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三课教案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c2ff0aa3b307e87100f696c0.png)
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课时:(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规律和自觉能动性的含义,理解规律和自觉能动性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掌握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自学探究的能力;包装自我和展示自我的能力;学会自信和自强,实现人生梦想。
2、价值观目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反对割裂客观规律和自觉能动性的关系,自信自强,培养顽强的心理品质。
反对违背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和宿命论。
3、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案例故事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情趣,通过合作与讨论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学生展示来培养同学们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通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来让同学们体验成功。
二、教学重点: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四、教方案设计:1、课外和课堂衔接的设计:自习活动设计:预习课首案例和教材知识。
在校园收集通宵上网,违背生命运动规律的现象;收集缺乏执行力,遇到困难就就退缩,遇到不开心的事就焦虑和郁闷的现象。
这样既可以让同学们课外和自习有事可做,减少矛盾纠纷,减轻管理压力,也是提高课堂活动效率的前提。
2、育人点的设计:部分同学违背生命运动的规律,通宵上网,生物钟紊乱,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部分同学遇到困难就就退缩,遇到不开心的事就焦虑和郁闷,缺乏自信,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
3导入环节设计:第一课时导入设计:教师口述或是投影出示案例故事【猩猩取水】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火中放置一个香蕉,人用杯子从附近的水缸中取水灭火后拿出香蕉来吃,猩猩很快学会了。
当人把水缸放到猩猩经常玩耍的小河对面时,人们发现猩猩并没有从身边的小河中取水灭火,而是走过小桥,从水缸中取水,再走回来灭火。
教师提问:我们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发现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星星虽然可以模仿人的活动,但这是无意识的、消极的地适应自然的活动,是本能的。
【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第三课 追求人生理想 教案
![【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第三课 追求人生理想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74157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9.png)
教学策略本节课程使用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导入分析法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设计
(思维导
图)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课前
1.教师备课制作PPT,查找相关案例、视频、图片及资料;
2.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对主要内容有大致了解。
课中
一、问题导入
以蝴蝶破茧案例和视频导入,提出问题
问题1:为什么蝴蝶必须经过自己破茧这一关
问题2:蝴蝶生长过程说明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内容(一)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1.规律是客观的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3.坚持从一切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内容(二):启思导行
内容(三)努力把人生理想变为现实
1.正确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3课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3课增强自信自强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50b02c9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a.png)
课题增强自信自强意识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理解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以及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思政育人目标:用哲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了解世界,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教学重睢点教学重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基本概念教学睚点:增强自信自强意识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App教学设计第1节课:课前任务T考勤(2min)一互动导入(5min)一传授新知(38min)第2节课:名言导入(3min)T传授新知(17min)T课堂讨论(10min)T探索训练(10min)一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min)■【教师】使用APP,让学生登录签到■【学生】使用APP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互动导入(5min)■【教师】讲解故事2020年7月23日,一段惊心动魄的救人视频刷爆朋友圈。
视频显示,7月22日下午,在黄河荥阳段桃花峪大桥附近,一名钓鱼男子失足跌落黄河里,因为水翔靠急,男子被滚滚河水裹挟而下。
危急之时,一只桨板从河岸边飞速划出,成功截住落水者,上演了一幕经典的"桨板救人",整个过程用时只有27秒,被网友称为“教科书式救人”.……(详见教材)■【学生】聆听、思考■【教师】提问,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马成龙下水救人是基于什么前提?请结合马成龙的事迹,谈一谈你对"想问题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这一观点的认识。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节课知识通过互动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38min)一、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教师】讲解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相关概念结合案例和故事以及老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客(一)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1 .规律的含义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中职教育 哲学与人生 第三课
![中职教育 哲学与人生 第三课](https://img.taocdn.com/s3/m/2774f21e964bcf84b9d57b3a.png)
三、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 自信是相信自己:
对自己所具有的现实力量持肯定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家解释“自信是一种相信“我确实能做 到”的积极心里认定.”
想一想:
1.为什么女生要买化妆 品,男生要买名牌的 球鞋? 2.为什么凤姐会成为某 些人的偶像?
