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的生命周期》教案
教科版 【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6.蚕的一生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6.蚕的一生教案教学设计6.蚕的一生活动目的一、过程与方法1.观察蚕宝宝的一生,描述蚕不同时期的变化,会记蚕的成长日记。
2.经历饲养小动物的大致过程,感受动物由小变大的变化。
3.能够对“吃莴笋叶和吃桑叶的蚕哪个能够吐丝”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
4.能够对“剪开茧子后的蛹是否还能活”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
二、知识与技能1.学会饲养小动物。
2.知道蚕在不同时期的身体是什么样的,为“昆虫”一生会发生变化和“昆虫”的身体结构等概念的建立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珍爱并善待蚕宝宝带给自己的乐趣,增强继续照料好它的信心。
2.培养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的意趣。
活动建议1.此活动最好是在春季天气温度较稳定时进行,上课前2~3天,用毛笔给蚕卵洒上少量的水,放置在较温暖的地方。
2.活动前教师要准备学生完成饲养蚕宝宝所需要的蚕卵。
3.学校或者学校附近有供学生饲养蚕宝宝所需要的桑树。
4.把学生回家饲养和在学校饲养相结合,定期交流饲养的经验,为饲养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活动准备蚕卵、放大镜、毛笔、纸盒活动过程一、蚕宝宝出生1.分发蚕卵(这时已有小部分蚁蚕出壳或正在出壳)。
2.观察蚕卵(记录蚕卵的形状和颜色),描述其特征。
(蚁蚕不能用手去捏,只能用干毛笔轻轻的去刷。
)3.探究:怎样饲养蚕宝宝?你准备喂它吃什么?4.实验探究:吃莴笋叶和吃桑叶的蚕哪个能够吐丝。
(1)预测实验结果,做好记录。
(2)设计实验。
(3)学生实验:贴好标签。
(在盒子的侧面分别标注吃莴笋叶或吃桑叶的蚕)5.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蚕宝宝细微的变化,保留蚕宝宝蜕下来的皮。
)二、蚕宝宝的成长(两周后进行)1.交流饲养蚕宝宝的经验,展示自己的蚕宝宝。
2.描述蚕宝宝的不断成长过程中看到的现象。
3.观察蚕宝宝是怎样蜕皮的(1)交流蚕宝宝蜕皮的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学生平时见过不少动物,有些学生还养过蜗牛、金鱼等,他们对动物的生命周期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但养过蚕的学生较少,所以学生通常对蚕宝宝充满兴趣,不过有些学生对经历饲养蚕宝宝的一生的过程还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记录的习惯和能力。7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颜色、大小、形状等。
科学态度目标
1. 对研究蚕卵及养蚕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 对饲养的蚕表现出爱心及责任心,能细心照管蚁蚕。
3. 能在课后坚持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不断改进养蚕技术以适应自己的需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怎样观察记录蚕的一生的生长变化。
难点:付出一份爱心,细心地进行养蚕活动并好观察计划。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蚕卵、放大镜、尺子、养蚕用的纸盒、桑叶、莴笋叶。
教师准备:介绍养蚕方法的资料、观察计划表、教学课件等。
课堂教学环节设计
聚焦
教案设计
学案设计
聚焦成效反馈
1.它是谁?
它从哪里来?
2.那它又是谁呢?
它又从哪里来呢?
没错,像蜗牛、鱼这些动物都是从卵中破壳而出的,我们称之为孵化。
3.生活中常见的鸡、鸭、青蛙、燕子等动物他们都是从卵中孵化而来的。
4.那它又是谁呢?
它又是从哪里来的?
是的,蚕和鱼、蜗牛、鸡等动物一样是从卵中孵化而来的。
那蚕卵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应当如何去养蚕,如何去记录蚕宝宝的一生呢?
