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六下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一. 教材分析《控制铁生锈的速度》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铁生锈的条件,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控制变量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铁生锈的基本知识,对于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运用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铁生锈的条件,掌握控制变量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铁生锈的条件,控制变量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难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控制变量法。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钉、玻璃杯、水、空气、植物油、砂纸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铁生锈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呈现(5分钟)展示铁钉生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铁生锈的条件。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铁钉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锈情况。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老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其他因素不变,以探究铁生锈的其他条件。

6.小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控制变量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其他条件。

六年级下册科学铁生锈了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铁生锈了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铁生锈了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科版教学目标:1. 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过程。

2. 掌握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铁生锈的原因和过程。

2. 掌握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铁制材料,水,油,盐水,探究实验材料。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铁为什么会生锈?我们能够怎么控制铁生锈的速度?Step 2:学习新知1. 通过PPT或黑板图片等形式,简单介绍铁生锈的原因和过程。

铁生锈是由于铁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红色的氧化铁。

2. 介绍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a. 使用防锈剂:如磷酸盐、蜡烛油等能够形成保护膜,阻止氧气和水接触到铁表面,从而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b. 使用防锈漆:将铁制材料表面刷上防锈漆,以阻隔空气和水的接触,减少铁生锈的速度。

c. 防止潮湿环境:尽量保持铁制材料的表面干燥,减少铁生锈的机会。

d. 使用其他金属做保护:如将镀锌铁制材料,就是将铁表面镀上锌层,以形成保护层,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Step 3:展示实验1. 准备实验材料:多个铁制钉子、水、油和盐水。

2. 分别将铁制钉子放置在不同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油和盐水。

3. 观察不同钉子的表面,记录铁生锈的速度和程度。

4. 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和盐水会加速铁的生锈速度,而油能够减缓铁的生锈速度。

水和盐水中的氧气和铁反应会加速氧化反应的速度,而油能形成一层保护膜,阻隔氧气和水接触到铁表面,减缓铁的生锈速度。

Step 4:小结归纳回顾铁生锈的原因和过程,以及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Step 5:拓展延伸提出问题:如果将铁制材料放置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不让其与空气接触,能否防止铁生锈?为什么?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验设计能力。

Step 6:作业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

Step 7:课堂巩固结合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实例,让学生举例子说明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二 物质的变化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优质课教学设计_20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二 物质的变化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优质课教学设计_20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知道铁生锈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这种现象是一种化学变化,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2让学生们知道铁生锈的必备条件以及生活中防止铁生锈的常见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本节的教学知道铁生锈的危害以及铁生锈的必备条件。

2、通过本节的学习知道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准备:生锈的铁制品和没有生锈的铁制品以备同学们对比观察试管铁钉水三、教学过程: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铁生锈是一种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这种变化会造成资源的大量的浪费,所以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和了解下如何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和方法。

2铁生锈速度的快慢:是缓慢的长期的不剧烈的3对比实验的操作,参见课本第38页,取三个试管,只装铁钉的试管,用水把铁钉全部淹没的试管和一半浸入水中试管猜测预判,你绝的哪支试管最先容易生锈为什么?小组讨论汇报结论。

学生回答。

教师解答疑难困惑,公布结果。

(应该是在水中浸没一半的铁钉最先生锈)4铁生锈的速度比较缓慢,但是每年由于铁制品生锈所造成的浪费十分巨大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铁容易生锈我们怎样防止减缓铁生锈呢?5,通过以上的实验讨论我们知道在水中浸没一半的铁钉最容易生锈,通过科学家的研究,铁生锈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要有水的参与,另一个条件是要有空气或者氧气的参与,只要这两个条件都具备那么铁生锈就开始了所以为了防止铁生锈我们该怎么办呢?6防止减缓铁生锈的办法:把铁制品放在干燥的地方刷油漆把锑制品表面镀上其他不容易生锈的金属例如:锡、铬、镍等把铁制品掺入其他金属做成不易生锈的合金搪瓷刷上油脂等等。

教科版科学六下《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铁生锈的条件以及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铁生锈的原因,掌握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对铁生锈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铁生锈的条件,并探索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铁生锈的条件,了解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学会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铁生锈的条件,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2.难点:如何设计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以及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铁生锈的过程,发现铁生锈的条件。

2.探究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探究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3.讲授法:教师讲解铁生锈的原理,引导学生掌握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铁钉、硫酸铜溶液、水、植物油、砂纸等。