小测试
选择“不是”的请在题后写上A,“是”的写上B
1.我不在乎同学评论我的成绩。 2.谈自己缺点和不理想的成绩时,我没有窘困。 3.当我考试成绩退步时,很少从主观上找原因。 4.我喜欢与好友讨论少男少女成长的烦恼。 5.我经常为做错事向同学道歉。 6,我常回忆过去的学生生活。 7.我对生活中曾做过的每件事都无怨无悔。 8.我常与智力超过我的同学相比。 9当老师批评我学习不认真时,很难引起我的重视。 10.外出吃饭时只要是我喜欢的饭菜,就不会在乎它的价格。
11.我从不向同学提要求。 12.与同学逛街,我喜欢让他决定去哪儿。 13.如果我在刻苦一点,我在学校中会获得更多更 大的成功。 14.我发现自己很难对老师说不。 15.上课紧张时,我喜欢闭眼,让自己稍稍放松一 下。 16.如果取消了与一个朋友的约会,我会感到愧疚。 17.当同学批评我时,我会长时间放不下这件事。 18.在生活中与同学发生分歧时,我总坚持己见。
3、你比我行 即把别人对自己的超越当成自 己的成就,把别人的成功也当成了自己的快乐
本课完
人脑约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仅大脑就有140 亿个神经细胞。一个人脑中的神经细胞所构成的神 经网络,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北美洲的全部电报, 电话通讯网络。现代人脑不仅在质上而且在量上, 不同与其他动物。现代人脑的重量约1500克,大 致相对于体重的1/50;黑猩猩的脑重不足400克, 大致相对于体重的1/150;大猩猩的脑重约540克, 大致相对于体重的1/500。
中职哲学与人生完整教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完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8fb78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c.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哲学的定义和作用,认识到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2.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明确哲学的研究对象。
3. 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提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定义和作用2. 哲学的基本问题3.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哲学的定义和作用,哲学的基本问题。
2. 教学难点: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定义、作用和基本问题。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哲学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哲学的定义、作用和基本问题。
3. 案例分析:分析哲学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哲学流派,认识到哲学的多样性。
2. 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的哲学流派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生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常见的哲学流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2.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生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常见的哲学流派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常见的哲学流派。
2. 讲解:讲解常见的哲学流派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3. 案例分析: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生的定义和价值,认识到人生观的重要性。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https://img.taocdn.com/s3/m/13fdcd9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f.png)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3.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重点】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藏铁路的建设设问: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
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
自此,占中国1/8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
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
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
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
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正是人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讲授>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幻灯片:自觉能动性的定义(教师进一步解释说明)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哲学与人生》第3课
![《哲学与人生》第3课](https://img.taocdn.com/s3/m/8111a16b25c52cc58bd6be6b.png)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的第三个课题。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道路》,主要涉及辩证唯物论部分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这节课的侧重点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好人生每一步”,着重阐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把握客观规律,自强不息,积极发掘自我潜力。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节哲学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基础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
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在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方面,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 能力目标: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哲学与人生(修订版)第三课修订版
![哲学与人生(修订版)第三课修订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5bd6a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b.png)
实践的角度
幸福是一种实践,我们可以 通过积极的行动和心态来实 现幸福。
结论和展望
思考人生
通过思考哲学的问题,我们可 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 的。
探索自我
探索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 认识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
拓宽视野
