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优质课教案_20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5.3《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参考课件4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5.3《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参考课件4
英王亨利八世画像
2、内容(P71)
3、结果
• ①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
教,建立起本民族的教会
• ②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
统治的工具
伊丽莎白一世
• ①英国宗教改革的发起者是谁?这和德国、瑞士的宗 教改革有什么不同?
发起者是国王,是由亨利八世拉开的,这使得英国的宗 教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而德国和瑞士宗教改革 的人物则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马丁·路德和加尔文。
• ①坚持_《_圣__经__》_绝对权威,反对__教_皇___权威,主张简 化__宗__教__仪_式_____
• ②主张_先__定__论__,宣扬__选_民__或__弃__民_
• ③主张选民要有_奋__斗_精神,要具有 _简__朴__、__诚__实_、__讲__信__用__等高尚美德
• ④主张建立_共_和__式__的__长__老__制度;建立_政__教__合__一_的政权
一、加尔文宗教改革
1、改革的原因、___的影响
• ②受文艺复兴时期__人_文__主_义___的影响 • ③深入研究《__圣__经_》_宣传_宗__教_改__革____
• ④支持宗教改革的__日_内__瓦_政__权___的邀请
2、内容
• ②随着_文_艺__复_兴__运_动__和__宗_教__改_革__思__想____的传播, 英国_社_会__各__阶_层__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日益 强大的_王__权___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目的:__维_护__日_益__强_大__的__王_权_____
英国宗教改革的内容有几点?
1、英国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 ①王权大于教权,英王是国教的最 高首脑; ②保留了天主教教义与仪式; ③英国摆脱了罗马教廷控制; 2、解散修道院,没收其财产,严 重削弱教会势力。

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第五单元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教案

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第五单元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教案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加尔文宗教改革;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2)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宗教改革的影响(3)运用:探究宗教改革对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预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宗教改革,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宗教改革实质和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二.【学习重难点】1.加尔文宗教改革。

2.亨利八世宗教改革3.宗教改革的评价三.【学习过程过程】(一)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价等内容,导入本课学习。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学习新课探究一:加尔文宗教改革的背景。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概括总结:①马丁•路德的影响;②加尔文深受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影响;③1541年瑞士支持宗教改革的派别掌握了日内瓦政权,邀请加尔文主持宗教改革。

探究二:归纳加尔文的宗教思想,比较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宗教思想。

1.加尔文的宗教思想: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总结: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强调教会要按《圣经》传播上帝旨意;③个人通过《圣经》能够与上帝对话,不需要教会的中介;④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⑤宗教改革思想的核心是“先定论”2.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思想:学生分组讨论,每一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总结:相同点: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主张信仰得救(因信称义)。

不同点:(1)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中,通过在个人的虔诚信仰中与上帝直接沟通,而恢复了人的尊严和自主性。

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则通过上帝的先定,重新把人的一切又奉献给了上帝,人是为了上帝而活着,人在现世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彰显和荣耀上帝。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3课1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3课1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预习导引知识点一加尔文宗教改革1.背景(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加尔文读大学期间受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3)1541年,瑞士日内瓦政权支持加尔文宗教改革。

2.内容(1)宗教仪式: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2)宗教思想:思想核心是“先定论”(3)宗教精神:认为财富是成功的标志,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

(4)教会组织: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

3.影响(1)改变了日内瓦人的日常宗教活动和社会风气。

(2)其他信仰的教派与个人被镇压。

(3)改革主张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

[深化理解]“先定论”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思想动力(1)首先为资产阶级进行剥削提供了理论上的合法性。

(2)其成功与否没人可知,需要依靠努力才行说法鼓励了人们去争取幸福生活。

知识点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1.原因(1)1529年的改革法令①教会立法须经国王批准方可生效。

②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的年贡改交国库。

③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和教皇任命英国主教等神职人员的权力,任命改革派教士领导英国教会。

(2)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①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

②保留天主教的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③没收修道院的财产归王室所有。

3.影响(1)确立了英国基督教为英国国教。

(2)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深化理解]英国改革的特点1.方式:由国王领导,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