2.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滴管、搅拌棒等。

3.课件:铁生锈的原理、实验步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年级学习的金属性质,引出本课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铁钉生锈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铁钉生锈的特点。

然后,教师讲解铁生锈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铁生锈的条件。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铁钉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锈情况,总结铁生锈的条件。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铁生锈的条件。

然后,教师讲解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引导学生掌握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六年级科学下册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教科版

课题教课目标任务定位教课准备板书设计单元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主备人内容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备课时间1、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平时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把铁与水、空气隔断开是防备铁生锈的好方法。

知识与技术2、持续学习“假定—查验”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式,自己设计对照实验过程与方法进行考证。

用“科学议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相互启迪,以便更好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的得出科学结论。

3、分辨现象与凭证的关系,领会凭证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

教课要点设计合理的对照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

教课难点向家长咨询相关铁防锈的方法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隔断空气和水分课时目标和教课过程设计一、回首导入: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部署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

二、沟通展现实验成就1、各组回首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沟通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沟通(在沟通评论中着重实验设计中的对照,以及说明的问题)3、出示 38 页实验记录表:剖析:依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

现象的记录你能够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类结果的原由是什么呢?议论:生锈终究是空气或水的原由仍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由?4、能够如何改良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良的地方么?5、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铁生锈的快慢1、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对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可是每年因为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因此我们有必需经过认识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

2、小组议论:依据生锈条件如何设计对生锈速度的研究?(能够参照课本资料)3、拟订研究计划,注意对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4、部署课外活动:达成活动研究。

四、防治生锈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如何防备呢?1、谈谈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备方法,说明其原由。

2、察看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虑说明此中的道理。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7.控制鐵生銹的速度【教學目標】科學概念:水和空氣的共同作用,使鐵生銹。

在平常生活中,鐵生銹的快慢與水的多少關係很大。

把鐵與水、空氣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方法。

過程與方法:繼續學習“假設—檢驗”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式,自己設計對比實驗進行驗證。

用“科學討論會”的方法進行合作學習,互相啟發,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學結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體會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實驗現象論證生銹條件。

【教學難點】設計合理的對比實驗和邏輯推理證明生銹條件和生銹速度。

【教學準備】課前經歷5課作業:生銹的條件和生銹速度的影響實驗,做好觀察和記錄。

【教學過程】一、回顧導入:在第五課中我們學習了鐵生銹化學變化時,佈置了課外的實踐作業:生銹的條件和生銹速度的影響實驗。

二、交流展示實驗成果1.各組回顧實驗過程,整理實驗結果,準備交流2.集體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在交流評價中注重實驗設計中的對比,以及說明的問題)3.出示38頁實驗記錄表:分析:根據這個問題設計的實驗合理麼?談談。

現象的記錄你可以看出什麼結果?推理形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什麼呢?討論:生銹究竟是空氣或水的原因還是空氣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4.可以怎樣改進你們的實驗?你的設計過程和記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麼?5.小結:鐵生銹是空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

三、鐵生銹的快慢1.和小蘇打與白醋的實驗相比,鐵生銹化學變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於生銹造成的損失卻十分巨大,所以我們有必要通過瞭解鐵生銹的條件和快慢來控制生銹。

2.小組討論:根據生銹條件怎樣設計對生銹速度的探究?(可以參考課本資料)3.制定研究計畫,注意對比實驗設計的合理性。

4.置課外活動:完成活動探究。

四、防治生銹我們知道了鐵銹的形成是空氣和水的共同作用,那麼該怎樣防止呢?1.說說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說明其原因。

2.觀察塗有油漆的鐵片,思考說明其中的道理。

3.課外觀察自行車,自行車是怎樣防生銹的?資料閱讀:48頁——鐵銹的形成。

六年级下册科学铁生锈了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铁生锈了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铁生锈了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科版教学目标:1. 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过程。

2. 掌握减缓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铁生锈的原因和过程。

2. 减缓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减缓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铁块、铁丝、铜丝、锡丝、银丝、实验室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铁生锈的过程。

2. 引入新课,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呢?”二、讲授知识(20分钟)1. 讲述减缓铁生锈速度的方法,包括覆盖保护法、干燥法、阻氧法等。

分别介绍每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展示实验演示。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覆盖保护法可以减缓铁生锈速度?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哪种方法对控制铁生锈速度更有效。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a. 将4个铁块放在不同材料的盘子或盒子中,分别使用铜丝、锡丝、银丝和铜丝覆盖保护,然后连续观察一段时间;b. 分析实验结果,记录下生锈速度的情况。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与小组成员讨论实验结果,并汇报实验观察。

