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货币规模和投放途径的测算与分析实验报告
货币研究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1.1 实验目的简要说明本次实验的研究目的,例如:探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
1.2 实验意义阐述本次实验的研究意义,例如:为我国货币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丰富货币经济学理论体系等。
1.3 实验内容概述本次实验的研究内容,例如:选取特定时间段内的货币政策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等。
二、实验方法2.1 数据来源介绍实验所需数据的来源,如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等官方机构。
2.2 数据处理说明数据处理的步骤,如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
2.3 研究方法详细介绍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如计量经济学模型、统计分析方法等。
2.4 实验工具列出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软件或工具,如Eviews、Stata等。
三、实验过程3.1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模型构建、结果分析等。
3.2 实验结果展示实验结果,如图表、表格等。
3.3 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模型拟合优度、显著性检验等。
四、实验结论4.1 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的主要结论,如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货币政策的效果对比等。
4.2 实验局限性分析实验的局限性,如数据选取、模型设定等。
4.3 实验建议针对实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如数据收集方法、模型设定等。
五、参考文献列出实验过程中引用的文献,按照规范格式进行标注。
六、附录(如有需要,可添加附录,如实验数据、模型代码等。
)以下为实验报告的具体内容示例:一、实验背景1.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我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
1.2 实验意义通过本次实验,可以为我国货币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为政策调整提供参考。
1.3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选取2000年至2020年的我国货币政策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
二、实验方法2.1 数据来源实验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等官方机构。
中国货币乘数测算与分析实验报告

中国货币乘数测算与分析实验报告金融学院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11 李瑞欣2011310328一、实验名称:中国货币乘数测算与分析二、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相关数据的收集、处理方法。
2. 掌握广义货币乘数测算的方法,并分析乘数增长变化的原因。
3. 将货币乘数原理应用于理解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
三、实验原理及背景: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Ms=RM*mm其中,Ms为货币供应量,RM为基础货币,mm为货币乘数RM=C+R其中,C为通货,R主要是其他存款性公司(主要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ODC在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M2=C+Dmm=M2/RM=(1+cd)/(cd+r)=(1+cd)/(cd+er+rr)其中,D为商业银行体系的一般性各类存款,cd为通货—存款比率,r为存款准备金率,er为超额存款准备金率,rr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四、实验方案:1.登陆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网站查找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计算相关数据。
2.建立基础货币Excel文件,将有关的数据导入文件中,计算货币乘数。
3.利用Eviews6.0软件绘制mm、cd、er、rr等时间序列图,观察分析这几个变量增长变化趋势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4.利用Eviews6.0测算mm与cd、er、rr的相关系数。
5.分别进行cd、er、rr对mm的影响分析。
6.构建包括cd、er、rr等解释变量的计量模型,分析各变量对mm的影响。
7.分析当我国rr回落至较低水平时经济后果及相关政策建议。
五、实验数据处理:1.计算货币乘数的相关数据采用2000年-2012年各季度数据。
2.绘制对于mm、cd、er、rr时间序列图时进行为了减少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先进行季节调整再绘制。
其中,纵坐标(左)适用于mm,纵坐标(右)分别适用于cd、er、rr3.在构建mm与cd、er、rr计量模型和计算相关系数时,为了使结果更有价值,进行取对数处理。
中国基础货币总量

中国基础货币总量、结构、投放渠道的测算与分析一、中国基础货币的总量分析登陆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下载1999——2010年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收集有关基础货币的发行及投放信息。
通过收集数据发现从1999——2010年间,基础货币的统计口径(即项目)共发生过4次调整,据此分为4个时间段进行数据的采集,即1999年到2001年、2002年到2005年、2006年到2007年、2008年到2011年。
经过上网查询十年来统计口径的调整方式,整合以上4个阶段的原始数据,得到汇总的数据表格,如下根据以上数据绘制基础货币的折线图如下由于基础货币=净国外资产+ 国内信贷- 其他负债和资本。
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项目,其中包括了中央银行的发行的货币和金融性公司的存款。
根据以上图形,不难看出从1999年到2011年我国基础货币的发现呈现一个基本连续的上升趋势,根据函数模拟,可认为基础货币的增发在这十几年来成指数增长。
我国中央人民银行的资产项目在2000年以前主要以向商业银行的再贷款为主,而在2000年以后随着国内外市场形势的变化央行的资产项目重心逐步转移为以外汇储备为主。
在汇率制度方面我国一直采用的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即在汇率制度的分类中属于固定汇率制。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上出现的持续双顺差,为了保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央行采取了无条件无限制买入外汇的措施,从而导致了基础货币的过度投放。
这也就解释了近十年来我国基础货币持续增发的原因。
二、中国基础货币的结构分析(一)内部结构基础货币的结构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货币发行(即流通中的货币)和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即存款准备金)。
通过以上统计数据绘制如下条形图从图上不难看出流通中的货币与金融机构的存款随着基础货币增发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金融机构的存款增长幅度明显远大于流通中货币的增长幅度。
