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对今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合集下载

古对今教案第二课时和设计意图

古对今教案第二课时和设计意图

古对今教案第二课时和设计意图教案标题:古对今教案第二课时和设计意图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差异和联系,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差异和联系。

2. 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古代与现代的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差异。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与现代的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与现代的差异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古代与现代的对比图片和资料。

2.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的材料和指导。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古代与现代的对比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与现代的差异的思考。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复习古代与现代的差异。

Step 2: 小组合作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 分发小组合作活动的材料和指导,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古代与现代在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差异,并记录下来。

3.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3: 教师讲解与引导(15分钟)1.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对古代与现代的差异进行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引导学生分析古代与现代差异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Step 4: 学生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重新回到小组,讨论古代与现代差异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古代与现代的差异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Step 5: 课堂练习(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古代与现代的对比题目,要求学生个人回答。

《古对今》教案(通用12篇)

《古对今》教案(通用12篇)

《古对今》教案(通用12篇)《古对今》教案篇1(2423字)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对子”这种语言艺术形式,根据课文内容了解对子中词语的组成特点。

过程与方法1.教师范读生字和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正确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生字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3.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板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对子中词语的组成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领略四季朝暮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丰富美妙,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能仿照课文的形式自己编创对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对子,也叫对联,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

它与中国的语言、文字、修辞、思维以及社会观念有密切关系。

这节课要学习的课文,将一些自然现象融入到对子中,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而且能让我们认识更多新的生字朋友。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吧!(板书课题)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边音“凉、李”,翘舌音“暑、晨、朝”。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圆、李、杨”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寒、暑”等字时,可以通过学生集体表演的方法;学习“香”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夕、古”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谜语示例:禾苗青青,长在上边,太阳红红,落下山头。

(谜底:香)形近字对比示例:古-舌(舌头)-吉(吉祥)细-田(农田)-抽(抽查)夕-多(多少)-歹(好歹)凉-京(京剧)-谅(原谅)(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古对今教学设计(共4篇)

古对今教学设计(共4篇)

古对今教学设计〔共4篇〕
第1篇:古对今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圆、严、寒”等生字,正确、标准地书写“古、凉、细”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搜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

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对子歌。

2.展示图片。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图片,说说画面的风光。

让我们一起走进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大自然。

二、读文识字,发现规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请学生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教师与学生合作读。

(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文中的字和词都是一对一对的。

学生乙:文中的词语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对子和词语。

5.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1)借助拼音读准确。

1.将以下汉字的音节补充完好。

y圆ǔ暑 l凉
ch晨āo朝x霞2.加一加,认生字。

纟+田=
冫+京=(2)让学生说说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①加一加识字:木+子→李禾+日→香
②加偏旁识字:纟+田→细冫+京→凉讠+吾→语
(3)猜字游戏。

讠+吾=
木+子= 禾+日=。

《古对今》教案10篇

《古对今》教案10篇

《古对今》教案10篇《古对今》教案1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一)揭题,书写古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古对今》2、齐读课题。

指导书写“古”。

(二)师范读,生认真听。

(三)自读课文,读准字音1、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读,检查字音。

3、检查读文。

随机正音二、细读对子,感受画面美(一)学习第一小节1、学习“圆”(1)引导发现古代和现代钱币的区别(2)读好“古对今,圆对方”2、学习:严寒酷暑凉出示四个词语:“严寒、酷暑、春暖、秋凉”这四个词语。

