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word.doc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b5920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e.png)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响应和处置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属生产、生活区域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本预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3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1危险源辨识3.1.1所在地区突发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职工被传染。
3.1.2 1.2职工出差途中感染传染病,潜伏期未发现,上班后带来传染病源。
3.1.3外来人员带来传染病源。
3.2事件的特性3. 2. 1传染病特性3.2.1.1传染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是由病原体引起、并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有的可导致后遗症、残疾或死亡。
3.2.1. 2我国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传染性强弱、传播途径难易、传播速度的快慢、人群易感范围等因素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3.2.1.3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3. 2. 1. 4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3.2.1.5丙类传染病是指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2.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特性3.2.3. 1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企业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发热疾病应急预案
![发热疾病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597f5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a.png)
发热疾病应急预案一、背景描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各类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尤其是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使得发热疾病应急处理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制定发热疾病应急预案,可以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对社会和个体的危害。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减少传播、降低病死率。
2.原则:(1)科学性:预案应以科学的理论和数据为基础,结合疫情特点进行制定;(2)整体性:将各个部门、单位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合力;(3)灵活性:预案要具备应对不同程度疫情的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4)公开透明:及时向公众发布疫情信息,对疾病进行全面监测与评估。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1.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应急预案,并召集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应急工作;2.各级医院负责设立专门的发热门诊,并负责发热病例的初步诊断和隔离;3.卫生部门负责监测疫情,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并指导和协助医院进行应对;4.公安部门负责维持治安,保障疫情期间的社会稳定;5.宣传部门负责向公众宣传应对疫情的知识和措施,减少恐慌情绪的产生;6.志愿者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在社区进行疫情排查和宣传工作等。
四、应急措施1.提前准备:建立发热病例登记和报告制度,建立疾病诊断与治疗流程,并配备相应的医疗物资;2.疫情分级响应: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制定不同级别的应对措施,例如一级响应代表疫情相对较重,需采取更严格的隔离和管控措施;3.人员管理措施: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建立健康档案,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和观察;4.科学防护:提供足够的病房和隔离设施,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并加强医院和卫生人员的培训,提高应对疫情的能力;5.社会动员与宣传:举办疫情防控知识讲座、发布防控通知,提高公众的应对意识和防护能力;6.信息共享与沟通:建立疫情信息的及时传递机制,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家的合作交流。
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bd1ccc856a561252d36fc5.png)
XXXX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是指因发热导致的,而传染源不清楚的一系列传染性疾病的总称。
为保证我镇能高效、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最大限度地减轻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造成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的工作原则是预防为主、依法管理、属地负责、分级控制、快速反应、依靠科技。
二、疫情判定与分级(一)疫情判定卫生院接到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报告后,成立由临床、流行病和检验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组,立即对疫情进行核实,进行分析评估,提出控制措施,并报告县疾控中心。
(二)诊断及治愈标准1、病人诊断标准由于目前病因尚不明,故不能有具体的诊断标准,待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查出病原体后,按规定的标准诊断。
2、疑似病人标准:(1)有流行病学史;(2)发热,体温≥37.5℃伴中毒症状;(3)腹泻(每天三次以上稀便);(4)白细胞总数≤3.5×109/L。
符合(1)+(2)+(3)或(1)+(2)+(4)者为疑似病人。
4、病人治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一周后,血像在停用药物后隔天一次,连续三次正常者为临床治愈。
(三)疫情分级由于病因不明,将依据疫情发生情况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确定。
1、重大疫情:镇内发生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续发病例。
2、较大疫情:镇内发生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病例,但无续发病例,疫情未扩散。
3、一般疫情:本镇或周边地区发生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本镇存在着输入病例的可能,或镇内出现省级专家组确认的疑似病例。
(四)预案启动与终止卫生院根据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及时向镇人民政府及县疾控中心报告,由镇人民政府及县疾控中心确定启动相应级别疫情控制措施和终止预案。
三、疫情监测、预警与报告(一)疫情监测1、日常监测在卫生院开展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监测工作,实行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凡发热大于或等于37.5℃并伴有腹泻的病人必须查血像,白细胞总数低于3.5×109/L的要在当日上报防保科,没有上述病例的实行零报告。