今天,就跟着黄老师一起为“迎接蚕宝宝的到来”做好准备吧。(板书课题: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鱼
卵
蜗牛
蜗牛也是从卵来的。
学生认真听讲
蚕
《蚕的一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2.6蚕的一生》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关于蚕的一生的总结课,也是对蚕的一生有整体认识的一节课。
探索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开个展示交流会。
学生通过养蚕经历了对蚕生长发育全过程的观察,运用多种方法对蚕的生长发育变化做了许多追踪记录,因此学生对蚕的一生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展示交流意在整理资料,并回顾养蚕经历。
第二个活动是将蚕的生长变化按顺序排列。
这个活动让学生回顾蚕的一生所经历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和变化,感受到坚持观察记录的价值。
研讨部分是思考蚕生长发育的条件以及如何延续生命等问题。
拓展部分是了解昆虫的变态特征,知道昆虫的变态过程有所区别。
【学生分析】为了让学生们的养蚕经历变得更有意义,学习像科学家一样分析和看待事物,探索部分活动一安排专门的内容,让学生开个展示交流会。
这个活动需要采用适合的形式进行展示,有一个整理资料的过程,需要学生具有综合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这个活动很有意义。
通过将蚕的生长变化按顺序排列,发现蚕的一生所经历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这些内容都可以围绕展示交流会展开学习,通过不同形式感受坚持记录的价值。
开展这些活动学生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扶,并且在课前完成大量准备工作。
【教学目标】1. 蚕的生长发育需要空气、食物、生活空间以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
3. 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身体形态、行为表现各不相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蚕一生生长发育的条件和过程。
难点:整理关于蚕的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资料。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蚕的一生变化的标本盒,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资料,不同时期蚕的图片。
教师准备:观察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1. 谈话: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整个养蚕过程中,你的蚕宝宝都经历了哪些过程?你了解了哪些关于蚕的知识呢?2. 提问:你是采用什么方法记录蚕的这些生长过程的?你应用了哪些方法进行研究呢?3. 小结:(出示图片资料)我们通过观察、画图、拍照、写观察日记等方法,记录了蚕从蚕卵孵化出蚁蚕,到蚕经过蜕皮、吐丝结茧变成蛹,再到变成蚕蛾产出更多的蚕卵,直至蚕蛾死亡的完整过程,即蚕的一生。
蚕的生命周期1教案课件
孵化条件
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 度,一般在25℃左右,相 对湿度为60%-80%。
孵化过程
蚕卵在适宜条件下经过约 10天开始孵化,刚孵化的 幼虫称为蚁蚕。
幼虫生长
幼虫生长阶段
蚁蚕孵化后进入幼虫阶段, 经过5-6次蜕皮后成为熟蚕, 最终吐丝结茧。
幼虫生长特点
幼虫阶段是蚕生长最快的 时期,需要摄取大量的食 物来满足生长需要。
蚕的生命周期1教案 课件
• 蚕的生命周期简介 • 蚕的孵化与幼虫阶段 • 蚕的食物与消化 • 蚕的蜕皮与变态 • 蚕的繁殖与产卵 • 蚕的生命周期的意义与价值
目录
Part
01
蚕的生命周期简介
蚕的种类与分布
桑蚕
主要分布在中国,是家蚕 的一种,也是最主要的蚕 丝来源。
野蚕
分布在世界各地,包括柞 蚕、蓖麻蚕等。
Part
06
蚕的生命周期的意义与价值
在农业上的应用
蚕丝的生产
蚕的生命周期是蚕丝生产的基石,通过养蚕,可以获得大量的蚕丝,用于制作丝绸、织 物等。
农业经济的推动
蚕丝产业的发展对于农业经济的推动作用显著,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 入。
在科学上的研究价值
生物学研究
蚕的生命周期是生物学研究的良好模型,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蚕的生命周期,了 解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物学特性。
变态阶段
幼虫阶段
蚕从卵孵化出来后,会经历多次 蜕皮,从幼虫变为成虫。
蛹阶段
在最后一次蜕皮后,蚕会进入蛹 阶段,此时蚕不再进食,而是依
靠之前摄入的营养进行发育。
成虫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蛹阶段,蚕会变 成成虫,即蚕蛾。
变态对蚕的影响
适应环境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6.蚕的一生》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6.蚕的一生【教学目标】1.知道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统计各个阶段的时间。
2.知道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
3.知道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4.培养对生命的珍爱之情。
认识资料积累和整理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知道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统计各个阶段的时间。