(1)学习“寒”字理识字学习“寒”。

并给“寒”扩词。

寒是冷,那严寒就是——非常冷。

指导读好词语。

那酷暑是什么意思?——非常热。

读好词(2)学习“凉”a、凉的偏旁是两点水。

两点水的字跟什么有关?补充带两点水的字。

b、指生读秋凉,齐读。

3、指导朗读第一小节(二)学习第二小节1、出示读:第二小节。

指生读。

学习:晨细朝霞夕(1)晨就是早晨。

暮就是傍晚。

(2)细。

指生说记字方法。

细雨和“小雨、大雨、暴雨”哪个词语意思更接近?和风和细雨也可与组成一个四字词语。

一起读出示:朝霞、夕阳。

什么是朝霞?什么是夕阳?出示图片,早晨的霞就是朝霞,晚上的霞是晚霞。

指生读,齐读。

指导读好这一小节(三)学习第三小节。

出示第三小节。

指生读。

1、学习:杨。

师:第三小节中的生字出示:杨。

图:这就是杨树。

所以是木字旁。

有木是杨树,伸手是表扬,有土是操场。

2、出示图片及句式:春天来了,黄莺在唱歌,燕子在跳舞,这就叫“莺歌燕舞”。

生练习用句式说话:春天来了,小鸟____x,花儿____x。

这就叫__________。

读词——鸟语花香。

3、指导朗读,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音律和谐,引导读出节奏1、引导发现韵脚2、配乐拍手齐背。

四、拓展延伸。

读得那么好,试着对一对好不好?日对__,鸟对__。

春花对__,高山对__。

五、指导写字指导书写:李和香。

1、观察字形一看结构:上下结构二看宽窄:三看重点笔画:撇捺2、师范写,生练写,展评。

6古对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2

6古对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2

6古对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对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圆、严"等13个生字,重点指导独体字“夕”。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进一步了解对子反义对、同义对的特点,并试着创编对子。

5.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难点:1.梳理生字特点,设置多元识字环节,习得识字方法。

2.品读课文,感受传统,传承文化。

3.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涵育审美素养。

4.在发现美与创造美的统一中提升审美素养教学过程:任务一:以旧唤新,唤醒语感活动1:复习背诵《对韵歌》。

上学期学过一首对韵歌,一起拍手背一背。

活动2:比较发现两篇课文特点。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两篇文章的特点。

1.相同点:都有“对"—对子歌;单子对、双子对;2.不同点:篇幅不一样【设计意图:汉字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本课是由“对子”组成的课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

教学中,先让学生发现“对子"的特点,这一做法紧紧抓住了文本的精髓,为接下来的识字活动提供条件,创建平台。

】3.齐读课题。

任务二:初读韵文,多种方法识字创设“对子小达人”情境引入课文。

以班级将要举行的“对子小达人"的活动为情境,出示海报要求:不仅会读对子,还要会写对子。

【设计意图:结合本课学习,开展实践活动:读对子、积累对子、创作对子等,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读文的兴趣。

】活动1:定位识字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分小节指名接读课文。

3.同位互相,读准红色的生字。

4.定位认读生字,齐读。

【设计意图:利用定位联想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词语,在读文中识记生字。

】活动2:借助日字部件,识记“朝、暮、晨”1.古体字猜字游戏。

出示“朝"“暮”古体字,学生结合古体字的特点,识认生字“朝"“暮”。

《古对今》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古对今》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古对今》教学设计(精选5篇)《古对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圆、严、寒”等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1.启发谈话。

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对子歌。

2.展示图片。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图片,说说画面的景色。

让我们一起走进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大自然。

二、读文识字,发现规律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请学生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老师与学生合作读。

(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甲:文中的字和词都是一对一对的。

学生乙:文中的词语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老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对子和词语。

5.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1)借助拼音读准确。

1.将下列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y圆ǔ暑 l凉ch晨āo朝x霞2.加一加,认生字。

纟+田=冫+京=(2)让学生说说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①加一加识字:木+子→李禾+日→香②加偏旁识字:纟+田→细冫+京→凉讠+吾→语(3)猜字游戏。

讠+吾=木+子=禾+日=三、学习第1节对子1.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教师随机引入课文。

(1)古人与今人对比图(古今)。

(2)铜钱(外圆内方)。

(3)四季对比图(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节对子。

2.课件出示第1节对子,指名学生朗读。

3.结合第一、二幅图片,让两名学生合作读出课文中的对子。

4.结合第三幅图片,四个同学合作读对子。

5.教师点拨:了解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特点。

(可结合识字1《春夏秋冬》所学)写出下列汉字的反义词。

今--()圆--()暖--()四、学习第2节对子1.指名读第2节。

识字二《古对今》优质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

识字二《古对今》优质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

识字二《古对今》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课时安排:2课时重难点:《古对今》是一首对韵歌。