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
![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2aba2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3.png)
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
如下:
一、对疫情的初步判断:在接到传染病疫情通报后,应立即展开调查,对病原体、传播途径、潜伏期等进行初步分析,以便及时采取隔离、检疫和医疗措施。
二、隔离措施的执行:对已经确诊的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应立即进行隔离,确保他们不会继续传播疾病。
三、医疗资源的调配:将必要的医疗资源调配到疫情爆发地点,确保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四、公众宣传和教育:通过媒体和社区宣传,向公众传达正确的防护知识,减少疫情扩散风险。
五、物资保障与消毒措施:保障防护物资的供应,对疫情区域进行及时、全面的消毒,减少传染风险。
六、跟踪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建立健全的病例追踪机制,及时发现并隔离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阻断传播链条。
七、信息共享与国际合作:加强本地和国际层面的信息共享与合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制定更有效的应对措施。
八、持续监测和评估:建立全面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对疫情发展趋势进行动态评估,不断优化应急处置措施。
以上是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应对传染病疫情提供参考和指导。
第 1 页共 1 页。
(完整word)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完整word)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b7869c58fafab068dc029e.png)
2018年秋***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我校发生,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次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和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订本工作应急预案。
本预案中的传染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管理的甲、乙、丙三类传染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可能会对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疫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危害公共健康的事件。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传染病防治工作在上级部门领导下,接受卫生院、疾控中心及卫生局等部门业务指导,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的原则。
二、学校传染病预防领导小组组织机构与职责学校成立以园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工作小组,负责全校日常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级领导组成,并下设应急处理小组:1、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主要职责:①当遇突发事件,及时组织、指挥各方面力量,开展传染病重大突发事件现场的应急处理工作,控制事故的损失和扩大.②组织召开处理传染病重大突发事件工作会议,确定临时救援工作组人员.③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护、救灾、事故调查,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生活、教学秩序的工作。
④督促办公室对应急处理预案的执行实施情况。
⑤检查督促全校各部门责任人做好各项突发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工作.2、应急处理小组组长:******组员:各班班主任主要职责:①及时了解事故情况,向指挥中心领导报告,并将指挥中心领导的决策及时传达。
②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争取上级领导的指导与支援。
③协调各应急部门之间的关系.④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事故及应急处理的信息。
⑤组织召开事故现场会议,具体负责现场处理工作。
⑥协助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工作的检查,组织《现场救护知识》的培训及重点防范应急演练工作.3、临时现场指挥部学校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后,学校在上级教育局领导下,根据疫情发生情况,建立由区教育局领导、学校负责人及学校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医疗救护及防病工作临时现场指挥部,与卫生部门配合开展病人抢救及疫情现场处置工作。
传染病应急预案
![传染病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759d1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b.png)
传染病应急预案一、应急响应流程。
1. 当发现有传染病疫情暴发或病例出现时,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机构,启动应急响应流程。
2. 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传染病的类型、传播途径和范围。
3. 建立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地收集和报告疫情数据。
4. 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医疗资源、人员和物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二、疫情防控措施。
1. 加强传染病疫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采取隔离、检疫和治疗措施,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阻断传播链。
3. 加强医疗机构和人员的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培训。
4. 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减少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5. 加强国际合作,分享信息和经验,共同应对跨国传染病疫情。
三、社会协调机制。
1. 建立传染病疫情应急指挥部,明确各部门和机构的职责和协作机制。
2. 加强与社区、学校、企业和媒体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3. 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防控措施。
四、信息发布和应急演练。
1. 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指南,提供公众科学、准确的防护建议。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和机构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作效率。
3. 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五、评估和总结。
1. 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2. 加强科研攻关,提高传染病防控的技术和装备水平。
3. 做好疫情后的心理疏导和社会恢复工作,减少疫情对社会的影响。
以上应急预案仅供参考,具体应急响应措施和防控措施需根据疫情的具体情况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共同应对传染病疫情,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1500字
![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907b9e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c.png)