2.知道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的观察记录、画的图和拍的照片、制作的小报等。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蚕的一生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回顾我们的养蚕过程,我们用了哪些研究方法?蚕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教师引导:在前面的课时中,我们观察了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在我们的观察过程中,我们都用到了哪些观察方法呢?你们是怎样记录蚕的变化的?(1)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2)教师总结:研究蚕我们可以用视频、照片、图画、记录表、观察日记等方式。
蚕的一生经历了蚕卵、幼虫、蚕蛹、蚕蛾四个过程,经历了出生、生长、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将蚕的生长变化图片按顺序排列。
(1)教师根据课本P35与随堂学指名学生将其排序。
(2)学生汇报排序结果。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然后提问。
2.小结:蚕的一生。
蚕的一生,主要围绕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这点来进行。
教师要启发学生,蚕在蚕的整个周期中是幼虫,蚕蛾是成虫。
蚕的一生应为卵、幼虫、蛹、成虫,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3.蚕的生命周期。
这个活动要帮助学生从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上升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几个阶段,并且依据前面填写的表格把各阶段经历的时间统计出来,认识到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初中生物家蚕的发育教案
初中生物家蚕的发育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家蚕的发育过程,并掌握相关的知识。
教学内容:家蚕的生命周期、生长发育过程、蛹的生成、羽化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他们对家蚕的了解。
2. 播放一段关于家蚕生命周期的视频或展示家蚕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家蚕的生命周期(15分钟)
1. 讲解家蚕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2. 展示家蚕的各个阶段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家蚕的不同发育阶段。
三、了解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20分钟)
1. 讲解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蜕皮、吃桑叶、脱皮等。
2. 介绍家蚕的蛹和羽化过程,让学生了解家蚕的变态过程。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家蚕发育过程中的问题,例如家蚕为什么要变成蛹等。
2. 每组讨论完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与检测(10分钟)
1. 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2. 随堂测验,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作业:编写一篇关于家蚕生活的小记。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了解了家蚕的发育过程,加深了对生物的兴趣。
运用小组讨论方式,增加了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蚕的生活习性和发育规律。
三年级科学下册 蚕的生命周期 1教案 教科版
2.描述蚕蛾的身体。它有几部分?各部分是什么样的?
3.比较蚕蛾与蛹。它们有哪些不同?
4.找一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从蚕蛹的哪些部分发育而成的。
5.比较雄蛾和雌蛾。
6.观察雌蛾怎样产卵。
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颜色会变吗?
三、小结蚕的一生
1.分组活动,交流自己在养蚕活动中的发现、记录。
2.整理记录,研究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约经历多长时间。
3.小结: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四、认识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1.蝴蝶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约经历多长时间?
2.鳄鱼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约经历多长时间?
3.青蛙、猫、狗等动物的一生是不是与蝴蝶、鳄鱼有相同的经历?
难 点
认识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 具
教师:有关蝴蝶、鳄鱼、狗等动物的生长过程及每个阶段经历所需时间的资料、录像。
学生:对蚕一生所作的记录。
方 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蚕茧发生的变化
1.蚕茧发生了什么变化?
2.蛹到哪里去了?
3.从蚕茧里钻出来的东西是不是蛹变的?
4.蚕茧里现在还有什么?
二、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4.从以上事实中,我们能发现什么?
