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新版)新人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3.知道爆炸的含义。
4.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4.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3. 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准备:
多媒体、镊子、酒精灯、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1.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如图1)并不陌生,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
2.同学们见过“火三角”(如图2)吗?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3.同学们还能设计出其他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
4. 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
二、推进新课
(一)燃烧的条件
师: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猜想(1):要有可燃物。
猜想(2):要有氧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
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师:你能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吗?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
实验步骤:在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说明:通常状况下,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的着火点是40℃。
师: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生:薄铜片上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它没有与氧气接触。
师:水中的白磷怎样才能燃烧?
生:只要想办法使它与氧气接触就可以使其燃烧。
实验步骤: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如下图),观察现象。
现象:白磷在热水中燃烧。
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
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氧气后却燃烧了?再次
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生:需要氧气。
师:注意事项:(1)白磷和红磷不要放得太近。如果红磷和白磷放得太靠近了,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也会燃烧。 (2)烧杯中的热水不能太少。因为热水太少,会使得传递的热量不足,温度低于白磷的着火点,白磷也不会燃烧。
师: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师:燃烧和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能给人类带来益处,火灾时时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如果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那么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师:如何灭火?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到灭火的原理或方法。)
生:灭火可通过以下方法:
⎭⎪⎬⎪⎫1.清除或隔绝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至着火点以下三者选其一即可灭火 师:1.如何熄灭酒精灯?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3.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以上问题并得出结论。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灭火器是比较常见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灭火
器。 生:阅读“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课本第131页表7-2) 师:阅读了表7-2我们知道,不同的物质燃烧需要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灭火。只要控制物质燃烧的任一条件,都可达到灭火目的。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
实验探究:粉尘爆炸(实验7-2)
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
胶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如图所示)。从胶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并分析原因。
现象:发生了爆炸。
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
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呢?
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师: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面粉厂附近是要严禁烟火的。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师: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以下图标。
师:投影展示:
师: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生:(1)当心火灾——易燃物质;(2)禁止放易燃物;(3)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当心火灾——氧化物;(5)禁止烟火;(6)禁止带火种;(7)禁止燃放鞭炮;
(8)禁止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