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1500字疫情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预案,明确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的处置原则和流程,确保疫情的及时控制和消除。
二、预警与监测1.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疫情监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进行核实。
2.建立疫情监测系统,定期向各级卫生部门报告疫情情况,并开展相关的数据分析和研究。
3.对疑似病例进行紧急排查,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病因。
三、疫情处置流程1.病例报告:医疗机构、学校和社区等单位发现疑似病例,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部门,同时配合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疫情调查:卫生部门收到病例报告后,应当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疫情调查,确定病因和传播途径,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封控和隔离。
3.应急响应: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灵活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措施。
4.病例治疗:对发现的疑似病例进行确定诊断,及时进行隔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人员动员:对参与疫情处置工作的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了解相关的处置措施和防护要求。
6.信息公布:及时向公众发布疫情信息,提醒公众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疫情的传播扩大。
7.后续健康监测:对病例的康复情况进行跟踪监测,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四、应急措施1.封控措施:根据疫情的情况,采取必要的封控措施,包括封闭病例发生地区、关闭相关单位和设施等,以防止疫情的扩散和传播。
2.隔离措施: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病毒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3.消毒措施:对可能存在病毒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确保病毒得到有效灭活,防止二次感染。
4.健康宣教: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向公众发布疫情信息,提醒公众关注自身健康,避免接触病毒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置方案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8944f11a37f111f0855b28.png)
白城市医院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置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不明原因肺炎防治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确保疫情一旦发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疫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和《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第二章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任务第二条组织机构组建防控不明原因肺炎领导小组、疫情处置队和应急处置业务技术组。
(一)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宋险峰副组长:王盾李连玉陈雪侠高长喜王恒娟李长江崔志刚成员:张春梅刘晓梅王建文陈雷刘育民张雷庞五一王常军赵立冬卢占一(二)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队由院长任队长,分管院长任副队长。
分别由以下各工作组组成。
1、医疗救治组:组长:张春梅组员:关爱民张学红薛秋霞卢雅娟李春玲王希珍张殿臣陈海山王永福陈忠诚刘晓梅王亚军王立平任艳霞2、流调检诊组:组长:杨春华组员:李朵于跃红包春瑜3、现场消毒处理组:组长:杨春华组员:李朵于跃红包春瑜任艳霞4、采样检验组:组长:孟德宝组员:孙娇杰王淼任艳霞5、后勤保障组:组长:庞五一王常军赵立冬组员:王笑宇刘宇陈丽莉刘东辉刘钊李洪文边田健6、疫情报告、信息组:组长:杨春华组员:李朵于跃红包春瑜第三条职责任务(一)防控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领导小组:在洮北区卫生局的统一领导指挥下,负责组织、协调并落实各疫情工作组的应急处置工作,督促、指导各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疫情处置队各工作组1、医疗救治组:负责对来院就诊患者进行初步诊断与医疗救治,并向医务科及分管院长进行病情汇报。
2、流调检诊组:负责对报告的疑似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线索追踪及后续调查工作;综合评估分析,初步判断、提出初步预防控制策略措施意见和是否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经应急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向洮北区卫生局、洮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不明原因发热应急处置预案
![不明原因发热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177c1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f.png)
不明原因发热应急处置预案一、应急预案背景和目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不明原因发热疾病,即出现发热症状,但无法明确病因和临床诊断的疾病。
这类情况的发生可能导致传染病的扩散和流行,对公共卫生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对于及时识别、控制和防止疾病传播至关重要,可以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预案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应急处置机制,提供针对不明原因发热情况的应对措施和指导,以确保卫生应急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应急领导机构与组织1.应急领导机构:由主要由政府卫生部门、公安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和相关科研机构组成。
负责指挥、协调、监督和评估本预案的实施。
2.应急处置组织:主要由应急指挥部、医疗救护人员、疾控人员、警察和志愿者等组成。
负责收集信息、采样检测、处理病例、疫情调查、宣传教育等工作。
三、应急响应级别和控制措施1.应急响应级别:(1)一级响应,针对疫情传播速度较快,病情危重,暴发和流行威胁较大的情况。
需要全面调动各种资源,全力以赴进行处置。
(2)二级响应,针对疫情传播速度较快,病情较重,但流行威胁相对较小的情况。
需要组织资源进行迅速响应。
(3)三级响应,针对疫情传播速度较慢,病情较轻,但可能存在潜在传播风险的情况。
需适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控制。
2.控制措施:(1)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员及相关人员到岗,制定处置工作计划。
(2)迅速收集发热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人员接触史、活动范围等。
(3)与相关医疗机构合作,建立收治发热患者的隔离区域,确保发热患者与其他患者隔离。
(4)配备足够的医疗救护人员,进行发热患者的快速检测和隔离。
(5)组织疫情调查,了解病例分布和传播途径,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6)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醒民众加强个人卫生,减少感染风险。
(7)建立信息收集与发布系统,及时发布疫情通报,向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