教学反思
蚕的生命周期
课 题
蚕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蚕蛾形态的观察、描述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态观察、细节观察能力。
2.通过对蚕一生记录的整理,发现蚕的一生所经历的不同阶段,了解变态的意义。
3.通过其他动物与蚕的生命过程的对比,领悟不同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重 点
通过小结蚕的一生,迁移到认识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3.蚕变了新模样》word教案(5)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第3课蚕变了新模样(一)背景和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蚕蛹和蚕茧,所以教学活动最好在蚕吐丝后几天进行。
蚕结茧后经过2天一3天,就会变成蛹。
相信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发现,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为什么。
例如,蚕为什么要做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这个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疑问很有必要。
同时,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让学生观察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地方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对下面的教学及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蚕蛹;第二部分是观察蚕茧和蚕丝。
科学概念.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过程与方法.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
.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
教师演示器材: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
(三)教科书说明第一部分:观察蚕蛹本课的活动是先观察蚕蛹,再观察蚕茧。
茧在外面,蛹在里面,为什么要先观察蚕蛹呢?这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的?因为外面的蚕茧学生已经看见,而里面的蚕蛹却看不见,这就更增加了学生对它的好奇。
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活动在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中进行,所以先安排学生观察蚕蛹。
另外,观察蚕蛹也是本课的重点活动。
对蚕蛹的观察主要围绕教科书上提出的五个问题进行。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其他发现。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茧中钻出了蚕蛾》教学设计
《茧中钻出了蚕蛾》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5课。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生命科学领域。
根据蚕的生命周期,引导学生交流蚕蛾出茧的过程及蚕娥出茧以后观察到的现象,描述蚕蛾的形态、行为和蚕蛾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蚕化蛾的时候,蛹体先做伸缩运动,不久,蛹皮被挤开裂,蛾就脱出蛹皮。
脱皮后的蚕蛾,吐出碱性液体,先湿润茧层,然后用胸脚抓、用头部冲开茧。
蚕吐丝结茧后,经过大约10~15天,蚕蛾便从茧中钻出,蛹就变成蛾了,蚕又发育到另一种生命形态。
探索部分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基于课前的观察记录,交流近一段时间所观察到的蚕蛾破茧而出、蚕蛾交配、产卵等生命活动现象,继续建构对蚕一生生长变化的认识;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蚕房中的蚕蛾,认识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和行为方式;第三个活动是比较蚕蛾和蚕蛹的外部特征,建立蛾和蛹的联系,与第1、3、4课学习的蚕的发育过程形成完整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首先对动态的蚕蛾更感兴趣,故教科书的安排是先观察蚕蛾的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
这是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发育来的。
2. 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3. 蚕蛾有雌雄之分。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4. 蚕是昆虫,昆虫具有共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课前观察记录的信息,描述蚕蛾的主要生命活动现象。
2. 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
3. 能根据外部特征识别雄性蚕蛾和雌性蚕蛾。
4. 能基于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
5.能依据昆虫的共同特征,认识更多的昆虫。
科学态度目标1. 愿意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蚕蛾,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神奇。
2. 敢于表达、乐于分享观察蚕生命过程的收获。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在较长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体验到科学的艰辛和乐趣。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一生)蚕的一生(教案)
第6课蚕的一生(教材P34~36)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探索一:交流蚕一生的生长变化1.过渡:在最开始进行养蚕活动时,我们就制订了“蚕的一生”观察计划,鼓励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观察记录。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对蚕的四个生长变化阶段的观察,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养蚕的过程吧!2.活动: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资料整理、展示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汇报,并进行互评。
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将达成一致的结果整理记录到班级记录表中。
(教学提示: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察记录方法、观察研究过程和结果、饲养方法及情感体验,要基于自己的观察记录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效的证据。
)3.小结:大家用到的记录方式有视频、照片、图画、记录表和观察日记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科学记录方式,以后可以继续应用到更多的观察活动中。
此外,只有坚持、及时、真实地做好观察记录,研究结果才有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交流,既与本单元第一课的观察计划形成回应,也检查了学生对观察计划的落实情况。