2. 引导学生总结《科学》课本中已学的减缓铁生锈速度的方法,并思考其他可能的方法。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减缓铁生锈速度对使用铁制品有什么好处。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出新的问题:“我们能否发明一种新的材料,可以防止铁生锈呢?”2. 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鼓励他们给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2. 思考并写下如何防止家中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查看实验记录是否准确。

2. 批改作业并给予评价。

板书设计: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减缓方法:覆盖保护法、干燥法、阻氧法等实验:用不同材料覆盖保护铁块,观察生锈速度讨论:减缓铁生锈速度的方法与好处拓展:新材料防止铁生锈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二 物质的变化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优质课教学设计_43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二 物质的变化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优质课教学设计_43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一、教学内容: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锈及其具体影响。

2.掌握控制铁生锈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设计和实施。

四、教学难点
设计合理的比较实验和逻辑推理,以证明锈蚀条件和锈蚀速度。

五、教学过程
1.回顾上节课设置的实验。

(实验材料:三个盘子、3枚铁钉、水、菜油
实验方法:
(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1号盘装上菜油,2号盘空着,3号盘装上水。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3)每天观察并记录。


2.学生分享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并根据结果猜测铁生锈的影响因素。

3.根据结果比对,得出结论:
(1)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4.阅读课外材料,了解铁生锈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5.根据结论想一想:怎样可以避免铁生锈或者是减慢铁生锈的速度,减少损失。

6.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检验铁生锈的快慢与水和空气的具体关系。

注意事项如下:
(1)要设计对比实验,除了变量,其他条件要一样。

(2)需要控制的条件是水和空气(有水和没水,多水和少水,
没空气和有空气)。

(3)设计方案,要合理可行,并准备好记录卡。

7.预测结果,然后进行实验,检验猜测。

8.按设计放置实验器材,并填写记录表。

9.根据已知的结论和生活经验讨论:哪些办法可以减缓铁生锈,哪些办法可以避免铁生锈。

(1)刷油(2)包装(3)保持干燥。

科学《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二篇)

科学《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二篇)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一)
一、教材简析:
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科学讨论会”、“研究铁生锈的快慢”、“怎样防止、减缓铁生锈”。

“科学讨论会”这项活动是建立在第5课的课外实验的基础上的,主要是交流实验的结果、
分析实验的现象,得出实验的结果。

“研究铁生锈的快慢”这个实验与“铁生锈的实验”类似,实际上学生已可以从“铁生锈的实验”中,初步看出铁生锈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但教科书仍希望学生重复第5课的实验设计,自己研究影响铁生锈快慢的原因,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懂得了铁生锈的原因,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讨论,“怎样防止、减缓铁生锈”,寻找更佳的防
锈措施,这样把科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背景:
关于铁生锈的现象,本单元的第5课已经作了分析研究,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看到人们用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等方式保护铁制品,以防止生锈.这一切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实本节课是本单元第5课时《铁生锈了》这一课时的延伸,承接这一课时课外实验的结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二
学生对铁生铁这种生活现象比较熟悉,前面又学了有关铁生锈的知识,做铁生铁的实验活动兴趣比较高。

在几天的时间里,能看明显地看出铁的变化,时间不是很长,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坚持。

学生懂得了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水的共同作用;知道在实际生活用怎样方法控制或减缓铁生锈。

但为什么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会导致铁生锈,学生问起,教师只是一带而过,不过,这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铁生锈了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铁生锈了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铁生锈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过程。

2. 掌握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过程。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生铁钉、玻璃烧杯、试管、酸、水、纸巾、砂纸。

教具:图片、课件。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忆有关铁的知识,如铁的性质、用途等。

2. 提问:铁在自然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是否知道铁为什么会生锈。

3. 出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变得生锈了,比如铁链、自行车等?这是为什么呢?Step 2: 学习新知1. 图片讲解:通过课件或者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铁生锈的原因和过程。

强调铁生锈产生了什么物质。

2. 操作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将一个生铁钉放入一个装有水的玻璃烧杯中,观察并描述结果。

“生铁钉变成了什么颜色?有什么物质形成了?”3. 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每组自行安排实验,使用盐水、酸等液体,观察不同液体对铁生锈的影响,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享交流:请每个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出不同液体对铁生锈速度的影响。