同时,金融机构存款在基础货币的所占比例也持续增长。
直到2010年为止,他的所占比例已经达到73.75%,大概是基础货币的3/4左右。
我国基础货币的变化趋势和调节机制分析

我国基础货币的变化趋势和调节机制分析内容摘要基础货币是是构成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基础。
中央银行对经济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的。
本文通过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探究基础货币的变化趋势、原因和货币当局的调节手段。
研究发现,在经济危机、外汇占款激增、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基础货币的激增成为央行的权衡决策和外部宏观经济环境——主动增长和被动增长博弈的结果。
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的金融工具控制基础货币,以冲销外汇占款、吸收过剩的流动性。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方式为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主,再贷款、再贴现与公开市场业务为辅。
关键词基础货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一、引言基础货币,即“高能货币”,是构成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基础。
它由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构成。
中央银行对经济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的。
而中央银行在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时,都是通过影响基础货币中的准备金发挥作用影响货币供给量的。
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包括对商业银行进行再贷款、购入公债和购入外汇。
而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是全球经济危机以来我国的热点话题。
在我国,这不仅表现为对外债权的快速上升,另一方面更表现为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急剧增长,央行外汇占款比重日益增加,如图1所示。
这会造成国内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而央行又将使用上述提到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吸收流动性。
本文通过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探究基础货币的变化原因和货币当局的调节手段。
图1 我国基础货币总量变化情况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整理所得二、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回收定性分析根据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基础货币=净国外资产+国内信贷-其他负债和资本。
如下表1所示,首先,基础货币和其他负债、资本构成中央银行的负债。
其中,基础货币包括货币发行和金融、非金融机构的存款;其他负债、资本中发行债券和政府存款占有重要的部分,是基础货币回收的重要渠道。
中国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货币化率等指标的测算与分析-7页精选文档

中国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货币化率等指标的测算与分析一、建立货币供给量Excel文件,将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GDP、CPI数据导入文件中,并测算相关指标,运用EViews软件,测算各层次货币对CPI的影响。
(1)通过eviews 对2019年到2019 年CPI的月度数据作图可以发现,在这10年内的CPI指数波动较大,对CPI进行单位根检验和ARMA过程检验,结果如下。
经济学解释:cpi的变化与国家政策,经济环境形势有均有关系,而我国CPI在2009年1月有下降趋势而之前之后均是波动上升,可推测在09年有相关政策出台使CPI下降了10左右,通过查资料得知在09年提高了出口退税率,优化了信贷结构,促进了出口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使CPI暂时下降;但又由于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的的通胀率居高不下,最终使CPI呈上升的趋势。
未达到临界值,但是一每一年1月的CPI值与其滞后两年的CPI值有强相关性。
即2010年1月的cpi与2009年1月的CPI,2008年的CP例用eviews作方程模拟可以看出t统计量值均超过2,即解释变量有效。
的一月都呈现了相关性。
(4)对cpi与基础货币(jc)货币发行(hf),金融资产(jr),非金融资产(fjr),M0,M1,M2的相关系数,发现cpi与货币发行和M0的相关系数稍大,且cpi与货币发行呈反比,,与M0成正比。
D(FJR) D(HF) D(JC) D(JR) D(M0) D(M1) D(M2)D(CPI) 0.093303 -0.189770 -0.021994 -0.006685 0.173279 -0.005382 -0.015313CPi与各层货币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5)Cpi与与基础货币(jc)货币发行(hf),金融资产(jr),非金融资产(fjr),M0,M1,M2,相关性分析如下表所示。
(对各层货币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各层货币的发行量均不是平稳的,其中基础货币(jc)货币发行(hf),金融资产(jr),非金融资产(fjr)呈逐年递增的态势,而M),M1,M2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中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分析

中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住金融统计系统不完善导致的时间序列数据中缺失数据的挖掘、修补办法;掌握数据的采集渠道。
分析与检验经济货币化程度,需要广义货币M2 的时间序列数据。
现有的公开统计之中,中国统计年鉴金融业的货币供应量是从 1990 年开始的, 1978—1990 年的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可以在中国统计局年鉴数据金融方面找到,其他方面数据需要挖掘修补。
设计型实验。
本实验主要是设计对 1978 年——2022 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数据的挖掘、处理与分析的基本路径与程序。
数据处理软件:微软 Excel工作表Minitab15 统计软件数据比较:利用 Minitab15 统计软件计算各项统计指标。