探索二:计算蚕的生命周期1.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展示,能看出大家对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教学提示:出示蚕在不同阶段的图片。
)你们还记得图中分别是处于什么时期的蚕吗?能按照蚕生长变化的顺序将这些图片进行排序吗?2.活动:分发不同时期蚕的图片和双面胶,指导学生按顺序粘贴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并完成活动记录单。
3.小结: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4.布置任务:你们知道蚕的每个阶段大约经历了多长时间吗?蚕的一生又是多长?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计算蚕在各阶段经历的时间及一生经历的时间。
5.小结:蚕的一生从蚕卵中破壳而出开始,到蚕蛾死亡终止,大约为56天。
和其他动物一样,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这样一代一代循环往复,使蚕的种族得以延续,这就是动物的生命周期现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_《蚕的一生》名师教案
教科版三下第二单元第6课《蚕的一生》教学设计以上几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观察日记中插入照片或简图,记录表中使用照片,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记录。
蚕的生长变化图片按顺序排列出来。
(活动手册)1.蚕的一生经历的几个阶段。
在蚕的一生中,蚕从蚕卵里出生后,就开始生长发育,在蚕的幼虫时期,生长变化特别明显,会蜕皮,吐丝结茧,变成蛹再变成蚕蛾,几个小时后就会进行繁殖活动,一旦完成繁殖就会死亡。
2.将蚕的生长变化图片按顺序排列出来。
观察目的:通过将蚕的生长变化图片排序,深入理解蚕的蚕一生经历的四个阶段。
观察材料:蚕的生长变化图片。
观察步骤:(1)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图片。
(2)小组讨论。
(3)将图片按照蚕的生长变化顺序进行排序。
(4)一起评价。
观察分析:蚕一生的生长变化主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根据养蚕过程的观察,蚕卵孵化出蚁蚕,蚁蚕经过四次蜕皮,之后开始吐丝结茧,在茧中发育变成蛹,再过一段时间,蛹羽化变成成虫蚕蛾,蚕蛾经历几个小时后就会开始交配,交配后两个小时就会开始产出新的卵。
学生整理关于蚕卵、蚁蚕、蚕宝宝、吐丝结茧、蛹、蛾、蚕蛾交尾、蚕蛾产卵的图片资料,并按照蚕的生长顺序,将有关的图片按顺序进行排列,并贴在活动手册的表格中。
交流总结,蚕作为一种动物同样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展示自己的养蚕记录表、分享养蚕的经历和心得体会、对蚕生长变化图片进行排序和对蚕的生命周期进行统计。
旨在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发育条件、感受生观察结论:蚕的一生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请先对上面八张图片进行编号,分别说明是蚕的什么时候或在干什么,并对这几张图片进行排序。
蚕丝的由来蚕的体内有两条弯弯曲曲的绢丝腺,在口部合成一条。
绢丝腺里充满了丝浆和丝胶,所以蚕会源源不断地吐丝结茧,直到完成一个紧紧密密的蚕茧,而绢丝腺也会变得越来越小。
在显微镜下观察蚕丝,会发现它是由它是由两条细丝合并而成的。
2.3《蚕长大了》(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1. 蚕的孵化过程:介绍蚕卵的孵化条件和时间,让学生观察蚕卵的孵化过程。
2. 蚕的幼虫阶段:讲解幼虫的生长特点,如吃桑叶、生长速度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幼虫的生活习性。
3. 蚕的蛹阶段:介绍蛹的形成过程和蛹的特征,让学生观察蛹的形态变化。
4. 蚕的成虫阶段:讲解成虫的生长特点和繁殖过程,让学生了解蚕丝的制作过程。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蚕的生长过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蚕的生长特点。
(2)实物展示:教师展示蚕的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蚕的各个阶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教学软件:利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游戏和问答等方式,巩固对蚕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的掌握。
(4)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蚕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A. 有翅膀,可以飞行
B. 无翅膀,不能飞行
C. 有触角,可以感知周围环境
D. 有口器,可以咀嚼食物
答案:A
(5)蚕丝的制作过程包括( )等步骤。
A. 取丝、晒干、络丝、缫丝、整理
B. 取丝、干燥、络丝、煮丝、整理
C. 取丝、干燥、煮丝、络丝、整理
D. 取丝、晒干、煮丝、络丝、整理
答案:A
3. 判断题
(4)蚕的成虫阶段:学生可能对成虫的生长特点和繁殖过程不够了解,难以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掌握。
(5)观察和实践:学生可能对观察和实践的操作不够熟练,难以通过动手制作蚕丝来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实物展示、视频教学、分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核心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蚕的生长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教案-教科版
蚕的生长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教学难点】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二、学习新课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
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
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活动的目的提高对养蚕的兴趣。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
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板书设计】蚕的生长变化日期体长(毫米)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4课,主要介绍蚕蛹这一蚕的生命形态,通过观察和比较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了解蚕蛹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并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和记录的能力,同时了解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生活依赖自然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a. 理解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b. 理解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2. 科学探究目标:a. 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b. 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3. 科学态度目标:a. 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b. 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a. 能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对蚕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但在比较研究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课件和教具,包括蚕蛹和幼虫的图片、蚕茧、画纸、彩色笔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1. 带来纸和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2. 具备基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蚕蛹和幼虫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蚕蛹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一生 》优质课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6.蚕的一生【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六课,也是学生长期观察研究蚕之后的总结课。