Step 3: 拓展应用1. 铁生锈有什么影响?请学生思考并回答。

2. 铁生锈的速度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请学生思考并回答。

3. 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你会如何设计一个产品,使其不易生锈?请学生思考并回答。

Step 4: 巩固练习1. 选择题: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铁生锈的原因是:A.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汽的作用。

B.铁的性质决定的。

C.人为因素导致的。

2. 问答题:请描述铁生锈的过程和产物。

Step 5: 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学会控制实验变量,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铁生锈的速度与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铁生锈这一现象,他们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如何控制实验变量,通过实验探究铁生锈的速度与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学会控制实验变量,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铁生锈的速度与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学会控制实验变量,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铁生锈的速度与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知铁生锈的条件和速度。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实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铁钉、硫酸铜溶液、水、植物油、砂纸、试管、试管架、计时器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铁生锈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铁生锈的现象,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铁生锈的条件,呈现实验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实验方法,观察铁生锈的现象。

教科版科学六下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控制铁生锈的速度》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铁生锈的条件,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在探究过程中的应用。

教材中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铁生锈与水、氧气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和《金属的性质》等章节后,已经对物质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他们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但是,对于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他们可能还不是很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铁生锈的条件。

2.让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铁生锈的条件。

2.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铁生锈的过程,从而理解铁生锈的条件。

2.引导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变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讨论法: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从而加深对铁生锈条件和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钉、水、空气、砂纸、试管、试管架、滴管等。

2.实验药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金属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铁钉生锈的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铁钉生锈的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铁钉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锈速度。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变量,让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铁生锈的条件。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让学生举例说明控制变量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铁生锈的条件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二 物质的变化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优质课教学设计_26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二 物质的变化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优质课教学设计_26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下册二单元第7课《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 铁生锈的条件: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2.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

3.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2. 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准确地得出科学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探究方式。

教学准备:1.发现实验记录表,布置对比实验,学生在家实验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教师准备生锈铁钉、有防锈措施的铁制品。

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自学课本38~39页内容,在家里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

二、谈话导入孩子们,铁生锈以及其他金属的锈蚀是金属的癌症,是无焰的火灾,是隐蔽的杀手。

我国每年因为金属的锈蚀而付出的成本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5%。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是为了解决5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降低生产生活的成本,这是一项很有实践意义的活动。

防止金属锈蚀也是世界性的难题。

这节课,我和孩子们更进一步探讨铁生锈的条件和怎样防止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板书: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三、探究铁生锈的原因1. 前几天,老师给你们布置了家庭小实验,探索铁生锈的原因,我了解到同学们做了许多对比性实验,对铁生锈的原因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

现在,我们召开一个科学讨论会,分享实验成果吧。

2. 请一名同学上讲台做主持人(武赞栋)。

3. 小组内讨论交流交流内容:实验的时间、地点,观察次数,观察到地现象,得出的结果以及自己的分析。

讨论要求:发言的同学,语言要准确,证据要真实,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并质疑。

4.全班汇报并质疑:由3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全班同学评论及质疑。

可能会观察到以下现象:(1)铁钉在空气中没有生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教科版

第7课时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过程与方法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比照实验进行验证。

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

【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比照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铁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完成第5课的作业:铁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并作出观察和记录。

【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在第5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

二、科学讨论会1.各组回忆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实验设计中的比照,以及说明的问题〕3.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

分析: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

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讨论:铁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4.可以怎样改良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良的地方么?5.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铁生锈的快慢1.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得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铁生锈。

2.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资料〕3.制定研究方案,注意比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4.布置课外活动:完成活动探究。

5.小组总结。

【板书设计】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比照实验: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是否需要空气:空盘子〔有空气〕,菜油盘子〔无空气〕,水盘子〔多余〕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会使铁生锈,醋会影响铁生锈的速度:醋盘子〔有醋〕,水盘子〔有水也有空气〕。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物质的变化单元第7课《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环境中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科学探究目标●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验证。

●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相互启发,以便更准确地得出科学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日常生活中,知道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第二单元第5课实验照片、6支试管、试管架、6根铁钉、适量水、少量盐,科学课本、科学知识与能力训练册,课件等。

学生准备:第二单元第5课实验、6支试管、试管架、6根铁钉、适量水、少量盐,科学课本、科学知识与能力训练册。

三、教学过程聚焦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见过这样的现象吗?铁生锈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现象。