抓住时空、季节、事物的神奇展开韵文。

全文语句简短,读起来朗朗上口。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圆、细、杨”3个生字。

会写“古、夕、李、香”4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和风细雨、古今”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一、生字导入,揭示课题一字多法学习生字——“古、夕”1.借助拼音说说这个字读音,试着组词。

组词预设:古代古老古人古诗……师:你可以用其中一个组词说句话吗?说说这个组词是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古”就是时间很久远,指以前。

师:“古”是指以前,那么和“古”意思相对的字是什么呢?出示:“古——今”齐读课题。

1.理解:“古、今”师:同学们,时间久远的,以前的事物有很多。

比如甲骨文是古时候的文字,甲骨文中的字的字形是多样的。

比如这个字,,它有三种字形,但是是一个字。

你知道这个字是什么吗?(夕)。

楷体的“夕”让你想起了哪个字?(多)。

“夕”字的组的词语最常见的就是“夕阳”。

你知道什么“夕阳”吗?出示图片。

说说怎样记住“古、夕”生字。

预设学习方法:加一加(十+口);减一减(“故”去掉反文旁)2.观察占格,书写“古、夕”。

教师评价书写。

【设计意图】从课题中生字学习直接入手,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认识一个生字,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利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识字,在识字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文化的魅力。

3.师:出示“今”,给“今”组词。

预设:“今天”、“如今”那么“今”什么意思呢?师:猜猜“古今”什么意思。

二、朗读韵文,随文识字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对子歌。

《古对今》教案范文(通用15篇)

《古对今》教案范文(通用15篇)

《古对今》教案范文〔通用15篇〕《古对今》教案范文〔通用15篇〕《古对今》教案篇1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一〕揭题,书写古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古对今》2、齐读课题。

指导书写“古”。

〔二〕师范读,生认真听。

〔三〕自读课文,读准字音1、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读,检查字音。

3、检查读文。

随机正音二、细读对子,感受画面美〔一〕学习第一小节1、学习“圆”〔1〕引导发现古代和现代钱币的区别〔2〕读好“古对今,圆对方”2、学习:严寒酷暑凉出示四个词语:“严寒、酷暑、春暖、秋凉”这四个词语。

〔1〕学习“寒”字理识字学习“寒”。

并给“寒”扩词。

寒是冷,那严寒就是——非常冷。

指导读好词语。

那酷暑是什么意思?——非常热。

读好词〔2〕学习“凉”a、凉的偏旁是两点水。

两点水的字跟什么有关?补充带两点水的字。

b、指生读秋凉,齐读。

3、指导朗读第一小节〔二〕学习第二小节1、出示读:第二小节。

指生读。

学习:晨细朝霞夕〔1〕晨就是早晨。

暮就是黄昏。

〔2〕细。

指生说记字方法。

细雨和“小雨、大雨、暴雨”哪个词语意思更接近?和风和细雨也可与组成一个四字词语。

一起读出示:朝霞、夕阳。

什么是朝霞?什么是夕阳?出示图片,早晨的霞就是朝霞,晚上的霞是晚霞。

指生读,齐读。

指导读好这一小节〔三〕学习第三小节。

出示第三小节。

指生读。

1、学习:杨。

师:第三小节中的生字出示:杨。

图:这就是杨树。

所以是木字旁。

有木是杨树,伸手是表扬,有土是操场。

2、出示图片及句式:春天来了,黄莺在唱歌,燕子在跳舞,这就叫“莺歌燕舞”。

生练惯用句式说话:春天来了,小鸟xxxxx,花儿xxxxx。

这就叫xxxxxxxxxx。

读词——鸟语花香。

3、指导朗读,感受春天的美妙。

三、音律和谐,引导读出节奏1、引导发现韵脚2、配乐拍手齐背。

四、拓展延伸。

读得那么好,试着对一对好不好?日对xx,鸟对xx。

春花对xx,高山对xx。

五、指导写字指导书写:李和香。

1、观察字形一看构造:上下构造二看宽窄:三看重点笔画:撇捺2、师范写,生练写,展评。

古对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本教学实录(2)