哲学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超越 局限,拓宽我们的视野。
2 命运的限制
尽管我们具有自由意志,但我们的行动也受到命运和环境的限制。
3 责任感
自由意志给予我们责任感,使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负责。
哲学与幸福
哲学的角度
哲学提供了关于幸福的不同 观点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 地理解和追求幸福。
心理学的角度
心理学研究幸福的因素和技 术,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培养幸福感。
哲学与人生(修订版)第三 课修订版
人生的意义
寻找目标
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追求和实现我们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
个人意义
每个人的人生意义是独特的,取决于他们的个人经历和信念。
社会意义
人生的意义也可以通过服务他人和改善社会来实现。
思辨人生的目的
1 自我认知
思辨人生的目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2 指导行动
思考人生的目的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并实现我们想追求的目标。
3 追求幸福
思考人生的目的有助于我们寻找和创造更有意义和幸福的生活。
行动在哲学中的作用
实践哲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行动是哲学的核心,我们必须 将哲学的原理应用于生活中的 实际行动。
反思行动
记录经验
哲学鼓励我们对行动进行反思, 以确保它们与我们的价值观和 目标保持一致。
通过记录我们的行动和经验, 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和理解自 己的生活。
2020哲学与人生第三课 第二节 自觉能动与人生行动教案
![2020哲学与人生第三课 第二节 自觉能动与人生行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17ab49aa00b52acec7ca63.png)
3.如何脚踏实地,走好人生每一步
(1)要走好人生路,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要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
(2)要走好人生路,还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撑,做到自信自强。
运用
运用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关系原理,能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及人生发展,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相统一,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指导人生发展。
学习重点
脚踏实地、积极进取走好人生每一步
学习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自觉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课时和手段
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不可芬的、辩证统一的。
人们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通过讨论,解决具体问题来突出教学重点,懂得:
自信是打开自己的潜能宝库的钥匙。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我们要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走好人生每一步。
板书设计
作业
哲学第三课第二节作业
一、简答
1.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第一单元坚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三课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第二课时 自强不息,走好人生每一步
学习内容
本课是第三课“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的第二课时,是运用辩证唯物论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引导学生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走好人生路。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是客观规律和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学习目标
(3)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实现自我。
(4)自胜者强。
学生回忆
归纳总结进入新课
读一读,
想一想,
说一说
讨论,
谈原因
哲学与人生第三课教案张艳秋
![哲学与人生第三课教案张艳秋](https://img.taocdn.com/s3/m/3a8d2d2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3.png)
授课教师课时 2 授课班级课题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教学目标认知:理解自觉能动性的特点和作用;知道如何发挥自觉能动性,创造自己的人生.情感态度观念:人具有自觉能动性,使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旺盛的斗志,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去,在拼搏奋斗中成就精彩人生.运用:结合人的意识的自觉能动性原理,列举生活实例,说明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对自己人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内容安排一、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二、自强不息,走好人生每一步教学重点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教学难点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2.增强自信自强意识.教学策略在教学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案例分析、自主探究等方式组织教学,以目标导向控制整个任务实施的正确性,配合合作探究,多元评价使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要完成的任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资源开发1、对原教学光盘素材进行再加工,按授课内容事先做好教学预期成果,使学生在学习前先看到学完本次课后能完成的成果.2、自行开发了与本课相对应的教学课件,方便教学,创设情境.教学过程教学程序与时间分配教师活动与内容安排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导入[创境激趣]材料:马云说:"创业不是空想,如果你不去把这事情变成现实,那么什么都是浮云.如果你愿意从今天开始改变自己,一点一滴去做,那就不是浮云.""我希望大家既要有激情,更要有耐性.我们既要有像兔子一样的速度,但要有像乌龟一样的耐力."问题思考:结合材料,谈谈我们该如何发挥自觉能动性,创造自己的人生?讨论、回答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二〕新授课过程1.人生发展不能"等靠要"课件呈现漫画:学生看漫画让学生了解人生路只能自己去走,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学习、自强不息。
哲学与人生第三课教设计
![哲学与人生第三课教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2a2de519e8b8f67c1cb9be.png)
联系实际讨论: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建筑专业中职学生,你准备好了吗?谈谈你对未来工作的展望,谈谈如何自信自强实现自我?