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全世界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钢铁年产量的四分之一,铁生锈给金属资源带来了很大损失。

2. 怎样控制铁钉生锈的速度?预设:学生积极联系生活现象。

通过铁生锈的现象以及金属资源的损失,引起学生关注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从而聚焦“控制铁钉生锈速度”。

探索探索1:铁生锈的原因——科学讨论会实验1:空盘子:铁钉接触空气和少量水蒸气,铁生锈慢,水盘子:铁钉接触空气和充足的水,铁生锈快,菜油盘:铁钉不接触空气也不接触水,铁不生锈,由此可以得出铁生锈与水有关。

实验2:把铁钉分别放在同样多的自来水和煮沸过的水中,煮沸过的水中空气比自来水中的空气少,在煮沸的水面上用食用油封住,不让外界的空气进入水中。

实验结果显示自来水中铁钉生锈速度快,煮沸过的水中铁钉生锈速度慢,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铁钉生与空气有关。

科学家还对此做过深入研究: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上几年也不会生锈;光有水也不会使铁钉生锈,只有当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里,预设: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铁生锈的原因。

教科版科学六下《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学六下》中的《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生锈的条件,以及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铁生锈的基本知识,对于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经验。

但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铁生锈的条件,知道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2.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铁生锈的条件2.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3.实验操作的技巧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铁生锈的过程,发现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讲授法: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铁生锈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铁钉、水、空气、植物油、砂纸等。

2.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滴管、砂纸、计时器等。

3.教学课件:教材的相关内容、实验操作步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铁生锈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器材,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和准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铁生锈的条件,以及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吗?让学生进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铁生锈的条件和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科学六下《控制铁生锈的速度》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控制铁生锈的速度》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控制铁生锈的速度》word教案
时刻
3月14日
学科
科学
六年级下
课题
第7课操纵铁生锈的速度
执教者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专门大。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过程与方法:
连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3、制定研究打算,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4、布置课外活动:完成活动探究。
四、防治生锈
我们明白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如何样防止呢?
1、说说你所明白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缘故。
2、观看涂有油漆的铁片,摸索说明其中的道理。
3、课外观看自行车,自行车是如何样防生锈的?
资料阅读:48页——铁锈的形成
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辨论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预备】
课前经历5课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阻碍实验,作出观看和记录。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阻碍实验。
二、交流展现实验成果
1、各组回忆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预备交流
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判中注重实验设计中的对比,以及说明的问题)
3、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
分析:依照那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现象的记录你能够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缘故是什么呢?

教科版《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完美版1

教科版《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完美版1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2)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3)了解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能够自己设计对比实验验证影响铁生锈快慢的因素。

(2)学会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相互启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析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知道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教学难点】能够自己设计对比实验验证影响铁生锈快慢的因素。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课前准备】盘子、铁钉、菜油、潮湿的餐巾纸、玻璃器皿、试管、水、盐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教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例子,铁生锈了,既不美观,还影响人们的使用,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呢?一起走进今天的课程《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二、进入新课(一)、科学讨论会教师:1.探究主题:铁生锈的原因。

在《铁生锈了》一节中,我们假设铁生锈与水、空气有关,并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本节课我们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

谁来说一说自己的实验成果?学生甲: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实验材料:3个盘子、3枚铁钉、水、菜油实验方法: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3.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教师:很棒,步骤清晰,明确。

那观察到什么结果了呢?学生乙:这是我的观察结果。

教师:实验结果是什么呢?学生丙:空盘子生锈速度很慢,水盘子生锈速度很快,而且生锈的量也很多,菜油盘没有生锈。

教师:想一想是原因造成的:学生丁:铁钉在空盘子中能接触到空气,铁钉在水盘子中能部分接触到水,浸没在菜油盘中的铁钉接触不到空气和水,从实验记录单中可以看出,铁钉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是会生锈的,但是生锈的速度很慢,铁钉在水盘子中生锈的速度快,而且生锈的量也很多,现象非常明显,铁钉在油菜盘中没有生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7课时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

【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

【教学准备】课前经历5课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

二、交流展示实验成果
1、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
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实验设计中的对比,以及说明的问题)
3、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
分析: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

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
4、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
5、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铁生锈的快慢
1、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

2、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资料)
3、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4、布置课外活动:完成活动探究。

四、防治生锈
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怎样防止呢?
1、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原因。

2、观察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考说明其中的道理。

3、课外观察自行车,自行车是怎样防生锈的?
资料阅读:48页——铁锈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