广义货币 M2 的统计构成原理。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货币统计标准与我国的货币统计实践,广义货币M2 的计算公式为M2=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狭义货币 M1 的计算公式为:M1 =流通中的现金(M0) +活期存款按照 M2 的计量原理及相应的基础数据进行测算平均值=隔年货币供应量之和/年数标准差= ∑ (每年货币供应量-平均值)∧2极差=最大值-最小值第一步,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找出数据 1990 年——2022 年的有数据第二步:上述数据只是 1990 年以后的,所以,从国家统计局中找出 1978 年——1990 年之间的部份数据第三步:合并上述数据得到下列数据表: 19-3 货币供应量 (年底余额)单位: 亿元货币和准货币货 币年 份流通中现金款(M )212 267.7 346.2 396.3 439.1 529.8 792.1 987.8 1,218.401,454.502,134.002,344.002644.4 3177.8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1987198819891990 19918342.710716.6 15293.419349.94306.35455.56950.78633.3 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活期存款其他存 准货币(M )(M ) 2 113670.718599.426382.8 36763.4 47580.156169.1 65544.9 74060.681463.1 98430.3 114125.2 137104.3 158137.2 191476.9 219568.5 250882.1 308949.5 386223.5 459230.3 561743.2第四步:用 excel 软件算出各项货币供应量几年来的均值,极差货币和准货币(M )2流通中现金(M )87673.02 25402.2 34879.8 46923.5 60750.5 76094.9 90995.3 104498.5 119897.9 134610.3 158301.9 185007.0 221222.8 254107.0 298755.7 345603.6 403442.2 475166.6 606225.0 725851.8 851590.9 7395.2 10415.7 13252.1 16101.8 19712.8 24648.7 27749.5 32381.8 38494.5 44182.853603.8 64372.6 74501.4 83247.1 98962.5 122184.9 131998.2 181755.5 221993.4 239099.2 11731.5 16280.4 20540.7 23987.1 28514.8 34826.3 38953.7 45837.3 53147.2 59871.6 70881.8 84118.6 95969.7 107278.8 126035.1 152560.1 166217.1 220001.5 266621.5 289847.7 15203.5 21518.8 29662.2 38520.8 46279.8 53407.5 59621.8 64332.4 73762.4 86910.7 103617.7 119555.4 141051.0 161587.3 172534.2 217885.4 260771.7 303302.5 352799.4 1247.9 1943.1 3324.2 5041.9 6738.5 8301.9 9476.8 11261.1 14180.1 16433.8 20940.4 25382.2 33100.0 38732.1 46932.5 60103.1 82284.9 105858.7 166616.0 4336.0 5864.7 7288.6 7885.3 8802.0 10177.6 11204.2 13455.5 14652.7 15688.8 17278.0 19745.9 21467.3 24031.7 27072.6 30375.2 34219.0 38246.0 44628.2 50748.52148.02920.9 3777.0 4017.43150.7 3835.5 4962.05869.7 10487.810780.7 12546.2 13199.7 17325.9 19249.1 31415.4 30961.1 43166.9 50069.1 42329.7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其他存款储蓄存款 238816.8 活期存款货 币定期存款 准货币151144 122228 68901 34626 12474 16432均值(M ) 1极值836298 282897 50536 234793 553401 165368 337596 47921 标准差239119 83830 13973 70232 155444 43008 99339 15515 上四分位360063 132666 20226 104768 227397 46933 172534 30961 下四分位57294 23126 1161 15389 34168 6739 46280 3836 偏度系数 1.33 1.26 1.26 1.32 1.38 2.01 1.07 1.07 峰度系数 1.02 0.72 0.81 0.87 1.24 4.16 0.26 -0.16变异系数100.13 95.62 112.02 101.93 102.85 124.21 81.27 94.42第五步:挖掘广义货币 M2 狭义货币M1 和现金流 M0 及活期存款并计算其同比增长率M2 同比长率 M1 同比长 M0 同比长率活期存款同比增长时间(%) 率(%) (%) 率(%)2022 年13.6 7.9 13.8 6.72022 年19.7 21.2 16.7 22.12022 年27.7 32.4 11.8 37.72022 年17.8 9.1 12.7 8.22022 年16.7 21.1 12.2 23.52022 年17 17.5 12.7 18.92005 年17.6 11.8 11.9 11.72004 年14.7 13.6 8.7 15.12003 年19.6 18.7 14.3 20.12002 年16.8 16.8 10.1 19.22001 年17.6 12.7 7.1 14.82000 年12.3 16 8.9 18.91999 年14.7 17.7 20.1 16.71998 年14.8 11.9 10.1 12.61997 年17.3 16.5 15.6 16.91996 年25.3 18.9 11.6 22.41995 年 29.5 16.8 8.2 21.5 1994 年1993 年 34.526.224.327.21992 年 31.3 35.9 36.4 35.6 1991 年26.524.220.226.7第六步:利用 excel 软件作几年来 M2、M1、M0 及活期存款供应量的统计图首先,广义货币 M2 从 1978 年——2022 年的变化趋势。
货币实训报告分析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对货币的认识和理解,加强货币知识的实践应用,我们开展了货币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货币的演变历程、货币的类型、货币的功能以及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二、实训内容1. 货币的演变历程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回顾了货币的演变历程。
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到电货币,货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们对货币的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 货币的类型在实训中,我们介绍了货币的类型,包括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
学生们通过了解各种货币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对货币的类型有了全面的了解。
3. 货币的功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功能。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重点讲解了货币的这些功能,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们理解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 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货币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实训中,我们分析了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以下几个作用:(1)促进商品流通: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使得商品交换更加便捷,提高了商品流通速度。
(2)调节经济:货币通过信贷、利率等手段调节经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稳定物价:货币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稳定物价,维护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经济稳定。