古对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本教学实录(2)

古对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本教学实录(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彼此的团队协作精神。

2.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古对今》是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本的一篇课文,通过对比古今,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变迁和生活的美好。

课文中有许多生字词,需要学生认读和理解。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仍是他们的研究难点。

此外,学生对于古诗的鉴赏能力较弱,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

教学重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对古诗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课文内容、生字词、古诗等。

2. 学生预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课堂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2.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古诗,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课堂练(10分钟)1. 教师布置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强调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家长辅导学生完成练题。

2. 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语文素养。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词,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对研究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古对今 第二课时 教案

古对今 第二课时 教案

古对今第二课时教案教案标题:古对今第二课时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古代与现代的一些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差异。

2. 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与现代的差异,并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重点:1. 了解古代与现代社会的差异。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2. 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

2. 学生课本和笔记。

3. 活动材料:古代与现代社会差异对比表格。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古代和现代的对比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展示古代的马车和现代的汽车,古代的手工制作和现代的机器制造等。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询问他们对这些差异的看法和观点。

Step 2: 学习(15分钟)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活动材料:古代与现代社会差异对比表格。

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填写表格中的内容。

表格可以包括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差异。

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互相帮助和补充信息。

Step 3: 分享与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所填写的差异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较各组的观点和看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Step 4: 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与现代社会差异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为什么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有这些差异?这些差异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Step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古代与现代社会差异为题,撰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可以根据课堂学习和自己的经验,结合实例进行写作。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古代与现代社会差异的更多方面。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班级展示,分享他们对古代与现代社会差异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古对今》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古对今》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古对今》教学设计(精选5篇)《古对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圆、严、寒”等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1.启发谈话。

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对子歌。

2.展示图片。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图片,说说画面的景色。

让我们一起走进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大自然。

二、读文识字,发现规律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请学生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老师与学生合作读。

(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甲:文中的字和词都是一对一对的。

学生乙:文中的词语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老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对子和词语。

5.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1)借助拼音读准确。

1.将下列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y圆ǔ暑 l凉ch晨āo朝x霞2.加一加,认生字。

纟+田=冫+京=(2)让学生说说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①加一加识字:木+子→李禾+日→香②加偏旁识字:纟+田→细冫+京→凉讠+吾→语(3)猜字游戏。

讠+吾=木+子=禾+日=三、学习第1节对子1.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教师随机引入课文。

(1)古人与今人对比图(古今)。

(2)铜钱(外圆内方)。

(3)四季对比图(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节对子。

2.课件出示第1节对子,指名学生朗读。

3.结合第一、二幅图片,让两名学生合作读出课文中的对子。

4.结合第三幅图片,四个同学合作读对子。

5.教师点拨:了解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特点。

(可结合识字1《春夏秋冬》所学)写出下列汉字的反义词。

今--()圆--()暖--()四、学习第2节对子1.指名读第2节。

6古对今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2课时)

6古对今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2课时)

6古对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2课时)识字6 古对今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3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点认识“圆、严"等13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等词语。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3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将对韵歌读正确、读流利。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组织并引导学生参与“反义词对对碰"游戏,通过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对反义词的反应速度和理解能力。

2. 播放对韵歌视频,让学生欣赏并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 通过谈话引入课题,解释“古”和“今"的含义,强调这对反义词的特点,并板书课题。

询问学生对“古”和“今"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反义词的概念。

带领学生齐读课题,加深对课题的印象。

1. 积极参与“反义词对对碰”游戏,快速回应教师提出的词语,锻炼自己的语言反应能力。

2. 观看对韵歌视频,欣赏并尝试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汉语的韵律。

3. 听取教师对课题的解释,理解“古"和“今”作为反义词的特点,并跟随教师齐读课题,加深记忆。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 准备带拼音的课文,并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拼读,同时圈出不认识的字。