2.内容:改革相对保守,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分。

3.影响: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进行了清教徒运动。

知识点三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1.派别: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2.实质: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斗争。

3.影响(1)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精选】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5.3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精选】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5.3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2)影响:①一方面,通过宗教改革,英国摆脱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控 制,有利于英国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②另一方面,改革 很不彻底,后来发生了迎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清教运动。17世纪40年 代,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清教也成为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问题1
问题2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例题2】 16世纪,欧洲出现了宗教改革的浪潮,下列各项叙述与 英国宗教改革相符的是( )
(2)建立新的教会组织: 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规定长老由议会选举产生,独立行使教 会司法权。 ②规定市议会负责世俗事务,教会负责宗教信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道德生活,建 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3.影响 (1)引起了日内瓦社会风气的变化。讲道和阅读《圣经》成为人 们的日常宗教活动,不良的社会风气被取缔,其他信仰的教派与个 人被镇压。 (2)加尔文宗教改革主张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了宗教改 革的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
问题1
问题2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3)历史作用:①加尔文的“先定论”学说是当时法国和西欧其他 较先进地区的资产阶级反对罗马天主教会与封建制度的强大思想 武器。该学说集中地突出了上帝至高无上的神圣权威,从新的角度 否定了罗马教皇及其神职人员的宗教特权,同时又借助上帝的意志 肯定了封建制度衰落与资本主义兴起的客观历史必然性,从而为新 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与封建神权的斗争提供了理论依据。② 加尔文的“先定论”学说也充分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发展实业、变 革社会的迫切要求。它用争当上帝选民的目标去鼓励人们鄙视懒 惰、保守,积极开拓进取,勤勉敬业,直到获取最后的成功。这样的 主张,为资产阶级发家致富、发展资本主义和日后夺取与掌握政权 披上了一件神圣的宗教外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课件4: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课件4: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四、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1.相同点 (1)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2)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4)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2.不同点 (1)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 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一、北魏民族大融合的原因、表现和实质
1.原因 (1)各民族的杂居,极大地加强了各族人民的交往和接触。 (2)各民族人民联合反对统治者的斗争,推动了民族融合。 (3)内迁各族的统治者中,有不少崇尚中原文化,大力提倡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对民 族融合起到了推动作用。 2.表现 (1)从少数民族来看,不仅在生产方式上,还在生活方式上都趋向于汉化,甚至丧失 了自己的民族特征。 (2)对于汉族来说,吸取了新鲜血液,加速了发展,丰富了经济文化生活,推动了中 华民族这一共同体的发展壮大。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一.加尔文宗教改革
加尔文
1509年出生在法国努瓦营镇。他受过良 好的教育,在巴黎蒙泰居学院毕业后到奥 良尔大学攻读法律,也在布尔日大学攻读 过法律。
正当加尔文年仅八岁的时候,马丁·路 德把自己的“95条论纲”张贴在教堂大门 上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加尔文从小就成 为天主教徒,但在青年时期改信新教。为 了免受迫害,不久他离开巴黎。经过一个 时期的旅游生活后,就定居在瑞士巴塞尔 市。从此隐姓埋名,努力钻研神学。他二 十七岁时发表了他的最有名的著作《基督 教原理》。该书概括了新教的基本信仰, 使他一鸣惊人。
三、历史作用
①思想: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进一步打击了教会权威,声张了人的价值。
②政治: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各国的封建统治,促 进了民族国家的成长;宗教改革也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 命的斗争旗帜。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培优课件_3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培优课件_3
(2)主要矛盾:王权与教权的矛盾。变化:资产阶级和 王权的矛盾。原因: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 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国教成为专制王权的忠顺工 具,要求改革。③加尔文教的传播及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但丁对地狱中的一位教皇尼古拉三世 说:“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的惩罚是公正 的……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 躏,把恶人提升。……你们把金钱作你们的上帝, 你们和偶像崇拜者有什么不同?”
★本课小结:
课标: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改革人 新教派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影响地 域
马丁·路 德
路德教
①“因信称义”②全体 信徒皆教士③信仰的唯 一根据是《圣经》
简化仪式神 甫娶妻蔑视
权威
德国北 欧
加尔文
加尔文 教
①《圣经》权威至高无 上;②主张信仰得救, 即先定论
简化仪式选 举神职生活
节俭
法国、 英国等
反映了早期资本
(3)认为个人通过《圣经》就能原够始与积累上时帝期直资接联系,
不需要教会的中介
产阶级的意识形
(4)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态发是,财真为致资富正产作的阶辩宗级护教精神
(5)提出“先定论”(理论核心)
(6)认为财富是人获得成功的标志,选民要有奋斗精 神,要具有简朴、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二、英国宗教改革
1、改革的背景与导火线:
①背景:英国社会的发展与天主教会的矛盾; ②导火线:亨利八世的离婚案。
2、改革内容:
①取消罗马教廷对英国教会的干预(立法、财政、 司法、行政等) ②颁布了“至尊法案”,规定了英王为英国教会的 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王权高于 教权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之小船创作一、加尔文宗教改革1.背景(1)受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2)加尔文发表了《基督教原理》等论著,提出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