(4)促进国际贸易:货币作为世界货币,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便利。
三、实训成果与分析1. 提高学生对货币的认识通过本次实训,学生们对货币的演变历程、类型、功能以及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们对货币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货币的相关知识。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实训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发现问题与不足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货币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对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
中国基础货币总量

中国基础货币总量、结构、投放渠道的测算与分析一、中国基础货币的总量分析登陆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下载1999——2010年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收集有关基础货币的发行及投放信息。
通过收集数据发现从1999——2010年间,基础货币的统计口径(即项目)共发生过4次调整,据此分为4个时间段进行数据的采集,即1999年到2001年、2002年到2005年、2006年到2007年、2008年到2011年。
经过上网查询十年来统计口径的调整方式,整合以上4个阶段的原始数据,得到汇总的数据表格,如下根据以上数据绘制基础货币的折线图如下由于基础货币=净国外资产+ 国内信贷- 其他负债和资本。
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项目,其中包括了中央银行的发行的货币和金融性公司的存款。
根据以上图形,不难看出从1999年到2011年我国基础货币的发现呈现一个基本连续的上升趋势,根据函数模拟,可认为基础货币的增发在这十几年来成指数增长。
我国中央人民银行的资产项目在2000年以前主要以向商业银行的再贷款为主,而在2000年以后随着国内外市场形势的变化央行的资产项目重心逐步转移为以外汇储备为主。
在汇率制度方面我国一直采用的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即在汇率制度的分类中属于固定汇率制。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上出现的持续双顺差,为了保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央行采取了无条件无限制买入外汇的措施,从而导致了基础货币的过度投放。
这也就解释了近十年来我国基础货币持续增发的原因。
二、中国基础货币的结构分析(一)内部结构基础货币的结构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货币发行(即流通中的货币)和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即存款准备金)。
通过以上统计数据绘制如下条形图从图上不难看出流通中的货币与金融机构的存款随着基础货币增发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金融机构的存款增长幅度明显远大于流通中货币的增长幅度。
同时,金融机构存款在基础货币的所占比例也持续增长。
直到2010年为止,他的所占比例已经达到73.75%,大概是基础货币的3/4左右。
我国基础货币规模和投放渠道的测算与分析实验报告

我国基础货币规模和投放渠道的测算与分析实验报告金融学院金工 11-1王堃博一、实验名称: .......................................................................................2二、实验类别: .......................................................................................2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2)四、实验原理: .......................................................................................2五、实验背景: .......................................................................................3六、实验方案: .......................................................................................4七、实验数据处理: (4)八、实验结果与分析: (5)(一)对资产项目的分析 (6)(二)对负债项目的分析 (8)(三)回归分1一、实验名称:我国基础货币规模和投放渠道的测算与分析二、实验类别:验证型实验。
本实验通过收集 1999——2013 年中国基础货币相关数据,测算中国基础货币规模和投放渠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验掌握金融数据收集的途径,掌握金融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2.掌握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容和分析方法。
3.测算中国基础货币规模变化和投放渠道,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理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意义。
四、实验原理:基础货币=国外资产+国信贷-其他负债和资本1.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国基础货币数据体现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目中。
我国基础货币总量结构变化及货币政策取向分析——基于我国中央银

摘要 : 储 备 货 币也 叫基础 货 币, 是 我 国央行 资产 配 置及 货 币政 策 操 作 的起 点 。文 章依 1 9 9 9 - 一
2 0 1 5 年我 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来分析我 国基础货 币的主要来源及其 结构的变化 , 了解央行的货 币政
策操 作吞吐 基础 货 币的机 制 实质 。 当前 受 全球 经济 下行 压 力 的影 响 , 外 汇 占款 持 续增 长 的局 面 受
2 0 . o o
l 0. o o
0 _ o o
一
1 0 . ∞
2o . o o
一
图1 2 0 0 0 2 0 1 5年 央 行 主 要 负 债 年 增 长 时序 图
3 . “ 金融性公 司存款” 的变化 , 体现了货币政策的走势。如果说“ 货币发行” 的增减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或 松或紧 , 那么“ 金融性公司存款 ” 的增减就意味着货币政策 的或紧或松。就 “ 金融性公 司存款” 的变化而言,
— —
基 于我 国 中央 银行 1 9 9 9 2 0 1 5年 资产 负债 表 的数 据分 析
陈 燕 , 邹 力 宏
( 1 . 中国人民银行 南昌中心支行 , 江西 南昌 3 3 0 0 0 8 ; 2 . 中国人民银行 抚州市中心支行 , 江西 抚州 3 4 4 0 0 0 )
环境 。我 国央行在 1 9 9 9 年1 2月一2 0 1 5年 1 2月的负债构成时序中, 储备货币构成 了我国央行负债的主要来 源, 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 . “ 储备货币” 与总负债同步增长的主要原因不是“ 货币发行” 。1 9 9 9 年l 2月 0 l 5年 1 2 月我 国央行
到冲击, 使得我 国基础货 币吞吐的主要渠道受到抑制 , 但保持一定规模的资产 负债表和基础货币投
我国基础货币规模和投放渠道的测算与分析实验报告