2. 出示相关词语,指导学生自主拼读,并与同桌互相朗读纠正发音。

3. 指名学生拼读生字,并对“晨、暑、朝"等翘舌音以及带有前鼻韵母“ɑn”和后鼻韵母“ɑnɡ"的字进行重点正音。

部编版古对今的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古对今的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古对今的教案优秀6篇部编版古对今的教案篇1【教学要求】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具准备1、教学课件。

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1、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课件出示1)(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课件出示2)(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课件出示3自学要求)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课件出示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课文讲了的故事。

(学生填“曹冲称象”正确,填“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

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2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古、凉、细、夕、李、语、香2.出示:(课件出示)和风细雨夕阳朝霞方圆鸟语花香严寒酷暑古今练习朗读。

二、精读感悟,重点理解。

1.你知道什么是对子吗?师讲解:(课件出示)(1)对子词一般对仗工整,琅琅上口,字数都相等,断句一致,音调和谐。

(2)一般有以下词语组成:同类词:晨——暮雪——霜柳——杨桃——李(板书:同类词)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分开:(和风)(细雨)(山清)(水秀)(板书:近义词)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分开:(朝霞)(夕阳)(板书:反义词)2.学习第一小节。

(课件出示)(1)第一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是两组反义词。

“古今”是一组时间方面的相对反义词,“圆方”是形状方面的相对反义词。

)(2)第二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这也是两组反义词。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古对今》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古对今》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古对今》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程设计是针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对今》这一模块进行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对古代与现代事物的对照,了解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古代和现代的一些事物在外表、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并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对古代与现代事物的比较,了解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对古代与现代事物的比较,让学生了解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难点:引导学生对古代事物进行思考,并能够与现代事物进行比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古代和现代事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不同之处,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教师介绍古代和现代事物的一些对比情况,如古代的灯和现代的电灯、古代的书和现代的电子书等,让学生了解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3. 活动设计(2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与现代的其他事物的对比情况,并举例说明。

展示成果: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让全班学生听取不同组的观点和意见。

4. 课堂检测(10分钟)老师出示几道选择题或解答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古代与现代事物的联系和变化。

五、教学反思本节公开课教学设计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事物变化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对古代与现代事物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以上就是本节《古对今》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

古对今教案古对今教案5篇

古对今教案古对今教案5篇

古对今教案古对今教案5篇古对今教案古对今教案篇1(习作指导)一、明确缩写目的俺们以往的作文,都是要求写把文章写详细,这是一种作文力量,但是仅学会写详细还不够,还要学会写得简洁。

这也是一种写作力量。

写文章,应需要详细就详细写,需要简洁就写得简洁。

这次作文,是缩写课文,就是训练俺们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

二、明确缩写要求1、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想想:缩写要到达什么要求?2、引导板书:缩写成的短文不能转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三、学习习作提示,把握缩写方法1、怎样缩写课文呢?2、同桌相互争论。

3、小结:跟简要复述一样,保存原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中的某些细节或某些情节删掉。

4、看课文中的习作提示,边读边想边画:怎样压缩才能使缩写后的文章保存原文的主要内容? 用“__”划出句子。

四、速读例文,体会缩写方法快速默读《景阳冈》,分析例文哪些地方做了修改。

1、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大事,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如,《景阳冈》一文中,写武松喝酒后上景阳冈的一段内容,有三个自然段写了他的心理活动。

缩写时,把这些次要局部用一两句话一带而过。

其次、三自然段,写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也删掉了。

2、语言,去掉详细描写的局部:例如,课文中写“武松打虎”这一重要情节时,特殊是对武松的动作描写,老虎扑剪的动作,都写得非常细致。

缩写时,简化语言、削枝存干,进展概括性的表达,使语言简洁明白。

五、《草船借箭》片段练习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借箭的经过)2、可以缩写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借箭?结果)(习作讲评)一、讲评第一课时写的片断1、出示同学写的缩写片断。