(3)1541年,日内瓦政权邀请加尔文主持宗教改革。

2.内容(1)宗教仪式: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2)宗教思想:思想核心是“先定论”。

(3)宗教精神:认为财富是成功的标志,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

(4)教会组织: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

3.影响(1)讲道和阅读《圣经》成为日内瓦人的日常宗教活动。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被称为“新教的罗马”。

加尔文宗教改革进步性的表现加尔文教相对于路德教,对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影响极大,主要表现在:(1)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2)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和一些高尚品德,引起社会风气的变化,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3)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和政教合一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形式,对后来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1.背景(1)经济:16世纪初,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开始崛起。

(2)政治:日益集权的英国君主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控制。

(3)思想: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4)导火线:亨利八世离婚案。

2.内容(1)1529年的改革法令①教会立法须经国王批准方可生效。

②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的年贡改交国库。

③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和教皇任命英国主教等神职人员的权力,任命改革派教士领导英国教会。

(2)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①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

②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③没收修道院的财产归王室所有。

3.影响(1)确立了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为英国国教。

(2)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1)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第五单元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教案

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第五单元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教案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加尔文宗教改革;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2)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宗教改革的影响(3)运用:探究宗教改革对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预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宗教改革,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宗教改革实质和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二.【学习重难点】1.加尔文宗教改革。

2.亨利八世宗教改革3.宗教改革的评价三.【学习过程过程】(一)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价等内容,导入本课学习。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学习新课探究一:加尔文宗教改革的背景。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概括总结:①马丁•路德的影响;②加尔文深受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影响;③1541年瑞士支持宗教改革的派别掌握了日内瓦政权,邀请加尔文主持宗教改革。

探究二:归纳加尔文的宗教思想,比较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宗教思想。

1.加尔文的宗教思想: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总结: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强调教会要按《圣经》传播上帝旨意;③个人通过《圣经》能够与上帝对话,不需要教会的中介;④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⑤宗教改革思想的核心是“先定论”2.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思想:学生分组讨论,每一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总结:相同点: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主张信仰得救(因信称义)。

不同点:(1)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中,通过在个人的虔诚信仰中与上帝直接沟通,而恢复了人的尊严和自主性。

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则通过上帝的先定,重新把人的一切又奉献给了上帝,人是为了上帝而活着,人在现世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彰显和荣耀上帝。

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课

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课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1.简述欧洲宗教改 重点难点 1.重点: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历史作 用、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结果、宗
革的主要内容。
2.分析欧洲宗教
教改革的影响。
2.难点:先定论、加尔文与亨利八 教徒。
改革的历史作用。 世宗教改革的性质、英国国教与清
知识点一
1.背景
加尔文宗教改革
新教的罗马 ”。 “____________
[深化理解] “先定论”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思想动力 (1)首先为资产阶级进行剥削提供了理论上的合法性。
(2) 其成功与否没人可知,需要依靠努力才行说法鼓励了人们
去争取幸福生活。
知识点二
1.原因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经济
阶级
资本主义 有所发展 16世纪初,英国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新兴资产阶级 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开始崛 起,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罗马教廷干涉英国的______ 内政 日益集权的英国君主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深化理解] 英国改革的特点 1.方式:由国王领导,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
2.内容:改革相对保守,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分。
3.影响: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随着资本主义 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进行 了清教徒运动。
知识点三
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
路德派 、__________ 加尔文派 、英国国教。 1.派别:________ 2.实质: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对封
【史论归纳】 点 1.相同点
加尔文宗教改革与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异同
(1)都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主张“信仰得救”。
(2)都认为《圣经》是基督教徒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人 人都可以通过《圣经》直接与上帝联系,不需要教会的中 介。 (3)都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5.3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3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5.3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3

