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辅导:小学德育原则

合集下载

最新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辅导:小学德育原则

最新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辅导:小学德育原则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辅导:小学德育原则小学德育原则、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要使思想品德教育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科学地理解和处理多方面、多层次的矛盾和关系。

人们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不断揭示出德育过程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制定出德育工作者必须遵守的指导规则,这些规则就成为德育过程要遵循的德育原则。

同时,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德育对象的实际,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选择和运用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

一、小学德育原则(一)德育原则的定义德育原则是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它是根据德育过程规律和德育任务制定的,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德育原则来源于德育实践,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

它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德育经验的积累和对德育过程规律的认识深化而不断发展、充实;德育原则是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的总结必然是客观规律的反映。

德育规律是制定德育原则的客观依据,而德育规律受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制约,因此,以德育规律为客观依据,反映和体现着德育规律的德育原则也必然要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

(二)我国小学德育原则的内容我国小学德育原则主要有:知与行统一原则;生活的原则;爱和民主的原则;主体性原则;体验的原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知与行统一原则知与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学生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之一。

社会主义社会培养的小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教资】小学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教资】小学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小学德育的方法
运用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明确目的性。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个别特点,针对要解决的问题, 有的放矢,符合学生的需要,切中要害。 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 启发、获得提高;所选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力求生动有趣,喜闻乐见。 ③注意时机。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拨动学生心弦,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④以诚待人。教师的态度要诚恳,情感要真挚,语重心长,与人为善。
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 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 学生的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③根据 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小学德育的原则
6.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
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又称说理教育法,是教师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分辨
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简言之,说服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 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
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语言说服法主要包括讲解、报告、 谈话、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事实说服法主要有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
小学德育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教师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
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例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身教胜于言教” 等都体现了榜样示范法。
小学德育的方法
运用榜样示范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选好示范的榜样。榜样应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 ②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不要停留在表面模仿的层次上。 ③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④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境界。

小学德育工作制度

小学德育工作制度

小学德育工作制度前言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美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教育活动的需要。

本文将从小学德育工作的理念、目标和实施步骤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提供指导。

理念小学德育工作的理念应当是人本、综合、全面的。

人本是指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是指德育工作需要与学校教育的其他方面、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有机结合,提升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效益;全面是指小学德育工作应当照顾到学生的多方面需要,不仅应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和修养的塑造。

目标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学生。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正视人生、世界、社会的正确价值观念;2.培养学生家国情怀、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较强的自我控制和适应性;5.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合作能力、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

实施步骤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步骤应当是科学的、规范的、持续的。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规划,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原则和任务,提出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2.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的专业性和课堂教学质量;3.创新德育教育形式、方法和手段,注重德育工作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机制,尽可能地形成包括教师、家长、学生在内的共同合作管理;5.加强德育成果评估和反思,进行成果、经验交流,不断完善和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

小学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学校应当重视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加强小学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及时、反思,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新编】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点:德育原则

【新编】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点:德育原则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点:德育原则德育原则(一)德育原则的概念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学校德育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在系统总结社会主义德育实践经验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吸收、借鉴历史上德育原则的有益经验,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德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揭示出德育过程的客观规律,从而制定出正确处理和解决德育过程中基本矛盾关系的实际工作要求。

(二)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1.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导向性原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幼稚,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

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根本原则。

德育受制于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学校的性质、任务决定了学校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学校德育必须目的明确,方向正确,引导学生把平时的学习、劳动和生活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联系起来。

第二,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德育工作只有植根于实际,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德育工作要依此制定目标,使学生具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德,并树立建设中国。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德育原则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德育原则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德育原则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德育原则(精选3篇)在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对于德育原则这一考点的考查屡见不鲜,这一知识点在考试中以全题型进行备考,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德育原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德育原则【篇1】一、导向性原则定义: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这一原则通常考查频率较少,考生能够掌握定义,通常以单选题进行备考即可。

针对这一原则的要求,考生需要清楚把握第一点要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社会主义学习德育的根本原则。

以单选题备考即可,整体来说,这一原则考查较少,较简单,备考压力不大。

二、疏导原则定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这一原则考查频率较高,考生需要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循循善诱、以理服人”,通常题干中会出现关于孔子的一些古文,考生看到关键词就能准确作答,需掌握单选题。

此外,针对考生需要重点备考材料分析题,通常在材料中出现某老师针对学生调皮、捣蛋、种种不良在校行为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去教育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批评,那么考生可以考虑用疏导原则作答。