2、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⑴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存原文的主要内容?⑵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⑶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二、同学修改片断1、听教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身写的片断。

2、四人小组对比上面3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

三、缩写全文1、引导同学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

6古对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2课时)

6古对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2课时)

6古对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2课时) 教学内容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六课《古对今》课时一、二教材分析《古对今》是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识字课文,旨在通过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对比,帮助学生识字、积累词汇,并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初步认识和热爱。

本课分为多个小节,每小节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文化之韵。

在第二课时中,教材继续深化“古对今"的主题,特别通过“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这些词语不仅富有画面感,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同时,本课还安排了“细、语、香"三个生字的书写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和汉字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识字和阅读能力的初步发展阶段,他们好奇心强,喜欢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学习新知识。

在前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古对今》的第一小节,对课文的整体结构和基本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

因此,在第二课时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学习基础,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一年级学生在书写能力和理解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在书写时可能容易出现笔顺错误、占位不当等问题;在理解词语和句子时也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和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加强对学生书写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课堂管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巩固“圆、严”等12个生字的认读,并学会书写“细、语、香"3个字。

识字6古对今 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识字6古对今 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识字6古对今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古对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三个小节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组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时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学情分析: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初步诵读和感知韵文,在自主练读的过程中体会“押韵"的概念。

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等词。

能够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

体会其中的四季之美,自然之美。

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词,会认“圆形”、“严寒"、“酷暑”等词语,会写“李"、“香”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朗读对韵歌,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受对韵歌的韵律之美,自然之美。

3.总结对子的特点,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找反义词等方法创编对子,培养搜集和创编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1.复习生字词,会认“圆形"、“严寒”、“酷暑"等词语,会写“李”、“香"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朗读对韵歌,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受对韵歌的韵律之美,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总结对子的特点,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找反义词等方法创编对子,培养搜集和创编对子的兴趣。

教学流程:板块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1.复习朗读《对韵歌》,体会韵律。

2.朗读课文《古对今》,读出节奏。

3.多种方式(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齐读等)认读词语,复习巩固、4.字回文中,朗读句子,检查字词。

板块二:美读升华,感受韵律1.指生读课文,读出节奏。

2.师生承接读。

师:古对今,圆对方。

生: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

6古对今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6古对今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6古对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古对今》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应能准确无误地认识和书写“圆、严、寒"等共计十二个生字,并能游刃有余地掌握“古、凉、细”等七个生字的书写技巧。

2. 学生应能够流利而准确地朗读课文,深入领会课文的内涵与意义,将其精髓内化于心。

3. 学生应能品味语言的和谐对仗之美,从而激发对收集与创作对子的浓厚兴趣,享受其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深入研读课文内容,感受语言对仗的细腻与优美,领略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导,领略对仗的韵味1. 互动游戏: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尝试过“相反动作对对碰"的游戏呢?想象一下,当老师轻声说“举起右手”,你们则迅速而准确地举起左手。

这种默契,就在这简单却充满挑战的相反动作中得以体现。

2. 再试新招:看来,同学们的反应都异常敏捷。

那么,如果我们将这个游戏升级为“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是否还能应对自如呢?例如,当我说“左”,你们迅速回应“右"。

(上—下)、(大—小)、(天—地)、(古—今)。

3. 走进对仗:此刻,我在黑板上写下“古”和“今"这两个字。

现在,请思考一下,你们能用这两个字组成哪些词语呢?(古代,今天)。

你们知道吗,“古代”代表着遥远的过去,“今天"则指我们现在所处的时刻。

那么,这两个字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微妙关系呢?(意思相对)。

其实,古人早已发现了这样的词语之美,并将它们巧妙地写成了对仗。

4. 我们一同用朗朗的读书声,探索“古”字的奥秘。

(1) 你是否能为这个字寻觅一个独特的记忆法呢?或许,一个有趣的字谜能为你提供灵感:十张口,答案就在其中。

(2) 现在,让我们挥毫泼墨,尝试描红写字。

在书写的过程中,请注意:上半部的第一横应略显舒展;为了使下半部的“口"字更显优雅,上半部分可稍微放大,而下半部分则稍作收敛。

二、品味文字,探秘生字之美1. 让我们带着好奇的心,一同探索文章中的奥秘吧!你是否注意到了,每句话中巧妙地融入了一个“对”字,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汉字的奇妙之处。