加尔文
1509年出生在法国努瓦营镇。他受 过良好的教育,在巴黎蒙泰居学院毕 业后到奥良尔大学攻读法律,也在布 尔日大学攻读过法律。
正当加尔文年仅八岁的时候,马 丁·路德把自己的“95条论纲”张贴在 教堂大门上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加 尔文从小就成为天主教徒,但在青年 时期改信新教。为了免受迫害,不久 他离开巴黎。经过一个时期的旅游生 活后,就定居在瑞士巴塞尔市。从此 隐姓埋名,努力钻研神学。他二十七 岁时发表了他的最有名的著作《基督 教原理》。该书概括了新教的基本信 仰,使他一鸣惊人。
------《西方文明史》
彻底的宗教宽容,还有很长的路
联系现实 感悟历史
印度宗教冲突令人发指 ,短短五天540人 亡魂(2002年3月)
西方社会在宗教改革出现后至17世纪中叶以信仰分成两类:天主教国家和新教国家,他们互相对峙,流血的宗教战争绵延不断,不同 教派的信徒相互仇杀使得欧洲文明陷入巨大危机中达百年之久。 核心内容——“先定论” 早年便卷入复杂的宫廷斗争。 他们将在巴黎参加一场著名的血腥屠杀,青年手臂上绑着的白布条表明他属于屠杀者天主教徒一派——密莱斯在这幅画中以一个十分 细微的角度,讲述了发生在1572年8月24日的“圣巴瑟洛缪之夜”的浩劫。 (1)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亡魂(2002年3月)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西方社会在宗教改革出现后至17世纪中叶以信仰分成两类:天主教国家和新教国家,他们互相对峙,流血的宗教战争绵延不断,不同 教派的信徒相互仇杀使得欧洲文明陷入巨大危机中达百年之久。 6.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是连续八次的天主教和新教的对立,最终它对十六世纪的法国造成了破坏。 16世纪末,法国国王宣布天主教仍为国教,但允许信仰新教。 (一)加尔文宗教改革的背景 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性: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120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120

第3课某某改革运动的扩展【课程标准】简述欧洲某某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某某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尔文某某改革历史作用、亨利八世某某改革结果、某某改革的影响。

难点:先定论、加尔文与亨利八世某某改革的性质、英国国教与清教徒。

【导入新课】16世纪欧洲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某某改革运动。

德意志马丁·路德的某某改革首先打破了西欧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揭开了向天主教宣战的序幕,接着各国纷纷响应。

在马丁·路德某某改革的影响下,出现了加尔文教、英国国教等新教派。

加尔文在日内瓦的某某改革是继路德某某改革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某某改革运动,并将这场声势浩大的某某改革运动推向了高潮。

那么,在16世纪,欧洲某某改革运动扩展的情景是怎样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加尔文某某改革:1、背景:(1)受马丁·路德某某改革的影响;(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3)深入研究《圣经》宣传某某改革。

2、内容:①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在加尔文看来,《圣经》是按照上帝的授意写出来的。

因此,《圣经》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教会和国家的权威也只能来源于《圣经》。

和路德一样,他认为“信仰耶稣即可免罪”,人们要想得救,只能靠自己的笃信;②主X简化某某仪式:取消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某某长老制;简化某某仪式,只保留洗礼和圣餐;改组市议会,建立日内瓦政教合一的政权体制,使日内瓦成为加尔文归正宗的坚强堡垒;③主X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思想核心):“先定论”这一思想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加尔文拿先定论来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他说:“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一个被上帝拣选的人,内心必然充满了对上帝真诚的信仰,肯定会为了上帝而努力勤奋地劳动,过一种纯朴节俭的道德生活。