(8)对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等进行消毒和防护,确保环境卫生安全。
(9)密切关注病情发展,根据总体情况适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
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e424f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b.png)
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预案名称: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1. 应急响应级别划分:- 一级响应(最高级别):当发现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且疾病传播扩散范围广泛,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时启动一级响应;- 二级响应:当发现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的聚集性病例,且有可能传播扩散时启动二级响应;- 三级响应(最低级别):当发现少量孤立的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并已得到控制时启动三级响应。
2. 告警机制:- 当发现个别不明原因发热病例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当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聚集性病例、或传播扩散态势升级时,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并启动相应应急响应级别。
3. 疫情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 不明原因发热病例的排查和调查;- 确定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途径。
4. 封控措施:- 对疫情爆发地区的重点场所、社区、学校等进行封锁和隔离;- 禁止人员流动,并加强出入口检查。
5. 疫情监测和预警:- 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隔离和治疗;- 民众自觉报告不明原因发热病例。
6. 医疗救治:- 提前准备医疗资源,确保足够的床位和医疗设备;- 加强病例的治疗和护理,降低病亡率。
7. 应急通信和宣传:- 加强疫情信息及时发布,避免谣言传播;- 提供公众防疫知识和个人防护指导。
8. 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 及时向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通报疫情信息;- 加强国际合作,掌握最新的治疗进展和防疫技术。
9. 应急演练和评估:- 定期组织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应急演练,提升应对能力;- 针对每次疫情应急活动进行评估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10. 责任分工:-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应急工作的协同进行。
以上只是一个草案,具体的预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完善。
在制定预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确保应急措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加强应急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应对能力和协调能力。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置方案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d2e575284ac850ad0242ef.png)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置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不明原因肺炎防治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确保疫情一旦发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疫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和《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第二章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任务第二条组织机构组建防控不明原因肺炎领导小组、疫情处置队和应急处置业务技术组。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控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中心主任副组长:中心分管领导成员:各科室负责人(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队由中心主任任队长,分管领导任副队长。
分别由以下各工作组组成。
1、流调检诊组:组长:疾病控制科负责人组员:传染病防治科成员2、现场消毒处理组:组长:卫生监测科负责人组员:卫生监测科成员3、采样检验组:组长:检验科负责人组员:检验科微生物室人员4、后勤保障组:组长:行政科负责人组员:行政科成员5、疫情报告、信息组:组长:疾病控制科负责人组员:疫情管理员第三条职责任务(一)防控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领导小组:在县卫生局的统一领导指挥下,负责组织、协调并落实各疫情应急队的应急处置工作,督促、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疫情处置队各工作组1.流调检诊组:负责对报告的疑似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线索追踪及后续调查工作;综合评估分析,初步判断、提出初步预防控制策略措施意见和是否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经中心应急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向县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现场消毒处理组:负责承担和指导相关单位和个人对一切相关人员、场所、物品、环境及传播媒介实施隔离、控制和消毒等预防控制措施。
3、采样检验组:根据流调检诊组对疫情性质、波及范围及相关因素的初步判断,负责采集标本。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预案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76aa4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c.png)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预案篇一各科室:为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的预防控制工作,早期发现疫情,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保护人民安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惹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我院应急预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工作职责:根据疫情开展情况,按上级部门的指示,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不明原因肺炎疫情预防控制及诊疗工作,保障院内外通讯畅通。
领导小组下设会诊专家组及医疗救护队:会诊专家组组长:成员:医疗救护队队长:副队长:成员:工作职责:〔1〕承当突发不明原因肺炎的医疗活动。
〔2〕负责临床药械、设备的调配,满足临床治疗需要。
〔3〕负责收治病区人员调配及突发不明原因肺炎的知识培训。
〔4〕负责控制传染,防止疫情扩散及对暴露人群的隔离工作。
二、启动发热门急诊〔1〕门急诊做好预检工作。
要在门急诊区域前设立体温测量站,对每位就诊病人进展体温检测,引导发热病人到相对隔离的预检分诊点进展初诊。
初诊为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发热的病人,要隔离治疗。
医院预检分诊点要装备有一定临床经历的、经过不明原因肺炎和传染病知识培训的高年资内科医师,对发热病人进展诊断和鉴别诊断。
〔2〕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