《古对今》优秀教案2

《古对今》优秀教案2

《古对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4个汉字。

3、理解相关词语,熟练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4个汉字。

教法学法:引导法、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互动游戏,激趣导入1.师生共同做“词语对对碰”的游戏。

2.同学们,一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了《对韵歌》,你们好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相机学写“古”,引导理解课题意思。

二、初读韵文,识字学词1、师范读,出示听读要求。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小节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①出示“圆、严寒、酷暑、秋凉”词语,指名认读,师相机正音。

②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全班齐读。

(2)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①出示词语:早晨、细雨、朝霞、夕阳。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②学习“朝”多音字。

③全班齐读第二小节。

(3)指名朗读第三小节。

①出示图片:相机认识李、杨、鸟语、花香。

②全班齐读第三小节。

4、巩固识字。

出示词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游戏,巩固学生识字。

5、生自由练读课文,达到熟读程度。

6、找出文中的反义词,圈出来。

三、再读韵文,读通读熟1、生自主朗读课文。

2、同桌对读。

3、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加强朗读训练。

四、指导书写1、出示谜语,要求会写的字:李、香、夕。

2、生自主观察,交流书写要领,师范写指导。

3、生自主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古对今古、李、香、夕《古对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圆、严、寒”等12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夕”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汉语言的对仗美、音韵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的同时,更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快乐识字,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古对今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二)6 《古对今》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1.本课采用对对子的形式识字,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2.虽然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学情分析: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小组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后,评出最佳小组)等活动,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对子歌的韵律美。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对对子是汉语言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艺术形式。

3.能正确认读“圆”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和风细雨”等7个词语。

4.能正确读写“古”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圆”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和风细雨”等7个词语,正确读写“古”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对对子是汉语言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艺术形式。

教学准备:教师:“太”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太”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学生:每人一套“太”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一)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

1.导语: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我们先复习这一课要求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

自由朗读这些词语。

PPT出示有关字词:语文李子古人香气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

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我们学习完课文,就要求能正确写了。

(二)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1.游戏激趣:小朋友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相反词语对对碰”的游戏吧!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2.PPT出示:上——下大——小天——地古——今教师板书:“古”和“今”3.4.导语: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

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

(补充板书课题:“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对子,我们并不陌生,上学期我们就学过《对韵歌》谁来背一背?一起来背一背吧!全班齐背《对韵歌》。

5.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对韵歌》读起来真是朗朗上口,它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美丽画面。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新的对子歌——《古对今》,看看这首对子歌又会让我们看到怎样的画面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出示任务:(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2.反馈指导:(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二)读准课文学习。

1.导语:会认读的字宝宝我们都读准了,那么,将会认读的字宝宝放回到课文中,你能把它们都读准吗?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宝宝的读音。

2.反馈指导:(1)分小节指名朗读,提示其他学生集中精神注意听,在读错的会认读的字下面点上圆点。

(2)指名朗读后,学生就读错的会认读的字评议和纠正,小结后自由读或齐读该小节。

(三)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能读准课文。

1.导语:(小结读准课文活动情况后)请同桌互相检查是不是真的能读准课文。

读的同学要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

听的同学要精神集中注意听,同桌同桌读完后,帮助他纠正。

;读错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就在下面做个记号.出示任务: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如果同桌读错了,在他读完后帮助纠正。

2.反馈指导:提问:您帮助同桌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或:同桌帮助你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 预设:翘舌音:暑、晨、朝;后鼻韵母:凉、杨。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自由练习读准课文并指名反馈指导,重点注意反馈指导认读的字的读音。