加尔文则把人的工作、日常生活以及一切世俗劳动,都看作是为了荣耀上帝的崇高目的,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的意义,从而为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神学根据和某某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加尔文及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历史作用;先定论;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英国国教;宗教改革的主要派别、实质、历史作用;清教运动。

2、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以及与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国家兴起的关系。

3、运用:探究欧洲宗教改革对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加尔文宗教改革历史作用、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结果、宗教改革的影响。

【难点】先定论、加尔文与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性质、英国国教与清教徒。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的主要内容:16世纪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下,出现了加尔文教、英国国教等新教派,统称为新教。

这是一场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的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本课主要从加尔文宗教改革、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这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的情况。

【学习建议】
1、结合教材中三国宗教改革概况,思考“新教与传统的天主教相比,新在何处?”寻找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共同点。

也可从新旧力量的交锋史实中,了解改革的主要内容。

2、引导从欧洲各国改革的内容中总结产生的历史作用,从政治上推动反封建斗争促进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经济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上促进思想文化发展、民族意识的增强等角度,总结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知识梳理】
二、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生生交流,合作探究】
探究1(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目的何在?是什么事件引发了的英国宗教改革?其实质反映了什么?)
探究2(为什么英国不像德国、瑞士的宗教改革是由神学家发起的,而是由国王发起的?)探究3(请同学们结合英国宗教改革的目的和内容,找出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说明了什么?又导致了什么结果?)
探究4(结合马丁·路德、加尔文、亨利八世改革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某条主张或几个主张,谈谈改革的实质或者影响?
(二)讨论后由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问题逐步回答:
可以以发言的形式或板书的形式;然后由学生点评,老师补充和强调。

(1)、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背景:
①资产阶级的要求:资本主义发展,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
②社会各阶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③英国君主:日益集权的英国君主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④导火线:亨利八世离婚案——实质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2、概况:
①发起者:国王亨利八世
②时间:1529年开始,
1534年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标志着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正式决裂。

③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④动机:建立作为王权之精神支柱的、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加强统治,维护日益强大的王权。

3、主要内容:
①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上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②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
③保留天主教的教阶制度,教义和仪式;
④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

4、特点:
①改革方式:发动者是国王,自上而下地展开。

亨利八世成为英国第一位国教最高首脑的国王;②主要原因:不是出于纯洁信仰,而是出于现实政治与国家利益的需要,动机是维护日益强大的王权;③新教内容:改革不彻底,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份。

④影响: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后出现清教运动。

5、结果(影响):
①摆脱了罗马教权的桎梏,巩固了日益强大的王权,
②使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教,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③天主教会被剥夺的大多财产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④比较保守的,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不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后出现清教运动。

(2)、宗教改革和社会变革
1、主要流派和实质:
①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早期资产阶级政治运动。

②主要流派:新教教派
A、路德教派:德意志北部、东北部—→北欧三国—→美国等;
B、加尔文教派:瑞士—→法国、英国、美国等;
C、英国国教:英国(“安立甘宗”或英国圣公会)。

2、对欧洲的影响:
①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②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到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③打击了封建势力,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④加尔文教民主化的色彩为资产阶级政治斗争提供了借鉴,成为尼德兰革命的旗帜。

3、对英国的影响:
①天主教被剥夺的大多财产落到新贵族手里,对英国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英国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适合自己需要的廉价教会,形成清教运动,后以清教为旗帜掀起资产阶级革命。

(三)知识比较
1、比较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的异同。

相同:①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②主张信仰得救;③主张简化
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

不同之处是:
①出发点和目的: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

②获救决定性作用: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先定说”,认为上帝的先定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③神圣性: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

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
④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

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加尔文教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区别
(1)相同点:
①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②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③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书》中采用“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④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萨克森选侯的保护,英国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展开的。

以上这些相同点说明两者之间存在顺向关系,它们在同一时代的社会矛盾推动下,互为条件、互相影响地发展起来
(2)不同点:①在人的问题上,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②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③从核心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肯定人性,反对神权,以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最终目的;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终还承认神的存在。

④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⑤从实质和影响看: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