典型材料以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较为常见。

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针对这一原则的要求,考生需要重点掌握。

通常在材料分析题中出第二问可能直接考查此原则的启示或者如何贯彻等。

那么考生需要直接用这三条要求作答。

我们可以简单对这三条要求进行理解。

比如,因为青少年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

所以老师要耐心讲明道理,排除障碍,启发自觉,真正提高解决提高学生的品德认识水平。

另外,要加强引导,把学生的思想引入社会规范的道路,启发学生自觉地分清是非、真假、善恶、美丑。

最后,要善于发现并结合学生品德中的优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引导他们朝正确的方向努力。

小学的德育原则范文

小学的德育原则范文

小学的德育原则范文首先,小学的德育原则是以爱为基础。

爱是人类关系的基本要素,也是小学德育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小学的德育工作应该从爱校园、爱生活、爱学习、爱人类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心和友爱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其次,小学的德育原则是以自律为核心。

自律是小学生个人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他们成长的基本能力。

小学德育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和自我约束意识,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和自主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生活规范,从而能够自觉地遵守纪律,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

再次,小学的德育原则是以实践为导向。

实践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小学德育教育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体验社会和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技能,同时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此外,小学的德育原则是以榜样为引领。

榜样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力量和示范作用。

小学德育教育应该通过选树典型人物,弘扬先进事迹,塑造道德楷模,让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点和品质,以他们为榜样追求,从而影响和引导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平。

最后,小学的德育原则是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全面发展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和追求。

小学德育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既注重他们的智力、体力、审美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又注重他们的道德、情感、品德等内在品质的培养,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

总之,小学的德育原则是爱、自律、实践、榜样和全面发展。

这些原则不仅是小学德育教育的指导方针,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只有秉持这些原则,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

第九章 德育 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

第九章 德育 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

(七)疏导原则 含义:它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
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说理疏导也就是循循善诱。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2.因利势导、循循善诱 3.要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当前您正浏览第十页,共四十三页。
(八)因材施教的原则
第九章 德育 第三节 德育 的原则
当前您正浏览第一页,共四十三页。
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
一、德育原则
(一)什么是德育原则 (二)德育原则的意义
二、基本的德育原则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知行统一原则
(三)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形结合原则 (五)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七)疏导原则
– 2、指导学生将思想认识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导之以行。
当前您正浏览第五页,共四十三页。
(三)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用理论、
事实和榜样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启发和调动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 在动力,又要有带强制性的纪律约束,督促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 贯彻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做到: – 1、正面教育,积极疏导。 – 2、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 3、表扬为主,严禁体罚。
要求:
– 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 –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教育。 – 考虑青少年的时代特点和现实思想。
当前您正浏览第十四页,共四十三页。
3、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含义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发扬和依靠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即优点、 长处、先进因素,克服学生身上的消极因素,即缺点、短处、落后 因素。

小学德育原则

小学德育原则

小学德育原则(1)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根本原则,它要求学校德育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这个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我们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校要培养“四有”、“两热爱”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3)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依靠和发扬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限制和克服学生消极落后的一面,长善救失、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优点和缺点、先进和落后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就是这种矛盾斗争转化的结果.德育的规律决定了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必须同时进行.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学生个人的尊重、信任和爱护结合起来,使教师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严格要求是指教育者按照党和国家规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和教育.尊重学生就是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护和关怀.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他们的自尊心,相信他们的能力.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培养学生集体的过程中,通过集体的形成教育每个学生,又通过每个学生的进步促进集体的巩固和发展,把培养集体与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统一起来.要培养坚强的集体,就要依靠集体,培养、教育和健全学生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关心集体,自觉地为实现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而严格要求自己.通过集体建立全班的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班风,以影响集体的每一个成员.教师要把集体当作教育的主体,先向集体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学会处理各种关系.要加强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6)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要向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贯彻正面教育和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及时教育指导.在德育中要摆事实,讲道德,要以理服人.培养典型,树立榜样.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7)教育与学生年龄特征相一致的原则.教育与学生年龄相一致的原则是指为了达到德育的预期效果,教育者应使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使每个学生品德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中小学生的发展大致经历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这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都各有特点,教育者必须研究掌握这些特点,特别要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特点,从而使德育要求、内容和方法在保持系统性的同时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才能使德育取得较好的效果.(8)教育影响连续性和一致性的原则.教育影响连续性和一致性的原则,是指学校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达到前后连贯地进行下去,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学生的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长期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这些影响纷繁复杂,不仅相互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对立,而且往往前后并不连贯.如果不加以组织则必将削弱学校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尤其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学生活动和交往的范围扩大,通过书、刊、影、视接受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有效地教育学生,必须加强学校对各方面教育影响的控制和调节.以便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确保学生的品德按照社会的要求健康成长.(9)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理论对于人们的行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于理论,即用共产主义思想及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武装学生的头脑,帮助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要从被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工作做到点子上,把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做到思想教育的系统性、开放性和针对性.(10)循循善诱的原则.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学生的年龄小,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白大道理的,教师、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遵循学生们的思想认识规律,反复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11)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孤立地脱离其他工作来进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寓教育于疏导之中,围绕育人成材这个根本目标,实行德、智、体、美、劳相结合;各科之间教书育人相结合;校内各职能部门,各种教育力量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一股合力,齐抓共管,这种综合教育的原则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30分。