(四)读通顺课文学习和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接下来我们学习把课文读通顺,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读完后给会认读的字找朋友(提示:连在一起读的就是它们的好朋友,用横线在它们的下面画出来)。

(注:有些字在课文中是单音节词,这些单音节词不要硬找朋友,可留待口头组词找朋友。

)反馈指导:(1)反馈订正画词情况,相机强调“连在一起读的才是好朋友”。

(2)PPT示课文词语,会认读的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严、严、严,严寒的严”。

齐读,自由读。

.2.“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口头组词(“圆、晨、凉、杨”在课文中为单音节词,通过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理解该单音节词的词义以及该字字义)。

(1)(贴出会认读的字的字卡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2)反馈指导: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

(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③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3)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3.学习读通顺课文。

(1)导语:通过课文的词语和我们组的词语,我们了解了会认读的字的意思,在这个基础上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我们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词语朋友拆散了,也要注意读出对子的节奏。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读出对子的节奏。

)反馈指导:2(通过分自然段个别指名读检查,注意指导读好下面句子的节奏: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

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3)自由朗读、拍手齐读全文。

4.总结:刚才小朋友们读得真有精神,读得真好听,而且读出了对子的节奏感。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三、结合生活,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

下面再次走进课文,看看这首对韵歌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画面吧!(一)图文结合,联系生活,了解课文内容。

1.联系生活,了解课文内容。

(1)导语:请小朋友们给每一小节落标上序号,然后再来读一读这首对子歌,想一想,你读懂了哪些对子,哪些还不懂,在你不懂的对子旁边打上“?”。

(2)出示任务: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哪些对子,哪些还不懂,”。

?在你不懂的对子旁边打上“(3)反馈指导:采用逐小节交流的方式,重点指导学生不太理解的词语,如:“严寒对酷暑”: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告诉大家严寒和酷暑分别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晨对暮”,“晨”就是早晨,“暮”就是傍晚。

“和风对细雨”:“和风”就是柔和的风,可以请学生通过模拟风声来感知;“细雨”就是细细的小雨,也可以请学生通过模拟雨声来感知。

2.图文结合,进一步了解课文。

(1)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质疑,了解了一些对子讲到的自然现象,现在,我们通过课文的插图继续了解课文内容。

出示任务:(示图画1)观察这幅插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画了哪些景物?(2)反馈指导。

预设:图画画的是黄昏太阳落下时候的景象;画了夕阳和云彩。

追问:你能找到与这幅图画对应的小节吗?你根据哪句话找到的?(预设:第2小节;句子:朝霞对夕阳。

)(3)小结后拍手齐读第2小节。

(4)出示任务:(示图画2)观察这幅插图,想一想,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表现的是哪个小节的内容?它们怎么样.(5)反馈指导。

预设:图上的景物:桃树开花,树儿绿了,燕子飞舞,鸟儿歌唱;表现的是第3小节的内容。

(6)小结后拍手齐读第3小节。

(二)多样朗读,背诵指导。

1.导语:这样的对对子,多有意思,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1)出示任务:PPT出示(隐去每一行中的几个词语)请同学们根据提示来读对子(2)反馈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朗读(一人读每行对子的前半部分,一人读后半部分),男女生合作朗读(男生读每行对子的前半部分,女生读后半部分),师生合作朗读2.导语:读着读着,我发现有同学会背了。

谁来试一试背诵?(1)出示任务:背一背对子歌(2)反馈指导:背诵时要求背出节奏感,可以采用拍手背诵的方式。

对于不太熟练的孩子,请同学来帮助纠正或提醒。

(3)全班背诵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不知不觉都能背下来了。

你瞧,对子歌读起来朗朗! 它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艺术形式还让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画面,上口,四、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课后词语读记(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

(三)课后词语读记。

1.出示任务:借助拼音自由读“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请把词语分为两字词语和四字词语来记认。

2.反馈指导:指名读、齐读。

3.评价:(1)同桌相互说类别背记词语,看谁正确率高。

(2)同桌在班级上进行相互说类别背记词语,师生评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