我国基础货币规模和投放渠道的测算与分析实验报告金融学院金工11-1王堃博一、实验名称: (2)二、实验类别: (2)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2)四、实验原理: (2)五、实验背景: (3)六、实验方案: (4)七、实验数据处理: (4)八、实验结果与分析: (5)(一)对资产项目的分析 (6)(二)对负债项目的分析 (8)(三)回归分析 (9)一、实验名称:我国基础货币规模和投放渠道的测算与分析二、实验类别:验证型实验。
本实验通过收集1999——2013年中国基础货币相关数据,测算中国基础货币规模和投放渠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验掌握金融数据收集的途径,掌握金融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2.掌握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方法。
3.测算中国基础货币规模变化和投放渠道,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理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意义。
四、实验原理:基础货币=国外资产+国内信贷-其他负债和资本1.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国基础货币数据体现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目中。
包括中央银行发行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
在资产和负债总额既定的条件下,基础货币规模与其他负债项目规模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中央银行可以在不改变资产和负债总额的情况下,通过变动负债项目的结构对基础货币进行调节。
2.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决定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国外资产、对政府债权、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等,它们也是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上述项目的规模和比重的变化反映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变化。
五、实验背景: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控制和影响货币供给增减变化的重要因素,在货币乘数不变的条件下,货币供给量随着基础货币的变动而变化。
在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规模。
但是如果外部均衡目标与内部均衡出现冲突,就可能迫使中央银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
自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央银行可以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我国十年来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变化课件

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金融市场波动
01
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变化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波动,
例如股市、债市和商品市场等。
金融机构风险
02 基础货币投放的变化可能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和风险管理能力,进而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影子银行风险
03
基础货币投放的变化可能影响影子银行的规模和风险
水平,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参考文献
•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
THANKS
感谢观看
要点二
货币政策调整
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抵押补 充贷款(PSL)等工具增加基础货币供应。
金融市场发展与变革
金融创新与监管政策
金融市场的创新和监管政策的调整,使得部 分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发生了变化。
资本市场发展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通过发行股 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导致商业银行的 信贷规模萎缩,基础货币的投放也相应减少
基础货币的职能
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基础货币在流通中发挥交易媒介的作用,同时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发挥着价值尺度 和交换媒介的作用。
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分类
传统渠道
主要包括外汇占款、再贷款、央行票据等。
创新渠道
近年来,我国央行不断尝试通过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来投放基础货币,如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 贷便利(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等。
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关系
各渠道间的关系
外汇占款曾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 渠道,但近年来随着外汇占款的下降,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等渠道 进行补充。
VS
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变化对货币政策操作 具有重要影响,央行需要根据经济形势和 政策目标灵活调整操作工具和力度,以实 现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增长。
最新中国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货币化率等指标的测算与分析

中国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货币化率等指标的测算与分析中国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货币化率等指标的测算与分析一、建立货币供给量Excel文件,将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GDP、CPI数据导入文件中,并测算相关指标,运用EViews软件,测算各层次货币对CPI的影响。
(1)通过eviews 对1999年到2010 年CPI的月度数据作图可以发现,在这10年内的CPI指数波动较大,对CPI进行单位根检验和ARMA过程检验,结果如下。
经济学解释:cpi的变化与国家政策,经济环境形势有均有关系,而我国CPI在2009年1月有下降趋势而之前之后均是波动上升,可推测在09年有相关政策出台使CPI下降了10左右,通过查资料得知在09年提高了出口退税率,优化了信贷结构,促进了出口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使CPI暂时下降;但又由于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的的通胀率居高不下,最终使CPI呈上升的趋势。
(2)对cpi进行单位给检验,发现cpi一阶平稳(3)对CPI进行自相关检验,发现CPI在一年内的相关性较小,检验值都未达到临界值,但是一每一年1月的CPI值与其滞后两年的CPI值有强相关性。