)1.系统阐述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社会、经验与课程、知与行、思维与教学、教育与职业、教育与道德、儿童与教师八个关系的教育思想称之为()。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教育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3.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起着()作用。

A.导向和动力B.关键C.基础D.物质基础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等谚语体现了()的观点对人的教育方式的影响结果。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辐合论D.平行论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是孔子对教师职业()角色的阐述。

A.授业解惑B.管理者C.示范者D.父母与朋友7.课程论最基本的概念是()。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D.课程指南8.在测验学生英译汉的技巧时.由于所选的短文中词汇量较大,学生受到词汇量的障碍而难以发挥翻译技巧,测验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多少,然而并没有确切说明学生的翻译技巧,这样的测验()不高。

A.难度C.信度D.区分度9.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故好后进生转化工作11.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12.教育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四)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四)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四)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30分。

)1.认为教育目的就是要造就有业余爱好者基本优点的专家,或者说培养既有专门知识又有文化的人才,并被世人称为过程教育哲学的创始人的是()。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2.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

A.《教育论》B.《雄辩术原理》C.《理想国》D.《巨人传》3.提出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的学者是()。

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4.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小学生容易把“q”写成“p,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B.注意能力C.记忆能力D.思维能力6.某教师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这一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公正评价权B.人格尊严权C.隐私权D.名誉权7.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

A.学校、教师、儿童B.学校、家庭、社会C.社会、知识、儿童D.社会、家庭、教师8.某老师在教“笔”这个生字时,她拿起一支毛笔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竹子做的。

(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竹”字)又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了个“毛”字)。

然后告诉学生说:“竹头下面加个毛字,合起来就是‘笔’字。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了()的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巩固性9.下列不属于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的是()。

A.德育目标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C.德育所面对的时代性和学生思想实际D.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10.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11.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小学德育)

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小学德育)

第8章小学德育8.1 考点精讲考点1 小学德育概述1.德育概述(1)德育的概念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

②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在特定的时、空内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

(2)学校德育①学校德育的概念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②学校德育的性质学校德育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活动。

同时,学校德育还具有历史性,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学校德育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民族性。

(3)小学德育①小学德育的定义小学德育是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针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具体说来,小学德育应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并根据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对儿童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与训练,以使其形成初步的政治理想、思想观点与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

②小学德育的特点a.小学德育的基础性基本道德是对个体提出的基础性道德要求,小学德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儿童进行最基础的道德启蒙教育,以形成小学生初步的政治理想、思想观点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小学德育具有基础性。

b.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就民族国家与社会来讲,德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

就个人来讲,小学德育对儿童未来人生的走向起着决定作用。

因此,小学德育具有显著的奠基性。

(4)小学德育的构成①道德教育引导小学生逐步理解与领会社会主义的道德理想与道德行为规范,初步理解人与人之间应具备的道德关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十章:德育理论与德育活动》大纲及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十章:德育理论与德育活动》大纲及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十章:德育理论与德育活动》大纲及习题(有答案)第一节德育的目标与内容第二节德育活动的基本原理第三节德育活动的途径与方法基本概念:德育、学校德育、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自我教育法、实际锻炼法主要问题:1.什么是德育?什么是学校德育?德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哪些?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是指培养学生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运用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

从内容上讲,德育一般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从形式上讲,德育一般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等。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特点:广泛的社会性;鲜明的历史性;一定的历史经常性。