所有接触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医务人员和司机要穿戴隔离衣、手套和符合医用标准的口罩。
〔3〕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医院要加强门急诊的通风在门急诊装备洗手设备和必要的手消毒剂,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
〔4〕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管理。
医院要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并加大对门急诊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情况的监视检查力度。
发热门急诊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同时,医院感染控制部门要做好消毒防护工作。
三、救治工作流程1、院内发热病人测量体温→分诊→分流发热门诊;2、院内接诊可疑发热→送至发热病区留观;3、申请会诊→通知会诊→现场会诊→初步诊断〔 12 小时内完成〕;4、会诊后排除不明原因肺炎可能→转病区继续治疗;会诊后疑似或确诊病例→ 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进展网络直报→病人隔离治疗→转出后终末消毒处理;5、批量病人→转后备收治医院治疗。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9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9](https://img.taocdn.com/s3/m/d18ee7620740be1e650e9af5.png)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响应和处置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属生产、生活区域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本预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3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1危险源辨识3.1.1所在地区突发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职工被传染。
3.1.2职工出差途中感染传染病,潜伏期未发现,上班后带来传染病源。
3.1.3外来人员带来传染病源。
3.2事件的特性3.2.1传染病特性3.2.1.1传染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是由病原体引起、并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有的可导致后遗症、残疾或死亡。
3.2.1.2我国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传染性强弱、传播途径难易、传播速度的快慢、人群易感范围等因素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3.2.1.3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3.2.1.4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3.2.1.5丙类传染病是指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2.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特性3.2.2.1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企业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发热不明原因应急预案
![发热不明原因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80384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8.png)
发热不明原因应急预案1. 引言发热不明原因是指出现体温升高,但无法明确病因的状况。
可能由于多种疾病引起,包括感染、免疫系统疾病和肿瘤等。
对于这类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和管理。
该预案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一种应急响应机制,早期发现并诊断发热不明原因病人,以控制可能的传染源和避免疫情蔓延。
2. 预案框架2.1 术语定义•发热不明原因 (FUO):体温正常范围以上,持续超过3周,且无明确病因的情况。
2.2 预案目标•尽早发现和诊断FUO病人,以防控传染源。
•提供科学规范的治疗和管理指导。
•促进医务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
2.3 应急响应流程1.早期检测:病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症状时,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常规检查。
–包括体温测量、详细病史询问和全面体格检查等。
–对于高风险群体(如有近期旅行史或接触史的人员),应重点关注。
2.传染病筛查:在初步检查中,若有可疑传染病风险,应进行相应的传染病筛查。
–包括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结核病、艾滋病等。
3.广谱抗生素治疗:在病情进一步评估前,可根据临床经验启动广谱抗生素治疗。
–根据患者特定情况,选择适宜的抗生素并进行治疗。
4.高风险情况下的隔离与保护:对于病情明显或疑似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应进行适当的隔离与防护措施。
–戴口罩,并进行手卫生措施。
–隔离病人并限制访客。
5.进一步检查:若初步检查未能明确病因,应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
–如血常规、血培养、尿液检查、X光检查等。
6.专科会诊:根据进一步检查结果,建议病人进行相应专科会诊。
–如感染科、肿瘤科、免疫科等。
7.治疗和管理方案:根据专科会诊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例如使用特定药物进行治疗、手术治疗或免疫调节治疗等。
8.随访和复查:对于已确诊病人,应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
–根据病情进展调整治疗方案。
3. 应急资源准备•确保医疗设施具备应急所需的基本资源和药品。
•配备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包括感染科医生、临床实验室人员和影像学专家等。
2024年突遇发热人员应急预案
![2024年突遇发热人员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47b6a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5.png)
2024年突遇发热人员应急预案____年突遇发热人员应急预案一、背景2024年全球爆发了一种名为“新型发热病毒”的疾病,该病毒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
面对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国政府紧急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防控。
____年,尽管经过全球范围内的疫苗普及和防控力度的加强,但仍有可能出现突发发热病例,为此,制定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目标本预案的目标是迅速、有效地应对发热病例的发生,控制疫情的蔓延,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预案内容3.1 通报机制一旦发现发热病例,相关部门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通报,并广泛传达给公众。
通报中应包括病例的人数、地点、时间、症状等重要信息,并提醒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2 病例隔离与救治隔离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步骤。
一旦发现发热病例,应立即将其隔离,避免接触其他人。
同时,及时为其提供救治措施,降低病情的危险性,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和隔离。
3.3 流行病学调查与追踪为了掌握疫情的传播情况和源头,必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追踪。