即2010年1月的cpi与2009年1月的CPI,2008年的CPI都有强相关性。
AutocorrelationPartialCorrelation AC PACQ-StatProb. |* |.|* | 1 0.135 0.135 2.2083 0.137. |* |.|* | 2 0.170 0.154 5.7201 0.057. |* |.|* | 3 0.179 0.145 9.6662 0.022. |* |.|. | 4 0.094 0.037 10.774 0.029. |* |.|. | 5 0.113 0.056 12.383 0.030. |* |.|. | 6 0.090 0.034 13.414 0.037. |* |.|. | 7 0.097 0.048 14.618 0.041. |* |.|. | 8 0.110 0.058 16.167 0.040. |. |*|. | 9-0.038-0.103 16.359 0.060* |. |*|. | 10-0.103-0.156 17.746 0.059. |. |.|* | 11 0.071 0.078 18.408 0.073****|. | ****|.| 12 -0.494 -0.529 50.963 0.000* |. |.|. | 13-0.128-0.039 53.170 0.000取2010年1月的CPI与2009年1月,2008年1月的CPI为例用eviews作方程模拟可以看出t统计量值均超过2,即解释变量有效。
编制货币概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收过程,加深对货币制度、货币政策以及货币市场运行机制的理解,培养分析货币经济现象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货币发行与流通- 模拟一个简单的经济体系,包括政府、企业和居民。
- 政府发行货币,作为经济体系的基础货币。
- 企业通过销售商品和服务获得货币收入,居民通过工作或投资获得货币收入。
- 企业和居民将部分货币收入用于消费,形成货币流通。
2. 货币政策操作- 政府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供应量。
- 观察货币政策对货币流通速度、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3. 货币市场分析- 分析货币市场的供需关系,包括存款市场、贷款市场和外汇市场。
- 研究利率、汇率等金融指标的变化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4. 货币回收与信用创造- 模拟货币的回收过程,包括居民的储蓄、企业的贷款还款等。
- 研究银行信用创造机制,分析货币乘数的作用。
三、实验步骤1. 建立经济体系模型- 设定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基本参数,如初始货币供应量、消费倾向、储蓄倾向等。
2. 模拟货币发行与流通- 模拟政府发行货币,企业生产和销售,居民消费和储蓄的过程。
3. 实施货币政策-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观察货币政策的效果。
4. 分析货币市场- 收集和分析存款、贷款和外汇市场的数据,研究利率、汇率等指标的变化。
5. 研究货币回收与信用创造- 模拟货币回收过程,分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和货币乘数的作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货币发行与流通- 实验结果显示,货币发行量与经济活动水平密切相关,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可以有效调节货币供应量。
2. 货币政策操作-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政府可以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利率水平,从而影响通货膨胀率。
3. 货币市场分析- 货币市场供需关系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利率、汇率、经济预期等。
4. 货币回收与信用创造- 银行信用创造机制在货币回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货币乘数的大小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基础货币构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基础货币的构成进行分析,了解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掌握基础货币在货币供应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背景基础货币是指由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的源头,其增减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货币市场利率。
了解基础货币的构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三、实验内容1. 收集数据收集我国近年来基础货币的构成数据,包括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等。
2. 分析基础货币构成(1)现金部分分析现金在基础货币中的占比,了解现金在货币供应中的作用。
(2)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分析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在基础货币中的占比,了解商业银行存款在货币供应中的作用。
3. 分析基础货币构成变化趋势分析近年来基础货币构成的变化趋势,了解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化。
四、实验步骤1. 数据收集从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等官方网站收集我国近年来基础货币的构成数据。
2. 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分析(1)计算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在基础货币中的占比。
(2)分析基础货币构成变化趋势。
4. 实验结果1)现金占比近年来,我国现金在基础货币中的占比逐年下降。
这主要得益于非现金支付方式的普及和电子货币的发展。
2)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占比近年来,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在基础货币中的占比逐年上升。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和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扩张。
3)基础货币构成变化趋势近年来,我国基础货币构成呈现以下趋势:(1)现金占比下降,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占比上升。
(2)货币市场利率波动加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生变化。
五、实验结论1. 基础货币构成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基础货币构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2. 现金在基础货币中的占比逐年下降,非现金支付方式的普及和电子货币的发展是主要原因。
我国十年来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变化

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 业务债券交易有现券交易、回购交易和 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三种。
