以显示有学问。
2.血气方刚:形容年轻气盛,感情易于冲动。
3.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
4.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沙场。
5.五内俱焚:五脏即内心全都被烧坏、烧毁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栏杆拍遍
梁衡
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②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宋金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③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④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那首着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⑤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边塞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
⑦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⑧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
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本来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他任湖南安抚使,这本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他却在任上创办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他就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20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其施政的干练作风可见一斑后来他到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买马闽南与漠北相隔何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他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一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在词中到处用典,甚至被后人讥为“掉书袋”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文章有删改)
16.“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7.文章第五段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18.文章题目是“把栏杆拍遍”,文中也多次写到拍栏杆,请简述辛弃疾“拍栏杆”的含意(4分)
19.纵观全文,作者认为辛弃疾的词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6、①辛弃疾归宋后,由于赵宋王朝主和苟安,他不被重用,反而被剥夺了抗金的权力,②因而只能借填词作赋来表达报国之志和爱国之心(每点2分)
17.对比或衬托此段对比、衬托有三处:一是《破阵子》可与岳飞的《满江红》相媲美;二是杜甫、卢纶等人的作品,只是旁观式的想像和描述,而辛弃疾是亲自参战经历的描述;三是用屈原和共工衬托辛弃疾的悲愤之情。
18.“拍栏杆”是一个极具形象性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渴望率兵过江、收复失地的决心,一方面表现他报国无门、不被重用的愤慨。
(每方面2分)
19.①从气势上看,辛词充满金戈之声,给人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②从内容上看,辛词表现了渴望杀敌的悲壮呼喊、报国无门的叹息和无可奈何的自嘲,是血与泪的汇集,是爱国臣子的哭诉表白;
③从情感上看,辛词表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个亡国浪子的悲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