相关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迅速开展调查工作,确定感染源和传播途径,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减少病例数量和传播范围。
3.4 健康监测与检测针对可能的暴发疫情,应加强对公众的健康监测和检测工作。
建立健康档案系统,对重要场所和人群进行定期检测,及早发现和阻止潜在病例的传播。
3.5 防控措施的宣传和推广为了达到有效的防控效果,需要加强防控措施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向公众普及病毒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督促大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3.6 国际合作与交流疫情的防控是一个全球性的工作,需要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和交流。
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共同研究疫苗研发和治疗方法,共同应对疫情的挑战。
四、人员配备制定应急预案需要充足的人员配备,包括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医院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
要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开展应急工作。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置方案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3209cbff00bed5b8f31dbf.png)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置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不明原因肺炎防治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确保疫情一旦发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疫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和《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第二章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任务第二条组织机构组建防控不明原因肺炎领导小组、疫情处置队和应急处置业务技术组。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控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中心主任副组长:中心分管领导成员:各科室负责人(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队由中心主任任队长,分管领导任副队长。
分别由以下各工作组组成。
1、流调检诊组:组长:疾病控制科负责人组员:传染病防治科成员2、现场消毒处理组:组长:卫生监测科负责人组员:卫生监测科成员3、采样检验组:组长:检验科负责人组员:检验科微生物室人员4、后勤保障组:组长:行政科负责人组员:行政科成员5、疫情报告、信息组:组长:疾病控制科负责人组员:疫情管理员第三条职责任务(一)防控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领导小组:在县卫生局的统一领导指挥下,负责组织、协调并落实各疫情应急队的应急处置工作,督促、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疫情处置队各工作组1.流调检诊组:负责对报告的疑似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线索追踪及后续调查工作;综合评估分析,初步判断、提出初步预防控制策略措施意见和是否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经中心应急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向县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现场消毒处理组:负责承担和指导相关单位和个人对一切相关人员、场所、物品、环境及传播媒介实施隔离、控制和消毒等预防控制措施。
3、采样检验组:根据流调检诊组对疫情性质、波及范围及相关因素的初步判断,负责采集标本。
不明原因发热应急处置预案
![不明原因发热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2f333479563c1ec5da71d6.png)
不明原因发热应急处置预案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疫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相继出现多名具有‘共同发热临床表现的患者,.呈现一定的聚集性,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疾病的危害,指导和规范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疾病的应急处置jI:作,保障我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氏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盐城市亭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1、不明原因发热疾病的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盐城市亭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区政府成立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作为负责全区重大不明原因发热疫情应急:r作的指挥机构。
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区长任组长,成员包括区政府办公室、区卫生局、教育局、公安局、建设局、宣传部以及各镇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心,由卫生局具体负责。
2、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疾病现场卫生应急工作指挥部’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冈发热疾病时,在区突发公共甲生虑急中心设立群体性不明原冈发热疾病现场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现场的卫生应急处理:.i:作。
其主要职责是:统一指挥、协调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疾病的调查处理工作;及时报告应急处理工作的有关情况,提出有关工作建议;对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疾病应急处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
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疫情监控组、医疗救治组、综合信息组、技术督导组、后勤保障组。
3、发生疫情时各组别的j1:作职责:(1)疫情监控组:制定本地区应急预案,部署各项防治措施和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审核报告J:作,及时组织隔离和疫点消毒;指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分中心及其他医疗单位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做好病人隔离、预防性服药和消杀一_lj作,划定疫点疫区范同;组织专家定期对疫情动态进行分析,调整对策和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和工作建议。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预案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62b73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d.png)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预案有限公司新型肺炎防控应急工作方案为进一步落实好我公司的新冠状病毒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有效地防止重大传染性疾病流行,保证公司正常的生产秩序、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针对此次疫情,成立公司疫情防范小组,进行人员管控,环境消毒,疫情宣传,物质筹备等方面工作,确保公司所有的疫情防护措施做到位。