现券交易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起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 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部分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 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
假设央行从一家银行购入一张债券,并支付给 银行一张支票。 两种选择:1.将支票兑现,如此库存现金增加;
综合调控 方式: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
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总结
外汇占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作为央行投放基 础货币的主要渠道,近年来,为了摆脱继续被动吸 收外汇,吐出基础货币的局面,避免货币政策丧失 可控性,公开市场业务正逐渐取代外汇占款,成为 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通过对现券、央票、 正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的运用,以及常备借贷便 利等创新型货币政策的实施,央行正在逐渐采用许 多更加便利的手段,根据市场及政策目标的要求, 灵活的收放基础货币。
Thank you
但是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条件下,中央 银行难以执行真正意义上的公开市场操作业 务。近年来,作为公开市场业务工具的政府 债券的不足仍是制约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 业务的瓶颈。
中央银行票据
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 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 是中央银行债券,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 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从已发行的央行票据来看, 期限最短的3个月,最长的也只有3年)。
法定准备金率
相比于公开市场操作吞吐货币的灵活性, 法定准备金率一般被认为是一种作用强烈的 工具,很多国家一直没有采用过,但在中国 却经常使用。
创新型流动性管理工具——常备借贷便利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
中国基础货币总量、结构与投放渠道的分析

中国基础货币总量、结构与投放渠道的分析
秦苏敏
【期刊名称】《知识经济》
【年(卷),期】2018(000)012
【摘要】货币政策作为调节宏观经济的一种有效的、必不可少的经济政策,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理论和实际应用当中常用的政策手段.作为货币政策最基础的变量——基础货币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基本的货币分析原理着手,并结合近些年中国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分析政府基础货币总量、布局以及投放渠道的变化情况及可能导致这些变化的种种因素,最后针对变化的情况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秦苏敏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2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VECM模型探究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 [J], 刘园;杨水清
2.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化及货币政策应对 [J], 杨伟
3.我国基础货币总量结构变化及货币政策取向分析——基于我国中央银行1999-2015年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分析 [J], 陈燕;邹力宏
4.我国基础货币总量结构变化及货币政策取向分析——基于我国中央银行1999—2015年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分析 [J], 陈燕;邹力宏;
5.通货紧缩、资产膨胀与货币政策——兼论当前中国的货币总量和货币结构问题[J], 伍志文;鞠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货币创造实验_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货币创造是现代经济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了解货币创造的过程对于理解经济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货币创造过程,让学生深入理解货币创造的理论和实践。
二、实验目的1. 理解货币创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 掌握货币创造的理论模型;3. 分析货币创造对经济的影响;4.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背景设定:假设我国某城市,人口1000万,人均GDP为5万元,货币供应量为10亿元。
2. 实验步骤:(1)设定初始货币供应量:10亿元;(2)设定货币乘数:2;(3)计算基础货币:10亿元;(4)计算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20亿元;(5)分析货币创造对经济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设定,初始货币供应量为10亿元,货币乘数为2,计算得出基础货币为10亿元,货币供应量为20亿元。
2. 实验分析(1)货币创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货币创造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过程。
在实验中,货币乘数是衡量货币创造能力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产生货币供应量的程度。
(2)货币创造的理论模型根据货币创造的理论模型,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之间存在以下关系:货币供应量 =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在实验中,货币乘数为2,说明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产生了1倍的货币供应量。
(3)货币创造对经济的影响货币创造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货币创造可以增加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② 货币创造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降低货币价值;③ 货币创造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在实验中,货币供应量从10亿元增加到20亿元,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降低货币价值。
然而,货币创造也可以增加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货币创造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理论模型,分析了货币创造对经济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基础货币规模和投放渠道的测算与分析实验报告金融学院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11 李瑞欣2011310328
一、实验名称:我国基础货币规模和投放渠道的测算与分析
二、实验类别:验证型实验。