师生互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态度和精神。
通过教师寄语和齐唱《男儿当自强》进一步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7分钟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处理能力。首尾呼应指引学生走好人生路。精选视频和歌曲引起学生注意,鼓舞学生精神。
如何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方法
目标驱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广播教学软件、课件
教学思路
首先,向学生出示目标任务,明确目的。而后在温故而知新的基础上设疑引入新课,教学过程中精选有说服力的案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红蓝两队PK贯穿始终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件中采用抢答的游戏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逐步递进深入,紧贴学生实际,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然后通过总结回顾,巩固本节所学的重难点。最后再学以致用,联系实际讨论自强不息对人生的指导意义并布置课后作业,教师以充满激情的话语对学生提出殷切希望,激励学生自强不息,走好人生路。
第三课自觉能动性与自强不息教学设计卢龙县职教中心赵国生
课题
自觉能动性与自强不息
科目
哲学与人生
类型
德育课
教学目标
认知
理解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学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情感态度观念
正视现实,脚踏实地,尊重规律,自强不息。
运用
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重点
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
教师总结:
最后,归纳出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三课 第四课
![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三课 第四课](https://img.taocdn.com/s3/m/1fbfe62dee06eff9aef80796.png)
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3.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重点】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藏铁路的建设设问: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
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
自此,占中国1/8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
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
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
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
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正是人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讲授>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幻灯片:自觉能动性的定义(教师进一步解释说明)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例如:“黑猩猩的事例”,说明无论多么聪明的动物,也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
哲学与人生第三课教案设计
![哲学与人生第三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53209de45c3b3566ec8b11.png)
分钟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
布置作业
1.总结归纳出自己在创作作品中使用了哪些技术和技巧。
2.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制作一张电子贺卡。
1
分钟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处理能力。
板书设计
3.6 图文混排
---电子板报的制作
一、图片处理
1.插入图片的方法
2.调整图片
二、图文混排
2. 设置图片的层次
右击→单击“设置图片格式”→版式→四周型。
右击→单击“设置图片格式”→版式→紧密型。
2.菜单方式
格式→“图片”→“版式”→嵌入型。
格式→“图片”→“版式”→四周型。
格式→“图片”→“版式”→紧密型。
3.工具栏按钮
单击“图片”工具栏→“设置图片格式”→“版式”→嵌入型。
单击“图片”工具栏→“设置图片格式”→“版式”→四周型。
删除图片:单击激活图片→按del键删除
教师播放课件,讲解演示。
学生上机操作练习:插入图片的方法。
3.调整图片:
(1)改变图片的大小
①任意调整大小的方法
选中图片→在八个图片控制点上拖动鼠标
②精确调整图片大小的方法
单击图片工具栏中“设置图片格式”按钮(或单击快捷菜单中“设置图片格式”命令→打开“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单击“大小”标签→设置图片的高度和宽度(可以在“缩放”的编辑框中输入缩放比例)→单击“确定”按钮。
学生上机操作是将本课学习的内容附注实践的时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自主探究练习,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合理和谐的版面意识,增强学生美的修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设计意图
新课教学
图文混排
2020哲学与人生第三课自觉能动与人生行动教案
![2020哲学与人生第三课自觉能动与人生行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7810c2aef8941ea76e05bf.png)
第一单元坚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第三课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第一课时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学习内容本课是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的第三课“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的第一课时,是辩证唯物论部分关于自觉能动性的内容。
本课时的重点是自觉能动性的特点和作用。
学习目标认知理解自觉能动性的特点和作用;知道如何发挥自觉能动性,创造自己的人生。
情感人具有自觉能动性,使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旺盛的斗志,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去,在拼搏奋斗中成就精彩人生。
运用结合人的意识的自觉能动性原理,列举生活实例,说明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对自己人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学习重点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对自己人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学习难点本课的难点是自觉能动性的特点。
教学方法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课时和手段1课时多媒体一体机及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导入新课:读名言,学榜样:脑瘫计算机博士张大奎的名言,思考:张大奎脑瘫,他可以靠父母生活,也可以靠政府求助生活,他是怎么做的?一、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1.人生发展不能“等靠要”(1)人生的路各有不同,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学生看回忆归纳总结进入新课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复习前两课内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这种能力叫自觉能动性,引入新课。
通过读名言懂得:人生发展不能“等靠要”,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人生路只能自己去走,充分发挥自己的自觉能动性,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身,坚定信心,自强不息。
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哲学与人生-第3课 第一框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教案
![哲学与人生-第3课 第一框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3e16f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d.png)
【子议题3】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以史为鉴悟哲理
3.坚持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
(1)必须尊重客观 规律。
(2)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3)要做到尊重客观规律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情境创设】
学生阅读教材第19页“阅读与思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教师简要说明当时中国革命的状况。
案例分析学哲理
2.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的 含义。
(2)主观能动性的 表
【情境导入】
通过第2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升,而蜜蜂的蜂巢却始终如一的原因,就是因为人有意识,蜂巢的建造来自动物本能,而人对房屋的需求和建造具有创造性,人甚至还能将蜂巢结构运用于航空设计。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能力。人的主观能
学法
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资源
1.文本资源: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教材中的“破茧成蝶”“青藏铁路的修建”
等资源。
2.视频资源:《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处处体现出“环保第一”的原则》。
3.生本资源:本专业实践活动。
4.线上教学平台。
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在专业课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进行一次本专业实践活动,记录工作内容,总结工作经验,反思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想一想如何改进;
【反思拓展】
播放视频《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处处体现出“环保第一”的原则》,思考:
1.如果没有做到“环保第一”,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注意什么?