一、工作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立足平时,防治结合,快速反应,依法管理,分层负责,依靠科学的原则。
宣传普及新冠状病毒防治知识,建立防控网络,实施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隔离、及时治疗”的方针,对与疑似病例及确诊病倒的员工密切接触者要及时采取隔离控制措施,做到统一、有序、快速、高效。
1、防控重大传染病发生与流行是我们公司工作的第一要务,一切工作服从防控工作。
2、树立全局观念,服从统一指挥。
3、按照所在区域上级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要求按时上报各类报表,不瞒报、不漏报。
做到情况准确,信息畅通,实事求是。
4、做到疫情、生产两手抓,求严、求实、求细。
员进行喷洒消毒办公楼的公共洗手间需要配备手部清洗液和75%酒精,所有人员均应按照洗手消毒流程清洗和消毒手部生产车间内按照车间现有清洗消毒流程进行消毒;增加对私人衣柜消毒措施:每天2次用75%酒精喷洒后密闭消毒。
口罩等垃圾清洁人员清理口罩等垃圾时,需先用75%酒精对垃圾桶表面及垃圾袋内喷洒消毒,再将垃圾袋系口密闭外扔。
消毒剂使用及剂量要求场所消毒剂及方法浓度消毒频率注意事项清洁后地面、厕所消毒84消毒液拖地或喷洒原液5%氯稀释至250PPM浓度每班2次84消毒液不能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
清洁后的台面、工器具消毒75%酒精喷洒75%进班时;班中每2小时1次。
1、使用酒精时容器有可靠封闭盖,严禁使用无盖容器;2、使用酒精时周围20M内无易燃物及可燃物;3、使用酒精时场地范围内严禁有火源;4、使用酒精时每次取用后必须上盖封闭,严禁敞开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是指因发热导致的,而传染源不清楚的一系列传染性疾病的总称。
为保证我镇能高效、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最大限度地减轻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造成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的工作原则是预防为主、依法管理、属地负责、分级控制、快速反应、依靠科技。
二、疫情判定与分级(一)疫情判定卫生院接到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报告后,成立由临床、流行病和检验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组,立即对疫情进行核实,进行分析评估,提出控制措施,并报告县疾控中心。
(二)诊断及治愈标准1、病人诊断标准由于目前病因尚不明,故不能有具体的诊断标准,待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查出病原体后,按规定的标准诊断。
2、疑似病人标准:(1)有流行病学史;(2)发热,体温≥37.5℃伴中毒症状;(3)腹泻(每天三次以上稀便);(4)白细胞总数≤3.5×109/L。
符合(1)+(2)+(3)或(1)+(2)+(4)者为疑似病人。
3、病人出院标准: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一周后方可出院。
4、病人治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一周后,血像在停用药物后隔天一次,连续三次正常者为临床治愈。
(三)疫情分级由于病因不明,将依据疫情发生情况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确定。
1、重大疫情:镇内发生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续发病例。
2、较大疫情:镇内发生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病例,但无续发病例,疫情未扩散。
3、一般疫情:本镇或周边地区发生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本镇存在着输入病例的可能,或镇内出现省级专家组确认的疑似病例。
(四)预案启动与终止卫生院根据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及时向镇人民政府及县疾控中心报告,由镇人民政府及县疾控中心确定启动相应级别疫情控制措施和终止预案。
三、疫情监测、预警与报告(一)疫情监测1、日常监测在卫生院开展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监测工作,实行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凡发热大于或等于37.5℃并伴有腹泻的病人必须查血像,白细胞总数低于3.5×109/L的要在当日上报防保科,没有上述病例的实行零报告。
2、应急监测在疫情发生后的调查处理过程中要加强主动搜索,在全镇所有医疗机构开展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监测工作,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凡发热大于或等于37.5℃并伴有腹泻的病人必须查血像,白细胞总数低于3.5×109/L的要在当日上报防保科,没有上述病例的实行零报告。
(二)疫情报告时限和程序卫生院各科室、各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发现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疑似病人,应当在1小时内向防保科报告;防保科接到报告后立即以最快通讯方式向院长和县疾控中心报告。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一)卫生部门1、卫生院①卫生院负责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防制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组织检查和督导,发现防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②组织制定本地医疗救治、卫生监督、预防控制等实施方案。
包括人员、物资的紧急调动方案,完善资源的最优配置等。
③组织、协调卫生技术力量,建立预防控制、临床救治,建立疫情应急的人员储备库,防止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④组织评估预防控制疫情措施的效果,完善各项防治方案。
⑤协调有关部门保障应急预防药物、消杀药械等物资储备和供应。
⑥组织开展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等工作。
2、防保科①负责防制的具体组织实施、技术指导、质量控制等。
②做好疫情的监测、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迅速对疫情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估。
③核实疫情,并参与组织实施。
④组织实施疫点、疫区消毒隔离等预防控制措施。
⑤参与病例的初步诊断工作,为病例会诊提供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⑥负责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⑦建立疫情控制物资储备库,储备消杀药品、器械、防护用品等。
⑧对疫情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⑨搞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卫生防病的意识和自我保健的能力。
3、卫生监督人员①负责监督疫点、疫区预防控制措施。
②负责监督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等措施。
③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和公共场所等预防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
(二)教育部门要制定有效措施,做好中小学校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的预防工作。
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在学校普及防治知识。
(三)农业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扩散。
(四)公安部门要搞好法制宣传,密切注视疫情动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置与疫情有关的突发性事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协助防保科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落实各项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五)工商部门要做好预防、控制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相关物资现场特别是药械现场的监督管理,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保证物资供应及时、充足,并加强质量监督。