本实验通过收集2000——2012年中国基础货币相关数据,测算中国基础货币规模和投放渠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实验掌握金融数据收集的途径,掌握金融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2.掌握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方法。
3.测算中国基础货币规模变化和投放渠道,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理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意义。
四、实验原理:
基础货币=国外资产+ 国内信贷- 其他负债和资本
1.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国基础货币数据体现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目中。
包括中央银行发行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
在资产和负债总额既定的条件下,基础货币规模与其他负债项目规模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中央银行可以在不改变资产和负债总额的情况下,通过变动负债项目的结构对基础货币进行调节。
2.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决定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国外资产、对政府债权、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等,它们也是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上述项目的规模和比重的变化反映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变化。
五、实验背景: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控制和影响货币供给增减变化的重要因素,在货币乘数不变的条件下,货币供给量随着基础货币的变动而变化。
在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规模。
但是如果外部均衡目标与内部均衡出现冲突,就可能迫使中央银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
自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央银行可以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在结售汇制的大背景下,如果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央行必须为净购入的外汇付出本币,这会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
国际收支顺差规模的快速增长,对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已产生重要的影响。
假若
不得不大量收购外汇,其他条件不变,则势必导致货币供给的大幅增大,冲击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
为了兼顾内外部均衡的要求,中央银行必须采取措施调整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
为此,必须有相应的对冲性操作。
1994年我国实行强制结售汇后,随着外汇占款的增长,外汇占款与我国的基础货币之比也不断上升。
1995年年初,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之比为27.51%,至2005年10月,外汇占款已超过基础货币余额,2008年年底则高达115.8%,外汇占款逐渐上升成为基础货币增长的主渠道,已基本主导了基础货币的形成。
在1994年至2002年期间,外汇占款与我国的基础货币之比在50%以内,这段时期内央行尚可从容地通过削减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来冲销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的增长。
再贷款曾经长期作为我国的基础货币的主要形成方式,但近年来其比重和作用在持续下降,再贷款占基础货币的比重在2008年年末只有6.5%,使中央银行难以通过再贷款进行冲销操作。
面对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的压力,对冲因此引起的货币供给的过度增加已经成为中国货币政策一个较长时期的主要任务,因此央行从2002年开始了大规模的公开市场操作。
由于缺乏可用来实施对冲操作的金融工具,中央银行票据成为人民银行冲销外汇占款的得力工具,发行规模迅速增长,品种也不断增多。
通过对冲操作,使得基础货币的增长率远远低于外汇占款的增长率。
央行票据适应了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追求的平缓性要求,对金融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是为对冲基础货币被动投放而发行央行票据也增加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成本和难度。
六、实验方案:
1.登录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下载2000——2012年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2.建立基础货币Excel文件,将有关的数据导入文件中,计算相关数据。
3.绘制基础货币及其与其他负债、主要资产项目关系图。
4.分析基础货币投放变化状况及其原因,分析货币当局调节基础货币的方式及其特点
七、实验数据处理:
1.我国基础货币的统计范围从大到小,最终按照IMF基础货币口径进行界定和统计。
因此我们数据统一采用IMF基础货币口径进行界定和统计。
若统计调整对总体研究影响不大,相关指标不需要进行调整,可以采用原有报表项目指标。
否则就要进行调整,保证统计口径一致,数据具有可比性。
2.2001年9月、11月数据空缺。
因此我们对于该原始数据进行填补。
填补方法分别为取其前后两个月的平均值代表这两个月的数值。
3.由于发行债券数据不全,因此我们从2003年起开始分析。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
图1
图2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图3-5
(二)结果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自2000年到2012年,基础货币与国外资产(外汇)均有大幅提高,而国内信贷(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券)及债券发行并没有显著变化。
由图2可以看出,外汇占比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很大,最高年份超过了120%.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逐年减少,自2008年开始已经极低,基本不再改变。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和债券发行量一直占比不大,而且自2008年开始也开始逐年下降,并且这种趋势还将继续。
由图3-1、3-2、3-3、3-4、3-5可以看出,基础货币增长率与外汇增长率基本一致,年增长率均比较平稳,围绕10%上下波动。
基础货币与国内信贷与债券发行增长率也基本一致但是在个别年份略有不同。
比如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在2001-2002年,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在2005和2008年以及债券发行在2003年均有大幅波动,但是基础货币并没有那么明显的波动出现。
因此,结合实验背景和实验结果综合分析,我国基础货币规模逐年上升,增长幅度比较大,且增长率较为稳定。
投放渠道产生了一些改变。
2008年具有以前国外资产和国内信贷两条途径,而2008年以后,随着国内信贷数量的减少,外汇成为了基础货币投放的最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