【教师总结】
教师整合小组答案,进行小结:
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而要真正做好事情,还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创造美好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
二、自强不息与成功人生
故事:感动中国的洪战辉(见教材第26页)
1.自尊与关注自我的存在
自尊是尊重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心理。
自尊与关注自我的存在是有机的统一。自尊本身就是人们对自我的认识,是对自我存在的关注与肯定,是对自我的积极的评价、体验和感受。
《哲学与人生》教案
(四)
开课单位: 授课教师:授课班级:
教材版本:《哲学与人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杨耕
单 元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课 题
第3课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授课地点
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努力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一、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
1.自觉能动性及其特点
自觉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能力,它有两大特点:
其一是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其二是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的认识活动是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当面对滚滚洪水,动物只能逃生而人却在思考着洪水的成因和怎样战胜洪水并积极地同洪水搏斗。
2.尊重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所具有的自觉能动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潜能的关系。自信是对自己所具备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目标充满信心,这就为自我潜能的开发提供了动力;自我潜能开发越充分,人越自信。
自信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得到增强和培养的。
活动:各抒己见“培养自信的方法”(见教材第28页)
教学进程
及安排
3.自强与迎接人生的挑战
自强不息是一种精神状态,是努力向上、奋发进取、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教学内容
1.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
2.自强不息与成功人生
学生分析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学生可能对“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感动不好理解。要重点讲清这两者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
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评价方式
考察学生对“自信自强”的认同
教学进程
及安排
第1课时
导入:中国航天史上难忘的记忆带给你怎样的哲学思考?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把握和运用规律的条件。
第三,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3.在发挥自觉能动性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
人的自我发展是自觉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首先,实现自我发展需要能动地认识自己,回答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如何做等一系列问题,了解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明确发展方向。同时,分
自强的人勇于承担责任,永不言弃。
自强的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
自强不息的人是大写的人
自强精神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支撑着中国人民自立于世界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
播放视频:胡杨魂6′15 (大漠深处的胡杨,演绎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舟舟是弱智,出生在愚人节的他一落地就和人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的父亲是武汉交响乐团大提琴手绝对聪颖,而做职员的母亲也称得上伶俐,按遗传观点舟舟应当是聪明的,但出生后专家却将他鉴定为先天愚型儿,属于重度弱智。也就是说终其一生,舟舟的最高智商也只能相当于四五岁的孩子,他不识字,分不清纸币的面值,圆的方的也弄不清楚。
教学反思
教学进程
及安排
析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尊重客观现实。认识自我这一过程的实现与完成,也是培养自信心、发掘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过程。
其次是发挥自觉能动性去创造生活,所谓人的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人的自我创造,是人通过自己的行动创造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人生因创造而精彩,人生因创造而充满活力。
故事:残疾人指挥舟舟
但是天生的弱智并没有挡住他对音乐的热爱与执著追求,经过长期对音乐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他付出了比常人加倍的代价终于站到了指挥台上,一次,在一个演奏现场,应当是他完全陌生的一个曲子,而当音乐正要升起之间的那一个瞬间,他已经超前而准确地做出了起音的动作,对此人们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实际上不仅仅是对音乐本身,诸如音调音节音域和重度等等乃至对于乐团整体演奏效果、各种乐器的位置音色和协调,这些对很多人都深感敬畏的高层次,舟舟有一种近乎本能的理解和表现,这一切都是多年来舟舟对音乐的执著追求的结果。
自尊的人的四个共性特征:一是要尊重自己,肯定自己;二是要悦纳自己,完善自己;三是要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四是要坚持自己,尊重他人。
2.自信与发掘自我的潜能
自信作为一种稳定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品质,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即坚信“我能行”。
潜能是潜在的能力,是一种尚未显现的能力,它一旦外化,与活动联系起来并影响活动效果,就变成显在能力,即通常所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