防止借机倾销药品,哄抬物价,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非法广告等活动。
(六)交通部门对各种交通工具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对司乘人员做好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防护常识,发现有疑似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症状者时,要及时报告卫生院防保科。
(七)宣传部门要组织各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工作,把握舆论导向。
特别要做好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并及时通报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的防治情况,消除广大群众的恐惧心理,保持社会的稳定。
(八)城建部门要组织全社会开展好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保护工作,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九)镇人民政府领导全镇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控制工作,组织辖区内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落实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十)各村委会组织领导辖区内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落实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的防治措施。
五、疫情预警与应急反应(一)疫情预警卫生院要将不明原因发热传染性疾病疫情的发展报告镇政府和县疾控中心作出预测、预报。
(二)应急反应出现疑似病例后,卫生院在预警后3小时内集结到位,立即开始运行,统一组织和协调本地的防治工作,在实施常态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同时报告县疾控中心。
六、预防控制措施疫情确定后,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尽快扑灭疫情,防止疫情蔓延。
(一)疫点、疫区控制措施1、疫点的处理⑴坚持“早、小、严、实”的处理原则。
⑵认真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特别注意所有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的分泌物和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室内空气的消毒。
详细调查所有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对近期内可能污染过的地方和物品进行消毒。
⑶排查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控制措施。
隔离期暂定21天.⑷开展健康教育与卫生知识宣传。
2、疫区的处理⑴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群众性卫生运动。
⑵开展疫情主动监测。
指派医务工作者和当地干部每天到辖区进行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报告疑似疫情。
⑶开展疫情日常监测工作(二)疫情监测与报告1、卫生院应密切注意本辖区的发热病人的动态,对具有不明原因发热传染病类似症状的病例要及时报告,按要求处理。
对有疫情发生的医疗机构应由专人负责对发热病人进行监测,防保科实行零报和日报,根据县疾控中心通知才能终止。
2、环境监测。
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指征开展可能病因的相关调查,特别要注意昆虫和动物的调查。
3、卫生院接到疑似病例疫情报告后,需详细记录报告者和报告单位的联系方式、疫情发生地点和时间以及病例数等概况、病例特征、临床诊断、询问可能的原因的调查情况,并告知报告单位保留可疑样品以便进一步检查。
立即向上级报告,迅速建立工作队伍。
(三)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现场处理原则是报告要早、疫点控制范围要小、各项措施要严并落实,作到调查与处理同步进行。
现场调查工作主要包括:1、核实诊断。
到达现场后首先通过访视病人、医生和能提供病人患病信息的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核实诊断。
2、个案调查。
立即开展个案调查,按照《不明原因发热传染病调查表》进行调查。
该表格需立即上报;病人已明确转归、对疫点处理完成后填写的内容,可在病例救治和疫点处理完成后填写并上报。
个案调查应及时汇总分析。
3、散发、暴发流行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应通过个案调查信息和病例的三间(时间、地点、人群)描述,推断首发病例、传播链,提出感染来源的假设,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进行发生因素的分析,以追溯感染来源,调查受染人群。
应对病人的行为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等广泛收集资料,收集疫点(疫区)的基本资料,包括气象、地理、水系、人口状况、生活习惯、动物接触情况、环境与饮食卫生、医疗服务设施和能力等,在个案调查表中应尽可能详细调查感染者发病前21天内的活动情况。
4、调查和确定密切接触者。
目的是发现新病例、疑似病例,是主动检测和监测,从流行病学上确定可能的播散范围并按有关规定采取控制措施。
(四)样品采集对现症病例采集血、粪、尿等样品送县疾控中心进行检测。
(五)现场消毒处理1、指定专班负责疫点、疫区、病人及家庭消毒工作。
2、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吐泻物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3、医院内处理与病人有关的污染物时,应与其他医院污染物分开处理,并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4、保护饮用水水源,做好饮用水消毒。
5、加强粪便管理,粪便要按要求消毒。
6、消毒药品器械及个人防护装备。
(六)医疗救治及病人隔离按甲类传染病采取相应消毒、隔离措施。
危重病人应先在现场抢救,等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送往指定医院救治,并做好消毒处理。
(七)保护易感人群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有直接身体接触者定为密切接触者。
对密切接触者要隔离观察21天,有生活接触的定为一般接触者,采取一般医学观察,接触者3要测量体温,询问腹泻等情况。
外出人员要回追或追防。
(八)卫生监督与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的监督和管理。
卫生监督员应严格履行卫生监督执法职责,严厉打击各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和公众健康的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和健康权益不受侵害。
(九)健康教育不明原因发热传染病由于病因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的传染途径是血液,或体液,所以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近距离接触病人。
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群众性健康宣传与教育工作,普及相关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群众卫生防病的意识和自我保健的能力。
(十)开展群众性的卫生运动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卫生运动,加强包括水源、食品、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及其孳生地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饮用水水源和饮水卫生管理,改善环境卫生。
七、保障措施(一)技术保障成立疫情应急处理机动队。
疫情发生时卫生院按照疫情的级别和性质成立流行病、消杀灭等专业人员参与的疫情应急处理机动队,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做好疫情应急处理工作。
(二)后勤保障财政所按照分组负责的原则,保障疫情应急防疫物资、疫情处理、疫情监控、病人救治等资金的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