教材共分为四个板块展开。
聚焦板块将话题聚焦到“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蚕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意在引领学生回顾并整理养蚕这段时间的所得。
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回顾和整理,也是对研究方法的回顾和整理。
探索板块共有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开个展示交流会”,既要介绍观察到的蚕的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还要展示交流在整个观察过程中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饲养方法以及长期观察记录的情感体验等。
第二个活动是将蚕的生长变化图片按顺序排列出来。
教材呈现了8幅图片,既有某一阶段蚕的身体形态的图,又有蚕某些行为的图,意在引领学生梳理蚕生长变化的过程。
研讨板块包括三组问题。
问题一,引领学生回顾梳理蚕一生经历的四个主要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经历的时间,由此算出蚕一生经历的时间。
这是对蚕一生生长发育的认识的进一步提升。
问题二,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新的蚕卵将会发生哪些变化?由此启发学生推测并理解蚕循环往复的生命过程,进而明白动物繁殖的意义所在。
问题三,蚕适合于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这是基于学生饲养蚕的经验和体会。
拓展板块通过呈现菜粉蝶和蜻蜓的一生,引领学生了解更多昆虫的一生,并了解昆虫类动物根据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的差异分为两种发育形式,分别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但教学时只需让学生注意到它们的不同,无需引领学生建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亲历养蚕活动,已经对蚕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进行了观察记录,其中运用了多种观察记录方法,而其中更多的观察记录活动是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积累了蚕一生生长变化的丰富资料,也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掌握了研究动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但以上这些在大部分学生的头脑中都是零散的,还没形成完整的认识。
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梳理,以总结经验和发现规律,为其以后的学习研究活动提供帮助。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蚕的一生》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蚕的一生》教科版三下《动物的一生》单元教学设计6.蚕的一生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六课,也是学生长期观察研究蚕之后的总结课。
教材共分为四个板块展开。
聚焦板块将话题聚焦到“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蚕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意在引领学生回顾并整理养蚕这段时间的所得。
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回顾和整理,也是对研究方法的回顾和整理。
探索板块共有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开个展示交流会”,既要介绍观察到的蚕的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还要展示交流在整个观察过程中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饲养方法以及长期观察记录的情感体验等。
第二个活动是将蚕的生长变化图片按顺序排列出来。
教材呈现了8幅图片,既有某一阶段蚕的身体形态的图,又有蚕某些行为的图,意在引领学生梳理蚕生长变化的过程。
研讨板块包括三组问题。
问题一,引领学生回顾梳理蚕一生经历的四个主要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经历的时间,由此算出蚕一生经历的时间。
这是对蚕一生生长发育的认识的进一步提升。
问题二,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新的蚕卵将会发生哪些变化?由此启发学生推测并理解蚕循环往复的生命过程,进而明白动物繁殖的意义所在。
问题三,蚕适合于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这是基于学生饲养蚕的经验和体会。
拓展板块通过呈现菜粉蝶和蜻蜓的一生,引领学生了解更多昆虫的一生,并了解昆虫类动物根据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的差异分为两种发育形式,分别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但教学时只需让学生注意到它们的不同,无需引领学生建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亲历养蚕举动,已经对蚕发展发育的全进程进行了观察记录,其中运用了多种观察记录方法,而其中更多的观察记录举动是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的。
在这个进程中,他们积累了蚕一生发展变化的丰富资料,也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掌握了研究动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但以上这些在大部分学生的头脑中都是零散的,还没形成完整的认识。
所以,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梳理,以总结经验和发现规律,为其以后的研究研究举动提供帮助。
科学探究蚕宝宝的一生教案
科学探究蚕宝宝的一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蚕宝宝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过程。
掌握蚕宝宝的饲养方法和环境要求。
了解蚕宝宝对人类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蚕宝宝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过程。
蚕宝宝的饲养方法和环境要求。
蚕宝宝对人类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学生对蚕宝宝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过程的理解。
学生对蚕宝宝饲养环境的掌握。