2.德育的意义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对社会);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对人);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对教育)。

3.什么是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德育目标指通过德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制定依据:社会需要(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学生特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4.我国现阶段中学德育目标是什么?我国中学阶段德育目标的具体内容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方面:(1)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生命教育与挫折教育);(2)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环境教育与资源教育);(3)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感恩教育与诚信教育);(4)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劳动教育与创造教育);(5)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公民教育与法制教育);(6)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集体主义与合作教育);(7)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爱国主义和国际教育)能力的培养方面:(1)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2)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培养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3)逐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4)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5)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6)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必要规则,能够遵纪守法,具有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知识的传授方面:(1)了解和掌握我和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生活常识);(2)知道和掌握基本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法律知识);(3)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情况(政治知识);(4)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哲学知识)5.什么是德育内容?德育的内容是怎样确定的?(确定德育内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德育目标在德育活动中的具体化,是继承性与发展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之德育原则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之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含义教育者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贯彻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疏导原则含义教育者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教育阐释《论语》: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贯彻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含义教育者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教育阐释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贯彻要求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知行统一原则含义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教育阐释《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朱熹: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阳明: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贯彻要求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子主题4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含义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贯彻要求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含义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教育阐释《礼记》: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德育的原则

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德育的原则

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德育的原则六、小学德育的原则(一)导向性原则1.基本含义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贯彻要求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1.基本含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贯彻要求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困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1.基本含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贯彻要求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1.基本含义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2.贳彻要求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五)因材施教原则1.基本含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科目二考试之德育的原则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科目二考试之德育的原则

在小学教育教学与能力的考查中,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是学校和教师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同学们备考这部分知识点,需要以单选、简答、材料分析等题型来把握哦!
一、知识梳理
二、备考锦囊
1.记忆口诀
一尊观因正,积集疏导知
一: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尊: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因:因材施教原则;正: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积: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集:集体教育原则
疏:疏导原则;导:导向性原则;知:知行统一原则
2.易混淆对比
三、考题演练
1.【单选题】“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的这些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
B.长善救失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原则。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指的是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题干中孔子的这些话体现的是要做到知行统一,故此题选A。

2.【简答题】简述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2.【答案】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教综:德育原则

教综:德育原则

7·3 德育原则⭐⭐德育原则概念德育原则: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而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喵喵喵~陶行知正积极疏导一连学生集体彩排~导向性原则——在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

疏导原则——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疏导原则也叫做循循善诱原则。

颜回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品德发展状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

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就是了解学生的有效办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

知行统一原则——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平行原则)马卡连柯说:“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这就是平行教育原则。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德育过程中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

马卡连柯说:“要尽量的多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

”正面教育与纪律管束相结合的原则——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教育者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的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1、校内正视途径,涉及教学、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及课外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班主任工作等2、校内非正视途径,涉及学生友谊团体、校园文化氛围等3、校外正式途径,涉及校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社群文化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4、校外正式途径,涉及邻里,非正式社会、文化团体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

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可以说,我国德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

然而,品德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政治觉悟的提高,各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其过程机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样的手段、 ... ,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样的原则,来实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德育原则有哪些?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导向原则: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疏导原则: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

3、因材施教原则: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施教,针对个人特点与道德状况有的放矢加以教育,针对地区。

4、知行统一原则:在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中既重视系统的理论教育,又注意组织学生的行为实践,使学生具有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

5、集体教育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要组织和建设好集体:通过集体教育个人,通过个人影响集体。

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要尊重学生;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辅导:小学德育原则
小学德育原则、方法和途径
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要使思想品德教育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科学地理解和处理多方面、多层次的矛盾和关系。

人们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不断揭示出德育过程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制定出德育工作者必须遵守的指导规则,这些规则就成为德育过程要遵循的德育原则。

同时,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德育对象的实际,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选择和运用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

一、小学德育原则
(一)德育原则的定义
德育原则是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它是根据德育过程规律和德育任务制定的,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德育原则来源于德育实践,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

它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德育经验的积累和对德育过程规律的认识深化而不断发展、充实;德育原则是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的总结必然是客观规律的反映。

德育规律是制定德育原则的客观依据,而德育规律受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制约,因此,以德育规律为客观依据,反映和体现着德育规律的德育原则也必然要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

(二)我国小学德育原则的内容
我国小学德育原则主要有:知与行统一原则;生活的原则;爱和民主的原则;主体性原则;体验的原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知与行统一原则
知与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