学生对蚕宝宝对人类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蚕宝宝的形态特征,激发学生对蚕宝宝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学习新知识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向学生介绍蚕宝宝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过程,以及蚕宝宝的饲养方法和环境要求。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蚕宝宝的饲养实验,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记录每个阶段的变化,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4. 拓展延伸学生围绕蚕宝宝的重要性展开讨论,了解蚕宝宝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如丝绸的生产等。
5.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蚕宝宝的一生教案,强调蚕宝宝对人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保护生命、热爱科学。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蚕宝宝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蚕宝宝的饲养方法和环境要求,增强了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践操作和拓展延伸,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蚕宝宝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爱和兴趣。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6蚕的一生1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6蚕的一生1 教案教学设计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动物的一生》第6课《蚕的一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第1、3、4、5课时,依序讲述了蚕从卵里面出生,通过吃桑叶、蜕皮等一系列的行为逐渐成长,然后吐丝结茧变成蚕茧,最后破茧而出成为蚕蛾。
第六课是对前面四个课时的一个总结,也是一个升华,通过结合前面的认识,了解到蚕的一生,也通过了解蚕的一生,感受生命的奥妙。
【学情分析】知识基础通过前面四个课时系统的学习,也经过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学生对蚕的外形和行为特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蚕的生命过程变化多端,学生接受到的知识量十分巨大,也不够连贯和完整,可能会出现错漏和偏差。
能力基础三年级的学生具体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逻辑思维有待发展,因为要加强直观教学。
学生现在有一定的绘图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对于要掌握到大量的知识,还是需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多感官参与的学习,让学生牢记知识的同时,提升多方面的能力。
情感基础对蚕的一生感到十分浓厚的兴趣,对蚕的生命过程也感受十分的奇妙,需要引导学生敬畏生命,珍惜光阴。
科学概念目标1、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
2、蚕是蚕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
3、蚕的生命周期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能利用各种资源,归纳、整理出蚕的一生的思维导图。
2、能正确辨别蚕的一生的外形、运动、食物等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1、小组合作完成蚕的一生的思维导图,通过辩论和找错的形式构建脑海中的知识体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结构科学严谨的精神。
2、通过学习本章节知识,了解蚕在短暂的一生勤勤恳恳地完成了生命赋予他们的使命,从而提升学生敬畏生命,珍惜光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蚕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重难点分析】重点能掌握蚕的生命周期从出生到死亡,不同阶段、不同形态的基本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的生命周期》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蚕蛹、蚕蛾四个阶段。
2、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
3、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过程与方法
整理资料,归纳概括蚕的一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生命的珍爱之情。
2、认识资料积累和整理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整理观察记录,认识蚕的一生所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
【教学难点】
认识到蚕的一生分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画的图和拍的照片、制作的标本和小报等资料。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一生的图片或课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回顾我们的养蚕过程,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学习新课
1、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然后提问。
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
2、小结蚕的一生
小结蚕的一生,主要围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来进行。
(在填表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循环图表示出来。
)(说明最后表格中“共计多少天”,指的是蚕从卵中孵出开始,到蚕蛾死亡结束的时间。
)教师要启发学生,
蚕在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是幼虫,蚕蛾是成虫。
蚕的一生应为卵幼虫蛹成虫,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3、蚕的生命周期
这个活动要帮助学生从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上升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几个阶段,并且依据前面填写的表格把各阶段经历的时间统计出来。
认识到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4、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
蚕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条件,自己是怎么满足它的;(目的是通过寻求同学们养蚕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进行验证。
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和环境因素息息相关。
)
5、展示会
让学生把自己的记录表、制作的小报、标本、拍的照片、专题研究报告等资料都展示出来,大家互相参观、学习。
也可以让学生就养蚕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写成一篇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5、蚕的生命周期
幼虫
卵蛹
成虫
教学后记:。